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对体外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雷公藤对体外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一、雷公藤多甙对体外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白彦萍,刘文静,杨皓瑜,张维明[1](2021)在《雷公藤多甙作用机理及皮肤科应用》文中认为雷公藤多甙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根提取的一种脂溶性混合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生育、抗菌等活性,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种免疫抑制剂,被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及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皮肤病等,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对雷公藤多甙主要的作用机理及其皮肤科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任锴,蒋宏魁,党晓谦[2](2020)在《雷公藤多甙对骨缺损模型大鼠Foxp3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骨缺损模型大鼠叉头框蛋白P3(Foxp3)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雷公藤多甙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只。2组均建立骨缺损模型,雷公藤多甙组给予雷公藤多甙20 mg处理缺损部位,对照组于缺损部位放入等体积的小牛血清。术后6周与12周,记录2组大鼠形态变化、最大载荷与最大应变量;测量椎体骨组织学形态参数,包括骨小梁体积(TBV)百分比和骨小梁表面(TRS)百分比;免疫组化分析Foxp3和BMP7表达情况;观察2组大鼠病理组织情况。结果所有大鼠均顺利建模成功,精神状况良好,反应灵敏、迅速,饮食、饮水均正常,毛发整洁。术后6周与12周,雷公藤多甙组大鼠的最大载荷、最大应变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甙组大鼠TBV%显着高于对照组,TRS%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甙组大鼠Foxp3、BMP-7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甙组缺损部位病理病变较对照组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软骨基质及软骨细胞无退行性变,关节软骨表面光滑。结论雷公藤多甙在骨缺损模型大鼠中的应用安全性佳,能促进Foxp3及BMP-7的表达,可改善骨缺损组织的组织学形态与椎体力学状况,有利于提高修复效果。

李晓睿[3](2019)在《消银方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治疗银屑病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中药复方制剂消银方可有效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病情,但其具体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建立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给予中药复方制剂消银方加以干预,评价消银方治疗实验动物模型银屑病样皮损的有效性。采用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技术、流式细胞技术以及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消银方对实验小鼠皮肤组织形态、相关免疫分子、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可能作用靶点的影响,探讨消银方在银屑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类中药在银屑病治疗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采用5%咪喹莫特乳膏背部或耳部外涂造模,并给予不同剂量消银方药物干预,以雷公藤多甙作为阳性对照,观察造模前后小鼠皮损变化情况。通过皮损组织HE染色、CD3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别小鼠皮损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相关分子的表达。制备小鼠真皮与引流淋巴结单细胞悬液,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将小鼠皮损表皮和真皮分离后行RNA-seq检测。结果:经咪喹莫特造模的小鼠皮肤可出现明显的红斑、肥厚和鳞屑,符合银屑病典型的病理学特征。高剂量消银方不仅可有效改善小鼠的皮肤损害,还可在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免疫记忆环节发挥疗效。模型组小鼠体内IL-17+γδT细胞比例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高剂量消银方可有效抑制银屑病模型小鼠体内IL-17+γδT细胞的活化。在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皮损RNA-seq检测过程中,应用高剂量消银方干预的小鼠模型与模型组在IL-17rd相关基因表达上也有显着性差异。结论:高剂量消银方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小鼠模型体内IL-17+γδT细胞活化具有相关性,其中IL-17rd可能是消银方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靶点。

雷旭杰[4](2018)在《基于骨代谢水平对断藤益母汤治疗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炎性关节疾病,累及全身中小关节,因关节滑膜增生导致关节肿痛,最终导致骨破坏和关节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致残性疾病。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时存在骨代谢异常情况。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的范畴,“筋伤骨损”是其重要病理改变。断藤益母汤是本院风湿病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验方,方中昆明山海棠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君药;续断补肝肾、强筋骨,为臣药;益母草功擅活血通脉,利湿消肿,二者并能拮抗君药之生殖毒性,以达增效减毒之目的。全方共奏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化瘀通络之功,能有效改善痹症患者病情。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老年RA患者在为期24周的疗程中服用断藤益母汤对于骨代谢水平和骨密度的改善情况以及疗效观察,并对实验室理化检测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探讨其改善RA患者骨代谢水平及骨保护作用的部分作用机理,并定期观察患者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的用药安全性信息,为断藤益母汤应用于临床治疗RA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计61例。试验组患者予口服中药汤剂断藤益母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口服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每次10mg,每周1次。对照组和试验组疗程均为24周。分别于基线期、入组第6周、入组第12周、入组第24周这4个时间点检测患者的血清ESR及CRP水平。分别于基线期、入组第24周这2个时间点检测患者的血清骨代谢物检测指标CTX-Ⅰ和PⅠNP水平,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对患者L1~4区域的骨密度值(BMD)进行测定,并通过公式换算T-Score(T值)和Z-Score(Z值);检测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IL-17、TNF-α、IL-6及IL-1水平以及抗CCP水平。在疗程中密切观察及检测患者的安全性指标,观察内容包括:受试者一般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等,皮肤黏膜及消化道反应等;检测指标内容包括:血常规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查。将入组RA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肾虚证型和非肾虚证型,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中符合肾虚证型的患者比较其中医证候改善、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值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断藤益母汤能降低RA患者CTX-Ⅰ水平,对比MT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能升高PⅠNP水平,对比MTX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断藤益母汤在改善RA骨吸收指标上的疗效要优于MTX,在改善RA骨形成指标上疗效与MTX相当。断藤益母汤在调节骨代谢CTX-Ⅰ/PⅠNP比值上作用优于MTX,两组的RA患者骨密度水平BMD、Z-score及T-score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未显示差异,但治疗后组间对照断藤益母汤组BMD优于MTX对照组。显示断藤益母汤可能通过降低局部关节炎症和改善全身骨代谢两种途径影响骨平衡,而在改善全身骨代谢方面优于MTX。断藤益母汤能改善RA患者DAS28评分,疗效优于MTX;在改善RA患者关节压痛水平上疗效显着优于MTX,在改善患者关节肿痛水平上疗效与MTX相当;能降低患者ESR、CRP水平,与MTX疗效相当。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抗CCP水平都有所下降,但两组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L-17、TNF-α、IL-6及IL-1水平均在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NF-α、IL-6的改善程度优于MT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断藤益母汤在降低部分炎性因子水平上疗效优于MTX。比较两组RA患者中肾虚证型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改善、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值改善情况,发现断藤益母汤在为期24周的疗程中对于中老年肾虚证型RA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优于MT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断藤益母汤在为期24周的疗程中对于RA肾虚证型患者骨代谢指标CTX-Ⅰ水平、PⅠNP水平和CTX-Ⅰ/PⅠNP比值水平具有显着改善作用,作用优于MTX,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断藤益母汤能显着改善肾虚证型RA患者BMD水平,其作用优于MT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除了与昆明山海棠具有抗风湿、改善病情有关的作用外,还可能与断藤益母汤中续断和益母草能切合中老年RA患者肾虚病机,从而可以改善骨平衡有关。由此也提示应用昆明山海棠为主药治疗RA应该结合辨证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对本次研究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有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两组患者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有个别患者出现胃脘部不适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藤益母汤能够有效改善RA患者病情活动度,改善关节压痛和肿痛症状,降低机体炎症水平,并能改善RA患者骨平衡,对机体骨密度水平有提高作用,进而可预防RA骨质疏松、并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其中对于肾虚证型RA患者的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值改善作用都更为显着,可能与断藤益母汤组方药物配伍切合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要中医病机有关。本课题的创新点:1.选择肾虚证型较多的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断藤益母汤对于肾虚型、非肾虚型RA患者骨代谢影响,探讨昆藤益母汤组方意义以及辨病辨证结合的优势。结果显示断藤益母汤改善肾虚型患者骨平衡更为有效,提示昆明山海棠配伍续断、益母草更为切合肾虚型中老年患者病机,也提示专方治疗结合辨证治疗更有优势。2.以骨代谢指标CTX-Ⅰ、PⅠNP、CTX-Ⅰ/PⅠNP比值同时结合骨密度检测,观察断藤益母汤对于RA患者的骨代谢影响。结果显示断藤益母汤改善骨代谢优于MTX,同时提示断藤益母汤并非单纯通过控制关节局部炎症、骨破坏来改善骨平衡,可能还通过改善全身的骨代谢水平来影响机体骨平衡。3.以多个炎症因子IL-17、TNF-α、IL-6及IL-1结合DAS28观察断藤益母汤治疗中老年RA患者疗效,结果断藤益母汤组DAS28、TNF-α、IL-6的改善程度优于MTX组,显示断藤益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邱冬妮[5](2018)在《补肾强督治偻方调节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采用阳性药对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客观评价补肾强督治偻方综合方案改善肾督虚寒型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变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揭示其骨保护潜能,并为后期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参考。2.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补肾强督治偻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骨代谢调节作用信号通路及靶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工作基础。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结果,通过细胞实验初步探讨补肾强督治偻方调节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中医证候肾督虚寒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4例,分为中医试验组和西医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作为基础治疗。试验组服用补肾强督治偻方加减,对照组服用塞来昔布胶囊,通过24周的临床观察,运用β-CTX、N-MID、P1NP、ASDASCRP、CRP、ESR、BASDAI、BASFI、BASMI、DXA、MRI等指标评价补肾强督治偻综合方案在改善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及关节功能、影像学方面的临床疗效,探索其骨保护潜能。2.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补肾强督治偻方调节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作用的潜在可能作用机制。通过在线数据库,搜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靶标、补肾强督治偻方中药靶标,构建疾病、药物PPI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筛出关键基因,富集关键基因作用通路,从中挑选符合研究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的最佳信号通路。3.实验研究采用体外实验研究方法,以体外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S法观察补肾强督治偻方对于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法检测补肾强督治偻方对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分泌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ING)法探究补肾强督治偻方对于成骨细胞TNF-α、c-Fos、OPG、RANKL、TRAF2、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补肾强督治偻方药对TNF-α诱导成骨细胞炎症模型的抗凋亡表达影响。结果:1.临床研究补肾强督治偻方案可降低主要疗效指标β-CTX,降低血清骨代谢指标中的N-MID、ALP,炎症指标中的CRP,疾病功能指标中的BASMI,改善胸廓活动度,影像学指标中的髋关节BMD、腰椎BMD,左股骨颈BR、左股骨粗隆间BR、左股骨干BR、骶髂关节水肿情况(SPARCC评分),患者自身疾病评价中的PGA评分,生活质量评价中的ASQoL评分、SDS评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升高血清骨代谢指标中的P1NP,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疾病功能指标中的BASFI无改善作用(P>0.05)。补肾强督治偻方案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活动度ASDASCRP、疾病功能指标中的BASDAI,炎症指标中的ESR,患者自身疾病评价中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中的中医症候积分、SF-36等指标,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综合方案可降低主要疗效指标β-CTX,血清骨代谢指标中的N-MID、P1NP,ALP,疾病功能指标中的BASFI、BASMI,改善胸廓活动度,影像学指标中的腰椎BMD、左股骨颈BR,生活质量评价中的SF-36、SDS、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炎症指标CRP、影像学指标SPARCC评分无改善作用(P>0.05)。西医综合方案可改善疾病活动度ASDASCRP,疾病功能指标中的BASDAI,炎症指标中的ESR,患者自身疾病评价中的PGA、VAS评分,影像学指标中的左股骨颈粗隆间BR、左股骨干BR,生活质量评价中的ASQoL评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挖掘、分析补肾强督治偻复方与强直性脊柱炎的潜在靶蛋白可能相关性。发现补肾强督治偻复方治疗AS的生物学作用主要和调节炎症导致相关病理改变有正相关;AS-BSQD交集靶蛋白的作用网络主要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等。筛查AS-BSQD交集靶蛋白的关键基因,得出23个关键基因,发现关键基因作用通路主要集中于免疫炎症信号通路、激素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与骨代谢直接相关的通路包括破骨细胞分化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等。3.实验研究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72小时,低浓度组(12.5ng/ml)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率可达1.85±0.18(P<0.01)。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对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可于加药培养第9天时达最高峰,第14天时较阳性对照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补肾强督治偻方复方低(12.5、25、50ng/ml)、中剂量(100ng/ml)组的OPG/RANKL比值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补肾强督治偻方低、中及高剂量组与塞来昔布阳性对照组相比,TRAF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0.001)。补肾强督治偻方低、中、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c-Fos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均<0.001)。补肾强督治偻方高剂量组(800ng/ml)与阳性对照组相比,DKK1蛋白表达上调(P<0.01),低剂量组(50ng/ml)与阳性对照组相比,DKK1蛋白表达下降(P<0.05);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可降低成骨细胞炎症模型凋亡率,其中低剂量组(50ng/ml)的凋亡率较阳性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中医补肾强督治偻综合方案能改善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改善炎症,改善疾病功能指标、骶髂关节水肿情况、患者生活质量及中医症候积分,具有一定的骨保护潜能,安全性较好。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提示: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可能通过炎症、激素、破骨细胞代谢及免疫因子等信号通路作用于AS。与骨代谢直接相关的通路包括破骨细胞分化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等。3.不同浓度剂量的补肾强督治偻复方通过破骨细胞通路及Wnt信号转导通路作用于AS,既可以对AS的骨破坏起到抑制的作用,同时也有可能同时在分子水平上抑制成骨细胞过度分化,避免局部异位骨化。

邹宇聪[6](2016)在《从Wnt/β-catenin通路及其抑制因子Dickkopf-1与前列腺素E2的交互作用探讨雷公藤红素抗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某些病人中,其病变最终会引起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尤其是髋关节)的骨化强直,导致患者活动功能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督脉失养是AS发病的根本原因,感受外邪,侵袭经脉为病标。AS的病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炎症反应阶段和附着点异位成骨阶段。病理性成骨是AS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抑制或延缓骨化是AS治疗的关键。长久以来,对AS的研究主要在集中在炎症和免疫领域,对骨化进行研究的易感基因相对较少。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AS的炎症与骨化并不一定直接关联,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间接的联系,其潜在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众多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在骨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参与软骨内骨化的最重要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是其中的经典途径。Wnt蛋白对于常规的骨代谢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以成骨细胞导致的新骨形成方式途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Wnt通路的这种效应可以通过阻断Dickkopf-1(DKK-1)蛋白(Wnt拮抗剂)表现出来。DKK-1是DKK家族中研究最为广泛的Wnt信号通路天然抑制因子,其可以明显抑制Wnt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以此阻止成骨活动。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在AS的发展(异位骨化)中其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DKK-1在AS发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是参与AS病理过程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在动物关节炎模型中是调节成骨代谢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已发现功能性DKK-1水平在AS患者血清中表达降低,但其与影像学进展是否相关联,在AS患者组织中是否表达下调,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是最为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在体内广泛参与各种炎症过程以及骨形成或吸收的合成/分解代谢过程,在成骨细胞中PGE-2的含量是所有前列腺素中最高的。PGE-2可以通过诱导成骨细胞分化进行骨重塑,并在异位骨化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关于PGE-2在AS中的研究较少。AS患者GWAS研究发现PGE-2的其中一种受体PGER4,和AS患者的进展相关。PGE-2亦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激活Wnt经典通路并抑制DKK-1的表达。目前对于AS炎症的靶点因子研究主要集中于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然而最近研究发现虽然TNF-是AS发病中的关键作用环节,但是阻断TNF-似乎并不能延缓AS的放射学进展,这表明TNF-a可能并不是连接炎症和骨转化的桥梁因子。目前西医治疗AS的药物大致分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慢作用风湿性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和生物制剂TNF-a拮抗剂三类。NSAIDs是AS的一线治疗药物,多项研究证明其可以抑制AS患者的病理性骨化作用,这一现象表明PGE-2有可能是炎症和骨形成之间的连接介质。但由于NSAIDs有潜在的胃肠道和心血管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长期应用。DMARDs对于AS的治疗效果尚未得到公认,因为研究表明其并不能阻止疾病活动和影像学进展。而生物制剂TNF-a拮抗剂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能改善许多AS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系统炎症反应的程度。然而近年来临床实际应用却发现在预期安全剂量治疗下的副作用逐渐增多,短期或长期使用均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而且也有权威研究发现TNF-α拮抗剂不能在远期控制AS患者的影像学进展.这就使得研究者急需寻找连接AS炎症和骨化相关的基因或蛋白作为干预靶点,并开发新的药物对此进行干预。中医药在长期治疗AS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有效方药,治疗方法多样,疗效肯定,具有独特的优势。而明确传统中医药中的药物活性成分和分子治疗靶点是现代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外较多的文献报道了应用雷公藤多甙治疗AS的良好效果,(其中雷公藤红素又称南蛇藤素,它是雷公藤多甙片的最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是一种从雷公藤分离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雷公藤红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类风湿作用,并且有抗癌症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雷公藤红素是否可以抑制AS病理性骨化未有相关研究。有研究报道低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可以抑制由脂多糖诱导的PGE-2的生成,其机制被认为是下调了COX-1和COX-2的水平,这为雷公藤红素抑制PGE-2诱导的成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AS患者的血清、髋关节囊组织以及体外原代培养的AS患者髋关节囊滑膜成纤维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LISA、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流式细胞术以及慢病毒转染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研究方法。首先我们探讨了DKK-1水平在AS患者与健康人群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功能性DKK-1与AS患者影像学进展的相关性。然后以调控成纤维细胞向成骨型分化的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为切入点,通过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DKK-1在AS患者组织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继而运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探讨基因过表达和基因沉默DKK-1后,AS患者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情况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向成骨细胞分化转换的能力,最后以此为理论依据观察雷公藤红素是否能够通过PGE-2与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及其抑制因子DKK-1的交互作用抑制AS患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以及向成骨型细胞分化,延缓AS成纤维细胞的骨化进展,从分子信号转导层面探讨雷公藤红素治疗AS、发挥抗骨化作用的可能机制。目的1.1本研究将探讨A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DKK-1水平的差异,并研究血清总DKK-1水平和功能性DKK-1水平是否与AS患者的影像学进展相关联。1.2探讨DKK-1以及相关Wnt通路蛋白以及成骨因子在AS患者和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囊组织以及分离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率,生长周期和凋亡率。1.3运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探讨DKK-1基因过表达或者DKK-1基因沉默是否影响了AS患者髋关节囊滑膜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和成骨能力。1.4探讨雷公藤红素是否可以抑制PGE-2诱导AS患者分离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骨化倾向,并且探讨这一效应雷公藤红素的是否是因为PGE-2以及Wnt通路的交互而起作用,为后续动物实验、药理实验和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1选择来自我院诊断为AS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1984年修订后的纽约标准,有感染性疾病、其它炎症性关节炎、损伤以及先天性结构功能异常的患者被排除在本次研究之外。此外60例在年龄和性别上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AS患者者的骨盆和全脊柱正位片,影像学评估采用1984年修订后的纽约诊断中的骶髂关节炎影像学分级标准和改良斯托克强直性脊柱炎评分(mSASSS)中的影像学诊断,纽约标准中的影像学分期至少在Ⅱ级以上。从所有受试者中收集静脉血,离心并立即储存至-80℃。功能性DKK-1(与受体LRP6的结合形式)采用功能性ELISA;全血DKK-1水平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计算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控制变异度。所有数据经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测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士SD)或者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A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总DKK-1水平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功能性DKK-1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AS患者不同纽约影像学分级之间功能性DKK-1水平的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AS患者功能性DKK-1水平与纽约影像学分级以及mSAS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2.2选择在我院因AS髋关节强直接收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髋关节囊滑膜标本6例,年龄在25-45岁之间。此外取得因外伤致股骨颈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男性患者的髋关节囊滑膜组织6例,年龄在25-45岁之间。在无菌手术中,用锐刀切除患者髋关节囊组织若干小块,将部分放有冰袋的保温桶内保存,取回至实验室后置于液氮中保存用于检测基因和蛋白表达;将另一部分立即放置于含有20%的青霉素钠,硫酸链霉素和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并于放有冰袋的保温桶内保存,并迅速转入细胞培养间进行原代培养,进行下一步实验。实验组和正常组髋关节囊滑膜组织DKK-1的表达测量分别采用Western Blot, 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和股骨颈骨折对照组细胞增殖率,细胞周期,总细胞凋亡率;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两组成纤维细胞DKK-1的表达情况。结果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 ± SD)表示,结果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2.3收集第3代呈对数增长的AS成纤维细胞,在慢病毒转染的前一天,收集细胞置于6孔板中,每孔1×105单位细胞。培养好的AS患者髋关节囊成纤维细胞用编码DKK-1基因的plvx-DKK-1, DKK-1 shRNA或者空病毒载体进行转染, 转染后使用经典成骨诱导液进行诱导。转染后采用MTS[(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 etrazolium]细胞增殖检测法和EdU细胞染色法(5-ethynyl-2’-deoxyuridine)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第10天后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通路蛋白β-cantenin, p-β-cantenin, DKK-1, c-myc, cyclin D1和成骨相关蛋白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 (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的表达情况,并采用茜素红进行钙结节沉积染色的检测。所得结果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 ± SD)表示,结果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2.4将前面培养的AS成纤维细胞,用PGE-2进行增殖和成骨诱导。在培养的第12天分别在每组中加入分别加入既定剂量的DMSO,吲哚美辛和雷公藤红素分为6组培养,分为AS成纤维细胞正常细胞组、AS成纤维细胞+DMSO(阴性对照组)、AS成纤维细胞+吲哚美辛1.0μM(阳性对照组)、AS成纤维细胞+雷公藤红素小剂量(0.5μM)、AS成纤维细胞+雷公藤红素中等剂量(1.0μM)、雷公藤红素高剂量组(2.0μM)。观察时间为。第12,14、17、20天分别检测各组的细胞计数,计算各组细胞的增殖率;在第14天检测各组细胞EdU染色阳性细胞的情况;在第14天、21天和第28天检测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动、茜素红染色情况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 (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蛋白(Type Collagen Ⅰ),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mRNA表达情况;在第14天、21天和第28天应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蛋白PGE-2、AKT、PI3K、GSK-3β、DKK-1、SOST、β-cantenin的表达。结果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 士SD)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多重比较采用Scheffe检验法,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3.1A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总DKK-1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AS患者血清功能性DKK-1水平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AS患者血清功能性DKK-1水平与修订的纽约标准影像学分级和改良斯托克强直性脊柱炎得分呈显着负相关。3.2 Western Blot, RT-PCR,免疫组化和细胞免疫荧光分析显示DKK-1水平在AS患者髋关节囊滑膜组织和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要显着低于对照组(股骨颈骨折患者)。流式细胞分析显示AS患者髋关节囊滑膜成纤维细胞呈现了更快的增殖速度,生长率和较低的调亡率。3.3基因沉默DKK-1降低磷酸化β-catenin的水平,升高β-catenin,c-Myc,cyclin D1和成骨因子Runx-2,ALP和OCN的水平。过表达DKK-1则引起的相反的效应,抑制了Wnt/β-catenin通路和成骨因子的表达。DKK-1基因沉默后钙结节茜素红染色表达增强,而过表达DKK-1钙结节茜素红染色表达减弱。3.4霞公藤红素在体外实验中明显抑制了AS患者髋关节囊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骨化,并且这一效应呈时间梯度和浓度梯度。Western blot分析研究表明PGE-2,AKT,PI3K的表达随时间显着降低,而GSK-3p表达随时间显着上升,而β-catenin的表达随时间显着降低。在另一方面,Wnt通路抑制蛋白DKK-1和SOST的表达则随着时间显着升高。结论4.1血清功能性DKK-1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影像学进展呈负相关。血清功能性DKK-1可能可以作为反应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进展的血清标志物。4.2 DKK-1在AS患者髋关节滑膜组织以及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要显着低于股骨颈骨折对照组。AS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调亡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亦有可能参与促进了成骨。4.3 DKK-1表达的变化可以影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能力,表达其在强直性病理性的骨化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4.4雷公藤红素可以抑制PGE-2诱导的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增殖和骨化。PGE-2,Wnt/β-catenin通路及其抑制因子DKK-1与PI3K/AKT通路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将来需要更进一步的药代动力实验,动物实验和体内研究证明雷公藤红素可以抑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异位骨化的能力。

夏莎[7](2016)在《雷公藤多苷及其与白芍总苷配伍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周期、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从细胞生物学角度出发,研究雷公藤内酯(Triptolide)、雷公藤多苷及其与白芍总苷配伍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周期、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需公藤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及对其成骨的影响机制提供实验基础,也为临床上雷公藤的配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方法:1.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用BrdU标记法、流式细胞术和hochest染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需公藤内酯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再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PCNA; CyclinD1、Cyclin E; Bcl-2、Bax、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2.设立需公藤多苷配伍白芍总苷、雷公藤多苷、雷公藤内酯、白芍总苷及空白对照组5组,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及 Bcl-2、Bax、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1.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对MC3T3-E1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影响:(1) BrdU标记法显示7nM和14nM组细胞的吸光度值较0nM组明显降低;(2)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随雷公藤内酯浓度增加而增加;(3) hochest染色发现雷公藤内酯组中出现凋亡细胞,随浓度增加而增多,流式细胞术显示晚期凋亡率随雷公藤内酯浓度的增加而升高;(4) western blot显示与0nM组相比,7nM、14nM组Cyclin D1和Cyclin E含量明显降低,Bax和cleaved-caspase-3含量显着升高,14nM组PCNA和Bcl-2含量也明显降低。2.雷公藤多苷及与白芍总苷配伍对MC3T3-E1细胞增殖及周期、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1)MTT法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雷公藤多苷配伍白芍总苷组、雷公藤多苷组、白芍总苷组吸光度值降低均不明显,而雷公藤内酯组显着降低。(2)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①雷公藤多苷配伍白芍总苷组较空白组Bcl-2、Bax和cleaved-caspase-3升高;较雷公藤多苷组Bcl-2升高,cleaved-caspase-3明显降低,Bax无明显差异;较雷公藤内酯组Bcl-2升高,Bax和cleaved-caspase-3明显降低。②雷公藤多苷组、需公藤内酯组较空白组Cyclin D1、Cyclin E和Bcl-2均有降低,Bax和cleaved-caspase-3明显升高;雷公藤多苷组较雷公藤内酯组Bcl-2升高,Bax明显降低,cleaved-caspase-3无明显变化。③白芍总苷组Bcl-2轻度升高,Bax和cleaved-caspase-3无明显变化;结论:1.雷公藤内酯能将MC3T3-E1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2.雷公藤内酯能有效抑制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且呈浓度效应关系;3.雷公藤多苷及其与白芍总苷配伍能促进MC3T3-E1细胞凋亡,但对细胞增殖和周期作用轻微或是不明显;4.雷公藤内酯对MC3T3-E1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作用最强,雷公藤多苷其次,雷公藤多苷与白芍总苷配伍作用不明显,白芍总苷无明显作用。

林琳[8](2014)在《补肾通督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骨破坏与免疫调节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节前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中医以旭痹为名,“尪”字与“尫”、“尩”通用,此字意为足跛不能行走,胫曲不能伸展,而关节、骨骼受到损害,伴见身体赢弱的废用性疾病。传统中医药在治疗RA方面有着疗效确切、耐受性好的独特优势,以往的临床研究提示补肾通督胶囊(Bu Shen Tong Du Capsule, BS)对RA和骨关节炎皆有显着疗效,故本课题希望通过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CIA)大鼠的免疫调控和骨破坏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RA的作用机制,初步阐明补肾通督胶囊对CIA的调控及其延缓骨破坏的免疫学机制,为中医药治疗RA及中医药调节内环境的优势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开辟新的治疗思路。第二节文献综述综述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文献综述主要论述中医对RA的定义、病因病机和治疗进展。综述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西医文献综述主要论述西医对RA的定义、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提出RA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骨和软骨破坏的病理机制。综述三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文献综述主要论述多个被用于RA病因、病理和药物研究的动物模型,说明选用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的理由。综述四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主要论述单味和复方中药治疗RA的作用机理,提出中药的免疫调控和对骨和软骨的保护作用为药理研究的关键。第三节实验研究研究一补肾通督胶囊对CIA大鼠的疗效评价目的:观察及评价补肾通督胶囊对CIA大鼠的疗效。方法:将42只大鼠,分为六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C)组、空白模型(M)组、雷公藤(TG)组、补肾通督胶囊的低剂量(BSL)组、中剂量组(BSM)组和高剂量(BSH)组。CIA大鼠于第1天和第7天注射Ⅱ型胶原蛋白(Type II Collagen, CII)/不完全弗氏佐剂(In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IFA)乳化剂进行造模,从13天开始灌胃18天。造模后,每隔2-3天,测量大鼠体重、后脚掌的厚度和进行关节评分。结果:BS可显着降低CIA大鼠后脚掌厚度和关节评分(p<0.05),同时BS可缓解关节炎症对体重的影响。结论:BS可显着缓解CIA大鼠关节炎症。研究二补肾通督胶囊对CIA大鼠Th1、2细胞的调控作用目的:研究BS对CIA大鼠脾脏、Thl和Th2细胞及相关RNA和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2只大鼠,分为六组,C组、M组、TG组、BSL组、BSM组和BSH组。CIA大鼠于第1天和第7天注射CII/IFA乳化剂进行造模,从第13天开始灌胃18天。于第31天取材,进行(1)脾脏HE病理切片;(2)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和Th2细胞;(3)RT-PCR检测IFN-γ和IL-4RNA表达;(4)ELISA检测血清IFN-γ、TNF-α、IL-4和IL-10水平。结果:(1)随BS剂量的提高,白髓和主要生发中心的增生有所缓解;(2)BS各组外周血Th1细胞的百分比随剂量的提高有下调的趋势,Th2细胞的百分比显着上调(p<0.01),而Th1/Th2的比例显着下降(p<0.01);(3)随着BS剂量的提高,IFN-γ的RNA表达呈现下降的趋势,而IL-4的RNA表达则有上升的趋势(p<0.05);(4)随着BS剂量的提高,IFN-γ和TNF-α呈现下降的趋势,其水平与C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BS各组的IL-4和IL-10水平均较M组上调。结论:BS可抑制CIA大鼠脾脏的白髓增生、恢复Th1和Th2细胞之间的平衡和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以缓解关节炎症和骨破坏。研究三补肾通督胶囊对CIA大鼠Treg和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目的:研究BS对CIA大鼠Treg细胞及Treg和Th17细胞相关RNA和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2只大鼠,分为六组,C组、M组、TG组、BSL组、BSM组和BSH组。CIA大鼠于第1天和第7天注射CII/IFA乳化剂进行造模,从第13天开始灌胃18天。于第31天取材,进行(1)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2)RT-PCR检测Foxp-3、TGF-β、IL-6和IL-17RNA表达;(3)ELISA检测血清IL-6和IL-17水平。结果:(1)BS的CD4+CD25+Treg细胞和CD4+CD25+Foxp-3+活化Treg细胞百分比显着上调(p<0.05);(2)BS可上调Foxp-3和TGF-β的RNA表达,同时下调IL-6和IL-17的RNA表达;(3)随着BS剂量的提高,IL-6和IL-17的血清水平呈现下调的趋势,与C组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结论:BS可上调和激活Treg细胞,同时下调Th17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以下调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达到缓解关节炎症作用。研究四补肾通督胶囊对CIA大鼠Wn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目的:研究补肾通督胶囊对CIA大鼠Wn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2只大鼠,分为六组,C组、M组、TG组、BSL组、BSM组和BSH组。CIA大鼠于第1天和第7天注射CII/IFA乳化剂进行造模,从第13天开始灌胃18天。于第31天取材,进行ELISA检测血清DKK1水平。结果:随着BS剂量的提高,DKK1水平呈现下调的趋势,其水平较M组显着下调(p<0.01)。结论:BS可能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以缓解CIA大鼠的关节炎症和骨破坏。研究五补肾通督胶囊对CIA大鼠骨和软骨破坏的调控作用目的:研究BS对CIA大鼠踝关节X-光、HE切片和骨和软骨破坏血清指标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2只大鼠,分为六组,C组、M组、TG组、BSL组、BSM组和BSH组。CIA大鼠于第1天和第7天注射CII/IFA乳化剂进行造模,从第13天开始灌胃18天。于30天拍摄(1)踝关节X-光片。于第31天取材,进行(2)踝关节HE病理切片;(3)ELISA检测血清IL-1、Anti-Coll Ⅱ, COMP、MMP-3、ICTP、Cath-K、PINP和OC水平。结果:(1)BS各组的踝关节X-光软组织肿胀和骨破坏评分随着剂量的提高有下降的趋势,与M组比较显着下降(p<0.05);(2)BS组的HE切片的细胞浸润、滑膜增生和骨破坏程度随着剂量的提高有下降的趋势,与M组比较显着下降(p<0.05);(3)BS可下调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IL-1和TNF-α)、工型(MMP-3、ICTP和Cath-K)和Ⅱ型胶原蛋白降解(anti-Coll Ⅱ和COMP)和骨重塑指标(OC和PINP)的水平。结论:BS通过下调炎症细胞因子和骨和软骨破坏指标的效果,证明BS可缓解关节炎症、骨破坏、抑制Ⅰ型和Ⅱ型胶原蛋白降解和调控骨重塑以预防骨和软骨破坏的发生。第四节总结据临床观察和研究,RA患者多表现为肾虚,故侯丽萍主任医师根据自身经验结合清末民初老中医石广济先生的经验以阳和汤为基础加马钱子制成补肾通督胶囊,方中阳和汤和马钱子均为治疗RA的有效药物,互相配伍可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全方辛散滋补同伍,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通中有补,扶正与祛邪兼顾,以达到补肾通督、化瘀散结消肿的作用。此实验显示补肾通督胶囊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症,从免疫调控和骨和软骨代谢两方面,均见疗效,可有助缓解CIA大鼠的关节炎症和缓解骨和软骨破坏,从而阐明其临床疗效。临床研究亦显示雷公藤多甙片联合阳和汤治疗RA疗效较常规治疗显着,故临床上可以考虑运用补肾通督胶囊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RA。

魏双平,李蒙,李瑞玉,吴立萍,孙艳孚,颜军礼[9](2013)在《传统中药对成骨细胞及骨钙素合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及其中药干预是研究和开发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观察中药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对骨钙素合成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类别中药载药血清对体外成骨细胞及骨钙素分泌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认识传统中药影响成骨细胞合成骨钙素的作用。结果与结论:部分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骨钙素的合成作用,并且不同中药成分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促进作用及提高骨钙素表达水平不同,与这种中药载药血清浓度在一定范畴内呈正相关。通过对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筛选,找出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药物及适宜剂量,对研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高丽[10](2011)在《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雷公藤致骨髓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雷公藤有大毒,对消化、生殖、泌尿、心血管、骨髓及血液等系统有明确的病理损害。自1991年有文献报道雷公藤对骨髓及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以来,有关雷公藤致骨髓及血液系统毒性的实验研究较少,其机制研究也未见报道。本课题选择体外培养的大鼠股骨骨髓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丰富对雷公藤骨髓及血液系统毒性的认识。同时,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雷公藤醇提物作用后骨髓细胞的保护作用,以期从中筛选出能有效对抗雷公藤骨髓及血液系统毒性的最佳方剂,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鉴于雷公藤药材尚未收入国家药品标准,本课题首先对本实验中所用的雷公藤药材进行质量分析研究。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雷公藤的毒性作用,我们对雷公藤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测定LD50,以初步判断可能的主要毒性靶器官。第一部分雷公藤主要毒性成分分析及其急性毒性考察方法:选择雷公藤总二萜内酯和雷公藤甲素作为检测指标,分别采用比色法和HPLC法,从有效成分总量和单一有效成分两个水平,对本课题所用雷公藤进行质量分析研究。雷公藤醇提物口服灌胃一次给药,连续观察14d,记录小鼠毒性反应情况。结果:本课题所用雷公藤中总二萜内酯的含量为0.0839‰~0.0859‰,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0.0507‰~0.0525‰。雷公藤醇提物的LD5o为5.6 g/kg,其95%的可信区间为4.8-6.4 g/kg。第二部分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股骨骨髓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雷公藤醇提物作用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对骨髓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PI单标法检测对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检测对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对骨髓细胞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酶活性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对骨髓细胞培养液上清中GM-CSF、EPO、TPO三种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雷公藤醇提物可明显抑制正常骨髓细胞增殖,并且此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作用24,48,72 h后,IC50分别为8.742,5.106,4.684μg/mL。细胞周期进程的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组Go/G1期细胞比例显着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着减少,细胞增殖指数显着降低,表明雷公藤醇提物阻滞骨髓细胞于Go/G,期。骨髓细胞凋亡的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雷公藤醇提物可引起骨髓细胞产生明显的凋亡,且随着雷公藤浓度的增加,早期凋亡细胞(Annexin V+/PI-)占细胞总数的比例也不断增加,说明雷公藤醇提物具有诱导骨髓细胞凋亡的作用。对骨髓细胞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雷公藤醇提物组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显着升高(P<0.01),caspase8的活性无显着性差异,说明雷公藤醇提物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对骨髓细胞培养液上清中GM-CSF、EPO、TPO三种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雷公藤醇提物组GM-CSF、EPO、TPO含量显着降低(P<0.01)。第三部分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雷公藤醇提物致骨髓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股骨骨髓细胞,经雷公藤醇提物(8μg/mL)作用后,加入5%、10%、15%、20%的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和归脾丸含药血清,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对骨髓细胞增殖的影响。对实验中显示促增殖作用明显的金匮肾气丸进行进一步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PI单标法检测对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检测对骨髓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对骨髓细胞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酶活性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对骨髓细胞培养液上清中GM-CSF、EPO、TPO三种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对骨髓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归脾丸含药血清均能显着升高骨髓细胞的存活率,以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的效果最佳。对细胞周期进程影响的结果显示,当血清浓度为5%、10%、15%、20%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能显着升高骨髓细胞增殖指数(P<0.05或P<0.01),说明一定浓度的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可促使骨髓细胞解除Go/G,期阻滞,由Go/G,期进入S期以及由S期向G2/M期转化,从而有利于骨髓细胞的增殖。对骨髓细胞凋亡影响的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当血清浓度为10%、15%、20%时,金匮肾气丸组凋亡指数显着降低(P<0.05或P<0.01),说明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雷公藤醇提物所致的骨髓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对骨髓细胞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当血清浓度为15%、20%时,金匮肾气丸组caspase3、caspase9活性显着降低(P<0.05或P<0.01),caspase8活性未见明显改变,说明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途径而减少骨髓细胞凋亡。对骨髓细胞培养液上清中GM-CSF、EPO、TPO三种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金匮肾气丸组GM-CSF、EPO、TPO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或P<0.01)。结论:1.本课题所用雷公藤药材中总二萜内酯的含量为0.0839‰~0.0859‰,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0.0507%o-0.0525%o。2.雷公藤醇提物的LD50为5.6 g/kg,95%的可信区间为4.8~6.4 g/kg,肝脏为其急性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3.雷公藤醇提物可明显抑制正常骨髓细胞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同时,使骨髓细胞阻滞于Go/G1期,并能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线粒体途径实现的;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的抑制作用还可能与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含量下降有关。4.中药复方含药血清能显着增加雷公藤醇提物作用后骨髓细胞的存活率,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归脾丸三个复方中,金匮肾气丸效果最佳,六味地黄丸其次,再次是归脾丸。5.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能诱导骨髓细胞由相对静止期进入增殖活跃期,并减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而减少骨髓细胞凋亡,或是通过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分泌而促进造血,从而发挥“补肾填精生血”的功效。

二、雷公藤多甙对体外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公藤多甙对体外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雷公藤多甙作用机理及皮肤科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作用机理
    1.1 抗炎作用
    1.2 免疫调节作用
    1.3 调节信号通路
    1.4 抗氧化应激
2 雷公藤多苷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2.1 银屑病
        2.1.1 纠正患者的免疫失衡状态
        2.1.2 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2.1.3 其他
    2.2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2.3 红斑狼疮
    2.4 皮肌炎
    2.5 系统性硬皮病
    2.6 治疗白塞病
        2.6.1 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2.6.2 激发抗炎因子分泌及生成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2.7 血管炎
    2.8 天疱疮
    2.9 大疱性类天疱疮
    2.10 治疗麻风反应
    2.11 治疗慢性荨麻疹
3 小结

(2)雷公藤多甙对骨缺损模型大鼠Foxp3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剂与材料
    1.2 动物分组与处理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2.2 椎体力学
    2.3 骨组织学形态参数
    2.4 Foxp3、BMP-7相对表达水平
    2.5 病理组织情况
3 讨论
4 结论

(3)消银方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治疗银屑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消银方对银屑病小鼠皮损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小鼠来源及饲养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4 实验小鼠的随机分组
        1.5 实验药物浓度的计算与选择
        1.6 实验小鼠的给药及造模
        1.7 实验小鼠的观察指标及方法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实验小鼠一般状态及体重变化比较
        2.2 各组实验小鼠背部皮损的变化及PASI评分比较
        2.3 各组实验小鼠皮损组织形态学比较
        2.4 各组实验小鼠皮损相关指标免疫组化比较
    3 小结
第二部分 消银方对银屑病小鼠皮损真皮T细胞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小鼠来源及饲养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流式细胞检测抗体
        1.4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5 主要自配试剂
        1.6 实验小鼠的随机分组
        1.7 实验药物浓度的选择
        1.8 实验小鼠的给药及造模
        1.9 实验小鼠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真皮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
        1.10 实验小鼠真皮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1.11 实验小鼠真皮细胞表面染色方法
        1.12 实验小鼠真皮细胞胞浆及核内染色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实验小鼠耳部皮损变化、耳厚度及PASI评分比较
        2.2 各组实验小鼠真皮CD4~+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2.3 各组实验小鼠真皮IFN-γ~+CD4~+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2.4 各组实验小鼠真皮IL-4~+CD4~+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2.5 各组实验小鼠真皮IL-17~+CD4~+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2.6 各组实验小鼠真皮γδ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2.7 各组实验小鼠真皮IL-17~+γδ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2.8 各组实验小鼠真皮Treg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3 小结
第三部分 消银方对银屑病小鼠淋巴结T细胞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小鼠来源及饲养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流式细胞检测抗体
        1.4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5 主要自配试剂
        1.6 实验小鼠的随机分组
        1.7 实验药物浓度的选择
        1.8 实验小鼠的给药及造模
        1.9 实验小鼠皮肤引流淋巴结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1.10 实验小鼠淋巴结细胞表面染色方法
        1.11 实验小鼠淋巴结细胞胞浆及核内染色方法
        1.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实验小鼠淋巴结CD4~+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2.2 各组实验小鼠淋巴结IFN-γ~+CD4~+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2.3 各组实验小鼠淋巴结IL-4~+CD4~+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2.4 各组实验小鼠淋巴结IL-17~+CD4~+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2.5 各组实验小鼠淋巴结γδ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2.6 各组实验小鼠淋巴结IL-17~+γδ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2.7 各组实验小鼠淋巴结Treg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3 小结
第四部分 消银方对银屑病小鼠皮损再刺激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小鼠来源及饲养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流式细胞检测抗体
        1.4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5 主要自配试剂
        1.6 实验小鼠的随机分组
        1.7 实验药物浓度的选择
        1.8 实验小鼠皮损再刺激的给药及造模
        1.9 实验小鼠皮损再刺激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及流式细胞学检测
        1.10 实验小鼠真皮再刺激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1.11 实验小鼠真皮再刺激细胞表面染色方法
        1.12 实验小鼠真皮再刺激细胞胞浆及核内染色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实验小鼠双耳部皮损变化、耳厚度及PASI评分比较
        2.2 各组实验小鼠再刺激造模后真皮γδ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2.3 各组实验小鼠再刺激造模后真皮IL-17~+γδ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
    3 小结
第五部分 消银方对银屑病小鼠皮损RNA-seq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小鼠来源及饲养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4 主要自配试剂
        1.5 实验小鼠的随机分组
        1.6 实验药物浓度的选择
        1.7 实验小鼠的给药及造模
        1.8 实验小鼠真表皮分离
        1.9 真表皮组织RNA抽提
        1.10 RNA质检
        1.11 RNA文库构建
        1.12 簇生成
        1.13 应用Illumina Hiseq3000 系统测序
        1.14 参考数据库及相关软件
    2 结果
        2.1 各组实验小鼠样本测序数据质量统计结果
        2.2 各组实验小鼠样本整体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分析
        2.3 各组实验小鼠样本目的基因集GO功能分析
        2.4 各组实验小鼠样本目的基因集KEGG pathway功能分析
        2.5 动物模型中银屑病相关通路与消银方干预基因的查找
        2.6 消银方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相关通路和基因的影响
    3 小结
第六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2 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Th1/Th2与Th17/Treg的变化
    3 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疾病相关信号通路探析
    4 消银方的组方构成以及在银屑病从血论治中的应用
    5 消银方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动物模型的作用
    6 消银方在银屑病小鼠模型免疫记忆环节中的治疗作用
    7 消银方对银屑病小鼠模型IL-17~+γδ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
    8 消银方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相关信号通路及关键基因的影响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 清热解毒凉血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摘要
在校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学术会议

(4)基于骨代谢水平对断藤益母汤治疗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痹症的源流
        1.1.1 痹症的命名
        1.1.2 痹证的病因病机
        1.1.3 痹证的治疗
    1.2 中药雷公藤及相关制剂作用机理研究
        1.2.1 类皮质激素作用
        1.2.2 对滑膜细胞的影响
        1.2.3 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1.2.4 对T细胞因子的影响
        1.2.5 对B淋巴细胞的影响
        1.2.6 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1.2.7 对细胞因子系统的影响
        1.2.8 对关节炎血管生成的影响
        1.2.9 对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1.2.10 对趋化因子的影响
        1.2.11 对RANKL/RANK/OPG系统的影响
        1.2.12 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1.3 雷公藤及相关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用进展
        1.3.1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3.2 昆藤通痹合剂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3.3 断藤益母汤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3.4 断藤益母汤的副作用研究进展
    1.4 骨代谢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和临床研究综述
        1.4.1 BTM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1.4.2 BTM可用于RA病情活动和预后判断
        1.4.3 BTM可用于RA治疗的疗效评价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患者纳入
    2.2 临床研究方法
        2.2.1 患者分组
        2.2.2 治疗方法
        2.2.3 病情改善评价
        2.2.4 实验室指标
        2.2.5 安全性观察
        2.2.6 统计学方法
        2.2.7 技术路线图
    2.3 结果
        2.3.1 试验完成情况
        2.3.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3.3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肾虚证型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2.3.4 试验组与对照组DAS28(CRP)评分与RA活动度分级比较
        2.3.5 两组疾病活动指标观察
        2.3.6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观察
        2.3.7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观察
        2.3.8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指标观察
        2.3.9 临时合并用药情况
        2.3.10 安全性情况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RA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
    3.2 断藤益母汤能改善RA患者骨平衡
    3.3 断藤益母汤能降低RA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3.4 断藤益母汤能缓解RA患者病情
    3.5 断藤益母汤改善肾虚型患者骨代谢作用机理探讨
    3.6 断藤益母汤安全性研究分析
    3.7 本课题存在问题与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补肾强督治偻方调节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AS骨代谢的细胞学、分子生物学概述
        二、AS骨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与骨免疫学说
        三、AS骨代谢与炎症的相关性
        四、AS骨代谢的生化标志物
        五、AS骨代谢与内分泌激素研究
        六、AS骨破坏的影像学检查
        七、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作用进展
        八、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作用进展
        九、小结
    第二节 网络药理学探索中药复方研究进展
        一、网络药理学概述
        二、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中的运用机制研究
第二章 补肾强督治偻复方调节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作用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病例的退出、脱落与处理
        六、临床试验中止的规定
        七、洗脱期
        八、研究内容
        九、统计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病例纳入情况
        二、一般情况分析
        三、疗效性分析
    第三节 讨论
        一、主要效应指标
        二、次要效应指标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补肾强督治偻方调节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作用的机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补肾强督治偻汤复方作用靶标预测
        二、强直性脊柱炎疾病靶标预测
        三、补肾强督治偻汤-强直性脊柱炎靶标交集预测
        四、GO基因本体生物功能分析
        五、KEGG通路富集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补肾强督治偻汤复方作用靶标预测结果
        二、强直性脊柱炎疾病靶点预测结果
        三、补肾强督治偻汤-强直性脊柱炎靶标交集预测(AS-BSQD交集靶标)结果
        四、构建疾病-药物交集靶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网络(PPI)结果
        五、疾病-药物交集靶蛋白GO基因本体生物功能分析结果
        六、疾病-药物交集靶蛋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七、疾病-药物交集关键靶蛋白(HUB GENE)分析结果
        八、与骨代谢直接相关的通路
    第三节 讨论
第四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验证补肾强督治偻方调节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作用机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成骨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二、补肾强督治偻方对体外TNF-a诱导大鼠成骨细胞炎症模型增殖作用的影响
        三、补肾强督治偻方对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分泌作用的影响
        四、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对成骨细胞分化及TNF-α、OPG、RANKL、TRAF2、c-Fos及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
        五、Annex in V-FITC/PI法检测补肾强督治偻方对TNF-α诱导成骨细胞炎症模型凋亡率的影响
    第三节 讨论
        一、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对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二、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分泌作用的影响
        三、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对成骨细胞TNF-α蛋白作用的影响
        四、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对成骨细胞OPG蛋白作用的影响
        五、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对成骨细胞RANKL蛋白作用的影响
        六、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对成骨细胞TRAF2蛋白作用的影响
        七、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对成骨细胞c-Fos蛋白作用的影响
        八、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对成骨细胞DKK1蛋白作用的影响
        九、补肾强督治偻复方对成骨细胞炎症模型凋亡率的影响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件

(6)从Wnt/β-catenin通路及其抑制因子Dickkopf-1与前列腺素E2的交互作用探讨雷公藤红素抗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研究流程
第一章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DKK-1水平与影像学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 引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Wnt/β-cantenin信号通路蛋白及其抑制因子DKK-1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囊组织以及分离培养的滑膜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DKK-1过表达以及基因沉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成纤维细胞后Wnt/β-can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以及成骨情况的表达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雷公藤红素对前列腺素E2诱导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骨化的影响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全文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雷公藤多苷及其与白芍总苷配伍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周期、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AS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
        1.3 治疗进展
    2. AS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
        2.2 辩证施治
        2.3 中药复方治疗
        2.4 其它中医疗法
    3. 雷公藤相关制剂在AS中的应用
        3.1 雷公藤制剂治疗AS的临床研究
        3.2 雷公藤制剂治疗AS的实验研究
        3.3 雷公藤的配伍减毒
    4.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雷公藤内酯对MC3T3-E1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1. BrdU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 统计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结论
        2. 流式细胞术检测周期分布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结论
        3. Hoechs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 统计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结论
        4. western blot检测雷公藤内酯对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 统计学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结论
    实验二 雷公藤多苷及其与白芍总苷配伍对MC3T3-E1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1.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 统计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结论
        2.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 统计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成骨细胞的选择
    2. 雷公藤内酯对MC3T3-E1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2.1 实验方法的选择
        2.2 雷公藤内酯对MC3T3-E1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影响的结果分析
    3. 雷公藤多苷及其与白芍总苷配伍对MC3T3-E1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3.1 实验方法的选择
        3.2 雷公藤多苷对MC3T3-E1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影响的结果分析
        3.3 雷公藤多苷与白芍总苷配伍对MC3T3-E1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影响的结果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附件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补肾通督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骨破坏与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格索引
图表索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节 前言
    1.背景资料
    2.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文献综述
        1.中医的定义与病因病机
        1.1 《黄帝内经》的尪痹记载
        1.2 东汉至隋朝的尪痹记载
        1.3 宋朝至元朝的尪痹记载
        1.4 明朝的尪痹记载
        1.5 清朝的尪痹记载
        1.6 历代医家对尪痹的认识
        1.7 近代医家对尪痹的认识
        2.中医药治疗尪痹的研究进展
        2.1 历代医家治疗尪痹的理法方药
        2.2 近代医家治疗尪痹的理法方药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西医文献综述
        1.西医的定义与发病机制的研究
        2.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1 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物、COX-2抑制剂
        2.2 糖皮质激素
        2.3 改善病情药物
        2.4 生物制剂
        2.5 目标疗法
        2.6 结论
        3.RA的免疫反应
        3.1 前言
        3.2 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
        3.3 CD4~+T细胞
        3.4 细胞因子网络
        3.5 结论
        4.RA的骨和软骨破坏
        4.1 前言
        4.2 自身免疫反应、细胞因子与相关信号通路
        4.3 骨重塑
        4.4 软骨破坏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文献综述
        1.前言
        2.佐剂性关节炎模型
        3.链球菌细胞壁诱导关节炎模型
        4.转基因小鼠关节炎模型
        5.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
        6.中医RA病证结合模型
        7.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四 中医药治疗RA的作用机理
        1.前言
        2.单味中药的作用机理
        3.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实验研究
    研究一 补肾通督胶囊对CIA大鼠的疗效评价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与CIA模型建立
        2.1.1 实验动物
        2.1.2 麻醉方法
        2.1.3 CIA大鼠模型的建立
        2.1.3.1 预备抗原
        2.1.3.2 免疫大鼠
        2.1.3.3 实验材料
        2.2 实验过程与药物
        2.2.1 动物分组
        2.2.2 实验流程
        2.2.3 药物及剂量
        2.3 体重
        2.4 后脚掌厚度
        2.5 关节炎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体重改变
        3.2 后脚掌厚度改变
        3.3 关节评分
        4.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补肾通督胶囊对CIA大鼠Th1、2细胞的调控作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与模型建立
        2.1.1 实验动物
        2.1.2 麻醉方法
        2.1.3 CIA大鼠模型的建立
        2.2 实验过程与药物
        2.2.1 动物分组
        2.2.2 实验流程
        2.2.3 药物及剂量
        2.3 脾脏病理学
        2.3.1 准备脾组织病理切片
        2.3.2 HE染色
        2.3.3 脾组织病理学评价
        2.3.4 实验材料与仪器
        2.4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和Th2细胞表达
        2.4.1 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孵育和刺激细胞
        2.4.2 细胞固定、破膜和染色
        2.4.3 荧光检测
        2.4.4 实验材料与仪器
        2.5 RT-PCR法检测脾脏IFN-γ和IL-4 RNA表达
        2.5.1 提取脾组织总RNA
        2.5.2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2.5.3 逆转录反应
        2.5.4 PCR反应条件
        2.5.5 实验材料与仪器
        2.6 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TNF-α、IL-4和IL-10水平
        2.6.1 ELISA法
        2.6.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7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脾脏病理学
        3.2 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
        3.3 脾脏IFN-γ和IL-4 RNA表达
        3.4 ELISA法
        3.4.1 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
        3.4.2 血清IL-4和IL-10水平
        4.讨论
        4.1 脾脏病理学
        4.2 Th1细胞
        4.2.1 外周血Th1细胞表达
        4.2.2 脾脏IFN-γRNA表达
        4.2.3 外周血IFN-γ和TNF-α水平
        4.3 Th2细胞
        4.3.1 外周血Th2细胞表达
        4.3.2 脾脏IL-4 RNA表达
        4.3.3 外周血IL-4和IL-10水平
        4.4 Th1、Th2细胞比例
        5.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补肾通督胶囊对CIA大鼠Treg和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与模型建立
        2.1.1 实验动物
        2.1.2 麻醉方法
        2.1.3 CIA大鼠模型的建立
        2.2 实验过程与药物
        2.2.1 动物分组
        2.2.2 实验流程
        2.2.3 药物及剂量
        2.3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
        2.3.1 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孵育和刺激细胞
        2.3.2 细胞固定、破膜和染色
        2.3.3 荧光检测
        2.3.4 实验材料与仪器
        2.4 RT-PCR法检测脾脏Foxp-3、TGF-β、IL-6和IL-17RNA表达
        2.4.1 提取脾组织总RNA
        2.4.2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2.4.3 逆转录反应
        2.4.4 PCR反应条件
        2.4.5 实验材料与仪器
        2.5 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IL-17水平
        2.5.1 ELISA法
        2.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6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外周血CD4~+CD25~+Foxp-3~+活化Treg细胞表达
        3.2 脾脏Foxp-3、TGF-β、IL-6和IL-17 RNA表达
        3.3 外周血IL-6和IL-17水平
        4.讨论
        4.1 Treg细胞
        4.1.1 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
        4.1.2 脾脏Foxp-3和TGF-β RNA表达
        4.1.3 外周血IL-10水平
        4.2 Th17细胞
        4.2.1 脾脏IL-6和IL-17RNA表达
        4.2.2 外周血IL-6和IL-17水平
        5.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四 补肾通督胶囊对CIA大鼠Wn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与模型建立
        2.1.1 实验动物
        2.1.2 麻醉方法
        2.1.3 CIA大鼠模型的建立
        2.2 实验过程与药物
        2.2.1 动物分组
        2.2.2 实验流程
        2.2.3 药物及剂量
        2.3 ELISA法检测血清DKK1水平
        2.3.1 ELISA法
        2.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4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五 补肾通督胶囊对CIA大鼠骨和软骨破坏的调控作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与模型建立
        2.1.1 实验动物
        2.1.2 麻醉方法
        2.1.3 CIA大鼠模型的建立
        2.2 实验过程与药物
        2.2.1 动物分组
        2.2.2 实验流程
        2.2.3 药物及剂量
        2.3 踝关节X-光
        2.4 踝关节病理学
        2.4.1 准备踝关节病理切片
        2.4.2 HE染色
        2.4.3 踝关节病理学评价标准
        2.4.4 实验材料与仪器
        2.5 ELISA法检测血清IL-1、Anti-Coll Ⅱ,COMP、MMP-3、ICTP、Cath-K、PINP和OC水平
        2.5.1 ELISA法
        2.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6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踝关节X-光
        3.2 踝关节病理学
        3.3 ELISA法
        3.3.1 IL-1
        3.3.2 Anti-Coll Ⅱ和COMP
        3.3.3 MMP-3、ICTP和Cath-K
        3.3.4 PINP和OC
        4.讨论
        4.1 踝关节X-光与病理学
        4.2 细胞因子(IL-1和TNF-α)
        4.3 胶原蛋白降解指标
        4.3.1 Ⅱ型胶原蛋白降解指标(anti-Coll Ⅱ,COMP)
        4.3.2 Ⅰ型胶原蛋白降解指标(MMP-3,ICTP,Cath-K)
        4.4 骨重塑(OC和PINP)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补肾通督胶囊和雷公藤多甙片对CIA大鼠的作用机理
    1.前言
    2.补肾通督胶囊治疗CIA的作用机理
        2.1 阳和汤治疗RA的作用
        2.2 补肾通督胶囊治疗CIA的作用机理及优势
        2.2.1 熟地黄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
        2.2.2 鹿角胶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
        2.2.3 肉桂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
        2.2.4 白芥子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
        2.2.5 麻黄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
        2.2.6 制马钱子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
    3.雷公藤多甙片治疗RA的作用机理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节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参考文献

(9)传统中药对成骨细胞及骨钙素合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成骨细胞的起源及骨形成机制
    2.2 骨钙素的生物学特征
    2.3传统中药对成骨细胞以及骨钙素合成影响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
        2.3.1 传统中药对成骨细胞影响的相关研究分析
        2.3.2 中药对成骨细胞骨钙素分泌的影响
3 讨论
    3.1传统中药对成骨细胞作用、骨钙素合成影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3.2 小结

(10)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雷公藤致骨髓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雷公藤主要毒性成分分析及其急性毒性考察
    第一节 雷公藤药材中总二萜内酯及雷公藤甲素含量的测定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3.1 提取方法的选择
        3.2 检测指标的选择
        3.3 检测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雷公藤醇提物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死亡情况及时间分布
        2.2 毒性反应表现
        2.3 组织病理改变
        2.4 半数致死量(LD_(50))
        3 讨论
        3.1 雷公藤醇提物灌胃时间的选择
        3.2 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增殖的影响
        2.2 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
        2.3 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2.4 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酶活性的影响
        2.5 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培养液上清中GM-CSF、EPO、IPO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
        3.3 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3.4 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酶活性的影响
        3.5 雷公藤醇提物对骨髓细胞培养液上清中GM-CSF、EPO、TPO含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雷公藤醇提物致骨髓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骨髓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2 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
        2.3 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2.4 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骨髓细胞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酶活性的影响
        2.5 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骨髓细胞培养液上清中GM-CSF、EPO、TPO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选方依据
        3.2 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骨髓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3 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雷公藤醇提物致骨髓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结语
综述一 雷公藤毒副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雷公藤配伍中药减毒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雷公藤多甙对体外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雷公藤多甙作用机理及皮肤科应用[J]. 白彦萍,刘文静,杨皓瑜,张维明. 皮肤科学通报, 2021(04)
  • [2]雷公藤多甙对骨缺损模型大鼠Foxp3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的影响[J]. 任锴,蒋宏魁,党晓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22)
  • [3]消银方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治疗银屑病的机制研究[D]. 李晓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基于骨代谢水平对断藤益母汤治疗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雷旭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5)
  • [5]补肾强督治偻方调节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的临床与机制研究[D]. 邱冬妮.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6]从Wnt/β-catenin通路及其抑制因子Dickkopf-1与前列腺素E2的交互作用探讨雷公藤红素抗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的机制研究[D]. 邹宇聪.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7]雷公藤多苷及其与白芍总苷配伍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周期、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 夏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8]补肾通督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骨破坏与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 林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9]传统中药对成骨细胞及骨钙素合成的影响[J]. 魏双平,李蒙,李瑞玉,吴立萍,孙艳孚,颜军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11)
  • [10]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雷公藤致骨髓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高丽.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雷公藤对体外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