一、温室栽培葡萄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鹤[1](2020)在《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0-7’葡萄果实无核化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10-7’葡萄为试材,分别使用GAз、链霉素、CPPU在春、夏、秋季的盛花期和花后710 d进行处理。探明在不同季节使用GAз、链霉素、CPPU不同组合对‘10-7’葡萄果实无核化与果实品质的影响。最终得出在不同季节最佳的处理浓度与方法,为‘10-7’葡萄无核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春季‘10-7’露地栽培葡萄以盛花期使用GAз60 mg/L+链霉素150 mg/L,花后710 d使用GAз40 mg/L+CPPU 6 mg/L的处理效果最好。无核率可达到90.0%。可滴定酸含量仅为0.30%,比对照显着降低49.15%。可溶性固形物可达到18.51%,比对照显着提高23.31%。花青素含量比对照显着提高26.58%,固酸比显着高于对照,最高可达61.7,单果重最高可达6.2 g。果柄耐拉力、硬度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2.夏季‘10-7’设施栽培葡萄以盛花期使用GAз80 mg/L+链霉素150 mg/L,花后710 d使用GAз40mg/L+CPPU 6 mg/L的处理效果最好。无核率可达到92.0%。可滴定酸含量仅为0.22%,比对照显着降低48.83%。可溶性固形物可达到19.92%,比对照显着提高11.03%。花青素含量比对照显着提高45.88%,固酸比显着高于对照,最高可达90.54,单果重最高只达到4.8 g。果柄耐拉力、硬度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3.秋季‘10-7’设施栽培葡萄以盛花期使用GAз80 mg/L+链霉素150 mg/L,花后710 d使用GAз40 mg/L+CPPU 6 mg/L的处理效果最好,可达到93.0%。可滴定酸含量仅为0.11%,比对照显着降低57.69%。可溶性固形物可达到21.42%,比对照显着提高7.63%。花青素含量比对照显着提高38.31%,固酸比显着高于对照,最高可达194.72,单果重最高可达6.23 g。果柄耐拉力、硬度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
朱帅蒙[2](2018)在《不同葡萄品种果实品质对外源硒肥的响应》文中认为鲜食葡萄(Vitis vinifera L.)是一种适合消费的新鲜水果。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的缺乏是一个世界性营养问题。在果树栽培上,喷施硒肥是优质富硒葡萄生产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新的尝试。随着富硒水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研究如何提高葡萄果实硒含量及果实品质,不仅对人类健康尤其重要,也可为葡萄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本研究以大田试验为基础,在陕西关中地区采用温室、露地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欧美杂交种和欧亚种多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叶面喷施氨基酸螯合态富硒叶面肥进行处理,系统研究了硒肥处理下不同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性、果实内硒与重金属的拮抗作用、不同微环境下果实品质对外源硒肥的响应及硒肥作用下果实内的糖积累代谢机制,为发展优质鲜食富硒葡萄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对比研究表明,采用有机Se浓度为120 mg·L-1喷施3次的氨基酸螯合态富硒叶面肥是生产优质富硒葡萄的较适宜选择。施用有机硒肥可以提升葡萄果实内的硒含量。综合评价分析得出,不管是户太八号还是克瑞森,喷施有机Se浓度为200 mg·L-1和150 mg·L-1的有机硒肥均不利于果实综合品质的改善,而有机Se浓度为120 mg·L-1喷施3次的果实综合品质优于同等浓度下喷施2次和1次。(2)喷施硒肥可增加不同葡萄品种果实硒含量,显着改善果实的营养品质,降低重金属的累积,尤其是欧美杂交种更适合用于优质富硒葡萄的生产。叶面硒肥的应用增加了不同葡萄品种果实内的硒含量,欧美杂交种相比欧亚种葡萄果实内的硒含量更高。对欧美杂交种和欧亚种葡萄来说,叶面硒肥的应用均可提高果实内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同时,减少了果实内有机酸的累积。然而,硒肥对欧亚种葡萄果实内的酚类化合物白藜芦醇和原花青素含量没有显着的作用。喷施硒肥显着增加果实内的营养元素K和Ca含量,同时减少了重金属Pb、Cr、Cd、As、Ni的累积。(3)温室栽培条件下喷施硒肥是优质富硒葡萄生产的较佳栽培管理模式。温室栽培条件下,喷施硒肥有助于改善果实的外观特性。喷施硒肥可显着增加户太八号和夏黑葡萄果实内的硒含量,且是改善其果实品质的一种有效方法。户太八号葡萄果实的保健价值优于夏黑,且温室栽培的户太八号葡萄果实的保健价值高于露地栽培。果实品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户太八号和夏黑葡萄均表现为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喷施硒肥的果实品质最优,其次是露地栽培喷硒,且温室栽培对照的果实品质优于露地栽培的对照。(4)喷施硒肥作用下葡萄果实内高的糖分积累主要源于硒肥下果实中高的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叶片高的光合速率及植株抗逆性的增强,且葡萄糖和果糖是果实中的主要糖组分。叶面喷施硒肥不仅能增加果实硒含量,还能促进果实的生长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改善果实的内在营养品质。在成熟期,2016和2017年硒肥处理下葡萄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均显着高于对照,葡萄糖和果糖是葡萄果实中的主要糖组分,还含有少量蔗糖。在果实糖分积累代谢过程中,果皮内的AI酶活性要高于果肉,且果肉和果皮内AI酶活性均在糖积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硒肥喷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减少了叶片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强了葡萄植株的抗逆性。综上所述,合理有效的外源硒肥喷施可以增加葡萄果实内的硒含量,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及营养保健品质,增加果实内K和Ca营养元素含量,有效减少果实内重金属的累积,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另外,温室栽培条件下喷硒的果实综合品质效果较优。硒肥喷施后,果实内高的酸性转化酶活性、叶片内高的光合速率和植株抗逆性的增强均解释了果实内糖含量的增加,为优质富硒鲜食葡萄的生产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马微[3](2016)在《吐鲁番设施与露地栽培葡萄的生长发育差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探讨吐鲁番温室与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枝叶生长和果实品质及葡萄叶幕下温湿度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差异,同时比较温室与露地栽培下葡萄叶片光合特性荧光特性差异,为干旱区葡萄的丰产优质栽培奠定理论基础。以吐鲁番地区温室与露地栽培葡萄的2个早熟鲜食品种‘火焰无核’及‘红旗特早’为试材,测定其叶片、叶面积指数、新梢长及果实品质,同时采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及FMS-2脉冲调剂式荧光仪测定温室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叶片的光合及荧光参数;以早熟葡萄品种‘火焰无核’为试材,使用EI-USB-[2.0]温湿度记录仪和HOBO气象站测定温室与露地葡萄架上、架下的温湿度及光合有效辐射。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栽培条件下两个葡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温室栽培的净光合速率均值低于露地栽培,温室栽培条件下两个品种的叶片气孔导度与胞间C02浓度日均值高于露地栽培,蒸腾速率无显着差异。温室栽培条件下两个品种的最大光化学效率与实际光化学效率均高于露地栽培,但露地栽培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强于温室栽培。‘红旗特早’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明显高于‘火焰无核’。2个品种露地栽培叶片的Pn均高于温室栽培,露地‘火焰无核’的Pn最高;光响应中,温室‘红旗特早’的Pnmax和AQR最大,温室‘火焰无核’的LCP最小,温室栽培的LSP值高于露地栽培;CO2响应中,温室栽培的Pnmax和Rd比露地栽培高,CE值比露地栽培低,温室栽培的CCP和CSP均低于露地栽培。(2)在温度和相对湿度方面,温室栽培架上高于架下,露地栽培架下高于架上;露地温度比温室高,露地‘火焰无核’架下达到最高值,温室湿度最高是‘火焰无核’架上。PAR始终是架上高于架下,露地高于温室;在同一发育进程时,露地栽培温度始终高于温室栽培,露地‘火焰无核’架上在结果期温度达到最高,与温室‘火焰无核’架上有5-C之差。温室栽培湿度呈下降趋势,露地栽培湿度呈上升趋势。在萌芽期,温室与露地湿度相差较大;开花期温室内湿度也远高于露地;到果实成熟期时,湿度已相差无几。露地栽培在任何时期的PAR均高于温室栽培,初花期温室栽培与露地栽培‘火焰无核’架上PAR差距最大。(3)2个葡萄品种温室栽培的叶面积、新梢长、叶面积指数都高于露地栽培,露地栽培葡萄叶片的叶绿素高于温室栽培。温室栽培葡萄单穗重均高于露地栽培,温室‘红旗特早’单穗重显着高于露地‘红旗特早’,露地‘红旗特早’果粒重与温室‘红旗特早’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温室‘火焰无核’果粒重极显着高于露地‘火焰无核’。温室‘红旗特早’与露地‘红旗特早’的总糖含量有极显着差异,露地‘红旗特早’高于温室‘红旗特早’3%左右,温室‘火焰无核’与露地‘火焰无核’总糖含量无差异。露地栽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高于温室栽培,相差在7%左右;温室栽培与露地栽培Vc含量不存在显着差异。
李洋[4](2016)在《几个晚熟鲜食葡萄品种在杨凌设施栽培的引种表现》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几个新引进的鲜食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杨凌地区气候条件下的品种适应性。旨在丰富该地区的鲜食葡萄品种,为引种和生产提供依据。试验品种为鲜食葡萄品种WH11-23、WH11-35、WH12-51、WH12-52、WH12-53、秋红宝、意大利、圣诞玫瑰。试验于2015年在杨凌进行,研究内容包括试验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抗病性、成熟度监控、果实品质以及生长结果习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物候期方面来看,试验品种的萌芽期大多集中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温室比避雨早萌芽两周左右。温室栽培的WH11-35萌芽最早,避雨栽培的WH11-35萌芽最晚。4个品种结果,成熟最早的是温室中的WH11-35,最晚的是圣诞玫瑰。2、植物学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各品种的嫩梢、新梢、幼叶、成龄叶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4个结果品种中,3个是红色品种,1个是白色品种。3、抗病性方面,温室中仅有霜霉病发生,结果品种中,WH11-35抗霜霉病能力最强;避雨棚有白腐病发生,圣诞玫瑰抗白腐病能力较强。4、从生长结果习性看,短枝修剪的萌芽率高于长枝修剪。萌芽率最高的为WH12-52,最低的为WH11-35。结果品种中,圣诞玫瑰的萌芽率最高。结果枝率均大于50%,其中最高的为WH11-35(69.7%)。结果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圣诞玫瑰(1.5)>WH11-35(1.3)>秋红宝、意大利(1.1)。综合表现较好的是圣诞玫瑰、WH11-35。5、果实品质方面,WH11-35为红色品种,果穗紧密度适中,无副穗,穗重适中,全穗果粒整齐,果粉中,具有草莓和玫瑰香味,果肉脆,果梗与果粒难分离,耐储性好。秋红宝为红色品种,果穗适中,皮薄肉脆,具有玫瑰香味,香气浓郁。意大利果皮为黄绿色,果穗松,全穗果粒成熟不一致,果粉薄,果肉香气淡。圣诞玫瑰为红色品种,果穗为分枝形,松散,果肉较脆,有较浓的玫瑰香味,含糖量高。综上,引进晚熟鲜食葡萄品种在杨凌地区表现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各因素考虑,适宜在杨凌地区推广的鲜食葡萄品种为圣诞玫瑰、WH11‐35,秋红宝和意大利表现一般。
单良[5](2016)在《陕西省榆林靖边阳光玫瑰葡萄温室栽培技术与应用》文中提出本文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研究阳光玫瑰葡萄在榆林靖边温室栽培的引种适应性,并结合常规设施葡萄栽培管理措施,研究果穗套袋、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不同留叶量、不同负载量等处理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1.榆林靖边阳光玫瑰葡萄温室栽培引种表现在榆林靖边进行阳光玫瑰葡萄温室栽培,栽培采用节能型日光温室,脊高3.8 m,跨度7 m,长70 m,方位角南偏西6度,采用厚土墙,塑料薄膜与大棚棉被保温蓄热。阳光玫瑰葡萄于2014年1月上旬定植,使用单篱架,宽窄行,架高1.4 m,共三道铁丝,株行距为0.5 m×0.5 m×1.2 m,单干单臂整枝。12月15日扣棚升温,阳光玫瑰葡萄2月中旬萌芽,3月下旬开花,6月中旬成熟。成熟果实单粒重8.1 g,果粒为短椭圆形,表面黄绿色,有光泽,果皮薄,果粉少。果肉硬脆可口,香味浓郁,有玫瑰香味,无涩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78%,含酸量0.39 g/L,品质优良,病害少。适宜在榆林靖边进行温室推广栽培。2.果穗套袋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改良花后20天使用果穗套袋可以有效的改善葡萄果实的外观,使果面光洁,果粉均匀,与对照相比使用葡萄专用袋可以使病粒率显着降低5.57%,使裂果率显着降低2.26%。使用葡萄专用袋与报纸袋差异不显着,为提高设施葡萄商品性建议使用葡萄专用袋进行套袋。3.生长调节剂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花后14天使用10 mg/L CPPU与20 mg/L GA3处理果穗均可以使设施葡萄果实膨大,其中使用CPPU可使穗重增加65.1 g,粒重增加1.66 g,果粒纵横径与果梗直径显着增加;使用GA3可使穗重增加26.3 g,粒重增加1.08 g,果粒大小明显增大但果梗变化不明显。使用CPPU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0.64%,含酸量增加0.06 g/L,固酸比增加2.51,果实品质下降;使用GA3处理果实品质差异不大。使用20 mg/L GA3处理葡萄果穗综合效益更好。4.不同留叶量提高设施葡萄果实品质果穗上留叶12片、10片、8片、6片,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7.12%、16.67%、16.28%、16.02%,叶片越多果实品质越好,其中保留12片叶片植株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着高于只保留6片叶片的植株,与保留10片、8片的植株差异不显着。建议在设施葡萄栽培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在果穗上保留10-12片叶片。5.不同负载量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设施葡萄植株负载量2穗、3穗、4穗、5穗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7.71%、16.78%、16.28%、16.12%,负载量为2穗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着高于负载量为4穗、5穗的果实。较低的负载量可以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在设施葡萄生产中建议根据树势每株保留3-4穗果实。6.根据研究结果总结了设施葡萄栽培技术。
王琴[6](2013)在《不同栽培模式下鲜食葡萄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认为葡萄是一种广受消费者青睐的水果。在我国,鲜食葡萄栽培占据着重要地位。设施栽培不仅能够通过调控葡萄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提高葡萄果实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在生产中还可以利用葡萄多次结果的习性,拉开果品上市时间,丰富人们在水果生产的淡季对新鲜果品的消费选择,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关中地区四季分明,春季气候多样,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雨期密集,冬季干冷少雨雪。在关中地区利用温室栽培模式种植葡萄,对改变葡萄生长期,促进葡萄提前上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对杨凌地区温室栽培模式下的鲜食葡萄品种户太8号和京玉,以及露地栽培模式下户太8号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内容包括物候期、植物学性状、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品质、果实结构与耐贮性、抗病性以及光合特性,以期总结出其在设施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为我省大棚鲜食葡萄的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对关中地区的大棚葡萄生产起到指导作用。这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和加快我省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取得结果如下:(1)温室栽培模式下,户太8号萌芽期为2月14日,浆果成熟期为7月5日,京玉萌芽期为2月17日,浆果成熟期为6月26日。从萌芽至果实充分成熟,户太8号需144天,京玉需131天,京玉所需的时间更短。露地栽培模式的户太8号萌芽期为3月31日,比温室栽培迟45天,浆果成熟期为8月24日,较温室栽培迟50天。温室栽培模式提前了户太8号的萌芽期及浆果成熟期。(2)温室栽培模式下,户太8号和京玉的平均株产分别为2.060kg和2.325kg,京玉的丰产性更突出。露地栽培模式的户太8号平均株产为1.620kg,比温室栽培平均株产低0.440kg。温室栽培提高了户太8号的产量。(3)温室栽培模式下,京玉的果穗、果粒更大,户太8号的果穗、果粒更重,果实更甜。温室栽培户太8号和露地栽培的相比较,果穗果粒体积大,质量重,颜色深,外观品质更为突出。(4)温室栽培模式下,户太8号和京玉的果实耐压力分别为1501.43g·cm-2和1654.29g·cm-2,果柄耐拉力分别为400.00g和377.00g。京玉的果实耐压力更大,果柄耐拉力更小。露地栽培模式的果实耐压力为1148.57g·cm-2,果柄耐拉力为301.00g,均低于温室模式。(5)温室揭棚后,户太8号和京玉均感染霜霉病,感病指数分别为43.75%和57.50%。户太8号的感病指数低于京玉,对霜霉病的抗性更强。京玉出现裂果病,症状表现为从果梗与果粒的连接处发生裂果现象。露地栽培的户太8号霜霉病感病指数为57.14%,比揭棚后的温室病害程度严重。(6)在光合特性方面,温室模式下的京玉强于户太8号,温室模式的户太8号强于露地模式。因此,温室栽培模式下户太8号品种的表现优于露地栽培模式。温室栽培户太8号的生产模式值得在关中地区推广。
王娜[7](2010)在《温室栽培环境下杏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文中认为试验以杏树品种凯特杏为试材,对其在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下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测定温室环境因子对杏树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露地栽培相比,日光温室栽培始花期比露地提早40 d左右,温室花期持续天数9 d,露地5 d,花期较露地延长了4 d。温室栽培凯特杏成熟期较露地提前了30 d左右。2)日光温室栽培凯特杏杏叶片干鲜重比、比叶重下降,相对含水量增加,新梢显着加长,单叶面积显着扩大。温室条件下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紧致度减小,叶片气孔密度下降,气孔长度、宽度均小于露地,气孔长度不存在显着差异。3)新梢速长硬核期,温室栽培凯特杏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分别为1233.3μmol·m-2·s-1和45.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282,露地栽培凯特杏的LSP和LCP分别为1387.5μmol·m-2·s-1和87.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317,温室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低于露地凯特杏,光饱和点下降11.1%,补偿点下降48%,表观量子效率下降11%。4)新梢速长硬核期,温室栽培凯特杏的CO2饱和点(CSP)和CO2补偿点(CCP)分别约为1090.8μmol·m-2·s-1和80μmol·m-2·s-1,露地栽培凯特杏的CSP和CCP分别约为1522.5μmol·m-2·s-1和87.5μmol·m-2·s-1,温室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CO2饱和点和补偿点比露地的CO2饱和点和补偿点都要低,CO2饱和点平均下降28.4%,补偿点平均下降8.6%。5)在硬核期和果实膨大期,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凯特杏两个时期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了双峰型曲线,峰值在10:00和15:00左右,温室栽培比露地栽培分别降低了32.3%和35.9%;但叶绿素含量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叶绿素总量温室栽培比露地栽培升高了50%,叶绿素a、b含量分别升高了44%和69.8%,叶绿素a/b的比值降低。6)研究表明,PAR与Pn日变化呈显着正相关,空气CO2浓度和温度通过调节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影响Pn的日变化,且Gs和Tr与Pn都表现为极显着正相关。通过中午放风,能够有效的缓解环境因子对Pn的抑制作用,避免出现‘光合午休’现象。7)Pn季节变化表明,在果实发育期内温室和露地栽培凯特杏Pn分别在4月份果实膨大期和5月份硬核期达到最大值10.02μmol·m-2·s-1和13.36μmol·m-2·s-1,温室杏Pn明显低于露地,且Pn总体水平降低,可能与光照强弱有关。8)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试验结果表明:温室南部具有较低的Tr和较高的WUE,说明南部适应能力较强;与露地栽培相比,温室栽培Tr和WUE均下降,说明温室栽培对高温干旱等逆境环境适应性较差,生产上应加强温室栽培杏的水分管理。9)丙二醛(MDA)的含量在温室和露地栽培下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成熟期最高。温室内叶片MDA含量高于露地,可能由于初春低温和土壤缺水等原因导致温室MDA含量升高,应及时加强温室的保温和浇灌工作,避免使温室杏处于低温和干旱逆境下。10)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温室低于露地,在硬核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略微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糖相同,温室明显低于露地,但一直呈上升趋势。二者含量均表现为温室低于露地,可能也与光合强弱有关,而可溶性糖在果实成熟期下降,可能由于此时生殖生长旺盛时期,叶片光合产物用于果实发育而叶片积累较少。11)研究了几种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POD、SOD活性温室均低于露地,温室南部高于中部和北部;但CAT活性则相反,温室则高于露地,温室南部低于中部和北部,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陈梅英[8](2009)在《滴滴汗水 换得硕果累累——记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学舜研究员》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有一位刚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的热血学子,被分配到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他扎根广袤的华北平原腹地,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工作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至今,一干就是27年,他先后育成一大批高产优质抗病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新单"系列玉米近乎占据河南玉米的半壁江山。其中
王小明,李爱兰,郭文侠[9](2005)在《杏的新品种──万斤黄杏》文中研究表明
王森[10](2002)在《乍娜葡萄新芽变90—1温室栽培效应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参与90-1葡萄芽变新品种选育的基础上,针对90-1葡萄主要性状表现及浆果发育动态,提出90-1葡萄特别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观点。为了给日光温室内栽培的90-1葡萄配套“良法”,于1997-1999年,对日光温室内90-1葡萄休眠前营养水平的提高、休眠期树体修剪、休眠后芽体萌发、温室内树体营养生长的控制及提高果实经济性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出90-1葡萄温室高效栽培技术。1999-2002年,连续3年在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果树实验场葡萄园综合运用,效果稳定,增效显着。为90-1葡萄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高效栽培提供了技术保证。建议90-1葡萄引种单位及果农,在日光温室栽培中推广使用。
二、温室栽培葡萄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室栽培葡萄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0-7’葡萄果实无核化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葡萄无核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葡萄无核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葡萄无核化研究现状 |
1.2.3 葡萄无核化的研究机理 |
1.3 葡萄无核化处理的常用药剂及其原理 |
1.3.1 赤霉素类 |
1.3.2 CPPU |
1.3.3 链霉素 |
1.4 葡萄无核化的市场前景 |
1.5 葡萄无核化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1.6 技术路线 |
1.7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 |
1.7.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不同季节处理时间与调查方法 |
2.2.2 不同季节试验处理方案 |
2.3 指标测定 |
2.4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春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0-7’葡萄的影响 |
3.1.1 春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无核率的影响 |
3.1.2 春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3.1.3 春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3.1.4 春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硬度、拉力、果穗的影响 |
3.2 夏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0-7’葡萄的影响 |
3.2.1 夏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无核率的影响 |
3.2.2 夏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3.2.3 夏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3.2.4 夏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硬度、拉力、果穗的影响 |
3.3 秋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0-7’葡萄的影响 |
3.3.1 秋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无核率的影响 |
3.3.2 秋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3.3.3 秋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3.3.4 秋季不同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硬度、拉力、果穗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4.1 不同季节不同处理对‘10-7’葡萄无核率的影响 |
4.2 不同季节不同处理对‘10-7’葡萄内在品质的影响 |
4.3 不同季节不同处理对‘10-7’葡萄外观品质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不同葡萄品种果实品质对外源硒肥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葡萄品质研究 |
1.2.2 硒与硒肥的研究 |
1.2.3 葡萄设施栽培管理的研究 |
1.2.4 葡萄果实糖与糖代谢的研究 |
1.2.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1.1 不同硒肥浓度下葡萄果实品质的变异性 |
2.1.2 喷施叶面富硒肥对不同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性 |
2.1.3 不同栽培微环境下果实品质对叶面富硒肥的响应 |
2.1.4 喷施叶面富硒肥对葡萄果实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2.2 试验材料方法、技术路线及方案 |
2.2.1 试验材料 |
2.2.2 研究方法 |
2.2.3 试验设计 |
2.2.4 技术路线 |
2.3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
2.3.1 果实物理性状的测定 |
2.3.2 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 |
2.3.3 光合作用指标的测定 |
2.3.4 果实与叶片糖组分含量的测定 |
2.3.5 果实与叶片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
2.3.6 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2.3.7 环境因素 |
第3章 不同硒肥处理下葡萄果实品质的差异性 |
3.1 结果与分析 |
3.1.1 不同硒肥浓度处理对户太八号果实品质的影响 |
3.1.2 户太八号葡萄果实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 |
3.1.3 不同硒肥浓度处理对克瑞森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1.4 克瑞森葡萄果实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 |
3.2 讨论 |
3.3 小结 |
第4章 硒肥作用下不同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性 |
4.1 结果与分析 |
4.1.1 葡萄果实的营养品质 |
4.1.2 葡萄果实的多酚类物质 |
4.1.3 葡萄果实的硒含量 |
4.1.4 葡萄果实的营养元素钾和钙含量 |
4.1.5 葡萄果实内重金属的累积 |
4.1.6 葡萄果实内硒含量、品质指标及重金属的关系 |
4.2 讨论 |
4.2.1 硒肥的应用对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 |
4.2.2 叶面喷硒增加果实的硒含量 |
4.2.3 硒肥的应用对果实内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5章 不同栽培微环境下葡萄果实品质对外源硒肥的响应 |
5.1 结果与分析 |
5.1.1 果实内的硒含量 |
5.1.2 不同处理下果实外观特性的变化 |
5.1.3 果实风味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和有机酸 |
5.1.4 果实营养品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 |
5.1.5 果实保健品质:维生素C、白藜芦醇、原花青素 |
5.1.6 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 |
5.2 讨论 |
5.3 小结 |
第6章 硒肥对葡萄果实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6.1 结果与分析 |
6.1.1 葡萄生长过程中单粒重、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和有机酸的变化 |
6.1.2 葡萄果实的硒含量 |
6.1.3 葡萄果实和叶片内的糖组分含量动态变化 |
6.1.4 葡萄果实和叶片内糖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
6.1.5 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和光合作用指标变化 |
6.1.6 果实和叶片内不同糖组分含量间的关系 |
6.1.7 植株叶片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 |
6.2 讨论 |
6.3 小结 |
第7章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及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吐鲁番设施与露地栽培葡萄的生长发育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不同栽培方式的研究进展 |
1.3 不同栽培方式下植物生长差异的研究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吐鲁番温室与露地栽培葡萄的光合及荧光特性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3章 吐鲁番温室与露地栽培葡萄的叶幕微气候差异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4章 吐鲁番温室与露地栽培葡萄的枝叶生长及果实品质差异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5章 结论 |
5.1 吐鲁番温室与露地栽培葡萄的光合及荧光特性 |
5.2 吐鲁番温室与露地栽培葡萄的叶幕微气候差异 |
5.3 吐鲁番温室与露地栽培葡萄的枝叶生长及果实品质差异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几个晚熟鲜食葡萄品种在杨凌设施栽培的引种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鲜食葡萄栽培概况 |
1.1.1 我国鲜食葡萄栽培历史 |
1.1.2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1.1.3 葡萄产业发展前景 |
1.2 鲜食葡萄品种选育概况 |
1.2.1 我国鲜食葡萄品种选育现状 |
1.2.2 葡萄品种育种方法 |
1.2.3 我国鲜食葡萄引种概况 |
1.3 鲜食葡萄果实品质评价 |
1.3.1 鲜食葡萄果实品质评价 |
1.3.2 影响果实品质的因素 |
1.4 鲜食葡萄栽培模式及关键技术 |
1.4.1 设施栽培及关键技术 |
1.4.2 露地栽培及关键技术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材料与试剂 |
2.2.1 供试品种 |
2.2.2 仪器与试剂 |
2.3 试验方法 |
2.3.1 物候期调查 |
2.3.2 植物学性状调查 |
2.3.3 生长结果习性调查 |
2.3.4 成熟度监控 |
2.3.5 果实品质评价 |
2.3.6 抗病性调查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引种品种的物候期调查结果 |
3.2 植物学性状描述 |
3.2.1 嫩梢性状 |
3.2.2 新梢性状 |
3.2.3 幼叶性状 |
3.2.4 成龄叶性状 |
3.3 生长结果习性 |
3.3.1 不同修剪方式对萌芽率的影响 |
3.3.2 生长结果习性 |
3.4 试验品种的成熟度监控 |
3.4.1 WH11-35 成熟度监控 |
3.4.2 秋红宝成熟度监控 |
3.4.3 意大利成熟度监控 |
3.4.4 圣诞玫瑰成熟度监控 |
3.5 果实品质评价 |
3.5.1 果穗、果粒性状 |
3.5.2 果实感官特性 |
3.6 抗病性 |
第四章 讨论 |
4.1 杨凌气候条件下各新品种的适应性 |
4.2 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栽培管理措施 |
4.3 不同物候期栽培管理工作历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陕西省榆林靖边阳光玫瑰葡萄温室栽培技术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
1.1.1 世界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
1.1.2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
1.2 葡萄设施栽培现状 |
1.2.1 世界葡萄设施栽培现状 |
1.2.2 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现状 |
1.3 设施葡萄栽培概述 |
1.3.1 葡萄栽培设施的选择 |
1.3.2 设施葡萄品种选择 |
1.3.3 果穗套袋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改良 |
1.3.4 生长调节剂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1.3.5 不同留叶量提高设施葡萄果实品质 |
1.3.6 不同负载量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材料 |
2.1.2 研究地概况 |
2.1.3 栽培模式 |
2.2 试验方法 |
2.2.1 阳光玫瑰葡萄温室引种栽培表现 |
2.2.2 果穗套袋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改良 |
2.2.3 生长调节剂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2.2.4 不同留叶量提高设施葡萄果实品质 |
2.2.5 不同负载量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2.2.6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阳光玫瑰葡萄温室引种栽培表现 |
3.1.1 物候期 |
3.1.2 植物学性状 |
3.1.3 生长结果习性 |
3.1.4 果实品质 |
3.1.5 设施内葡萄白粉病病害调查 |
3.2 果穗套袋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改良 |
3.2.1 果穗套袋对设施葡萄果实外观的影响 |
3.2.2 果穗套袋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3 果穗套袋对设施葡萄病果率、裂果率的影响 |
3.3 生长调节剂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3.1 生长调节剂对设施葡萄果实重量的影响 |
3.3.2 生长调节剂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4 不同留叶量提高设施葡萄果实品质 |
3.5 不同负载量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6 榆林设施葡萄栽培技术 |
3.6.1 定植 |
3.6.2 幼树管理 |
3.6.3 成龄树管理 |
3.6.4 温度管理 |
3.6.5 病虫害防治 |
第四章 讨论 |
4.1 阳光玫瑰葡萄温室引种栽培 |
4.2 果穗套袋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改进 |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4.4 留叶量、负载量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不同栽培模式下鲜食葡萄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鲜食葡萄的栽培现状 |
1.1.1 世界鲜食葡萄的栽培现状 |
1.1.2 我国鲜食葡萄的栽培现状 |
1.2 设施栽培 |
1.2.1 国外葡萄设施栽培概况 |
1.2.2 国内葡萄设施栽培概况 |
1.2.3 葡萄设施栽培的意义 |
1.3 关中地区葡萄栽培概况 |
1.3.1 关中地区生态环境 |
1.3.2 关中地区葡萄发展产业现状 |
1.3.3 在关中地区葡萄发展设施葡萄栽培的意义 |
1.4 试验品种介绍 |
1.4.1 户太 8 号 |
1.4.2 京玉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供试材料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1.4 主要试剂 |
2.2 试验方法及设计 |
2.2.1 葡萄植物学性状 |
2.2.2 物候期 |
2.2.3 生长结果习性 |
2.2.4 成熟度监控 |
2.2.5 果实理化性状测定 |
2.2.6 果实感官性状测定 |
2.2.7 抗病性调查 |
2.2.8 光合特性的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物候期 |
3.2 生长结果习性 |
3.3 成熟度监控 |
3.4 果实品质 |
3.4.1 果实外观品质 |
3.4.2 果实理化性状 |
3.4.3 葡萄果实感官特性 |
3.5 果实结构与耐贮性的比较 |
3.6 抗病性调查 |
3.7 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四章 讨论 |
4.1 温室栽培模式下户太 8 号和京玉的综合评价 |
4.2 不同栽培模式下户太 8 号的综合评价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温室栽培环境下杏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杏树概述 |
1.2 设施果树栽培历史与现状 |
1.2.1 国外果树设施栽培概况 |
1.2.2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概况 |
1.2.3 果树设施栽培模式及设施类型 |
1.2.3.1 栽培模式 |
1.2.3.2 设施类型 |
1.3 设施环境因子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1 设施条件下植物的光照生理 |
1.3.1.1 设施的光照特点 |
l.3.1.2 设施光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
1.3.1.3 设施光照调节 |
1.3.2 设施条件下植物的温度生理 |
1.3.2.1 设施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
1.3.2.2 设施温度调节 |
1.3.3 设施其他环境条件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
1.3.3.1 气体对植物的影响 |
1.3.3.2 空气湿度对植物的影响 |
1.4 设施果树生物学特性研究 |
1.4.1 需冷量 |
1.4.2 物候期 |
1.4.3 生长发育特性与生长调控 |
1.4.4 果实产量与品质研究 |
1.5 设施果树光合特性研究 |
1.6 设施果树生理学特性研究 |
1.7 我国设施杏研究现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物候期观察 |
3.2.2 叶片与茎组织形态结构的测定 |
3.2.2.1 叶片干鲜重、比叶重、相对含水量和新梢生长量测定 |
3.2.2.2 叶片解剖性状测定 |
3.2.2.3 茎解剖性状的测定 |
3.2.2.4 气孔的测定 |
3.2.3 环境因子的测定 |
3.2.3.1 大气温度的测定方法 |
3.2.3.2 光照度的测定方法 |
3.2.4 光合特性指标的测定 |
3.2.4.1 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测定 |
3.2.4.2 光合速率季节变化的测定 |
3.2.4.3 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
3.2.4.4 光合速率-CO_2 响应曲线的测定 |
3.2.5 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3.2.5.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3.2.5.2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3.2.5.3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3.2.5.4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3.2.5.5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3.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物候期和果实发育的影响 |
4.1.1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开花物候期的影响 |
4.1.2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果实发育的影响 |
4.2 日光温室内外叶片及茎组织形态结构的研究 |
4.2.1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枝叶生物量的影响 |
4.2.2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
4.2.3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茎组织结构的影响 |
4.2.4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叶片气孔特性的影响 |
4.2.4.1 日光温室栽培与露地栽培凯特杏叶片气孔特性比较 |
4.2.4.2 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凯特杏叶片气孔特性比较 |
4.3 日光温室内外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 |
4.3.1 日光温室气温日变化 |
4.3.2 日光温室光照强度日变化 |
4.3.2.1 日光温室内外不同部位光照强度日变化 |
4.3.2.2 日光温室内外光照度日变化 |
4.4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的光合特性研究 |
4.4.1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4.2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 |
4.4.3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净光合速率(Pn)的季节变化 |
4.4.4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光合参数日变化 |
4.4.5 各项光合参数相关性分析 |
4.4.6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 |
4.4.6.1 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 |
4.4.6.2 日光温室内外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及表观量子效率 |
4.4.7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净光合速率对CO_2 的响应 |
4.4.7.1 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光合速率-CO_2 响应曲线 |
4.4.7.2 日光温室内外光合速率-CO_2 响应曲线 |
4.4.8 日光温室内外光照强度和CO_2 响应参数 |
4.4.9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水分利用效率 |
4.5 日光温室内外杏叶片生理生化动态变化研究 |
4.5.1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4.5.2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5.3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4.5.4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叶片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5.4.1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 SOD 活性的影响 |
4.5.4.2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 POD 活性的影响 |
4.5.4.3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 CAT 活性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物候期和果实发育的影响 |
5.2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叶片与茎组织形态结构的研究 |
5.3 日光温室内外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
5.4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光合特性研究 |
5.5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生理生化动态变化研究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8)滴滴汗水 换得硕果累累——记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学舜研究员(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开发, 换来硕果累累 |
2 汗洒沃土, 再创高产佳绩 |
3 重任在肩, 迈上新的征途 |
(10)乍娜葡萄新芽变90—1温室栽培效应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国内外葡萄芽变品种选育与利用概况 |
1.2.1 芽变选种的意义 |
1.2.2 国外葡萄芽变品种选育与利用概况 |
1.2.3 我国葡萄芽变新品种的选育与利用 |
1.3 早熟、极早熟葡萄芽变品种的保护地栽培概况 |
1.4 早熟、极早熟芽变品种的温室栽培概况 |
1.5 鲜食葡萄新品种9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
1.5.1 选育经过 |
1.5.2 90-1的主要性状 |
1.5.2.1 果实经济性状 |
1.5.2.2 植物学特征 |
1.5.2.3 生长结果习性 |
1.5.2.4 物候期 |
1.5.3 母株乍娜的主要性状 |
1.5.3.1 果实经济性状 |
1.5.3.2 植物学特征 |
1.5.3.3 生长结果习性 |
1.5.3.4 物候期 |
1.5.4 大田示范表现 |
2 90-1葡萄日光温室栽培效应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研究地概况 |
2.1.3 试验内容 |
2.1.3.1 日光温室对90-1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3.2 日光温室内90-1葡萄浆果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
2.1.3.3 日光温室内90-1葡萄树体越冬水平对次年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 |
2.1.3.4 日光温室内90-1葡萄休眠期打破的研究 |
2.1.3.5 日光温室内90-1葡萄营养生长控制的研究 |
2.1.3.6 日光温室内90-1葡萄果实品质提高研究 |
2.1.3.7 日光温室内90-1葡萄环剥促熟技术研究 |
2.1.3.8 日光温室内90-1葡萄修剪技术研究 |
2.1.4 试验方法 |
2.1.4.1 内容1试验方法 |
2.1.4.2 内容2试验方法 |
2.1.4.3 内容3试验方法 |
2.1.4.4 内容4试验方法 |
2.1.4.5 内容5试验方法 |
2.1.4.6 内容6试验方法 |
2.1.4.7 内容7试验方法 |
2.1.4.8 内容8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日光温室对90-1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
2.2.1.1 对物候期的影响 |
2.2.1.2 温室对座果的影响 |
2.2.2 90-1葡萄浆果生长发育动态及品质性状分析 |
2.2.2.1 90-1和乍娜浆果中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
2.2.2.2 90-1和乍娜浆果中叶绿素变化 |
2.2.2.3 90-1和乍娜平均单粒重变化 |
2.2.2.4 90-1和乍娜浆果的品质性状 |
2.2.2.5 90-1和乍娜浆果的酚类物质含量 |
2.2.3 日光温室内90-1葡萄树体越冬前营养水平对次年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 |
2.2.3.1 落叶前喷施高浓度尿素对枝叶生长发育的影响 |
2.2.3.2 落叶前喷施高浓度尿素对座果率的影响 |
2.2.3.3 落叶前喷施高浓度尿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2.2.4 日光温室内90-1葡萄休眠期的打破 |
2.2.4.1 石灰氮处理对90-1葡萄萌芽与开花的影响 |
2.2.4.2 石灰氮处理对90-1葡萄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 |
2.2.5 90-1葡萄温室栽培利用多效唑控制树体技术研究 |
2.2.5.1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新梢生长的影响 |
2.2.5.2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90-1葡萄果实发育的影响 |
2.2.6 日光温室内提高90-1葡萄果实品质的技术研究 |
2.2.6.1 高桩素对穗重、粒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2.2.6.2 对种子形成的影响 |
2.2.7 日光温室内90-1葡萄环剥促熟技术研究 |
2.2.7.1 对果粒性状的影响 |
2.2.7.2 对果粒成熟期影响 |
2.2.7.3 环剥对果实风味的影响 |
2.2.7.4 环剥对枝条发育及第二年花芽形成的影响 |
2.2.8 日光温室内90-1葡萄修剪技术研究 |
2.2.8.1 结果母枝粗度与新梢孕穗率之间的关系 |
2.2.8.2 不同芽位的结果枝与孕穗率之间的关系 |
2.2.9 日光温室内90-1葡萄综合技术管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
2.2.9.1 日光温室内各品种之间经济效益分析 |
2.2.9.2 配套技术的增效作用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日光温室内高效栽培技术总结 |
2.4.1 栽培架势与密度 |
2.4.2 休眠前期管理 |
2.4.3 休眠期管理 |
2.4.4 萌芽期管理 |
2.4.5 萌芽至开花前管理 |
2.4.6 开花期管理 |
2.4.7 果实生长期管理 |
2.4.8 成熟期及采后管理 |
3 参考文献 |
4 英文摘要 |
四、温室栽培葡萄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0-7’葡萄果实无核化及品质的影响[D]. 王文鹤.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6)
- [2]不同葡萄品种果实品质对外源硒肥的响应[D]. 朱帅蒙.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09)
- [3]吐鲁番设施与露地栽培葡萄的生长发育差异分析[D]. 马微.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4)
- [4]几个晚熟鲜食葡萄品种在杨凌设施栽培的引种表现[D]. 李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9)
- [5]陕西省榆林靖边阳光玫瑰葡萄温室栽培技术与应用[D]. 单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6]不同栽培模式下鲜食葡萄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 王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7]温室栽培环境下杏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D]. 王娜.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7)
- [8]滴滴汗水 换得硕果累累——记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学舜研究员[J]. 陈梅英. 农业科技通讯, 2009(10)
- [9]杏的新品种──万斤黄杏[J]. 王小明,李爱兰,郭文侠. 北方果树, 2005(06)
- [10]乍娜葡萄新芽变90—1温室栽培效应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 王森. 中南林学院,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