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葡萄籽中的原花色素(论文文献综述)
丁燕,韩晓梅,王超萍,王钦超[1](2021)在《不同浸渍发酵方式对红葡萄酒风味物质及感官特征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明确葡萄酒浸渍发酵期间去籽处理对葡萄酒风味物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以黑比诺酿酒葡萄为试材,在浸渍发酵初期进行去籽(WOS)和带籽发酵(WS)两种不同处理,对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香气物质的含量、组成以及产品感官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WOS和WS处理之间的酒精度、总酸、颜色以及花色苷的含量无显着差异,但是WS处理葡萄酒中的总类黄酮、总黄烷醇类以及原花色素等的含量显着高于WOS处理。WS处理酒样中的原花色素的含量和没食子酰化度都要显着高于WOS处理,而平均聚合度mDP则低于WOS处理;不同处理酒样中原花色素的延伸构成单元(-)-表棓儿茶素和末端构成单元(-)-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摩尔比例存在显着差异;WS和WOS处理之间的葡萄酒整体香气差异较小;不同处理酒样之间的苦味、涩味、酒体等感官特性有显着差异。
张倩茹,尹蓉,王贤萍,韩彦龙[2](2021)在《功能性葡萄籽太谷饼配方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将葡萄籽进行处理后添加到传统食品太谷饼中,研制功能性葡萄籽太谷饼,以太谷饼感官评价结果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葡萄籽添加方式对太谷饼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葡萄籽的最佳添加方式为普通粉碎葡萄籽粉,过60目筛;最佳配方工艺为:葡萄籽粉添加量50 g,蔗糖添加量100 g,亚麻油添加量150 g,烘焙条件220℃/15 min,在此配方工艺条件下生产的葡萄籽太谷饼葡萄籽含量丰富,口感松软,香味浓郁,且有葡萄籽烘焙香。
管敬喜,廖秋眉,黄羽,黄江流,黄竟,盘丰平,杨莹[3](2020)在《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稳定性及其抗氧化性研究》文中指出以诺贝尔圆叶葡萄籽为原料,用乙醇提取原花色素并研究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在温度低于80℃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pH 4~8范围内该原花色素较稳定;金属离子K+、Na+、Mg2+、Ca2+、Zn2+对原花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而Cu2+、Fe3+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抗坏血酸对原花色素无明显影响,过氧化氢则显着降低其稳定性;较长时间的光照对其稳定性不利。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圆叶葡萄原花色素对1,1-二苯-1-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有明显的清除效果,并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
丁燕,HARRISON Roland,王超萍,韩晓梅,吴新颖[4](2020)在《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黄烷-3-醇及其聚合体的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黑比诺"酿酒葡萄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黄烷-3-醇类单体及其聚合体的动态变化趋势,以期为葡萄最佳采收期和酿造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黑比诺"葡萄籽中的黄烷-3-醇单体主要由(+)-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成;果实转色之前黄烷-3-醇单体以(+)-儿茶素的占比较高,而之后则以(-)-表儿茶素占据较高比例。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的黄烷-3-醇单体及其聚合体在不同时期达到峰值,其中单体在转色期附近达到峰值,而原花色素则在转色前1周左右达到峰值。"黑比诺"葡萄籽中原花色素末端单元和延伸单元均主要是由(+)-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成。末端单元和延伸单元达到峰值的时期也不同,末端单元在转色后2周左右达到峰值,而延伸单元则在转色前1周左右达到峰值。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原花色素的平均聚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蒋宝,蒲飞,孙占育,王录军[5](2016)在《海拔对酿酒葡萄果实和相应葡萄酒中多酚物质影响的研究概述》文中提出多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对葡萄酒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多酚作为一类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其在葡萄果实和相应葡萄酒中的存在受葡萄园海拔的影响。该文就海拔对葡萄果实和相应葡萄酒中多酚物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在人们谈论葡萄园海拔时,需要指出是绝对海拔还是相对海拔;随着海拔的上升,葡萄果实和相应葡萄酒中的花色苷、单宁、黄酮醇及白藜芦醇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所以高海拔山地葡萄园有助于生产高品质的葡萄酒,但也面临诸多生产技术问题,例如,高海拔山地葡萄园田间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在增加,时常遭遇极端天气等。
杜睿[6](2016)在《黑花生主要品质性状及原花色素提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为花生生产大国,总产量占世界花生产量40%,居世界第1位。花生衣作为花生加工的副产物,产量很大,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但目前没有有效的开发出其经济价值,主要用于饲料、燃料。花生衣中含有丰富的原花色素,原花色素为多羟基酚类化合物,衍生于黄烷类化合物,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能有效防止氧自由基引发的多种疾病。黑花生与普通的红衣花生相比,其种衣中含有较高含量的原花色素,且色泽深,容易提取。本研究比较了黑花生和红花生两个花生品种的花生衣和花生仁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差异,并研究了花生衣色素的基本性质。研究表明:黑花生与红花生在花生衣和花生仁的比率,水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等存在差异。这两个品种花生的衣色素都属于黄酮类色素,其颜色易受PH值的影响。以黑花生衣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四个因素对黑花生衣原花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从而优化提取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黑花生原花色素的最佳提取剂是浓度为80%的乙醇,料液比为1:20,温度为60℃,提取时间是30min。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浸提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2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黑花生原花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为0.578。根据原花色素在酸性介质中可与香草醛反应,反应生成物在500nm处有最大吸收峰的原理,采用香草醛-盐酸法测定提取液中的原花色素,试验确定了原花色素标准品测定曲线方程为:A=4.356C+0.0072(R2=0.9996),式中:A为吸光度;C为原花色素质量浓度(mg/mL)。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最佳提取工艺下黑花生衣中原花色素的含量为0.140%。本试验为原花色素的研究提供了方法手段和理论依据。
刘叶[7](2015)在《原花青素二聚体B2的化学合成及其在不同品种葡萄籽中的定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籽是组成葡萄果实的重要部分,占其总重量的4%-7%。在葡萄籽中已分离鉴定出8种二聚体的原花青素(B1-B8)以及其没食子酸酯。本研究主要以表儿茶素为原料,通过苄基化、活化、脱保护等步骤合成原花青素二聚体B2,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目标化合物的纯度,定量了4个不同品种赤霞珠、北冰红、媚丽及爱格丽的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二聚体B2。研究结果如下:1.以表儿茶素单体为原料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原花青素二聚体B2,产率为80.5%。结构经过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认。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合成的原花青素二聚体B2的纯度进行检测,纯度达到了90.37%。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个不同葡萄品种的葡萄籽中原花色素二聚体B2的含量。赤霞珠葡萄籽的原花青素二聚体B2含量为1.8511mg/g,北冰红葡萄籽中含量为1.2322mg/g,媚丽葡萄籽中含量为0.7464mg/g,爱格丽葡萄籽中最低,为0.2988mg/g,品种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化学合成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更能很好的保护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化学合成法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较高纯度的合成产物在商业和科研领域都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孙皓,伍丽娜[8](2012)在《石油醚提取葡萄籽中原花色素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石油醚提取葡萄籽中原花色素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香草醛检测法,测定原花色素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正交试验优化石油醚提取原花色素的影响因素。[结果]正交试验得出的葡萄籽中原花色素石油醚浸取最佳条件为以浓度60%的石油醚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5 g/ml,在60℃下用索氏提取器回流1.5 h,此条件下葡萄籽中原花色素的提取率可达60.03 mg/g。[结论]可以利用石油醚提取葡萄籽中的原花色素,并有较好的提取效果。
伍丽娜,孙皓,孙娜[9](2012)在《分光光度法测原花色素抗氧化活性条件研究》文中指出葡萄籽中的原花色素对油脂的自由基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通过大孔树脂吸附的精制物的抗氧化性能明显的优于未精制物。可见,通过大孔树脂的吸附分离作用除去杂质后,有利于原花色素发挥其抗氧化作用。本文确定最佳操作条件为:在温度25℃时,配置pH值8.2的Tris-HCl溶液作为缓冲体系,邻苯三酚浓度为30mmol/L,测定波长为420nm。
孙皓,伍丽娜,张伟,郑永丽[10](2012)在《葡萄籽中原花色素的树脂纯化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筛选能够纯化葡萄籽中原花色素的树脂,并研究用树脂纯化的工艺方法。[方法]利用5种大孔吸附树脂(S-8、NKA-9、AB-8、X-5、D4006)对原花色素进行静态吸附及解吸试验;以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分离介质,完成原花色素的动态吸附和解吸试验。[结果]AB-8型树脂是较适宜的纯化填料,最佳工艺是:原花色素水溶液浓度为2.5 mg/ml,以2.0 BV/h的流速流下,使树脂吸附达到饱和;解吸时先用水淋洗,解吸剂乙醇浓度为80%,以1.0 BV/h的流速缓慢流下,解吸剂用量为1.0 BV。[结论]AB-8型大孔树脂对葡萄籽中原花色素的精制具有明显的作用。
二、葡萄籽中的原花色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葡萄籽中的原花色素(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浸渍发酵方式对红葡萄酒风味物质及感官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不同浸渍发酵方式酿造试验 |
1.2.2 葡萄酒理化指标分析 |
1.2.3 葡萄酒中原花色素分离与测定 |
1.2.4 香气物质分析检测 |
1.2.5 感官分析 |
1.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不同浸渍发酵处理对葡萄酒中多酚物质的影响(表1) |
2.2 不同浸渍发酵处理对葡萄酒中原花色素的影响(图1) |
2.3 不同浸渍发酵处理方式对葡萄酒中香气物质的影响 |
2.4 去籽发酵对葡萄酒感官品质的影响(图2) |
3 结论 |
(2)功能性葡萄籽太谷饼配方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不同葡萄籽原料总酚及原花色素含量的测定 |
1.2.2 不同葡萄籽原料总脂肪及脂肪酸组成测定 |
1.2.3 气相色谱条件 |
1.2.4 葡萄籽多酚提取物的制备 |
1.2.5 普通粉碎葡萄籽粉及超微粉碎葡萄籽粉的制备 |
1.2.6 不同添加方式葡萄籽太谷饼的制备 |
1.2.7 单因素试验 |
1.2.8 葡萄籽面包配方工艺优化 |
1.2.9 太谷饼感官评价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葡萄籽原料多酚含量的测定 |
2.2 热处理过程对葡萄籽多酚含量的影响 |
2.3 不同葡萄籽原料脂肪酸组成 |
2.4 3种形式葡萄籽添加物太谷饼感官评价 |
2.5 单因素试验结果 |
2.5.1 普通粉碎葡萄籽粉添加量对太谷饼品质的影响 |
2.5.2 蔗糖添加量对太谷饼品质的影响 |
2.5.3 亚麻油添加量对太谷饼品质的影响 |
2.6 正交试验结果 |
3 结论 |
(3)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稳定性及其抗氧化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3.1 圆叶葡萄籽中原花色素提取 |
1.3.2 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的光谱特性 |
1.3.3 原花色素含量的测定 |
1.3.4 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
1.3.5 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1.3.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的光谱特性 |
2.2 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
2.2.1 温度对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2.2.2 p H值对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2.2.3 金属离子对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2.2.4 还原剂、氧化剂对原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2.2.5 光照对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2.3 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
2.3.1 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对DPPH·的清除作用 |
2.3.2 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对·OH的清除作用 |
2.3.3 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的铁离子还原能力 |
3 结论 |
(4)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黄烷-3-醇及其聚合体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葡萄籽中酚类物质提取 |
1.2.2 黄烷-3-醇单体HPLC分析条件 |
1.2.3 葡萄籽中原花色素分离纯化 |
1.2.4 葡萄籽中原花色素HPLC分析条件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黄烷-3-醇单体的变化 |
2.2 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原花色素(黄烷-3-醇聚合体)末端单元的变化 |
2.3 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原花色素延伸单元的变化 |
2.4 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原花色素平均聚合度的变化 |
2.5 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总原花色素含量的变化 |
3 结论 |
(5)海拔对酿酒葡萄果实和相应葡萄酒中多酚物质影响的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拔对葡萄果实和葡萄酒多酚的影响 |
1.1 高海拔葡萄园的定义 |
1.2 高海拔葡萄园的气候特征 |
1.3 海拔对花色苷的影响 |
1.4 海拔对单宁的影响 |
1.5 海拔对黄酮醇的影响 |
1.6 海拔对白藜芦醇的影响 |
2 结论与展望 |
(6)黑花生主要品质性状及原花色素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花生及花生红衣 |
1.1.1 花生生产发展近况 |
1.1.2 花生红衣的营养成分及功能性化学成分 |
1.1.3 花生红衣的利用 |
1.2 黑花生概况 |
1.2.1 黑花生的主要化学成分 |
1.2.2 黑花生的品质特性 |
1.2.3 黑花生的保健价值 |
1.3 天然色素 |
1.3.1 天然色素的生理功能 |
1.3.2 天然色素的应用研究 |
1.3.3 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 |
1.4 原花色素概述 |
1.4.1 原花色素的发现 |
1.4.2 原花色素的结构和来源 |
1.4.3 原花色素的性质 |
1.4.3.1 光谱特性 |
1.4.3.2 溶解性 |
1.4.3.3 颜色反应 |
1.4.3.4 降解反应 |
1.4.4 原花色素的生物活性 |
1.4.4.1 活性的发现 |
1.4.4.2 酶抑制活性 |
1.4.4.3 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
1.4.4.4 抗氧化活性 |
1.4.4.5 作为天然抑菌成分 |
1.4.4.6 抗癌作用 |
1.4.5 原花色素的提取方法和测定方法 |
1.4.5.1 原花色素的提取方法 |
1.4.5.2 原花色素的测定方法 |
1.4.6 原花色素的开发与利用 |
1.5 本研究的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1.5.1 立题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创新之处 |
1.5.4 研究方法 |
1.5.5 技术线路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 |
2.2 实验时间和地点 |
2.3 主要仪器 |
2.4 实验内容和方法 |
2.4.1 黑花生主要品质性状 |
2.4.1.1 花生衣和花生仁比率测定 |
2.4.1.2 水分含量测定 |
2.4.1.3 蛋白质含量测定 |
2.4.1.4 脂肪含量测定 |
2.4.1.5 衣色素的提取 |
2.4.1.6 定性实验 |
2.4.2 原花色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2.4.2.1 材料预处理 |
2.4.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
2.4.2.3 单因素试验 |
2.4.2.4 正交试验 |
2.4.2.5 黑花生衣中原花色素含量测定 |
2.4.2.6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黑花生主要品质性状 |
3.1.1 不同品种花生花生衣和花生仁比率 |
3.1.2 不同品种花生中花生衣和去衣花生仁水分含量百分比 |
3.1.3 不同品种花生花生衣和去衣花生仁粗蛋白质含量 |
3.1.4 不同品种花生花生衣和去衣花生仁脂肪含量 |
3.1.5 花生衣色素的定性分析 |
3.1.5.1 FeCl_3显色反应 |
3.1.5.2 盐酸-镁粉反应 |
3.1.6 pH对花生衣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3.2 绘制标准曲线 |
3.3 黑花生衣原花色素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
3.3.1 乙醇浓度对黑花生衣原花色素的提取效果的影响 |
3.3.2 料液比对黑花生衣原花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3.3.3 提取时间对黑花生衣原花色素的提取效果的影响 |
3.3.4 提取温度对黑花生衣原花色素的提取效果的影响 |
3.4 黑花生衣原花色素提取的正交试验 |
3.5 黑花生衣中原花色素的含量测定 |
4 讨论与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原花青素二聚体B2的化学合成及其在不同品种葡萄籽中的定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酚类物质在葡萄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1.1.1 果皮 |
1.1.2 果肉 |
1.1.3 葡萄籽 |
1.1.4 影响葡萄中酚类物质的因素 |
1.2 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变化反应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
1.2.1 单宁的聚合反应 |
1.2.2 裂解反应 |
1.2.3 氧化反应 |
1.2.4 与蛋白质、多糖的结合 |
1.2.5 单宁对葡萄酒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 |
1.3 原花青素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1 有机溶剂萃取法(Solid-liquid extraction, SLE) |
1.3.2 超声波辅助提取(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UAE) |
1.3.3 微波辅助提取(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MAE) |
1.3.4 加速溶剂提取(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ASE) |
1.4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剂 |
2.1.3 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中间产物a-2、a-3、a-4、a-5 的合成 |
2.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原花青素二聚体B2) |
2.2.3 结构鉴定 |
2.2.4 葡萄籽粉的准备 |
2.2.5 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中间体a-2 和a-4 合成条件的优化 |
3.1.1 反应时间对合成中间体a-2 产率的影响 |
3.1.2 反应温度对合成中间体a-2 产率的影响 |
3.1.3 反应时间对合成中间体a-4 产率的影响 |
3.2 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和物理状态 |
3.3 目标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
3.4 合成化合物的谱图 |
3.4.1 中间体a-2 和a-4 的谱图 |
3.4.2 目标产物原花青素二聚体B2的谱图 |
3.5 葡萄籽中原花青素二聚体B2的定量分析 |
3.5.1 原花青素二聚体B2的HPLC纯度 |
3.5.2 葡萄籽中原花青素二聚体B2的HPLC定量 |
第四章 讨论 |
4.1 化合物合成条件的选择 |
4.2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4.2.1 1H-NMR和13C-NMR结构表征 |
4.2.2 质谱分析 |
4.3 HPLC的定量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石油醚提取葡萄籽中原花色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石油醚提取原花色素的方法。 |
1.2.1.1 滤纸的干燥。 |
1.2.1.2 包装和干燥。 |
1.2.1.3 提取。 |
1.2.2 原花色素香草醛检测法。 |
1.2.2.1 显色剂的制备。 |
1.2.2.2 原花色素标准溶液的配制。 |
1.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1.2.2.4 提取液原花色素浓度检测。 |
1.3 原花色素提取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原花色素标准溶液浓度-吸光度曲线的绘制 |
2.2 正交试验结果 |
3 结论 |
(9)分光光度法测原花色素抗氧化活性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 |
1.3 邻苯三酚自氧化分光光度法条件研究 |
1.3.1 缓冲溶液的配制 |
1.3.2 邻苯三酚溶液配制 |
1.3.3 试验方法 |
1.4 原花色素在植物油中的抗氧化性能测定 |
1.4.1 分析样品准备 |
1.4.2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
1.4.3 计算公式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邻苯三酚自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条件的确定 |
2.1.1 邻苯三酚浓度的影响 |
2.1.2 p H值对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及原花色素清除率的影响 |
2.2 多种原花色素样品的抗氧化性检测结果 |
3 结论 |
(10)葡萄籽中原花色素的树脂纯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试验测定。 |
1.2.2 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试验测定。 |
1.3 试验计算 |
1.3.1 大孔吸附树脂对原花色素静态吸附量和吸附率的测定。 |
1.3.2 大孔吸附树脂对原花色素静态洗脱性能的测定。计算解吸率公式如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孔树脂的筛选结果 |
2.2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及静态解吸特性研究 |
2.2.1 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测定。 |
2.2.2 等温静态吸附曲线测定。 |
2.2.3 洗脱液浓度的确定。 |
2.3 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试验测定 |
2.3.1 上样液流速对树脂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 |
2.3.2 解吸剂浓度对动态解吸性能的影响。 |
2.3.3 解吸剂流速对动态解吸性能的影响。 |
2.3.4 解吸剂用量对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 |
3 结论 |
四、葡萄籽中的原花色素(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浸渍发酵方式对红葡萄酒风味物质及感官特征的影响[J]. 丁燕,韩晓梅,王超萍,王钦超. 酿酒科技, 2021(05)
- [2]功能性葡萄籽太谷饼配方工艺的研究[J]. 张倩茹,尹蓉,王贤萍,韩彦龙.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05)
- [3]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稳定性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 管敬喜,廖秋眉,黄羽,黄江流,黄竟,盘丰平,杨莹. 中国酿造, 2020(12)
- [4]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黄烷-3-醇及其聚合体的变化[J]. 丁燕,HARRISON Roland,王超萍,韩晓梅,吴新颖. 北方园艺, 2020(20)
- [5]海拔对酿酒葡萄果实和相应葡萄酒中多酚物质影响的研究概述[J]. 蒋宝,蒲飞,孙占育,王录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08)
- [6]黑花生主要品质性状及原花色素提取研究[D]. 杜睿.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7]原花青素二聚体B2的化学合成及其在不同品种葡萄籽中的定量[D]. 刘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4)
- [8]石油醚提取葡萄籽中原花色素工艺研究[J]. 孙皓,伍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5)
- [9]分光光度法测原花色素抗氧化活性条件研究[J]. 伍丽娜,孙皓,孙娜. 农业机械, 2012(21)
- [10]葡萄籽中原花色素的树脂纯化工艺研究[J]. 孙皓,伍丽娜,张伟,郑永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