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黄生物碱提取工艺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马彦[1](2019)在《草麻黄主要成分的分离鉴定、抗氧化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中国药典中麻黄药材(Ephedrae Herba)的原植物包括草麻黄(E.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和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用其干燥草质茎。麻黄为传统药材,中药用其水煎剂,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而蒙药则将麻黄全粉用于复方,治疗肝脏疾病等。本论文对草麻黄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对草麻黄全粉、各组分提取物以及分离得到的纯品化合物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α-葡萄糖苷酶抑制等生物活性检测。另外,按照蒙药方式将麻黄全粉及麻黄诃子配伍,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为麻黄的传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分别用Sephadex LH-20、ODS和制备液相等方法分离纯化草麻黄中的化学成分,通过分析核磁及质谱数据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得到10种化合物,分别是麻黄碱(ephedrine,1)、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2)、儿茶素(catechin,3)、表儿茶素(epicatechin,4)、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5)、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6)、ephedrannin Te1(epigallocatechin-(2α→O→7,4α→8)-epigallocatechin-(4α→8)-epigallocatechin-(2α→O→7,4α→8)-gallocatechin,7)、芦丁(rutin,8)、4’-甲氧基-异牡荆素-2"-O-α-L-鼠李糖苷(4’-methoxy isovitexin-2"-O-α-L-rhamnopyranoside,9)和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6,8-di-C-β-D-glucopyranoside,vicenin-2,10)。其中,化合物1、2为生物碱类,化合物3-7为黄烷-3-醇类,化合物8-10为黄酮类。对草麻黄中70%丙酮提取物、提取物过Sephadex LH-20柱洗脱的四个组分Fr1-Fr4以及分离得到的10种化合物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α-葡萄糖苷酶抑制等生物活性实验检测,其中丙酮提取物、组分Fr1-Fr4均有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丙酮提取物、组分Fr1-Fr4和化合物(3-10)均有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组分Fr4和化合物(6-7)具有麦芽糖酶的抑制活性。建立草麻黄中10种化合物在血浆中的定量方法,研究其药代动力学性质,检测到9种成分入血。其中麻黄生物碱(1-2)的入血及吸收量最高。蒙药常以全粉入药,而复方古日古木-7中含有麻黄和诃子,因此对比了单独给大鼠灌胃草麻黄全粉及按比例灌胃草麻黄-诃子粉末配伍后诃子对草麻黄入血成分的影响。单独灌胃麻黄时,9种成分达峰时间较早且入血浓度较大,而在配伍诃子后,其达峰时间变长且血药浓度减小,作用时间延长,诃子中的成分能使麻黄中的成分以更为缓和的方式入血,且作用时间延长,从而调和了药物的吸收速度,减小了草麻黄生物碱类成分的毒副作用。同时在草麻黄灌胃组中,黄烷-3-醇单体成分随时间变化出现第二个吸收峰,说明草麻黄中的黄烷-3-醇多聚体在进入大鼠体内后被分解为单体,并被再次入血吸收。本论文对草麻黄主要成分特别是麻黄生物碱之外的酚类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得到的纯品进行了生物活性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为蒙药古日古木-7中麻黄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为减少草麻黄资源浪费,进一步发展利用草麻黄提供理论依据。
陈旭[2](2017)在《三拗汤干预小鼠哮喘效应及成分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研究三拗汤及其单味药组合配伍前后干预哮喘的效应变化;2、研究三拗汤及其单味药组合配伍前后在血浆中成分的含量变化;3研究三拗汤及其单味药组合配伍前后效应与成分含量的内在关系,试评价三拗汤配伍意义。方法:三拗汤根据《局方》剂量整理设计为麻黄:杏仁:甘草=1:1:1。通过实验方法分别水煎提取三拗汤液、麻黄-杏仁-甘草混合液、麻黄单煎液、杏仁单煎液、甘草单煎液供试备用。1.血药成分研究。选择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UPLC-MS)进行血药成分检测。选择盐酸麻黄碱、盐酸甲基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芒柄花素、苦杏仁苷、野黑樱苷、甘草次酸、甘草苷进行相关实验方法处理得到标准品溶液,进行液相条件摸索以及测定相关标准曲线。再将三拗汤合煎组、麻黄-杏仁-甘草混合液组、麻黄组、杏仁组、甘草组给予大鼠灌胃,连续三天,采集血浆进行纯化处理,通过相同实验方法得到备测供试品溶液同时进行含量测定,得到相关图谱及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2.效应研究。选择三拗汤合煎组、麻黄-杏仁-甘草混合液组进行实验验证。复制OVA哮喘小鼠模型,对哮喘气道炎症进行评价,对呼吸间歇值气道高反应性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并对小鼠肺部病理切片进行观察评价,探讨三拗汤的不同组别对小鼠哮喘效应的影响给予客观的评价。结果:干预哮喘效应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三拗汤及麻黄-杏仁-甘草混合液都可以降低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水平(P<0.05),改善肺功能,改善哮喘小鼠肺病理模型情况。血药成分含测结果显示: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甘草次酸、甘草苷、芒柄花素、杏仁苷7种成分分离较好,成分具有特异性易于鉴别。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以三拗汤组血药含量最高,麻黄-杏仁-甘草混合液组与麻黄单煎液组血药含量基本相同;甘草次酸、甘草苷、芒柄花素以三拗汤组含量最高,混合液组含量略高于甘草单煎液组。结论:1、三拗汤方义认为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杏仁苦平,肃肺降气、化痰通便;甘草甘平,根肾稍降、生中有补、清热祛痰、运脾和中、调和药性;三者在药性配伍、升降学、炮制学等配伍应用方面具有特殊意义。2、实验研究证明:三拗汤合煎干预哮喘效应效果最优、血药各成分含量最大;麻黄-杏仁-甘草混合液具有一定干预哮喘作用,血药含量较低,甘草成分略高于其甘草单煎液的血药含量水平。有效成分越高,干预哮喘作用越强。3、甘草配伍可能具有生物调节作用,有利于提高药物之间的生物利用度,延缓自身或药物间的代谢时间,提高药效。4、三拗汤在干预哮喘过程中,麻黄、杏仁、甘草三者不可分割,具有整体优效的干预哮喘效应作用,且合煎后血中的成分含量最高,是镇咳平喘,解毒抗炎作用强的主要原因,反应了中医配伍理论的正确性。
木合塔尔·吐尔洪,楚刚辉,木尼热·阿不都克里木[3](2016)在《新疆戈壁野生木贼麻黄中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的测定》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半仿生提取法提取生物碱,以薄层色谱法(TLC)对戈壁野生木贼麻黄的根、茎与果中提取的生物碱进行了签别,用HPLC同时测定新疆和田皮山戈壁野生木贼麻黄中的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等生物碱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体积比10∶90),测定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 m L/min.结果显示,测定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分别在0.7-4.2μg/m L(r=0.999),0.05-0.3μg/m L(r=0.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6%(RSD=0.3%),102.1%(RSD=0.7%).该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新疆和田皮山戈壁野生木贼麻黄2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倪力军,朱婷婷,王南南,张立国[4](2015)在《腰痛宁胶囊组方不同有效部位细胞药理活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腰痛宁胶囊组方、拆方及其有效部位对细胞增殖以及免疫、抗炎和骨细胞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腰痛宁胶囊组方原则及组合化学思想,根据腰痛宁组方药材比例配制了由腰痛宁不同类型有效部位组成的6个腰痛宁组方及拆方样品,采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或半数抑制浓度(IC50)评价各样品对巨噬(Ana-1)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的促进作用;对脂多糖(LPS)诱导的Ana-1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PGE2)产生的抑制作用;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及葡萄糖胺聚糖蛋白(GAG)合成的影响以及对IL-1β诱导的滑膜细胞增殖及IL-6分泌水平的影响,通过比较各样品的EC50(或IC50)叠加值与实验值间的差异分析各有效部位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同一药理模型下6个样品的活性存在差异,部分腰痛宁拆方的某些药理活性优于或显着优于腰痛宁全方,但腰痛宁全方在促进细胞免疫、抗炎及骨细胞修复方面均有良好的功效,腰痛宁药引黄酒有促进各有效部位协同增效的作用。结论:腰痛宁胶囊组方中各有效部位间的协同增效作用是腰痛宁全方具有增强免疫、抗炎及促进骨细胞修复等综合疗效的物质基础。
陆燕萍,巩晓宇,苏雪媚,廖慧敏[5](2012)在《麻黄及炙麻黄的工艺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现对近年来麻黄碱的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优化麻黄碱的提取工艺,促进麻黄及炙麻黄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
杨万军[6](2012)在《基于药代动力学的射干麻黄药对配伍增效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射干麻黄汤(shegan mahuang decoction)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经典方剂,用药历史悠久,其疗效安全可靠,已为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所证实。但有关其配伍规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以其核心药对射干-麻黄药为切入点进行了配伍增效机制的初步探索。本文首先考察了射干、麻黄药材的提取工艺。射干药材粉末(过四号筛)以75%乙醇水浴回流2h,提取2次,总黄酮提取率最高;麻黄药材以50%酸性乙醇14倍量水浴回流提取0.5h,提取两次,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提取率最高,达到了90%以上。观察了不同比例射干麻黄药对提取物对鸡卵白蛋白所致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中炎症细胞及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影响。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哮喘模型组、C地塞米松组、D麻黄组、E射干组、射干麻黄不同比例药对组(F1:1、G1:2、H2:1)共八组,每组10只。采用鸡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不同药物干预完成后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L-5、IL-13及IFN-γ的水平,HE染色后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炎症等改变。射干麻黄药对组可以显着减轻哮喘小鼠的哮喘症状,降低外周血中IL-4、IL-5、IL-13水平(P<0.05)、升高IFN-γ水平(P<0.05),并能降低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水平,且F组差异最为显着。结果表明射干麻黄药对可以显着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纠正Th1/Th2失衡,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且以F组比例配伍效果最为显着。本课题探讨了麻黄与射干配伍对大鼠体内射干异黄酮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后分别灌胃给予射干浸膏及射干麻黄配伍浸膏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建立UHPLC-MS/MS方法测定血浆中射干异黄酮类成分射干苷元、野鸢尾黄素及次野鸢尾黄素的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给予射干浸膏和射干麻黄浸膏的t1/2分别为射干苷元3.06h、3.82h,野鸢尾黄素3.62h、3.78h,次野鸢尾黄素3.64h、3.93h;Cmax分别为射干苷元132.66μg/L、156.34μg/L,野鸢尾黄素288.38μg/L、250.8μg/L,次野鸢尾黄素165.13μg/L、144.41μg/L;AUC(0-t)分别为射干苷元1149.88μg/L h、1410.65μg/L h,野鸢尾黄素1158.91μg/L h、1940.67μg/L h,次野鸢尾黄素573.41μg/L h、727.70μg/L h;配伍前后的Tmax均为0.25h。结果表明射干与麻黄配伍后对异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产生了影响。
石连成,叶琛,李霄[7](2012)在《麻黄生物碱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麻黄是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历代本草均有收载,现仍为常用中药之一。麻黄具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及鞣质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及其它类化合物。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本文就生物碱研究进行综述,为麻黄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苗雨瑞,杨巧荷,于姝燕,罗素琴,张英[8](2011)在《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麻黄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物,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ephedrine,E)和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许多学者对麻黄碱争伪麻黄碱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就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化学结构、提取方法、生理活性和测定方法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提供依据和参考。
张少君[9](2009)在《延胡索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指纹图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延胡索中生物碱类化合物为模式物,针对延胡索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传统生产工艺存在收率低、能耗高、耗时长、质量控制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提取—层析分离—高速逆流色谱快速纯化的延胡索乙素生产新工艺,并建立了基于数字化指纹图谱技术评价元胡止痛片的质量控制标准,要点如下:在提取过程中,考察了提取工艺的主要参数,建立了适合不同分离纯化要求的延胡索提取工艺;在层析分离过程中,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相关参数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优化,筛选出适合于延胡索分离的D152树脂。在优化的条件下,延胡索乙素的纯度从原料中峰面积百分比的4.11%提高到21.13%,收率为65.50%,相比于液液萃取及沉淀法分离延胡索乙素,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具有收率高、处理能力大、操作简便和再生利用容易等优点;粗制样品通过高速逆流色谱一步分离获得高纯度延胡索乙素。由于在高速逆流色谱中溶剂体系的筛选占了90%以上的工作量,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建立了新方法(平均极性P′),这种新的溶剂体系筛选方法,可以一步从上百种溶剂体系中中筛选到几种合适的溶剂体系,极大地缩短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高速逆流技术的推广。上机实验对新方法进行了验证,采用正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4-6-5-5)一步分离成功延胡索乙素,纯度为92.7%,回收率达到95.1%。根据美国FDA、WHO、欧洲药典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草药制剂生产商提供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指纹图谱以保证其品种的真实性和批次间质量的稳定性。本文建立了一种适合于含生物碱化合物指纹图谱分析的流动相,并对原理进行了讨论。通过改变流动相的梯度建立了两种以生物碱类化合物为指标物的中成药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进一步以相对保留时间作为定性依据,相对峰面积作为定量依据,以及特征指纹总差异率和重叠率等构建了高效液相色谱数字化指纹谱,消除了操作过程中各种操作因素的影响,有效地降低了色谱保留值的波动性,使不同样品之间可以进行量化比较;绘制了特征指纹曲线,直观表现了不同样品之间的近似程度;以图像式指纹图谱和数字化指纹谱评价了不同厂家的元胡止痛片和黄连上清丸,对各样的质量差异进行了定量的鉴别,对产生差异的原因也作了初步剖析。不同厂家和批次药品的质量进行对比,其差异分明,可供应用时参考。该分离纯化及质量控制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中草药及天然产物的研究。
陈兵,王素薇[10](2008)在《肺炎灵合剂提取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优选肺炎灵合剂水煎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麻黄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肺炎灵合剂的水煎提取方法。结果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均有影响,且提取次数具显着性影响。结论确定水煎提取工艺条件为煎煮提取3次,每次煎60 m in。第1次加水10倍量,先浸泡1 h,第2、3次各加8倍量水。
二、麻黄生物碱提取工艺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麻黄生物碱提取工艺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草麻黄主要成分的分离鉴定、抗氧化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草麻黄研究进展 |
1.1 草麻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
1.1.1 生物碱类化合物 |
1.1.2 黄酮类化合物 |
1.1.3 黄烷-3-醇类化合物 |
1.1.4 挥发油类化合物 |
1.1.5 有机酚酸类化合物 |
1.1.6 碳水化合物 |
1.1.7 其他类化合物 |
1.2 草麻黄药理活性的研究 |
1.2.1 抗菌作用 |
1.2.2 抗炎作用 |
1.2.3 抗氧化活性 |
1.2.4 抗病毒和抗癌 |
1.2.5 免疫抑制 |
1.2.6 利尿 |
1.2.7 发汗平喘 |
1.2.8 调节血压血脂 |
1.2.9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
1.2.10 其他作用 |
1.3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草麻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实验试剂与材料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麻黄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
2.2.2 其他成分的提取分离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化合物结构鉴定 |
2.3.2 UPLC-MS/MS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草麻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的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样品 |
3.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
3.2.2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
3.2.3 麦芽糖酶抑制活性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草麻黄提取物、组分及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
3.3.2 草麻黄提取物、组分及成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 |
3.3.3 草麻黄提取物、组分及成分对麦芽糖酶的抑制活性 |
3.4 小结 |
第四章 草麻黄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植物材料 |
4.1.2 实验动物 |
4.1.3 实验药品与实验试剂 |
4.1.4 实验仪器与耗材 |
4.2 实验方法 |
4.2.1 UPLC-MS/MS条件优化 |
4.2.2 药代动力学方法 |
4.2.3 标准曲线、最低定量限及最低检测限 |
4.2.4 回收率、基质效应及处理效率 |
4.2.5 精确度与准确度 |
4.2.6 药代动力学参数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UPLC-MS/MS条件优化结果 |
4.3.2 草麻黄各成分入血情况 |
4.3.3 标准曲线、最低定量限及最低检测限 |
4.3.4 回收率、基质效应及处理效率 |
4.3.5 精确度与准确度 |
4.3.6 药代动力学结果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2)三拗汤干预小鼠哮喘效应及成分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技术路线图 |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三拗汤起源概述与类方发展 |
1.三拗汤起源 |
2.三拗汤类方发展 |
第二节 三拗汤现代主流研究内容 |
1.临床研究 |
2.效应与机制研究 |
3.制剂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 |
4.三拗汤血药成分研究 |
5.小结 |
第三节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1.支气管哮喘概述 |
2.中医得哮喘定义 |
3.哮喘的发病因素 |
4.哮喘的发病病机 |
5.中医诊治哮喘的研究进展 |
6.三拗汤宣肺法在哮喘治疗中的文献统计 |
第二章 三拗汤及麻黄-杏仁-甘草单味药组合血浆成分分析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2.供试品制备与实验方法 |
第二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 |
1.实验结果 |
2.讨论 |
3.小结 |
第三章 三拗汤的治疗小鼠哮喘的效应研究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
1.结果 |
2.讨论 |
3.小结 |
第四章 三拗汤配伍意义与思考 |
第一节 实验结果与配伍意义讨论 |
1.三拗汤方义的再思考 |
2.三拗汤实验结果与配伍意义讨论 |
3.甘草组方的现代研究引伸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新疆戈壁野生木贼麻黄中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分析方法 |
1.2.1 提取麻黄浸膏: |
1.2.2 TLC溶液的制备: |
1.2.3 野性木贼麻黄不同部位中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测定方法: |
1.2.4 色谱条件的选择、溶液配制及线性考察: |
2 结果与分析 |
2.1 TLC法鉴别麻黄浸膏中麻黄生物碱 |
2.2 HPLC法同时测定野性木贼麻黄中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 |
2.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
2.2.2 流动相的选择: |
2.2.3 线性范围: |
2.2.4 精密度实验: |
2.2.5 稳定性实验: |
2.2.6 重复性实验: |
2.2.7 回收率实验: |
2.2.8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
3 结论 |
(4)腰痛宁胶囊组方不同有效部位细胞药理活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 |
1.1动物 |
1.2细胞株 |
1.3药品和试剂 |
1.4仪器 |
1.5药材及样品 |
2方法 |
2.1受试样品及其他溶液的配置 |
2.2受试样品对Ana-1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
2.3受试样品对Ana-1细胞的抗炎作用 |
2.4受试样品对大鼠软骨细胞的修复作用 |
2.5受试样品对滑膜细胞的修复作用 |
2.6数据处理 |
3结果与讨论 |
3.1受试样品对Ana-1细胞增殖及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 表达的影响 |
3.2受试样品 对Ana-1细胞增殖及上清液中PGE2表达的影响 |
3.3受试样品对软骨细胞增殖及GAG合成的影响 |
3.4受试样品对滑膜细胞增殖及IL-6分泌的影响 |
4结论 |
(5)麻黄及炙麻黄的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提取工艺 |
1.1 传统工艺上的优化 |
1.2 现代提取工艺 |
1.2.1 蒸汽爆破处理技术 |
1.2.2 微生物发酵法 |
1.2.3 半仿生法 |
1.2.4 膜分离技术 |
1.2.6 渗漉法 |
1.2.7 液泛法 |
2 纯化工艺 |
2.1 大孔树脂 |
2.2 萃取 |
2.3 离子交换树脂 |
2.4 沉淀结晶 |
2.5 氧化铝柱纯化 |
2.6 天然澄清剂 |
3 结语 |
(6)基于药代动力学的射干麻黄药对配伍增效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药对 |
2、射干-麻黄药对研究进展 |
3、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射干麻黄药材的提取工艺研究 |
1 麻黄药材提取工艺研究 |
2 射干药材提取工艺研究 |
3 讨论 |
第二章 射干麻黄药对对 OVA 所致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外周血 TH1/TH2 的影响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射干麻黄配伍对射干异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1 试药与仪器 |
2 试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麻黄生物碱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
2提取麻黄生物碱的技术工艺 |
3含量测定 |
3.1薄层扫描法 |
3.2高效液相色谱法 |
3.3气相色谱法 |
4总结 |
(8)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构特点 |
1.1 立体异构体 |
1.2 N原子 |
2 提取方法 |
2.1 传统提取方法 |
2.1.1 甲苯法 |
2.1.2 水蒸汽蒸馏法 |
2.1.3 离子交换法 |
2.2 提取方法改进的研究 |
3 生理活性 |
4 测定方法 |
4.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4.2 薄层扫描法(TLC) |
4.3 气相色谱法(GS) |
4.4 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 |
4.5 毛细管电泳法(CE) |
4.6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LC-MS/MS) |
5 结语 |
(9)延胡索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概论 |
1.1 生物碱概况 |
1.1.1 分布规律 |
1.1.2 结构类型 |
1.1.3 理化性质 |
1.1.4 生理活性 |
1.2 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 |
1.2.1 基本原理 |
1.2.2 提取方法 |
1.3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1.3.1 离子交换树脂法 |
1.3.2 高速逆流色谱 |
1.4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 |
1.4.1 指纹图谱的研究意义 |
1.4.2 指纹图谱的建立 |
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指纹图谱 |
1.4.4 数字化色谱指纹谱 |
1.4.5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
1.5 附:中药材、中成药及指纹图谱文件 |
1.5.1 延胡索 |
1.5.2 元胡止痛片 |
1.5.3 黄连上清丸 |
1.5.4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
2 仪器试剂与生物碱检测方法 |
2.1 仪器与设备 |
2.1.1 高效液相色谱仪 |
2.1.2 高速逆流色谱仪 |
2.1.3 辅助设备 |
2.2 溶剂 |
2.2.1 水 |
2.2.2 分析纯溶剂与试剂 |
2.2.3 色谱纯溶剂与试剂 |
2.2.4 标准对照品与样品 |
2.3 生物碱检测方法建立 |
2.3.1 实验材料 |
2.3.2 实验方法 |
2.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4 延胡索乙素定量的标准曲线 |
2.3.5 样品中的延胡索乙素分析 |
2.3.6 方法的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3 延胡索生物碱的的提取分离纯化 |
3.1 延胡索生物碱的溶剂提取 |
3.1.1 实验材料 |
3.1.2 提取溶剂选择 |
3.1.3 提取方法 |
3.1.4 提取时间 |
3.2 离子交换法从延胡索提取液中分离延胡索乙素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2.3 提取条件的选择 |
3.2.4 紫外吸收波长的确定 |
3.2.5 树脂的静态吸附容量测定 |
3.2.6 上柱过程的影响因素 |
3.2.7 树脂洗脱过程的影响因素 |
3.2.8 HPLC对富集结果的检测 |
3.2.9 离子交换树脂层析与传统方法比较 |
3.3 高速逆流色谱法纯化延胡索乙素 |
3.3.1 实验设备与材料 |
3.3.2 实验方法 |
3.3.3 HPLC分析粗制样品中的延胡索乙素 |
3.3.4 溶剂体系的平均极性(P′) |
3.3.5 K值的筛选 |
3.3.6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条件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4 生物碱类中成药的指纹图谱及数字化指纹谱 |
4.1 元胡止痛片指纹图谱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检测波长的选择 |
4.1.4 样品溶液的制备 |
4.1.5 流动相的选择 |
4.1.6 流动相机理分析 |
4.1.7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构建 |
4.1.8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评价 |
4.2 黄连上清丸指纹图谱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3 检测波长的确定 |
4.2.4 样品溶液的制备 |
4.2.5 流动相的优化 |
4.2.6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构建 |
4.2.7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评价 |
4.2.8 指纹图谱方法学评价 |
4.3 元胡止痛片高效液相色谱数字化指纹谱 |
4.3.1 参照峰和共有峰的确定 |
4.3.2 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 |
4.3.3 特征指纹峰差异率 |
4.3.4 数字化指纹谱的改进 |
4.3.5 指纹图谱的重叠率 |
4.3.6 特征指纹曲线 |
4.3.7 指标成分含量的差异性 |
4.3.8 质量差异来源分析 |
4.4 黄连上清丸高效液相色谱数字化指纹谱 |
4.4.1 参照峰和共有峰的确定 |
4.4.2 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 |
4.4.3 特征指纹峰差异率 |
4.4.4 数字化指纹谱的改进 |
4.4.5 指纹图谱的重叠率 |
4.4.6 特征指纹曲线 |
4.4.7 质量差异来源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肺炎灵合剂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试剂、药品 |
2 提取工艺的优选试验方法与结果 |
2.1 浸泡时间与吸水率的考察 |
2.2 实验设计 |
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4 结论 |
3 讨论 |
四、麻黄生物碱提取工艺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草麻黄主要成分的分离鉴定、抗氧化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 马彦.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2]三拗汤干预小鼠哮喘效应及成分分析研究[D]. 陈旭.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 [3]新疆戈壁野生木贼麻黄中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的测定[J]. 木合塔尔·吐尔洪,楚刚辉,木尼热·阿不都克里木.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4]腰痛宁胶囊组方不同有效部位细胞药理活性评价[J]. 倪力军,朱婷婷,王南南,张立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05)
- [5]麻黄及炙麻黄的工艺研究进展[J]. 陆燕萍,巩晓宇,苏雪媚,廖慧敏. 中外医疗, 2012(28)
- [6]基于药代动力学的射干麻黄药对配伍增效机理研究[D]. 杨万军. 第四军医大学, 2012(02)
- [7]麻黄生物碱研究进展[J]. 石连成,叶琛,李霄.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
- [8]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研究进展[J]. 苗雨瑞,杨巧荷,于姝燕,罗素琴,张英.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1(S2)
- [9]延胡索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指纹图谱研究[D]. 张少君. 大连理工大学, 2009(10)
- [10]肺炎灵合剂提取工艺研究[J]. 陈兵,王素薇.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