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ifare UtraLigh芯片MFO IC U1(论文文献综述)
金晶[1](2016)在《上海电信手机交通卡设计与实现研究》文中指出随着NFC技术的普及,用户采用手机支付公共交通费用成为重要的需求。本文主要研究“上海电信手机交通卡”方案和实现,以电信手机UIM卡为载体,应用了 RFID技术、NFC技术、OTA技术等,实现了传统交通卡与创新应用的结合。上海电信手机交通卡有两种产品形态,分别是3G手机交通卡和4G手机交通卡。3G手机交通卡采用在卡片内集成UIM卡通信芯片和交通卡芯片的方式,通过通信芯片实现接触式通信,通过交通卡芯片实现刷卡功能。并且UIM芯片支持和交通卡芯片的通讯,结合OTA实现空中充值、查余额等功能。4G手机交通卡采用NFC-SWP技术,通过加载有交通卡应用的SWP-UIM卡以及带有NFC功能的手机终端,在该手机终端上即可支持交通卡功能,用户进出地铁闸机以及公交POS机具均通行无阻,结合TSM平台、交通卡APP插件可对SWP-UIM交通卡进行空中发卡、空中充值等。本文在上述方案设计基础上还对两种形态的产品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包括通信功能、支付功能、兼容性、路测等测试,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诸多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确保上海电信手机交通卡能够符合商用条件。最后对上海电信手机交通卡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本文对其他省市开展手机交通卡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楠[2](2016)在《RFID读写器在机器人室内定位应用中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无线通信技术和信息识别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极其迅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电磁感应原理,不需要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就可实现非接触信息的传递并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到理论研究和实际使用中,如身份识别、公共交通管理、物流配送管理、门禁系统、工业管理和控制、牲畜管理等领域。论文选题来源于实际科技创新型项目——“基于ZigBee的家庭服务机器人”。本文根据路标定位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机器人室内自主定位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射频识别系统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RFID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标准体系的分类,然后结合RFID技术在室内定位系统中的应用,对主流的机器人室内定位系统中的射频前端电路、天线与匹配电路、后端主控电路、软件算法的实现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工作频率是13.56MHz的基于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机器人室内定位系统。(2)系统硬件设计:设计开发了机器人室内定位系统的通信接口电路、射频读写前端控制电路、合理的天线和匹配电路、控制单元电路(主控制器采用STM32F103VET,微控制器选用ATmega128)。(3)系统软件设计:设计开发了基于μ C/OSII V2.86实时操作系统的应用层以及物理层的控制软件,其功能主要包括射频标签读写、多读卡器同步工作、后端数据处理、机器人定位算法的实现与性能测试、读/写卡数据上传协议的实现等。(4)系统总体设计:对系统的室内定位算法进行测试,并且根据设计要求和系统技术特点,对记录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经过数次测试,本文所设计的室内定位系统能够有效运行,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合理的匹配电路和天线使得系统达到最大读写距离,测试最大值为60mm到100mm。使用符合ISO 14443标准的无源射频标签进行试验测试,读写器可以快速准确的对标签进行操作。室内定位系统可以实现30cm的定位精度,自动导航精度可以达到1m。今后将进一步在定位算法的准确性和自动导航路径功能的稳定性上进行优化,以满足系统进行大规模实际应用的产品需求。
林少帅[3](2015)在《智能快件箱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以此为契机,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快递业也得到了迅速扩张的机遇。尽管如此,目前的快递业并不是十分健康,国内消费者对快递服务反映的问题主要有投递服务和快件延误等,其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为了改善快递服务质量,促进快递行业健康的发展,不少业内人士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案,其中的智能快件箱方案得到了普遍的支持,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智能快件箱的厂家,但却因其造价较高、政策不完善等因素而难以全面推广。针对这一现状,本论文设计开发了一套智能快件箱系统,旨在完善智能快件箱的功能,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造价成本,从而使智能快件箱能够早日服务百姓,改善民生。派件员将快件投入快件箱后,系统自动发送通知短信给收件人,收件人凭短信密码打开对应箱门,系统后台记录了该操作过程的所有数据信息,保证了快件的安全。该系统包括以基于单片机控制器为核心的快件箱终端和以C#语言为基础的管理平台。该系统能够智能地实现快件的存取以及相关数据的记录,有效地提高了投件效率,同时通过实时跟踪保证了快件的安全性,本设计在保证功能完善和系统稳定的前提下,精简设计,物尽其用,使系统成本大大低于市场上现有的智能快件箱。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研发智能快件箱系统,该系统从大体上分两个部分:快件箱终端和管理平台。快件箱终端以STM32F103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RC522射频模块读取身份卡信息,通过远程数据验证访问者身份,使用激光扫描枪获取快件单条形码,使用按键输入收件人手机号,通过SM900A模块发送GSM通知短信给收件人,同时通过GPRS网络将该信息发送给管理平台,然后控制器通过继电器驱动电子锁自动打开箱门,由以上一系列动作实现快件存取、短信通知和数据采集汇报的功能。快件箱管理平台软件是基于C#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10平台上开发的,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实现数据管理,软件通过ADO.NET技术实现数据库的访问,通过Socket套接字实现了与快件箱终端在TCP/IP协议上的GPRS远程通信。在VS2010平台上设计开发了具有身份卡管理功能、终端设备管理功能、快件存取的交易订单管理功能和系统设置功能的管理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管理平台获取详细的数据信息,用于快件统计、数据分析、系统管理以及疏漏检查。该智能快件箱系统目前已开发完成,系统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并且在多个居民小区及公共场所中得到应用,现场的运行情况良好。
安丽君[4](2013)在《基于嵌入式的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迅速发展,物联网系统以感知层的信息采集为基础,通过有线或无线的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最后通过各种应用平台进行统一处理、控制,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以及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在整个物联网系统中感知层的信息采集是实现物物相连的基础,本文就是以信息采集为出发点,通过无线自组织网实现数据的传输,并利用嵌入式系统对信息采集模块进行统一管理,最终实现了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全部功能。为了实现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本文以嵌入式ARM为系统硬件基础,开发出以S3C2440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终端节点平台,包含了电源模块、处理和存储模块、显示和操作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等。软件平台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主线,移植并制作了引导加载程序、设备驱动、根文件系统。在嵌入式软硬件基本平台之上,进一步添加GPS模块、射频识别模块、条码扫描模块、温湿度模块实现物联网信息采集的基本功能。本系统在感知层面以GPS模块、射频识别模块、条码扫描模块、温湿度模块为主要的信息采集模块进行所需信息的采集工作;网络层面通过2.4G无线网卡组成无线自组织网络,进行数据的多跳传输及汇总工作;应用层面通过网管系统、界面显示及触摸屏控制等模块进行各种应用环境下的操控及数据处理、显示工作。同时,为了验证该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本文还搭建了一个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演示网络,并且通过实际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进行了系统的性能验证及演示。演示结果表明,该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有效地进行各种数据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处理,并且终端节点具有良好的移动性和便携性,非常适合在各种特殊环境或应急情况下应用。
桑静[5](2007)在《基于射频识别卡的学生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传统的点名考勤方法,不仅占用大量的授课时间,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出勤情况,教师对学生出勤情况的报告与统计工作难度极大、信息的准确性差。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本文应用Freescale(原Motorola)的新型8位MCU设计了基于射频识别卡的学生考勤系统,实现了对学生考勤和记录的智能管理。学生考勤管理系统是在长时间的教学调查后,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发的一个实用的系统模块。本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平台包含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能识别标签频率的射频基站模块、能显示当前系统时间与学生标签号的时钟和液晶模块、能与PC机进行通信的USB模块以及具有报警功能的蜂鸣器模块;软件平台由MCU方软件与PC方管理软件组成。MCU方软件主要功能为射频芯片对电子标签进行解码、将液晶显示缓冲区所指字符或汉字显示在液晶屏上以及与PC机的通信等。PC方高端软件是利用Microsoft Visualstudio6.0集成开发环境选用VB语言开发的应用程序,实现学生考勤信息的采集。文章给出了学生考勤系统的硬件设计、硬件模块的原理框图以及硬件测试流程;重点阐述了射频基站模块和USB通信模块的设计要点、难点和细节,包括射频频率、射频天线、USB数据通信等模块子程序的设计;对射频电路的频率切换、射频芯片的解码以及实现系统与PC机通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学生考勤系统在测试、调试完毕后,已经用于教学管理中,实践证明:该系统读写非接触式IC卡方便、快捷、稳定、可靠。
潘海军[6](2007)在《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保证建筑内部的安全性,满足用户当时的各种需求,门禁系统应运而生。门禁系统集电脑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磁电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于一体,使卡与锁之间实现完整“对话”功能,以智能卡来控制门锁的开启,开创了门禁管理的新概念,它不仅给管理者提供了更安全、更快捷、更自动化的管理模式,而且也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此,本文研究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e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门禁系统。(1)研究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的总体设计,设计了射频IC读卡器的电路原理图,给出了PCB板。读卡器主要由射频天线、读卡模块、RS485通信接口及单片机控制系统组成,能读写Philips公司的Mifare非接触式智能射频卡,读卡距离约10cm。当没有卡进入读卡能量范围时,系统显示时钟,当有卡进入时则读卡内数据并将卡号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2)深入研究RFID天线的EMC过滤器、接收电路以及天线匹配电路等构成,结合本设计采用了线圈天线,并从品质因素Q和调谐频率两方面设计读写器天线,设计优化了天线耦合电路。(3)针对设备组网应用要求,门禁终端通信采用RS485总线,同时结合门禁读卡器研究了RS485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RS485接口与PC机组成通信网络系统。读卡器平时可独立工作,PC机会每隔一定时间访问读卡器,用PC机上的时钟统一校准读卡器上的时钟,并读取存储器内的读卡数据,以便读卡器中的数据得到及时处理。(4)设计单片机的包看门狗、液晶显示、数据存储和实时时钟等在内的外围模块电路,采用串口设计如SPI、I2C等,从而节约了单片机的I/O接口。同时结合门禁系统设计门禁控制电路,完成设备的选材。(5)根据射频识别门禁系统总体设计要求,采用模块化软件设计方法,根据MF RC500的特性,系统地对MF RC500芯片的操作流程进行研究,设计主程序的流程图和各个模块子程序,使用C51语言开发了读写器的底层控制软件,并完成程序的调试,证明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射频识别以其方便快捷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而中国正在成为射频识别标签生产最被看好的生产基地。将射频识别应用到门禁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这一思想设计了小型门禁系统的底层模块,同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扩展,比如利用Internet接入取代RS485联网方式,扩大系统的规模。
徐亚芳[7](2007)在《带USB接口的非接触式读卡器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IC卡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交通、医疗以及智能建筑等诸多领域。射频智能卡以接触式IC卡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近年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国内许多公司纷纷投身于射频智能卡及其读写器以及射频智能卡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本论文在分析当前射频智能卡及其读写器研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选择Philips公司Mifare射频智能卡,研究开发了与其配套的读写器。本文介绍了智能IC卡读卡器的设计与开发,详细分析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给出了制作非接触式智能卡读卡器的电路原理图,以及主要程序设计的流程图。读卡器主要由非接触式IC卡、射频天线、读卡模块、USB通信接口及单片机控制系统组成,能读写荷兰Philips公司的Mifare非接触式智能射频卡,读卡距离约l0cm。通过USB接口与PC机组成通信网络系统,读卡器平时不独立工作,PC机在管理员的操作命令下访问读卡器,并进行相应的操作。经过反复测试,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可靠。读卡器采用内部集成有8K字节Flash程序存储器的P89LPC922单片机作控制器,并扩展LCD显示器及显示驱动,除此以外还扩展有状态指示灯和蜂鸣器用于读卡状态指示,单片机系统与读卡芯片通过SPI串行接口通信,其连线简单,有利于缩小读卡器的体积,降低功耗。本读卡器设计只要稍加改动就可以应用于公交、门禁等系统,具有广阔的前途。
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8](2004)在《Mifare UtraLigh芯片MFO IC U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MFO IC U1是菲利普(Philips)公司生产的一种通用型RF票证辨识标签卡芯片,它属Mifare系列的一种512位精简应用模式(UltraLight)的非接触式IC芯片。MFO IC U1首先被设计在交通运输应用场合,非常适合于非接触单程票证的使用。该芯片采用ISO/IEC14443A的通讯协议,兼容菲利普公司开发的MIFARE系列13.56MHz读写设备,通讯方法(MIFARE RF接口)亦参照执行ISO/IEC14443A第2部分和第3部分国际标准。 电气特性: △容量为512位,
黄菊生[9](2003)在《基于智能IC卡的网络门禁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智能IC卡网络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详细分析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给出了制作非接触式智能卡读卡器的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制作PCB图,以及主要程序设计的流程图和程序。读卡器主要由射频天线、读卡模块、RS485通信接口及单片机控制系统组成,能读写荷兰Philips公司的Mifare非接触式智能射频卡,读卡距离约10cm。当没有卡进入读卡能量范围时,系统显示时钟,当有卡进入时则读卡内数据并将卡号显示在数码显示器上。通过RS485接口与PC机组成通信网络系统,读卡器平时可独立工作,PC机会每隔一定时间访问读卡器,用PC机上的时钟统一校准读卡器上的时钟,并读取存储器内的读卡数据,以便读卡器中的数据得到及时处理。经过反复测试,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可靠。 读卡器采用内部集成有8K字节Flash程序存储器的AT89C52单片机作控制器,扩展有带备用锂电池的实时时钟、数据存储器、8个LED显示器及显示驱动。除此以外还扩展有状态指示灯和蜂鸣器用于读卡状态指示、校时成功指示和数据传送成功指示。系统全部采用串行接口芯片,其接口管脚少、连线简单,有利于缩小读卡器的体积,降低功耗。本读卡器除了作监狱管理门禁用外,还可扩展其它别的用途,实现一卡多用。
二、Mifare UtraLigh芯片MFO IC U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ifare UtraLigh芯片MFO IC U1(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电信手机交通卡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手机交通卡发展现状 |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
2.1 RFID技术简介 |
2.2 NFC简介 |
2.3 NFC技术标准 |
2.4 NFC技术特点 |
2.5 NFC工作原理 |
第三章 13.56MHz双界面RFID-UIM交通卡设计与实现 |
3.1 13.56MHz双界面UIM卡设计 |
3.1.1 双界面UIM卡介绍 |
3.1.2 双界面CPU卡芯片FM1232 |
3.1.3 双界面卡技术难点 |
3.2 实现方案 |
3.2.1 总体架构 |
3.2.2 卡功能开发 |
3.2.3 OTA空圈应用平台设计 |
3.2.4 OTA空圈应用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
3.2.5 OTA空圈应用平台主要功能描述 |
3.2.6 OTA空圈流程 |
3.2.7 空圈机制 |
3.3 应用业务兼容性测试 |
3.3.1 测试环境 |
3.3.2 测试内容 |
3.3.3 测试结果 |
3.3.4 测试总结 |
3.4 实地刷卡测试 |
3.4.1 第一次实地测试结果 |
3.4.2 第一次测试结果分析 |
3.4.3 SIMpass卡片优化 |
3.4.4 第二次实地测试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NFC-SWP技术的手机交通卡设计与实现 |
4.1 平台总体架构 |
4.2 S WP连接方案在SIM卡中的设计 |
4.2.1 SIM卡接口 |
4.2.2 C4、C8接口方案 |
4.2.3 C6接口方案 |
4.2.4 SWP接口 |
4.2.5 软件驱动设计 |
4.3 NFC-SWP手机交通卡设计 |
4.3.1 卡片遴选条件: |
4.3.2 UTK菜单设计 |
4.3.3 卡片安全管理 |
4.3.4 上海交通卡应用专有指令 |
4.3.5 NFC交通卡APP客户端 |
4.3.6 交通卡应用后下载(TSM方式) |
4.3.7 业务订购 |
4.3.8 空中圈存 |
4.4 测试与验证 |
4.4.1 交通卡应用业务兼容性测试 |
4.4.2 翼机通(食堂POS)应用业务兼容性测试 |
4.4.3 第一次实地路测 |
4.4.4 第二次实地路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程序清单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2)RFID读写器在机器人室内定位应用中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的研究成果和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射频识别系统的概述 |
2.1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
2.2 RFID标准体系简介 |
2.3 RFID读写器的主要参数简介 |
2.4 高频段RFID读写器的物理基础简介 |
2.4.1 磁场强度H |
2.4.2 耦合系数k |
2.4.3 谐振 |
2.4.4 谐振品质因素Q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室内自主定位系统需求分析 |
3.1 现行室内定位系统调查 |
3.2 适用于机器人的室内定位方案简介 |
3.2.1 本系统的功能需求 |
3.2.2 本系统的性能需求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室内定位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4.1 RFID读写器的组成 |
4.2 FM1702SL读卡芯片简介 |
4.3 天线与匹配电路的原理及设计 |
4.3.1 估算最合适的天线大小 |
4.3.2 EMC电路与接收电路 |
4.3.3 天线的等效电路设计 |
4.3.4 品质因子 |
4.4 主控器与通信接口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室内定位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基于μC/OS Ⅱ实时操作系统的系统开发 |
5.2 主控器控制流程 |
5.2.1 用户界面流程 |
5.2.2 触摸屏及用户按键流程 |
5.3 读/写射频卡中数据流程 |
5.4 后端数据处理流程 |
5.4.1 定位应用流程 |
5.4.2 串口通信流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RFID在机器人室内定位中的应用 |
6.1 RFID读写器的机器人定位系统设计 |
6.2 基于RFID读写器的机器人定位系统算法设计 |
6.2.1 机器人定位算法设计 |
6.2.2 机器人方向算法设计 |
6.2.3 机器人自动导航算法设计 |
6.3 室内定位算法分析 |
6.4 系统实际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学习心得 |
7.3 进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智能快件箱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总体方案研究 |
2.1 需求分析 |
2.2 总体方案设定 |
2.2.1 智能快件箱终端 |
2.2.2 智能快件箱远程管理平台 |
第3章 智能快件箱终端 |
3.1 总体设计 |
3.1.1 总体硬件 |
3.1.2 总体程序流程 |
3.1.3 总体菜单功能 |
3.1.4 数据通讯协议 |
3.2 电源模块 |
3.3 控制器 |
3.3.1 主控制器 |
3.3.2 分控制器 |
3.4 GSM/GPRS模块 |
3.4.1 SIM900A |
3.4.2 电路原理 |
3.4.3 程序驱动 |
3.5 射频识别模块 |
3.5.1 射频卡读写器MF RC522 |
3.5.2 Mifare S50射频卡 |
3.5.3 电路原理 |
3.5.4 程序驱动 |
3.6 条形码识别模块 |
3.6.1 PS/2协议 |
3.6.2 电路原理 |
3.6.3 程序驱动 |
3.7 RTC模块和EEPROM模块 |
3.7.1 电路原理 |
3.7.2 程序驱动 |
3.8 继电器模块 |
3.8.1 电路原理 |
3.8.2 程序驱动 |
3.9 实物展示 |
第4章 管理平台软件 |
4.1 开发环境 |
4.1.1 Visual C# |
4.1.2 SQL Server 2008 |
4.2 总体设计 |
4.3 通信网络 |
4.3.1 组网方案设计 |
4.3.2 TCP/IP通信协议 |
4.4 数据库设计与访问 |
4.4.1 数据表的设计 |
4.4.2 数据库的访问 |
4.5 管理平台界面与功能 |
4.5.1 登录界面 |
4.5.2 管理平台主界面 |
4.5.3 交易记录 |
4.5.4 设备管理 |
4.5.5 身份卡管理 |
4.5.6 系统管理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主控制板原理图 |
附录二:分控制板原理图 |
附录三:GSM/GPRS模块原理图 |
附录四:射频卡读写模块原理图 |
附录五:继电器驱动模块原理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 |
1 科研项目 |
2 发明专利 |
(4)基于嵌入式的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
1.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
1.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1.1.3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
1.1.4 嵌入式处理器简介 |
1.1.5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
1.2 物联网概述 |
1.2.1 物联网的定义 |
1.2.2 物联网的特征 |
1.2.3 物联网的架构 |
1.2.4 物联网的应用模式 |
1.3 课题提出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意义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物联网系统终端节点的硬件平台搭建 |
2.1 终端平台的整体设计 |
2.1.1 终端平台设计需求分析 |
2.1.2 终端平台的整体结构 |
2.1.3 终端平台的特点 |
2.2 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
2.2.1 供电模块的设计 |
2.2.2 处理和存储模块设计 |
2.2.3 显示和操作模块设计 |
2.2.4 无线通信储模块设计 |
2.2.5 GPS接收模块设计 |
2.2.6 射频识别(RFID)模块设计 |
2.2.7 条码扫描模块设计 |
2.2.8 温湿度传感模块设计 |
2.2.9 音视频模块设计 |
2.2.10 其它模块设计 |
第三章 物联网系统终端节点的软件平台搭建 |
3.1 引导加载程序的移植 |
3.1.1 引导加载程序简介 |
3.1.2 U-boot的体系结构及代码执行流程 |
3.1.3 U-boot的移植过程 |
3.2 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与移植 |
3.2.1 Linux内核的简介 |
3.2.2 Linux内核原代码的结构分析 |
3.2.3 Linux内核的裁剪与移植 |
3.2.4 基本的设备驱动移植 |
3.3 根文件系统的构建 |
3.3.1 根文件系统的选择 |
3.3.2 根文件系统的结构 |
3.3.3 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
3.4 物联网感知模块驱动的移植及应用层代码编写 |
3.4.1 GPS模块驱动移植及应用代码调试 |
3.4.2 射频识别模块驱动移植及代码调试 |
3.4.3 条码扫描模块驱动移植及代码调试 |
3.4.4 温湿度传感模块驱动移植及代码调试 |
第四章 物联网系统的功能演示 |
4.1 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演示网络的搭建 |
4.1.1 演示网络的整体结构 |
4.1.2 演示环境搭建 |
4.2 物联网系统的演示结果 |
4.2.1 网络整体性能演示 |
4.2.2 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演示 |
第五章 研究成果及结论 |
5.1 研究成果 |
5.2 研究总结 |
5.3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致谢 |
(5)基于射频识别卡的学生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基本概念及开发背景 |
1.1.1 基本概念 |
1.1.2 开发背景 |
1.2 考勤系统的实现目标和开发要求 |
1.2.1 考勤系统的实现目标 |
1.2.2 考勤系统的开发要求 |
1.3 本文工作与论文结构 |
1.3.1 本文工作 |
1.3.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及相关技术基础 |
2.1 系统设计过程 |
2.2 系统功能概述与系统结构 |
2.2.1 系统功能概述 |
2.2.2 系统结构 |
2.3 相关技术基础 |
2.3.1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 |
2.3.2 射频识别系统的分类 |
2.3.3 射频识别系统中信号的编码和调制 |
2.3.4 射频识别系统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
2.3.5 IIC 总线简介 |
2.3.6 USB 通信的基本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硬件平台设计 |
3.1 硬件选型 |
3.1.1 主控MCU 的选择 |
3.1.2 USB 芯片的选择 |
3.1.3 U2270B 芯片的选择 |
3.2 硬件设计 |
3.2.1 GZ60 最小系统支撑电路 |
3.2.2 硬件设计框图 |
3.3 电路设计 |
3.3.1 电源模块设计 |
3.3.2 U2270B 无线射频通信模块 |
3.3.3 LCD 工作电路设计 |
3.3.4 时钟芯片工作电路设计 |
3.3.5 JB8 芯片的USB 通信电路设计 |
3.3.6 蜂鸣器电路设计 |
3.4 硬件测试 |
3.4.1 测试方法 |
3.4.2 测试步骤 |
3.5 硬件设计过程中的体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主控MCU 方软件设计 |
4.1 主控MCU 方各功能模块 |
4.2 系统主程序 |
4.2.1 主程序框架设计 |
4.2.2 系统初始化 |
4.3 中断程序 |
4.3.1 中断向量的处理 |
4.3.2 输入捕捉中断 |
4.3.3 IRQ 中断 |
4.4 主控芯片GZ60 子模块程序设计 |
4.4.1 U2270B 模块的子程序设计 |
4.4.2 LCD 子模块程序设计 |
4.4.3 时钟模块处理子程序设计 |
4.4.4 Flash 擦除及写入子程序模块设计 |
4.4.5 读卡子程序 |
4.4.6 蜂鸣器子模块电路程序设计 |
4.5 软件测试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接口芯片JB8 的MCU 方程序设计 |
5.1 JB8 的接口USB 模块 |
5.1.1 JB8 的引脚功能 |
5.1.2 JB8 芯片的USB 功能寄存器 |
5.2 JB8 芯片的USB 基本编程方法 |
5.2.1 JB8 芯片的USB 中断 |
5.2.2 JB8 芯片的USB 通信编程 |
5.3 JB8 芯片的USB 编程实例 |
5.3.1 JB8 芯片的USB 通信子模块编程步骤 |
5.3.2 JB8 芯片的USB 通信子程序模块设计 |
5.4 测试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芯片相关资料 |
附录B ZOODIA 标签存储格式 |
附录C 硬件原理、实物图 |
附录D 学生考勤系统射频读写子程序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门禁系统的技术基础 |
2.1 射频识别技术 |
2.1.1 射频识别技术原理 |
2.1.2 RFID 天线 |
2.1.3 射频识别系统的典型结构 |
2.1.4 RFID 同其它自动识别技术的比较 |
2.2 门禁系统结构原理 |
2.3 密码技术 |
第3章 基于射频识别的门禁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1.1 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
3.1.2 系统方案 |
3.2 系统硬件模块分析 |
3.2.1 射频读写模块分析 |
3.2.2 其他部分硬件分析 |
3.3 射频读写模块设计 |
3.4 直接匹配天线 |
3.4.1 EMC 电路 |
3.4.2 接收电路 |
3.4.3 直接匹配天线的天线匹配电路 |
3.5 RS485 通讯模块 |
3.5.1 RS485 接口 |
3.5.2 RS485 网络拓扑结构 |
3.6 外围接口电路 |
3.6.1 看门狗电路 |
3.6.2 液晶模块 |
3.7 数据存储的硬件设计 |
3.7.1 数据存储器的接口 |
3.7.2 I~2C 总线协议 |
3.8 实时时钟的硬件设计 |
3.8.1 实时时钟的接口 |
3.8.2 时钟数据传输的控制 |
3.8.3 时钟数据传送方式 |
3.9 非接触式IC 卡的选择 |
3.10 门禁控制电路 |
第4章 基于射频识别的门禁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分析与设计 |
4.1.1 软件设计方法与设计语言选择 |
4.1.2 系统总体程序流程设计 |
4.2 系统软件模块化设计 |
4.2.1 射频控制模块 |
4.2.2 看门狗模块 |
4.2.3 数据存储模块 |
4.2.4 通讯模块 |
4.3 模块子程序编译调试 |
4.4 实验样机与测试情况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C 部分电路图 |
附录D 模块程序 |
致谢 |
(7)带USB接口的非接触式读卡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
1-1-1 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
1-1-2 无线射频识别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史 |
1-1-3 非接触式IC卡 |
§1-2 非接触式智能卡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现状 |
1-2-2 国外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设计分析 |
§2-1 读卡器系统的组成 |
§2-2 MF1 卡 |
2-2-1 MF1 卡工作原理 |
2-2-2 MF1 卡总体介绍 |
2-2-3 存储器结构 |
2-2-4 通讯原理 |
2-2-5 数据可靠正确性 |
2-2-6 保密性的3 轮确认 |
§2-3 读卡器的硬件组成 |
第三章 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硬件电路设计 |
§3-1 主控制器的选取 |
§3-2 读写模块的接口及控制 |
3-2-1 读写模块的接口 |
3-2-2 读写模块串行接口规范 |
3-2-3 数据传输格式 |
§3-3 读写芯片FM17025L的接口与控制 |
3-3-1 FM17025L与电源接口电路 |
3-3-2 FM17025L与天线射频接口电路(天线耦合电路) |
3-3-3 读写芯片的控制 |
§3-4 天线设计 |
3-4-1 天线大小和读写距离 |
3-4-2 天线电感的计算 |
3-4-3 天线电路图 |
§3-5 单片机的外围电路设计 |
3-5-1 电源电路设计 |
3-5-2 蜂鸣器驱动电路设计 |
3-5-3 LED状态显示电路设计图 |
3-5-4 LCD显示电路设计 |
§3-6 通用串行总线(USB)简介 |
3-6-1 USB通信技术 |
3-6-2 USB芯片的分类 |
3-6-3 USB接口芯片的选取 |
3-6-4 USB和UART的转接芯片介绍 |
3-6-5 USB的供电方式 |
第四章 读卡器软件设计 |
§4-1 编程思想及编程语言的选择 |
§4-2 主程序设计 |
§4-3 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 |
§4-4 读卡过程及程序设计 |
§4-5 显示及驱动程序设计 |
§4-6 读卡器通信程序设计 |
第五章 PC机通信程序设计 |
§5-1 PC机的串行通信设置 |
§5-2 PC机的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
5-2-1 写密码 |
5-2-2 读卡操作 |
5-2-3 写卡操作 |
结论 |
1. 全文总结 |
2.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
3. 展望和体会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9)基于智能IC卡的网络门禁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智能IC卡概况 |
1.2 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工作原理 |
1.3 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国内外情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系统设计分析 |
2.1 Mifare读卡器 |
2.2 门禁系统的组成 |
2.3 读卡器的硬件组成 |
2.4 智能IC卡 |
第三章 读卡器的硬件设计 |
3.1 主控制器接口 |
3.2 读写模块的接口及控制 |
3.3 读写芯片的接口及控制 |
3.4 显示及驱动的硬件设计 |
3.5 实时时钟的硬件设计 |
3.6 数据存储的硬件设计 |
3.7 RS232通信接口设计 |
3.8 RS485通信接口设计 |
第四章 读卡程序设计 |
4.1 主程序设计 |
4.2 初始化程序设计 |
4.3 读卡过程及程序设计 |
4.4 显示及驱动程序设计 |
4.5 读时钟数据及处理 |
4.6 刷卡记录的存取 |
第五章 PC机与读卡器通信程序设计 |
5.1 读卡器通信程序设计 |
5.2 PC机通信程序设计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B 读卡器电路原理图 |
附录C 读卡器PCB图 |
四、Mifare UtraLigh芯片MFO IC U1(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电信手机交通卡设计与实现研究[D]. 金晶.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4)
- [2]RFID读写器在机器人室内定位应用中的设计与实现[D]. 杨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6(06)
- [3]智能快件箱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林少帅. 扬州大学, 2015(05)
- [4]基于嵌入式的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安丽君.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1)
- [5]基于射频识别卡的学生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桑静. 苏州大学, 2007(11)
- [6]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的设计[D]. 潘海军. 湖南大学, 2007(05)
- [7]带USB接口的非接触式读卡器的设计[D]. 徐亚芳. 河北工业大学, 2007(06)
- [8]Mifare UtraLigh芯片MFO IC U1[J]. 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 金卡工程, 2004(01)
- [9]基于智能IC卡的网络门禁系统设计与开发[D]. 黄菊生. 湖南大学,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