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歌集团完成资产重组

百歌集团完成资产重组

一、白鸽集团完成资产重组(论文文献综述)

黄耀虹[1](2020)在《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动因及财务效应分析 ——以中原环保为例》文中指出环保业属于朝阳产业,有着非常光亮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环保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不过对中国而言,环保行业除了是朝阳行业之外,同时也是一种传统行业,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中国环保业经营方式相对传统,缺乏多样的环保项目,全国性的环保网络也尚未形成,所以要想让中国环保业得到快速发展,一定要对此种经营模式进行转变,在整个环保业中,环保上市公司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如果能够推动它们的发展,则整个行业也会随之向前。处于此种经营环境中,环保业上市公司一定要尽快进行产业升级,只有如此,才能够让自己的市场地位更加稳固,不过既然要产业升级,必然面临着融资问题。对上市公司而言,融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可转债、公开发行、配股、定向增发。在以上融资方式中,2006年开始实施的定向增发有着比较特殊的优势,因此受到了广大公司的青睐。中国上市公司从2006年~2015年底期间定向增发2482次,其金额加起来达到25645.7471亿元,在整个证券市场在融资额中,所占比例超过81%,足以证明上市公司将定向增发当做重要的融资方式。除此之外,就环保业近些年的融资情况而言,在所有的融资方式中,定向增发同样是重要的融资手段。本文将中原环保当作研究对象,并通过不同的研究方式剖析环保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在文章开头对环保业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包括我国上市公司近几年再融资情况、非公开发行的法律依据、影响非公开发行股份因素及相关财务效应理论;其次是对中原环保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中原环保公司进行非公开发行的理论依据;然后对中原环保案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中原环保非公开发行的动因、方案、以及进程的分析;接再在分析非公开发行前后对中原环保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非公开发行前后的市场反应、合理性分析、股东权益分析、财务绩效的分析。在文章的结尾,利用上述的分析,提出结论与融资建议,希望能够将非公开发行的融资手段和中原环保结合在一起。

王康[2](2020)在《上市公司资产置换财务绩效研究 ——以中油资本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7月,首批央企国资改革试点名单公布,国企改革正式开始。中国石油集团也紧跟改革步伐,成立中国石油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统一管理运营金融业务,将旗下多项金融业务划转至中油资本,至此中油资本一举成为最大的央企金控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将石油济柴与中油资本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使金融业务获得更广阔的空间,重组规模达到755亿元,是2016年A股市场最大的重组案例。2018年随着国企改革的步伐加快,以资产置换方式进行资产重组越来越受到上市国企的青睐,本文通过研究中油资本资产置换案例,给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国企改革提供借鉴。本文对中油资本以资产置换方式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案例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资产置换的基本概念、类别、步骤、动因、风险和相关理论。其次对本次重大资产置换重组的交易双方进行详细介绍,回顾资产置换的过程,分析资产置换的动因,然后运用事件法、EVA评价法、财务指标分析法和熵权TOPSIS法对中油资本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油资本资产置换在重组方式、重组标的物的选择和重组过程都是成功的,短期内改善了公司经营状况,为金融业务带来了新机遇,取得了较好的短期财务绩效,是中国石油集团的一次成功的战略布局。虽然中油资本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短期内提高了财务绩效,但由于资源利用低、后期整合不到位等原因,致使企业发展放缓,中长期财务绩效不容乐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资产资源配置。同时发现中油资本存在非公有资本引入过低、股权结构不合理、经营风险增加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混改细则、引导非公有资本的进入、加强信息披露、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资源共享管控模式、引入专业人才、建立动态薪酬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对前沿科学技术投入的对策和建议。

韩敬雨[3](2020)在《环保企业并购动因及绩效研究 ——以中原环保并购郑东水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保问题日益显着,国家相继出台各项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力的推动了环保行业的高速发展。由于政府对环保监管逐渐严格、市场对环保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出高要求、行业集中度较低,这些现实条件都促使着诸多环保企业为了获得外延式发展,占据市场份额,避免被行业淘汰,纷纷选择并购战略,也造成了近几年环保行业的并购热。对于并购动因及绩效的研究可以直观评价并购效果,更好的发现问题,为行业同类企业并购提供参考。本文在众多环保企业中选择实力较强的中原环保为研究对象,以并购动因作为支点,结合并购前后三年的相关财务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托宾Q值法,因子分析法及数据包络分析法探究中原环保的并购活动对绩效的影响。通过与同行业其他发生并购活动的环保企业进行对比得出启示,能够为我国环保行业污水治理企业制定实施并购战略及有效利用该资本运作实现长期发展、提升绩效来提供参考。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第一,并购的市场绩效表现良好,此次并购事件获得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正,市场表现良好。第二,并购的财务绩效显着提升,盈利能力显着增强,相关财务风险得到有效规避与防范;同时并购也带来资产规模和业务快速扩张,通过对郑东水务污水处理业务的整合,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发展能力显着提升。第三,通过综合评价企业并购动因及绩效,深入剖析影响绩效变化的因素。发现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原环保由于规模扩张过快造成并购资产管理、利用效率和并购资源整合方面有所欠缺,并且并购后短期内存在资产投入冗余的问题,企业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最后基于中原环保并购郑东水务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得出环保企业并购的启示:企业应在顺应宏观市场发展趋势,明确战略目标和自身优势的前提下进行并购,并选择合适的并购标的,实现规模经济,同时高效地进行资源整合、科学制定经营战略,并提供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保障。通过研究中原环保并购动因及绩效,希望可以为环保行业其他上市公司实施并购战略提供一点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环保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王艳萍[4](2019)在《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砂子塘小学集团化办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众多专家、学者对于集团化办学的意义、成效、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笔者作为集团化办学核心校的管理者,多年来亲历集团化管理,深刻认识到,集团化办学中核心校的建设与发展是集团化办学成败的关键。中小学教育集团的核心校以办品质教育为主导,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功能,其主要特征有:一是在区域有较强影响力;二是教师队伍有较强的培植能力;三是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能力以及统筹、协调、规划能力;四是注重自身的发展与创新,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生活动等方面具有自身特色。核心校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动力和原动力,其自身发展关系到集团发展的成败。笔者试图探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核心校在高位建设方面的实践思考,并就砂子塘小学在砂子塘教育集团的核心地位、建设实践和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主管部门遴选、培育、发展核心校提供建议。本研究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二是研究砂子塘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及成效;三是研究砂子塘小学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经验;四是研究砂子塘小学集团化办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本研究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充分查阅、梳理砂子塘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核心校发展的“四轮驱动”和集团化办学的四大优势;采用访谈调查法,走访了集团分校及本部主要行政,了解集团化管理核心校办学模式、师生管理、育人方式、凸显特色等方面的举措,提炼了集团化办学成功之道;采用文献研究法把握国内外研讨动态,为课题研讨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本文的基本结论有:1、总结了集团化办学核心校建设的基本策略,概括为“四轮驱动”,主要有:坚持正确而长远的育人理念——成长教育;坚持凝聚而鲜活的团队建设——“三剂”文化;坚持创新而实效的课程改革——三种课堂;坚持内涵和生长的人才培养——阳光管理轮训。2、分析了集团化办学核心校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从外部条件——集团架构缺失、组织关系不清、核心校负担过重;内部条件——人才缺口大、硬件环境缺失两方面来谈;3、提出了集团化办学核心校持续发展的策略,主要有厘清组织关系、健全管理机制、促进品牌辐射、保障人才供给等。

谭翀[5](2015)在《政策营销失灵现象研究 ——基于中国大陆政策营销的运用现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认为,如果从“强制—诱导”、“高回应性—低回应性”两个纬度审视政策动员模式,可以将其划分为“强制灌输”、“政策促销”、“回应发布”、“政策营销”四种类型。而“政策营销”是一种特殊的“政策动员模式”和“政策管理工具”,它是政府等公共部门为了推动某项政策议程或者保障既定政策的顺利执行,运用类似企业营销的理念和技术了解和回应政策对象的诉求,尽可能使用强制性低的说服、诱导性政策工具,来获取民众对政策的认同与支持,最终实现公共部门与政策对象需求的互配,提升社会整体福利的方法和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府的政策动员模式发生了转型:传统的“强制灌输”模式开始弱化、“政策营销”模式开始成为新的趋势。特别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来,各级政府在政策动员的实践中对“营销”的应用越来越多,并呈现出转型期的特点。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前中国政策营销的实践过程中,“营销失灵”的现象十分突出。“政策营销失灵”是指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对象的需求应当却最终未能通过“营销”这种“价值交换”方式得以互配。在以下几个情况下可能发生政策营销失灵:政府和公共部门在政策动员中未能在适当的时机启动“政策营销”;或者尽管启动了“政策营销”但未能按照预期成功地提升政策对象的认同和支持;或者即便是有效提升了政策对象的认同和支持,但这种认同和支持并不持久,未能够形成足够的资源以保障政策系统内下一次政策营销的成功开展。可以将这些政策营销失灵现象划分为:“启动失灵”(政策营销未启动、政策营销启动滞后)、“产出失灵”(整合性产出失灵、区隔性产出失灵)、“反馈失灵”(路径依赖失灵、溢出效应失灵)。为什么政策推动者未能运用比较成熟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来避免政策营销的失灵现象?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本文的主要任务。在总结国内外学者早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政策营销作为一种政策动员模式,其是否被运用以及其运用的效果如何都与政策网络的结构关系密切相关。政策营销的应用过程也是政策网络成员对其进行学习的渐进过程,政策营销学习与政策网络结构关系相互建构。在这样一个判断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个政策营销失灵现象的“网络结构—政策学习”整合分析模型,力图对政策营销失灵的机理进行解释。具体可以表述如下:政策网络的结构关系特征可以用两个维度来考察:其一为政策倡导联盟各自的“竞争”能力,包括政策网络成员各自拥有资源的多寡,以及由此决定的政策倡导联盟的力量对比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高低;其二是政策网络成员间及倡导联盟间交流互动程度的高低,以及由此决定的政策网络的开放程度。政策营销能否被应用以及应用的效果如何与这两个维度密切相关,因为前者决定了政策营销双方是否具有进行平等交换的能力和诉求;后者决定了政策营销双方是否有进行平等交换的机会和渠道。当政策网络中政策动员方垄断了政策资源,政策网络又高度封闭的情况下政策营销根本就不会启动;当政策动员双方竞争实力相对均衡,政策网络开放度高,政策网络成员间既有平等交换的能力和诉求,又有充足的平等交换的机会和渠道,政策营销就会成功;而当政策动员方客观上无法垄断政策资源,政策受众的竞争能力开始增强,但政策网络却仍旧相对封闭,政策营销双方的价值诉求和交换预期以及由此决定的各自博弈策略往往无法达成一致,政策营销就会失灵。政策营销的理念和技术可以划分为“次要层面”、“近核心层”、“根本核心层”。政策营销的应用过程本身也是政策网络成员对“政策营销”模式学习的过程,学习又是渐进的。对政策动员方来说,其对政策营销的应用策略往往会经历“在技术—操作层面运用”(借鉴了政策营销的具体技术,但不刻意考虑各项技术的“整合性”问题)、“在管理—战术层面运用”(充分考虑“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多种要素的呼应和配合,考虑政策营销各部门之间的整合,以期达至最佳的政策营销效果)、在“价值—战略层面运用”(将营销的重点放在构建政策营销主客体之间牢固的,充满信任的合作关系和协商机制上)几个阶段;对政策受众方来说,其应对策略也往往会有“泠漠对待”、“抵制抗争”、“合作参与”几种变化。尽管在实践中由于政策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双方的应对策略并不一定会一一对应,也不一定体现为严格的线性演变,但却会呈现由浅入深、逐渐向核心层面靠拢的总体格局。政策营销的学习过程也在逐渐改变着政策倡议联盟的竞争能力和政策网络的开放程度,从而也建构着政策网络的结构关系。本文通过对台北市“垃圾随袋收费”政策、厦门海沧PX项目事件以及深圳垃圾分类减量政策三组政策营销的案例进行比较,以证明政策网络结构与政策营销策略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还通过对1988年到2014年深圳市垃圾焚烧厂建设政策过程中政策营销运用变迁的分析,描述了政策营销双方对该政策动员模式渐进的学习过程,以及政策营销双方的策略选择与政策网络关系之间的相互建构作用。本文认为,提升政策网络成员的参与能力和参与机会,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提升政策网络的开放程度,并最终促成政策网络的结构变迁是解决政策营销失灵现象的关键。具体而言应该分别从技术层面、价值重塑(“公共性与工艺性的双重兼顾”、“以顾客为导向理念的树立”、“慎议式民主体验”)、制度规范(“绩效评估改革”、“伙伴关系的建立”、“行政流程的再造”)三个层面进行改进。

沈月中[6](2007)在《“白鸽股份”资产重组对河南上市公司发展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白鸽股份是河南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一家工业制造业企业,近几年进行了三次资产重组,主营业务发生了根本改变,增强了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使公司焕发生机,其重组的过程对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欧阳波[7](2006)在《中国式重组能走多远》文中研究指明白鸽股份(000544)推出的资产置换式股改方案,目前已经进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阶段,资产置换方案的补充和修改意见已经搁在证监会案头,一旦证监会予以批准,公司就会正式申请停牌,股改投票就实打实地开始。 公司资产置换只是一个序幕,后续可能还有优质资产?

齐鸿儒[8](2005)在《豫白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A股上市公司——豫白鸽(000544)在1998年至2002年公司治理绩效不断下滑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以为,豫白鸽公司治理绩效不断下滑的原因在于其公司治理运行机制的低效率。豫白鸽有着看似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但这种结构下面的运行机制却不健全。因而改善豫白鸽的公司治理绩效应该首先改革其治理机制。 本文主要研究豫白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基于研究需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理论以作为分析的基础,这些理论主要有两权分离论、委托代理论和利益相关论;其次文章阐述了豫白鸽当前公司内部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各自存在的问题和内部人控制4个方面;再次,为深刻认识公司治理问题,本文从公司内部股权结构、法律制度与和内外部治理机制等4个方面详细剖析了豫白鸽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本文从8个方面提出了完善豫白鸽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破题在于豫白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本文认为,豫白鸽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豫白鸽的绩效,要提高豫白鸽公司绩效就应该从分析其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入手,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其治理结构。应该说明的是,豫白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也适用于其他一些国有上市公司。

吴丽娟[9](2005)在《河南省上市企业成长问题研究 ——企业平衡成长理论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对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上市企业的成长,在经历初期的快速成长后,通过上市直接融资获得了大量的发展资金,企业进入了持续成长时期,但部分企业不能把握上市的良好契机,无法享受快速成长带来的经济效应;更有大量的上市企业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快速成长之后陷入成长停滞和成长失衡的困境,持续成长乏力,从而很快从上市的辉煌濒临破产的边缘。本论文针对河南省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企业成长八大平衡关系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对河南省上市企业成长问题的实证分析,探讨河南省上市企业成长问题。 本论文的引言部分,对企业成长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综述,追溯了企业成长理论的起源与演变,并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设计。 第二章对河南省上市企业成长现状进行分析。该部分对河南省2003年底前上市的32家境内A股上市企业的实证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河南省上市企业的特点。同时把山东、浙江省上市企业的分布与河南省上市企业进行比较,总结河南省上市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对河南省企业成长状况进行分析。在对河南省上市企业的成长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南、山东和浙江三省上市企业的成长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河南省上市企业与山东和浙江省上市企业成长的差异。 第四章是平衡理论框架下的河南省上市企业成长问题分析。该部分从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能力的平衡;企业内部扩张冲动与行业发展时机的平衡;企业国内发展与国际发展的平衡;企业成长与融资能力的平衡;企业规模扩张与管理水平提升的平衡;企业物质成长与精神成长的平衡;企业成长与企业家成长的平衡;企业成长与经营环境的平衡等八个方面对河南省上市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在揭示河南省上市企业成长好坏原因的同时,进一步验证了八大平衡关系在河南省上市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在该部分我们对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加以总结,并提出后续研究的方向。

孟丽莎[10](2004)在《发挥区域优势 振兴行业经济——河南省磨料磨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出路探讨》文中研究指明

二、白鸽集团完成资产重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鸽集团完成资产重组(论文提纲范文)

(1)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动因及财务效应分析 ——以中原环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相关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2013-2018年度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情况简析
        2.1.2 2013-2018年度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情况简析
        2.1.3 我国关于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法律依据
        2.1.4 我国证券管理部门关于非公开发行股份的相关规定
        2.1.5 地方政府关于非公开发行股份的相关规定
        2.1.6 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外部因素
        2.1.7 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内部因素
    2.2 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财务效应相关理论
        2.2.1 资本成本理论
        2.2.2 财务杠杆理论
        2.2.3 财务效应理论
        2.2.4 MM理论
        2.2.5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6 监管假设理论
    2.3 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动因
        2.3.1 非公开发行是一种与市场化相对接近的融资与收购方式
        2.3.2 非公开发行通常是带有战略目的的收购行为
        2.3.3 非公开发行是一种以增量资金或资产来重组存量的行为
        2.3.4 非公开发行可以实现快速融资
    2.4 非公开发行的绩效分析方法
        2.4.1 对股价变动情况影响分析
        2.4.2 财务绩效分析
        2.4.3 达到绩效的成因分析
3 中原环保非公开发行股份基本情况
    3.1 基本情况
        3.1.1 中原环保公司简介
        3.1.2 中原环保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3.1.3 中原环保公司资金状况分析
    3.2 中原环保非公开发行股份的依据
        3.2.1 中原环保的经营环境分析—SWOT分析
        3.2.2 中原环保的资本运作分析
        3.2.3 中原环保的财务困境分析
    3.3 中原环保非公开发行股份方案介绍
        3.3.1 发行定价及数量
        3.3.2 认购对象
        3.3.3 中原环保定向增发前后股东情况比较
        3.3.4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4 中原环保非公开发行股份动因分析
    4.1 内部动因分析
        4.1.1 解决同业竞争,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减少同业竞争
        4.1.2 优化资本结构,减少财务风险
    4.2 外部动因分析
        4.2.1 借助资本平台促进产融结合
        4.2.2 提高行业竞争力,加速产业整合
5 中原环保非公开发行股份的绩效分析
    5.1 非公开发行前后股价变动情况及影响分析
        5.1.1 预案公布日
        5.1.2 证监会审核通过日
        5.1.3 发行情况报告书日
        5.1.4 非公开发行前后股价变动情况及影响
    5.2 非公开发行的一般财务绩效分析
        5.2.1 资本结构变动及影响分析
        5.2.2 资产结构变动及影响分析
        5.2.3 偿债能力变动及影响分析
        5.2.4 现金流变动及影响分析
        5.2.5 股本结构变动及影响分析
        5.2.6 每股收益变动及影响分析
        5.2.7 每股净资产变动及影响分析
    5.3 中原环保非公开发行达到绩效的成因
        5.3.1 从发行的制度方面分析
        5.3.2 从募集资金用途方面分析
        5.3.3 从其他利益输送问题分析
6 研究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解决同业竞争,打开业绩空间
        6.1.2 优化了资本结构,改善了偿债能力
        6.1.3 大幅提高收入及利润,提升公司价值
    6.2 启示
        6.2.1 倡导环保业上市公司采取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
        6.2.2 要把握国家政策,符合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条件
        6.2.3 合理的使用募集资金,才可以改善企业的长期绩效
参考文献
致谢

(2)上市公司资产置换财务绩效研究 ——以中油资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2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资产置换的基本概念、类别和步骤
        2.1.1 资产置换的基本概念
        2.1.2 资产置换的类别
        2.1.3 资产置换的步骤
    2.2 资产置换的动因和风险
        2.2.1 资产置换的动因
        2.2.2 资产置换的风险
    2.3 资产置换的理论基础
        2.3.1 协同效益理论
        2.3.2 多元化经营理论
        2.3.3 资源配置与再配置理论
    2.4 财务绩效的概念
    2.5 财务绩效的理论基础
        2.5.1 委托代理理论
        2.5.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5.3 战略管理理论
3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案例分析
    3.1 资产置换双方企业的概况
        3.1.1 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3.1.2 中国石油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3.2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的方案
        3.2.1 资产置换的时间轴
        3.2.2 资产置换的主要内容
        3.2.3 重大资产置换
        3.2.4 混合支付方式补足差额
        3.2.5 募集配套资金
    3.3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原因分析
        3.3.1 国企改革势在必行,进行战略布局,走专业化道路
        3.3.2 上市公司连年亏损,保壳任务严峻
        3.3.3 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提升企业效率,实现资产增值
4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财务绩效分析
    4.1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短期股价效应的评价
        4.1.1 研究设计
        4.1.2 超额收益率与累计超额收益率
    4.2 中油资本EVA评价
        4.2.1 中油资本的EVA
        4.2.2 中油资本EVA的财务绩效评价
    4.3 资产置换前后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
        4.3.1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4.3.2 运营能力指标分析
        4.3.3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4.3.4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4.4 熵权TOPSIS法的财务绩效评价
        4.4.1 熵权TOPSIS法的计算过程
        4.4.2 熵权TOPSIS法的财务绩效评价
5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和借鉴意义
    5.1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存在的问题
        5.1.1 非公有资本引入过低
        5.1.2 中油资本股权结构不合理
        5.1.3 资源利用低,企业发展放缓
        5.1.4 经营风险增加
    5.2 对策建议
        5.2.1 完善混改细则,引导非公有资本的进入
        5.2.2 加强信息披露,多方式优化股权结构
        5.2.3 建立资源共享管控模式,引入专业人才,建立动态薪酬管理体系
        5.2.4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对前沿科学技术的投入
    5.3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对上市公司的借鉴意义
        5.3.1 选择契合的重组对象
        5.3.2 选择简单高效的重组方式
        5.3.3 混合支付的交易方式
        5.3.4 严格的信息保密措施
        5.3.5 三层股权框架的设计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环保企业并购动因及绩效研究 ——以中原环保并购郑东水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并购含义
        2.1.2 并购基本类型
    2.2 并购动因理论分析
        2.2.1 市场势力理论
        2.2.2 优势互补理论
        2.2.3 信号传递理论
        2.2.4 协同效应理论
    2.3 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2.3.1 事件研究法
        2.3.2 托宾Q值法
        2.3.3 因子分析法
        2.3.4 数据包络分析法
第3章 案例介绍
    3.1 并购背景及行业概况
        3.1.1 并购背景
        3.1.2 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3.2 案例公司简介
        3.2.1 中原环保公司简介
        3.2.2 郑东水务公司简介
    3.3 并购过程介绍
    3.4 并购结果概况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并购的动因分析
        4.1.1 增强核心业务实力,提高整体竞争力
        4.1.2 获取优质的资源,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4.1.3 实现规模经济,发挥协同效应
    4.2 并购的绩效评价
        4.2.1 并购的市场绩效评价
        4.2.2 并购的财务绩效评价
第5章 案例启示
    5.1 充分整合并购资源,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完善管理体系
    5.2 顺应利好政策,结合自身优势,适时并购
    5.3 明确战略目标,选好目标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砂子塘小学集团化办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内容、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2章 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小学
        2.1.2 集团化办学
        2.1.3 核心校
    2.2 理论基础
        2.2.1 品牌效应理论
        2.2.2 系统优化理论
第3章 发展之路:砂子塘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及成效
    3.1 实践故事
        3.1.1 由一所“学校”到一个“集团”
        3.1.2 由科研兴校到文化立校
        3.1.3 由专业引领到成长关怀
        3.1.4 由特色教育到多元文化
    3.2 发展之路
        3.2.1 积累发展阶段:扎实教学,艺体争鸣(1963—1979)
        3.2.2 跨越发展阶段:联合办学,课题引领(1980—1992)
        3.2.3 改革发展阶段:勇立潮头,敢为人先(1993—1999)
        3.2.4 扩张发展阶段:资源辐射,内外共生(2000—2011)
        3.2.5 多元发展阶段:多种模式,灵活施策(2012 年—至今)
    3.3 办学成效
        3.3.1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得到拓展
        3.3.2 砂子塘教育理念达成共识
        3.3.3 管理互动形成良好氛围
        3.3.4 各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3.3.5 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3.3.6 集团各校特色彰显
第4章 发展之道:砂子塘小学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经验
    4.1 核心校建设夯实好根基
        4.1.1 坚持正确而长远的育人理念——成长教育
        4.1.2 坚持凝聚而鲜活的团队建设——“三剂”文化
        4.1.3 坚持创新而实效的课程改革——三种课堂
        4.1.4 坚持内涵和生长的人才培养——阳光管理轮训
    4.2 集团起步构建好模式
        4.2.1 三独立三统一给足发展空间
        4.2.2 核心校科学谋划制定好策略
        4.2.3 核心校无偿输出奠定好基础
        4.2.4 集团校精诚团结营造好氛围
第5章 发展之思:砂子塘小学集团化办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
    5.1 集团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的问题
        5.1.1 集团统筹不足
        5.1.2 集团管理乏力
        5.1.3 集团资金短缺
    5.2 核心校负担过重的问题
        5.2.1 核心校人才缺口的问题
        5.2.2 核心校硬件缺失
    5.3 相关对策
        5.3.1 厘清组织关系
        5.3.2 健全管理机制
        5.3.3 促进品牌辐射
        5.3.4 保障人才供给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关于砂子塘小学集团化办学成效及建议的调研访谈提纲

(5)政策营销失灵现象研究 ——基于中国大陆政策营销的运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1.1 “公共政策营销”时代的来临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2.2 国内(含台湾地区)相关研究的文献述评
        1.2.3 文献综合简评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3.3 理论创新与现实意义
        1.3.4 推论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已采用的规避措施
第二章 “政策营销”与“政策营销失灵”
    2.1 “政策营销”的起源
        2.1.1 公共政策分析的跨学科传统与“批判性复合主义”倾向
        2.1.2 现代“营销”观念的诞生与变迁
        2.1.3 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营销管理导向
    2.2 政策营销的概念谱系
        2.2.1 政策营销的传统定义
        2.2.2 政策营销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辨析
        2.2.3 多维视角下的“政策营销”
    2.3 “政策营销失灵”的描述性定义
第三章 当前中国政策营销的应用及其失灵现象
    3.1 政策营销在转型期中国的诞生
        3.1.1 从“强制灌输”到“政策营销”
        3.1.2 政策营销在转型期中国出现的背景
    3.2 当前中国政策营销应用的主要政策领域
        3.2.1 政策营销应用领域的应然分析
        3.2.2 当前中国政策营销应用领域的实然分析
    3.3 转型期中国政策营销应用的特点
        3.3.1 “利益激励”的运用特点
        3.3.2 政策信息回应机制的不断完善
        3.3.3 对政策营销工具应用的多层次性
        3.3.4 仍受到政策环境的限制
    3.4 当前中国政策营销应用中的“失灵现象”
        3.4.1 政策营销的“启动失灵”
        3.4.2 政策营销的“产出失灵”
        3.4.3 政策营销的“反馈失灵”
    3.5 小结
第四章 政策营销失灵现象的理论分析框架
    4.1 政策营销失灵现象的两条分析路径
        4.1.1 基于营销管理技术运用的分析路径
        4.1.2 政策网络结构决定论者的观点
    4.2 以上两条分析路径的局限与启示
    4.3 政策营销失灵现象的“政策网络结构—政策营销学习”整合分析模型
    4.4 小结
第五章 政策网络结构与政策营销失灵: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若干政策营销案例
    5.1 台北市“垃圾随袋收费”政策营销
        5.1.1 台北市“垃圾随袋收费”政策网络的结构关系
        5.1.2 台北市“垃圾随袋收费”政策推动方的营销策略
        5.1.3 台北市“垃圾随袋收费”政策营销受众联盟的应对策略
    5.2 厦门海沧PX项目事件前后的政策网络结构关系与政府的营销策略运用
        5.2.1 事件发生前后政策网络结构关系的变化
        5.2.2 厦门市政府的政策营销策略运用
        5.2.3 事件过程中政策营销受众的应对策略
    5.3 深圳市的垃圾分类减量政策营销
        5.3.1 2000-2010年深圳市垃圾分类减量政策网络的结构关系
        5.3.2 2000-2010年深圳市垃圾分类减量政策过程中政府部门的主要营销策略
        5.3.3 2000-2010年深圳市垃圾分类减量政策营销受众的反应及营销的效果
        5.3.4 深圳“十二五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制定时政策网络结构关系的变化
        5.3.5 深圳市政府“十二五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政策营销的主要举措
        5.3.6 深圳“十二五”垃圾分类减量政策营销受众的反应及营销效果
    5.4 案例研究小结
第六章 政策营销的学习:深圳市垃圾焚烧厂建设政策营销案例
    6.1 深圳垃圾焚烧厂建设相关政策出台的背景
    6.2 深圳垃圾焚烧厂建设政策营销运用的变迁
        6.2.1 1988—1999年深圳垃圾焚烧厂建设的政策动员
        6.2.2 2000—2005年深圳垃圾焚烧厂建设政策动员模式的变化
        6.2.3 2006—2009年,前期积累问题的大爆发
        6.2.4 2010—2014年深圳垃圾焚烧厂建设政策营销的进一步完善
    6.3 案例研究小结
第七章 研究发现与政策建议
    7.1 本文的研究发现
        7.1.1 对“政策营销”和“政策营销失灵”的重新解读
        7.1.2 “政策营销”在当前中国的应用现状
        7.1.3 对政策营销失灵机理的描述性解释
    7.2 当前中国政策营销应用的优化路径
        7.2.1 技术工具层面的优化
        7.2.2 制度规范层面的再造
        7.2.3 价值理念层面的重塑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附录A. 社区访谈资料(节选)
附件B. 周林刚、陈家喜等《白鸽湖环境园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课题组访谈录音资料(2010年12月1日—10日节选)
致谢

(8)豫白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结论
第2章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2.1 两权分离理论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利害相关者理论
第3章 豫白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3.1 豫白鸽公司概貌
    3.2 豫白鸽股东大会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3.2.1 股东大会职权简介
        3.2.2 豫白鸽股东大会概况
        3.2.3 豫白鸽股东大会存在的问题
    3.3 豫白鸽董事会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3.3.1 豫白鸽董事会概况
        3.3.2 豫白鸽董事会存在的问题
    3.4 豫白鸽监事会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3.4.1 豫白鸽监事会概况
        3.4.2 豫白鸽监事会存在的问题
    3.5 内部人控制
        3.5.1 豫白鸽内部人控制的表现
        3.5.2 内部人控制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
第4章 豫白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股权结构不合理
        4.1.1 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表现
        4.1.2 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弊端
    4.2 法律制度不健全
        4.2.1 《公司法》等法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4.2.2 司法救济与法律实施机制建设落后
        4.2.3 信息披露机制没有建立
    4.3 内部激励约束与绩效评价机制未能有效建立或执行
        4.3.1 内部激励不足
        4.3.2 内部监督约束不足
        4.3.3 内部绩效评价制度不完善
    4.4 外部治理机制失效
        4.4.1 外部治理市场机制不健全
        4.4.2 外部治理行政机制不健全
        4.4.3 外部治理社会机制不健全
        4.4.4 其它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的软约束
第5章 完善豫白鸽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5.1 优化股权结构
        5.1.1 逐步减持国有股
        5.1.2 稳步推进国有股流通
    5.2 健全股东大会制度
        5.2.1 建立和完善股东投票制度
        5.2.2 建立股东表决权制度
        5.2.3 建立股东诉讼制度
    5.3 加快董事会改革
        5.3.1 优化董事会结构
        5.3.2 提高董事持股比例和素质
        5.3.3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5.4 强化监事会职能
        5.4.1 完善监事会结构
        5.4.2 实行独任监事制
        5.4.3 提高监事独立性
        5.4.4 提高监事的素质
    5.5 完善激励机制
        5.5.1 推行公司高管的市场竞争机制
        5.5.2 建立与经营业绩相关联的高管报酬制度
        5.5.3 建立高管职务消费报酬化制度
        5.5.4 实施对高管的精神激励
    5.6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5.6.1 健全公司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5.6.2 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5.7 完善法律制度
        5.7.1 修改《公司法》
        5.7.2 改善司法救济与法律实施机制
        5.7.3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5.8 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河南省上市企业成长问题研究 ——企业平衡成长理论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背景
    1.2 企业平衡成长理论综述
    1.3 国内学者对上市企业研究综述
    1.4 论文研究设计
第二章 河南省上市企业总体现状分析
    2.1 河南省上市企业发展历程
    2.2 河南省上市企业现状分析
    2.3 河南、山东、浙江省上市企业现状比较
    2.4 河南省上市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河南省上市企业成长状况分析
    3.1 河南省上市企业成长状况
    3.2 山东和浙江省上市企业成长状况
    3.3 河南、山东、浙江三省上市企业成长状况比较
第四章 平衡理论框架下的河南省上市企业成长问题分析
    4.1 生产能力与市场能力的平衡
    4.2 企业内部扩张冲动与行业发展时机的平衡
    4.3 企业国内发展与国际发展的平衡
    4.4 企业成长与融资能力的平衡
    4.5 企业规模扩大与管理水平提升的平衡
    4.6 企业物质成长和精神成长的平衡
    4.7 企业成长与企业家成长的平衡
    4.8 企业成长和经营环境的平衡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介

(10)发挥区域优势 振兴行业经济——河南省磨料磨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出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河南省磨料磨具行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 低水平重复建设, 缺乏竞争力。
    2.产品档次低, 科技含量少。
    3.技术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4.生产成本高, 竞争力弱。
    5.销售网络不畅, 销售方式不力。
    6.国有企业尚未摆脱困境, 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低。
三、摆脱行业困境的改革措施
    1.发挥国有大企业的优势, 在行业内进行企业重组。
    2.积极引进外资, 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3.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提高产品档次。
    4.以人为本, 注重管理, 降低产品成本。
    5.确立积极主动的营销战略, 建立健全行业性的销售网络。

四、白鸽集团完成资产重组(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动因及财务效应分析 ——以中原环保为例[D]. 黄耀虹.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4)
  • [2]上市公司资产置换财务绩效研究 ——以中油资本为例[D]. 王康.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3]环保企业并购动因及绩效研究 ——以中原环保并购郑东水务为例[D]. 韩敬雨. 青海民族大学, 2020(06)
  • [4]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砂子塘小学集团化办学为例[D]. 王艳萍. 湖南大学, 2019(07)
  • [5]政策营销失灵现象研究 ——基于中国大陆政策营销的运用现状[D]. 谭翀. 南京大学, 2015(01)
  • [6]“白鸽股份”资产重组对河南上市公司发展的启示[J]. 沈月中.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 [7]中国式重组能走多远[N]. 欧阳波. 中国证券报, 2006
  • [8]豫白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 齐鸿儒. 湖南大学, 2005(06)
  • [9]河南省上市企业成长问题研究 ——企业平衡成长理论的实证分析[D]. 吴丽娟. 郑州大学, 2005(08)
  • [10]发挥区域优势 振兴行业经济——河南省磨料磨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出路探讨[J]. 孟丽莎. 技术经济, 2004(12)

标签:;  ;  ;  ;  ;  

百歌集团完成资产重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