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隧道开孔的景观设计

浅谈公路隧道开孔的景观设计

一、谈公路隧道的洞口景观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陈棚,余顺,韩自强[1](2019)在《基于环保理念的惠清高速隧道端墙式洞门方案优化设计》文中提出目前我国越来越多人提倡绿色公路、生态公路,但传统的端墙式洞门,洞门墙面高大、侧墙线条生硬、视觉效果醒目且较难融入周边环境,并且为了满足成洞条件,洞口边仰坡都刷坡比较高,对周边环境扰动较大。通过结合惠清高速赤岭隧道、乌树头隧道端墙式洞门优化设计,从优化理念、原则、技术方案、景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弧形小端墙及花台式明洞等两种洞门形式,并总结了隧道洞门设计部分要点,希望能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李辉解[2](2017)在《城市道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探究——以厦门环岛干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以厦门环岛干道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为例,指出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在满足交通、安全等功能的前提下,结合人文环境研究隧道洞口景观要素,通过自然与人文为主要设计线索,提出了隧道洞口设计3个阶段的层次与内容。

陈芳,周智海[3](2015)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绿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得出适宜的绿化设计方法,文中从景观效果和洞口亮度两个方面考虑,提出隧道洞口绿化设计流程,并对隧道洞口边坡、仰坡、洞口前区的绿化分别进行了分析,提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绿化的模式和工程建议,推荐了西南地区隧道绿化的植物品种。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4](2015)在《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促进中国隧道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隧道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在总结中国隧道工程建设历程和现状、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上对未来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然后分别从钻爆法、盾构工法、沉管工法、明挖法和抗减震设计等方面对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从不同工法(钻爆法、盾构工法、TBM、沉管工法、明挖法)的角度对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详尽剖析;最后从运营通风、运营照明、防灾救灾、病害、维护与加固等方面对隧道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为隧道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王菲[5](2014)在《高速公路路侧安全与景观协调处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公路如火如荼的发展,使得建设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安全与环保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主旋律。公路景观美学设计与安全设计的协调统一,可改变公路视觉环境,提高道路的安全性,体现交通部提出的安全、环保、舒适、和谐公路建设新理念。通过对互通立交、路侧绿化带、边坡等视觉特性分析,提出了基于行车安全的点、线、面公路绿化设计方法;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性特征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公路景观交通、环境、美观等功能影响因素,提出了公路绿化评价指标和多层次、多目标的指标体系;通过对高速公路路侧边坡防护方法的对比分析,从便捷性、经济型、美观性、安全性,提出了基于节能减排的生态护坡安全设计;通过实测隧道的洞内外亮度值,分析洞口内外的亮度构成因素,采用心理学评价的方法,综合考虑洞口安全性和景观营造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基于隧道洞门景观营造方法。研究结论,不仅使路侧环境及景观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满足了道路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可降低死亡率,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对实际高速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建平[6](2012)在《谈公路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环境保护要点》文中研究说明结合公路隧道工程潜在的环境影响,对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提出相应的措施,并对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控制要点作出详细阐述,从而尽可能的避免因隧道工程施工造成环境污染。

梁鹏昆[7](2012)在《公路隧道洞门形式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对公路隧道洞门形式的分类及适用条件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网络调查和现场调研的手段,收集到国内外共计400余座隧道洞门图片及相关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分析整理,编制了隧道洞门信息管理数据库,同时对隧道洞门的功能与作用、洞门形式的分类、特点及其适用条件、切削式洞门结构受力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网络调查和现场调研得出隧道洞口段施工中最不利的复杂情况依次为围岩破碎、洞口段浅埋、衬砌偏压以及由施工开挖引起的滑坡,隧道洞口段围岩级别以Ⅳ、Ⅴ级围岩为主;应用最多的隧道洞门形式为端墙式洞门和削竹式洞门。(2)采用关系模型,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编制了隧道洞门信息管理数据库。信息库信息涵盖了洞口段原始地貌、施工过程中及建成后的大量实地照片、并且还包含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置方案的相关资料,以及设计图纸及大量宝贵的音视频及文字资料,可为洞门设计与施工研究参考。(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思想,通过分析隧道洞门的作用,采用三级控制标准,综合考虑受力作用和表现形式的因素,提出了隧道洞门形式分类,即将隧道洞门分为“受力式”和“非受力式”两大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实际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各种洞门形式的特点,并提出了其适用条件,为广大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4)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Y对切削式洞门结构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衬砌厚度下洞门结构的受力特征及位移进行研究,得出明暗交界处为切削式洞门设计的重点,明洞最大沉降量出现在隧道明暗交界处的拱顶部位,且存在拉应力,并且最大拉应力位于明暗交界处的拱腰位置。

李欣欣[8](2011)在《地域文化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中的景观设计研究 ——以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为例》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新的时代新的需求也带来了新的变化:首先,高速公路不仅仅是交通枢纽,而且是城市间信息与文化交流的载体;其次,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审美标准也相应提高,高速公路形象的艺术性设计列入了考量标准;最后,全球环境问题引起了高速公路建设中对生态恢复与环境设计的思考。这些新的变化正是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同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地域文化在高速公路中的景观设计研究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作为高速公路形象展示的隧道洞口景观无疑成为了主要的研究对象。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对于我国来说,地域文化体现的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之魂。当下,研究地域文化的目的是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现代景观表现为此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本文以承秦高速公路为依托,全文第一章主要是对国内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背景及优秀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地域文化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章主要是以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为切入点,研究了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相关原理及原则。第三章主要是探讨了承德与秦皇岛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的文化定位、设计理念及表现方式,阐述传统造园与现代景观设计的艺术特征。在此基础上,第四章主要是通过现场调研,根据现场山体开凿情况和洞口结构,以及洞口地理位置最终确定5个适合景观设计的洞口,挖掘承秦地域文化构成元素,结合现代景观设计方法独立完成承秦高速公路5个隧道洞口景观方案的设计,最终概括性的总结了地域文化在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中遵循的原则、运用的构成要素、明确的设计方向和要求及景观表现方法。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主要是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与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特殊性结合,从社会学、环境学、景观生态学、植物学、艺术学、视觉美学、心理学、行为学及其它学科出发,对未来的地域文化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提出了5点要求,希望能够为我国未来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刘飞[9](2010)在《基于环境保护的隧道洞门选型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山区公路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公路隧道的环境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等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洞门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同时在考虑洞门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影响下,如何选择合理的隧道洞门型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本论文共六章,主要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的概述;介绍了国内外隧道洞口段环保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门分类及特点、选型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隧道洞门的发展,根据层次分类法的思想对洞门型式进行分类,并将洞门的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作为选型的主要考虑因素;第三部分:山区隧道洞门选型环境经济评价模型的构建;主要是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从安全、环保、经济等方面对不同洞门型式进行评价,得到不同条件下,最适宜的洞门型式。本论文将层次分析法引入环保型洞门选型的评价分析之中,洞门的分类、特点和选型影响因素始终围绕这一方法、理论展开,通过构建选型环境经济评价模型,得出以下结论:从安全性方面考虑:柱式洞门和城堡式洞门的安全性相对较好,一字式洞门和台阶式洞门的安全性相对较差;从环保性和经济性上考虑:“洞式”洞门的环保性要显着优于“墙式”洞门,柱式洞门和城堡式洞门的环保性和经济性均较差。同时,为了实现洞门选型的智能化,本文在洞门环境经济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洞门选型系统,大大降低了洞门方案设计、比选、评价分析的工作强度,其结论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徐凡献[10](2010)在《高速公路隧道新型环保结构型式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级公路隧道的建设中,工程建设的环保、安全和经济日益受到广大公路建设者的重视,在注重公路景观和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隧道相比于其它形式的结构本来就具有环保优势,但是隧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还是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有的环境状态,并可能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或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在隧道建设过程中,要研究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技术、新工艺。论文依据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公路洪安(湘渝界)至上官桥段H5合同段1号棚洞、老虎山隧道的工程实践,首先,对棚洞结构的环保优势、结构分析、设计、施工等作了详细的阐述。通过FLAC有限元软件对棚洞边坡结构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采用二级开挖方法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小,仅在坡脚处产生应力集中,在施工过程中对该处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保证边坡的稳定,使施工安全更加可靠,只要保证边坡开挖的临时稳定,一旦棚洞结构建起来后,就可以保证整个边坡的永久安全,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开挖量,保护了周围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也大大减小了对自然地质体的扰动,减少了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其次,介绍了老虎山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前置式洞口的工法特点、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前置式洞口工法采取自然进洞的原则,合理确定洞口位置和进洞方案,正确安排施工步骤,并借助一些辅助施工措施提前进洞,就有可能有效地解决隧道洞口的工程隐患和保护洞口自然环境,真正实现“早进晚出”;最后,介绍了实施性施工的组织设计,主要包括隧道施工的方法、工艺,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及措施等等。

二、谈公路隧道的洞口景观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公路隧道的洞口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环保理念的惠清高速隧道端墙式洞门方案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项目概况
2 优化设计理念及原则
3 总体优化技术方案
4 洞口景观设计
    4.1 端墙式洞门
    4.2 端墙式洞门墙及饰面
5 典型隧道洞门优化设计
    5.1 赤岭隧道进口左洞(惠州端)
    5.2 乌树头隧道进口右洞(惠州端)
6 结语

(2)城市道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探究——以厦门环岛干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原则
2 隧道洞口设计的阶段层次与内容
    2.1 第一阶段层次:明确整体风格与特色归属
    2.2 第二阶段层次:确定洞口位置与形式
    2.3 第三阶段层次:具体设计
3 厦门环岛干道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3.1 工程概况
    3.2 设计元素
        3.2.1 自然元素。
        3.2.2 人文元素。
    3.3 总体构思
        3.3.1 设计原则。
        3.3.2 设计主题确定为自然的延续、人文的意境。
    3.4 具体设计
        3.4.1 黄厝隧道。
        3.4.2 金山隧道。
        3.4.3 曾山隧道。
        3.4.4 白城隧道。
4 结语

(3)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绿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隧道洞口绿化方法
    1.1 绿化设计流程
    1.2 绿化设计手法
        1.2.1 隧道口边坡及仰坡的绿化设计
        1.2.1. 1 坡面生态防护
        1.2.1. 2 坡面栽植绿化
        1.2.2 洞口前区绿化设计
        1.2.2. 1 洞间山体绿化
        1.2.2. 2 前区绿化
        1.2.3 栽植植物的选择
2 绿化的减光效应
    2.1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2.2 亮度处理
    2.3 减光措施
3 结语

(4)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 引言
1 隧道工程建设成就与展望(山东大学李术才老师提供初稿)
    1.1建设历程
    1.2 建设现状
    1.3 技术发展与创新
        1.3.1 勘测与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1.3.2 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1.3.3 隧道工程防灾和减灾技术的进步
        1.3.4 隧道工程结构新材料与运营管理的进步
    1.4 展望
        (1)隧道全寿命与结构耐久性设计
        (2)隧道精细化勘测与地质预报
        (3)岩溶隧道灾害预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4)水下隧道建设关键技术
        (5)复杂及深部地层大型掘进机施工关键技术
        (6)岩爆与大变形灾害预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2 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
    2.1 钻爆法(山东大学李术才、李利平老师,长安大学陈建勋、罗彦斌老师提供初稿)
        2.1.1 设计理论
        2.1.1.1 古典压力理论
        2.1.1.2 弹塑性力学理论
        2.1.1.3 新奥法理论
        2.1.1.4能量支护理论
        2.1.1.5 其他理论
        2.1.2 设计模型
        2.1.2.1 荷载-结构模型
        2.1.2.2 地层-结构模型
        (1)解析法
        (2)数值法
        2.1.3 设计方法
        2.1.3.1 工程类比法
        2.1.3.2 信息反馈法
        2.1.3.3综合设计法
        2.1.4 设计参数
        2.1.5 小结
    2.2 盾构工法(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提供初稿)
        2.2.1 盾构隧道管片选定及设计
        2.2.1.1 管片类型、接头方式的选择
        2.2.1.2 管片结构设计
        2.2.1.3 管片防水设计
        2.2.2盾构的构造、设计与选型
        2.2.2.1盾构主体设计
        2.2.2.2 盾构刀盘刀具的设计
        2.2.2.3 盾构其他部分的构造与设计
        2.2.2.4 盾构选型
        2.2.3 开挖面稳定
        2.2.4 盾构掘进控制设计
        2.2.4.1 盾构掘进参数控制
        2.2.4.2 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2.2.5 小结
    2.3 沉管工法(同济大学丁文其老师提供初稿)
        2.3.1 沉管管段设计
        2.3.2 防水与接头设计
        2.3.3抗震设计
        2.3.4 防灾研究
    2.4 明挖法(北京工业大学张明聚、郭雪源老师提供初稿)
        2.4.1 明挖隧道基坑设计的主要内容
        2.4.2 设计理论———土压力理论
        2.4.3 设计模型
        2.4.4 设计方法
        2.4.4.1 围护结构设计方法
        2.4.4.2 内支撑体系设计方法
        2.4.4.3 基坑稳定性设计方法
        2.4.4.4 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法
        2.4.5 其他
    2.5 抗减震设计(西南交通大学何川、耿萍、张景、晏启祥老师提供初稿)
        2.5.1 隧道震害
        (1)隧道震害的类型
        (2)隧道震害原因
        (3)隧道震害影响因素
        2.5.2 抗震计算方法
        2.5.2.1 静力法
        2.5.2.2 反应位移法
        2.5.2.3 时程分析法
        2.5.3 抗减震构造措施
        2.5.3.1 抗震构造措施
        2.5.3.2 减震构造措施
        2.5.4 小结
3 隧道施工技术
    3.1 钻爆法(山东大学李术才、李利平老师,长安大学陈建勋、罗彦斌老师,西南交通大学杨其新老师提供初稿)
        3.1.1 钻爆法施工的发展与现状
        3.1.2隧道钻爆开挖技术
        3.1.3 隧道支护技术
        3.1.4 监控量测
        3.1.5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3.1.6 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防控技术
        3.1.7 小结
    3.2盾构工法(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提供初稿)
        3.2.1 盾构始发、到达技术
        (1)盾构始发技术
        (2)盾构到达技术
        (3)端头加固
        3.2.2盾构掘进技术
        (1)开挖面稳定控制
        (2)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3)刀具磨损检测
        3.2.3 管片拼装技术
        3.2.5 壁后注浆技术
        3.2.5带压进仓技术
        3.2.6 地中对接技术
        3.2.7 特殊地层条件施工技术
        3.2.8 盾构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刀具磨损问题
        (2)管片上浮问题
        (3)高水压、长距离、大直径盾构隧道问题
        3.2.9 盾构施工新技术展望
    3.3 TBM隧道修建技术(北京交通大学谭忠盛老师提供初稿)
        3.3.1 概述
        3.3.2 TBM的工程应用
        3.3.3 TBM制造技术
        3.3.3.1 TBM刀盘刀具研制
        3.3.3.2 大坡度煤矿斜井TBM研制
        3.3.3.3 大直径多功能TBM研制
        3.3.3.4 小型TBM研制技术
        3.3.3.5 TBM再制造技术
        3.3.4 TBM隧道地质勘察技术
        3.3.5 TBM施工选型技术
        3.3.6 TBM洞内组装及拆卸技术
        3.3.7 TBM掘进技术
        3.3.7.1 敞开式TBM掘进
        (1)刀盘刀具设置技术
        (2)不良地质段TBM施工技术
        3.3.7.2 护盾式TBM掘进技术[373-379]
        (1)护盾TBM卡机脱困技术
        (2)护盾TBM预防卡机技术
        3.3.8 TBM长距离出渣运输技术
        3.3.9 TBM施工测量技术
        3.3.10 TBM支护技术[385-387]
        (1)衬砌与TBM掘进同步技术
        (2)复合衬砌施工技术
        (3)管片拼装技术
        3.3.11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88-390]
        3.3.12 TBM新技术展望[337,388-391]
    3.4沉管工法(同济大学丁文其老师提供初稿)
        3.4.1 地基处理
        3.4.2 管节制作
        3.4.3 管节沉放对接
    3.5 明挖法(北京工业大学张明聚、郭雪源老师提供初稿)
        3.5.1 施工原则
        3.5.2 围护结构施工技术
        3.5.2.1 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3.5.2.2 锚索支护施工技术
        3.5.2.3 灌注桩施工技术
        3.5.2.4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3.5.2.5 钢板桩施工技术
        3.5.2.6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3.5.2.7 双排桩施工技术
        3.5.2.8 微型钢管桩施工技术
        3.5.2.9 SMW施工技术
        3.5.2.10 旋喷桩施工技术
        3.5.3 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3.5.3.1 内支撑施工技术
        3.5.3.2 锚索(杆)施工技术
4 隧道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
    4.1 运营环境
        4.1.1 运营通风(长安大学王亚琼、王永东老师,兰州交通大学孙三祥老师提供初稿)
        4.1.1.1 隧道通风污染物浓度标准研究
        4.1.1.2 横向通风研究
        4.1.1.3 纵向通风研究
        4.1.1.4 互补式纵向通风研究
        4.1.1.5 特殊隧道工程通风研究
        (1)高海拔公路隧道
        (2)沙漠隧道
        (3)曲线隧道
        (4)城市隧道
        4.1.1.6 通风控制模式研究
        4.1.1.7隧道通风数值模拟
        4.1.1.8 隧道通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4.1.1.9 隧道通风现场测试分析
        4.1.1.10 通风理论及软件设计研究
        4.1.2 隧道运营照明(西南交通大学郭春老师、长安大学王亚琼老师提供初稿)
        4.1.2.1 隧道照明光源研究
        4.1.2.2 隧道照明适用性研究
        4.1.2.3 隧道照明节能与安全研究
        4.1.2.4 隧道照明控制模式研究
        4.1.2.5 照明仿真计算及测试
        4.1.3 隧道运营环境研究展望
    4.2 防灾救灾(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长安大学王永东老师,中南大学易亮老师提供初稿)
        4.2.1 隧道火灾
        4.2.1.1 隧道火灾发展规律研究
        4.2.1.2 隧道火灾救援与人员逃生
        4.2.1.3 隧道衬砌结构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4.2.1.4 隧道路面材料阻燃技术
        4.2.2 隧道防爆
        4.2.2.1 隧道内爆炸
        4.2.2.2 隧道外爆炸
        4.2.3 隧道防水
        4.2.3.1隧道水灾害机理研究
        4.2.3.2 隧道水灾防治研究
        (1)水灾害预报探测技术
        (2)突水灾害的治理技术
        4.2.4 隧道防冻
        4.2.4.1 冻胀机理分析和冻胀力研究
        4.2.4.2 寒冷地区隧道温度场
        4.2.4.3 隧道冻害防治研究
    4.3 病害(重庆交通大学张学富、周杰老师提供初稿)
        4.3.1 隧道病害的种类
        4.3.2 隧道病害的分级
    4.4 维护与加固(重庆交通大学张学富、周杰老师提供初稿)
        4.4.1 衬砌加固
        4.4.2 套拱加固
        4.4.3 注浆加固
        4.4.4 换拱加固
        4.4.5 裂缝治理
        4.4.6 渗漏水治理
5 结语

(5)高速公路路侧安全与景观协调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工程概述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预期目标
        1.3.3 技术路线图
        1.3.4 工程概述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行车安全的绿化设计方法
    2.1 公路绿化作用及其视觉特性分析
        2.1.1 公路绿化设计的作用
        2.1.2 公路绿化的视觉特性分析
    2.2 公路绿化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设计误区
        2.2.1 公路绿化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2.2.2 公路绿化设计误区
    2.3 基于行车安全的公路绿化设计方法
        2.3.1 绿化设计原则
        2.3.2 公路绿化设计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绿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的建立
        3.2.1 交通功能指标
        3.2.2 景观人文指标
        3.2.3 环境生态指标
        3.2.4 视觉质量指标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口景观营造的分析与设计
    4.1 隧道洞内外亮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
    4.2 隧道口景观营造的方法
        4.2.1 基于亮度的隧道洞口的方法
        4.2.2 增加交通信息提示标志的方法
        4.2.3 隧道口景观营造的新方法
    4.3 基于驾驶行为的隧道洞口景观营造的方法
        4.3.1 驾驶员的心生理特性
        4.3.2 隧道洞口景观营造基本原则
        4.3.3 隧道洞口景观营造的基本方法
        4.3.4 其它补充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公路路侧生态景观协调处理技术
    5.1 边坡防护方法简述
        5.1.1 铺草皮护坡
        5.1.2 生态袋护坡
        5.1.3 客土喷播护坡
        5.1.4 三维植被网护坡
        5.1.5 浆砌片石
        5.1.6 废旧轮胎固土护坡
        5.1.7 骨架植草护坡
    5.2 生态护坡方案
        5.2.1 预制网格植草护坡方案
        5.2.2 废旧轮胎护坡方案
        5.2.3 路侧生态景观协调处理技术的安全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清东陵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6.1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
    6.2 景观分析及植被选择
        6.2.1 景观分析
        6.2.2 植被选择
    6.3 景观绿化设计
        6.3.1 路侧景观绿化设计
        6.3.2 互通式立交景观绿化设计
        6.3.3 服务区、站区、管理区景观绿化设计
    6.4 经济性分析
    6.5 安全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公路隧道洞门形式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隧道洞门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国外公路隧道洞门建设现状
        1.2.2 我国公路隧道洞门建设现状
        1.2.3 洞门形式分类的研究
        1.2.4 隧道洞门设计参数的研究现状
        1.2.5 隧道洞门相关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已建、在建隧道洞门、洞口段的调查分析
    2.1 概况
    2.2 调查情况分析
        2.2.1 网络调查情况
        2.2.2 现场调查情况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隧道洞门信息管理数据库的编制及应用
    3.1 数据库编制的目的
    3.2 数据库的编制
    3.3 数据库设计
        3.3.1 需求分析
        3.3.2 概念结构设计
        3.3.3 详细设计
    3.4 数据库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洞门形式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
    4.1 隧道洞门的作用
    4.2 隧道洞门形式的分类
        4.2.1 分类原则
        4.2.2 洞门分类
    4.3 各种隧道洞门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
        4.3.1 “受力式”洞门
        4.3.2 “非受力式”洞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切削式隧道洞门三维数值模拟
    5.1 有限元基本原理
    5.2 计算假定
    5.3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计算参数的选取
        5.3.1 计算模型的建立
        5.3.2 计算参数的选取
        5.3.3 计算工况
        5.3.4 计算方法
    5.4 计算结果及分析
        5.4.1 位移分析
        5.4.2 内力分析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地域文化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中的景观设计研究 ——以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研究背景
        1.1.2 国内研究背景
        1.1.3 国内外研究背景比较分析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国内外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成果
        1.3.1 理论成果
        1.3.2 实践成果
2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研究
    2.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相关研究
        2.1.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相关概念
        2.1.2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问题
    2.2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原理研究
        2.2.1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内容
        2.2.2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特点
        2.2.3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影响要素
    2.3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理论研究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2 景观三元理论
        2.3.3 景观金字塔理论
    2.4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原则
        2.4.1 安全性原则
        2.4.2 生态性原则
        2.4.3 艺术性原则
3 承秦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
    3.1 地域文化和景观设计
        3.1.1 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
        3.1.2 地域文化的研究现状
    3.2 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3.2.1 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3.2.2 地域性景观发展趋势的必然性
    3.3 承德地域文化景观设计表现
        3.3.1 承德地域文化探索
        3.3.2 承德地域文化的价值体现
        3.3.3 承德传统造园艺术对地域文化的阐释
    3.4 秦皇岛地域文化景观设计表现
        3.4.1 秦皇岛地域文化探索
        3.4.2 秦皇岛地域文化的价值体现
    3.5 秦皇岛现代景设计与承德传统造园艺术特点的对比
        3.5.1 文化定位
        3.5.2 设计理念
        3.5.3 表现方式
4 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分析
    4.1 承秦高速公路概况
        4.1.1 自然条件
        4.1.2 区域经济
        4.1.3 隧道洞口现状调研
    4.2 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理念及方法
        4.2.1 设计思路与方法
        4.2.2 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理念
    4.3 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优化及分类
        4.3.1 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门优化方案
        4.3.2 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位置选择
    4.4 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4.4.1 西营子隧道出口洞门景观设计方案
        4.4.2 西山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方案
        4.4.3 广东山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方案
        4.4.4 双洞子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4.4.5 东山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4.5 地域文化在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表现方法
        4.5.1 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方向
        4.5.2 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构成要素
        4.5.3 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表现方法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文章框架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环境保护的隧道洞门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我国公路隧道研究现状
    1.3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环保型建设技术研究现状
        1.3.1 公路及公路隧道环保型建设的重要性
        1.3.2 公路隧道洞口型式与结构
        1.3.3 公路隧道洞口施工现状
        1.3.4 公路隧道明洞结构型式
        1.3.5 国外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环保型建设状况
    1.4 高速公路隧道环保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4.1 对公路隧道洞口环保型建设认识不够
        1.4.2 公路隧道洞口环保型建设技术不够成熟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多目标决策法—层次分析法
    2.1 决策分析概述
        2.1.1 决策分析的概念和分类
        2.1.2 决策的一般过程
        2.1.3 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2.2 多目标决策方法简介
    2.3 层次分析法介绍
        2.3.1 层次分析法(AHP)的理论分析原则
        2.3.2 层次分析法(AHP)的进行步骤
        2.3.3 层次分析法(AHP)的特点
第三章 隧道的洞门型式分类及特点
    3.1 隧道洞门的作用
    3.2 隧道洞门的发展现状
    3.3 隧道洞门型式的分类
        3.3.1 分类原则
        3.3.2 洞门分类
    3.4 各种隧道洞门的特点
        3.4.1 “墙式”洞门
        3.4.2 “洞式”洞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洞门选型影响因素分析
    4.1 隧道洞门选型影响因素概述
    4.2 安全性对洞门选型的影响
        4.2.1 洞门结构安全性分析
        4.2.2 洞口边仰坡的安全性
    4.3 环保性对洞门选型的影响
        4.3.1 洞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4.3.2 洞门与自然、人文景观的协调性
        4.3.3 不同洞门形式的环境影响特征
    4.4 经济性对洞门选型的影响
    4.5 洞门选型的基本程序步骤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隧道洞门选型初步评价分析
    5.1 评价方法原理
        5.1.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1.2 构建成对比较矩阵
        5.1.3 计算单排序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5.1.4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
    5.2 评价模型构建
    5.3 模型评价分析
    5.4 结论
    5.5 洞门选型模型的计算机编程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基于环境保护的隧道洞门选型专家问卷调查表
附录 B 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机编程程序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10)高速公路隧道新型环保结构型式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H5合同段1号棚洞施工技术的研究
    2.1 1号棚洞工程地质条件
        2.1.1 工程概况
        2.1.2 气象及水文
        2.1.3 地形地貌
        2.1.4 地层岩性
        2.1.5 水文地质条件
        2.1.6 主要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2.21 号棚洞设计
        2.2.1 边坡防护设计
        2.2.2 棚洞结构设计
        2.2.3 防排水设计
    2.3 边坡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2.3.1 边坡的特征
        2.3.2 边坡稳定性分析
        2.3.3 边坡数据模拟
    2.4 棚洞施工
        2.4.1 棚洞的施工工艺
        2.4.2 棚洞的施工要点
第三章 老虎山隧道假拟洞口施工技术的研究
    3.1 工程地质条件
    3.2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3.2.1 围岩分类
        3.2.2 隧道进口工程地质评价
        3.2.3 隧道出洞口工程地质评价
        3.2.4 隧道洞身段工程地质评价
    3.3 隧道水文地质条件
        3.3.1 水文地质条件
        3.3.2 地下水的类型与富水性
        3.3.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3.3.4 地下水的动态变化
        3.3.5 地下水水质类型及其腐蚀性
        3.3.6 隧道水文地质评价及涌水量预测
        3.3.7 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3.4 隧道前置式(假拟)洞口设计
        3.4.1 设计原则
        3.4.2 隧道进口洞门设计
        3.4.3 隧道出口洞门设计
    3.5 隧道假拟(前置式)洞口工法
        3.5.1 概述
        3.5.2 假拟洞口工法的原理
        3.5.3 假拟洞口工法的特点
        3.5.4 假拟洞口工法的施工工艺
        3.5.5 假拟洞口工法的施工要点
第四章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1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4.1.1 编制依据
        4.1.2 编制原则
    4.2 施工方法、工艺
        4.2.1 棚洞的施工
        4.2.2 假拟洞口段的施工
    4.3 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及措施
        4.3.1 质量管理
        4.3.2 工程质量保证总体措施
    4.4 其他
        4.4.1 防洪措施
        4.4.2 夜间施工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谈公路隧道的洞口景观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环保理念的惠清高速隧道端墙式洞门方案优化设计[J]. 陈棚,余顺,韩自强. 施工技术, 2019(S1)
  • [2]城市道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探究——以厦门环岛干道为例[J]. 李辉解. 现代园艺, 2017(20)
  • [3]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绿化设计[J]. 陈芳,周智海. 公路与汽运, 2015(03)
  • [4]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5(05)
  • [5]高速公路路侧安全与景观协调处理技术研究[D]. 王菲.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3)
  • [6]谈公路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环境保护要点[J]. 李建平. 山西建筑, 2012(32)
  • [7]公路隧道洞门形式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的研究[D]. 梁鹏昆. 长安大学, 2012(07)
  • [8]地域文化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中的景观设计研究 ——以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为例[D]. 李欣欣.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9]基于环境保护的隧道洞门选型研究[D]. 刘飞. 重庆交通大学, 2010(12)
  • [10]高速公路隧道新型环保结构型式施工技术研究[D]. 徐凡献.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浅谈公路隧道开孔的景观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