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刘立香,李德超[1](2021)在《中外传唱、译有所为:基于李清照词英译本的语料库考察》文中研究说明李清照词在西方世界的越来越为人所知,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译本的传播。冰心译本和许渊冲译本(简称许译本)都是李清照词的经典英译本,其语言特征和翻译思想是作品外译成功的关键。本文采用语料库的方法,对两个译本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分层描述,发现两个译本风格各异:(1)在词汇使用方面,两个译本高频词有共通之处,但各有特色,总体上许译本比冰心译本用词丰富度高;(2)在结构特征上,冰心译本用词较为简短,句子略长,许译词长略长,句子平均长度较短;(3)语篇衔接方面,两个译本有共同之处,但连接词的情感功能有较大不同,许译使用连接词表达的情感更加饱满,冰心表达的情感更加细腻;(4)在修辞使用上,冰心译本的明喻主要用来描述景物和人的形态,描述比较客观,而许译本主要用来突出自然的美感、人物的美好、物体的生动等,积极情感比较强烈。两个译本的不同语言特征,体现了两位翻译家不同的翻译思想,冰心译本充分体现了"精确"的翻译思想,而许译本充分彰显了"三美"和"再创造"的翻译思想。
胡思佳[2](2021)在《李清照词作的空间意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中,“词”作为一种文体,以其独特的文学性,盛行于唐末至宋代。尤其是宋词,在中国词史上更有着令人无法忽视的地位。宋代文坛更是涌现出一大批女性词人,其中词人李清照最为出名,对于李清照的研究也是最为丰富的。目前,对于李清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她词中所展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识、艺术手法、词作内容与现实联系、词作所表达情感、文学史意义和影响等方面。对李清照词作的意象研究方面主要为单独某一意象的分析,而并没有将李清照词作的空间意象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本文拟借用容器图式理论将李清照词作中的有人类参与才能出现或存在的空间意象进行研究——主要为人类的居所、城市和地域意象,研究内容主要为李清照词作中此类空间意象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并且本文将其分别与同时代的女词人和着名男词人的词作进行对比,以此来看女性词人与女性词人之间和女性词人与男性词人之间创作中对于空间意象运用的异同。其中同时代的女性词人本文选择和李清照同时期的孙道绚和比李清照略晚的朱淑真。关于男词人的选择笔者认为应在同时代的南渡词人中选取取得与李清照相似文学成就的词人,故而男词人的选择朱敦儒和叶梦得两位词人,举例论述中以朱敦儒为主,其次为叶梦得。不选择张元干是因为其词作多为豪放词,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差异较大,因而笔者认为可比性并不是十分大,故而本文不以选用。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对中西方空间理论的追溯和对意象一词的考察,对李清照词中的空间意象下了定义。该部分还简要概述了容器图示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与研究,由此运用容器图示理论讲李清照词中的空间意象进行了分类。本文的第二部分对李清照词作中的建筑空间意象展开研究。本文将建筑空间意象分为建筑内分隔装饰性意象与建筑整体和建筑空间意象三大部分。建筑内分隔装饰性意象为门、窗、帘幕与栏杆,四者都是起到将室内与室外空间分隔开的作用。其中门与窗的开合,帘幕的卷放都与词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整体意象为楼、馆、阁。建筑空间意象分为建筑内部的室内意象及厅堂与闺房和建筑外部的庭院意象。建筑整体意象与建筑空间意象两者都是人可以在其中活动具有一定范围的空间,因而词中这两种意象常常与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出现,故而放在一组进行论述。本文的第三部分是对李清照词作中的地域性空间意象进行研究。这部分主要分为城市整体空间意象即从城市的整体入手和城市内部具体空间意象——城市具体的某一景观建筑或者城市中某一活动场景。另外还对李清照词作中的神话典故中的空间意象进行了研究。前文第二和第三两部分研究中的李清照的词作选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王仲闻校注的《李清照集校注》中的词作非存疑部分,共六十首词作。结语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指出词作中的人文空间意象选取与运用与词人的人生经历与创作观念是分不开的。其人文空间意象选取和运用和表达的情感无论男女都存在对前代创作的继承,并且是存在共性的。
杨阳[3](2020)在《李清照词艺美研究》文中指出宋代词人李清照是中国婉约派的词人,为古代第一才女。其词在词坛上独树一帜,二十世纪以来,关于李清照词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多数都是局部分析,未见完整的系统的梳理,所以,仍有探究空间,对于李清照词采用文本细读运用新批评的术语进行分析学界也很少涉足。本文以细读法为切入点,试图对李清照的词进行进一步探索。本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李清照的词学观与词艺色彩。词的产生是为了抒情,她以其创作实践,与最真实的自己对话。其一是词的兴盛与李清照的词学观,词是情感的产物,情乃词之本也,情不可伪造,须发自肺腑间。词人真情的自然坦露是词的真正价值的表现之一。其二是李清照词艺的美学色彩,李清照词的题材虽然写的是日常生活,但她的笔已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她把诗词创作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把创作与生活融合在一起,用创作来记录她日常的生活轨迹和情感经历,所以她的词作所表现出来的文艺美学便是最“真实”的情感体验。第二章李清照词的意象美。众多的物象与作者种种幽婉细腻、缠绵悱侧的主观情意相融合,便汇成一个能体现李词特色的意象群,它是造成李词的深婉蕴藉、醇厚典雅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章李清照词的风格美。由于时代的变动,生活的变迁,使她的词风前后期有了明显的不同。前期词内容较狭窄,风格上清丽、委婉,而后期词内容有所扩大,艺术概括强度也增强,风格凄苦、沉郁,无论思想性与艺术性都比前期词有所发展,形成她独特的创作风格。第四章李清照词的语言美。李清照词的语言具有双声叠韵,柔肠千缕;白描如画,语浅情深;化俗为雅,风致隽永的特征。她驾驭语言,如同斗草、荡秋千,随意自如。她刻画女性情怀,轻下笔,浓蘸墨,语言柔润,意境凄美,其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邱铭[4](2019)在《“瘦”及其参构词的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 ——兼析《全宋词》中“瘦~/~瘦”》文中指出“瘦”是汉语中内涵丰富的词,有重要的美学价值。本文以《汉语大词典》为依据,归纳整理“瘦”10个相关义项,在此基础上分析“瘦”参构词的语义和构词方式。再以《全宋词》为语料,统计《全宋词》中含“瘦”的词句,根据语义将其归纳整合为人体外形、动物外形、景物形貌、景象变化等四个语义场,运用接受修辞学的理论分析词人表达“瘦”的修辞意图,以及读者接受“瘦”的修辞心理,并进一步从宋代“内守外协”政治模式和“引佛入儒”思想文化出发,对《全宋词》中“瘦”高频出现的原因进行解析。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梳理前人对“瘦”及“瘦”参构词的研究成果,分为三类:“瘦”的语言学研究、“瘦”的文学审美研究、“瘦”的艺术文化研究。从研究中发现:“瘦”文学审美和艺术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多,语言学层面研究成果较少。据此说明以接受修辞学为理论指导的缘由、选题意义和研究思路。第一章主要通过比较三部权威辞书,明确“瘦”词典释义,整理出与本文语义研究相关的10个义项,并以瘦1……瘦10的方式标记。其中瘦1指少肉、消瘦,瘦2指细小,瘦3指减少,瘦4指土壤贫瘠,瘦5指贫穷,瘦6指窄小,瘦7指削直,瘦8指稀薄,瘦9喻诗风,瘦10喻字体。并以此分析《汉语大词典》中“瘦”参构词,论述“瘦”形容人时,参构词有消极色彩;“瘦”形容单薄、弱小的物时,多数参构词有消极色彩;“瘦”形容硬物时,参构词有积极色彩。第二章以《全宋词》为语料,统计《全宋词》中含“瘦”的词句,根据语义将其归纳整合为人体外形、动物外形、景物形貌、景象变化四个语义场。在此基础上,运用接受修辞学理论分析词人表达“瘦”的修辞意图和读者接受“瘦”的修辞心理。借此论述:一、《全宋词》语境中“瘦”可与不同物象搭配,构成临时参构词,表现出较强搭配能力;二、词人用“瘦”为有意之选,“瘦”修辞对象的不同反映词人思绪各异;三、“瘦”的使用反映了宋代社会对该词的认可。第三章从《全宋词》中词人创作出发,论述词人用“瘦”的特点:不同词人对“瘦”的表述相似。据此说明《全宋词》“瘦”修辞活动特点:修辞活动中,接受者转换为表达者,构成“表达→接受→再表达”的模式,以此论证喜瘦是宋代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再从政治和思想两出发,分析宋代喜瘦的原因,论证“内守外协”政治特点下,宋代社会心理转为内敛,“瘦”柔弱的特点符合宋代社会审美;“瘦”直硬的特点满足词人表达不屈的需要。同时,论证“引佛入儒”思想特点下,蕴含平淡的佛教观念和重视伦理的理学,决定“瘦”以柔弱貌和直硬貌参与修辞活动。第四章是结论,主要对本文主要观点进行说明,并指出本文写作不足之处,以求在反思中发现不足,不断改进。
李俊[5](2016)在《浅谈李清照词中的美学意蕴》文中研究表明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其词作独具风格,美学意蕴极为丰富。基于此,本文概述了李清照少女时代、少妇时期、寡居时期三大代表性时期的词作特点,并从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三大方面对其词作中的美学意蕴进行分析论述。
张勤[6](2015)在《论“易安体”艺术特色中的美感》文中指出李清照独创的"易安体"在两宋词苑中独树一帜。她用新颖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来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塑造出鲜明生动、真切感人的艺术形象,以清新工巧、浑然天成的语言美,发展了词中本色的一派。她所创造的清幽淡远、凄婉动人的意境,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易安体"以其独特的美学特色,蜚声于当时,播芳于后世。
季淑凤[7](2015)在《中国译者与李清照词“走进美国”:英译及启示》文中研究说明冰心、何赵婉贞、胡品清、钟玲、王椒升是李清照词"走进美国"过程中的核心中国译者。他们的李清照词英译策略极具特色,翻译质量上乘,是为"学术英译"和"诗性英译"。会通中美文化的五位翻译家具有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等文化身份,这既可以保证纯粹中国文化走向海外,又可以纠正外国翻译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译、误释。因此,中国译者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理应得到认可与提升。
王金伟[8](2015)在《本色缘情,兼可言志——宋词嬗变中的易安词之美学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缘情"、"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有所相通,但因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别。李清照的词既坚持了"本色"又融合了发展性因素,"缘情"同时兼以"言志",具有双重的美学倾向。从文体发展历程的宏观视角看,两宋之交是词由以"缘情"为主转而"言志"为主的重要嬗变时期。易安词是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甚至堪称考察这一时期宋词演进的范本和重要维度。
王利平[9](2012)在《李清照词的审美价值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李清照的词作之所以在历代读者心目中产生巨大的审美冲击力,归根结底在于其词作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学价值:纯真自然的人性美;崇高的悲剧美;细腻委婉的风格美;自然清丽的意境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美。通过以上五方面的审美观照,进一步探究李清照词作的审美价值。
余双玲,顾正阳[10](2011)在《李三瘦之三“瘦”英译的美学视角》文中提出李三瘦是宋代婉约代表词人李清照的一个雅称,指李清照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词句。历来学者探讨其精妙之处,对其翻译的美学价值却乏人问津。通过对比原词与其翻译文本,分析译本的美学价值,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诗词翻译的探讨,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中外传唱、译有所为:基于李清照词英译本的语料库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李清照词英译本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问题 |
4. 研究方法 |
4.1 研究语料 |
4.2 研究步骤 |
5. 结果与讨论 |
5.1 词汇特征比较 |
5.2 结构特征比较 |
5.3 语篇衔接特征比较 |
5.4 修辞策略比较 |
6. 两个译本风格的成因 |
6.1 译者的翻译目的 |
6.2 译者的翻译思想 |
7. 小结 |
(2)李清照词作的空间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空间、意象与容器图式理论 |
(一)空间与意象 |
1.何谓空间 |
2.意象与空间 |
(二)容器图式理论 |
1.何谓容器图式理论 |
2.我国对于容器图式理论的研究 |
二.李清照词作中的建筑空间意象 |
(一)建筑内分割装饰性意象 |
1.窗、门、栏杆 |
2.帘幕 |
(二)建筑整体及建筑空间意象 |
1.庭 |
2.楼阁 |
3.室内 |
三.李清照词作中的地域性空间意象 |
(一)城市意象 |
1.城市整体意象 |
2.城市具体景观意象 |
(二)神话典故中的空间意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李清照词艺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李清照的词学观与词艺色彩 |
第一节 词的兴盛与李清照的词学观 |
第二节 李清照词艺的美学色彩 |
第二章 李清照词的意象创造美 |
第一节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之美 |
一、古典诗词“花”意象溯源 |
二、清照词自我象征的“花”意象 |
第二节 李清照词的“夜”意象之味 |
一、宋词里的“夜生活” |
二、清照词“夜”意象的独特情味 |
第三节 李清照词中的“帘”意象之韵 |
一、唐宋词“帘”意象之韵 |
二、清照词彰显女性意识的“帘”意象 |
第三章 李清照词的风格美 |
第一节 李清照前期词作的清丽隽永之美 |
第二节 李清照后期词作的沉痛凄婉之美 |
第四章 李清照词的语言美 |
第一节 妙用叠字,柔肠千缕 |
第二节 白描如画,语浅情深 |
第三节 化俗为雅,风致隽永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4)“瘦”及其参构词的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 ——兼析《全宋词》中“瘦~/~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瘦”现有研究成果综述 |
第二节 本文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一章 “瘦”及其参构词的语义分析 |
第一节 “瘦”的语义分析 |
第二节 “瘦”参构词的语义分析 |
小结 |
第二章 《全宋词》“瘦”及其参构词语义场的修辞阐释 |
第一节 人体外形语义场中“瘦”及其参构词的修辞阐释 |
第二节 动物外形语义场中“瘦”及其参构词的修辞阐释 |
第三节 景物形貌语义场中“瘦”及其参构词的修辞阐释 |
第四节 景象变化语义场中“瘦”及其参构词的修辞阐释 |
小结 |
第三章 《全宋词》“瘦”修辞接受的社会文化语境 |
第一节 《全宋词》中“瘦”修辞活动的社会性 |
第二节 内守外协下“瘦”的修辞接受 |
第三节 引佛入儒下“瘦”的修辞接受 |
小结 |
第四章 结语 |
第一节 本文主要观点 |
第二节 本文不足之处 |
附录1 “瘦”现有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浅谈李清照词中的美学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分析 |
2.1 少女时代的词作 |
2.2 少妇时期的词作 |
2.3 寡居之后的词作 |
3 李清照词作中的美学意蕴 |
3.1 超凡脱俗的语言美 |
3.2 妙不可言的意境美 |
3.3 谐婉流转的音乐美 |
4 李清照词作的现实价值、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
5 结语 |
(6)论“易安体”艺术特色中的美感(论文提纲范文)
一、形象的美感———鲜明生动, 真切动人 |
二、语言的美感———清新工巧, 浑然天成 |
三、意境的美感———清幽淡远, 凄婉动人 |
(7)中国译者与李清照词“走进美国”:英译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中国译者向美国译介李清照词:英译与分析 |
二、中国译者助推李清照词“走进美国”:影响与启示 |
第一, 中国译者的“两岸三地”分布 |
第二, 中国译者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 |
第三, 中国译者对西方译者的制衡 |
结语 |
(8)本色缘情,兼可言志——宋词嬗变中的易安词之美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缘情”、“言志”之辨 |
“当行本色”的易安词: 词本缘情 |
嬗变中的易安词: 词亦言志 |
易安词意义的再认识 |
(10)李三瘦之三“瘦”英译的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瘦”译显语言美 |
二、“瘦”译显形象美 |
三、“瘦”译显意境美 |
四、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外传唱、译有所为:基于李清照词英译本的语料库考察[J]. 刘立香,李德超. 外语与翻译, 2021(03)
- [2]李清照词作的空间意象研究[D]. 胡思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3]李清照词艺美研究[D]. 杨阳.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4]“瘦”及其参构词的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 ——兼析《全宋词》中“瘦~/~瘦”[D]. 邱铭.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浅谈李清照词中的美学意蕴[J]. 李俊.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6(10)
- [6]论“易安体”艺术特色中的美感[J]. 张勤.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08)
- [7]中国译者与李清照词“走进美国”:英译及启示[J]. 季淑凤.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8]本色缘情,兼可言志——宋词嬗变中的易安词之美学考察[J]. 王金伟.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02)
- [9]李清照词的审美价值探析[J]. 王利平. 新西部(理论版), 2012(03)
- [10]李三瘦之三“瘦”英译的美学视角[J]. 余双玲,顾正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