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轮廓分配和标注的算法实现

自动轮廓分配和标注的算法实现

一、等高线自动赋值及注记的算法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旭[1](2019)在《移动测量系统城市测图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基础测绘工作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是“数字城市”的空间基础框架和重要基础设施。随着对更新周期和数据现势性要求的提升,城市基础测绘对数据采集提出了更高要求。航空近景摄影测量在国内外逐渐成为了城市基础测绘的主流技术手段,但一些城市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着更严格的空域申请限制,不能长时间大面积采用航拍方法测图,因此需要另辟蹊径解决这一难题。移动测量技术集成了SLAM+IMU+GNSS多项应用,可快速获取点云、照片、视频等信息,从点云中获取丰富的矢量数据,达到快速更新地形图、丰富属性信息的目的,为城市测绘基础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针对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测图中的应用进行了测量系统评价比选、测图方法研究与优化,结合典型工程应用探索了基于移动测量系统的制图流程,为采用新技术进行城市基本图测绘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设计制定了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测图中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主流的移动测量系统从精度、效率、适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2)针对传统测图系统无法满足点云测图的问题,深入研究点云测图方法,制定出一套更为适用于移动测量系统的制图方法,对既有测图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优化,研究了图形简码表达、图层管理、图元码管理等方法,开发了点云切割显示、批量处理等功能模块,简化了绘图流程,提高了点云制图效率。(3)以通州核心区典型工程生产应用为例,根据城市测图技术标准和实际生产场景,总结出一套完整细致的生产标准化流程,为移动测量系统在基础测绘生产的应用提供借鉴。(4)尝试将移动测量系统的点云成果应用到更多的产品中,为后期的扩展应用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来源,探索了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测绘领域的更多应用。

程圆圆[2](2019)在《地图注记水流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文中认为伴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空间信息已经服务于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地图是传输空间信息的一个重要工具,地图注记是地图语言的一部分,在地图信息传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注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地图质量的优劣,注记配置是地图制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传统的注记配置方法通常从单一要素的角度对地图注记进行配置,缺乏对地图整体注记和要素分布的衡量和对地图注记配置的定量计算方法。基于以上背景,为了弥补传统注记配置方法存在的不足,能够数字化的描述注记和要素在地图中的分布特点,使地图注记的配置具有一个量化的依据,本文在对地图注记及其配置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图注记水流模型的概念,对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应用范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地图注记水流模型为主导,以注记配置规则为约束的地图注记配置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了地图注记的相关知识,对地图注记配置的相关原则进行了归纳,在分析了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领域,将数字高程模型的思想应用到对地图注记的描述中,最终提出了地图注记水流模型的概念。(2)将注记过程抽象为地图中流淌的水流,将地图中图层的等级抽象为水流的层级关系,将地图注记配置的范围抽象为水流的流动范围,将地图注记的具体位置选择抽象为水流的流动方向和具体位置,利用水流的分布和流淌过程中的特点确定地图注记水流模型的构建方法和规则。(3)研究了地图注记水流模型在地图注记配置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以地图注记水流模型的构建思想为主导的注记配置方法,确立了针对点要素、线要素和面要素的注记配置规则,提出注记配置约束规则对地图注记质量进行约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地图注记配置流程。(4)以江苏省南京市的基础地理数据进行注记实验,同时使用本文提出的注记配置方法和传统注记配置方法对地图注记进行配置,对注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地图注记水流模型进行验证。

李靖涵[3](2018)在《海底地貌自动制图综合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图是描述、传递海洋空间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航海运输等海洋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海图被称为舰船的“眼睛”,直接影响着舰船的航行效率和航行安全。海图制图综合一直是海图制图、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多尺度表达中的难点,在海洋大数据分析、海洋空间数据挖掘及专题信息抽取等方面也有重要应用。作为海图制图的重要环节和科学问题,海图制图综合的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严重限制了海图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迫切需要研究海图自动综合算法。本文以海图制图中工作量最大、考虑因素最多的海底地貌制图综合为研究对象,从提升海图自动综合自动化程度和丰富海图制图综合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等深线、水深注记等海底地貌要素的制图综合算法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研究了基于海图数据的水深注记选取方法。改进了特征浅点、特征深点、控制水深等特征水深点的识别方法;分析了复杂海底地形区域的主要特征,提出了面向水深注记选取的复杂海底地形区域自动识别方法;利用TIN模型在地形量化分析和水深注记邻近分析中的优势,提出了基于TIN化简的海图水深注记选取算法。首先,在标准间距约束下,提出了基于“选取线”的水深注记选取方法,实现了水深注记的初步选取;其次,在规定水深间距和地形表达误差的约束下,构建了水深注记选取结果的优化模型。该方法在顾及航行安全的同时,有效的提升了地貌表达精度。另外,水深注记选取结果满足菱形排列的要求,分布密度特征与海图制图要求相一致。(2)研究了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的水深注记选取方法。分析了多波束数据的水深注记选取特点;根据多波束测深点的排列特征,设计了基于剖面线的山脊点、山谷点以及地形变化点等特征水深的提取方法;考虑局部区域的地形特征建立了顾及坡度、坡向和水深值的菱形搜索模型;最后,通过对特征水深集和菱形搜索结果构成的初始水深选取结果进行抽稀得到最终选取结果。该方法能够满足航行安全的选取要求,有效的保持了地貌特征,且水深注记的菱形排列方式与坡度、坡向相适应。(3)研究了等深线的自动合并方法。首先,分析了等深线的合并条件,设计了一种基于面域图的待合并等深线探测方法,该方法能够避免复杂且费时的地形特征识别;其次,通过桥接区域扩展、“孔”结构填充操作,避免了不可辨“瓶颈”和无法容纳水深注记的小闭合等深线的出现。再次,通过融合待化简弯曲区域和桥接区域实现了等深线合并与化简的一体化;最后,通过对合并结果进行光滑处理,改善了等深线合并结果的光滑性。(4)研究了等深线的化简算法。针对等深线待化简弯曲探测不精确、化简不彻底的问题,提出了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等深线化简算法。首先,改进了等深线上待化简区域的识别方法,将等深线待化简区域分为微小弯曲区域和视觉冲突区域,并实现了两类待化简区域识别;其次,丰富了等深线化简的处理手段,设计了弯曲删除、夸大、凸壳化、“瓶颈”区域分裂等多种综合方法;最后,根据等深线化简的特点构建了新的化简模型实现了等深线的化简。针对等深线化简尺度驱动性不强、形态不光滑的问题,提出了最大曲率约束的等深线化简算法。设计了最大曲率约束的待化简区域探测方法,提高了待化简区域的探测精度;通过节点加密和渐进式节点位移的方式分别对凹弯曲和凸弯曲进行化简,确保了化简结果的光滑性。该方法与比例尺建立了客观联系,是一种尺度驱动型算法,适合海图这种没有固定比例尺的制图环境,且能够避免阈值设置。(5)研究了顾及航行安全的等深线光滑算法。针对等深线光滑需要确保航行安全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段Bezier曲线拟合的等深线光滑方法。首先,为保持原始等深线的弯曲特征,确立了以弯曲为分段单元进行曲线光滑的策略;其次,在航行安全的约束下,分别研究了凹弯曲和凸弯曲的Bezier曲线拟合方法以及弯曲连接处的光滑策略。该方法满足确保航行安全的要求,较好的保持了原始等深线的弯曲特征和形状关键点,且能够避免拓扑错误。另外,该方法能够方便灵活的对局部形状进行调整。

胡耀锋,林鸿,张鹏程[4](2016)在《数字线划图(DLG)中多高程基准统一方法》文中提出针对我国多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的现状及国家推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迫切要求,结合地形图中离散高程及等高线特征,研究出了DLG中多高程基准处理的一系列关键算法,并开发出了成熟的软件,通过广州增城区1616 km2地形图编绘项目和日常工作实践的检验,验证了该方法的适应性和先进性。

胡耀锋,林鸿,张鹏程[5](2016)在《等高线自动内插关键算法》文中指出针对现有规则网格法、三角网法、最大角优先原则法、最近距离法等等高线内插算法的局限性,该文结合数字线划图中离散高程点和高程注记的图式表达特点,提出了距离优先算法和综合匹配法;结合等高线节点分布特征,提出了按节点提取算法和按距离提取算法。通过这些算法的组合应用,解决了等高线自动内插的技术难题,并以此算法为基础开发出了一套成熟的软件,通过广州增城地区1 616km2地形图编绘和日常工作实践,验证了该算法的适应性和先进性。

林春峰,程昂[6](2014)在《基于AutoCAD的高程点和等高线快速赋值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uto CAD平台的高程点和等高线快速赋值软件,该软件能够实现高程点自动、批量赋值。针对等高线赋值,提出了"区分计曲线和首曲线,先程序自动、后人工交互"的作业模式,该模式可以使用已赋值的高程点实现计曲线快速赋值,然后利用已赋值的计曲线对首曲线赋值。在实现过程中考虑了实际作业习惯,提供多级检查机制,确保各环节各类数据赋值正确无误。工程实践证明,该软件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错误率。

宋少辉,魏东岚,王雪[7](2014)在《基于MapBasic的等高线赋值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等高线是地形表达常用的形式之一,它是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的数据模型,而高程则是构成等高线的重要属性。本设计利用Map Basic编程语言实现了对矢量化后的无值等高线批量赋予高程值[1],有效地提高了等高线高程录入的效率和准确度。文章首先介绍了自动赋值算法的基本思想,然后,结合Map Basic关键代码,从赋值等高线的获取与排序、等高线属性的修改与赋值等方面阐述了Map Info中实现等高线自动赋值的思路,并最终给出实验结果。

梁佳,魏金占,韦俊部[8](2013)在《一种实用的等高线高程自动赋值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地图中经常存在没有赋高程值和高程值赋值错误的情况,为后期应用及入库带来很多的不便。针对此问题笔者结合Tin三角网原理,提出以高程散点为基准,构建Tin三角网,通过Tin三角形的边长与等高线在空间上的相交关系,自动检查和对等高线进行赋值。经过笔者理论和实践分析,其正确率非常高,完全可用于对地形图等高线高程的检查和自动赋值。

黄菲菲[9](2013)在《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综合缩编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WalkISurvey软件平台》文中提出制图综合一直是地图学界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制图综合由传统的人工时代走进数字化时代。在数字环境下,由于不同的应用目的对目标表达的形式要求不同,从而产生了目标在地图上表达形式的多尺度化问题。而大小比例尺数据更新周期的不同致使小比例尺数据现势性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基于“小比例尺数据信息包含在相应的大比例尺数据中”这一思想,多尺度数据库更新-缩编制图综合便产生了。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1:5万到小比例尺数据库的更新工作,不少地方正在积极地探索大比例尺之间乃至大比例尺到小比例尺之间的数据更新。并且,现有的缩编软件基本上都是针对小比例尺地形图的缩编制图综合。本文在浙江省一些地区1:500到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缩编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了大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制图综合规则,并基于WalkISurvey软件平台,利用其二次开发语言WalkScript开发了针对1:500到1:2000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综合缩编系统。尽管现阶段关于制图综合的方法和算法的研究非常多,但由于制图综合要素形式较多(如CAD格式数据,而CAD数据模型和GIS数据模型之间有较大差异),数据关系复杂,大部分的算法和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自动化程度不高或效果不理想。因此,本系统结合了制图综合现有算法和WalkISurvey软件平台已有制图综合功能,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基于人工交互环境实现,并希望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减轻制图人员的负担,提高效率。

殷勇,梁西腾,丁圣陶,叶关根[10](2012)在《一种基于曲线分段的等高线自动注记方法》文中提出等高线注记是一种特殊的曲线注记,它除了有普通曲线具有的分段注记以及在曲线光滑部分注记等问题外,还存在字头朝向问题和沿辅助曲线注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新的分段注记算法以及高程朝向判断方法,使等高线注记有更好的注记效果。

二、等高线自动赋值及注记的算法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等高线自动赋值及注记的算法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移动测量系统城市测图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基础测绘产品更新周期长
        1.1.2 测绘成果属性信息不丰富
        1.1.3 新型测绘方式的局限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平板测图
        1.2.2 全站仪测图
        1.2.3 电子平板测图
        1.2.4.航空摄影测图
        1.2.5 倾斜摄影测图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移动测量综合测试方法研究
    2.1 主流移动测量扫描仪
        2.1.1 站式扫描仪
        2.1.2 多平台式扫描仪
        2.1.3 移动测量背包式扫描仪
    2.2 综合测试方法
        2.2.1.测试方法
        2.2.2 测试场地
        2.2.3 测试过程
    2.3 测试结果分析
    2.4 综合实验
        2.4.1 实验仪器
        2.4.2 实验结果
        2.4.3 实验精度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测量点云绘图方法研究
    3.1 点云绘图基本要求
    3.2 点云绘图要素的配合表示
    3.3 基于移动测量点云绘图
    3.4 制图基本要素绘制
    3.5 等高线点云剖切绘制方法
    3.6 点云绘图成果的数据检查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点云的快速制图方法研究
    4.1 制图系统增加图层管理的方法
    4.2 增加简码测图系统的研究
        4.2.1 既有测图系统问题
        4.2.2 简码测图设计与实现
        4.2.3 制图系统增加图元码表示的方法
    4.3 基于EPS测图系统点云切割显示的功能开发
    4.4 制图系统绘图批量处理功能的开发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工程应用
    5.1 通州核心区概况
    5.2 测量方案设计
    5.3 移动扫描测量实施
    5.4 移动扫描数据处理
    5.5 用EPS测图系统绘制通州核心区地形图
    5.6 制图精度统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移动测量系统产品应用探讨
    6.1 基于移动测量点云的分类
    6.2 基于移动测量点云的建模
    6.3 移动测量系统影像产品
    6.4 移动测量系统照片信息提取
    6.5 移动测量系统照片建模
    6.6 本章小结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地图注记水流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注记配置研究现状
        1.2.2 国内注记配置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安排
2 地图注记的基本知识
    2.1 地图注记
        2.1.1 地图注记的分类
        2.1.2 地图注记的元素
        2.1.3 地图注记的功能
    2.2 注记配置基本知识
        2.2.1 地图注记一般配置原则
        2.2.2 各类要素注记的配置原则
    2.3 本章小结
3 地图注记水流模型理论基础
    3.1 数字高程模型
        3.1.1 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
        3.1.2 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
        3.1.3 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
    3.2 地图注记水流模型
        3.2.1 地图注记水流模型的概念
        3.2.2 地图注记水流模型的构建
        3.2.3 地图注记水流模型的应用
    3.3 本章小结
4 依据地图注记水流模型的注记配置
    4.1 注记配置流程
    4.2 图层注记顺序的确定
    4.3 要素注记配置规则
        4.3.1 点要素注记配置规则
        4.3.2 线要素注记配置规则
        4.3.3 面要素注记配置规则
    4.4 注记配置约束规则
    4.5 本章小结
5 地图注记配置实例
    5.1 实验数据的选取
        5.1.1 数据概况
        5.1.2 选取原因
    5.2 配置注记
        5.2.1 地图注记水流模型构建
        5.2.3 注记结果展示
        5.2.4 注记结果分析
        5.2.5 注记结果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海底地貌自动制图综合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等深(高)线综合
        1.2.2 水深注记综合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
        1.3.1 选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海底地貌综合基础理论
    2.1 海底地貌制图综合相关概念
        2.1.1 海图的概念
        2.1.2 海底地貌表达
        2.1.3 海底地貌综合
    2.2 海底地貌制图综合的影响因素
    2.3 水深注记选取的基础理论
        2.3.1 水深注记选取的内涵
        2.3.2 水深注记选取的约束
        2.3.3 水深注记选取分类
        2.3.4 水深注记选取模型
    2.4 等深线综合的基础理论
        2.4.1 等深线的特点
        2.4.2 等深线表达的海底地貌特征分析
        2.4.3 等深线综合的基本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深注记选取方法研究
    3.1 特征水深注记识别方法
        3.1.1 特征浅(深)点识别方法
        3.1.2 控制水深识别方法
    3.2 复杂海底地形区域提取
        3.2.1 复杂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3.2.2 水深点地形特征度量
        3.2.3 复杂地形特征水深点提取
        3.2.4 复杂海底地形区域边界构建
        3.2.5 实验分析
    3.3 基于海图数据的水深注记选取
        3.3.1 基本思路
        3.3.2 距离约束的TIN化简
        3.3.3 局部水深注记调整
        3.3.4 实验分析
    3.4 基于多波束数据的水深注记选取
        3.4.1 多波束水深选取的基本思路
        3.4.2 特征水深点提取
        3.4.3 水深点菱形搜索
        3.4.4 基于TIN的水深点渐进删除
        3.4.5 实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等深线合并方法
    4.1 图形合并的基本方法
        4.1.1 缓冲区法
        4.1.2 Delaunay三角网法
    4.2 待合并等深线识别
        4.2.1 约束Delaunay三角网
        4.2.2 等深线合并的条件
        4.2.3 凸部等深线识别方法
        4.2.4 面域自动划分
        4.2.5 待合并等深线提取
    4.3 邻近等深线合并
        4.3.1 桥接区域扩展
        4.3.2 “孔”的提取
        4.3.3 弯曲识别与形态化简
        4.3.4 等深线合并
        4.3.5 等深线光滑处理
    4.4 等深线合并实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持弯曲特征的等深线化简方法
    5.1 航海图等深线化简的特点
        5.1.1 等深线化简的基本要求
        5.1.2 等深线化简与等高线化简的区别
    5.2 等深线弯曲化简现状分析
        5.2.1 基于弯曲识别的化简方法
        5.2.2 双缓冲区算法
        5.2.3 问题分析
    5.3 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等深线化简
        5.3.1 弯曲识别与度量
        5.3.2 待化简区域识别
        5.3.3 待化简区域处理方法
        5.3.4 等深线化简过程
        5.3.5 实验分析
    5.4 最大曲率约束下的等深线化简
        5.4.1 基本原理
        5.4.2 曲率计算
        5.4.3 弯曲划分
        5.4.4 凹弯曲化简
        5.4.5 凸弯曲化简
        5.4.6 等深线化简过程
        5.4.7 实验分析
        5.4.8 讨论
    5.5 等深线化简方法比较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顾及航行安全的等深线光滑方法
    6.1 等深线光滑的基本要求
    6.2 常用光滑曲线
        6.2.1 Bezier曲线
        6.2.2 B样条曲线
        6.2.3 三次B样条与三次Bezier曲线的比较分析
    6.3 多段Bezier曲线拟合的等深线光滑
        6.3.1 基本思路
        6.3.2 等深线弯曲单元划分
        6.3.3 凸弯曲单元光滑
        6.3.4 凹弯曲单元光滑
        6.3.5 弯曲间连接处光滑处理
        6.3.6 参数设置
        6.3.7 实际应用中光滑过程
        6.3.8 实验分析
        6.3.9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数字线划图(DLG)中多高程基准统一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高程基准统一方法分析
二、离散高程点配对算法
    1. 距离优先法
    2. 改进距离优先法
三、等高线处理
    1. 等高线赋值算法
    2. 按节点提取算法
    3. 等间距提取算法
    4. 等高线生成
四、实践验证
五、结论

(5)等高线自动内插关键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离散高程点匹配算法
    1.1 距离优先法
    1.2 综合匹配法
2 等高线高程提取算法
    2.1 按节点提取算法
    2.2 等间距提取算法
3 等高线自动内插
4 实践应用
5 结束语

(6)基于AutoCAD的高程点和等高线快速赋值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地形图数据分析
2 实现思路
    2.1 高程点赋值
    2.2 计曲线赋值
    2.3 首曲线赋值
3 软件实现
4 案例分析
5 结束语

(7)基于MapBasic的等高线赋值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等高线自动赋值理论依据及算法过程
    1.1 理论依据
    1.2 算法流程图
    1.3 Map Basic等高线自动赋值实现
2 结束语

(8)一种实用的等高线高程自动赋值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现思路
2 算法实现
3 案例分析
4 结语

(9)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综合缩编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WalkISurvey软件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制图综合缩编的相关概念
    2.2 制图综合研究现状
        2.2.1 制图综合几何变换操作研究现状
        2.2.2 制图综合模型的研究现状
        2.2.3 制图综合算法的研究现状
        2.2.4 制图综合知识库的研究现状
        2.2.5 制图综合研究新趋势
    2.3 目前已有制图综合系统
3 WalkISurvey软件平台选择
    3.1 WalkISurvey软件平台
    3.2 平台应用简介
    3.3 WalkScript开发工具
        3.3.1 WalkScript介绍
        3.3.2 基本类对象函数
        3.3.3 基本类对象关系
4 地形图各要素制图综合缩编规则和方法研究
    4.1 交通要素综合
        4.1.1 交通要素在地图中的表示
        4.1.2 交通要素的综合规则
        4.1.3 交通要素综合方法
    4.2 水系要素综合
        4.2.1 水系要素在地图中的表示
        4.2.2 水系要素的综合规则
        4.2.3 水系要素综合方法
        4.2.3.1 河流综合方法
    4.3 居民地要素综合
        4.3.1 居民地要素在地图中的表示
        4.3.2 居民地要素的综合规则
        4.3.3 居民地要素综合方法
        4.3.3.1 房屋要素综合方法
        4.3.3.2 居民地附属点状设施综合方法
    4.4 植被要素综合
        4.4.1 植被要素在地图中的表示
        4.4.2 植被要素的综合规则
        4.4.3 植被要素综合方法
    4.5 地貌要素综合
        4.5.1 地貌要素在地图中的表示
        4.5.2 地貌要素的综合规则
        4.5.3 地貌要素综合方法
    4.6 管线要素综合
        4.6.1 管线要素在地图中的表示
        4.6.2 管线要素的综合规则
        4.6.3 管线要素综合方法
    4.7 注记要素综合
        4.7.1 注记在地图中的表示
        4.7.2 注记要素综合规则
        4.7.3 注记要素综合方法
    4.8 常用工具
5 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5.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2.1 文件模块
        5.2.2 预处理模块
        5.2.3 七大要素模块
        5.2.4 检查模块和制图模块
        5.2.5 工具及工具栏
    5.3 程序设计
        5.3.1 最强级别合并
        5.3.2 次强级别合并
        5.3.3 一般强度合并
        5.3.4 内侧强合并
        5.3.5 内侧中合并
        5.3.6 内侧弱合并
    5.4 系统界面和部分效果展示
6 总结
参考文献

(10)一种基于曲线分段的等高线自动注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等高线注记要解决的问题
    2.1 注记定位
    2.2 等高线注记的字头朝向判断
3 等高线人机交互注记
4 仿真结果
5 结束语

四、等高线自动赋值及注记的算法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移动测量系统城市测图方法研究[D]. 王东旭. 北京建筑大学, 2019(03)
  • [2]地图注记水流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 程圆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3]海底地貌自动制图综合算法研究[D]. 李靖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8(02)
  • [4]数字线划图(DLG)中多高程基准统一方法[J]. 胡耀锋,林鸿,张鹏程. 测绘通报, 2016(06)
  • [5]等高线自动内插关键算法[J]. 胡耀锋,林鸿,张鹏程. 测绘科学, 2016(08)
  • [6]基于AutoCAD的高程点和等高线快速赋值软件设计与实现[J]. 林春峰,程昂. 铁道勘察, 2014(06)
  • [7]基于MapBasic的等高线赋值设计与实现[J]. 宋少辉,魏东岚,王雪.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11)
  • [8]一种实用的等高线高程自动赋值方法研究[J]. 梁佳,魏金占,韦俊部. 科技资讯, 2013(16)
  • [9]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综合缩编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WalkISurvey软件平台[D]. 黄菲菲. 浙江大学, 2013(03)
  • [10]一种基于曲线分段的等高线自动注记方法[J]. 殷勇,梁西腾,丁圣陶,叶关根. 测绘科学, 2012(05)

标签:;  ;  ;  ;  ;  

自动轮廓分配和标注的算法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