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音系统功能开发与教学过程的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罗薇[1](2021)在《《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文中认为《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专为高等教育编写的汉语语法教科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该书既是一部实用的汉语教材,也是一部传承俄罗斯汉学研究传统、充分吸收以往欧洲人汉语学习与研究成就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较早以普通语言学理论解释汉语的学术着作。本文将以1902年首版为基础,结合施密特个人档案、拉脱维亚大学所藏施密特个人藏书中的相关资料,从成书的历史背景、俄罗斯人的汉语学习与研究传统、欧洲人学习汉语的历史、世界语言学史以及俄罗斯汉语教育史的角度挖掘该书的特点和价值。该书写作的主要基础来源于俄罗斯人研究与学习汉语的传统。得益于作者施密特在彼得堡大学所受的东方学专业训练,俄国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汉学学派汉语教学的传统、以及俄国人的语言研究传统对施密特写作《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在俄国汉语研究的强项方面,如语法分析系统、汉字分析法等方面,施密特广泛采纳了前辈学者的观点,并且在传统汉学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局势的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此外,对俄国人学习汉语的继承还表现在另一些方面,如:延续俄国汉学研究的传统项目,同时关注汉、满、蒙三语,又根据海参崴东方学院对学生掌握东亚语言的要求增添了日语、朝鲜语以及越南语等语言材料。其次,继承彼得堡学派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的基本观点,认为包括汉语在内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一样,可以通过一般方法被科学地认识、研究,汉语并非是某些欧洲汉学家认为的“停滞不前”的、处于其原始状态的一种低级语言,而是具有与其文化相关的理据性,需要理性地认识。再次,彼得堡汉学学派注重积累史实材料,在研究汉语时,施密特大量收集、引用丰富的语言材料和例证,这也是施密特作为瓦西里耶夫弟子最突出的传承特点之一。俄罗斯人早期对汉语的认识主要来源于驻北京东正教使团成员论着和西方人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有大量从中国运回的中文原典。俄罗斯人对汉语的认知从一开始就具有三方面的视野,他们既传承本国人的研究,又善于参考西方、中国的研究和学习资料。一方面,该书吸收了当时欧洲和中国学术界对汉语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在系统、科学的文献综述基础之上的学术着作,对欧洲其他汉学家的观点、成果和语言材料进行整合,从中得出更进一步的观点,从而成为外国人汉语教材编着史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时具有综述性、整合性的一部着作。另一方面,《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中对欧洲人汉语学习资料的运用还在于对其中收集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精选,找到最适合编入该书的范例。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特点还在于将以往欧洲汉学家、语言学家的资料,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将之整合纳入他的语法系统中—一汉语实用语法系统是作者要着重教授的内容,也是这部教材相比于一些欧洲汉学家语料搜集式的汉语教科书更具优势之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并非只有零散的语法点汇集,而是强调汉语语法规则的整合归纳,并且首次在俄语语境下构建一套新的汉语实用语法体系。是明清时期以来外国人对汉语语法科学研究史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继往开来之作,也是20世纪以后国际学界的现代汉语研究往纵深方向开拓的重要前提,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从欧洲语言学史和俄罗斯语言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到19世纪末,欧洲和俄国语言学经过了多年的方法和材料积累,在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经为学界所接受,这些思想对这一时期包括施密特在内的俄国语言工作者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通语言学的新思想在外语教材编纂方面的应用也具有重大意义。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汉学史上第一次尝试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的语法着作。一方面来说,以汉语为参照、拓宽了普通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和研究范围,反过来说,也从西方语言学的新成果出发丰富了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从语言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的汉语内部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清末社会大变革,越来越多的新词日渐成为时尚,北方官话口语日益成为最重要的中外交往标准语,白话文运动已在酝酿之中;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来自西欧语言学的发展——经过19世纪的发展,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该书可以看作是一部汉语史研究与汉语实践语法研究相结合的产物,书中证实了运用产生于印欧诸语言框架下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方法在汉语研究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本书的研究,可以从“他者”的角度审视汉语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贡献,挖掘汉语对历史语言学及普通语言学研究的补充意义,加深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观念下对汉语及其历史演变的认识。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出版使用对19、20世纪之交俄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汉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语言实践教材,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规则、掌握用法,作者不仅善于描写语法规则时在抽象化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表述,注重使用条件、搭配对象、适用范围、特例等方面的考察,力求使语法规则呈现出严谨、易懂、实用的特色,同时还配有大量精选范例。此外,教材的内容还间接地反映了俄国的教育政策、教育历史,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汉语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施密特本人的教学思想等。因此,教材的内容折射出这一时期俄国汉语教育史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即19、20世纪之交)、特定教育场所中(即海参崴东方学院)、特定教育者(即施密特)主导下、针对特定学习者群体(即就读于海参崴东方学院的大学生、军官和少量其他社会人士)的教育活动的历史进程。总之,俄国汉学家施密特专为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汉语学习者编写、并于1902年出版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既继承了俄罗斯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学派既往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传统,采用了俄国人头脑中相对成熟的俄语语法框架基础,又能放眼世界,有所取舍地借鉴当时流传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其他国家汉学家所着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成功运用最新的俄国和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研究方法论,以及截止到清末时期的中国传统语言学成就来科学地描写汉语,是俄国汉语教育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部语法教科书。本文将结合教材原着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本书的编写特点及研究成果,全面考察这部着作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于上官[2](2021)在《切韵图史》文中研究指明“切韵者,上字爲切,下字爲韵”,“切韵”可以指反切,衍生而来的有“切韵学”“切韵图”等术语。唐宋夏金元时代研究汉语语音及其结构的学问,叫“切韵学”,而以矩形网状显示汉语语音结构的图表则名“切韵图”。“切韵图史”以唐宋夏金元时期切韵图爲研究对象,旨在厘清唐宋夏金元切韵图传承因袭、嬗变推衍的脉络及与相关韵书的关系,展现唐宋夏金元时期切韵图的演进原委,揭示其发展流变的逻1线索和历史事实。据我们探访蒐集,唐宋夏金元时期约有四十三部切韵图。传世者有《韵镜》《七音略》《皇极经世解起数诀》《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经史正音切韵指南》等。通过对作者音韵理念、撰着动机、编则体例、文献联系等综合考察,本文将切韵图别爲“韵镜-七音”“皇极经世”“四十四转”“指玄-指掌图”四大系列。一、存世的《韵镜》《七音略》及早佚的《五音韵镜》《指微韵镜》《洪韵》《七音韵鉴》皆可列入“韵镜-七音”系列之中。该系韵图编制的目的包括传播“依切求音、即音求字”的“韵镜之学”,应用“七音之学”。“韵镜之学”“七音之学”有其内在的一致性,都是讨论语音与反切的学问。其基本体例是:四十三转(即四十三张声韵图表),声母标目采取始帮终日、二十三列的格局,列字依据《广韵》居多。存世的《韵镜》《七音略》都是相当成熟、完善的韵图。二、存世的《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皇极经世声音数》《皇极经世起数诀》,已佚的《皇极经世声音法》,及《起数诀》撰图所吸收的已佚音韵论着《切韵心鉴》《韵谱》都可列入“皇极经世”系列。该系列韵图编制的目的是以语音阐释术数理论等哲学问题,基本体例是其特有的“天声地音”格局。三、已佚的《切韵类例》和残卷《卢宗迈切韵法》可列入“四十四转”系列之中,其撰作目的与“韵镜-七音”系列应该比较接近,但其体例上以四十四转列图(即有四十四张声韵图表)、列字多依据《集韵》。四、已佚的《指玄论》《切韵指玄论》《切韵指元疏》《指玄注》《切韵指玄论注》等,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四声等第图》《切韵澄鉴图》《切韵满庭芳》《切韵指迷讼》《四声等子》《切韵指南》等,皆可列入“指玄”系列。传世的《切韵指掌图》和已佚的《切韵指掌图节要》皆可列入“指掌图”系列。这两系列的撰作目的都与反映时音有一定的关联,且形制相似,基本体例都是大规模合韵并图、载有成系统的门法图例等等,遂放在一起称爲“指玄-指掌图”系列。“韵镜-七音略”系列的原型,或者説更早期韵图的撰作动机,我们推断,是以韵书爲撰作基础、悉昙字母理论爲指导而作的梳理汉语语音系统的论着,是爲译经、文化交流等服务的。“指玄-指掌图”系列反映时音的部分,反而体现了韵图最原始的描绘语音功用。随着书面语口语的分离、韵图论着的进一步成熟,最初描绘语音的韵图开始变成具备查音检字、练音、阐明术数理论哲学观念等多种功用的论着。唐宋夏金元时期各系列韵图之间不是泾渭分明、互不干涉的,也会相互影响。如《起数诀》成书参考的《韵谱》与《指掌图》的声母标目形制相同,《指掌图》列字与《韵镜》相合率最高等等。我们据各系列的研究成果绘制切韵图谱系图,载於文末。本文开题伊始,即私立训条,辨明体制,贯穿本文的指导思想有二:1.韵图是“层累地造出来的”,构建“韵图史”,必须决破“以语音史研究爲主线”的藩篱。音系相同的韵图,它们之间很可能没有任何传承关系;有传承关系的韵图,它们的音系未必是完全一样的。2.构建“韵图史”,必须密切结合韵图体例、音学理念等撰着者主观性因素做深入的考察。本文结论及创新之处有五:1.提出“汉语韵图史”“切韵图史”两个音韵学术语,并对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了科学的界定。2.对“汉语韵图史”作出分期,分爲“切韵学”时期和“等韵学”时期,涵盖唐五代“切韵图”萌芽期、宋夏“切韵图”成熟发展期、金元“切韵图”嬗变期、明清“等韵图”鼎盛期、清末民国“等韵图”衰微期五个阶段。3.对唐宋夏金元时期的切韵图作全面的稽考工作,蒐集切韵图四十三部。4.将切韵图划分爲四大系列,对四大系列切韵图的传承演变进行详细梳理,绘制各系列切韵图的传承图谱。5.构建出一部近乎完整的“切韵图史”。梳理出各系列传承嬗变脉络,阐明其演化机制并绘制出“切韵图传承图谱”。
杨舒雨[3](2021)在《面向老年人的语音交互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语音交互的用户体验研究很少关注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设计师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在语音交互中所面临的认知负荷,老年人在语音交互中的用户体验亟待提升。本研究基于语言学中的言语调节理论及焦点理论,提出面向老年人的语音交互设计策略,通过语音交互模拟实验验证策略的使用场景,最后将设计策略应用于多轮对话任务中,从多维度验证设计策略的可用性。首先,论文对老年人的认知及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梳理了老年人在语音交互过程中所面临的认知负荷。基于绿野仙踪测试法设计语音交互模拟实验,探究不同任务场景下用户期望的反馈语速,提出可根据用户语速、任务类型及系统反馈字数对反馈语速进行灵活调节:在进行非任务导向型的语音交互对话任务时,用户语速与用户期望的反馈语速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系统反馈的字数与用户期望的反馈语速呈显着负相关性;在进行任务导向型的语音交互对话任务时,用户语速与用户期望的反馈语速呈显着正相关性,同时系统反馈字数与用户期望的反馈语速呈显着负相关性。然后,设计反馈信息接收率实验对比被试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听辨效率差异。在实验组中,对系统反馈的焦点信息进行音量、语速的梯度处理,通过与对照组中普通发音的系统进行听辨效率对比,验证系统反馈中焦点信息提示策略的有效性。当焦点信息量在7个组块时,使用策略进行语音反馈,用户听辨效率会有显着提升。最后,将设计策略应用到多轮对话任务中,通过情感体验量表、皮电信号及综合问卷多维度评价策略的可用性。应用了设计策略后的语音交互系统在执行多轮对话任务时,系统没有引起被试明显的负向情绪波动,同时通过主观评价的情感体验量表评分显示,被试的愉悦度和唤醒度都高于对照组。通过综合问卷得分证明老年人对提出的设计策略接受度较高,语音交互系统的有用性、易用性及满意度都有一定的提升。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面向老年人的语音交互设计策略,提升面向老年人的语音交互的用户体验,为语音交互的适老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马举娇[4](2021)在《泰国学生汉语声母偏误声学实验分析》文中提出本文以泰国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语音分析软件Cooledit和Praat对其汉语声母发音进行切分和语图分析,同时与中国学生的声母语图进行对比分析,更加清晰地归纳出他们在学习汉语声母时容易掌握的音以及容易出现的偏误。然后分别从与学习者有关的内部因素和学习环境的外部因素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泰国学生汉语声母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声母的偏误情况提出相关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对策,希望为对泰汉语声母教学提供帮助。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并以此说明利用语音分析软件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声母的情况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二章是对泰国学生汉语声母的偏误情况进行语音实验研究和声学分析的前提,主要对本文的语音实验调查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对实验的录音文本、实验对象以及实验软件和实验参数的说明。第三章主要通过语音实验软件Praat来具体分析泰国学生习得汉语的声母偏误。主要是从声母、词语(包括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和句子这三个部分来展开声学实验分析,并根据语图归纳总结出各个部分容易出现的偏误,最后总结出偏误规律。第四章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声母时容易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分别从与学习者有关的内部因素和学习环境的外部因素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泰国学习者出现偏误的成因,并对偏误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第五章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并且指出本文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
JENAN ISMAIL MOHAMMAD SALEH(吉娜)[5](2020)在《约旦汉语学习者发音常见问题研究及解决方案》文中研究指明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及需求的重要工具。要想学习一门语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发音。由于汉语和阿拉伯语分属两大不同的语言体系,二者差异较大,所以一直以来语音问题都困扰着约旦汉语学习者。本文运用PRAAT语音软件,通过对约旦汉语学习者朗读录音的观察分析,总结发现约旦汉语学习者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成因既有学习者受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也与约旦汉语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以及学习者个人因素的原因等有很大关系。根据约旦汉语学习者发音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对学习者进行分类,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语音课程;在相应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语音教学,构建更加丰富有效的汉语发音课程;同时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发音练习,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发音等。
孙某姑[6](2020)在《彝语阿都话基础语音资源库的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彝语阿都话属彝语北部方言,主要使用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宁南县及普格、昭觉、德昌、金阳、会东、会理等地区,目前约有60万彝族人使用阿都话。利用信息化手段保存、传承具有复元音、复辅音等语音特征的阿都话是最为有效、极具价值的保护方式。论文按语言调查规范标准化制定《彝语阿都话语音调查文本》,同时运用语料库、My SQL、Web程序等技术完成彝语阿都话基础语音资源库的建设及应用开发。论文主要围绕以下六个章节进行探讨和分析:前言部分:围绕彝语阿都话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明阿都话的使用范围、情况以及语音特点等,结合国内濒危民族语言的保护策略,提出建设语音资源库的目标。第一章:彝语阿都话语音特色分析,分别从元音、辅音、声调三个维度来举例说明彝语阿都话中存在的语音特色和音系特点,完成归纳说明。第二章:彝语阿都话语音数据整理,这个过程包括调查文本的设计和整理工作。具体践行语音田野调查,具体深入阿都话使用核心区布拖境内进行语音数据采集,按规划完成语料的采集和整理彝文、汉译文、国际音标对应的32753个标注的字符。第三章:彝语阿都话基础语音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对语音资源库结构系统分析,提出以PHP+My SQL+Apache技术结合完成具备前后台系统,又兼具民族风格的阿都话基础语音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和运用。第四章:基于语料库的彝语阿都话声学参数库与元音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完成语音标注和分类存储。另一方面采用具体的实验语音分析的方式,利用Praat语音分析平台对语音数据分析建立声学参数库并完成实验语音角度的统计、分析,完成阿都话元音图谱的绘制。结语部分:总结论文研究的亮点和特色,分析不足之处,并阐明研究需要的后续改进。
王秀珊[7](2020)在《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研究》文中认为新世纪的知识大爆炸浪潮带动了科学技术的井喷式发展,人工智能作为现代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社会发展与国计民生规划提供了众多的可能性。与之相对应的,是各个学科与行业部门的技术升级与革新。内容是数字出版的核心,是智媒时代重要的流量入口,也是吸引受众进而维持用户黏度的重要因素。人工智能的技术储备与人才市场的成熟,无形中给予了数字出版内容生产重构秩序的最大便捷条件。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对媒介生态而言,其已然从工具论范畴转变为本体论存在。在人工智能主导下的媒介场域中,语音交互应用和智能机器人成为一种新载体。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催发,使得数字出版内容生产与人工智能跨界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内容生产领域的革新主要表现为人机协同使内容生产不再以“人”为绝对主体;算法主导使内容生产方式向精准定制化发展;用户导向思维使内容生产涌现了对话式等新理念。人工智能为数字出版内容生产开辟新路径的同时,也重构了数字出版内容以算法分析辅助选题策划,以机器创作创新内容生产,以自动编校提速编辑加工,以场景感知催生新的反馈模式的全新出版业态。跨界融合发展因各自标准体系的不同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随着人工智能在数字出版内容生产应用的深入化,人工智能的程序性和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无形性与不确定性,使得二者标准化的构建尤为重要。协同性、安全性、开放性原则是人工智能与数字出版内容标准化构建的三大基本原则。当然,标准化的统一构建,必须建立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标准化共性之上,二者共性主要体现在基础标准、平台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但因信息茧房、技术局限、人才缺乏、设备普及区域失衡等因素的限制,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内容生产仍存在发展瓶颈。所以,为使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创新升级带来更大的产业效应,需加强和完善人工智能技术、新标准化构建以及外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服务等。人工智能对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推动,是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数字出版内容的可计算性增强给人工智能的腾飞提供了加速剂,而人工智能又为数字出版内容生产带来了潜在的革命性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不断深入,理智看待人工智能热,稳步尝试,提供优质内容,加强出版队伍建设,助推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新发展。
吴凯[8](2020)在《基于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代表着科学技术的最前沿,不断衍生出来的人工智能产物也是层出不穷,大量的智能系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信息时代下的新的学习模式。智能学习系统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课堂中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从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中解脱出来随时随地的获取学习资源。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是针对中小学学生培养英语听说能力新型学习工具,作为一款英语听说类学习工具,其丰富的课程资源,庞大的语音语料资源库吸引了很多学习者。听力与口语教学一直是初中年级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如何让学生们培养英语听说能力、获得丰富的语音语料资源、营造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等都是广大英语教师较为困扰的问题。“口语易”智能语音系统作为国家第一批已备案的教育应用之一,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音语料库,提供科学系统的及时评价与反馈,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目前,关于智能语音系统在大学英语听说学习中应用较多,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发展最为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应用几乎处于空白阶段。本研究通过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听说培养现状,分析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信息化时代的便利为英语听说教学提出新的策略。借助智能语音系统的优势,提出基于智能语音系统的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和准实验研究法,研究工具包括问卷、访谈、测试卷、智能语音系统,所得部分数据利用SPSS 2.0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基于智能语音系统的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多个方面证明本研究的实验假设基本正确,基于智能语音系统的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即基于智能语音系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是有效的。
娜斯佳(Anastasia Vorontsova)[9](2020)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无论从哪个视角或方面进行讨论都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更决定其生活品质及生活方式。俄罗斯与中国的教育体系大相径庭,教学方法及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因此很多中国学者、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都对俄罗斯汉语教学及课程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包括教学法论、课程内容、教师及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将对中俄语文教学方法的拓展及教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本研究从七个方面介绍远东地区的哈巴罗夫斯克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并对这些高等院校进行调查。具体来说,这七方面包括: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内容;三、俄罗斯的评价标;四、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环境;五、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方法;六、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队伍;七、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包括在哈巴罗夫斯克市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虽然本调研的研究领域宽,研究方面广,但本文提供了真实且可信度极高的调查研究数据。截至目前,本研究是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市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汉语教学最具拓展性的唯一研究。本文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价值。对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的部分(包括:苏联和俄罗斯评价标准、苏联和俄罗斯教育体系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阶段总览)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中俄学者的相关研究。论述了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第三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含义及要点,并且指出这些方面与汉语教学的关系及它们对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此外,第三部分的目标是从理论方面分析两要素对语言教学过程的影响(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习得)、俄罗斯汉语教学的状态,并分析俄罗斯汉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俄罗斯汉语教学目标、俄罗斯汉语教学内容、俄罗斯评价标准、俄罗斯汉语教学环境、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俄罗斯汉语师资与俄罗斯汉语学习者)。该部分的理论对研究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的研究就是上述汉语教学的因素。因此,第三部分奠定了本研究汉语教学理论的基础。研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历史。本章介绍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历史、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阶段。其发展共有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汉语教学的发端,即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第二阶段为汉语教学的稳步发展,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第三阶段为汉语教学的加速发展,即20世纪下半叶至今。这部分还归纳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四个发展因素(地理因素、人口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此外提出了该地区的三个主要发展特点:一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曲折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形成的缓慢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过程的断续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代发展的稳定性);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迟缓性;三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包括两个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与迟缓性的因果关系)。第五部分,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研究。更准确地说,是对该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本部分介绍了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包括七个方面:研究过程、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学开展概况、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定位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教材选择与使用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环境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师资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现状。第六部分,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汉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哈巴罗夫斯克高等院校汉语教学的研究表明,主要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教学目标不清晰、汉语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学目标单一、汉语教学目标制定过低);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队伍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教学师资收入低、汉语教学师资从事汉语教学的时间短、汉语教学师资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经历少、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缺乏工具性动机);三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问题有四点:俄罗斯评价标准缺乏客观性与汉语学习者对汉语教师公平度的判断缺乏明确性);四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课程内容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课堂上只采用俄文版的汉语教材、汉语教材的听力材料不足、汉语教材不符合教学活动、汉语教材提供的中国文化知识不多);五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环境存在问题(问题有三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环境缺乏系统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环境缺乏能动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行为模式不利于良好的课堂气氛);六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的拼音及声调发音不标准、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理解度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识字率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七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问题有三点:教师的教法单一、不符合教学活动、缺乏现代化)。此外,本部分从本质上解释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第七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论述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在论述过程中,作者结合部分教学案例、问题调查结果、访谈结果并加以说明。该部分还介绍了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对策及建议。具有七个方面:一、提高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及适切性(包括两个点:依据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设定梯次性教学目标与依据汉语不同需求设定不同功能的教学目标);二、优化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三、优化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四、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五、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适切性;六、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工作条件与提高汉语教师的动机;七、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效率。研究分析表明,为了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获得成效,应该采取对策改进把汉语教学作为第一语言及第二外语的整个过程。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四个:改进学习汉语学生学习进度的对策、改进汉语教师课程设置的对策、改进办学机构设备的对策。此外,本章也给中国国家汉办提出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改进建议。综上所述,本文的目的,既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明确该地区汉语教学的所处发展阶段,了解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进的策略,为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可供推广的研究成果。
李登科[10](2020)在《七至九年级古诗词吟诵教学研究 ——以部编本教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先秦以来,“吟诵”通过古代官学私塾教育中的读书士子口耳相传不绝,是汉诗文传统的诵读、鉴赏和创作的方式,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和教学法,是我们本民族语言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古诗词吟诵作为切合汉语内在特点的教学方法源远流长,是传统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教学方法,如今却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销声匿迹,且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如何将这一传统教学方法应用到当下部编本教材的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发挥其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和传承发扬,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革新与丰富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提倡在中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引入吟诵,在现有的古诗词教学方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教学经验,通过吟诵发挥古诗词教学的独特作用,让古诗词教学能够立足于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厘清“吟诵”的发展历程和与语文教学的渊源,明确其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的概念,在目前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究吟诵回归七至九年级语文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完整的教学模式构想,进而指导古诗词教学活动的开展。吟诵的关键无外乎是代代相传的规矩读法,很荣幸当代一批致力于复兴吟诵的教育家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路径和方法,近些年有关吟诵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也日趋成熟,这就使得适用于当今的普通话吟诵已具备课堂实施的条件。加之国家大力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种教育观念的革新也必然会使一线教师寻求更适用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本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思路与方法。包括笔者研究吟诵的文化和教学价值的缘由,在七至九年级基于部编本语文教材开展吟诵教学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可行性依据,梳理当下国内外的吟诵研究现状,吟诵作为教学方法应用于语文教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对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第一章主要采用归纳的方法,在本论文所探究的范围内对古诗词吟诵有关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界定,对吟诵的发展的历程与新变进行梳理。对河北省邯郸市、石家庄、邢台市部分中学师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吟诵在七至九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揭示目前古诗词教学的困境,传统吟诵法的缺失以及现实应用需求。第二章是教学视域下的吟诵回归,探究吟诵回归语文学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班级授课制教学形态下承继古代官学私塾教育系统中的吟诵教学经验。第三章主要是笔者基于当下成功开展的吟诵教学案例和理论研究成果,选择在七至九年级重建以吟诵参与的古诗词教学模式的原因和尝试。吟诵教学的课程建构和模式构想是本章研究的重点内容。第四章是对吟诵的前景展望,吟诵在基础教育中的连贯性是本章探究的重点。同时从吟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及从师资队伍、吟诵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对吟诵教学发展的规范化和普适化提出建议。结论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存在意义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文章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后续深入研究的方向,并尝试将吟诵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推广应用在古代散文教学和现代白话诗歌教学中。
二、语音系统功能开发与教学过程的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音系统功能开发与教学过程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一章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历史背景及其作者 |
1.1 海参崴东方学院及其培养目标 |
1.1.1 办学背景 |
1.1.2 学院设置 |
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作者施密特 |
1.2.1 施密特的早年求学、实习生涯 |
1.2.2 赴海参崴东方学院任教后的汉学研究 |
1.3 教材的学习者与使用情况 |
1.3.1 教材的出版、使用、影响 |
1.3.2 学员的汉语学习情况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俄国传统汉学背景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
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语音系统考辨 |
2.1.1 南北官话的语音系统、汉语音韵研究 |
2.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注音方案 |
2.1.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发音规则 |
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比丘林汉语语法体系的突破 |
2.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词法体系 |
2.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句法体系 |
2.3 施密特对比丘林、瓦西里耶夫等人汉字理论的发展 |
2.3.1 汉字的起源问题 |
2.3.2 关于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讨论 |
2.3.3 汉字的“六书” |
2.3.4 施密特对瓦西里耶夫汉字体系的增补 |
2.4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满、蒙、日、朝、越等语言的关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世界汉语研究史框架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
3.1 例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欧美汉学的反思 |
3.2 以“声调”为例谈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音研究的整合 |
3.2.1 声调的本质 |
3.2.2 汉语声调的发音特点 |
3.2.3 汉语声调的标调系统 |
3.2.4 汉语方言的声调语音规律 |
3.2.5 中外学者论“汉语声调的演变” |
3.2.6 “入声”之争 |
3.3 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整理 |
3.3.1 某些语法形式在各地的使用差异 |
3.3.2 各国汉学家对若干语法规则的不同观点 |
3.3.3 欧洲汉学家普遍忽略的汉语语法知识 |
3.4 选编欧美、日本汉语教材及中文原典的书面官话范例 |
3.4.1 筛选范围:标准北方书面官话材料 |
3.4.2 筛选入编:符合语法规范、排列顺序合理 |
3.5 个案研究:德国汉学家阿恩德对施密特的影响 |
3.5.1 阿恩德及其《官话手册》 |
3.5.2 两部教材的总体设计 |
3.5.3 以重音理论为例讨论施密特对阿恩德的取舍 |
3.6 个案研究:《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中国传统文献的改编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世界语言学发展进程中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
4.1 施密特的汉语观 |
4.1.1 对汉语的两种定位 |
4.1.2 静态与动态、共时与历时 |
4.2 汉语语音史的构建:历史比较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的结合 |
4.2.1 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基础材料 |
4.2.2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辅音音变考察 |
4.2.3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元音音变考察 |
4.2.4 语言史的社会性——汉语官话的形成 |
4.2.5 语言现象的“类推作用”:汉语词根溯源问题 |
4.3 俄国语言学成果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 |
4.3.1 用“形式语法”思想分析汉语的词法 |
4.3.2 语言与思维的联系——汉语与中国人的心理 |
4.3.3 波捷布尼亚及其弟子的句法思想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从语言教育及应用视角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
5.1 一部“研究—学习—教学”三位一体的汉语教科书 |
5.2 从课程理论分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材料建构 |
5.2.1 横向组织:课程教学板块的功能分析 |
5.2.2 纵向组织:螺旋渐进的主题序列性 |
5.3 从应用语言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教学大纲 |
5.3.1 字词大纲及词汇控制 |
5.3.2 语法大纲及翻译训练 |
5.4 本章小结 |
余论 施密特《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价值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书影及相关影像资料 |
附录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序言及目录 |
附录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俄语字母注音表(含例字) |
附录4 阿恩德《官话手册》序言及目录 |
致谢 |
(2)切韵图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附件 |
绪论 |
一 “韵图”释名 |
二 “汉语韵图史”“切韵图史”的提出及其分期 |
三 与本选题相关的前修时彦的研究成果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切韵—切韵学—切韵图—切韵图史 |
第一节 唐宋夏金元切韵图稽考 |
一 存世韵图 |
二 失传可考韵图 |
三 失传待考韵图 |
四 小结 |
第二节 切韵学理念之形成、发展及切韵图产生之背景与条件 |
一 梵语的传入 |
二 韵图与悉昙 |
三 切韵理论论着 |
第三节 切韵图产生的时间及分类标准 |
一 韵图産生时间 |
二 韵图分类标准 |
第二章 “韵镜-七音”系列韵图 |
第一节 《指微韵镜》到《韵镜》 |
一 张麟之之功绩——《韵镜》撰作动机考 |
二 《韵镜》的层累性——《韵镜》与相关韵书 |
三 《韵镜》所反映的音系 |
第二节 《七音韵》辨正 |
一 《七音韵》性质 |
二 《七音韵》与《七音韵鉴》 |
三 《七音韵》与相关韵书字书 |
第三节 《七音略》 |
一 “七音略”名义及其撰作目的 |
二 《七音略》的层累性——《七音略》与相关韵书 |
三 《七音略》所反映的音系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皇极经世”系列韵图 |
第一节 《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 |
一 《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作者及其基本结构 |
二 《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的阐释 |
第二节 《皇极声音数》 |
一 《皇极声音数》与《皇极经世解起数诀》的关系 |
二 《皇极声音数》基本结构 |
第三节 《皇极经世解起数诀》 |
一 祝泌天声地音格局的发展和应用 |
二 《皇极经世解起数诀》所包含术语与理念 |
三 《皇极经世解起数诀》所反映的语音面貌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四十四转”系列韵图 |
第一节 《切韵类例》《卢宗迈切韵法》中的几个问题 |
一 《切韵类例》之名义 |
二 《卢宗迈切韵法》“序”中所引“诗” |
第二节 切韵法比较研究 |
一 “五音傍同”与“三十六字母切韵法” |
二 “上去声同呼字图” |
三 “指掌图”比较研究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五章 “指玄-指掌图”系列韵图 |
第一节 传世韵图的基本情况 |
一 《切韵指掌图》 |
二 《四声等子》 |
三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
第二节 图例研究 |
一 传世韵图图例内容对比研究 |
二 韵书徵引韵图内容1佚研究 |
第三节 列字、用韵、语音概貌 |
一 “指掌图”系韵图 |
二 《四声等子》《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唐宋夏金元时期韵图衍化大势 |
第一节 各系列韵图内部的同与异 |
一 “韵镜-七音”系列 |
二 “皇极经世”系列 |
三 “四十四转”系列与“指玄-指掌图”系列 |
第二节 不同系列韵图之间的同与异 |
一 “韵镜-七音”系列与“四十四转”系列 |
二 “韵镜-七音”“指玄-指掌图”“皇极经世”系列 |
第三节 唐宋夏金元时期韵图发展特徵 |
第四节 唐宋夏金元时期韵图发展分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3)面向老年人的语音交互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语音交互技术 |
1.2.2 老年语音交互研究现状 |
1.2.3 老年语音交互产品现状 |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老年学及语言学理论在语音交互中的作用机理 |
2.1 老年人的特征研究 |
2.1.1 老年人的认知特征 |
2.1.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
2.1.3 老年人在语音交互中的认知负荷 |
2.2 语言学理论 |
2.2.1 言语调节理论 |
2.2.2 焦点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语音交互系统反馈语速的调节策略 |
3.1 实验目的 |
3.2 反馈语速调节实验设计 |
3.2.1 实验安排 |
3.2.2 实验准备 |
3.2.3 实验内容 |
3.3 结果分析 |
3.3.1 语速处理方法 |
3.3.2 用户语速与反馈语速的相关性 |
3.3.3 任务类型对反馈语速的影响 |
3.3.4 反馈字数对反馈语速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焦点信息提示策略 |
4.1 实验目的 |
4.2 焦点信息听辨实验设计 |
4.2.1 实验安排 |
4.2.2 实验准备 |
4.2.3 实验内容 |
4.3 焦点信息的听辨工效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语音交互设计策略的应用与验证 |
5.1 实验目的 |
5.2 多轮对话实验设计 |
5.2.1 实验安排 |
5.2.2 实验内容 |
5.3 结果分析 |
5.3.1 交互体验情感评价 |
5.3.2 策略可用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文章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泰国学生汉语声母偏误声学实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泰国学生语音偏误研究现状 |
1.2.2 泰国学生声母偏误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1.3.1 研究理论 |
1.3.2 研究方法 |
1.4 语料来源 |
1.4.1 实验对象 |
1.4.2 调查文本 |
第二章 泰国学生汉语声母偏误调查设计 |
2.1 声母调查表的设计 |
2.2 实验对象的选择 |
2.3 实验软件的选择 |
2.3.1 cool edit pro |
2.3.2 praat |
2.4 实验参数的说明 |
2.4.1 冲直条 |
2.4.2 乱纹 |
2.4.3 横杠 |
2.4.4 VOT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泰国学生汉语声母偏误声学实验分析 |
3.1 声母语图分析 |
3.1.1 塞音语图分析 |
3.1.2 擦音语图分析 |
3.1.3 塞擦音语图分析 |
3.1.4 鼻音和边音语图分析 |
3.2 词语的语图分析 |
3.2.1 单音节词语图分析 |
3.2.2 双音节词语图分析 |
3.3 句子的语图分析 |
3.3.1 语图分析 |
3.3.2 句子语图分析小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泰国学生汉语声母偏误成因及教学对策 |
4.1 泰国学生汉语声母偏误成因 |
4.1.1 与学习者有关的内部因素 |
4.1.2 学习环境的外部因素 |
4.2 泰国学生汉语声母教学原则及对策 |
4.2.1 泰国学生汉语声母教学原则 |
4.2.2 泰国学生汉语声母教学对策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约旦汉语学习者发音常见问题研究及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二章 约旦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 |
第一节 约旦汉语教育的发展背景 |
第二节 当前约旦汉语教学现状 |
第三节 约旦汉语学习者发音问题 |
第三章 约旦汉语学习者发音问题成因 |
第一节 阿拉伯语发音习惯的影响 |
第二节 约旦汉语教学模式不合理 |
第三节 约旦汉语学习者个人因素 |
第四章 约旦汉语学习者发音问题解决方案 |
第一节 根据学习者类型细化语音课程 |
第二节 理论指导下的语音教学 |
第三节 开展汉语发音训练活动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图片和表目录 |
附录2 :观察材料具体内容 |
致谢 |
(6)彝语阿都话基础语音资源库的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1 国外现状分析 |
3.2 国内现状分析 |
4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创新点 |
4.1 研究内容(思路) |
4.2 研究方法 |
4.3 研究创新点 |
第1章 彝语阿都话语音特色分析 |
1.1 彝语阿都话元音系统 |
1.1.1 阿都话元音 |
1.1.2 阿都话元音特色 |
1.2 彝语阿都话辅音系统 |
1.2.1 阿都话辅音 |
1.2.2 阿都话辅音特色 |
1.3 彝语阿都话声调系统 |
1.3.1 阿都话声调 |
1.3.2 阿都话声调特色 |
1.4 阿都话其他分析总结 |
第2章 彝语阿都话语音数据整理 |
2.1 语言调查计划 |
2.1.1 语言调查前期准备 |
2.1.2 语言调查影响因素分析 |
2.1.3 语言调查描写 |
2.2 调查文本制定 |
2.2.1 调查文本制定策略 |
2.2.2 调查词汇设计 |
2.2.3 句子短语设计 |
2.2.4 故事传说(篇章)设计 |
2.3 语言调查内容 |
2.3.1 调查对象 |
2.3.2 调查时间 |
2.3.3 调查范围和目的 |
2.3.4 附带调查 |
2.4 彝语阿都话数据采集 |
2.4.1 调查记录 |
2.4.2 语音数据采集 |
2.4.3 影像数据采集 |
第3章 彝语阿都话基础语音资源库建设与管理 |
3.1 需求分析 |
3.1.1 语音资源库功能实现要求 |
3.1.2 语音资源库规模架构制定 |
3.2 语音资源库系统分析 |
3.2.1 语音资源库系统架构 |
3.2.2 语音资源库系统流程图 |
3.2.3 语音资源库结构功能预览 |
3.2.4 语音资源库开发环境搭建 |
3.2.5 开发系统平台和运行环境搭建 |
3.3 语音资源数据库设计 |
3.3.1 语音资源库设计过程 |
3.3.2 语音资源库实现模块特征分析 |
3.4 语音资源库前台设计与管理 |
3.4.1 语音库前台系统规划设计 |
3.4.2 网页首页功能实现 |
3.4.3 前台用户管理 |
3.5 语音资源库后台设计和管理 |
3.5.1 语音资源库后台系统规划 |
3.5.2 数据技术分析 |
3.6 开发重点与难点分析 |
3.6.1 系统开发重点分析 |
3.6.2 系统开发难点分析 |
3.7 语音资源库实例专题 |
3.7.1 资源资源库运行实例集 |
3.7.2 资源资源库维护实例集 |
3.8 语音资源库评估分析 |
3.8.1 前台评估分析 |
3.8.2 后台评估分析 |
第4章 基于语料库的彝语阿都话声学参数库与元音分析 |
4.1 阿都话语音数据存储和建档 |
4.1.1 语音剪辑与存储 |
4.1.2 语音标注与分类归档 |
4.1.3 阿都话语料参数库 |
4.2 阿都话语音实验分析 |
4.2.1 Praat 语音分析平台 |
4.2.2 阿都话元音格局概述 |
4.2.3 阿都话元音数据与声学图分析 |
4.2.4 阿都话元音格局绘制与分析 |
4.2.5 阿都话元音实验总结 |
结论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0.2.3 研究述评 |
0.3 研究方法与创新性 |
0.3.1 研究方法 |
0.3.2 创新性 |
第1章 人工智能对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1 人工智能技术主导下的媒介生态成为一种泛化存在 |
1.1.1 语音交互应用成为数字内容搜索新途径 |
1.1.2 智能型机器人将成为数字内容新载体 |
1.2 人工智能提升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效率 |
1.2.1 人工智能助力纸质媒介的数字化工作 |
1.2.2 人工智能精简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流程 |
1.3 人工智能在数字出版内容生产中运用的可行性 |
1.3.1 国家针对性政策鼓励推动产业联动 |
1.3.2 人工智能与数字出版的产业共性 |
1.3.3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加速催发产业融合 |
第2章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发展方向 |
2.1 数字出版内容生产主体:人机互补与同构 |
2.1.1 自然语言处理使内容生产主体智能化 |
2.1.2 智能语音系统使内容生产主体多样化 |
2.2 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方式:算法主导 |
2.2.1 算法机制下的精准化发展 |
2.2.2 用户图谱下的定制化发展 |
2.3 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理念:用户导向思维 |
2.3.1 以对话式理念为趋向的社交化生产 |
2.3.2 以用户连接为导向的社会化生产 |
第3章 人工智能在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具体应用 |
3.1 选题:千人一面与独树一帜共生 |
3.1.1 大众:定位效益市场 |
3.1.2 个性:精准用户画像 |
3.2 创作:机器创作创新内容生产 |
3.2.1 深度学习技术助力自动化内容生产 |
3.2.2 人机交互助力数字出版内容生产 |
3.3 审核:人工智能精准内容校对检测 |
3.3.1 快速校对基本内容 |
3.3.2 精准监测敏感内容 |
3.4 反馈:人工智能催生新反馈模式 |
3.4.1 场景感知催生内容宽度 |
3.4.2 互动反馈增加内容广度 |
第4章 人工智能应用于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标准化构建 |
4.1 人工智能应用于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标准化构建重要性 |
4.2 人工智能应用于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标准化构建原则 |
4.2.1 内容生产主体:协同性原则 |
4.2.2 内容生产方式:安全性原则 |
4.2.3 内容生产理念:开放性原则 |
4.3 人工智能应用于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标准化构建路径 |
4.3.1 基础术语标准的共性支撑 |
4.3.2 内容平台标准的规范协调 |
4.3.3 关键技术标准的核心竞争 |
第5章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应用瓶颈与对策 |
5.1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应用瓶颈 |
5.1.1 弱智能水平与高思维能力脱节 |
5.1.2 出版伦理及法律的矛盾对立 |
5.1.3 专业人才缺乏,人才结构单一 |
5.1.4 智能技术与设备的普及不足 |
5.2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应用对策 |
5.2.1 加强技术研究,提高强智能水平 |
5.2.2 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标准新体系 |
5.2.3 建立AI人才体系,加速产业AI化 |
5.2.4 加强知识创新服务,提高受众信息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基于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缘起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变革 |
1.1.2 国家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要求 |
1.1.3 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1.1.4 人工智能技术对英语教育教学的影响 |
1.1.5 我国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亟待突破 |
1.1.6 项目启示 |
1.1.7 问题陈述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人工智能技术 |
2.1.2 智能语音学习系统 |
2.1.3 初中英语听说能力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情境认知理论 |
2.2.2 语言输出理论 |
2.2.3 混合式学习 |
2.3 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3章 研究内容 |
3.1 影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质量的原因及分析 |
3.2 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支持下的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教学实证 |
3.3 基于智能语音学习系统的听说能力教学实践应用效果分析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思路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研究法 |
4.2.2 调查研究法 |
4.2.3 准实验研究法 |
4.3 研究环境 |
4.4 数据来源的收集与处理 |
4.4.1 “口语易”英语智能学习系统中的伴随性数据 |
4.4.2 课堂教学数据 |
4.4.3 教师访谈数据 |
4.4.4 学生问卷数据 |
4.4.5 口语测评数据 |
第5章 吴忠四中初中生七年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现状研究 |
5.1 实验工具的设计 |
5.1.1 初中七年级听说能力测评量表设计 |
5.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5.1.3 访谈提纲的设计 |
5.1.4 初中七年级英语测试卷设计 |
5.2 调查设计思路 |
5.3 调查结果分析 |
5.3.1 学生听说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
5.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5.3.3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第6章 基于智能语音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应用策略 |
6.1 明确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性 |
6.2 提供丰富的语料语境 |
6.3 培养学生的自主听说能力 |
6.4 重视学生听说感受和听说兴趣 |
6.5 开展多元化的评价 |
第7章 基于智能语音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验研究 |
7.1 “口语易”在初中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分析 |
7.1.1 英语智能语音系统的功能分析 |
7.1.2 “口语易”系统功能分析 |
7.1.3 “口语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
7.1.4 “口语易”应用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可信性分析 |
7.2 实验方案设计 |
7.2.1 实验假设 |
7.2.2 实验变量 |
7.2.3 实验模式 |
7.2.4 实验对象 |
7.2.5 实验工具 |
7.3 实验实施 |
7.3.1 实验班与对照班同质性分析 |
7.3.2 实验实施过程 |
7.4 实验结果分析 |
7.4.1 学生听说能力对比分析 |
7.4.2 学生英语听说兴趣对比分析 |
7.4.3 学生听说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7.4.4 学生英语口语测试分析 |
7.4.5 相关性分析 |
7.4.6 家长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7.4.7 实验后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7.5 实验结论 |
7.6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思考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1.1 主要工作 |
8.1.2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反思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件1:学生调查问卷 |
附件2:家长调查问卷 |
附件3: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5 :英语口语测试题 |
附录6 :英语测试卷 |
附录7 :“口语易”智能语音系统简介 |
个人简历 |
(9)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半结构访谈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之处 |
(二)研究不足之处 |
六、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 |
(一)概念界定 |
(二)相关说明 |
第二章 研究现状 |
一、参考文献基本情况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俄罗斯汉语教学机构 |
(二)俄罗斯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
(三)俄罗斯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
(四)俄罗斯汉语教材的情况 |
(五)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 |
(六)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历史 |
(七)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内容的情况 |
(八)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
(九)俄罗斯远东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
三、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一)研究不够充分 |
(二)研究缺乏整体性 |
(三)研究不够深入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与汉语教学 |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
(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要点 |
(三)跨文化交际理论对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启示 |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汉语教学 |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含义 |
(二)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的理论要点 |
(三)第二外语习得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
三、从所述理论对俄罗斯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解构分析 |
(一)俄罗斯汉语教学目标 |
(二)俄罗斯汉语教学内容 |
(三)俄罗斯远评价标准 |
(四)俄罗斯汉语教学环境 |
(五)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 |
(六)俄罗斯汉语教学师资 |
(七)俄罗斯汉语学习者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历史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历史阶段 |
(一)第一个阶段:汉语教学的发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 |
(二)第二个阶段:汉语教学的稳步发展(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
(三)第三个阶段:汉语教学的加速发展(20世纪下半叶至今) |
二、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内在因素 |
(一)地理因素 |
(二)政治因素 |
(三)人口因素 |
(四)经济因素 |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迟缓性 |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复杂性 |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曲折性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的概况 |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过程 |
(一)半结构式观察 |
(二)调查对象及选取 |
(二)调查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 |
(四)调查的信度与效度 |
(五)问卷调查的过程 |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的情况 |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情况 |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的情况 |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情况 |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情况 |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存在的问题 |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
一、提高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及适切性 |
(一)依据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设定梯次性教学目标 |
(二)依据汉语不同需求设定不同功能的教学目标 |
二、优化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 |
(一)提高汉语教材的系统化 |
(二)提高汉语教材的有效度 |
三、优化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评价标准 |
(一)改善俄罗斯的“五分评价标准” |
(二)提高俄罗斯汉语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
四、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 |
(一)改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环境的管理 |
(二)促进汉语教学环境外在因素 |
五、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适切性 |
(一)修订2019年新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联邦州教育标准》教学方法的部分 |
(二)优化高等院校的配备与教师管理 |
(三)促进汉语活动教学及教法 |
(四)提高汉语教师的工作有效率 |
六、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工作条件与提高汉语教师的动机 |
(一)提高汉语教师福利 |
(二)优化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
(三)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的动机 |
七、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效率 |
(一)提高汉语学习者的物质生活状况 |
(二)改善生活与学习环境 |
(三)提高学习效率 |
(四)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的动机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时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七至九年级古诗词吟诵教学研究 ——以部编本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意义和可行性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正本清源:吟诵发展的历程与新变 |
第一节 还原吟诵的历史本相 |
一、古诗词吟诵的相关概念及其辨析 |
二、传统教育中的吟诵继承 |
三、当代吟诵教育的复兴 |
第二节 传统吟诵法的缺失和现实需求 |
一、七至九年级古诗词吟诵教学现状的调查情况简述 |
二、七至九年级古诗词吟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三、七至九年级古诗词吟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吟诵教学的必要性 |
第二章 重返课堂:教学视域下的吟诵回归 |
第一节 传统吟诵法与现代语文教育相结合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
一、古诗词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二、传统吟诵法应用于七至九年级古诗词教学的依据 |
三、古诗词教学模式新突破的意义 |
第二节 从古代私塾官学教育系统到现代班级授课制教学形态的承继 |
一、从古代私塾官学系统中汲取吟诵教学法的经验 |
二、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观照下的现代学校班级授课制 |
三、当今倡导普通话吟诵的合理性 |
第三章 系统发展:重建以吟诵参与的古诗词教学构想 |
第一节 吟诵教学的课程建构 |
一、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下的古诗词吟诵教学 |
二、以语文必修课程为课程载体 |
三、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托 |
四、设定达成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
第二节 吟诵教学的模式建构 |
一、古诗词吟诵教学的读法规矩 |
二、古诗词吟诵教学的环节构建 |
第三节 吟诵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
一、古诗词吟诵教学课例分析——评李彦彬的吟诵教学《饮酒(其五)》 |
二、吟诵教学示例——以笔者执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例 |
第四章 前景展望:吟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规范性和普适性 |
一、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
二、吟诵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前景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七至九年级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七至九年级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三:部编本教材七至九年级古诗词选录分析 |
后记 |
四、语音系统功能开发与教学过程的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D]. 罗薇.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切韵图史[D]. 于上官. 吉林大学, 2021(01)
- [3]面向老年人的语音交互研究与应用[D]. 杨舒雨.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4]泰国学生汉语声母偏误声学实验分析[D]. 马举娇.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约旦汉语学习者发音常见问题研究及解决方案[D]. JENAN ISMAIL MOHAMMAD SALEH(吉娜). 青岛大学, 2020(02)
- [6]彝语阿都话基础语音资源库的建设研究[D]. 孙某姑.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7]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研究[D]. 王秀珊. 湘潭大学, 2020(02)
- [8]基于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证研究[D]. 吴凯.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 娜斯佳(Anastasia Vorontsova).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10]七至九年级古诗词吟诵教学研究 ——以部编本教材为例[D]. 李登科.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