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故事教学中的导课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卢燕玲[1](2021)在《时政热点融入思想政治导课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炀宾[2](202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导课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导课是一堂课的开始,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课的方式很多,例如,有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时是为了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思考;有时是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有时想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有时是解决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疑问等。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听课所积累的资料,就信息技术教学的导课设计,做一下归类,以此谈谈自己浅薄的见解。
李承川[3](2021)在《运用课堂实录提升中学新入职教师导入技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柏拉图曾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可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上课铃响后,通过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及时参与课堂活动。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导入技能使用的优劣程度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很多新入职教师由于资历浅、任教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其导入技能使用情况不尽如人意。所以,要利用课堂实录的方式,将课堂的一言一行完整记录下来,后通过对课堂实录的反复解读,进而诊断研究新入职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通过文献研究法整理前人研究成果并对导入技能与课堂实录做出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分析课堂实录对提高导入技能的作用。二是利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新入职教师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找出新入职教师导入技能所存在的问题。三是,利用观察法,通过观察新入职教师的课堂实录的完整视频,具体分析其存在问题,同时按照课标要求,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并结合历史学科特色,设计出别有风味的课堂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行反复实践,从而提升新入职教师的导入技能。
江珊珊[4](2020)在《高中《文化生活》课堂导入研究》文中认为文化是民族延续的标志性内容之一,是衡量国民素质的重要杠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离不开经济、政治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近年来,随着国外良莠不齐的文化的不断涌入,导致不少国民跟风模仿和盲目崇拜,部分青少年尤为如此。有些人因此对中华文化持怀疑否定态度,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遭到严峻挑战。部分青少年对各种文化的鉴别力不足,很容易盲目跟风,因而对青少年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文化生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发挥其培育人、塑造人的特殊作用。《文化生活》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重视课堂导入。新课改也对教学的完整性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对导课设计要求越来越重视。课堂导入作为《文化生活》课教学的开端,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把钥匙,主要起着引导作用,具有明确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营造良好的文化教学氛围和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文化生活》课堂教学是传授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课堂导入。论文在他人对课堂导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视角创新,即加强对《文化生活》课堂导入的研究。论文主要分为绪论、正文及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论文首先对课堂导入的概念作了界定,简要阐述了《文化生活》课堂导入的必要性,并论述了课堂导入环节在《文化生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章,论文介绍了《文化生活》课堂导入的现状调查情况,并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及教师的访谈结果做了整理与分析;第三章,论文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找出了当前《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主要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部分教师导课内容偏离主题、导课方式单一、导课的案例时代感不强及部分教师唱“独角戏”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可能的原因有教师导课意识薄弱、导课技能有限、文化知识储备不够及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欠缺等;第四章,论文对当前《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存在的原因,尝试性的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首先,高中政治教师在《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应遵循时代性、指向性、创新性和和谐性的导课原则;其次,论文提出了改善问题的优化策略,即政治教师可从强化自身的导课意识、提高自身的导课技能、加强文化知识储备及增强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等方面做起;最后,论文对高中《文化生活》教学课堂导入探索性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导课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呈现与分析。
吴易霏[5](2020)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也在不断推动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它开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优化,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语文学习也开始强调回归学生的生活,倡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建构性的语文学习,这种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语文教学模式,促使了小学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然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也有一些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发出了质疑、反对的声音,一些学生家长也表示了担忧;同时,语文“教学生活化”在实践方面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变成了一种“伪生活化”教学,培养出来的依旧是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学生。语文“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文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正视其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正确、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以一种科学、有序、健康的状态向前发展。本研究将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按照文献分析—调查问题—原因探究—提出对策的研究思路进行构建,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笔者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了解到国内外对此领域的研究现状,据此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笔者选取了上海市部分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学校的语文课堂进行观察、对教师进行访谈,以及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从语文课堂、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发现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生活素材选择不当;生活情境创设形式化;教师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不准确;学校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视程度低;家长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配合度低等等。最后,这些问题,结合“教学生活化”相关理论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改进方向提出建议。
万宇[6](2020)在《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和新教材的问世,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它的育人价值再一次得到凸显。因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着眼于教学留白,从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现实情况出发,旨在探究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文章共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结合时代背景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系统论述,从中找到了本文研究的落脚点和创新之处,确定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阐释了教学留白的相关理论,包括教学留白的含义、特点、功能、理论基础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留白的价值。第三章论述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实施,包括在课前准备时对教材中留白资源的分析和教学留白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导课、讲课、结课三个阶段教学留白的应用,本文所指的导课阶段即课堂导入环节,讲课阶段包括提问、评价、重难点教学和板书设计四个环节,结课阶段包括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两个环节;以及在作业批改和个别指导的课后辅导环节中应用教学留白。第四章、第五章主要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教学留白现状的调查过程、结果和实施建议的阐述。为与前文保持一致,第四章第一部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三个环节出发调查教学留白的应用状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教师缺少课前对教学留白的合理设计、缺少课上对教学留白的规范运用、缺少课后对教学留白的持续延伸。因为教学留白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教学留白应用的主导因素也是教师,因此第四章第二部分主要从教师层面和教学留白本身出发,分析教学留白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别是教师应用教学留白的意识不足,教师应用教学留白的能力不强,教学留白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第五章主要阐述了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原则和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中的应用建议。
童贵兰[7](2020)在《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选择《生活与哲学》教材,研究如何在该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关键在于对《生活与哲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做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要在《生活与哲学》课中培养科学精神首要便是弄清要“教的怎么样”、“教什么”、“怎么教”这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生活与哲学》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过程设计。科学精神具体表现为高中生能理性地解释事物、理性的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哲学》课后要具备以上品质。基于培养科学精神的目标认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哲学》课后:在科学知识层面,学生要能科学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地位、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在科学方法层面,学生能学会运用实事求是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及矛盾分析方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方法;在科学实践层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科学把握政治理想、科学确立人生目标、科学做出价值选择。为落实科学精神的培养,在《生活与哲学》课中应教什么、学什么。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能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哲学智慧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三方面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其次,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回答为什么要学习和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的问题,从思维方法的本质、哲学的辩证智慧及哲学的思维品质三方面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最后,知识的学习终会转向实践,学生要能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要回答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从社会历史中的规律认识、社会实践中的价值认识及社会生活中的实践选择三方面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生活与哲学》课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可促培养科学精神,从课前导入、课中互动和课后实践三方面回答。首先,课前导入要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讲故事、引时事等方式进行导课。其次,课中互动要引人思考,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形成。通过创设情境、引用案例、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最后,课后实践是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为了促进学生在课后能学用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文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中践行哲学原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韩玉[8](2019)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初,我国开展了第八次课程改革,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把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纳入到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体系中来,这就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新的契机。本课题是以研究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为研究对象的。本文在阐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运用的可行性分为牡丹江本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教育学理论依据和已有现行的经验可以借鉴这三个部分;运用的必要性分为以下几点: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对于教师来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对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牡一中)运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牡一中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着运用范围不广,运用不系统等问题。之后阐述了笔者在牡一中历史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对该课程实施之后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叙述,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田宝[9](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初始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所占的份额不大,但在课堂教学中作用重大。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这就需要从政治课堂导入环节入手,凸显导入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教师设计的导入活动之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在新课改和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课堂导入的学术研究主要倾向于语数外几个科目上,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入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论文是笔者在高中思想政治一线的教学实习中通过对高中学生问卷调查、对高中思想政治一线教师的访谈、进入思想政治课堂的观察等方法,了解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入的现状,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进行了研究。本论文有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从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重难点及创新点论述。第二部分是对课堂导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概念、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课堂导入的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方式的概述。第三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主要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对一线思想政治教师的访谈,发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优化策略,主要论述了贯彻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原则及针对第三部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第五部分是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为例,运用不同的导入方式给本节课设计不同的课堂导入,体现一题多解的效果,有助于提升教师设计课堂导入的能力。
胡娟[10](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良好课堂氛围营造研究 ——以南充四所高中为例》文中提出课堂氛围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关乎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笔者以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为切入点,意在使读者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起重视,并为一线中学教师在改善课堂氛围的措施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具体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研究:第一章为前言部分,主要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的相关成果作出总结。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总结了本文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进行概述,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涉及课堂氛围的含义、作用和类型,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的含义。本文探讨的话题是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第二部分先对良好课堂氛围的特征进行了相应阐述,紧接着在第三部分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及课堂教学的要求,最后一部分论述良好的课堂氛围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第三章主要是以南充市四所中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方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的现状,包括课堂氛围的积极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层面出现对课堂氛围的营造不够重视以及营造课堂氛围存在一味追求形式、缺少目标意识,缺乏教学机智、课堂调控能力不足,忽视学生认知水平、脱离生活实际,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氛围沉闷等问题,学生层面出现学习状态不佳、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被动学习、求知欲不强等问题,围绕问题,追根溯源,笔者又从教师、学生和其他角度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章介绍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对策。针对问题和原因,从教师、学生和其他层面找出解决对策。教师层面主要从运用多样方法、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注重教学艺术、打造灵动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资源、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四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学生层面从端正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提高认知能力等方面提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对策;除此以外,笔者还从完善教学设施设备以及积极的教师期望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二、谈谈故事教学中的导课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故事教学中的导课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2)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导课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游戏导入法 |
二、 故事导入法 |
三、 温故导入法 |
四、 情境导入法 |
五、 任务驱动法 |
六、 问题导入法 |
(3)运用课堂实录提升中学新入职教师导入技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意义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导入技能 |
1.导入技能的内涵 |
2.高中历史课堂导入 |
3.理论基础 |
(二)新入职教师 |
(三)课堂实录 |
(四)课堂实录在提升教师导入技能中的地位 |
二、中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现状与调查问卷 |
(一)问卷调查 |
1.调查对象 |
2.基本情况 |
(二)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
1.针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2.针对新入职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三)导入技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导入形式单一 |
2.导入效果不理想 |
3.知识体系的紧密性不够 |
4.缺乏有效的教学反馈 |
三、运用课堂实录提高新入职教师导入技能的教学实践 |
(一)确立可行性方案 |
1.实践设计 |
2.实践条件 |
3.操作程序 |
(二)教学实践的途径与策略 |
1.新入职教师要突破传统观念,加强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 |
2.新入职教师要加强教学技能理论学习,并反复突破现存问题 |
3.新入职教师应多与优秀教师进行探讨交流、反思,不断提高自身导入技能 |
4.新入职教师要多寻找机会进行观摩学习 |
四、课堂中实际案例与教学反思——以《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为例 |
(一)教学案例 |
1.课前准备 |
2.教学过程 |
(二)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高中历史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中学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4)高中《文化生活》课堂导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中《文化生活》课堂导入相关概述 |
一、课堂导入的内涵 |
二、高中《文化生活》教学课堂导入的必要性 |
(一)课堂导入作为教学开端的重要地位 |
(二)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
(三)提高文化教学实效性的切实保障 |
(四)青少年学生实际发展的现实需要 |
三、高中《文化生活》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 |
(一)有利于明确《文化生活》的教学目标 |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 |
(三)有利于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教学氛围 |
(四)有利于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
第二章 高中《文化生活》课堂导入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高中《文化生活》课堂导入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的范围 |
(二)调查的目的 |
(三)调查的方法 |
二、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一)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二)对教师访谈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第三章 当前高中《文化生活》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当前高中《文化生活》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
(一)导课内容偏离主题 |
(二)导课形式单一 |
(三)导课案例时代感不强 |
(四)教师导课唱“独角戏” |
二、当前高中《文化生活》课堂导入存在问题之原因 |
(一)部分教师导课意识薄弱 |
(二)部分教师导课技能有限 |
(三)部分教师文化知识不足 |
(四)部分教师组织能力欠缺 |
第四章 高中《文化生活》课堂导入的运用原则与优化策略 |
一、高中《文化生活》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
(一)时代性原则 |
(二)指向性原则 |
(三)创新性原则 |
(四)和谐性原则 |
二、高中《文化生活》课堂导入的优化策略 |
(一)完善导入评价机制,强化教师导课意识 |
(二)深化相关理论研究,提高教师导课水平 |
(三)丰富文化知识储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教师组织能力 |
三、高中《文化生活》教学实践中课堂导入的具体方法 |
(一)激情导入-以“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例 |
(二)设疑导入-以“感受文化的影响”为例 |
(三)复习导入-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为例 |
(四)直观导入-以“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为例 |
(五)情境导入-以“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为例 |
(六)热点导入-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关于高中《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学生问卷 |
附录B 关于高中《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教师访谈 |
致谢 |
(5)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
1.1.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1.1.3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面临的问题 |
1.1.4 个人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兴趣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语文“教学生活化”相关研究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案设计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教学生活化” |
2.1.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
2.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
2.2.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2.2.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2.2.3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 |
3.1 课堂观察 |
3.1.1 观察对象 |
3.1.2 观察内容 |
3.1.3 课堂案例呈现与评价 |
3.2 教师访谈 |
3.2.1 访谈对象 |
3.2.2 访谈内容 |
3.2.3 访谈结果及分析 |
3.2.4 存在的问题 |
3.3 学生问卷调查 |
3.3.1 调查目的及对象 |
3.3.2 问卷的编制 |
3.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3.4 数据的统计及分析 |
3.3.5 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优化策略 |
4.1 确立“生活化”教学理念,优化小学语文教育目标 |
4.1.1 更新教学理念 |
4.1.2 提高综合素质 |
4.2 调整“生活化”教学内容,贴近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
4.2.1 能够从生活中筛选教学内容 |
4.2.2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生活素材 |
4.2.3 确定生活素材的广度和深度 |
4.3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联系小学生现实生活实际 |
4.3.1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课堂 |
4.3.2 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
4.4 改进“生活化”教学方法,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
4.4.1 快乐游戏,感知与应用语文 |
4.4.2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知识 |
4.5 更新“生活化”评价手段,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 |
4.5.1 评价内容综合性,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
4.5.2 评价主体多元化,引导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
4.5.3 评价方式过程性,实现学生自我发展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6)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特色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特色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教学留白的含义 |
(二)教学留白的特点 |
(三)教学留白的功能 |
二、教学留白的理论基础 |
(一)格式塔完形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蔡格尼克效应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留白的价值 |
(一)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
(二)有利于教师学科教学素养的提升 |
(三)有利于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
第三章 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实施 |
一、课前准备环节 |
(一)认真分析教材中的留白 |
(二)巧妙设计教学中的留白 |
二、课堂教学环节 |
(一)导课环节 |
(二)讲课环节 |
(三)结课环节 |
三、课后辅导环节 |
(一)作业批改要留白 |
(二)个别指导要留白 |
第四章 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问卷和访谈提纲的编制与实施 |
(一)调研目的的确定 |
(二)调研对象的选取 |
(三)问卷和访谈提纲的编制 |
(四)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实施 |
二、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缺少课前对教学留白的合理设计 |
(二)教师缺少课上对教学留白的规范运用 |
(三)教师缺少课后对教学留白的持续延伸 |
三、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应用教学留白的意识不足 |
(二)教师应用教学留白的能力不强 |
(三)教学留白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
第五章 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原则和建议 |
一、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原则 |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学留白要适度 |
(二)以教学生成为依据,教学留白要适时 |
(三)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教学留白要兼顾整体 |
二、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建议 |
(一)凸显育人价值,提高课前教学留白的设计性 |
(二)彰显学生本位,提升课上教学留白的实效性 |
(三)触发情感体验,注重课后教学留白的延展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
(二)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研究评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概述 |
一、科学精神的相关概念 |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 |
(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的内涵 |
(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的维度 |
二、培养高中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
(一)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二)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 |
(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 |
三、《生活与哲学》课中培养科学精神的可行性 |
(一)《生活与哲学》课中培养科学精神的理论可行性 |
(二)《生活与哲学》课中培养科学精神的应然可行性 |
(三)《生活与哲学》课中培养科学精神的现实可行性 |
四、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
(一)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目标设计 |
(二)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内容设计 |
(三)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过程设计 |
第二章 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目标设计 |
一、科学知识层面 |
(一)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地位 |
(二)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三)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义 |
二、科学方法层面 |
(一)学会运用实事求是方法 |
(二)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
(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
三、科学实践层面 |
(一)科学把握政治理想 |
(二)科学确立人生目标 |
(三)科学做出价值选择 |
第三章 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内容设计 |
一、与时代同行的哲学 |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
(二)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 |
(三)哲学智慧与社会实践 |
二、科学的思维方法 |
(一)思维方法的本质 |
(二)哲学的辩证智慧 |
(三)哲学的思维品质 |
三、科学的判断与选择 |
(一)社会历史中的规律认识 |
(二)社会实践中的价值认识 |
(三)社会生活中的实践选择 |
第四章 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过程设计 |
一、巧设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一)设疑导入引学生求知 |
(二)故事导入引学生兴趣 |
(三)时事导入引学生注意 |
二、课堂互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
(二)引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辨 |
(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辨析 |
三、课后实践引学生践行哲学原理 |
(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践行 |
(二)在组织文化活动中践行 |
(三)在参加社会实践中践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章 牡丹江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
第一节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
一、相关概念 |
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分类 |
第二节 牡丹江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
一、概念 |
二、分类 |
第二章 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一节 可行性 |
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
二、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
三、已有现行经验可以借鉴 |
第二节 必要性 |
一、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
第三章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
第一节 历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
一、历史课程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状况 |
二、应用现状分析 |
第二节 统计结果与分析 |
一、师生对牡丹江历史了解程度 |
二、学校和历史教师的应用现状 |
三、师生是否希望有进一步了解 |
第四章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择取 |
一、择取原则 |
二、择取内容 |
第二节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二、在课外教学中的应用 |
第五章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第一节 取得的效果 |
一、学生认可度 |
二、教师认可度 |
第二节 存在的不足 |
一、学生观点 |
二、教师观点 |
第三节 对策及建议 |
一、对策 |
二、建议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9)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研究创新点 |
2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概述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课堂导入 |
2.1.2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 |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先行组织者理论 |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作用 |
2.3.1 集中学生注意力 |
2.3.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
2.3.3 有利于新旧知识联系,为后继学习服务 |
2.3.4 有利于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
2.3.5 有利于创设良好氛围,沟通师生心理 |
2.4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方式的类别 |
2.4.1 组织类:教师独导、师生共导 |
2.4.2 形式类:言语导入、行为导入 |
2.4.3 资源类:课外材料导入、课内材料导入 |
2.4.4 课型类:绪论课、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导入 |
3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3.1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现状 |
3.1.1 问卷、观察及访谈的基本情况 |
3.1.2 问卷、观察及访谈的结果分析 |
3.2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
3.2.1 忽视课堂导入环节 |
3.2.2 设计导入的依据欠佳 |
3.2.3 导入材料未贴近学生实际 |
3.2.4 导课素材在使用上缺乏衔接性和针对性 |
3.2.5 教师课堂导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
3.3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教师对课堂导入缺乏理论学习 |
3.3.2 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 |
3.3.3 对学生的角色定位模糊 |
3.3.4 对导入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
3.3.5 不重视导入经验的积累及课后反思 |
4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优化策略 |
4.1 贯彻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原则 |
4.1.1 针对性原则 |
4.1.2 激发兴趣原则 |
4.1.3 新颖多样原则 |
4.1.4 形象直观原则 |
4.1.5 情感原则 |
4.1.6 时代原则 |
4.1.7 关联原则 |
4.1.8 主体原则 |
4.2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策略 |
4.2.1 教师结合实践,加强对导入理论学习 |
4.2.2 贴近学生实际,选择实效性导入方式 |
4.2.3 精准定位学生在导入中的角色 |
4.2.4 转变教师观念,实现课堂导入常态化 |
4.2.5 注重导后反思,加强导前经验的积累 |
5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设计—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为例 |
结语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问卷 |
附录二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高中思想政治课良好课堂氛围营造研究 ——以南充四所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一)研究的重点 |
(二)研究的难点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二)存在的不足 |
六、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课堂氛围及其类型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 |
二、良好课堂氛围的特征 |
(一)教师层面 |
(二)学生层面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及课堂教学的要求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要求 |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
(一)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
(三)优化教学效果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调查研究说明 |
(一)调查的目的 |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的变化 |
(一)教师重视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
(二)学生课堂表现较活跃 |
三、营造良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层面 |
1.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意识不强 |
2.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存在误区 |
(二)学生层面 |
1.学习状态欠佳,课堂参与度不高 |
2.学习被动,求知欲不强 |
四、营造良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教师层面 |
1.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不足 |
2.部分政治教师缺乏人格魅力 |
3.师生关系不和谐 |
(二)学生层面 |
1.学习兴趣缺乏 |
2.学习动机功利化 |
3.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有限 |
(三)其他层面 |
1.应试教育的弊端 |
2.班风学风的影响 |
第四章 营造良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的对策建议 |
一、教师层面 |
(一)运用多样方法,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 |
(二)注重教学艺术,打造灵动的课堂氛围 |
(三)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课堂氛围 |
(四)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
二、学生层面 |
(一)端正学习动机和态度 |
(二)加强自主学习,提高认知能力 |
三、优化教学环境 |
(一)完善教学设施设备 |
(二)加强积极的教师期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状况 |
四、谈谈故事教学中的导课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时政热点融入思想政治导课的行动研究[D]. 卢燕玲.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导课设计方法研究[J]. 刘炀宾. 考试周刊, 2021(47)
- [3]运用课堂实录提升中学新入职教师导入技能的研究[D]. 李承川.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高中《文化生活》课堂导入研究[D]. 江珊珊. 河南大学, 2020(02)
- [5]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小学为例[D]. 吴易霏.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教学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万宇.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7]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研究[D]. 童贵兰. 西南大学, 2020(01)
- [8]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为例[D]. 韩玉.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9(02)
- [9]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研究[D]. 田宝.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6)
- [10]高中思想政治课良好课堂氛围营造研究 ——以南充四所高中为例[D]. 胡娟.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