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混龄教育的功效(论文文献综述)
常彩凤[1](2021)在《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文中提出幼儿阶段开展户外活动对其身心发育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而混龄活动能够提高幼儿户外活动参与积极性,并且通过该形式的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因此作为幼儿园教育者要充分重视幼儿户外混龄教育,并积极开展相应的活动为幼儿发展提供有力基础。
常彩凤[2](2021)在《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文中认为幼儿阶段开展户外活动对其身心发育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而混龄活动能够提高幼儿户外活动参与积极性,并且通过该形式的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因此作为幼儿园教育者要充分重视幼儿户外混龄教育,并积极开展相应的活动为幼儿发展提供有力基础。
赵乃样[3](2020)在《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研究 ——以昆明市Y幼儿园X混龄班为例》文中提出随着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传播,混龄教育逐渐从应对教育资源短缺而不得已开展的应急性教育形式转变为备受教育专家和社会认可的正式教育模式,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幼儿园教育环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幼儿园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其环境作为幼儿园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是影响混龄教育模式下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混龄班级教育环境有着区别于同龄班级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混龄班级教育环境创设时要从混龄教育的特点出发,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出同时兼顾3-6岁儿童发展的环境。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昆明市Y幼儿园的X混龄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分析X混龄班级教育环境的现状;结合访谈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总结X混龄班教育环境的特点、存在的不足、存在不足的原因以及尝试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供相似背景的混龄班教育环境创设时参考。本研究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绪论部分主要就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做了具体阐述。第二章为研究设计,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第三章为现状分析章节,是本研究的重点章节之一,主要呈现Y幼儿园X混龄班级环境在物质环境、生活活动、教育活动和人际互动上的现状。第四章是本研究的另一个重点章节,该部分在论述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X混龄班级教育环境的特点,且对混龄教育模式下的班级教育环境特殊性做了分析。同时也找出样本班级教育环境存在的不足,就不足产生的内在机理做深入分析。第五章为本研究的教育建议章节,主要就样本混龄班级教育环境中的不足提出解决策略,供相似背景幼儿园创设班级教育环境参考。通过本次研究,期望为创设更优质的混龄班级教育环境尽绵薄之力,让混龄教育得以更好的开展,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刘书惊[4](2020)在《混龄班幼儿求助行为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面临仅依靠幼儿自身的知识、能力或经验无法解决的困难,此时除了主动放弃或盲目坚持之外,他们能够选择一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策略——求助行为。目前,有关幼儿求助行为的研究均以同龄班级为背景,不利于幼儿求助行为更为全面的呈现。本研究中,混龄编班的组织形式增强了幼儿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3-6岁各年龄段幼儿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更贴近于真实的社会情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的求助行为有了更为全面的呈现。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辅之以相关数据的呈现和说明,揭示了混龄班幼儿求助行为事件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不同活动类型中求助行为的特点,尝试深入解读混龄班中幼儿的求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混龄班幼儿的求助行为发生次数伴随年龄的增长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女孩较男孩更易发起求助;生活情境是幼儿最易发起求助行为的情境,其次是学习工作情境,游戏情境中出现的求助行为最少;混龄班幼儿的主要求助对象是教师,在求助于同伴时,会更倾向于求助较自己年长的异龄同伴;在本研究中,言语求助是混龄班幼儿的主要求助方式,肢体求助也是幼儿较常使用的求助方式;幼儿因学习问题、生活自理问题发起的求助较多,且存在较大年龄差异;尽管偶尔出现教师忽视或拒绝幼儿求助行为的消极反馈以及答复后遗忘的中间型反馈,积极性反馈仍然是混龄班幼儿求助行为的主要反馈类型,此外,幼儿求助于同伴时,基本能得到积极反馈;求助结果方面,混龄班中幼儿的求助行为通常能够达到帮幼儿解决问题的目的,幼儿的求助行为多以问题顺利解决结束。在论文的最后部分,笔者基于研究结果分析,提供了一些有关积极引导和回应幼儿求助行为的教育策略,建议教育者要客观并认真对待幼儿的求助行为,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给予幼儿及时的反馈和适当的引导。
王菲[5](2019)在《蒙太奇手法在幼儿园室内空间中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与科研力量不断进步,国家与社会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教育质量。幼儿园作为幼儿从家庭向群体社会过度的载体、正式接受教育前的预科班,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幼儿园的室内空间设计模式需融合当今的优秀设计手法,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传统幼儿园长期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以“四方盒子”空间模式为幼儿园的空间设计手法,但随着室内设计方法的不断更新,传统幼儿园的空间布局在现今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幼儿园是否真的能够为幼儿服务,是否真的满足幼儿的心理、生理与行为的特征需求与发展。在各行各业的高速发展之下,我国幼儿园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幼儿的活动范围受限、人流线不人性化、没有同时兼顾成年人与幼儿的生理尺度、缺乏科学的室内色彩搭配等等。随着人们对幼儿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深入的探究,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不再是单纯的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而是运用符合幼儿行为、心理与生理特征发展的设计手法为幼儿营造和谐、舒适的学习、生活于一体的幼儿园室内空间。本文以蒙太奇手法的三大分类:叙事蒙太奇手法、表现蒙太奇手法、理性蒙太奇手法为设计手法基础,以幼儿行为、心理、生理发展特征为理论研究依据,针对当今国内与国外的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案例与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以幼儿的需求为设计的根本,将蒙太奇手法的三个分类手法与国内外优秀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案例结合,并分析其与传统幼儿园的优劣之处,对整个幼儿园的空间布局进行尺度、色彩、时间与空间等多重角度的不同设计,使幼儿园的室内空间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幼儿为中心”,并总结出蒙太奇手法下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的设计方法,为幼儿提供一个美好且充满知识的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
马慧[6](2019)在《幼儿教师眼中的家长 ——以南京市Q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从幼儿教师的视角出发,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南京市Q园的10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力图将“幼儿教师眼中的家长”完整呈现。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与观察法来了解幼儿教师眼中家长的真实样态,及幼儿教师对家长的期待,探寻“真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寻求产生差别的原因,并为促进家园更好的合作、亲师之间关系更好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根据家长与幼儿教师互动时的态度、行为,及与家园合作呈现出的效果,可将“家长的真实样态”分为与幼儿教师形成教育合力的家长,即合力型家长,和无法与幼儿教师形成合力的家长,即非合力型家长两大类。合力型家长的特点为:尊师重师、配合工作、主动沟通、给予回应、信任教师、理解教师工作、认同幼儿园教育理念、关注孩子全面发展。非合力型家长的特点为:草木皆兵、不信任、不认同、不配合、宽于自己,严于教师、沟通无效、逃避沟通、过度宠爱、认知偏差、提出“另类要求”、家庭中家长教育不一致。而幼儿教师“理想中”家长的类型,则是她们根据自己在教育活动中所遇到的家长形成的期待。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者得出影响幼儿教师眼中的家长的因素主要有负面偏好、基本归因错误和错误的角色认知。为促进家园合作更好开展、亲师关系更加健康,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园管理者与经营者、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三者主体性的思考,提出相关建议。对幼儿园管理者与经营者的建议:幼儿园应加强自身职责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家园合作方式;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开设祖辈家长交流会。对幼儿教师的建议:教师应形成正确的角色认知;要努力赢得家长的信任;善待家长的不足;学会肯定幼儿;对不同沟通对象选择不同沟通策略;耐心倾听,及时反馈;学会自我调节。对幼儿家长的建议: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选择合适的时间、恰当的方式,主动发起沟通;努力配合教师工作;给予幼儿教师积极回应;祖辈家长努力理解教师;正确看待孩子的进步与不足;家庭内部达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在本研究的最后,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方面进行了反思。
何君[7](2019)在《幼儿园混龄班级管理模式探析 ——以南京市E幼儿园D班为例》文中提出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园组织、安排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保教幼儿的基本单位。因此,其编班形式即为影响幼儿成长的基本组织结构。当下,社会越来越注重基础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创新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一种特殊的幼儿园编班形式-混龄编班模式。混龄班是指一个班级内幼儿的年龄差距超过1周岁(12个月),在同一个空间共同学习和生活的班级。学前阶段的教育为幼儿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混龄编班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学前混龄的编班模式。我国很多大城市也开始尝试推进,很多园所以及培训机构都在积极尝试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但是却鲜少有系统的关于混龄班的班级管理的研究及成果。本研究所立足的幼儿园是笔者工作的园所,所以,本研究综合使用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以得到比较详实准确的混龄班级管理现状,教师的日常工作状况,园所及家长对于混龄班级管理的协助及评价等情况,并通过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探究其中的优劣,尝试给出改进方案。研究结果表明,D班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且经验匮乏;班级开设前后各部门没有及时总结反思问题:未在混龄班级管理中发挥家长和社会的作用。综合以上问题查找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幼儿园园方对混龄班级特性认识不够,教师欠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教师在工作中未进行反思和反馈,家长和社会对于混龄班支持不够。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在开班之前做充足的准备,了解家长和教师的需求,和带班教师共同研讨未来班级管理方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作为主要管理者,及时反馈反思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寻求各方力量,共同解决问题。通过长期实践,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混龄班教师工作和幼儿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既是工作的检验,也能指导工作的开展。
李巧英[8](2019)在《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探究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力,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儿童的感情世界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受,还要防止儿童之间过多的接触,避免一些不良性格的养成,所以,混龄教育对儿童的品德和个性等都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王暄淇[9](2018)在《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管理的调查与分析 ——以赤峰市X幼儿园混龄班为例》文中指出早在十八世纪,蒙台梭利便提出“混龄教学模式”并把它付诸实践,而后各国对混龄教学活动模式给予了不同的评价,并以不同形式开展了混龄教学活动。21世纪初,我国不少幼儿园也开始尝试混龄教学活动模式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与此同时,也发现在混龄班教学活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基于此,本人以赤峰市X幼儿园混龄班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法,采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通过与同龄班的比较,分析研究X幼儿园混龄班教育实践中班级设置、混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师幼互动、教师发展等具体做法,发现在实践中遇到了教学活动内容制定不够全面、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不科学、师幼互动不足及教师管理过程中困难重重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教师开展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实践经验不足、混龄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偏低、对混龄课程的理解不到位等。对此针对幼儿园层面提出了调整原有教学活动模式和课程结构、创设科学互动的混龄活动环境、完善培训体系等建议;针对教师层面提出营造友好互动的活动气氛、提高教师素质等一系列改进混龄班教学活动管理的建议,希望以此来推进X幼儿园混龄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为幼儿园混龄班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思路。
邵晓雯[10](2018)在《越“混”越精彩——以CS野战活动为例浅谈户外混龄活动的实施》文中认为随着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园户外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开始尝试户外混龄活动,让不同班级、年龄段的幼儿在同一区域里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的能力。然而在混龄活动中幼儿的责任意识有没有获得提升,他们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更大的提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文章是作者对班级混龄活动的一些发现和思考,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借鉴。
二、幼儿混龄教育的功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幼儿混龄教育的功效(论文提纲范文)
(1)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幼儿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特点 |
三、幼儿户外自主性混龄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混龄儿童认知障碍问题 |
(二)教师领导组织问题 |
四、BIM应用于工程管理的优势 |
(一)运动区域划分明确 |
(二)选择适合的活动材料 |
(三)做好混龄体育活动的基本保障 |
(四)创设多种混龄户外体育运动环境 |
五、结语 |
(2)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幼儿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特点 |
三、幼儿户外自主性混龄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混龄儿童认知障碍问题 |
(二)教师领导组织问题 |
四、BIM应用于工程管理的优势 |
(一)运动区域划分明确 |
(二)选择适合的活动材料 |
(三)做好混龄体育活动的基本保障 |
(四)创设多种混龄户外体育运动环境 |
五、结语 |
(3)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研究 ——以昆明市Y幼儿园X混龄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实施混龄教育是学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 |
二、班级教育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
三、混龄教育背景下班级教育环境研究亟待加强 |
四、个人研究兴趣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 |
二、混龄教育 |
三、混龄班 |
四、混龄班级教育环境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幼儿园混龄教育相关研究 |
二、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相关研究 |
三、混龄教育中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研究 |
四、已有研究述评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一、蒙特梭利的教育观和环境观 |
二、儿童教育生态学理论 |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工具 |
一、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观察量表 |
二、访谈提纲编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三章 Y幼儿园X混龄班级教育环境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班级物质环境的现状分析 |
一、空间布局情况 |
二、家具设备情况 |
三、活动材料情况 |
四、墙面布置情况 |
第二节 班级生活活动的现状分析 |
一、幼儿入园和离园情况 |
二、进餐和饮水情况 |
三、如厕和盥洗情况 |
四、午睡情况 |
第三节 班级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
一、区域教育活动情况 |
二、集中教学活动情况 |
第四节 班级人际互动现状分析 |
一、幼儿与幼儿互动情况 |
二、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情况 |
三、教师与教师互动情况 |
第四章 Y幼儿园X混龄班级教育环境的特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Y幼儿园X混龄班级教育环境的特点分析 |
一、物质环境的特点分析 |
二、生活活动的特点分析 |
三、教育活动的特点分析 |
四、人际互动的特点分析 |
第二节 Y幼儿园X混龄班级教育环境存在的不足 |
一、X混龄班物质环境存在的不足 |
二、X混龄班精神环境存在的不足 |
第三节 Y幼儿园X混龄班级教育环境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一、班级物质环境:缺乏经济支持与策略支持 |
二、班级精神环境:教师缺乏将环境创设理念转化为实际行为的能力 |
第五章 关于提升混龄班级教育环境质量的建议 |
第一节 提升幼儿教师的混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 |
一、幼儿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混龄环境观 |
二、加强混龄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 |
第二节 坚持以促进异龄幼儿互动为环境创设价值取向 |
一、空间设计注重开放性、多样性 |
二、投放一定数量的低结构材料 |
三、利用墙面环境促进异龄幼儿互动 |
四、教师要重视引导异龄幼儿间的合作学习 |
第三节 在环境创设中进一步完善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
一、进一步整合利用家庭资源 |
二、进一步整合利用社区资源 |
第四节 园方为班级教育环境创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
一、园方提供充足的策略支持 |
二、园方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 |
第五节 进一步加强环境创设中的幼儿参与程度 |
一、学会倾听幼儿,尊重幼儿的建议 |
二、为幼儿提供材料搜集、材料制作的机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硕博学位论文 |
三、期刊报纸类 |
四、外文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致谢 |
(4)混龄班幼儿求助行为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求助行为是幼儿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
(二)幼儿求助行为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
(三)混龄班环境有助于幼儿各类求助行为呈现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求助行为的研究 |
(二)关于混龄教育的研究 |
(三)对已有相关研究的简评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混龄班 |
(二)幼儿求助行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工具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一、混龄班幼儿求助行为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一)不同年龄幼儿求助行为的差异性分析 |
(二)不同性别幼儿求助行为的差异性分析 |
二、混龄班不同年龄段幼儿求助行为事件过程的差异性分析 |
(一)不同发生情境的差异性分析 |
(二)不同求助对象的差异性分析 |
(三)不同求助方式的差异性分析 |
(四)不同求助起因的差异性分析 |
(五)不同求助对象反馈的差异性分析 |
(六)不同求助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一、幼儿求助行为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 |
二、生活及学习情境中幼儿求助行为多发 |
三、教师及异龄年长同伴是主要求助对象 |
四、言语求助是主要求助方式 |
五、求助起因以学习问题、生活自理问题为主 |
六、求助对象反馈以积极反馈为主 |
七、求助行为多以问题得以解决结束 |
第五章 建议与反思 |
一、教育建议 |
(一)幼儿园及班级“有准备的环境”的改善 |
(二)幼儿园教师的及时反馈及行为指导 |
(三)家长积极回应幼儿求助行为的建议 |
二、研究反思 |
(一)取样和结果的反思 |
(二)研究方法的反思 |
(三)研究过程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混龄班幼儿求助行为事件观察记录表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5)蒙太奇手法在幼儿园室内空间中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的方法与论文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论文框架 |
2 蒙太奇手法与幼儿园室内空间概述 |
2.1 蒙太奇手法概述 |
2.1.1 蒙太奇手法的概念 |
2.1.2 叙事蒙太奇手法的叙事性特点分析 |
2.1.3 表现蒙太奇手法的感知性特点分析 |
2.1.4 理性蒙太奇手法的复合性特点分析 |
2.1.5 蒙太奇手法在电影、建筑中的艺术特质 |
2.2 幼儿园室内空间概述 |
2.2.1 幼儿园室内空间概念 |
2.2.2 符合幼儿行为特征的室内空间 |
2.2.3 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室内空间 |
2.2.4 遵循幼儿生理规律的室内空间 |
2.3 蒙太奇手法对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的意义 |
2.3.1 心理环境的营造与影响 |
2.3.2 物质环境的指导与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叙事蒙太奇手法在幼儿园室内空间上的设计分析 |
3.1 幼儿行为特征与蒙太奇手法下叙事性空间的关系 |
3.2 幼儿园室内叙事性空间设计要素 |
3.2.1 场景布置 |
3.2.2 幼儿行为路径分析 |
3.2.3 移步异景 |
3.3 幼儿园室内叙事性空间的构成 |
3.3.1 平行与序列空间 |
3.3.2 交叉与交错空间 |
3.3.3 过渡空间与连续空间 |
3.4 幼儿园室内叙事性空间的设计特点 |
3.4.1 培养幼儿逻辑能力 |
3.4.2 增强幼儿的方向性 |
3.5 幼儿园室内叙事性空间的设计方法 |
3.5.1 简洁易懂的引导符号 |
3.5.2 增加实用功能的过渡空间 |
3.5.3 可循环的连续空间 |
3.6 本章小结 |
4 表现蒙太奇手法在幼儿园室内空间上的设计分析 |
4.1 幼儿心理特征与感知性空间的关系 |
4.2 幼儿园室内感知性空间设计要素 |
4.2.1 交流的符号 |
4.2.2 幼儿对空间符号的反应 |
4.2.3 物质环境给幼儿心理的反馈 |
4.3 幼儿园室内感知性空间的构成 |
4.3.1 感官空间的组合 |
4.3.2 对比与类比空间 |
4.3.3 光影空间 |
4.4 幼儿园室内感知性空间的设计特点 |
4.4.1 重视幼儿感官发展 |
4.4.2 关注幼儿心理情感 |
4.5 幼儿园室内感知性空间的设计方法 |
4.5.1 直观感受的感官体验 |
4.5.2 虚实结合的光影空间 |
4.5.3 加深记忆的类比空间 |
4.6 本章小结 |
5 理性蒙太奇手法在幼儿园室内空间上的设计分析 |
5.1 幼儿生理特征与复合性空间的关系 |
5.2 幼儿园室内复合性空间设计要素 |
5.2.1 外在自然环境的影响 |
5.2.2 混龄交往空间的营造 |
5.2.3 色彩环境的营造 |
5.3 幼儿园室内复合性空间的构成 |
5.3.1 多年龄段幼儿的混龄空间 |
5.3.2 兼顾成人与幼儿的亲子空间 |
5.3.3 百变的色彩空间 |
5.4 幼儿园室内复合性空间的设计特点 |
5.4.1 培养幼儿多元化的沟通能力 |
5.4.2 促进幼儿生理发展 |
5.5 幼儿园室内复合性空间的设计方法 |
5.5.1 空间使用尺度的包容性 |
5.5.2 多重模式的单元组合 |
5.5.3 合理搭配的幼儿空间色彩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片及表格来源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幼儿教师眼中的家长 ——以南京市Q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
二、家园合作的意义 |
三、研究者兴趣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个人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的合作 |
(一) 目的 |
(二) 内容 |
(三) 方式 |
(四) 策略 |
二、关于幼儿教师对家长的期待 |
(一) 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 |
(二) 家长对自身的认识 |
三、小结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一、人类发展生态学 |
(一) 理论内容 |
(二) 对本研究的支持 |
二、重叠影响阈理论 |
(一) 理论内容 |
(二) 对本研究的支持 |
三、印象管理理论 |
(一) 理论内容 |
(二) 对本研究的支持 |
四、社会角色理论 |
(一) 理论内容 |
(二) 对本研究的支持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幼儿教师 |
二、幼儿家长 |
三、家园合作 |
第二章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资料收集方法 |
(一) 访谈法 |
(二) 观察法 |
第三节 研究过程 |
一、研究对象 |
二、观察与访谈 |
(一) 现场观察 |
(二) 教师访谈 |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一) 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二) 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四、研究效度与研究伦理 |
(一) 研究效度 |
(二) 研究伦理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幼儿教师眼中的家长——家长的真实样态 |
一、合力型家长 |
(一) 尊师重师 |
(二) 配合工作 |
(三) 主动沟通 |
(四) 给予回应 |
(五) 信任教师 |
(六) 理解教师工作 |
(七) 认同幼儿园教育理念 |
(八) 关注孩子全面成长 |
二、非合力型家长 |
(一) “草木皆兵” |
(二) 不信任 |
(三) 不认同 |
(四) 不配合 |
(五) “宽于自己,严于教师” |
(六) 沟通无效 |
(七) 逃避沟通 |
(八) 过度宠爱 |
(九) 认知偏差 |
(十) “我们家在家不是这样的” |
(十一) 提出“另类要求” |
(十二) 家庭中家长教育不一致 |
(十三) 家庭中家长之间不沟通 |
第二节 幼儿教师眼中的家长——理想中的家长 |
一、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 |
(一) 多沟通 |
(二) 多配合 |
(三) 多信任 |
(四) 多尊重 |
(五) 多了解 |
二、家长之间 |
(一) 家庭内部之间的家长 |
(二) 家长与其他家长之间 |
三、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 |
(一) 对待孩子的态度 |
(二) 教养行为 |
第三节 幼儿教师眼中的家长的影响因素 |
一、负面偏好 |
二、基本归因错误 |
三、错误的角色认知 |
(一) 对角色期望过高 |
(二) 对角色理解有误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对幼儿园管理者与经营者的建议 |
(一) 加强对幼儿园职能的认识 |
(二) 选择合适的家园合作方式 |
(三) 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促进幼儿教师发展 |
(四) 开设祖辈家长交流会 |
二、对幼儿教师的建议 |
(一) 形成正确的角色认知 |
(二) 努力赢得家长的信任 |
(三) 善待家长的不足 |
(四) 肯定幼儿 |
(五) 不同沟通对象选择不同沟通策略 |
(六) 耐心倾听,及时反馈 |
(七) 学会自我调节 |
三、对幼儿家长的建议 |
(一) 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
(二) 选择合适的时间、恰当的方式,主动发起沟通 |
(三) 努力配合教师工作 |
(四) 给予教师积极回应 |
(五) 祖辈家长努力理解教师 |
(六) 正确看待孩子的进步与不足 |
(七) 家庭内部达成一致的教育观念 |
第五章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幼儿园混龄班级管理模式探析 ——以南京市E幼儿园D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需求 |
(二)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
(三) 混龄班级的新趋势 |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 混龄班 |
(二) 混龄班级管理 |
(三) 幼儿园管理 |
三、文献综述 |
(一) 混龄班的相关研究 |
(二)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相关研究 |
(三) 综述总结 |
四、研究方法 |
(一) 个案研究法 |
(二) 观察法 |
(三) 访谈法 |
(四) 行动研究法 |
(五) 文献分析法 |
第一章 幼儿园混龄班级管理的现状:个案班级的调查 |
一、E幼儿园及D班情况 |
(一) E幼儿园概况 |
(二) E幼儿园D班的概况 |
二、混龄班级管理的内容 |
(一) 一日生活活动的管理 |
(二) 混龄活动的开展 |
(三) 分龄教学的管理 |
(四) 班务事宜的管理 |
三、混龄班级管理的考评 |
第二章 混龄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分析 |
一、园方的态度——“新开一个班级而已” |
(一) 管理者自身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 |
(二) 园所忽略了混龄班级的特殊性 |
二、教师的态度——“带混龄班太累了” |
(一) 教师自身经验不足 |
(二) 园所并未给与足够的岗前培训、日常教研活动等 |
(三) 教师学习反思时间不足 |
三、家长的态度——“什么是混龄班?” |
(一) 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 |
(二) 促进良好的亲子互动 |
(三) 实现学习型家庭 |
(四) 为幼儿园提升口碑 |
第三章 幼儿园混龄班级管理的改进建议 |
一、混龄班级的管理计划 |
(一) 调查分析 |
(二) 确定目标 |
(三) 拟定备选方案 |
(四) 选择方案 |
二、混龄班级管理过程的建议 |
(一) 园所工作建议 |
(二) 教师工作建议 |
(三) 家园共育 |
三、混龄班级管理工作的评价 |
结语 |
一、混龄班级管理的展望 |
二、对本研究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幼儿园园长访谈提纲 |
附录2: 幼儿园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3: 园内家长的访谈提纲 |
附录4: D班开设前的问卷调查(家长/教师) |
致谢 |
(8)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混龄教育的意义以及发展情况分析 |
2 混龄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 |
3 混龄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当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4 结束语 |
(9)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管理的调查与分析 ——以赤峰市X幼儿园混龄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本研究的价值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3.对中外学者研究的简评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
(一)本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 |
1.幼儿园混龄班 |
2.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管理 |
3.幼儿园混龄班与同龄班在教学活动管理上的差异 |
4.幼儿园混龄班的类型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观察法 |
3.调查法 |
4.统计法 |
(三)研究过程 |
第三章 对X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管理现状的调查及统计 |
(一)X幼儿园简介 |
(二)X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管理现状的调查和统计 |
1.X幼儿园混龄班的教师安排情况 |
2.X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内容的基本情况 |
3.X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方法使用的基本情况 |
4.X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情况 |
5.X幼儿园混龄班集中教育活动情况 |
6.X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情况 |
7.X幼儿园混龄班师幼互动情况 |
8.X幼儿园混龄班教师指导情况 |
第四章 对X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管理情况的分析 |
(一)X幼儿园在混龄班教学活动管理上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方面 |
1.X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内容是多样化的 |
2.X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方式较为灵活 |
3.X幼儿园混龄班组织形式安排较为合理 |
(二)X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1.幼儿园层面 |
2.教师层面 |
第五章 对X幼儿园混龄班改进教学活动管理的建议 |
(一)针对幼儿园层面提出的相关建议 |
1.幼儿园要调整原有课程结构与模式 |
2.幼儿园要创设科学互动的混龄活动环境 |
3.幼儿园要为教师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
(二)针对教师层面提出的相关建议 |
1.教师要为幼儿营造友好互动的教学活动氛围 |
2.教师要加强对混龄教育的理论研究,参与教学培训与教研活动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越“混”越精彩——以CS野战活动为例浅谈户外混龄活动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混龄的概念 |
二、混龄的形式 |
(一) 间断性混龄和连续性混龄 |
(二) 多种年龄的混龄组合 |
三、混龄的实施策略 |
(一) 创设环境, 划分场地 |
1. 提供适宜、丰富的活动场地 |
2. 营造健康、自主的心理环境 |
3. 构建充分的活动准备 |
(二) 材料投放, 形式多样 |
(三) 有效指导, 经验提升 |
四、幼儿混龄教育的功效(论文参考文献)
- [1]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A]. 常彩凤. 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 2021
- [2]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A]. 常彩凤. 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三), 2021
- [3]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研究 ——以昆明市Y幼儿园X混龄班为例[D]. 赵乃样.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混龄班幼儿求助行为的现状研究[D]. 刘书惊.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5]蒙太奇手法在幼儿园室内空间中的设计研究[D]. 王菲.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6]幼儿教师眼中的家长 ——以南京市Q园为例[D]. 马慧.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7]幼儿园混龄班级管理模式探析 ——以南京市E幼儿园D班为例[D]. 何君.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8]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J]. 李巧英.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9(01)
- [9]幼儿园混龄班教学活动管理的调查与分析 ——以赤峰市X幼儿园混龄班为例[D]. 王暄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3)
- [10]越“混”越精彩——以CS野战活动为例浅谈户外混龄活动的实施[J]. 邵晓雯. 教师, 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