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潘可欣[1](2021)在《美国幼儿园社会情感课程实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杨畅[2](2021)在《不同累积时间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文中认为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和人格的形成的重要时期,自我控制能力是整个人格构建的核心要素。注意力稳定性是自我控制能力的核心和基础,5-6岁是注意力稳定性发展的敏感时期。此时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以及其他关键认知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大量研究证明:体育运动是培养注意力稳定性有效方法。目的:本研究以中-高强度篮球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对5-6岁幼儿进行12周不同累积时间的篮球运动干预,检验并分析结果,探讨不同累积时间中-高强度的篮球活动对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的实验法,从青台山幼儿园大班随机抽取60名5-6岁身心健康(月龄:65.4±2.1)的幼儿,对60位幼儿注意力稳定性水平进行划消测试,以划消测验结果正确率为基本筛选指标,符合指标的幼儿48名。以这48名幼儿为研究对象,把48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1组(累积时间15-20min),实验2组(累积时间25-30min)与对照组并检验三组的基线水平,实验1组16人(女8人,男8人),实验2组16人(女8人,男8人)对照组16人(男8人,女8人),以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对实验1组,实验2组的幼儿进行12周不同累积时间中-高强度篮球活动干预,对照组只进行正常的幼儿园的园内活动,不进行其他的活动干预。注意稳定性水平测试方法采取:划消测验法研究结果与结论:(1)研究结果:(1)通过重复测量方差检验可知,不同累积时间的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干预对被试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影响的差异。测量的“时间”因素主效应显着(F=61.30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组别”交互作用显着(F=4.937,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主体间组别效应(F=9.006,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经过6周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后,实验2组(25-30min)幼儿注意力稳定指数有显着提高(P<0.05);经过12周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组(15-20min)、实验2组(25-30min)注意稳定力指数均有极显着提高(P<0.01)。(3)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累积时间的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干预对男女幼儿注意力稳定性指数的影响,其中,时间主效应显着(F=62.159,P<0.01)有统计意义,性别主效应显着(F=7.674,P=0.008)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性别交互效应不显着(F=2.283,P=0.108>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中-高强度的篮球运动可以改善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水平,中-高的负荷强度是影响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重要因素。2.幼儿的注意力水平的显着提高与运动累积时间有关。25-30分钟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改善效果更好。在同一运动强度下,干预周期越长,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提升效果更好。3.中-高强度篮球运动的对5-6岁男女幼儿注意力稳定性都有促进作用。整体的作用对女幼儿的干预效果更好。在相同强度的条件下,累积时间越长,女幼儿的获得的运动效果比男幼儿更多,男幼儿需要比女幼儿投入更多的周期时间进行培养干预才能够有显着的效果。
吴文慧[3](2021)在《快乐体操对4-5岁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杨浦第二艺术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执行任务的功能主要包含了工作记忆、抑制和控制、认识的灵活性三个核心任务,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高级认知功能。其中对工作的记忆和抑制控制是最基本也甚至是最重要的两个功能,这三个任务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而对于个人的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都具有一个可以展望的作用。它们彼此之间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的发展程度对于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相关性研究发现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少儿的执行功能,最早从4-5岁开始训练儿童执行功能,此阶段也是提升儿童执行功能速度最快的时期,即发展关键期。研究表明4岁是抑制控制等能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就是说儿童在这一时期的执行功能发展状况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4-5岁的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所参与的各种体育活动比较有限,而快乐体操以自身的课程和项目特点,这些都是比较适宜4岁的孩子参与的各种体育活动运动,快乐体操的课程更加重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趣味化、专业化等,它跟竞技体操对比不但保存了体操的本质特点又能满足儿童的天性。它的作用是为了促进少年儿童的身体正常生长和健康,提高其身体功能的水平、促进学龄儿童的身体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龄儿童优良的心理素质等功能。本研究以提高幼儿执行功能为目的,根据《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2级的技能动作为基础进行干预。探究快乐体操对4-5岁学龄前儿童的执行功能影响。为促进学龄前儿童大脑发育及体质健康,探索更多适合学龄前儿童的体育运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本课题的研究以传统的实验法为主要的研究手段,选取了上海市杨浦第二艺术幼儿园的中班儿童,在本园中班随机地选取3男3女儿童进行了预实验,正式的实验工作开始后共从中班中选取40名受试者,并随机将这40名受试者分为两个对照组20人(男生和女生各10人)和一个实验组20人(男生和女生各10人)对实验组的儿童进行8周快乐体操锻炼进行干预,对照组则照常进行常规体育运动课,实验组将进行每周两次的快乐体操训练干预,每次课程时间为60分钟。本实验在训练开始前进行一次执行功能前测,在8周训练结束后再进行一次执行功能的测试,共为两次测试。测试执行功能所有应用工具都必须是通过一个叫e-prime的软件系统来完成。将所有的检验数据都分别采用了spss25.0版本进行了统计数据分析,实验前进行测试的所有检验数据均分别利用独立t检验的方式进行了数据差异性统计分析。对于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的两个测量数据,采用三因素重复测量的分析方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时间因素、组别因素、性别因素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分别对实验后执行功能的影响。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01表示非常显着。实验结果:(1)实验组在实验后Flanker(抑制控制)任务一致条件和不一致条件在正确率和反应时上均比实验前显着提高(P<0.001)。实验后实验组在Flanker(抑制控制)任务一致条件和不一致条件下的正确率在时间*组别交互因素上较对照组具有显着性提高(P<0.001),而在时间*性别交互因素上男生显着性高于女生(P<0.001)。实验组在实验后不一致条件下时间*组别交互作用反应时上提高显着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在实验后1-Back(认知灵活)任务正确率较实验前显着提高(P<0.05)。实验后实验组在1-Back(认知灵活)任务的正确率在时间*组别交互因素上提高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在实验后1-Back(认知灵活)任务的反应时上均无显着性变化。(3)实验组在实验后DCCS(工作记忆)任务正确率较实验前具有显着性(P<0.001)。实验后实验组在DCCS(工作记忆)任务的正确率在时间*组别交互因素上提高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在实验后DCCS(工作记忆)任务的反应时上均无显着性变化。结论:(1)快乐体操锻炼对4-5岁儿童执行功能中,抑制控制功能方面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上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男生提高效果高于女生。(2)快乐体操锻炼对4-5岁儿童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功能方面在正确率上具有促进作用,在反应时上未产生促进作用。男生与女生之间对比无显着差异。(3)快乐体操锻炼对4-5岁儿童执行功能中,工作记忆功能方面在正确率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反应时上未产生促进作用。男生与女生之间对比无显着差异。
蔡捷[4](2021)在《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文中提出幼儿体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幼儿体育的开展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积聚基础力量。然而,目前我国幼儿体育活动开展不足、幼儿体质健康不容乐观,幼儿体育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幼儿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幼儿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系统性问题,提高幼儿身心健康水平,成为幼儿体育政策制定部门和幼儿体育教育人员、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幼儿体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演化出现的亟待解决的新课题。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现有对幼儿体育的研究分析中,将焦点聚焦于幼儿园体育或家庭幼儿体育,这固然是幼儿体育中两个重要要素,但从幼儿体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幼儿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突出,多重要素综合影响幼儿体育效果。发展幼儿体育的效果体现在幼儿身体活动和幼儿身心健康,这是幼儿体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幼儿体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幼儿体育成为新的研究议题之后,幼儿体育要素对幼儿体育效果的作用关系路径等,也理应受到重视。生态系统理论为幼儿体育的系统化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生态系统是处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生命有机体和外部环境通过物质能量交换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系统。幼儿体育也处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多种幼儿体育要素通过相互作用能组成一定的结构,实现幼儿体育效果,这与生态系统存在一定共性。生态系统理论中关于系统构成要素、结构、功能、演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为幼儿体育的要素、结构、功能、发展、实现路径等方面的系统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基于此,可以提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而借助生态理论进行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在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成要素进行筛选并建立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幼儿体育生态系统要素间关系、作用等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在系统实现阶段,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演化进行了仿真模拟。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幼儿体育系统与生态系统具有相似性,因此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鉴于此,将幼儿体育要素构成的系统界定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理论中有关系统要素构成、关系分析、演化和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成果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研究搭建了包含要素筛选、结构构建、要素关系分析、演化仿真和实现路径等环节在内的研究框架,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包括幼儿体育政策环境、社区幼儿体育种群、幼儿园体育种群、幼体机构体育种群、家庭幼儿体育种群等五大要素。每个要素内部由多个因子组成,其中,幼儿体育政策环境由政策完善和政策落实组成;社区幼儿体育种群由社区幼儿体育场地设施和社区幼儿体育组织活动组成;幼儿园体育种群由幼儿体育课程、幼儿园场地设施和幼儿体育师资组成;幼体机构体育种群由服务专业程度和机构硬件设施组成;家庭幼儿体育种群由家长心理支持和家长行为支持组成。环境与种群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与幼儿体育效果之间等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完整结构。第三,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具有提高幼儿体育效果的功能。在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各要素内部,其组成因子大多对幼儿体育效果组成因子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社区幼儿体育种群、幼儿园体育种群、幼体机构体育种群和家庭幼儿体育种群等要素均能够对幼儿体育效果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幼儿体育政策环境与种群之间、各种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特别是家庭幼儿体育发挥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强化整个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带来的幼儿体育效果。第四,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各要素在不同仿真时期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整体看,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演化趋势呈现萌芽、生长、成熟、衰退等曲线状态。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各要素的演化均能够带来幼儿体育效果的提高,其中社区幼儿体育种群演化带来的提升效果最大。据此可以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实现路径的提出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对于幼儿体育效果的促进功能。第五,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休戚相关、彼此赋能、合作共生、协同共进的生态系统,其实现路径是:明确目标,以幼儿体育政策为引导、以社区幼儿体育为重点、以幼儿园体育为核心、以家庭幼儿体育为关键、以幼体机构体育为补充,实现多元化发展;坚持资源共享;加强协同共育,共同实现幼儿体育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欧阳冬梅[5](2021)在《小篮球运动对5-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改善研究》文中提出幼儿教育是教育界的启蒙阶段,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推进,人们对幼儿教育逐渐重视。0-6岁是大脑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对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有至关重要作用。感觉统合能力是指大脑和身体之间相互协调学习的过程,当大脑与身体不能和谐有效运作时,会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这种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会导致儿童身体素质下降、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等,久而久之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据研究,目前我国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占比不断升高,干预方式主要集中在感觉统合训练、体育游戏等。随之小篮球运动在我国不断发展,本文对5-6岁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进行小篮球运动干预,将小篮球运动融入感觉统合训练中,为我国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5-6岁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中前庭功能、触觉防御、本体感觉、身体素质进行研究。选取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N=20人)与对照组(N=20人),实验组参加小篮球运动教学,对照组参加普通体育活动教学,进行12周期的运动实验干预,实验前后得出数据运用Excel表格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实验结论:1.运动干预后,感觉统合能力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失调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且小篮球运动相比普通体育课活动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转化为正常儿童的改善更加显着。2.通过12周的小篮球运动干预,实验结果表明小篮球运动对感觉统合能力指标中前庭功能改善有明显效果,并提高身体素质当中的平衡能力。3.通过12周的小篮球运动干预,实验结果表明小篮球运动对感觉统合能力指标中触觉防御改善有明显效果,并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以及兴趣程度。4.通过12周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运动干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小篮球运动和普通体育活动均能对幼儿本体感觉能力有显着提升效果,均能提高幼儿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并且相对而言,小篮球运动的效果更加显着。5.通过12周的小篮球运动干预,实验结果表明小篮球运动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协调性、灵敏性、平衡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而普通体育活动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协调性有明显提高,其他均无显着效果,说明小篮球运动改善儿童的身体素质比普通体育活动效果更明显。
范业财[6](2021)在《足球游戏对5-6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粗大动作是幼儿发展的基础,不仅影响认知能力,对社会-情感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足球游戏作为校园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养成足球兴趣、训练球感的重要时期,并且幼儿足球对幼儿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足球游戏对5-6岁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进行干预,验证足球游戏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影响效果。研究方法:选取86名5-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为43名幼儿(男生23人,女生20人),实施为期12周的足球游戏教学,每周3天,每天2次,每次30min。在此期间受试者不参加其他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指标测试,包括:身高、体重、粗大动作发展量表,并运用spss2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实验组幼儿在粗大动作总分、位移动作总分、操作动作总分上显着提高,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跑、单腿跳、前跨步、立定跳远、侧滑步、上手投球、下手投球、双手接球、脚踢球动作得分显着提高,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原地拍球、双手击球、单手击球动作得分无显着变化(P>0.05)。2.对照组在粗大动作总分、位移动作总分、操作动作总分上显着提高,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跑、前滑步、单腿跳、立定跳远、原地拍球、上手投球、下手投球动作得分显着提高,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侧滑步得分方面提高显着提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前滑步、前跨步、双手击球、单手击球、双手接球、脚踢球动作得分不显着,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粗大动作总分、位移动作总分、操作动作总分、脚踢球得分均显着增加,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前滑步、前跨步、测滑步、立定跳远、上手投投、下手投球、双手接球方面均显着提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跑、单腿跳、单手击球、双手击球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原地排球动作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1.足球游戏和传统体育游戏对5-6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都有显着促进作用;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分析,足球游戏对5-6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促进效果显着。2.从位移动作和物体控制动作总得分的对比来看,足球游戏对幼儿的位移的全面发展相对于对照组有显着作用。在足球游戏对男女生位移动作的发展的影响效果来看,男女生位移动作总分及各分项的数据增长较为相似,无显着差异性。实验组男生位移动作发展的增幅较实验组女生快,但总体发展无显着性差别,符合少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3.实验组进行12周足球游戏干预条件后,其物体控制动作发展有了显着的提升,且增长幅度比对照组大。在单手原地运球、双手击球、单手击球中,实验组的实验前后数值增长不显着,对原地拍球动作的发展效果不及对照组的。
张家辉[7](2021)在《足球游戏对5-6岁幼儿灵敏、协调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要建设体育强国,就要从小抓起,5-6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近些年来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有很多因素,而体育活动是促进其体质健康最有效的手段,从2019年开始,中国已经申请了有3570所幼儿园足球试点学校,说明现在校园足球已经开始向幼儿园发展了。在这种背景下开展足球的启蒙教育,以及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国内有关足球对幼儿灵敏、协调能力的干预方案和内容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文探究足球游戏对5-6岁幼儿灵敏、协调能力的提高产生的效果,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最终选取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5-6岁共72名幼儿作为实验对象,其中抽取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大三班(18男、18女)作为实验组,大一班(18男、18女)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的儿童每周2次每次40分钟,为期12周的足球课,对照组进行幼儿园的常规户外体育活动课。实验前和实验后对两组幼儿按照作者选取的反应幼儿灵敏、协调能力的指标进行测试。并对实验前、实验后所得到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T检验。得出以下的结论:1、在进行12周实验干预后,在灵敏素质上实验组相比幼儿常规体能课程上具有显着性提升。2、在进行12周实验干预后,在协调能力实验组相比幼儿常规体能课程上提升较小,且在跳方格项目不如幼儿常规体能课程,仅在平衡木上有显着性提升。3、在进行12周实验干预后,足球运动对男性幼儿灵敏、协调能力的提升高于女生,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4、在灵敏素质上所有男生都略高于女生,而协调能力,女生都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着。5、足球游戏在5-6岁幼儿阶段是可以开展的,能够提高幼儿各项身体素质。建议:1、幼儿园在开展基础体能课程外,还可以多开展一些其他项目的体育课程,比如足球运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在足球运动中体会到乐趣,还能为中国足球建设填一份力。2、在进行幼儿足球课程的教学中,多增加一些游戏形式,多进行一些足球游戏的创编,运用更为科学、合理、安全的方式,让幼儿能接受的方式,来大力提升足球这项运动对于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3、建议一些幼儿体育专家、以及幼儿体育培训机构,能够多创新幼儿足球体能课程的内容,以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基础,尤其是在灵敏、协调能力上,计划并制定出更加适合幼儿各方面发展的足球游戏课程。4、我国现在幼儿足球开展的如火如荼,不仅仅国家要重视,基层也要重视,还需要引进这方面的人才。采取的方式可以考虑人才的引进、体育培训机构合作、高校联合等。
徐晓慧[8](2021)在《嘻哈舞训练对5-6岁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编制适合幼儿练习的嘻哈舞套路,探究嘻哈舞练习对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对沈阳市区9所幼儿园16名患有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症状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嘻哈舞训练,其中男女童各8名。使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完成本论文。研究结果:1.实验前期、中期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存在显着性差异(t=-2.551,P<0.05),视觉空间形态感觉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2.499,P<0.05),耐挫能力、自信心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2.905,P<0.05)。2.实验中期、后期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存在显着性差异(t=-2.546,P<0.05),触觉防御过多及反应不足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5.723,P<0.01),发育期运用障碍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3.038,P<0.05)。实验中期、后期被试视觉空间形态感觉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9.929,P<0.01),本体觉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5.668,P<0.01),耐挫能力、自信心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0.273,P<0.05)。3.实验前期、后期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存在显着性差异(t=-2.785,P<0.05),触觉防御过多及反应不足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5.724,P<0.01),发育期运用障碍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3.038,P<0.05),视觉空间形态感觉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9.929,P<0.01),本体觉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5.668,P<0.01),自控能力、情绪发展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2.087,P<0.05),耐挫能力、自信心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0.273,P<0.05)。4.男童、女童在实验前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得分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嘻哈舞训练干预对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触觉防御过多及反应不足、发育期运用障碍、视觉空间形态感觉、本体感觉、自控能力、情绪发展、耐挫能力、自信心有明显改善作用。2.嘻哈舞训练干预对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脑神经抑制困难没有明显改善作用。3.嘻哈舞训练干预对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训练效果不存在性别差异。
朱新笋[9](2021)在《KDL游戏对农村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近些年来,国家政策指引下学前教育改革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幼儿动作发展逐渐成为新的研究领域,我国学者也更加注重此方向的研究。3~6岁幼儿动作发展是渗透在他日常的生活实际和游戏之中的,KDL的出现为幼儿的动作发展提供了挈机,但多数开展是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偏远西南地区涉及并不多。因此本文对西南部偏远地区幼儿进行KDL游戏,了解西南地区幼儿粗大动作的基本情况,并探究KDL在农村幼儿园开展的可行性。目的:本研究以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小优点幼儿园(二级二类),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实施KDL教学实验,以此来探讨(1)农村幼儿粗大动作的基本情况;(2)KDL对农村幼儿粗大动作的影响;(3)KDL运动游戏在农村幼儿园实施的可行性。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实验法、录像观察法以及数理统计法,以KDL运动游戏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村级小优点幼儿园,两个大班74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男23、女16)、对照班(男21、女14)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干预前后依据TGMD-3收集实验前后收集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测评数据。使用SPSS.2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与干预前后粗大动作发展测试指并对其效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1)实验前农村男、女幼儿在粗大动作上无显着差异(P>0.05)。(2)实验后男幼儿在前滑步、蹦跳、侧滑步、双手挥棒击打固定球、单手握拍击打反弹球、双手接球、脚踢固定球、单手原地拍球、肩上投球、下手拍球10个动作上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后女幼儿在前滑步、单脚跳、蹦跳、立定跳远、侧滑步、双手挥棒击打固定球、单手握拍击打反弹球、双手接球、单手原地拍球、肩上投球、下手拍球10个动作上有显着差异(P<0.05)。(4)在实验前后对照组的男幼儿在前滑步、蹦跳、双手挥棒击打固定球、单手原地拍球4个动作指标上是有显着性差异的(P<0.05),实验前后对照组女幼儿仅在前滑步、脚踢固定球、肩上投球3个指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的(P<0.05)(4)实验前后实验组的男、女幼儿对比,13个动作指标有显着的差异(P<0.05)。结论:(1)实验前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无差异,为期12周的教学实验后男幼儿除跑、单脚跳、立定跳远,其余动作10个动作指标均显着差异,女幼儿除跑、脚踢固定球、下手抛球动作,其余动作上均有显着差异。(2)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实验组的男、女幼儿13个动作指标有显着的差异。说明3个月的干预明显改善了实验组幼儿的粗大动作的发展,实验前后实验组的男、女幼儿的增长与对照组相比更高,效果明显优于幼儿园原本活动形式。(3)所测试儿童表现出对动作经验的不足导致了动作的变形,实验后实验组均能熟练地展示测试动作,而对照班却对动作经验的感知相对较弱。(4)实验的粗大动作数据均值与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相比,所测试的5-6岁幼儿的粗大动作的发展水平偏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黄胜男[10](2021)在《快乐体操对大班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5-6岁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快乐体操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逐渐受到少儿的喜爱及相关学者的关注。前人相关研究中大多是体操项目对少儿运动能力的影响,而快乐体操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尚不深入。本研究旨在探讨快乐体操对大班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幼儿对快乐体操运动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推动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为丰富幼儿园体育运动形式提供理论依据。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统计法,问卷调查等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50名5-6岁幼儿进行实验研究,50名5-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将50名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12周的常规体育活动课程,实验组采用12周的快乐体操课程。通过问卷调查法测得快乐体操前后心理指标数据,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分析12周实验练习前后的6项心理指标数据得出:(1)6项心理健康指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见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实验组动作得分改善值为3.68,对照组动作得分改善值为0.15;(2)实验组认知能力得分改善值为4.12,对照组认知能力得分改善值为0.28;(3)实验组情感与意志得分改善值为1.96,对照组情感与意志得分改善值为-0.04;(4)实验组社会性得分改善值为1.76,对照组社会性得分改善值为0.12;(5)实验组生活习惯得分改善值为0.16,对照组生活习惯得分改善值为0.12;(6)实验组语言得分改善值为1.16,对照组语言得分改善值为0.14。说明快乐体操课程有利于5~6岁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对儿童心理健康有极大改善,特别是在动作,认知能力,情感与意志,社会性,语言等方面效果显着。
二、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累积时间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相关文献综述 |
2.1 注意力稳定性的概念 |
2.2 注意力稳定性评价方法 |
2.3 培养注意力稳定性的重要性 |
2.4 关于注意力的研究现状 |
2.4.1 体育运动对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研究 |
2.4.2 不同项目体育运动对儿童注意力的研究 |
2.4.3 不同干预时间对注意力的研究 |
2.5 学龄前儿童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
2.6 中-高运动强度的选取 |
2.7 累积运动时间界定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对象选取标准 |
3.2 研究设计 |
3.2.1 实验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1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被试基本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
4.2 不同时间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干预对三组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 |
4.3 不同时间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干预对男女被试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 |
4.4 实验1组幼儿、实验2组与对照组幼儿注意力稳定性教师评价表得分差异比较 |
5 讨论 |
5.1 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 |
5.1.1 中-高强度负荷是提高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
5.1.2 中-高强度篮球运动的课程设计是培养5-6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
5.2 累积25-30min的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干预效果更佳 |
5.3 累积时间的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对5-6岁女幼儿注意力稳定性提高效果更好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注意力稳定性划消图 |
附录二:polar心率带 |
附录三 |
附录四 幼儿注意力稳定性教师评价表 |
致谢 |
(3)快乐体操对4-5岁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杨浦第二艺术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执行功能 |
2.1.2 快乐体操 |
2.1.3 基本运动技能 |
2.1.4 《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 |
2.2.1 执行功能的成分组成 |
2.2.2 执行功能的测量方式 |
2.2.3 运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
2.2.4 快乐体操的发展现状 |
2.3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执行功能研究结果 |
4.1.1 实验组和对照组执行功能实验前测检验 |
4.1.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抑制控制功能对比结果 |
4.1.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认知灵活性功能对比结果 |
4.1.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工作记忆功能对比结果 |
5 讨论 |
5.1 实验后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
5.1.1 实验后对抑制控制功能的影响 |
5.1.2 实验后对工作记忆功能的影响 |
5.1.3 实验后对认知灵活性功能的影响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实验组与对照组8周课程内容 |
(4)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幼儿体育中文文献 |
2.1.1 幼儿体育的概念 |
2.1.2 幼儿体育要素研究 |
2.1.3 幼儿体育效果研究 |
2.2 幼儿体育外文文献 |
2.2.1 幼儿体育要素研究 |
2.2.2 幼儿体育效果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 |
3.1 幼儿体育的现实困境 |
3.1.1 幼儿体育的困境审视 |
3.1.2 幼儿体育的困境归因 |
3.2 生态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 |
3.2.1 生态系统理论 |
3.2.2 生态系统理论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
3.2.3 生态系统理论应用到幼儿体育系统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3.3 其他相关理论 |
3.3.1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 |
3.3.2 社会认知理论 |
3.3.3 生命历程理论 |
3.4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概述 |
3.4.1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概念界定 |
3.4.2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特征 |
3.4.3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演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分析 |
4.1 构成要素筛选研究设计 |
4.1.1 研究方法选择 |
4.1.2 研究过程 |
4.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
4.2 构成要素确定与关系构建 |
4.2.1 基于开放性编码的要素提炼 |
4.2.2 基于关联性编码的主范畴确定 |
4.2.3 构成要素内涵 |
4.2.4 基于选择性编码的要素关系构建 |
4.2.5 要素信效度检验 |
4.3 构成要素权重排序 |
4.3.1 专家确定与数据收集 |
4.3.2 一致性检验 |
4.3.3 要素权重确定 |
4.4 结构模型与系统功能 |
4.4.1 要素层次结构 |
4.4.2 与自然生态系统要素的比较分析 |
4.4.3 结构模型 |
4.4.4 系统功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要素间关系实证分析 |
5.1 研究假设 |
5.1.1 各变量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假设 |
5.1.2 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 |
5.2 问卷设计基本情况 |
5.3 问卷题目设计 |
5.3.1 社会人口学的测量 |
5.3.2 变量的测量 |
5.4 预调查及问卷修改 |
5.4.1 预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5.4.2 预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
5.5 正式调查 |
5.5.1 描述性统计及信效度检验 |
5.5.2 各变量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检验 |
5.5.3 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检验 |
5.6 分析讨论 |
5.6.1 幼儿体育政策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6.2 社区幼儿体育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6.3 幼儿园体育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6.4 幼体机构体育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6.5 家庭幼儿体育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演化仿真分析 |
6.1 因果关系分析 |
6.1.1 基本前提假设 |
6.1.2 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6.1.3 整体因果关系分析 |
6.2 系统动力学模型 |
6.2.1 系统流图设计 |
6.2.2 确定变量间函数关系 |
6.3 模型检测 |
6.3.1 模型直观检测 |
6.3.2 模型运行检测 |
6.3.3 模型历史检测 |
6.3.4 模型灵敏度检测 |
6.4 演化仿真分析 |
6.4.1 幼儿体育政策环境的演化仿真 |
6.4.2 社区幼儿体育种群的演化仿真 |
6.4.3 幼儿园体育种群的演化仿真 |
6.4.4 幼体机构体育种群的演化仿真 |
6.4.5 家庭幼儿体育种群的演化仿真 |
6.5 演化仿真结果比较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实现路径 |
7.1 目标定位 |
7.2 多元化发展 |
7.2.1 健全完善幼儿体育政策 |
7.2.2 培育壮大社区幼儿体育 |
7.2.3 巩固与完善幼儿园体育 |
7.2.4 促进支持家庭幼儿体育 |
7.2.5 鼓励扶持幼体机构体育 |
7.3 资源共享 |
7.3.1 人力资源共享 |
7.3.2 场所资源共享 |
7.3.3 信息资源共享 |
7.4 协同共育 |
7.4.1 构建支撑平台 |
7.4.2 推动一体化发展 |
7.5 实现路径图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2.1 研究不足 |
8.2.2 研究展望 |
图目录 |
表目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件1 |
附件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小篮球运动对5-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政策的需要 |
1.1.2 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失调改善的需要 |
1.1.3 小篮球运动改善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感觉统合 |
2.1.2 感觉统合失调 |
2.1.3 感觉统合训练 |
2.2 国内外感觉统合能力文献综述 |
2.2.1 国外感觉统合能力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感觉统合能力文献综述 |
2.2.3 小篮球文献综述 |
2.2.4 文献综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运动干预后5-6 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效果 |
4.1.1 运动干预后5-6 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变化情况 |
4.1.2 运动干预后5-6 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
4.2 小篮球运动对5-6 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与分析 |
4.2.1 小篮球运动对感觉统合前庭功能的影响 |
4.2.2 小篮球运动对感觉统合触觉防御的影响 |
4.2.3 小篮球运动对感觉统合本体感觉的影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不足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
附录 B 专家问卷效度调查表 |
附录 C 专家问卷调查 |
附录 D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E 实验组小篮球对感觉统合教学内容干预计划 |
附录 F 实验组小篮球游戏 |
附录 G 小篮球课程教案(示例) |
致谢 |
(6)足球游戏对5-6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粗大动作发展对幼儿健康促进的重要价值 |
1.1.2 我国对足球事业发展的重视 |
1.1.3 我国对幼儿足球学习领域研究整体不足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儿童、幼儿 |
2.1.2 动作与粗大动作 |
2.1.3 动作发展 |
2.1.4 足球游戏 |
2.2 粗大动作发展的研究现状 |
2.2.1 关于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
2.2.2 关于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干预类型的相关研究 |
2.2.3 关于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干预手段的相关研究 |
2.2.4 关于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评价的相关研究 |
2.3 关于幼儿足球的研究现状 |
2.3.1 幼儿足球游戏编排与设计的相关研究 |
2.3.2 足球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
2.3.3 有关于幼儿足球开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
2.4 研究评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粗大功能发育状况比较 |
4.1.1 实验前两组男性幼儿组间对比 |
4.1.2 实验前两组女性幼儿组间对比 |
4.1.3 实验前男性与女性幼儿粗大动作得分对比 |
4.2 足球游戏对5-6 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影响的数据 |
4.2.1 实验前、后实验组男性幼儿组内对比 |
4.2.2 实验前、后实验组女性幼儿组内对比 |
4.2.3 实验后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幼儿组间对比 |
4.3 常规体育教学对5-6 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影响的数据 |
4.3.1 实验前、后对照组男性幼儿组内对比 |
4.3.2 实验前、后对照组女性幼儿组内对比 |
4.3.3 实验后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幼儿组间对比 |
4.4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粗大功能发育状况比较 |
4.4.1 实验后两组男性幼儿组间对比 |
4.4.2 实验后两组女性幼儿组间对比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特征分析 |
5.2 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影响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B TGMD-3 评估量表 |
附录 C实验组足球游戏方案 |
附录 D对照组传统体育游戏方案 |
致谢 |
(7)足球游戏对5-6岁幼儿灵敏、协调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政策依据 |
1.1.2 现实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幼儿体育 |
2.1.2 幼儿足球 |
2.1.3 足球游戏 |
2.1.4 灵敏性 |
2.1.5 协调能力 |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关于幼儿体育研究 |
2.2.2 关于幼儿足球开展研究 |
2.2.3 关于足球游戏创编研究 |
2.2.4 关于足球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研究 |
2.2.5 关于幼儿灵敏性研究 |
2.2.6 关于幼儿协调能力研究 |
2.2.7 灵敏与协调能力的关系 |
2.3 国外相关研究 |
2.3.1 关于幼儿体育研究 |
2.3.2 关于幼儿足球研究 |
2.3.3 关于灵敏素质研究 |
2.3.4 关于协调能力研究 |
2.3.5 关于体育运动与灵敏、协调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实验设计 |
4.1 技术路线 |
4.2 实验假设 |
4.3 预实验 |
4.4 实验地点与时间 |
4.5 正式实验 |
4.6 足球游戏的创编(附12 周教案、具体详见附件) |
4.7 实验控制 |
4.8 实验研究的相关变量 |
4.9 测试指标的选取与方法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横向对比分析 |
5.1.1 身高、体重指标对比分析 |
5.1.2 灵敏性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
5.1.3 协调能力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1.4 组间整体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2 干预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测试结果前后对比分析 |
5.2.1 身高、体重指标前后对比分析 |
5.2.2 灵敏性测试结果前后对比分析 |
5.2.3 协调能力测试结果前后对比分析 |
5.3 干预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测试结果横向比较分析 |
5.3.1 灵敏性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3.2 协调能力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
5.3.3 组间整体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6 讨论 |
6.1 足球游戏对幼儿身高、体重的影响讨论 |
6.2 足球游戏对幼儿灵敏、协调能力的影响讨论 |
6.3 测试指标的讨论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8)嘻哈舞训练对5-6岁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路线 |
2.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嘻哈舞 |
2.1.2 感觉统合 |
2.1.3 感觉统合失调 |
2.1.4 学龄前儿童 |
2.2 研究现状 |
2.2.1 幼儿嘻哈舞(Hip-Hop)发展现状 |
2.2.2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 |
2.2.3 感觉统合失调诱发因素 |
2.2.4 感觉统合失调症状 |
2.2.5 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
2.2.6 感觉统合训练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被试的筛选 |
3.1.2 被试基本情况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研究结果 |
4.1 不同性别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差异性分析 |
4.2 实验前中期嘻哈舞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 |
4.3 实验中后期嘻哈舞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 |
4.4 实验前后期嘻哈舞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 |
4.5 嘻哈舞训练对不同性别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影响 |
4.6 实验过程中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各项指标变化效果图 |
5.分析与讨论 |
5.1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分析 |
5.2 嘻哈舞训练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干预效果分析 |
5.3 嘻哈舞对不同性别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分析 |
6.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感统发展核对表 |
附录三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9)KDL游戏对农村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对幼儿教育高度重视 |
1.1.2 幼儿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
1.1.3 幼儿动作发展教育大势所趋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幼儿 |
2.1.2 动作发展 |
2.1.3 粗大动作发展 |
2.1.4 KDL幼儿运动游戏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幼儿动作发展的研究 |
2.2.2 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研究 |
2.2.3 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干预研究 |
2.3 国外现状 |
2.3.1 幼儿动作发展研究 |
2.4 幼儿粗大动作测量工具 |
2.4.1 国内外动作测量工具 |
2.4.2 TGMD测试工具的发展 |
2.4.3 TGMD‐3 量表信效度 |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3.2.4 录像观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实验前粗大动作的差异性分析 |
4.1.1 实验前男幼儿的差异性分析 |
4.1.2 实验前女幼儿的差异性分析 |
4.2 实验后男、女的粗大动作差异性分析 |
4.2.1 实验后男幼儿的粗大动作的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后女幼儿的粗大动作的对比分析 |
4.3 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组粗大动作发展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
4.3.1 对照组男幼儿的各项测评指标的比较分析 |
4.3.2 实验组男幼儿的各项测评指标的比较分析 |
4.3.3 对照组女幼儿的各项测评指标的比较分析 |
4.3.4 实验组女幼儿的各项测评指标的比较分析 |
第5章 讨论与分析 |
5.1 粗大动作发展的移动技能特征分析 |
5.2 粗大动作发展的物体控制技能特征分析 |
5.3 农村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情况分析 |
5.4 KDL游戏促进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快乐体操对大班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高度重视 |
1.1.2 幼儿心理健康对其未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
1.1.3 心理健康问题逐渐低龄化 |
1.1.4 快乐体操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体操 |
2.1.2 快乐体操 |
2.1.3 大班幼儿年龄界定 |
2.1.4 幼儿心理健康 |
2.2 国内外快乐体操发展研究现状 |
2.2.1 国内研究、开展现状 |
2.2.2 国外研究、开展现状 |
2.3 关于体操,快乐体操项目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
2.4 关于其他体育项目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
2.5 体育项目中实验方法与实验控制的相关文献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对比分析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快乐体操课程的教学计划设计 |
4.1.1 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
4.1.2 教学原则 |
4.1.3 教学内容大纲 |
4.1.4 专家访谈内容整理 |
4.2 实验教学主要内容及进度 |
4.2.1 教学内容的确定 |
4.2.2 教学方法 |
4.2.3 教学实验观察与反馈 |
4.3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4.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指标组间对比分析 |
4.3.2 实验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指标对比分析 |
4.3.3 对照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指标对比分析 |
4.3.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指标对比分析 |
4.3.5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指标得分改善值比较 |
4.4 快乐体操实验教学对大班幼儿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
4.4.1 实验后行为变化原因分析 |
4.4.2 实验后认知能力变化原因分析 |
4.4.3 实验后情感与意志力变化原因分析 |
4.4.4 实验后社会性方面变化原因分析 |
4.4.5 实验后在生活习惯方面变化的原因分析 |
4.4.6 实验后在语言方面变化的原因分析 |
4.5 快乐体操对幼儿心理健康干预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
4.5.1 在实验中引导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 |
4.5.2 此实验只有12 周,相对来说时间比较短,实验人数较少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5~6 岁幼儿心理健康问卷 |
附件2 体操、快乐体操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3 心理学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4 教学实验部分照片 |
四、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幼儿园社会情感课程实施研究[D]. 潘可欣. 西南大学, 2021
- [2]不同累积时间中-高强度篮球运动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D]. 杨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快乐体操对4-5岁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杨浦第二艺术幼儿园为例[D]. 吴文慧.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4]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D]. 蔡捷. 山东大学, 2021(11)
- [5]小篮球运动对5-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改善研究[D]. 欧阳冬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足球游戏对5-6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研究[D]. 范业财.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足球游戏对5-6岁幼儿灵敏、协调能力的影响研究[D]. 张家辉.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8]嘻哈舞训练对5-6岁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D]. 徐晓慧.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9]KDL游戏对农村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实验研究[D]. 朱新笋.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10]快乐体操对大班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 黄胜男.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