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一体化生物脱臭装置净化污水泵站臭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施烨锋[1](2019)在《上海某污水泵站除臭工程设计》文中提出采用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的组合型工艺处理污水泵站产生的恶臭气体,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维护简便等优点。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H2S及臭气浓度处理效率达到95%,对NH3处理效率稳定在85%,达到上海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1/982—2016)标准要求。
杨帆,郝军停[2](2019)在《医院污水处理站臭气治理技术应用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对污水处理站产生的臭气进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影响医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保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医院污水处理站臭气的成分、来源及特点,同时简单阐述了恶臭治理的发展历史,分别阐述了目前国内医院常用的臭气治理技术、治理效果和发展潜力,从源头治理、末端治理和治理效果三个方面对比治理措施的优劣性,对比结果表明:联合技术将是未来医院污水处理站臭气治理推荐的治理技术之一。
黄亚军[3](2018)在《雅安污水处理厂及管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雅安市名山区工业废水处理厂和配套污水管网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工程背景、进水水质水量情况、处理要求、现有污水管网情况以及地质结构等,合理优化工艺方案和各项设计参数。主要包含:给排水现状分析、工程规划区相概况统计、处理工艺方案比选、各构筑物设计参数选取和优化、污水管网计算以及原有管网优化等。研究结果表明:经开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有利于改善当地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工业用水安全等。采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合流制,运用用水量和污水排放系数确定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0万m3/d(近期)和3.0万m3/d(远期);采用人口当量法和加权法得出进水水质:BOD5=275 mg/L、CODcr=500mg/L、SS=310 mg/L、NH4+-N=25 mg/L、TP=5 mg/L、TN=35 mg/L;排放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水厂主体处理工艺采用改良A/A/O工艺+二沉池+D型纤维滤池;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污泥脱水采用浓缩机+脱水机;除臭考虑采用生物除臭。配套管网布置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设计管径DN300DN1000,总长度约5.21km。为保证污水收集率每隔约120 m设一处支管接入和检查井,管道敷设大部分采用直埋,在入厂管道需穿过明山河,对比各种管道过河方案,采用围堰敷设管道过河方式。
史俊伟[4](2017)在《市政污水泵站设计的要点探析》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在我国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市政工程方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污水泵站是市政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多年市政排水工程设计的总结,简要介绍了市政污水泵站设计原则、市政污水泵站设计要点,以及市政污水泵站设计的注意事项方面的内容,以期能够为强化我国市政污水泵站方面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宋瑞霖[5](2016)在《关于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几种方法效果的比较》文中认为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日渐增加,相应的问题相继产生,其中就有污水处理厂的臭气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味大致有鱼腥臭、氨臭、腐肉臭、腐蛋臭、腐甘蓝臭、粪臭以及某些生产废水的特殊臭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臭气产生,主要形成主要是进水泵房,粗细格栅、厌氧处理过程以及污水处置过程中,目前在行业内通过臭气的有效回收,进入臭气处理系统,进行有效的臭气脱除,就污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重点介绍了土壤脱臭、化学反应除臭、植物液脱臭、生物脱臭、离子脱臭以及具有前瞻性的脱臭技术的作用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并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实例。
裴明星[6](2016)在《生活垃圾渗滤液生物滴滤除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本论文基于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就对渗沥液恶臭气体通过生物净化处理工程进行应用研究与工程设计。本项目处理渗沥液恶臭气体,以硫化氢和氨气为主要目标污染物,采用EM菌种群和污水处理二沉池活性污泥为出发菌源。根据微生物菌种特定营养需求,现场气-液联合驯化法筛选菌种,以及对项目工程设计建造的生物滴滤塔进行营养液喷淋法挂膜。该项工程是建立在当前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项目管理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工程设计、建造和运行质量,气体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设计中,主要对若干因素和参数进行了论述和选取。滤料需要大的比表面积;有较好的表面性质,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孔隙率;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和防腐能力,火山岩(沸石)比改性PE填料更易于挂膜,更符合运行要求。多种微生物群处理效果较单种一微生物群处理效果要高效很大的数量级,硝化菌的除臭效果不如EM菌种群和活性污泥培养出的菌群的除臭效果高;气液两相接触方式对生物除臭系统的影响程度,是通过该系统气液两相为顺流接触方式,其处理效果与类似工程气液两相为逆向接触方式的生物除臭设备的处理效果影响不大,但是可以减少除雾环节,节省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通过该工艺运行表明,待处理气体浓度低于35mg/m3时,多种工艺串联提高了工程造价,但显示不出优越性,但处理高浓度气体时多种工艺串联对生物除臭的积极作用。同时,其它工艺参数,如整塔材料规格、管路系统材质等温度、停机时间间隔等对生物除臭系统除臭效果和长时间的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工程实践表明:气-液联合驯化法、一次性排泥及营养液挂膜法和顺流式生物滴滤塔得出反应器启动时间为14天(两个星期)。生物滴滤设备基本在14天内完成启动。在运行中,空塔停留时间40s,营养液量15 m3/h,当混合进气中硫化氢浓度在27 mg/m3、20mg/m3、10mg/m3时,对应硫化氢的去除率均为99%,其中氨气浓度在36 mg/m3、27mg/m3、13mg/m3时,对应氨气的去除率为90%和93%,95%。因此,硫化氢在浓度30 mg/m3以下时,去除率保持较高水平;而氨气的去除率随着进气浓度减少而增加。当进气硫化氢浓度20mg/m3、氨气浓度35mg/m3,营养液量15 m3/h,选择停留时间40s、60s和80s,去除率随着停留时间延长而增加,当停留时间延长两倍,去除率增加5%。这说明在该污染物浓度时,40s能够达到去除要求。当停留时间40s,进气硫化氢浓度20mg/m3、氨气浓度35mg/m3时,营养液量15 m3/h时,去除率95%。营养液过量,会使得菌液富营养状态,菌膜生长过厚,反冲洗频繁,不经济;喷淋量过于减少,短时间内去除率保持不变,但长时间会使得菌液贫营养状态,营养液物质被消耗,微生物代谢物等有害物质或死菌的累积影响微生物去除能力。因此,为了保证生物除臭塔的最佳状态,最佳营养液量是15 m3/h,营养液更换周期为每星期更换1/3总量。该工程不但在选取对生物过滤除臭效率影响较大的工艺参数进行设计和论述,如通过进气浓度、停留时间、营养液量等研究滴滤塔脱臭性能,还在设备构造、材质等方面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方面进行了优化。就选定的相关量进行设计和建造,总结生物过滤除臭装置建造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供实际应用经验,为工程的推广和研究提供参考。
魏鹏[7](2015)在《江南某多产业并存型小城镇污水处理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城镇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多产业并存型,在多种工业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其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江南河网水系密集地区更为明显,已经引起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厂是城镇污水处理的最后一道关口,科学地确立设计标准和选择工艺流程不仅从根本上影响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是否达标,而且对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的运行稳定性、维护管理费用也有深刻的影响。由于多产业并存型小城镇的污水特性更为复杂不一,对其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选择典型江南地区多产业并存型小城镇——昆山市巴城镇石牌工商区石牌污水处理厂二期改扩建工程设计展开研究,包括石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运行现状分析,二期工程水量的确定、进水水质论证分析、二期处理工艺的比选及设计参数优化、一期处理构筑物改造设计,最终完成工程设计。石牌污水处理厂的来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多种工业为主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水量比例为4:6,设计流量为1.2万m3/d,其中一期0.5万m3/d,二期0.7万m3/d。根据石牌污水厂一期工程20122013年进水水质监测数据,确定设计进水水质主要指标BOD5、COD、SS、TN、NH3-N、TP依次为:220mg/L、400mg/L、200mg/L、35mg/L、25mg/L、5.5mg/L。按照《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限值标准,确定污水厂出水指标执行一级A类标准,处理后的水最终排放到茆沙塘。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最终二期工程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机械预处理——水解酸化——CASS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污泥采用厌氧发酵、重力浓缩、压榨脱水的处理工艺。针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变化复杂等实际情况,对传统设计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以CASS工艺为核心工艺并进行详细的工艺设计,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参考价值的设计参数。其中主要构筑物水解酸化池设计水量:1.2万m3/d,有效容积:5000m3,停留时间8h,尺寸:28.0x25.0x7.7(H)m;CASS生物池为一座合建式综合池,由生物选择区、兼氧区和主反应区三部分组成,分为4组。CASS反应池容积比厌氧区:缺氧区:主反应区=1:5:30,设计污泥负荷0.15 kg BOD5/kg MLSS·d,混合液浓度3500mg/L,污泥龄20d,污泥回流比30%50%。CASS池反应区总有效池容V=4666m3;单格有效容积V单=1167m3。CASS反应池单池设计尺寸:L×B×H=30.0×8.0×6.0m;有效水深5.0m;滗水高度1.25m。最后从工程经济、能耗和环保三方面对工程效益进行了分析。石牌污水处理厂在改造期间,保证了一期工程的稳定运行,二期工程调试出水水质也稳定达标,运行数据表明,污水处理系统对BOD5、COD、SS、NH3-N和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各项指标均满足《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限值标准,而且具有较高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处理系统每年可削减COD 1635吨、SS 902吨、NH3-N 127吨、总磷18吨以上。以CASS工艺为核心的机械预处理——水解解酸化——CASS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工艺适用于河网密集地区的多产业并存型小城镇污水的处理,针对石牌污水处理厂进行的工艺参数调整是成功的,设计经验可为同类型城镇污水厂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丽丽,宁晓宇,刘博,翟友存,王健壮[8](2015)在《天津市中心城区污水泵站恶臭排放特征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研究天津市中心城区污水泵站恶臭排放特征,分别在夏、秋、冬3季对4座泵站的进水格栅和出水口进行采样,采用3点比较式臭袋法分析臭气浓度,采用冷阱富集-GC/MS技术分析恶臭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污水泵站6个点位共检出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含氧烃、有机硫以及无机气体在内的7类50多种物质,其中无机气体和含氧烃是主要成分。污水泵站广泛存在的污染物质共8种:苯、甲苯、乙苯、甲醛、乙醛、甲硫醇、氨和硫化氢,其中硫化氢、甲硫醇和甲醛的浓度较高。污水泵站各季节的恶臭污染都较严重,实测臭气浓度基本上都超过2 000,H2S、甲硫醇和乙醛对恶臭污染贡献比较大,其中H2S是最主要的致臭物质。
刘诚[9](2013)在《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恶臭污染物已经成为石化行业产生的气体污染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化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污水处理单元的恶臭气体排放是重要环节。本研究对某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恶臭产生原因、恶臭气体组成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其组成中包括硫化氢、氨、烷烃类、芳烃类、酯类、醛类等,最常见的污染物有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硫化氢、氨、乙醛等,其组成与废水种类有关。采用生物氧化技术对脱臭效果进行了小试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和生物氧化组合工艺对于较低浓度的VOCs的去除效果明显;在中试中,着重选取了污水处理装置典型恶臭污染点源,并采取生物除臭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生物除臭技术能够满足恶臭治理要求。采用生物技术对5个泵站和预处理单元的臭气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硫化氢、氨和VOCs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8.75%、97.9%和99.7%,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实际应用中发现生物滴滤氧化法具有很好的优势,具有工艺流程短、装置占地少、集中控制、去除效率高等特点。通过小试、中试和实际应用,考核了除臭工程的运行情况,处理了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实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最后,探讨了石油石化行业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处理的技术导则与标准的现状,提出了标准完善的建议。
吴楚施[10](2013)在《地埋式改良CASS工艺在中山市三乡镇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山市三乡镇是中山市政府确定为珠江三角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中心镇。同时也是中山市南部地区的中心,集旅游、休闲、度假服务于一体并为侨胞回乡长住安居、观光旅游提供各项生活配套的多功能服务基地。镇政府一直致力于把本镇建设成为一个适应现代化需要、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去劝、设施完善、适宜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小城镇。但是,由于缺乏处理系统,生活与生产废水未经处理或只经简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涌,使得流经全镇的大小河涌发黑发臭,表现为水体溶解氧超标、氨氮严重超标、鱼虾绝迹等,河水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为此,中山市政府决定于2004年成立三乡镇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建设污水处理厂。受三乡镇政府和三乡环保所的委托,三乡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务公司”)总负责并落实污水处理厂项目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包办从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采购——工程施工——保修及物业管理等阶段的操作。策划阶段,本文作者按照项目总体规划草拟项目建议并委托相关机构进行项目评估和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阶段,本文作者负责审查设计单位提供的方案设计书,根据实际情况落实调整方案,配合镇政府组织专家评审会议,落实并执行专家评审意见,组织设计单位落实施工图设计和后续修改工作;采购和施工阶段,本文作者负责组织招投标相关工作,落实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监督分包的落实情况,并跟进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编写施工进度报告向镇政府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保修和物业管理阶段,本文作者负责跟进项目收尾情况,编写报告文件。三乡镇污水处理厂原设计总规模10万m3/d,分三期建设,各期处理量分别为:2万m3/d、2万m3/d、6万m3/d。一期2万m3/d已于2008年3月投入运营。后因服务范围调整,污水处理总规模调整为17.5万m3/d,二三期处理量分别调整为5万m3/d、10.5万m3/d,二期已于2012年正式投入运行,三期作预留发展规划。本文以中山市三乡镇污水处理厂(一、二期)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经济技术对比选择了CASS工艺作为核心处理工艺进行工程化研究。工程设计中水质预测准确、参数选择合理,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一期工程采用地埋式改良CASS工艺,工程建成后一个半月即完成了污泥培养并达到系统稳定运行。在为期10个月的连续运行试验中,处理系统出水稳定,CODCr去除率达77%~91%,总磷去除率达59%~75%,NH3-N去除率达85%~95%,出水稳定达标。二期工程仍沿用地埋式改良CASS工艺,在污泥处理系统设计上作了优化改良,简化处理环节,运行效果相对一期更稳定。CODCr去除率在81%~92%,总磷去除率在61%~76%,NH3-N去除率在87%~96%,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二、应用一体化生物脱臭装置净化污水泵站臭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一体化生物脱臭装置净化污水泵站臭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医院污水处理站臭气治理技术应用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臭气成分、来源和特点 |
2 恶臭治理发展历史 |
3 恶臭常用治理技术、治理效果和发展潜力 |
3.1 源头治理 |
3.2 末端治理 |
3.3 治理效果优劣性对比 |
4 结语 |
(3)雅安污水处理厂及管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污水处理现状 |
1.2 课题研究目标及意义 |
1.2.1 存在问题 |
1.2.2 课题研究目标 |
1.2.3 研究意义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工程规划区概况 |
2.1 城市及园区概况 |
2.1.1 工程背景 |
2.1.2 给水现状 |
2.1.3 排水现状 |
2.2 工程服务范围 |
2.3 工程建设规模 |
2.3.1 污水量的确定 |
2.3.2 建设规模确定 |
2.4 污水处理厂水质确定 |
2.4.1 污水厂进水水质 |
2.4.2 收纳水体要求 |
2.5 污水处理程度确定 |
第三章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选择论证 |
3.1 水质特性分析 |
3.2 处理重点和难点分析 |
3.3 主要污染物去除机理 |
3.4 工艺选择原则 |
3.5 生物处理工艺分析 |
3.5.1 A/A/O生物处理工艺分析 |
3.5.2 CASS生物处理工艺分析 |
3.6 深度处理工艺方案 |
3.6.1 深度处理方案选择 |
3.6.2 滤池方案选择 |
3.7 出水消毒工艺方案 |
3.8 污泥处置工艺方案 |
3.8.1 污泥消化处置工艺方案 |
3.8.2 污泥浓缩脱水工艺方案 |
3.8.3 污泥最终处理工艺方案 |
3.9 除臭方案 |
3.9.1 臭气成分及其来源分析 |
3.9.2 除臭方法分析 |
3.10 工艺方案比选 |
第四章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工艺设计 |
4.2.1 平面布置 |
4.2.2 竖向设计 |
4.2.3 主要构建筑物设计 |
4.2.4 主要工艺设备 |
4.3 建筑设计 |
4.3.1 建筑设计 |
4.3.2 建筑节能 |
4.4 结构设计 |
4.4.1 地质条件 |
4.4.2 结构设计 |
4.5 电气设计 |
4.6 自控设计 |
4.7 节能设计 |
4.8 消防设计 |
第五章 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方案 |
5.1 污水管网配置原则 |
5.2 现有管网简介及设计范围 |
5.3 污水管网水力计算 |
5.4 管材选择及结构设计 |
5.5 其它相关设计 |
5.5.1 污水预留支管 |
5.5.2 污水检查井 |
5.5.3 埋深及坡度 |
5.6 污水管道结构设计 |
5.6.1 管槽开挖与回填 |
5.6.2 过河管工程方案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
(4)市政污水泵站设计的要点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市政污水泵站设计原则 |
1.1 合理确定规模 |
1.2 科学布局 |
1.3 选择合适材料 |
2 市政污水泵站设计要点 |
2.1 泵站的样式选择 |
2.2 格栅的设计 |
3 市政污水泵站设计的注意事项 |
3.1 关注水泵的选择和实用性 |
3.2 关注污水泵站除臭问题 |
3.3 臭气处理系统 |
3.3.1 化学法 |
3.3.2 生物法 |
3.3.3 离子法 |
4 总结 |
(6)生活垃圾渗滤液生物滴滤除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 |
1.1.1 前述 |
1.1.2 工程概况 |
1.2 臭气来源与成分 |
1.2.1 臭气来源 |
1.2.2 主要臭气成分 |
1.3 恶臭气体的处理方法 |
1.3.1 吸收法 |
1.3.2 吸附法 |
1.3.3 催化型活性炭法 |
1.3.4 氧化法 |
1.3.5 燃烧法 |
1.3.6 掩蔽法 |
1.3.7 高能离子脱臭法 |
1.3.8 高效光解净化法 |
1.3.9 稀释法 |
1.3.10 生物除臭法 |
1.3.11 常用除臭设备技术的对比 |
1.4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
1.4.1 工程工艺流程 |
1.4.2 各分项设备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早期文献归纳 |
2.1.1 生物法脱臭技术概述 |
2.1.2 生物法净化原理的解析 |
2.1.3 有关于生物除臭领域的研究及贡献 |
2.2 生物除臭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
2.3 本论文所解决的问题和主要贡献 |
2.3.1 拟解决的问题 |
2.3.2 主要贡献 |
第3章 可行性分析 |
3.1 工程设计的技术可行性 |
3.1.1 生物滴滤简介 |
3.1.2 生物技术除臭原理 |
3.1.3 化学洗涤(碱洗/氧化)吸收原理 |
3.1.4 工程设计所采用的有关工艺技术 |
3.2 工程的经济可行性 |
3.2.1 编制依据 |
3.2.2 经济可行性的内容与评价方法 |
3.2.3 工程投资与运营费用 |
3.2.4 同类工程不同工艺投资与运营费用比较 |
3.3 工程的使用可行性及其实践论证 |
第4章 概要设计 |
4.1 工程的设计目标 |
4.1.1 恶臭气体处理量及主要成分浓度 |
4.1.2 生物滴滤除臭设备技术要求 |
4.2 工程设备组成及功能介绍 |
4.3 工程设计所采用的有关标准 |
4.4 生物除臭塔结构设计 |
4.4.1 生物除臭塔结构形式与选择 |
4.4.2 洗涤辅助除臭结构形式 |
4.4.3 生物滴滤塔整体结构形式 |
第5章 系统详细设计 |
5.1 系统总体设计 |
5.1.1 系统布置与总体初设 |
5.1.2 生物滴滤塔工艺路线 |
5.2 设备的主要结构及参数 |
5.2.1 碱洗预处理装置 |
5.2.2 生物滴滤床装置 |
5.2.3 填料的选取 |
5.2.4 其它设备部件的设计与选型 |
5.2.5 电气控制方案 |
5.2.6 菌种驯化方法的选择 |
5.3 工程设备一览表 |
第6章 工程建造与运行 |
6.1 工程进度计划 |
6.2 工程进展情况 |
6.3 项目试运行调试 |
6.4 工程运行测试 |
6.4.1 工程试运行检测记录 |
6.4.2 生物挂膜检测记录 |
6.4.3 系统正常运行检测记录 |
6.4.4 系统运行参数调节与处理效果记录 |
6.4.5 系统运行故障及整改措施 |
第7章 工程评估与建议 |
7.1 工程建造与运行评估 |
7.2 工程技术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
附录B 合格证 |
附录C 生物滴滤除臭设备安装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7)江南某多产业并存型小城镇污水处理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小城镇发展状况 |
1.1.2 多产业并存型小城镇 |
1.1.3 多产业并存型小城镇水环境状况 |
1.1.4 江南地区多产业并存型小城镇污水处理现状 |
1.2 课题研究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1 课题的提出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项目设计背景 |
2.1 区域概况 |
2.1.1 地理区位 |
2.1.2 自然条件 |
2.1.3 城镇性质及规模 |
2.2 地区给排水现状 |
2.2.1 给水现状 |
2.2.2 排水现状 |
2.3 相关规划简介 |
2.3.1 昆山市巴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 |
2.3.2 昆山市巴城镇石牌工商管理区污水专项规划 |
第3章 污水处理厂现状分析 |
3.1 污水处理厂概况 |
3.2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
3.3 运行效果分析 |
3.3.1 一期工程运行水量 |
3.3.2 一期工程运行水质 |
3.3.3 运行效果评价 |
3.4 存在问题分析 |
第4章 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水质 |
4.1 二期工程规划年限 |
4.2 二期工程服务范围 |
4.3 排水体制 |
4.4 污水量预测 |
4.4.1 污水量预测方法 |
4.4.2 污水量预测指标 |
4.4.3 污水量预测参数 |
4.4.4 污水量计算公式 |
4.4.5 污水量预测 |
4.5 污水量复核 |
4.5.1 区域供水量复核 |
4.5.2 现状污水量复核 |
4.6 工程规模的确定 |
4.7 设计进出水水质 |
4.7.1 进水水质 |
4.7.2 出水水质 |
第5章 二期工程方案论证 |
5.1 二期工程污水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
5.1.1 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
5.1.2 工艺选择依据 |
5.1.3 处理技术路线选择 |
5.1.4 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去除机理论证 |
5.1.5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论证 |
5.2 污泥处理方案比选 |
5.2.1 污泥处理概述 |
5.2.2 污泥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
5.2.3 污泥处理工艺比较 |
5.2.4 污泥的最终处置 |
5.3 除臭方案论证 |
5.3.1 臭气处理目标 |
5.3.2 臭气来源与成分分析 |
5.3.3 常用除臭方法介绍 |
5.3.4 除臭方案比较 |
5.3.5 除臭方案确定 |
5.4 中水回用 |
5.4.1 中水回用方案 |
5.4.2 中水回用水质要求 |
5.4.3 石牌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设计 |
5.5 处理程度论证 |
第6章 设计参数优化及工艺设计 |
6.1 污水厂设计规模 |
6.2 污水处理建(构)筑物设计 |
6.2.1 进水格栅及提升泵房(新建) |
6.2.2 细格栅及沉砂池(新建) |
6.2.3 缓冲池(新建) |
6.2.4 水解酸化池(新建) |
6.2.5 CASS生物池(新建) |
6.2.6 SBR生物池(改建) |
6.2.7 中间水池(改建) |
6.2.8 深度处理系统(改建) |
6.2.9 中水回用水池(改建) |
6.2.10 集水池(改建) |
6.3 污泥处理建(构)筑物设计 |
6.3.1 储泥池(新建) |
6.3.2 污泥厌氧发酵塔(新建) |
6.3.3 污泥均质池(新建) |
6.3.4 调节沉淀池(新建) |
6.4 附属建(构)筑物设计 |
6.4.1 污泥脱水机房及加氯间(新建) |
6.4.2 鼓风机房及加药间(新建) |
6.4.3 集中控制室及化验室(新建) |
6.4.4 附属建筑 |
6.4.5 附属设备 |
6.4.6 公用工程设计 |
6.5 平面设计 |
6.5.1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原则 |
6.5.2 厂区平面布置设计 |
6.6 高程设计 |
6.6.1 竖向设计原则 |
6.6.2 厂区高程设计 |
第7章 工程效益分析 |
7.1 节能效益分析 |
7.1.1 能耗分析 |
7.1.2 电耗计算 |
7.1.3 污水处理厂能耗(电耗)分析 |
7.1.4 工程节能措施 |
7.2 经济效益分析 |
7.2.1 投资估算 |
7.2.2 成本分析 |
7.3 环境效益分析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天津市中心城区污水泵站恶臭排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方法 |
1.1 污水泵站概况 |
1.2 采样点设置及采样时间 |
1.3 仪器与装置 |
1.4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恶臭物质浓度总体分析 |
2.2 恶臭物质种类分析 |
2.3 恶臭物质浓度分析 |
2.4 恶臭污染感官量化分析 |
3 结论 |
(9)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吉化综合污水处理厂的恶臭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 恶臭气体研究的进展 |
2.1.1 恶臭气体的来源 |
2.1.2 恶臭气体的成分 |
2.1.3 恶臭气体的危害 |
2.1.4 恶臭气体的分析测定方法 |
2.2 脱臭处理技术分类 |
2.2.1 物理吸附、吸收法 |
2.2.2 化学氧化法 |
2.2.3 生物处理法 |
2.3 生物除臭技术的特点 |
2.3.1 生物除臭技术的机理 |
2.3.2 致臭物质的消减过程 |
2.3.3 生物除臭实施效果的影响因子 |
2.4 生物除臭技术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 |
第3章 吉林石化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现状 |
3.1 吉林石化公司现状 |
3.2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 |
3.3 厂区气体污染分布情况 |
3.4 厂区气体污染问题分析 |
3.4.1 厂区状况 |
3.4.2 问题分析 |
第4章 研究方法 |
4.1 技术路线 |
4.2 恶臭气体组成的测定方法 |
4.2.1 测定方法 |
4.2.2 质量控制 |
4.3 小试工艺流程 |
4.4 中试流程 |
4.5 仪器和设备 |
4.5.1 小试所用仪器设备 |
4.5.2 中试所用仪器设备 |
第5章 生物氧化除臭小试试验研究 |
5.1 滤料预驯化 |
5.1.1 试验方法 |
5.1.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5.2 停留时间的确定 |
5.3 小试的启动和稳定 |
5.4 现场强化驯化试验 |
5.5 生物滤料稳定优化试验 |
5.6 冲击负荷对生物除臭的影响 |
5.7 臭气挥发量试验 |
5.8 稳定运行阶段小试装置运行状况 |
5.9 小结 |
第6章 生物氧化除臭中试试验研究 |
6.1 中试地点选择 |
6.2 中试的试验指标 |
6.3 中试流程 |
6.4 中试结果 |
6.5 小结 |
第7章 生物氧化除臭工程的实际应用驯化 |
7.1 石化污水处理厂泵站除臭工程 |
7.1.1 工艺原理 |
7.1.2 工艺流程图 |
7.1.3 工艺指标 |
7.1.4 研究结果和讨论 |
7.1.5 影响因素 |
7.1.6 小结 |
7.2 石化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单元除臭工程 |
7.2.1 工艺流程图 |
7.2.2 工艺指标 |
7.2.3 生物氧化滤球驯化 |
7.2.4 运行影响因素 |
7.2.5 小结和存在的问题 |
第8章 污水处理厂臭气排放控制标准研究 |
8.1 国外标准现状 |
8.2 国内标准现状 |
8.3 制定石化行业污水处理恶臭排放控制标准的建议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地埋式改良CASS工艺在中山市三乡镇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建设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山市三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发展 |
1.1.1 三乡镇概况(建厂前) |
1.1.2 三乡镇的污水处理厂镇区排水状况调查(建厂前) |
1.1.3 三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厂址比选 |
1.2 课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污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的选择 |
2.1 常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
2.1.1 生物膜法 |
2.1.2 活性污泥法 |
2.2 工艺的选择原则 |
2.3 珠三角地区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
2.3.1 一级强化处理工艺 |
2.3.2 活性污泥生化处理工艺 |
2.3.3 生物膜生化处理工艺 |
2.3.4 人工强化生态处理工艺 |
2.4 适用工艺的经济技术对比 |
2.5 CASS 工艺及其应用现状 |
2.5.1 CASS 工艺简介 |
2.5.2 CASS 工艺工程应用 |
2.5.3 CASS 工艺技术特点 |
第三章 中山市三乡镇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应用地埋式改良 CASS 工艺处理污水技术方案 |
3.1 选用地埋式改良 CASS 工艺的原因分析 |
3.2 地埋式改良 CASS 工艺的技术优势 |
3.3 污水水量及水质 |
3.3.1 污水水量 |
3.3.2 污水进水及出水水质 |
3.4 工艺流程 |
3.5 工程设计 |
3.5.1 粗格栅、提升泵站 |
3.5.2 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 |
3.5.3 改良 CASS 反应池 |
3.5.4 紫外线消毒池及出水计量槽 |
3.5.5 污泥浓缩系统 |
3.5.6 污泥消化罐 |
3.5.7 污泥暂存池 |
3.5.8 污泥脱水机房 |
3.5.9 臭气处理系统 |
3.6 三乡污水处理厂二期工艺改进 |
3.7 污泥的最终处置 |
3.7.1 污泥的一般处置方式 |
3.7.2 污泥处置方式的选择 |
3.8 工艺设计图 |
3.9 污水厂经济技术指标 |
第四章 工程调试及运行 |
4.1 进水水质 |
4.2 污泥培养 |
4.3 系统稳定运行 |
4.4 系统脱氮除磷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四、应用一体化生物脱臭装置净化污水泵站臭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某污水泵站除臭工程设计[J]. 施烨锋. 净水技术, 2019(S1)
- [2]医院污水处理站臭气治理技术应用评析[J]. 杨帆,郝军停. 广州化工, 2019(03)
- [3]雅安污水处理厂及管网设计研究[D]. 黄亚军.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7)
- [4]市政污水泵站设计的要点探析[J]. 史俊伟. 低碳世界, 2017(04)
- [5]关于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几种方法效果的比较[J]. 宋瑞霖. 科技视界, 2016(17)
- [6]生活垃圾渗滤液生物滴滤除臭的研究与应用[D]. 裴明星.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3)
- [7]江南某多产业并存型小城镇污水处理设计研究[D]. 魏鹏. 苏州科技学院, 2015(03)
- [8]天津市中心城区污水泵站恶臭排放特征研究[J]. 黄丽丽,宁晓宇,刘博,翟友存,王健壮. 环境科技, 2015(02)
- [9]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技术应用研究[D]. 刘诚.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 [10]地埋式改良CASS工艺在中山市三乡镇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建设工程中的应用[D]. 吴楚施.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标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论文; 污水处理工艺论文; 城市污水论文; 污泥脱水机论文; 污泥负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