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创新档案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徐金慧[1](2021)在《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广阔。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档案工作。高职院校档案是其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对于高职院校和社会来说,这些记录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对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档案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本课题主要是借助实地考察和网络查询等方式,围绕高职院校对档案机构的设置情况、档案的队伍建设、档案的立卷归档、档案分类情况以及档案的保管利用情况等,对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现状予以全面而细致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阐明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进而依据官方数据及调研统计结果,找寻出制约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提高院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保管水平、重视档案业务建设和对档案队伍加以建设等五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使得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够使得高职院校获得一些启发,使其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仝宁宁[2](2021)在《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研究 ——以河北省档案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档案因其特有的记忆属性,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省级综合档案馆在地方档案馆中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其保存的数量庞大、门类齐全的档案资源,系统地见证了我国社会发展历程,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充分有效开发档案资源是实现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档案资源开发已经成为省级综合档案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充分了解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状况,本文以河北省档案馆为调研重点,兼顾其他省级综合档案馆,从中提炼、分析共性,对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难点与创新点。第二章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意义和功能,从档案资源价值、档案工作价值、社会公众需求三个方面阐述了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意义,从政治、文化、教育三方面阐述了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功能。第三章河北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成绩和不足,通过对河北省档案馆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出河北省档案馆在制度建设、合作开发、开发成果、利用渠道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列举分析了其在专业人才配备、吸纳公众参与、拓宽深度广度、技术水平、成果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从开发主体、开发客体、开发形式、档案用户、开发成果五方面,全面叙述了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现存问题和有益探索,概括为:单一主体能力不足,开发主体渐趋多样;开发门类较为单一,开发视野渐趋拓宽;开发形式较为传统,逐步探索开发形式;档案用户及需求日益增长,多样化需求驱动精准开发;开发工作取得显着成果,整体效益日渐受到关注。第五章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改进策略,针对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从完善相关制度、培育多元开发主体、丰富开发内容、创新开发形式、完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等五方面对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提出了改进建议。
爱如娜[3](2021)在《基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进一步强化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改革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探索,结合实践需要重新建构高校档案管理新机制。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发挥档案的社会价值,提高档案资料的社会化服务的开发利用效能,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服务水平,彰显时代特色。在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同时,尽可能做到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意识,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探索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新途径,拓宽档案管理服务的新领域,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主体作用,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新体系。
范雨欣[4](2021)在《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建立至今已走过60余年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显示了重要的学科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管理思潮的出现,各学科发展成果的交互影响,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亦经受着一次次时代的洗礼,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变化、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的来临,使学科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在档案学理论深化、外界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熏陶、档案工作政策的指引、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档案编研实践创新等多方面影响下其势必进行创新发展,体现出时代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的发展脉络,系统研究学科发展的整体状况,并结合目前档案文献编纂活动的发展态势对学科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式研究,提出在新时代环境下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发展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紧扣时代脉搏,本着顺势而变的学科发展诉求不断增强学科体系的整体性、独立性、开放性与实践指导性,提升学科自身的价值和扩大学科的影响力,始终保持学科健康有序地发展。
颜雅玲[5](2020)在《地市级档案馆信息服务优化研究 ——以温州市档案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这个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里,社会对开放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逐步增加,档案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及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日益凸显,档案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随着政务公开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持续开展,进一步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馆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理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档案馆信息服务方式,为公众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利用。然而一些地市级档案馆受管理体制、人才不足等因素制约,导致发展面临着一些瓶颈。本文采用新公共服务和整体性治理理论探析政务公开背景下地市级档案馆信息服务开展情况,并采用文献法、案例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以温州市档案馆为例,阐述了政务公开环境下以温州市档案馆为代表的地市级档案馆开展档案信息利用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的现状,并归纳出档案馆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档案资源开发滞后、开放力度不大、分布不均匀、馆藏不合理等;二是线上服务工作中缺少多媒体宣传、网站建设不完善等;三是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政府信息收集范围小、报送不及时,政府信息公开和档案开放之间的冲突,政府主动公开信息少,档案馆公信力不够等问题;四是档案馆工作人员稳定性不强、专业水平低、对政府信息内容了解不多等。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对公众需求的认识、档案法律制度保障等方面。通过借鉴国内外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研究的经验,提出从创新档案馆服务理念、推进馆藏资源整合共享、优化档案馆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加强人才建设等方面的优化对策。本文在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下研究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问题,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不但丰富了地市级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档案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林燕燕[6](2020)在《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意识与能力的创新》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档案工作的执行主体,档案工作者的意识与能力,对于档案工作实效,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者在意识与能力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信息时代对于档案工作者也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以往的全新要求,档案工作者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自身意识与能力,才能真正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胜任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本文主要对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探讨有效培养档案工作者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提供具备参考意义的借鉴。
陈慧,罗慧玉,王晓晓,张凯[7](2020)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档案创新管理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意义]数字化转型对档案管理各方面产生日益深刻而强烈的影响,探究该背景下的企业档案创新管理能够为企业开拓与数字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新路径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过程]结合数字化转型下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特征,选取知识型档案管理创新体系为基础,解读这一理论构念的四大创新维度,并进一步梳理各创新维度的相关研究以明确其核心要义。鉴于制度创新的约束性与流程创新的必要性,本研究在保留"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及"技术创新"等3个原有维度的基础上,增加"流程创新"的维度,并依托该框架挖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档案创新管理活动的具体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档案创新管理可通过从传统管理走向绿色管理、从绝对管控走向员工赋能、从传统技术走向新兴技术、从串行式流程走向一体化流程等路径予以实现。
解小涵[8](2020)在《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背景下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以山东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高校会计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更是为会计档案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新《办法》虽然已经实施四年,按照新《办法》安排会计档案工作的高校不少,但是由于各高校在长期的工作当中已经形成了既定的方法和流程,即使高校跟随新思路进行会计档案工作的革新,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成功地管理高校会计档案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如今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首先对新《办法》进行梳理并解读,通过与原《办法》的相关条例进行比较,探寻新形势下规章制度对于高校会计档案工作的要求以及高校在会计档案方面未来的工作方向。第三部分以档案工作的内容为分类,介绍了山东大学传统会计档案工作的现状和山东大学在电子会计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实践,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在传统会计档案工作中,存在工作制度未能及时更新、归档移交工作存在漏洞、保管工作难以满足利用需求和鉴定销毁工作滞后的问题。在电子会计档案工作中,存在电子发票认可程度不够、缺少完善的电子会计档案系统、工作人员能力欠缺和利用工作方式落后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就传统会计档案工作和电子会计档案工作的相关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对于传统会计档案工作来讲,山东大学要及时制定会计档案管理的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档案保管和积极推进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对于电子会计档案工作来讲,山东大学要采取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责任,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做好系统衔接工作,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技能等措施加强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最后,结语部分总结了山东大学会计档案的现状,山东大学在为其他高校的会计档案工作提供借鉴经验的同时,自身也存在不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会计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信息的整合,打破信息孤岛。
张小年[9](2020)在《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是指沂蒙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各种文化相关的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能够反映沂蒙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字资料、照片资料、声像资料、实物资料等原始记录,是一种兼具时空性、社会性、地域性,具有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的档案。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具有显着的本土性特征,真实反映了沂蒙独特的地方名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沂蒙文化的宝贵材料。因此,研究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内容、特点、价值并对其档案资源的建设进行探讨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宏观方面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综合性评述,并对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的概念及内容”。一方面,从沂蒙文化、地方特色档案的定义人手,对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概念进行界定;另一方面,根据沂蒙这一地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对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进行归纳概述,将其主要划分为地方名人档案、红色文化档案、民俗文化档案、名胜古迹档案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特点及价值分析”。首先根据档案的内容分析其历史性、地域性、多样性、分散性等方面的特点,再分别从历史凭证价值、学术研究价值、文化教育价值、艺术传承价值、旅游产业价值这五个方面阐述建设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访调研了解档案资源的建设现状,总结当前在档案编研、档案展览、学术研究、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四个方面所取得的档案资源建设成果,以及目前依然存在着档案收集工作落后、档案开发利用形式创新不足、缺乏档案资源建设主体以及缺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的不足。第五部分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措施”,在充分阐释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档案学相关理论知识,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源建设政策法规、重视并探索档案收集模式、创新档案开发利用形式、确立档案资源建设主体以及打造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五个方面的措施。本文希望通过对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的内容、价值、建设情况、完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此引发新的研究趋势,引起人们对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的重视,从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实现档案价值。
郑天皓[10](2020)在《山东省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研究》文中提出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在长期的工业化建设中创建、培育了许多出色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国家工业水平与综合国力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在社会进步的过程当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发展方面的问题。其一是社会对大量出现的工业遗产缺乏文化保护意识,在诸多现实案例中,人们往往一边拆旧除旧,一边忙着修古仿古,许多对社会发展具有综合价值的工业遗产由于缺乏合理保护,面临消失的威胁。另一方面,经济的超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冲击了中华传统文化,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极大挑战。工业遗产不仅是关闭停转的工厂、资源枯竭的矿藏,更是国家在工业化阶段以来一系列发展变迁的见证,成为了社会共同的文化遗产与记忆载体,是民族强盛、国家富强之魂系所在。工业遗产作为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是社会集体记忆的凝聚,对于城市记忆的构建与文化自信的树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好、传承好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而做好这一点,完善工业遗产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便必不可少。工业遗产档案不仅记录着工业企业的发展历史,也反映着城市阶段性的发展历程,凝结着老一辈工人阶级的核心精神,具有特殊的经济、社会、科技、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综合价值。在保护好工业遗产档案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工业遗产档案信息资源的优质内容,并通过结合社会需求,加强与利用者联系,将开发出的相关内容通过档案展览、数字档案馆等形式提供社会利用。对于唤醒社会对于工业遗产的记忆,进一步强化社会对工业遗产档案的保护意识,凝聚城市认同,构建共同工业记忆具有积极意义。山东地区作为我国传统工业基地之一,省内存在以采掘业、铁路运输、化工与制造业为主的大量工业遗产。但囿于多方面因素,山东地区对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工业遗产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效果均有待提升。本文着眼于山东地区进行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现实需要,从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的现实背景出发,通过对工业遗产与工业遗产档案的定义与相互关系的分析,对工业遗产和工业遗产档案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界定与区分。随后通过基于对山东地区工业遗产档案的保护现状与开发利用实践,综合分析山东省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实践的可取与待提升之处,归纳、剖析影响山东地区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深层次因素,并试述其中较为突出的影响因素,为后文山东地区相关工作开展针对性对策的提出提供基础。通过归纳总结山东省开展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现实策略,将因地制宜提升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效果作为目标要求,力求为完善山东地区工业遗产档案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提出具有一定科学性与参考价值的现实对策。使工业遗产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促进省域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增强社会集体记忆、提升国家文化自信方面贡献多方面力量。
二、浅谈创新档案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创新档案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概述 |
第一节 高职院校档案概述 |
一、高职院校档案概念的界定 |
二、高职院校档案的分类 |
三、高职院校档案的特点 |
第二节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概述 |
一、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
二、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意义 |
三、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现状 |
第一节 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基本状况 |
一、无锡市高职院校简介 |
二、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状况的调研分析 |
第二节 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档案保管设施落后 |
二、档案利用率不高 |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 |
四、档案人员素质不高 |
第三节 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传统观念因素 |
二、档案管理制度因素 |
三、专业队伍建设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
第一节 有益经验及启示 |
一、健全的制度是档案管理发展的根本保障 |
二、齐全的档案库房设备设施是档案管理的前提条件 |
三、充分的档案利用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 |
四、档案队伍建设是档案管理的关键因素 |
第二节 提高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水平的举措 |
一、提高院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 |
二、制定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
三、提高档案保管水平 |
四、重视档案业务建设 |
五、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针对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访谈内容 |
致谢 |
(2)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研究 ——以河北省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难点 |
1.4.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意义和功能 |
2.1 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意义 |
2.1.1 更好地实现档案的自身价值 |
2.1.2 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的价值 |
2.1.3 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
2.2 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功能 |
2.2.1 政治功能 |
2.2.2 文化功能 |
2.2.3 教育功能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河北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成绩和不足 |
3.1 河北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取得的成绩 |
3.1.1 相关制度比较完善 |
3.1.2 联合多方借力助力 |
3.1.3 开发成果比较丰富 |
3.1.4 利用渠道比较便捷 |
3.2 河北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 |
3.2.1 专业开发人才紧缺 |
3.2.2 社会公众参与不足 |
3.2.3 开发广度不够 |
3.2.4 开发深度不够 |
3.2.5 开发技术水平不高 |
3.2.6 数字成果质量不高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现存问题和有益探索 |
4.1 开发主体方面 |
4.1.1 单一主体能力不足 |
4.1.2 开发主体渐趋多样 |
4.2 开发客体方面 |
4.2.1 开发门类较为单一 |
4.2.2 开发视野渐趋拓宽 |
4.3 开发形式方面 |
4.3.1 开发形式较为传统 |
4.3.2 逐步探索开发形式 |
4.4 档案用户方面 |
4.4.1 档案用户及需求日益增长 |
4.4.2 多样化需求驱动精准开发 |
4.5 开发成果方面 |
4.5.1 开发工作取得显着成果 |
4.5.2 整体效益日渐受到关注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的改进策略 |
5.1 完善档案资源开发相关制度 |
5.2 培育多元档案资源开发主体 |
5.2.1 加强开发人才队伍建设 |
5.2.2 构建跨界合作开发模式 |
5.2.3 激发社会公众参与 |
5.3 丰富档案资源开发内容 |
5.3.1 加强特色档案开发,积极推出开发精品 |
5.3.2 加快档案资源整合,促进深度系统开发 |
5.4 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创新开发形式 |
5.5 完善档案资源开发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
5.5.1 完善档案资源开发绩效评估 |
5.5.2 完善档案资源开发激励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3)基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
二、改革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必要性 |
三、开发档案管理服务效能的社会性 |
四、档案管理创新工作要与时代发展同步 |
1.创新精神与责任心的结合 |
2.档案管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
3.档案管理与教学研究的结合 |
五、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 |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
3.强化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实效 |
六、结束语 |
(4)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档案文献编纂学称谓及学科体系架构的历史演进 |
第一节 档案文献编纂学称谓的演变 |
一、文献公布学 |
二、文献编纂学 |
三、档案史料编纂学 |
四、档案文献编纂学 |
五、档案编纂学 |
六、档案编研学 |
第二节 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体系架构的演变 |
一、借鉴移植期的学科体系架构 |
二、完善成熟期的学科体系架构 |
三、创新发展期的学科体系架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理论内容和功能的拓展 |
第一节 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理论内容的拓展 |
一、档案文献编纂基本原理研究的拓展 |
二、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研究的拓展 |
三、编纂的一般程序与方法研究的拓展 |
第二节 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功能的拓展 |
一、助推社会记忆的建构 |
二、助推我国文化市场建设与繁荣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
第一节 学科的再生长及与新相关学科的融合 |
一、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自身的再生长 |
二、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与新相关学科的广泛深度融合 |
第二节 应用理论研究与编纂实践的密切结合 |
一、新型编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二、编纂成果传播渠道的研究与实践 |
三、编纂成果形式与编纂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地市级档案馆信息服务优化研究 ——以温州市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创新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
1.5.1 论文的创新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档案馆及其性质 |
2.1.2 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 |
2.2 理论基础及启示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三章 地市级档案馆开展信息利用服务的现状 |
3.1 地市级档案馆的基本概况 |
3.1.1 地市级档案馆馆藏情况和人员构成 |
3.1.2 档案开放利用和政府信息公开查询 |
3.2 案例分析——温州市档案馆 |
3.2.1 概况 |
3.2.2 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情况 |
3.2.3 档案馆信息服务开展情况 |
3.3 温州市档案馆信息服务情况问卷调查 |
3.3.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3.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地市级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存在的问题 |
4.1.1 馆藏档案资源匮乏 |
4.1.2 线上服务技术薄弱 |
4.1.3 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尚存不足 |
4.1.4 档案馆在政府信息服务方面的公信力不够 |
4.1.5 缺少专业人员与高端人才 |
4.2 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管理体制的制约 |
4.2.2 对政务公开背景下公众新需求认识不足 |
4.2.3 档案法规制度在保障档案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障碍 |
4.2.4 缺乏有效的档案馆信息服务监督和反馈机制 |
第五章 地市级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优化的对策 |
5.1 创新档案馆公共服务理念 |
5.1.1 坚持以公共利益为宗旨 |
5.1.2 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 |
5.2 推进档案资源整合共享 |
5.2.1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整合公众所需资源 |
5.2.2 推行政府信息“文档一体化” |
5.2.3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与现行文件资源的整合 |
5.2.4 提高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共享 |
5.3 优化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和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
5.3.1 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
5.3.2 重视网络平台的宣传工作 |
5.3.3 完善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 |
5.3.4 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
5.4 建立有效的档案馆信息服务监督和反馈机制 |
5.4.1 建立有效的档案工作监督机制 |
5.4.2 推进档案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 |
5.5 加强档案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 |
5.5.1 创新人才引入方式 |
5.5.2 加强现有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
5.5.3 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政府信息服务水平 |
5.5.4 加强档案人才资源整合力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问卷调查 |
(6)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意识与能力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意识的创新 |
1.身份意识 |
2.创新意识 |
3.学习意识 |
4.服务意识 |
5.保密意识 |
二、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能力的创新 |
1.档案工作专业能力 |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3.信息沟通交流能力 |
4.团队协同配合能力 |
5.终身持续学习能力 |
结束语 |
(7)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档案创新管理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综述 |
2.1 数字化转型下企业档案创新管理的特征 |
2.2 数字化转型下企业档案创新管理的要素 |
3 研究设计 |
3.1 观念创新 |
3.2 管理创新 |
3.3 制度创新 |
3.4 技术创新 |
4 数字化转型下企业档案创新管理的实现路径 |
4.1 倡导观念创新:从传统管理走向绿色管理 |
4.2 聚焦管理创新:从绝对管控走向员工赋能 |
4.3 加快技术创新:从传统技术走向新兴技术 |
4.4 推进流程创新:从串行式流程走向一体化流程 |
5 结论与展望 |
作者贡献说明: |
(8)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背景下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以山东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法 |
1.3.2 案例研究法 |
1.3.3 实地调查法 |
1.3.4 比较分析法 |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新《办法》内容解读 |
2.1 会计档案概述 |
2.1.1 明确会计档案的定义 |
2.1.2 明确适用范围、主管部门和管理的权限 |
2.1.3 规定组织方式、制度要求和管理目标 |
2.2 会计档案的保管和移交 |
2.2.1 调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
2.2.2 明确会计档案的移交和接收条件 |
2.3 会计档案的鉴定与销毁 |
2.3.1 规范鉴定的具体程序 |
2.3.2 明确鉴定销毁工作的责任 |
2.4 会计档案的利用 |
2.5 电子会计档案 |
2.5.1 电子会计档案的移交与归档 |
2.5.2 来自外部单位的电子会计资料 |
2.5.3 电子会计档案的鉴定与销毁 |
2.5.4 电子会计档案的利用 |
3 山东大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 |
3.1 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
3.1.1 保管移交工作 |
3.1.2 鉴定销毁工作 |
3.1.3 档案利用工作 |
3.1.4 其他相关工作 |
3.2 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
3.2.1 工作制度未能及时更新 |
3.2.2 归档移交工作存在漏洞 |
3.2.3 保管工作难以满足利用需求 |
3.2.4 鉴定销毁工作滞后 |
3.3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
3.3.1 从传统会计档案向电子会计档案变革 |
3.3.2 电子发票应用稳步推进 |
3.3.3 电子签名开始应用 |
3.4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
3.4.1 对电子发票认可程度不够 |
3.4.2 缺少完善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
3.4.3 工作人员能力欠缺 |
3.4.4 利用工作方式落后 |
4 山东大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
4.1 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
4.1.1 制定会计档案管理新制度 |
4.1.2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档案保管 |
4.1.3 积极推进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 |
4.2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
4.2.1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责任 |
4.2.2 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做好系统衔接工作 |
4.2.3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技能 |
4.2.4 创新档案利用途径,改进档案利用方式 |
4.2.5 加快会计凭证影像化,促进会计档案电子化进程 |
4.2.6 确保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库建设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 |
第2章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概念及内容 |
2.1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概念界定 |
2.1.1 沂蒙文化 |
2.1.2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 |
2.2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内容 |
2.2.1 地方名人档案 |
2.2.2 红色文化档案 |
2.2.3 民俗文化档案 |
2.2.4 名胜古迹档案 |
第3章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特点及价值分析 |
3.1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主要特点 |
3.1.1 历史性 |
3.1.2 地域性 |
3.1.3 多样性 |
3.1.4 分散性 |
3.2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价值分析 |
3.2.1 历史凭证价值 |
3.2.2 学术研究价值 |
3.2.3 文化教育价值 |
3.2.4 艺术传承价值 |
3.2.5 旅游产业价值 |
第4章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现状 |
4.1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成果 |
4.1.1 进行档案编研传播沂蒙文化 |
4.1.2 举办档案展览弘扬沂蒙精神 |
4.1.3 开展学术研究提升沂蒙文化影响力 |
4.1.4 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档案资源 |
4.2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
4.2.1 档案收集保护工作落后 |
4.2.2 档案开发利用形式创新性不足 |
4.2.3 缺乏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
4.2.4 缺乏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
第5章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措施 |
5.1 完善档案资源建设政策法规 |
5.2 重视并探索地方文化特色档案收集模式 |
5.2.1 提升档案收集意识拓宽档案收集途径 |
5.2.2 建立有效的档案追踪机制和监督机制 |
5.3 转变档案服务观念创新档案开发利用形式 |
5.3.1 针对受众开发多种档案文化产品 |
5.3.2 举办形式多样的档案文化活动 |
5.3.3 加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与旅游产业结合 |
5.4 确立档案资源建设主体健全组织机制 |
5.5 打造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
5.5.1 档案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内容 |
5.5.2 档案信息化的人才建设 |
5.5.3 档案信息化的资金来源 |
5.5.4 加强各个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山东省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学术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跨学科研究法 |
1.4.3 案例分析法 |
1.5 研究框架 |
2. 工业遗产与工业遗产档案概述 |
2.1 工业遗产定义与历史源流 |
2.2 工业遗产档案概念探析 |
2.3 工业遗产与工业遗产档案关系 |
2.4 工业遗产档案价值 |
2.4.1 经济价值 |
2.4.2 社会价值 |
2.4.3 科技价值 |
2.4.4 历史文化价值 |
2.5 工业遗产档案特点 |
2.5.1 原生性 |
2.5.2 特殊性 |
2.5.3 稀缺性 |
2.5.4 主观性 |
3. 山东省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状况 |
3.1 山东省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必要性 |
3.1.1 发挥教育作用,留存社会优秀文化精华 |
3.1.2 助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新旧动能转换 |
3.1.3 加强文化认同,构筑社会共同工业记忆 |
3.2 山东省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发展条件 |
3.2.1 优势条件 |
3.2.2 不利条件 |
3.3 山东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现状 |
4. 山东省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环节矛盾分析 |
4.1 档案文化特色突出与展现力不足间的矛盾 |
4.2 政府管理的能动性与管理体系不完善间的矛盾 |
4.3 企业档案资源丰富与档案管理意识缺乏间的矛盾 |
4.4 现实性法制需求与法律保护不足间的矛盾 |
4.5 社会利用需求广泛与档案服务理念落后间的矛盾 |
5. 山东省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相关对策 |
5.1 立足文化特色,科学有序开发 |
5.1.1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科学合理开发 |
5.1.2 面向社会需求导向,构建工业记忆 |
5.2 深化体系构建,完善制度基础 |
5.2.1 多级部门协调发展,实施综合管理 |
5.2.2 完善档案开发利用,构建业务体系 |
5.3 推动多方参与,建立合作机制 |
5.3.1 发挥企业能动作用,增强主体参与 |
5.3.2 发挥高校研究作用,优化开发效果 |
5.3.3 鼓励社会公众介入,关注用户需求 |
5.4 健全法律建设,完善法制保障 |
5.4.1 建立专业法律法规,增加政策供给 |
5.4.2 完善制定业务规范,夯实服务机制 |
5.5 创新开发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
5.5.1 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培育专业思维 |
5.5.2 创新档案开发方式,凸显服务价值 |
5.5.3 推进技术优化更新,强化科技赋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浅谈创新档案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调查分析[D]. 徐金慧.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研究 ——以河北省档案馆为例[D]. 仝宁宁. 河北大学, 2021(02)
- [3]基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爱如娜. 兰台内外, 2021(11)
- [4]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发展研究[D]. 范雨欣.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地市级档案馆信息服务优化研究 ——以温州市档案馆为例[D]. 颜雅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6]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意识与能力的创新[J]. 林燕燕. 兰台内外, 2020(29)
- [7]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档案创新管理探究[J]. 陈慧,罗慧玉,王晓晓,张凯. 知识管理论坛, 2020(03)
- [8]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背景下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以山东大学为例[D]. 解小涵. 山东大学, 2020(12)
- [9]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研究[D]. 张小年. 山东大学, 2020(11)
- [10]山东省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 郑天皓. 山东大学, 2020(11)
标签:档案管理论文; 会计档案论文;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文献研究法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