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氯化铵回收的三效降膜蒸发系统的(火用)经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子尧[1](2020)在《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设计及多目标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也与日俱增,其中化工、食品及医药等生产过程会排放大量的高浓度含盐废水,直接排放势必会造成淡水污染,此外有些废水中所含的无机盐具有较大的回收利用价值,对高浓度含盐废水进行处理并对其中的无机盐加以回收利用,能够带来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益,对高效且节能、运行费用低的含盐废水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和开发非常有必要。因此本文采用机械蒸汽再压缩(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MVR)技术,提出了并联双效MVR蒸发结晶处理系统。首先,通过分析无机盐溶液的特殊性质对系统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并联双效MVR蒸发结晶系统的设计思想,进而设计出系统的工艺流程,分析循环过程中的热力学原理;以高效且节能为目的,确定了系统中各主要设备类型,然后在必要的简化和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各主要设备的数学模型及系统的计算平台,借助已公开发表的实验数据加以验证。其次,基于上述数学模型,建立了考虑溶液中盐分影响的系统(?)分析模型,与传统的能量分析相结合作为系统性能评价手段;以常压下初始浓度为5%的硫酸钠溶液蒸发结晶为实例,对系统循环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各管段工作介质的温度、流量、焓值及(?)等,同时获得系统中主要设备的换热面积、(?)损失及(?)效率等重要参数;引入传统三效蒸发结晶系统,采用与所提系统相同的计算实例数据,对两个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VR系统整体的热力性能及节能性与传统系统相比显着提高,MVR系统的效能系数(COP)远超传统三效蒸发方案82.2%,同时单位能耗是传统三效系统的17.6%;从(?)分析角度出发,MVR系统的热力学完善程度更高,能量利用效果更好,MVR系统的(?)效率在高于传统三效蒸发系统51.5%的同时,(?)损失比传统三效蒸发系统低24.7%。之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展开对并联双效MVR系统设计相关的理论研究,对设计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蒸发温度、压缩机饱和温升及进料浓度对系统运行能耗及初始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中原料液的进料浓度对总换热面积和系统总功耗的影响均相对较小,较高的蒸发温度会使系统功耗降低但换热面积有所增加,而压缩机饱和温升提高则会使系统功耗增大、换热面积明显减小,在系统设计任务参数确定的条件下,蒸发温度对系统总功耗和总换热面积的影响规律与压缩机饱和温升对两者的影响规律相反,所以两者存在相对最佳组合值,由此引出了对系统进行参数优化的方向。最后,以系统总功耗和总换热面积均最小为优化目标,蒸发温度和压缩机饱和温升为优化变量,此外所有的其他影响因素都按照约束条件考虑在内,包括原料液进料质量流量、温度及浓度等,建立系统多目标优化计算模型;通过强度Pareto进化算法2(Strength Pareto Evolutionary Algorithm 2,SPEA2)对优化变量取值进行搜索计算,借助模糊集合理论得到最优解。将优化前后系统的性能参数进行对比,系统总功耗降低了22.1kW,总换热面积减少了 31.2m2;优化后的工况下,系统COP值和(?)效率分别较优化前提高了 7.94%和5.91%,(?)损失减小了 38.4kW,证明优化后的操作条件下,系统热力学完善程度更高,能量利用率更大。
陈彪[2](2017)在《基于MVR技术的板蓝根浸提液浓缩的工艺设计》文中指出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MVR)是将低品质的二次蒸汽,通过压缩机升温升压,转变为高品质的蒸汽。具有蒸发温度低、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和公用配套设施少等优点,其在中药蒸发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通过对南宁某制药公司的调研,参照标准压力容器(GB150-2011)和热交换器(GB151-2014)等规范,以板蓝根浸提液的蒸发为例,设计了一个MVR蒸发浓缩工艺流程,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该工艺流程的可行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对该工艺流程所用的主要设备进行了选型计算,确定了主要设备的型号和参数,最后对该工艺装置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进行了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阐述了 MVR蒸发浓缩工艺流程,介绍了该工艺流程的主要设备。根据初始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块和状态方程,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该工艺流程的可行性进行了模拟。第二,对该系统的主要设备进行选型计算,参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确定了该系统主要设备的型号和参数。并对连接系统各主要设备的管道进行了计算,参照管道标准,确定了管道的尺寸和材质。第三,以板蓝根浸提液为例,利用南宁某制药公司提供的数据,采用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的原理,对该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数学建模分析,最后对其节能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VR技术比传统多效蒸发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能性和经济性。本文所做的工作,可以为MVR技术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汤添钧[3](2017)在《基于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的制药行业蒸发工艺节能研究》文中提出蒸发工艺是制药行业中一项高耗能生产过程,工艺中产生的二次蒸汽,由于直接排放大气造成余热能源极大浪费。本文提出机械式蒸汽再压缩缩技术(MVR),通过对二次蒸汽的再压缩实现外排蒸汽潜热的回收利用,旨在提高制药行业蒸发工艺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本文介绍了MVR系统的原理与运行流程,利用系统能量守恒、压缩比与换热温差关系、蒸汽压缩机特性曲线建立MVR系统数学模型。对压缩机转速、蒸发器传热系数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各参数的理论值。针对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在中药浓缩中的节能改造实例,以40%vol乙醇作为蒸发介质,对MVR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当蒸发压力恒定时,系统的蒸发量、压缩比、换热温差均随离心式压缩机转速加而上升。当压缩机转速达到16000rpm时,系统的最大蒸发量为2870kg/h,此工况下压缩机的性能系数(COP)与单位电耗蒸发量(SMER)分别可达到15.3与21.5kg/kW·h。当压缩机转速恒定时,提高蒸发压力有利于提升蒸发量与COP。理论分析了离心式与旋涡式两种压缩机的特点,对比了离心式与旋涡式压缩机驱动的两套MVR系统的运行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设计蒸发量下,离心式压缩机的平均蒸发量比旋涡式压缩机高637kg/h,其COP比旋涡式压缩机COP高4.3,证明在保证气密性的前提下,离心式压缩机比旋涡式压缩机更适用于含乙醇溶媒的蒸发浓缩,运行效果更佳。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计算出MVR系统总(火用)效率以及各部分设备的(火用)损失。系统的总(火用)效率约为9.1%。蒸汽压缩机(火用)损失为30.02kW,占系统总支付(火用)的23.1%;蒸发器(火用)损失为27.38kW,占了总(火用)值的21.1%;预热器的(火用)损失为48.79kW,占了总(火用)值的37.5%;辅助泵的(火用)损失为12.08kW,占了总支付(火用)的9.2%。因此,提高预热板式换热器、压缩机与蒸发器(火用)效率成为关键。MVR系统投产后,车间的蒸汽使用量明显降低而电能使用量有所增加,根据单耗法计算得出,蒸发工艺能耗从0.104吨标准煤降至0.028吨标准煤,每年可为企业节约391.6吨标准煤,节能效果显着。
裴程林[4](2017)在《高沸点升溶液蒸发系统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文中提出机械蒸汽再压缩(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MVR)是一种高效的蒸发节能,该方法以压缩机消耗的电能替代生蒸汽,全部回收利用了蒸发过程中二次蒸汽的潜热,实现对自身能量的循环利用,从而降低蒸发浓缩过程能耗。本文针对高沸点升溶液蒸发浓缩过程,基于蒸汽压缩机实际工作能力,以降低过程能耗为目的,提出了适用于高沸点升溶液的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寻找最佳操作工况,并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性能评价;最后设计了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实验装置。通过分析高沸点升溶液蒸发浓缩过程的特点,建立的适用于高沸点升溶液的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主要设备的计算模型,借助化工过程稳态模拟软件Aspen构建了系统模型,并用中试实验数据对该系统加以验证。以多级MVR蒸发系统作为参比方案,获得两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参数,本文所提出的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性能和节能效率均有明显提高,在压缩机压缩比为2.0,一级排出液质量浓度为0.23的工况下,与多级压缩MVR蒸发系统相比,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可节约47.83%的系统能耗和28.75%的设备成本。同时考察蒸汽压缩机压缩比、一级排出液浓度等运行参数对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的影响。基于对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的模拟过程,建立考虑溶液实际成分影响的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的?模型,并获取了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的?损失分布状态,以及系统运行参数如蒸汽压缩机的压缩比、一级排出液浓度等对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的?效率约为7.95%,一级蒸汽压缩机及蒸发器是系统?损失的主要环节,分别占系统总?损失的26.7%和68.96%。最后设计出适用于高沸点升溶液蒸发浓缩过程的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实验装置,蒸汽压缩机采用罗茨式蒸汽压缩机,蒸发器采用降膜式蒸发器。本文基于蒸汽压缩机实际工作能力所提出的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适用于处理高沸点升溶液的蒸发、浓缩、结晶过程,扩大了MVR在蒸发领域的应用范围,为降低蒸发过程单位能耗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所获得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参数,对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白桂培[5](2017)在《可适用于木材干燥的机械热泵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木材干燥是合理利用、节约木材的重要技术措施。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常规木材干燥方法,存在着能耗高、污染环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基于机械热泵理论,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回收干燥过程产生的二次蒸汽潜热的木材干燥过程,对其进行了系统设计、干燥特性热力学分析、用能对比分析和经济性评价。首先,本文通过对常规木材干燥系统特点的分析,将木材干燥过程与机械热泵理论相结合,构建系统中的主要设备,设计了一种可适用于木材干燥的机械热泵系统。根据能量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关键部件计算模型,确定系统各个状态点的参数。其次,分析了干燥温度、风速、压缩比、干燥室出口相对湿度对机械热泵木材干燥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风速不变时,干燥速率与干燥温度呈正相关。单位除湿量能耗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存在极小值;当干燥温度不变时,随着风速增大,干燥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转折点对应的风速为2.0 m/s。单位除湿量能耗随着风速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且干燥温度越高,单位除湿量能耗极小值所对应的风速越小;随着系统压缩比增大,单位除湿量能耗不断增加,在满足传热温差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压缩比有利于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在一定干燥温度和风速下,随着干燥室出口相对湿度升高,压缩比先增大后保持不变,单位除湿量能耗先降低再小幅上升后下降,主要脱水部件从冷凝器和膨胀机变为换热器1和膨胀机。在相同干燥室出口相对湿度下,干燥温度越高,单位除湿量能耗越低,而风速对其没有影响。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对常规木材干燥系统和机械热泵木材干燥系统进行用能对比分析,得出:在相同干燥条件下,常规木材干燥系统的单位除湿量能耗为5341.39 kJ/kg H2O,而对于机械热泵木材干燥系统,干燥室出口相对湿度越高,系统潜能利用率越大,能耗越低,最小单位除湿量能耗为1017.67 kJ/kg H2O。在发电效率36.6%,锅炉效率70%的前提下,机械热泵木材干燥系统的最小年标准煤消耗量仅为常规系统的45.4%,相比于无能量回收的常规木材干燥系统,机械热泵木材干燥系统能量利用率更高。最后,利用木材干燥成本指标对常规木材干燥系统和机械热泵木材干燥系统进行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机械热泵木材干燥系统的木材干燥成本最低为122.5元/t材,与常规木材干燥系统的木材干燥成本196.2元/t材相比,降低了37.6%。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到,总投资成本、设备使用年限和年干燥木材量为影响木材干燥成本的主要因素,公用工程运行成本、环境成本为次要因素。
韩冰[6](2015)在《用于MEE海水淡化系统的蒸汽热力压缩机及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热力压缩机(TVC,Thermal Vapor Compressor)是MEE-TVC海水淡化系统的关键辅助设备,其设计和运行参数是影响基于TVC的多效蒸发(MEE,Multi-Effect Evaporation)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在TVC结构设计确定的情况下,水蒸气在TVC内部的流动状况及TVC引射位置对TVC和MEE-TVC海水淡化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更缺少深入系统全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这使人们对TVC内部流动状态与其性能之间、及其与MEE系统之间的关系缺乏准确的理解,影响了MEE-TVC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的改善和提高。随着化石能源储量的减少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可再生能源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HRES,Hybrid Renewable Energy System)在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关注,成为MEE海水淡化系统新的研究热点。针对MEE-TVC海水淡化系统的以上研究热点和空白,本文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提出了利用外部热源加热卷吸蒸汽以改善水蒸气在TVC中的流动状况、提高其引射系数的全新技术方案,并在此方案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蒸汽再热的热力压缩机和MEE-TVC海水淡化系统。对TVC性能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对卷吸蒸汽过热度对TVC理论引射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定义了表征TVC热力学性能的热力学完善度。结果表明,卷吸蒸汽过热度对TVC理论引射系数的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通常情况下,TVC的热力学完善度很低。据此,提出来了通过对卷吸蒸汽过热以提高TVC热力学完善度从而改善TVC性能的技术方案。如果卷吸蒸汽过热对TVC热力学完善度的提高能够抵消它所引起的TVC理论引射系数的减小,那么TVC的实际引射系数将得到提高。基于以上想法,提出了基于蒸汽再热的TVC和MEE-TVC海水淡化系统,给出了结构图,说明了其特征和应用范围。搭建了以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电蒸汽锅炉主蒸汽为再热热源的MEE-TVC海水淡化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卷吸蒸汽过热对MEE-TVC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的影响。为了验证新技术方案的有效性,搭建了设计淡水产量为120kg/h的四效并联MEE-TVC海水淡化实验系统。实验系统由降膜蒸发器系统、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电蒸汽锅炉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利用该实验系统分别以太阳能热水和电蒸汽锅炉主蒸汽为再热热源,实验研究了卷吸蒸汽过热度(0℃、5℃、10℃、15℃)对TVC引射系数、MEE-TVC系统工作蒸汽耗量、造水比和冷却水流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卷吸蒸汽过热度的提高,TVC引射系数增大,过热度15℃时的引射系数比没有过热时的引射系数增加31.2%,系统工作蒸汽耗量减少、造水比提高、冷却水流量减少,验证了前述新技术方案的有效性。TVC引射位置对TVC和MEE-TVC海水淡化系统性能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建立了考虑海水物性及蒸发器、管道内各种热力学损失在内的MEE-TVC海水淡化系统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研究了引射位置对TVC和MEE-TVC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的影响。利用前述四效并联MEE-TVC海水淡化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TVC引射位置对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引射位置对引射系数、造水比和系统比传热面积的影响规律,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数学模型的可靠性。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VC引射位置对TVC和MEE-TVC海水淡化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TVC引射位置的前移,TVC压缩比减小,TVC引射系数增大,MEE-TVC系统造水比先增大后减小,系统比传热面积先减小,后增大,存在一个使系统造水比最大、比传热面积最小的TVC最佳引射位置和压缩比。提出了太阳能、风能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驱动的新型MEE-TVC-MVC海水淡化系统。提出了将机械蒸汽压缩机(MVC,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or)和TVC串联于MEE海水淡化系统末效降膜蒸发器之后,以分担低压蒸汽压力提升负荷的新型MEE-TVC-MVC海水淡化系统。为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提出了包括太阳能和风能在内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HRES)作为MEE-TVC-MVC海水淡化系统驱动能源的方案,建立数学模型就风力发电占比、机械蒸汽压缩机压缩比、系统效数、淡水产量和首效加热蒸汽温度对制水成本的影响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风力发电MVC海水淡化系统相比,本文提出的基于太阳能、风能HRES的MEE-TVC-MVC海水淡化系统制水成本更低,经济性更好;与传统化石能源驱动的MEE-MVC海水淡化系统相比,制水成本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此差距会逐渐减小,未来有希望达到与传统化石能源驱动的海水淡化系统相当的制水成本。
刘立[7](2014)在《机械蒸汽再压缩式降膜蒸发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首先对机械蒸汽再压缩式(MVR)降膜蒸发系统进行整体设计,进而对设备进行改造和搭建,并采用罗茨风机驱动,介绍了其工作原理以及工艺流程,为了更好的进行分析,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水为介质,探究了本系统在不同的蒸发压力及压缩比下,合适的操作域,继而研究了二次蒸汽量、补充水量、蒸汽冷却冷凝放热量、电功耗、单位能耗蒸发水量(SMER)、单位耗功、供热系数COP与压缩比及蒸发压力之间的关系,得到该系统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补充水的量约占二次蒸汽量的3%~9%,且补充水的量随着压缩比的提高而提高,近似呈线性关系,在50~70kPa下补充水的量基本不随压缩比的变化而变化;蒸汽冷却冷凝放热量随压缩比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压缩比不变的情况下,蒸汽冷却冷凝放热量随着蒸发压力的提高而提高;当压缩比不变时,电功耗随着进汽压力的提高而提高,进汽压力的大小影响着电动机功耗的增加幅度,进汽压力越大,电机功耗增加幅度越大;进汽压力不变,电机功耗随压缩比的增加而增加,单位质量蒸汽消耗的电量也明显增加。单位能耗蒸发水量(SMER)与供热系数(COP)均随着压缩比的增加而减少;本实验系统最佳操作压缩比范围为1.7~2.1,理想压缩比1.9。本套系统与一效、二效、三效、四效蒸发器相比,分别可以节省75.0%、63.3%、31.1%、8.2%的标煤,节能性与五效蒸发器基本相同,标煤消耗相差不到2%;每蒸发出1t水蒸气,本系统与一效、二效、三效、四效、五效蒸发器相比可分别节约175元、105元、35元、15元、9元,操作费用与五效比较接近。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该系统的模型,并以实验数据作为对比对象,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所得结果吻合程度较好。最后对本系统进行了工业放大模拟,蒸发量选用1t、3t、5t,考察了电机功耗、蒸汽冷却冷凝放热量、COP与压缩比的关系,最后对误差进行了分析。
石成君[8](2014)在《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技术在高盐度废水处理中的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蒸发浓缩技术是化工、海水淡化、废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常用的操作工艺技术,特别在高盐度废水处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回收废水中的有用资源,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但由于常规的蒸发浓缩技术如单效、多效蒸发存在系统复杂、能耗高、运行费用昂贵等缺陷,严重影响了其广泛推广和使用。本文引入了机械蒸汽再压缩(MVR)蒸发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节能蒸发浓缩技术,其在高盐度废水处理领域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本文提出了采用MVR蒸发技术处理含Na2S04高盐度废水的工艺流程,可以实现将经过预处理后的高盐度废水蒸发浓缩,并回收其中的可用无机盐资源,蒸馏水实现达标排放。该蒸发系统引入了蒸汽压缩机,将系统的二次蒸汽有效回收进行再压缩后作为加热蒸汽循环使用,有效利用了二次蒸汽剩余潜热并节省了大量二次蒸汽用冷却水。其次,为了深入对MVR蒸发系统进行性能分析研究,根据MVR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研究,并着重对MVR蒸发高盐度废水系统的设计中重要的工艺参数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蒸发量为20kg/h的含Na2S04废水处理系统,较高的进料温差和传热温差值将显着减小系统的换热面积,但对应的压缩机耗功量较大,因此从节能和经济性的角度,应选取系统进料温差在2—4℃,传热温差在3—10℃范围内。蒸发温度对系统换热面积及压缩机能耗的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压缩机的抽气量大小和压缩机的选型,因此,系统的蒸发温度在70—90℃范围内比较合适。此外,在MVR蒸发系统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本课题组搭建了“东华大学蒸发浓缩实验平台”,本实验系统设计蒸发量为20kg/h,包含常规单效蒸发和MVR蒸发两套系统。同时,分别就实验系统的浓度控制、蒸汽压缩机运行以及MVR蒸发和单效蒸发基本工况等几方面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由实验结果可知,在蒸发温度为80.1℃,传热温差为5.2℃,进出料浓度分别为2%和10%的运行工况下,系统的蒸发量为18.6kg/h,压缩机运行能耗在lkW,换算成单位蒸发量的比耗功为53.7kWh/m3,并且系统蒸发量和压缩机能耗都随着传热温差的增加而增大;此外,由常规单效蒸发系统的实验结果可知,其单位蒸发量对应的耗功量为652.7kWh/m3,且需消耗二次蒸汽用冷却水流量达300kg/h,与此相比,MVR蒸发系统能耗仅为其8.2%,且不需消耗额外的冷却水,节能节水效果明显。因此,MVR蒸发系统在高盐度废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最后,针对蒸发温度和传热温差两个主要影响因素,深入分析了MVR蒸发系统的运行性能,结果显示:进出料浓度分别为2%和10%的工况条件下,随着传热温差的增加,系统的蒸发量和压缩机的比耗功都呈显着增加的趋势,而蒸发温度的增大可以使系统在增大蒸发量的同时降低比功耗。因此,在满足系统蒸发量和防腐防垢的条件下,选取较小的传热温差值和较大的蒸发温度较为经济。
王秀茹,李前锋,王娜,王立辉[9](2014)在《工业废水中氯化铵的处理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氯化铵废水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其生产企业的技术难题,一般企业多采用传统的多效浓缩蒸发工艺,该工艺设备投资大、消耗高,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近年来,膜技术和MVR技术因其清洁、节能优势明显,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业废水的处理中。综述了多效蒸发、膜技术以及MVR技术在工业氯化铵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指出MVR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以其节能优势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在氯化铵废水的处理中获得企业亲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梁林[10](2013)在《处理高浓度含盐废水的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设计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印染、化工、造纸、医药和农药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盐废水,有些废水中所含无机盐还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直接排放将导致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常规的多效蒸发可以对该类废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却存在着能量消耗高、配套设备多、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因此,研究一种能耗少、运行费用低且结构紧凑的高浓度含盐废水处理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以降低能耗为目标,提出了处理高浓度含盐废水的两级机械蒸汽再压缩(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MVR)的方法,设计了系统流程,建立了系统热力分析平台;设计了系统关键设备结构,构建了工程实验系统装置并实施了工程化的实验研究;最后,对系统开展了综合性能评价分析。首先,对现有含盐废水处理技术及高浓度含盐废水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处理高浓度含盐废水的两级MVR方法并设计了具体的工艺流程,构建了系统中主要设备的模型及系统的计算平台并用已公开的数据加以了验证;借助该平台对两级MVR系统及其参比的单级MVR和三效蒸发系统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两级MVR系统及参比系统的整体热力性能,所提系统的性能系数和节能率等指标均较参比系统有显着提高,与传统三效相比可节省能耗75.8%;同时分析了一级排出浓度、蒸发温度、传热温差等重要参量对两级MVR系统能耗的影响规律。基于以上理论分析,采用遗传算法对加热器的结构进行了基于综合成本目标的优化设计;设计了深入内部的轴向进料闪蒸器及其结构;建立了针对实际工程应用的两级MVR系统装置,该系统置于某染料生产企业用于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硫酸铵废水,据此研究了系统工程状态下实际运行性能,并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系统实际单位能耗为53.8kWh/t实现了能量消耗低的目标;实际运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相符,这说明本文建立的模拟和设计模型是可靠的。实验效果表明,系统回收了硫酸铵,排放出了净水,达到了对高浓度废水处理的要求。建立了考虑废水中盐分影响的两级MVR系统的火用分析模型,采用上述实验得到的数据,对系统进行了实际状态下的火用分析,获得了系统的火用损失分布状况,及压缩比、蒸发温度和一级排出浓度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规律,并依据分析给出了改进措施。随后,基于以上获得的系统各物流火用,引入热经济学结构理论,构建了两级MVR系统热经济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热经济学成本及其分布,并研究了系统内、外部参量对系统热经济学成本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较之单级MVR系统,本文所述系统的火用效率提高13.4%,单位产品成本降低6.8%,两级MVR系统的综合性能优势明显;内部操作温度变化对系统各组元热经济学成本的影响大于一级排出浓度对各组元的影响;外部电力价格对各组元热经济学成本的影响要大于设备投资对相应组元的影响。本文为处理高浓度含盐废水提供了一种低能耗的思路及方法,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对MVR技术的运用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
二、氯化铵回收的三效降膜蒸发系统的(火用)经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化铵回收的三效降膜蒸发系统的(火用)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设计及多目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蒸发浓缩技术 |
1.2.1 传统蒸发浓缩技术 |
1.2.2 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 |
1.3 研究现状 |
1.3.1 MVR系统工艺流程 |
1.3.2 系统综合性能评价 |
1.3.3 蒸发系统优化研究 |
1.3.4 发展趋势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并联双效MVR系统热力学模型建立 |
2.1 并联双效MVR系统提出 |
2.1.1 沸点升高原理 |
2.1.2 沸点升对系统的影响 |
2.2 MVR系统设备介绍 |
2.2.1 蒸发器 |
2.2.2 蒸汽压缩机 |
2.2.3 预热器 |
2.2.4 分离器 |
2.3 系统工艺流程及热力学原理 |
2.4 系统数学模型 |
2.4.1 降膜式蒸发器 |
2.4.2 强制循环蒸发器 |
2.4.3 预热器 |
2.4.4 蒸汽压缩机 |
2.4.5 分离器 |
2.5 模型验证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模拟计算及性能分析 |
3.1 (?)及其基准态 |
3.2 (?)模型建立 |
3.2.1 物流(?) |
3.2.2 评价标准 |
3.3 实例计算 |
3.4 与传统系统的对比 |
3.4.1 参比系统介绍 |
3.4.2 对比分析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并联双效MVR系统理论设计分析 |
4.1 蒸发温度的影响 |
4.2 压缩机饱和温升的影响 |
4.3 进料浓度的影响 |
4.4 参数优化方向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 |
5.1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 |
5.2 优化模型建立 |
5.2.1 目标函数 |
5.2.2 约束条件及变量取值范围 |
5.3 SPEA2算法计算 |
5.4 最优解决策 |
5.5 结果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发表及录用的论文 |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
(2)基于MVR技术的板蓝根浸提液浓缩的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几种二次蒸汽回收技术介绍 |
1.2.1 多效蒸发 |
1.2.2 热力蒸汽再压缩 |
1.2.3 机械蒸汽再压缩 |
1.3 MVR技术的研究概况 |
1.3.1 MVR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2 MVR技术的应用现状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板蓝根研究概况及其浓缩技术介绍 |
2.1 板蓝根的研究概况 |
2.1.1 板蓝根的化学成分 |
2.1.2 板蓝根的质量控制指标 |
2.2 板蓝根浸提液浓缩技术概况 |
2.2.1 蒸发浓缩 |
2.2.2 冷冻浓缩 |
2.2.3 膜浓缩法 |
2.2.4 吸附分离浓缩法 |
2.2.5 几种浓缩分离方法对比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VR蒸发设备介绍和工艺流程模拟 |
3.1 板蓝根浸提液浓缩的MVR工艺流程简介 |
3.2 蒸发器 |
3.2.1 循环型蒸发器 |
3.2.2 单程型蒸发器 |
3.3 蒸汽压缩机 |
3.3.1 罗茨式蒸汽压缩机 |
3.3.2 离心式蒸汽压缩机 |
3.4 气液分离器 |
3.5 预热器 |
3.6 Aspen软件简介 |
3.6.1 Aspen Plus的主要功能 |
3.6.2 Aspen Plus的主要特点 |
3.7 采用Aspen Plus对MVR系统的模拟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板蓝根浸提液MVR系统主要设备的选型 |
4.1 预热器的计算和选型 |
4.2 降膜蒸发器的计算和选型 |
4.3 蒸汽压缩机的计算与选型 |
4.4 气液分离器的计算和选型 |
4.5 流体输送管道的计算与选型 |
4.5.1 料液进口至蒸发器之间的管道 |
4.5.2 二次蒸汽管道 |
4.5.3 高温蒸汽管道 |
4.5.4 冷凝水管道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用于板蓝根浸提液的MVR蒸发系统的性能分析 |
5.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5.2 计算结果与讨论 |
5.3 节能性分析 |
5.4 经济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的制药行业蒸发工艺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中国能源问题 |
1.1.2 制药行业蒸发工艺简介 |
1.1.3 热泵蒸发技术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 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研究进展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系统优化研究进展 |
1.3.3 实际工程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理论分析与建模 |
2.1 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原理简介 |
2.1.1 系统的基本组成与流程 |
2.1.2 运行过程热力学分析 |
2.2 MVR系统物理模型建立 |
2.2.1 蒸发器物理模型 |
2.2.2 压缩机物理模型 |
2.2.3 预热器物理模型 |
2.3 MVR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
2.3.1 压缩机与蒸发器联合运行方程 |
2.3.2 压缩比与换热温差 |
2.4 基于数学模型的模拟计算 |
2.4.1 基于压缩机转速的模拟计算 |
2.4.2 基于蒸发器传热系数的模拟计算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机械蒸汽再压缩的药物蒸发浓缩系统 |
3.1 药物蒸发浓缩工艺介绍 |
3.2 工程概况 |
3.2.1 降膜式蒸发器 |
3.2.2 气液分离器 |
3.2.3 离心式蒸汽压缩机 |
3.2.4 真空泵 |
3.3 数据在线监测系统 |
3.3.1 基于WinCC的系统监控平台 |
3.3.2 WinCC简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实验结果与讨论 |
4.1 实验系统及实验流程 |
4.1.1 实验系统简介 |
4.1.2 实验流程 |
4.1.3 参数测量 |
4.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1 主要测量结果 |
4.2.2 压缩机转速对系统的影响 |
4.2.3 蒸发压力对系统的影响 |
4.2.4 实验系统误差分析 |
4.3 不同类型压缩机对系统的影响 |
4.3.1 三种类型蒸汽压缩机介绍 |
4.3.2 离心式与旋涡式压缩机运行记录 |
4.3.3 运行效果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MVR系统(火用)分析与节能效果评价 |
5.1 (火用)分析方法简介 |
5.2 MVR系统(火用)分析 |
5.2.1 系统收益(火用) |
5.2.2 蒸发器(火用)损失 |
5.2.3 压缩机及辅助泵(火用)损失 |
5.2.4 预热器(火用)损失 |
5.3 (火用)分析结果与讨论 |
5.4 节能量统计 |
5.4.1 项目改造前能耗 |
5.4.2 项目改造后能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4)高沸点升溶液蒸发系统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MVR技术概述 |
1.3 MVR技术研究进展 |
1.4 MVR蒸发处理高沸点升溶液的难点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 |
2.1 溶液的沸点升高 |
2.2 热力学模型介绍 |
2.2.1 压缩机模型 |
2.2.2 加热器模型 |
2.2.3 气液分离器模型 |
2.3 模型验证 |
2.3.1 单级MVR蒸发系统 |
2.3.2 单级MVR蒸发实验装置 |
2.4 MVR蒸发系统 |
2.4.1 MVR蒸发工艺流程设计方法 |
2.4.2 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 |
2.4.3 多级压缩MVR蒸发系统 |
2.4.4 两种MVR蒸发过程中物流状态 |
2.5 两种MVR蒸发系统稳定运行状态 |
2.6 小结 |
第三章 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性能分析 |
3.1 参比系统方案 |
3.2 参比综合评价指标 |
3.2.1 单系统制热能效比(COP)模型 |
3.2.2 总费用模型 |
3.2.3 对比模型 |
3.3 系统参数对分级压缩MVR系统性能的影响 |
3.3.1 一级排出液质量浓度和压缩比对分级压缩MVR系统性能的影响 |
3.3.2 进料温度 |
3.4 出料质量浓度对两种MVR蒸发系统能耗和设备费用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分级压缩MVR蒸发系统?分析 |
4.1 系统?模型 |
4.1.1 物理比?的计算 |
4.1.2 化学比?的计算 |
4.1.3 系统?模型 |
4.2 分析结果与讨论 |
4.2.1 压缩机压缩比对系统总?效率的影响 |
4.2.2 压缩机压缩比对蒸发器?损失占比的影响 |
4.2.3 一级排出液浓度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
4.2.4 一级排出液浓度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五章 分级压缩MVR蒸发实验装置设计 |
5.1 适用范围和设计要求 |
5.2 工艺方案 |
5.2.1 工艺方案确定 |
5.2.2 工艺流程说明 |
5.3 工艺设计 |
5.3.1 总蒸发量和各级出料质量浓度 |
5.3.2 蒸发压力的确定 |
5.3.3 蒸发器设计 |
5.4 工艺设备 |
5.5 蒸汽压缩机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硕士期间所获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可适用于木材干燥的机械热泵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机械热泵理论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木材干燥理论的研究 |
1.3.2 机械热泵的研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可适用于木材干燥的机械热泵系统的设计 |
2.1 机械热泵木材干燥系统的设计基础 |
2.1.1 木材干燥过程 |
2.1.2 常规木材干燥系统及存在的问题 |
2.2 机械热泵木材干燥系统的设计过程 |
2.2.1 机械热泵蒸发系统 |
2.2.2 机械热泵木材干燥系统 |
2.3 设计参数 |
2.4 热力计算模型 |
2.4.1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计算 |
2.4.2 干燥室模型 |
2.4.3 压缩机模型 |
2.4.4 换热器模型 |
2.4.5 气液分离器模型 |
2.4.6 膨胀机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械热泵木材干燥系统的干燥特性热力学分析 |
3.1 干燥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3.2 风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3.3 压缩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3.4 干燥室出口相对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3.4.1 不同干燥温度下,干燥室出口相对湿度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3.4.2 不同风速下,干燥室出口相对湿度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木材干燥系统的用能比较分析 |
4.1 计算模型 |
4.1.1 系统输入能 |
4.1.2 系统输入? |
4.2 能耗评价指标 |
4.3 计算结果 |
4.4 用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械热泵木材干燥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
5.1 计算模型 |
5.1.1 固定资产 |
5.1.2 流动资金 |
5.1.3 年度化投资偿还成本 |
5.1.4 公用工程运行成本 |
5.1.5 环境成本 |
5.2 经济性能评价指标 |
5.3 计算结果与讨论 |
5.4 单因素经济分析 |
5.4.1 总投资成本对单因素影响值的作用 |
5.4.2 公用工程运行成本与环境成本对单因素影响值的作用 |
5.4.3 设备使用年限对单因素影响值的作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6)用于MEE海水淡化系统的蒸汽热力压缩机及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淡水资源现状及开展海水淡化的必要性 |
1.1.2 海水淡化的定义及主要海水淡化方法 |
1.1.3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概况 |
1.2 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多级闪蒸(MSF)海水淡化技术 |
1.2.2 反渗透(RO)海水淡化技术 |
1.2.3 太阳能(SD)海水淡化技术 |
1.2.4 压汽蒸馏(VC)海水淡化技术 |
1.2.5 低温多效蒸发(LT-MEE)海水淡化技术 |
1.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于蒸汽再热的MEE-TVC海水淡化系统 |
2.1 热力压缩机性能分析 |
2.2 卷吸蒸汽过热对热力压缩机理论引射系数的影响 |
2.3 基于蒸汽再热的热力压缩机和MEE-TVC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蒸汽再热的MEE-TVC海水淡化系统实验研究 |
3.1 实验系统组成 |
3.1.1 电蒸汽锅炉系统 |
3.1.2 降膜蒸发器系统 |
3.1.3 蒸汽再热系统 |
3.1.4 数据采集系统 |
3.2 实验系统调试 |
3.2.1 电蒸汽锅炉系统调试 |
3.2.2 降膜蒸发器系统调试 |
3.2.3 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调试 |
3.2.4 数据采集系统调试 |
3.2.5 系统保温 |
3.3 基于蒸汽再热的MEE-TVC海水淡化系统性能实验 |
3.3.1 实验过程 |
3.3.2 不确定度分析 |
3.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TVC引射位置对MEE-TVC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MEE-TVC海水淡化系统过程模拟 |
4.2.1 系统流程 |
4.2.2 数学模型 |
4.2.3 计算参数 |
4.3 实验系统与实验过程 |
4.3.1 实验系统 |
4.3.2 实验过程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理论计算结果与分析 |
4.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MEE-TVC-MVC海水淡化系统经济性分析 |
5.1 新型MEE-TVC-MVC海水淡化系统 |
5.1.1 MEE-TVC和MEE-MVC海水淡化系统的优点和局限性 |
5.1.2 新型MEE-TVC-MVC海水淡化系统 |
5.2 太阳能和风能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 |
5.3 基于太阳能和风能HRES的MEE-TVC-MVC系统经济性分析 |
5.3.1 基于太阳能和风能HRES的MEE-TVC-MVC海水淡化系统 |
5.3.2 技术经济性分析数学模型 |
5.3.3 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7)机械蒸汽再压缩式降膜蒸发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热泵蒸发 |
1.2.1 TVR 热泵蒸发 |
1.2.2 MVR 热泵蒸发 |
1.3 MVR 技术在蒸发领域的研究现状 |
1.3.1 海水淡化领域 |
1.3.2 制盐领域 |
1.3.3 废水处理领域 |
1.3.4 全卤制碱领域 |
1.3.5 其他蒸发领域 |
1.4 MVR 压缩机的研究现状 |
1.4.1 压缩机分类以及优缺点 |
1.4.2 罗茨压缩机与离心压缩机的比较 |
1.4.3 MVR 压缩机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工作 |
第二章 ASPEN PLUS 简介及 MVR 系统模块介绍 |
2.1 ASPEN PLUS 介绍 |
2.1.1 Aspen Tech 公司介绍 |
2.1.2 Aspen Plus 软件简介 |
2.1.3 Aspen Plus 的主要功能 |
2.2 ASPEN PLUS 的应用 |
2.2.1 Aspen Plus 在化工流程模拟上的应用 |
2.2.2 Aspen Plus 在蒸发领域的应用 |
2.2.3 MVR 系统模块介绍 |
第三章 实验设计 |
3.1 压缩机选型 |
3.2 实验流程设计以及测点分布 |
3.2.1 实验流程 |
3.2.2 实验步骤 |
3.2.3 预热器及系统 PID 图设计 |
3.2.4 实验装置及测点说明 |
3.3 实验平台与说明 |
3.3.1 试验设备及仪器说明 |
3.3.2 设备改造 |
3.3.3 实验介质 |
3.3.4 设备压力测试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2.1 系统稳定工况的探究 |
4.2.2 补充水的量与压缩比的关系 |
4.2.3 蒸汽冷却冷凝放热量与压缩比的关系 |
4.2.4 电动机功率与压缩比的关系 |
4.2.5 单位能耗蒸发水量(SMER)与压缩比的关系 |
4.2.6 单位耗功与压缩比的关系 |
4.2.7 COP 与压缩比的关系 |
4.3 节能和经济性 |
4.3.1 节能性 |
4.3.2 经济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 ASPEN PLUS 建立模型对系统进行分析 |
5.1 分析模型的建立 |
5.1.1 模型几点假设 |
5.1.2 模型建立 |
5.2 模型验证 |
5.2.1 蒸汽冷却冷凝放热量验证 |
5.2.2 电动机功率验证 |
5.3 应用 ASPEN PLUS 对系统进行放大分析 |
5.4 误差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8)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技术在高盐度废水处理中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蒸发浓缩技术的研究背景及课题意义 |
1.2 主要的蒸发浓缩技术 |
1.3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1 系统原理介绍 |
1.3.2 国外研究进展 |
1.3.3 国内研究进展 |
1.3.4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建立 |
2.1 物料的物性 |
2.1.1 高盐废水的基本性质 |
2.1.2 硫酸钠溶液的基本性质 |
2.2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系统的工艺流程 |
2.3 系统的数学模型 |
2.3.1 系统平衡方程 |
2.3.2 预热器中的能量平衡和传热计算 |
2.3.3 进料混合 |
2.3.4 蒸发浓缩过程 |
2.3.5 二次蒸汽压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系统设计理论分析 |
3.1 系统设计理论分析 |
3.1.1 设计计算的目的 |
3.1.2 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 |
3.1.3 已知的基本条件 |
3.1.4 模型的求解 |
3.2 各设计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 |
3.2.1 进料温度 |
3.2.2 传热温差 |
3.2.3 进出料浓度 |
3.2.4 蒸发温度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系统的实验研究 |
4.1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实验系统设计 |
4.2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实验系统的组成 |
4.2.1 进出料系统 |
4.2.2 蒸发浓缩系统 |
4.2.3 热源 |
4.2.4 真空控制系统 |
4.2.5 自动控制和仪表 |
4.3 实验系统的工艺流程及操作 |
4.3.1 常规单效蒸发系统 |
4.3.2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系统 |
4.3.3 操作注意事项 |
4.4 实验研究内容 |
4.4.1 系统出料浓度控制 |
4.4.2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实验系统的运行性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系统运行性能分析 |
5.1 系统运行分析计算方案 |
5.2 运行计算模型的求解 |
5.3 各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 |
5.3.1 蒸发温度的影响 |
5.3.2 传热温差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工业废水中氯化铵的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多效蒸发 |
2 膜技术 |
3 MVR技术 |
4 结语 |
(10)处理高浓度含盐废水的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设计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清单 |
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高浓度含盐废水的来源和危害 |
1.1.2 高浓度含盐废水处理技术 |
1.1.3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 |
1.1.4 课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 MVR 系统的发展状况 |
1.3 MVR 系统相关研究综述分析 |
1.3.1 系统流程工艺及其模型 |
1.3.2 MVR 系统实验研究 |
1.3.3 MVR 系统热经济学综合性能评价分析 |
1.4 MVR 处理高浓度含盐废水的难点 |
1.5 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
第二章 两级 MVR 系统及热力计算平台和性能分析 |
2.1 两级 MVR 系统的提出 |
2.1.1 沸点升高原理 |
2.1.2 两级 MVR 系统 |
2.2 两级 MVR 系统的构成 |
2.3 系统热力计算平台及验证 |
2.3.1 系统热力计算模型 |
2.3.2 系统模型 |
2.3.3 系统模型验证 |
2.4 两级 MVR 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
2.4.1 两级 MVR 系统及参比系统方案 |
2.4.2 整体热力性能 |
2.4.3 操作参量对热力性能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两级 MVR 系统关键设备结构设计及系统集成 |
3.1 加热器单元设计 |
3.1.1 加热器设计模型 |
3.1.2 加热器设计优化 |
3.2 闪蒸器单元设计 |
3.2.1 闪蒸器设计模型 |
3.2.2 闪蒸器三维结构 |
3.3 压缩机单元 |
3.4 循环泵单元 |
3.5 两级 MVR 系统集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两级 MVR 系统的实验研究 |
4.1 实验系统 |
4.1.1 实验系统简述 |
4.1.2 主要设备 |
4.1.3 主要测试装置 |
4.2 实验方法 |
4.2.1 实验过程 |
4.2.2 实验的监控及数据的收集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3.2 实验稳定特性研究 |
4.3.3 蒸发温度对系统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两级 MVR 系统火用分析 |
5.1 火用分析基本理论 |
5.1.1 火用及其基准 |
5.1.2 火用的计算 |
5.2 两级 MVR 系统火用计算模型 |
5.2.1 物流火用的模型 |
5.2.2 活度计算模型 |
5.2.3 评价标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系统及物流简介 |
5.3.2 计算基础 |
5.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两级 MVR 系统综合性能评价 |
6.1 基本理论 |
6.1.1 成本概念 |
6.1.2 成本方程 |
6.1.3 燃料和产品 |
6.1.4 单位火用耗和火用损 |
6.2 热经济模型 |
6.2.1 系统的物理结构图 |
6.2.2 系统的生产结构图 |
6.2.3 特征方程 |
6.2.4 火用成本方程 |
6.2.5 热经济学成本模型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成本分析 |
6.3.2 参数的影响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
7.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氯化铵回收的三效降膜蒸发系统的(火用)经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设计及多目标优化研究[D]. 张子尧.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基于MVR技术的板蓝根浸提液浓缩的工艺设计[D]. 陈彪. 广西大学, 2017(02)
- [3]基于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的制药行业蒸发工艺节能研究[D]. 汤添钧. 苏州科技大学, 2017(07)
- [4]高沸点升溶液蒸发系统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D]. 裴程林.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2)
- [5]可适用于木材干燥的机械热泵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D]. 白桂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2)
- [6]用于MEE海水淡化系统的蒸汽热力压缩机及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研究[D]. 韩冰. 北京工业大学, 2015(03)
- [7]机械蒸汽再压缩式降膜蒸发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研究[D]. 刘立.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7)
- [8]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技术在高盐度废水处理中的性能研究[D]. 石成君. 东华大学, 2014(04)
- [9]工业废水中氯化铵的处理方法[J]. 王秀茹,李前锋,王娜,王立辉. 煤炭与化工, 2014(01)
- [10]处理高浓度含盐废水的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设计及性能研究[D]. 梁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