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型集散热电厂现场参数巡检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立伟[1](2021)在《H热电厂设备维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火电装机容量远大于市场需求,同时新能源企业装机容量不断增加,逐年挤压火电市场空间而且煤价日益高涨发电成本逐渐增加,造成火力发电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高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维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供热供电安全可靠,是所有相关公司都在探索思考的关键事项。同时,近年来随着火电厂管理模式逐渐转变,更多使用外包队伍进行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电厂内外包单位也越来越多,面对当前电厂内鱼龙混杂素质良莠不齐的外包队伍,如何进行管理才能保质保量安全的完成设备检修维护工作,也是很多火电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H热电厂设备维修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深入调研企业内部管理情况,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其次,系统分析了H公司设备维修中的设备日常维护质量管理、设备周期性检修管理及设备维修外包队伍管理几个方面主要问题及原因。然后运用生产运营管理中的相关理论及方法提出上述管理问题解决方案,主要是运用生产运营管理中精益管理的思想解决设备日常维护质量管理问题,通过目标管理的方法提升设备周期性检修管理,采用一体化管理手段加强设备维修外包队伍管理。最后,将生产运营管理中相应的管理方案应用于H公司生产现场实践,并提出保障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结合国内外热电厂设备维修管理研究成果,在生产运营管理相关理论及方法的指导下,提供了热电厂设备维修管理相关问题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其管理水平,进一步保障了热电厂安全稳定运行。为国内其它热电厂在生产运营管理中设备维修管理提供了很好借鉴。
尹麒[2](2021)在《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改进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热电厂占据着较大比例,热电厂作为国家环保节能减排的重点企业,其生产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其能源利用效率。如何提高热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是电力行业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对FS热电厂的生产运营进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水平,为同类型热电厂的生产运营管理提供了改进和完善的思路。由于化石能源日渐紧张,煤炭价格逐步上涨,增加了热电厂的生产运营成本。在过去的几年中,FS热电厂不断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更新,即使这样老旧设备的运行成本依旧居高不下,如何提升生产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自身生产成本成为了FS热电厂急需解决的难题。FS热电厂的生产运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普遍性问题,例如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监督制度执行效果差,成本管理方法单一等,企业需要在原有生产运营管理基础上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提升管理执行力,注重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实际效果,改进原有管理体系,提升生产运营管理精细化程度,为企业的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工作提供可靠保证。通过分析FS热电厂在生产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利用精细化管理理论为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改进提供解决办法,并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来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实施,提升企业机组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胡君杰[3](2021)在《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395MW机组DCS系统改造设计》文中指出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戚电公司)2×395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投产已14年,期间DCS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未进行较大规模的更新,控制器及卡件等设备严重老化,故障频发。尤其是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在投入自动控制且出现“虚假水位”现象情况下,极易发生故障跳机的情况。同时,面对厂内数字化管理实现程度不高、传统管理模式乏力、智能巡检的需求等情况,本论文拟采用maxDNA系统代替原DCS系统,重点改造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设计一套全厂监控信息系统,提升机组的控制水平,改善其控制性能。由于汽包在控制过程中会发生突出的“虚假水位”现象,传统PID汽包水位控制系统无法解决水位波动问题。本文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知识,将三冲量串级控制系统的主控制器用二输入三输出模糊控制器代替,结合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经验,得到模糊规则,在MATLAB软件中,构建传统PID和模糊PID控制系统模型,再加入一定的干扰量,得到其仿真曲线。通过两曲线对比发现,改进的模糊PID控制相比较于传统PID控制,对汽包水位调节的响应时间大大缩短,超调量大幅减小,对扰动的敏感性较低,控制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针对电厂管控一体化的需求,本文在Web浏览器上建立集成实时监测、协助维护、性能优化、数据共享等功能的SIS系统,满足公司所有机组及生产单元对数字化管理、智能巡检、实时监测等功能的需求。该系统具有独立的实时/历史数据库,能实现生产管理者远程监视、管理,生产一线热工检修人员在线修改逻辑、检修消缺实时恢复等功能,充分发挥系统的优越性,提升了整厂的工作效率。
吴庆康[4](2020)在《基于DCS的热电厂烟气净化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大气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对燃煤电厂烟气排放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烟气净化技术是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的重要措施。烟气排放参数的稳定达标与采取的烟气净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密切相关,因此选取合适的控制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集散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为控制方式,结合丰县鑫成热电厂2×18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首先对湿法与半干法两种主流烟气治理方案的工艺原理进行介绍,说明了各自的工艺特点。并结合电厂的现有的运行方式对两种方案展开详细的比较说明,最终确定了以半干法脱硫与低温循环氧化脱硝相结合的烟气治理工艺并对系统进行了简要说明,根据其烟气净化系统的控制难点及要求对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半干法脱硫结合低温循环氧化脱硝相结合的工艺路线由于其重点在于协同处理,脱硝系统必须依托脱硫系统进行有效反应,所以要求整个DCS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本文从DCS系统的性质和特点入手,通过对烟气治理系统各个参数的控制要求对DCS系统制定了设计方案,通过对烟气排放控制策略的优化,解决了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波动较大的问题。最后,从电厂实际的运行情况及烟气排放参数来看,以DCS作为控制系统的脱硫脱硝设施能够满足工程改造的要求,DCS系统对于烟气排放数据的变化能够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排放数据优于烟气超低排放标准。该论文共有图40幅,表16个,参考文献81篇。
钱星翔[5](2020)在《热力生产与运营一体化管理系统部分模块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热电厂供热半径越来越大,热用户分布越来越分散,热用户对热电厂的供热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供热管理粗放,供热系统运行效率低,热损失大,热电厂热力生产调度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亟待提升。集成互联网、工业控制、远程通信等技术,可以将热电厂从热力生产到运营管理的全部业务整合到一个管理平台系统中。本文以某燃机电厂的联合循环机组及其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体化管理系统中热网监控子系统、发电与热力调度子系统和应急处置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该一体化系统由集中控制层、数据服务层和终端控制层三层构成,具有需求计划管理、发电与热力调度、热用户参数控制、应急状态处置、综合信息管理等多种功能。热网监控子系统采用B/S架构,以GPRS作为远程终端与集控中心的通信方案。在分析了监控子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搭建了系统的功能框架。通过java平台进行开发,主要包括地图导航、站点监控、报表生成、权限分配、用户管理等功能,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和可维护性。在分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与供热影响因素后,建立机组的能耗特性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不同运行方式机组间负荷优化分配算法,实现发电与热力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经过计算,负荷优化分配可有效降低燃料消耗,达到热电厂发电和供热综合能耗最低、能效水平最优。通过分析供热中断对热用户的影响程度,可将热用户分级设置,同时结合管网的阻力特性和热力学特性,制订热电厂供热能力受限情况下的热用户分级管理策略,并以此实现应急处置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通过计算得到当前供热能力下的最佳供热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证热网应急状态下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热力生产与运营一体化管理系统集按需供热、自动调节、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科学决策等功能于一体,十分契合供热生产与经营管理精细化的趋势和要求。本文参与开发的热力生产与运营一体化管理系统已经在现场投运,可以有效地指导运行人员合理调整运营状态,满足生产需求,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电厂的整体运行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朱振[6](2020)在《带式输送机托辊运行状态在线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带式输送机是煤矿中最主要的输送设备,输送机的运行状态对输送机和矿山的安全生产存在着重大的影响,其中由于托辊卡阻故障造成的火灾隐患更加严重。为此,每条输送机都配备固定的巡检工作人员,每天定时定点地检测输送机的运行状态。然而,矿山作业环境恶劣而复杂,工作人员昼夜轮班巡检,检测效果差。因此,研究并设计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代替输送机巡检工作人员完成巡检工作,对提高巡检质量,保障输送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输送机沿线托辊运行状态的检测,研究设计了输送机巡检机器人。通过分析输送机现场工作环境和巡检人员作业内容,总结巡检机器人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巡检机器人系统和结构的设计方案,并对巡检机器人的行走系统、通讯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供电系统和上位机处理系统做了分析和研究。为了保障巡检机器人可以准确检测托辊的运行状态,提出基于红外图像处理技术的托辊运行状态的检测方法。首先,阐述输送机的工作过程,基于摩擦热力学原理建立托辊-输送带摩擦生热的数学模型,并利用ANSYS仿真分析托辊-输送带摩擦生热产生的温度场。其次,应用红外热成像仪实验采集托辊在正常和卡阻故障状态下的视频图像,结合理论和仿真分析其表现特征。最后,基于红外热成像测温原理分析红外图像的特点,应用红外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灰度化、滤波去噪和图像增强处理,并提出应用OSTU阈值分割算法和形态学改进方法提取图像中卡阻托辊的区域,采用灰度重心的方法标定出故障托辊在图像中的位置。为了验证巡检机器人各系统是否满足设计需求,按照设计方案搭建行走轨道并加工制作巡检机器人实验样机,在现有带式输送机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完成实验平台搭建,对机器人各系统的功能进行实验室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设计的巡检机器人基本满足功能需求。该论文有图56幅,表15个,参考文献94篇。
王雪平[7](2020)在《某集中供暖项目直埋管道泄漏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指出某集中供暖项目直埋管道泄漏风险评估研究,遵循管道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并应用一定的风险评估技术开展研究。梳理与直埋供暖管道类似的城市燃气管道、供水管道、排水管道等市政管道的风险管理文献和集中供暖项目风险管理文献,在此基础上,分析某集中供暖项目直埋管道危害事件和其它基本情况。应用故障树分析法,经整理后识别出项目直埋管道泄漏风险危害因素3个方面的清单,分别是管道设备自身因素、管道运行环境因素和管道运行管理因素。3个方面的清单列为14个科目,分解为50个具体因素。项目管道分段后,选取输送段管道为例进行项目直埋管道泄漏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主要是2个方面的分析,一是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危害因素进行权重排序;二是应用专家调查法确定各危害因素导致管道泄漏的可能性和危害后果两方面的等级后,风险评估矩阵合成得出各危害因素所处的管道泄漏风险区域等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项目管道泄漏总体风险,结果为“中”风险等级。3个方面的风险因素中,“管道运行环境”评价为“高”风险等级,“管道设备自身”评价为“中”风险等级,“管道运行管理”评价为“低”风险等级。14个科目的因素中,“自然环境影响”,“介质工况差”,“运行误操作”共3个科目评价为“高”风险等级;“沟槽缺陷”,“安装缺陷”,“保温补口缺陷”,“水质监管不到位”共4个科目评价为“中”风险等级;其它的7个科目评价为“低”风险等级。对研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联系项目实际情况,按照预先设定的风险处置原则,按层次,分因素,重点对中高风险因素提出了风险处置措施建议。本文中图13幅,表21个,参考文献57篇。
王玉伟[8](2020)在《HN热电厂现场5S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HN热电厂经过20多年的运行,现今面临着机组老化以及北京市消除燃煤发电的巨大压力。目前,厂内燃煤机组作为北京市应急备用电热源,每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运行,由于是应急启动所以对机组运行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燃煤机组是公司的盈利主力,能够抓住每年的运行窗口期对公司非常重要。所以需要研究设计一套有效可行的生产现场管理方案,来提高机组的运维质量和稳定性,节约运营成本,增加公司经营利润,圆满完成每年的电热保障任务。本文从HN热电厂实际出发展开研究,结合现场管理与5S理论通过对电厂的实地调研以及对电厂职工的访谈,对电厂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的剖析,并使用5S管理的方法为电厂设计了一套生产现场管理方案,方案细化到5S中每项活动如何设计如何实施,确保了方案的可执行性。最后,在厂内选取班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通过数据对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并总结经验对方案进行补充,进而向全厂推广。论文研究成果可提高HN热电厂生产现场管理水平,解决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企业现场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达到提高机组运维质量,节约成本,增加利润,改善经营的目的。同时也丰富了5S理论的应用研究,为未来5S管理理论应用于火力发电厂提供有益的借鉴。
薛文彬[9](2019)在《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文中认为目前,我国锅炉的控制系统均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系统,它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可以对锅炉进行集中监控,也为锅炉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也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对于锅炉来说DCS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增强,未来发展要求我们在有限的能源中发挥最大的能量。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式分布控制系统,目前因为控制范围广泛集中监控管理等优点被我国大多数火电厂所应用,本文结合DCS系统对模糊PID控制器进行组态改进使输出更优控制过程。对锅炉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做了阐述,依据控制对象较复杂的、不确定性且具有时滞性的特点,在对原有锅炉控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其控制系统改造的控制方案;并对新的控制算法进行了探索,将模糊PID控制算法应用于温度控制过程中,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运用到锅炉相关控制之上,对其进行仿真的同时加以对比分析;以实现更为良好的控制效果,并进一步通过仿真对其和传统PID控制方式相比较,得出模糊PID控制的优越性。新改造的2号锅炉DCS通过系统网络连接在一起,所有节点之问的数据和信息传递都由系统网络完成。操作员站由可靠性高的工业微机配以外设组成,站上运行专用的实时监控软件。功能实现:图形显示与会话、报警显示与管理、报表打印、系统库管理、历史库管理、追忆库管理等。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使用同一台微机,供工程人员实现应用系统的组态现场控制站是DCS系统完成现场测控的重要站点。现场控制站实现由主控模块、智能I/O模块、电源模块和专用机柜四部分组成。主要完成两项功能:信号的转换与处理和控制运算。该论文有图34幅,表7个,参考文献97篇。
王巍[10](2019)在《基于MACSV的抽凝式机组低真空供暖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低真空供热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少热源侧余热损失的节能供热方案,但由于其技术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的构建工作往往被人忽视。本文提出了一种低真空供热智能化控制的新方案,使用就地执行装置替代工人手动操作,应用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低真空首站的无人值守与调度中心的集中控制,应用智能控制模块实现热网的智能预测前馈控制。这样既避免了工人在就地操作可能遇到的人身危险,也提高了控制精度与科学性。本文完成的智能控制方案设计包括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组态设计、热网负荷预测分析以及智能控制模块的设计等四个部分的内容。硬件设计包括了控制模块选型、控制柜布局设计、供电冗余设计和通讯网络设计;软件组态设计主要包括了数据库组态、控制器算法组态以及图形组态;热网负荷预测分析使用了SPSS工具软件对真实热网负荷需求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关于天气状况的负荷预测关系函数;智能控制模块的设计利用了Python工具进行了智能算法的编写,实现了供热工艺流程的全自动智能前馈控制。最终达到了提升低真空供热控制精度的目的。本文应用和利时MACSV技术、线性回归分析技术、Python网络爬虫与嵌入技术解决了低真空供热的智能控制问题,实现了热网的精确和科学运行,解决了热电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供热企业的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在DCS系统上进行功能扩展的思路与可行方案,可为热电企业在原有系统的升级改造方面提供助益。
二、小型集散热电厂现场参数巡检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集散热电厂现场参数巡检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H热电厂设备维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热电厂设备维修管理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4 主要内容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设备维修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 设备维修概念 |
2.2 设备维修管理方法 |
2.2.1 精益管理 |
2.2.2 目标管理 |
2.2.3 一体化管理 |
3 H公司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公司介绍 |
3.2 公司运营状况 |
3.3 设备维修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3.3.1 设备日常维护管理问题及分析 |
3.3.2 设备周期性检修管理问题及分析 |
3.3.3 设备维修队伍管理问题及分析 |
4 H公司设备维修管理改进方案 |
4.1 精益管理改进设备日常维护质量 |
4.1.1 主题设定及现状把握 |
4.1.2 目标设定及要因分析 |
4.1.3 对策制定及实施 |
4.1.4 目标确认及标准化 |
4.2 设备周期性检修问题改进方案 |
4.2.1 目标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水平 |
4.2.2 加强设备周期性检修风险识别 |
4.3 一体化方案改善外包队伍管理 |
4.3.1 办公管理一体化 |
4.3.2 培训管理一体化 |
4.3.3 评价管理一体化 |
5 改进方案的实施保障措施 |
5.1 组织体系保障 |
5.2 制度体系保障 |
5.3 绩效体系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 生产运营管理理论 |
2.1.1 运营管理的概念和发展 |
2.1.2 成本管理理论 |
2.1.3 节能管理理论 |
2.1.4 环境保护管理理论 |
2.2 精细化管理理论研究 |
2.2.1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2.2 精细化管理理论构成 |
2.3 发电企业精细化生产管理理论研究 |
2.3.1 热电厂的生产流程 |
2.3.2 热电厂的精细化管理重点 |
3 FS热电厂的生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
3.1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管理基本情况 |
3.1.1 FS热电厂基本情况简介 |
3.1.2 FS热电厂运营成本及外供动力情况 |
3.1.3 FS热电厂生产运行方式说明 |
3.2 生产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 生产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4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
4.1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
4.2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的思路和原则 |
4.2.1 设计思路 |
4.2.2 设计原则 |
4.3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制定 |
4.3.1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2 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3 原料采购及库存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4 设备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5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6 节能环保精细化管理方案 |
4.4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实施 |
4.4.1 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实施步骤 |
4.4.2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的精细化管理实施 |
4.4.3 成本精细化管理奖励机制建立 |
4.4.4 原料采购及库存精细化管理实施 |
4.4.5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实施 |
4.4.6 设备精细化管理实施 |
4.4.7 节能环保的精细化管理实施 |
5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领导者全面参与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 |
5.2 建立针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制度保障 |
5.3 加强企业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文化建设 |
5.4 明确精细化管理各组织部门职责 |
5.5 做好企业员工精细化管理培训工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395MW机组DCS系统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DCS系统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现状 |
1.2.1 DCS系统概述 |
1.2.2 DCS系统国内外现状 |
1.2.3 其他电厂DCS系统改造调研 |
1.3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概述 |
1.3.2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SIS系统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SIS系统概述 |
1.4.2 SIS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DCS系统改造及SIS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2.1 DCS系统改造需求分析 |
2.1.1 DCS系统改造需求 |
2.1.2 原DCS系统事故案例 |
2.1.3 maxDNA系统优势 |
2.2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改造需求分析 |
2.3 SIS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2.3.1 SIS系统设计需求 |
2.3.2 SIS系统设计原则 |
2.4 本章总结 |
第3章 DCS的硬件与软件设计 |
3.1 DCS系统构成 |
3.2 DCS系统的硬件设计 |
3.2.1 现场控制单元 |
3.2.2 人机接口 |
3.3 DCS系统的软件设计 |
3.3.1 现场控制单元软件 |
3.3.2 通讯网络 |
3.3.3 工程师站软件 |
3.4 本章总结 |
第4章 基于模糊PID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仿真 |
4.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简介 |
4.1.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
4.1.2 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的比较与选择 |
4.2 基于传统PID下的串级三冲量控制系统 |
4.2.1 传统PID的控制原理 |
4.2.2 比例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4.2.3 积分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4.2.4 微分系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
4.3 基于改进的模糊PID串级三冲量汽包水位控制方案设计 |
4.3.1 模糊控制的原理 |
4.3.2 模糊控制的具体实现 |
4.3.3 模糊控制对控制参数K_p、K_i、K_d的校正 |
4.4 仿真 |
4.4.1 传统PID控制下锅炉汽包水位仿真 |
4.4.2 改进的模糊PID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总结 |
第5章 SIS系统设计 |
5.1 SIS系统主要技术及外部结构 |
5.1.1 SIS系统主要技术 |
5.1.2 SIS系统与DCS系统的关系 |
5.1.3 SIS系统与MIS系统的关系 |
5.2 SIS系统架构与实施 |
5.2.1 SIS系统架枸 |
5.2.2 SIS系统部分模块设计 |
5.2.3 SIS系统实施 |
5.3 改造后SIS系统结果呈现 |
5.3.1 实时信息系统主画面 |
5.3.2 智能巡检部分画面 |
5.4 本章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DCS的热电厂烟气净化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烟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
2.1 改造工程背景 |
2.2 烟气净化技术介绍 |
2.3 烟气净化方案的比较及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3 烟气净化系统DCS设计 |
3.1 烟气净化系统的功能及需求分析 |
3.2 MACS系统介绍 |
3.3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4 DCS控制系统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烟气净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4.1 控制方式分析 |
4.2 模拟量计算控制回路 |
4.3 开关量顺序控制系统 |
4.4 烟气排放浓度控制策略优化 |
4.5 运行效果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热力生产与运营一体化管理系统部分模块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集中供热现状 |
1.2.1 国内外集中供热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外集中供热管理现状 |
1.2.3 我国集中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 |
1.3 热网远程监视控制系统 |
1.3.1 远程通信 |
1.3.2 热网监控系统的开发 |
1.3.3 热网监控系统的应用及改造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二章 热力生产与运营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
2.1 一体化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与结构 |
2.1.1 系统结构 |
2.1.2 主要功能子系统的设计 |
2.2 远程测控终端 |
2.2.1 远程测控终端 |
2.2.2 测控终端与集控中心通信方式 |
2.2.3 流量积算仪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热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
3.2 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
3.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3 开发环境 |
3.3.1 开发平台及开发框架 |
3.3.2 数据库系统的选择 |
3.4 热网监控系统功能的实现 |
3.4.1 登录界面 |
3.4.2 地图导航界面 |
3.4.3 站点监控界面 |
3.4.4 生产参数界面 |
3.4.5 经济运行报表界面 |
3.4.6 系统设置界面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电与热力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4.1.1 机组设备参数 |
4.1.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力系统 |
4.1.3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影响因素 |
4.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燃耗特性 |
4.3 发电与热力调度系统的设计 |
4.3.1 发电与热力调度系统整体框架 |
4.3.2 负荷优化分配算法 |
4.4 发电与热力调度系统的实现 |
4.4.1 给定负荷计算 |
4.4.2 优化计算 |
4.4.3 负荷优化分配经济性评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急处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热用户优先级的确定 |
5.1.1 热用户的供热等级分类 |
5.1.2 焓降法确定能量损失 |
5.1.3 压降法计算管路的阻力损失 |
5.1.4 热电厂自定义不可中断热用户优先级 |
5.2 应急处置系统的设计 |
5.2.1 应急处置系统整体框架 |
5.2.2 应急处置系统的控制策略 |
5.3 应急处置系统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专利 |
(6)带式输送机托辊运行状态在线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带式输送机托辊故障分析 |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 托辊运行状态在线巡检机器人方案设计 |
2.1 巡检机器人设计要求 |
2.2 巡检机器人设计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3 托辊运行状态在线巡检机器人系统研究 |
3.1 巡检机器人行走系统 |
3.2 巡检机器人通讯系统 |
3.3 巡检机器人信息采集系统 |
3.4 巡检机器人供电系统 |
3.5 上位机处理系统 |
3.6 本章小结 |
4 托辊运行状态检测方法研究 |
4.1 理论研究基础 |
4.2 托辊-输送带摩擦热分析 |
4.3 卡阻故障托辊红外图像预处理方法 |
4.4 卡阻故障托辊图像分割与标定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5 巡检机器人系统测试与分析 |
5.1 巡检机器人系统性能实验测试与分析 |
5.2 托辊运行状态检测方法实验测试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某集中供暖项目直埋管道泄漏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城市燃气管道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城市供水管道以及市政管线综合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集中供热项目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论文各章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风险管理理论 |
2.1.1 管道风险 |
2.1.2 管道风险评估 |
2.1.3 管道风险评估技术 |
2.2 直埋供暖管道工程建造及运行 |
2.2.1 直埋供暖管道工程组成 |
2.2.2 直埋供暖管道工程安装 |
2.2.3 直埋供暖管道工程运行 |
3 项目直埋管道泄漏风险识别 |
3.1 项目情况 |
3.1.1 项目基本情况 |
3.1.2 项目运行危害事件 |
3.2 项目管道泄漏危害因素识别 |
3.2.1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管道泄漏危害因素识别 |
3.2.2 项目管道泄漏危害因素整理分类 |
4 项目直埋管道泄漏风险分析 |
4.1 项目管道分段及研究对象选取 |
4.2 管道泄漏危害因素权重的确定 |
4.2.1 递阶层次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
4.2.2 判断矩阵的建立 |
4.2.3 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4.3 管道泄漏风险的专家评判 |
4.3.1 专家调查确定风险等级 |
4.3.2 风险等级的矩阵合成 |
5 项目直埋管道泄漏风险评价 |
5.1 管道泄漏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5.1.1 因素集和评判集的确定 |
5.1.2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过程 |
5.2 管道泄漏风险处置措施建议 |
5.2.1 管道泄漏风险处置原则 |
5.2.2 研究结果分析及风险处置措施建议 |
6 结论 |
6.1 论文的总结 |
6.2 论文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管道泄漏危害因素相对重要性调查 |
附录 B 管道泄漏危害因素风险等级调查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HN热电厂现场5S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现场管理的发展 |
1.2.2 5S管理在国外的发展 |
1.2.3 5S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1.3.2 研究主要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创新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2.1 现场管理和5S管理的概念 |
2.1.1 现场管理的概念 |
2.1.2 5S管理的概念 |
2.2 现场管理理论 |
2.2.1 现场管理的内容 |
2.2.2 现场管理的目的 |
2.2.3 现场管理的任务 |
2.3 5S管理理论 |
2.3.1 5S管理的原则 |
2.3.2 5S管理的内容 |
2.3.3 5S管理中各要素间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HN热电厂生产现场管理的实际情况 |
3.1 HN热电厂概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HN热电厂生产组织结构及相关部门职责 |
3.1.3 HN热电厂生产检修流程 |
3.2 对HN热电厂现场管理的调研情况 |
3.2.1 生产指标情况 |
3.2.2 等级检修管理情况 |
3.2.3 设备维护情况 |
3.2.4 安全指标情况 |
3.2.5 技术文件情况 |
3.2.6 人力资源情况 |
3.2.7 现场情况 |
3.2.8 对厂内生产和管理人员走访发现的情况 |
3.3 HN热电厂现场管理存在问题的总结 |
3.4 HN热电厂生产现场实施5S管理必要性分析 |
3.4.1 HN热电厂生产现场实施5S管理的必要性 |
3.4.2 HN热电厂5S管理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HN热电厂5S现场管理方案的设计 |
4.1 HN热电厂生产检修现场管理方案设计的原则 |
4.2 HN热电厂5S管理的基本思路 |
4.3 HN热电厂5S管理的具体方案设计 |
4.3.1 教育的方案设计 |
4.3.2 整理的方案设计 |
4.3.3 整顿的方案设计 |
4.3.4 清扫的方案设计 |
4.3.5 清洁的方案设计 |
4.3.6 素养培训的方案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HN热电厂5S现场管理方案的实施 |
5.1 5S现场管理开展前的准备 |
5.2 5S现场管理方案实施过程 |
5.2.1 教育方案的实施 |
5.2.2 整理的方案实施 |
5.2.3 整顿的方案实施 |
5.2.4 清扫的方案实施 |
5.2.5 清洁的方案实施 |
5.2.6 素养培训的方案实施 |
5.3 在厂内选取班组试点实施 |
5.3.1 试点实施情况 |
5.3.2 5S管理方案在厂内试点实施的结果 |
5.4 5S现场管理方案的补充措施 |
5.4.1 提升领导重视程度 |
5.4.2 细致安排各阶段工作 |
5.4.3 营造文化氛围激发人员积极性 |
5.4.4 加强检查和考核 |
5.4.5 引入PDCA循环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HN热电厂5S试点工作调查问卷 |
致谢 |
(9)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DCS的研究现状 |
1.3 DCS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
1.4 锅炉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锅炉DCS控制系统的硬件选择及设计 |
2.1 DCS集散控制系统 |
2.2 锅炉DCS系统硬件的组成及特点 |
2.3 锅炉DCS系统硬件的可靠性设计 |
3 锅炉DCS运行原理及控制方案的制定 |
3.1 锅炉控制站的运行原理 |
3.2 锅炉控制站的软件说明 |
3.3 锅炉控制方案的选取及制定 |
4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锅炉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
4.1 控制系统相关控制原理概述 |
4.2 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模型辨识与建模 |
4.3 温度系统原理及其控制系统的制定 |
4.4 温度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锅炉DCS控制系统的软件选择及设计 |
5.1 上位机软件的选择 |
5.2 上位机监控画面的设计及操作方法 |
5.3 锅炉DCS系统串口通讯设定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基于MACSV的抽凝式机组低真空供暖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DCS系统发展历史 |
1.2.2 国内外主要DCS设备厂家介绍 |
1.3 低真空供暖工艺原理 |
1.3.1 低真空系统内的工艺原理 |
1.3.2 低真空供暖水网的工艺原理 |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思路 |
1.4.1 该热电厂的自动控制情况介绍与目标 |
1.4.2 控制系统的选择与智能模块的编写思路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
2 低真空供暖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2.1 低真空供暖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与流程分析 |
2.2 低真空首站控制系统硬件组态设计 |
2.2.1 一次元件、I/O清单与模块选用 |
2.2.2 控制柜布局设计 |
2.2.3 供电冗余设计 |
2.2.4 网络冗余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低真空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态设计 |
3.1 组态工具的选择选择与过程设计 |
3.2 低真空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态实现 |
3.2.1 新建工程 |
3.2.2 设备组态 |
3.2.3 数据库组态 |
3.2.4 控制器算法组态 |
3.2.5 图形组态 |
3.2.6 报警与历史趋势 |
3.2.7 下装 |
3.3 本章小结 |
4 低真空自动控制系统的策略与智能模块设计 |
4.1 热负荷需求分析 |
4.1.1 换热站热负荷需求测算模型 |
4.1.2 低真空首站一次网温差测算模型 |
4.2 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对比 |
4.2.1 原供热模式 |
4.2.2 改造后的供热模式 |
4.3 智能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气象数据的获取来源 |
4.3.2 智能控制模块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低真空控制系统的调试 |
5.1 调试流程设计 |
5.2 各项功能的调试 |
5.2.1 控制系统硬件检测 |
5.2.2 控制系统组态调试 |
5.2.3 逻辑控制调试 |
5.2.4 智能模块功能检查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天气信息自动采集模块代码 |
致谢 |
四、小型集散热电厂现场参数巡检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H热电厂设备维修管理研究[D]. 陈立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2]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改进研究[D]. 尹麒.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3]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395MW机组DCS系统改造设计[D]. 胡君杰. 扬州大学, 2021(08)
- [4]基于DCS的热电厂烟气净化系统研究与应用[D]. 吴庆康.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5]热力生产与运营一体化管理系统部分模块的研究与开发[D]. 钱星翔. 东南大学, 2020
- [6]带式输送机托辊运行状态在线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 朱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7]某集中供暖项目直埋管道泄漏风险评估研究[D]. 王雪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HN热电厂现场5S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D]. 王玉伟.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9]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D]. 薛文彬.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10]基于MACSV的抽凝式机组低真空供暖控制系统设计[D]. 王巍.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