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安全、可靠的远程控制软件——pcAnywhere9.0(论文文献综述)
徐玉胜[1](2018)在《基层部队军事理论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信息技术发展,武警部队基层单位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进步,网络进军营,官兵信息素养大幅提高,使得开展“网上教,网上学,网上考”成为可能。基于以上情况,为基层部队军事理论学习活动开发在线考试系统,对改进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武警基层单位理论学习考评体系信息化、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对比传统人工组织考试与在线考试优劣基础上,阐述了在线考试系统的现状及发展,针对武警部队基层单位实际需求分析了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必要性。基于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组织了在线考试系统研发,主要工作包括:1.详细分析了系统开发可行性和功能需求,绘制了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确定了开发环境和主要技术,打牢系统开发基础。2.遵循结构化、组件化的设计思想,完成了系统框架、数据库以及自动组卷、题型、在线防作弊和系统安全等关键功能总体设计,对系统界面和模块功能进行详细设计,实现了开发目标。3.组织系统健壮性、功能完善性全面测试,形成测试报告,为推广部署提供依据。系统研究表明,为武警部队基层单位组织理论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在线考试平台,促进了理论学习考试常态化、无纸化,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实用推广价值。
陈嵩[2](2014)在《大屏幕集中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集中控制系统的出现,将智能设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统筹控制使用,以达到最大的预期效果。大屏幕控制系统就是集大屏幕设备,矩阵控制设备,图像处理器设备等,将设备有机结合,进行统一控制调用,达到设备联动,按要求显示图像信号的作用。一般的大屏幕控制系统只有输入信号源和输出显示屏,只是实现一般的切换功能,并且受控设备的协议代码都是集成在程序中不能更改。本系统正是改变了这些传统的形式,使客户控制端仿真度提高更容易客户操作使用,通过读取DLL文件和XML文件灵活配置相应的设备和设备信号信息等。使得本系统具有通用性,只需要修改相关的配置文件或少部分代码,就可以在其他大屏幕控制系统中使用,降低了工程成本,并且使大屏幕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简单化,提高资源使用率,更好的协调各设备的工作,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本文设计大屏幕集中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研究相应的实现技术,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集中控制系统客户端实现仿真控制界面并进行相应操作,控制端响应客户端发来的指令并对设备进行联动操作,控制端读取设备协议DLL文件和配置XML文件使各受控设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中控工控机中采集卡的相应程序结合在一起供控制端调用等。主要完成对仿真界面画屏技术,XML和DLL技术,网络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
梁书婷[3](2013)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远程桌面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人们对实时信息的获取有着越来越强的需求和依赖。智能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通讯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通过智能手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人们想要了解的内容,智能手机终端的软件开发也越发成为许多商家和软件开发爱好者的喜爱。因此,基于Android平台的计算机远程桌面控制在现实的生活中起到了广泛的应用。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开源操作系统之一,开源的操作系统决定了Android平台的开放性。这是由于平台的开放性才吸引了各路的编程高手和编程爱好者共同投身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的热潮中。同时,也正是由于Android平台的开放性导致了Android应用程序层出不穷,正是这些应用程序的层出不穷才使得Android操作系统成功的成为引领手机市场的主流操作系统,因此本文的研究即基于Android平台的远程桌面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应用的价值。主要实现了在同一局域网内的手机客户端对于服务器端的实时监控和实时控制。服务器端的设备可能不便于移动和随身携带,实时监控比较困难。这时基于Android平台的远程桌面控制系统的出现便解决了这一问题,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本系统采用C/S的体系结构,同时使用TCP Socket(套接字)来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模型中的消息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客户端发向服务器的控制信息,即终端操作控制信息。Android手机终端使用者通过操作客户端来达到控制服务器端的目的。控制信息主要是指由客户端发送到服务器端的一系列的操作指令的集合,根据指令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操作。图像数据是指由服务器发向客户发送的桌面信息,即服务器屏幕上的显示信息。服务器在收到客户端的控制信息或屏幕刷新请求后调用系统服务完成相应的操作,将操作的结果(图像)以特定的格式发送给用户,图像传输采用RFB(Remote Frame Buffer)协议。本论文完成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远程桌面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经过功能测试以及性能测试达到了开发商设计目标的要求,现如今在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内部启动和运行,运行效果良好。
孙洪军[4](2012)在《基于WindowsCE的驱动级VNC服务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在计算机领域,VNC(Virtual Network Computing)[1]是一种图形桌面共享技术。该技术使用RFB协议远程控制网络上另一台计算机,利用该技术,客户端可以传递鼠标、键盘事件给远程计算机,并接收远程计算机的屏幕更新,如同在本地操作该计算机一样。在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2]上,VNC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瘦客户机等嵌入式应用领域,VNC为企业设备集中式管理和问题诊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优势。利用VNC技术,IT管理员可以远程登录到任何一台装有VNC服务器的嵌入式设备上来对其进行管理和问题诊断。VNC服务器最初是由着名的AT&T的欧洲研究实验室设计和开发并且开源,随后,被各嵌入式厂商修改应用到各种嵌入式平台和系统上。但是,由于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的多样化等原因,各大嵌入式厂商各自为战,VNC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嵌入式厂商依然使用着很古老的VNC服务器,服务器桌面显示数据更新的实时性、显示数据的全面性以及服务器和客户端显示数据的一致性,和桌面商业化VNC服务器相比,存在很大的距离,用户的验性性很差。因此,研究如何使VNC服务器在显示数据更新的实时性、显示数据的全面性、服务器和客户端显示数据的一致性上更加强大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在显示驱动链路上增加驱动代理的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嵌入式VNC服务器存在的技术瓶颈,对系统绘图消息进行实时拦截和处理,动态地获得和处理屏幕鼠标更新的各项数据,极大地改善客户端的用户体验性。首先,本文描述了3种已存在的Windows CE上VNC服务器实现的技术特点,并指出其不可克服的缺陷。然后,本文描述了VNC服务器应用的RFB协议和显示驱动代理技术,以及新的解决方案是如何使用显示驱动代理技术突破其它VNC服务器的技术瓶颈,使得VNC服务器在数据的实时性、有效性、数据一致性以及软件的独立性等方面,相比其它VNC服务器有了巨大的提高。其次,针对显示驱动代理和服务器部分,分两个部分对设计和实现分别进行了说明。本文中描述的系统来源于作者所在公司的一个实际项目案例,根据项目的需求情况,合理的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基于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能够在多种硬件平台上运行的、易于安装和卸载的、用户体验性更好的VNC服务程序。最后,本文提到了VNC服务器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测试部门以及最终用户的实际测试和使用,服务器运行效率高、实时性强、服务端和客户端数据一致性好。
周松捷[5](2010)在《服务器远程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各种互联网应用大量地涌现,如何有效管理运行这些应用的各类服务器(Linux,WindowsNT等)对整个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的工作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各类服务器远程控制的一项创新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本文通过对服务器远程控制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功能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单点登录和SSH协议的远程控制方案。在用户身份认证方面,根据本系统架构(B/S架构),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单点登录方案来实现用户身份认证。这样简化了用户登录和角色授权管理,用户只经过一次身份认证,便可以安全访问众多被授权的资源。本方案还在原有类似方案的基础上,在防止重放攻击方面作了优化设计。在远程控制的通信方面,本方案采用SSH协议构建控制系统与被控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信道。SSH协议既可以对被控服务器的身份进行认证,又可以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加密保护。本方案同时对原有标准openSSH系列软件进行了改进,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简化了使用操作。经过以上改进,本文设计的服务器远程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都得到较好的保证。本文最后根据上述对服务器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对系统主要功能模块予以具体实现,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
任柯[6](2010)在《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远程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得到了相互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深入到各类学校和各种层次的社会教育中,并与大多数学科结合,构建了现代型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室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室的数量不断增加,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数量也在增多。如何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对大量的多媒体教室进行监控、控制、维护和管理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选用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远程中央控制室的控制主机,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作为控制信息的传输通道,以集中控制器和IP控制模块为桥梁将多媒体教室中教学设备连接到校园网,从而用基于控制主机—校园网—IP控制模块—集中控制器(YXNET500IP)—多媒体教学设备(被控设备)—被控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教学设备运行数据返回主控机数据库这一技术方案来实现对多媒体教室和教学设备进行分布式网络化管理的目的。论文概述了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软件开发所需要的相关技术及开发工具;说明了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的软、硬件总体设计;阐述了以YXNET500IP为核心构成的多媒体设备集中控制器的功能、工作原理及具体的实现方法;详细论述了基于C/S模式,以网络服务器为核心组成的网络控制模块的功能、工作原理及具体的实现方法,多媒体教学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包括传感器对设备的监测和采集)。最后,阐述了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软件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以及具体的设计、实现、测试方法。
李德宝[7](2010)在《基于CAN总线的锅炉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锅炉是一种生产蒸汽或热水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和工业企业,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锅炉控制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说,锅炉经济、安全运行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锅炉传能介质原料是水。锅炉用水水质的好坏,对其安全运行及能源消耗有很大的影响。当锅炉用水不合要求时,锅炉受热面就会结生水垢,因而不仅浪费大量的燃料,还会危及锅炉安全运行,因此对锅炉水处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目前在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企业的锅炉水处理生产还实行人工操作,生产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但效率却很低下,未开充分发挥能源效能,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锅炉水处理生产的自动控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说,设计一套安全、可靠、有效的控制系统势在必行。本文是针对工业供汽锅炉提出一套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方案,本文详细论述了锅炉SHCAN2000型系统的软件、硬件体系结构,系统应用过程中软硬件设计及实现,提出了采用SHCAN2000型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现锅炉生产的自动控制,包括各种回来自动控制、数据自动采集、友好的人机接口、实验报表的自动生成等,并介绍了上位机操作站和现场控制单元的功能组态实现。本课题设计的锅炉水处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已经葫芦岛恒泰热力公司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系统功能强大、控制效果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证明本文提出的锅炉水处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合理、切实可行,为现场总线在工业控制领域的进一步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
李良宇[8](2009)在《科学仪器远程操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科学仪器远程操控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科学仪器更高效的共享,有效地整合科学仪器设备资源,支持多人异地实时操作仪器实验,提升仪器使用方式的多样性。本文针对系统构建过程中涉及到的系统模型与实现方法、仪器设备网络通信、操控软件远程访问、操控网络安全等一系列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面向信息流的科学仪器远程操控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从五种不同的操控信息获取途径,开展远程操控系统实现技术及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提出了一种面向信息流的科学仪器远程操控模型,从八个通信层级上给出了此模型的实现方法,为构建仪器远程操控系统提供了技术参考;研制出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适配器,解决了只具备本地通信能力的科学仪器的远程通信问题,实现了多款台式和便携式分析测试仪器的网络接入;为扩展网络通讯范围受到限制的科学仪器面向公网的远程通信能力,提出了基于通信流截获技术的远程控制方法,实现了DSQ气质联用仪的远程操控;为解决UNIX平台下图形化仪器测控软件的远程共享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和SSH远程登录技术的软件远程操控方法,实现了MAT900型质谱仪测控软件的远程访问及仪器的远程控制;为解决Windows平台下的现有仪器测控软件面向公网的远程通信能力,提出了基于API拦截技术的远程控制方法,实现了LTQ质谱仪的远程操控;提出了一种基于通信胶合层的科学仪器远程测控软件模型,将元操作与应用逻辑进行区隔,采用此模型设计开发了远程测控系统,实现了电子能谱仪的远程实验。
赵立[9](2009)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服务器入侵与防御》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给计算机网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期的互联网并未充分地考虑其安全问题,但今天这个安全问题愈加突出,成为研究热点和世界瞩目的焦点。互联网的管理人员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也说明了解决安全问题的难度。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包括窃听、篡改与重发、假冒、抵赖及病毒、特洛伊木马在内的多种安全问题威胁,然而安全问题还远不止这些。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利用木马入侵服务器进行盗取资料,以及如何防范木马入侵等知识,首先简要阐述什么是网络木马及其危害,并通过木马定义、特征、性质,简单的了解木马的工作原理,及木马在日常生活中对电脑用户的危害。文中对木马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木马工作过程的介绍,能初步的了解木马是如何强行入侵服务器,并更进一步的了解木马是如何对服务器安全构成威胁的,为接下来的实例讲述如何入侵服务器与防御入侵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还阐述了如何做好服务器防御,在建立一套安全可靠的服务器体系的同时也需要认真配置一台安全可靠服务器,这样也为前面的服务器防御知识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通过对服务器入侵和防御原理的分析,能更好的了解其中的知识,文中还对木马操作过程的命令、代码编写和运行原理进行了截图演示,这样能直观的了解上述的概念和工作原理,图文结合起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且实例显示了服务器入侵的整个过程,比较透彻的剖析的木马入侵服务器对我们的网络、生活、学习等造成重大危害。文章最后是结论部分,全文总结、评论木马的发展对网络的危害,及其木马对服务器的威胁,指出学校在网络建设中的不足和一些小小的建议。
林凯[10](2009)在《厦门交通路况广播直播系统的设计与构建》文中研究指明随着IT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是广播发挥内容产业优势的必然趋势。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在完成台内广播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高效的网络接入技术,将集团广播制播业务拓展到交警指挥中心,构建了一个同城异地的远程直播室,详细介绍了该直播系统在设计及构建的创新点。
二、全面、安全、可靠的远程控制软件——pcAnywhere9.0(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面、安全、可靠的远程控制软件——pcAnywhere9.0(论文提纲范文)
(1)基层部队军事理论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 |
2.2 功能需求分析 |
2.2.1 考试组织形式 |
2.2.2 系统设计原则 |
2.2.3 研发目标分析 |
2.2.4 系统组织结构 |
2.3 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
2.3.1 数据流图 |
2.3.2 数据字典 |
2.4 系统开发设计环境及工具应用 |
2.4.1 开发环境 |
2.4.2 开发语言C |
2.4.3 数据库SQLServer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架构设计 |
3.1.1 系统主体架构 |
3.1.2 系统组织结构 |
3.1.3 考试流程设计 |
3.1.4 系统技术架构 |
3.2 数据库设计 |
3.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3.2.2 概念结构设计 |
3.2.3 逻辑结构设计 |
3.2.4 物理结构设计 |
3.3 试题结构设计 |
3.4 自动组卷设计 |
3.5 在线防作弊设计 |
3.6 系统安全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4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数据访问 |
4.2 典型模块设计 |
4.2.1 系统登录 |
4.2.2 科目管理功能实现 |
4.2.3 试卷管理功能实现 |
4.2.4 题库管理功能实现 |
4.2.5 答题功能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 |
5.1 测试实例的研究与选择 |
5.2 系统典型功能测试 |
5.2.1 登录功能测试 |
5.2.2 试题录入功能测试 |
5.2.3 组卷功能测试 |
5.2.4 考试管理功能测试 |
5.3 系统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大屏幕集中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
2.1 集中控制系统简介 |
2.1.1 什么是集中控制系统 |
2.1.2 集中控制系统的优势 |
2.1.3 集中控制系统的发展和新时代的要求 |
2.2 C/S 与 B/S 体系结构 |
2.2.1 C/S 结构 |
2.2.2 B/S 结构 |
2.2.3 C/S 与 B/S 结构比较 |
2.3 MVC 模式简介及在 C/S 中的应用 |
2.3.1 MVC 模式简介 |
2.3.2 MVC 在 C/S 模式中的应用 |
2.4 XML 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屏幕集中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功能需求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系统功能流程分析 |
3.2.2 需求分析 |
3.3 系统应用环境及性能需求 |
3.3.1 系统应用环境需求 |
3.3.2 系统性能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屏幕集中控制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体系架构 |
4.3 客户端详细设计 |
4.3.1 用户登录功能 |
4.3.2 界面配置功能 |
4.3.3 信号源配置功能 |
4.3.4 模拟屏幕功能 |
4.3.5 画屏功能 |
4.3.6 通讯功能 |
4.3.7 群组切换功能 |
4.3.8 硬盘通道功能 |
4.3.9 信号操作功能 |
4.3.10 电源控制功能 |
4.3.11 主控功能 |
4.4 控制端详细设计 |
4.4.1 用户管理功能 |
4.4.2 信号源配置功能 |
4.4.3 设备控制功能 |
4.4.4 设备配置功能 |
4.4.5 通讯功能 |
4.4.6 主控功能 |
4.5 采集端详细设计 |
4.6 单机操作端详细设计 |
4.7 通讯协议设计 |
4.8 数据配置文件设计 |
4.8.1 客户端数据配置文件设计 |
4.8.2 控制端数据配置文件设计 |
4.8.3 单机端数据配置文件设计 |
4.8.4 设备协议文件设计 |
4.9 系统网络基础设计 |
4.10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屏幕集中控制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界面的实现 |
5.2 客户端主要功能的实现 |
5.2.1 用户登录的实现 |
5.2.2 大屏幕开关机的实现 |
5.2.3 模式选择的实现 |
5.2.4 群组切换的实现 |
5.2.5 硬盘通道的实现 |
5.2.6 双击放大功能的实现 |
5.2.7 信号操作功能的实现 |
5.2.8 界面配置功能的实现 |
5.2.9 信号源配置功能的实现 |
5.3 控制端主要功能的实现 |
5.3.1 用户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2 通讯协议分析功能实现 |
5.3.3 设备配置信息功能实现 |
5.3.4 信号源配置信息功能实现 |
5.4 采集端主要功能实现 |
5.4.1 VNC 简介 |
5.4.2 采集端的实现 |
5.5 单机端的实现 |
5.6 系统测试与运行 |
5.6.1 测试计划 |
5.6.2 测试用例 |
5.6.3 测试结果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Android平台的远程桌面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2.2 系统功能性需求 |
2.2.1 服务器端需求分析 |
2.2.2 客户端需求分析 |
2.2.3 协议需求分析 |
2.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系统总体架构 |
3.2 系统的模块划分 |
3.3 系统的概要设计 |
3.3.1 Android 客户端概要设计 |
3.3.2 服务器端概要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及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1.1 技术条件 |
4.1.2 试验条件 |
4.2 服务器运行的操作流程 |
4.3 RFB 协议的实现 |
4.4 服务器初始化模块的实现 |
4.5 网络设置模块的实现 |
4.6 系统安全模块的实现 |
4.7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
4.8 数据处理模块的实现 |
4.9 多媒体管理模块的实现 |
4.10 错误处理模块的实现 |
4.11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系统的功能测试 |
5.1.1 服务器初始化模块的功能测试 |
5.1.2 网络设置模块的功能测试 |
5.1.3 系统安全模块的功能测试 |
5.1.4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的功能测试 |
5.1.5 数据处理模块的功能测试 |
5.1.6 多媒体管理模块的功能测试 |
5.2 系统的安全性测试 |
5.3 测试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WindowsCE的驱动级VNC服务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3 VNC 服务器简介 |
1.4 VNC 服务器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6 论文结构 |
1.7 本章小结 |
2 远程帧缓冲协议的学习和分析 |
2.1 显示协议 |
2.2 输入协议 |
2.3 像素数据的表示 |
2.4 协议消息 |
2.4.1 协议版本(ProtocolVersion) |
2.4.2 认证(Authentication) |
2.4.3 客户端初始化(ClientInitialisation) |
2.4.4 服务器初始化(ServerInitialisaton) |
2.5 RFB 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消息 |
2.5.1 设置像素格式(SetPixelFormat) |
2.5.2 设置编码方式(SetEncodings) |
2.5.3 帧缓冲更新请求(FramebufferUpdateRequest) |
2.5.4 键盘事件(KeyEvent) |
2.5.5 鼠标事件(PointerEvent) |
2.6 帧缓冲更新(FramebufferUpdate) |
2.7 本章小结 |
3 显示驱动代理技术 |
3.1 驱动代理的概念和应用 |
3.2 显示驱动代理接口实现 |
3.2.1 DrvEnableDriver 函数分析 |
3.2.2 主要接口函数实现 |
3.3 绘图消息注册机制 |
3.4 绘图消息分发处理 |
3.5 本章小结 |
4 VNC 服务器的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的背景与需求 |
4.2 系统的架构设计 |
4.3 系统接口设计 |
4.3.1 显示驱动代理与系统和显示驱动交互 |
4.3.2 显示驱动代理与 VNC 服务器交互 |
4.3.3 VNC 服务器与显示驱动代理通讯 |
4.3.4 VNC 服务器的配置接口 |
4.3.5 VNC 服务器的状态接口 |
4.4 显示驱动代理的业务设计 |
4.4.1 显示驱动代理的用例 |
4.4.2 显示驱动代理的顺序图 |
4.5 VNC 服务器的业务设计 |
4.5.1 VNC 服务器的用例 |
4.5.2 VNC 服务器的顺序图 |
4.6 显示驱动代理的业务类图 |
4.7 VNC 服务器的业务类图 |
4.8 本章小结 |
5 VNC 服务器的实现与应用 |
5.1 实现环境 |
5.2 显示驱动代理的实现 |
5.3 VNC 服务器的实现 |
5.3.1 VNC Facade 层 |
5.3.2 VNC 服务线程 |
5.3.3 配置程序实现 |
5.3.4 托盘程序实现 |
5.4 系统测试与应用效果 |
5.4.1 系统的测试流程与方法 |
5.4.2 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小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件一 |
(5)服务器远程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TERMINAL SERVICE |
1.1.2 PCANYWHERE |
1.1.3 WINDOWS 命令行管理工具 |
1.1.4 TELNET 协议 |
1.1.5 其他网管系统产品 |
1.1.6 总结 |
1.2 课题来源 |
1.3 课题主要工作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其章节编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SSH 协议分析 |
2.1.1 SSH 概述 |
2.1.2 基本框架 |
2.1.3 传输层协议 |
2.1.4 用户认证协议 |
2.1.5 用户认证协议的安全性 |
2.1.6 SSH 连接层协议 |
2.1.7 SSH 协议可扩展性 |
2.1.8 SSH 协议安全性 |
2.2 SSL 协议介绍 |
2.3 Kerberos 协议 |
2.3.1 Kerberos 协议认证过程 |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
3.1 设计任务概述 |
3.1.1 完善的安全机制 |
3.1.2 支持不同的系统平台 |
3.1.3 对内网环境的支持 |
3.1.4 高效的控制操作 |
3.1.5 集中化管理 |
3.1.6 使用成本低 |
3.2 系统总体构架 |
3.2.1 浏览器 |
3.2.2 SSO 认证服务器 |
3.2.3 控制服务器 |
3.2.4 被控端 |
3.3 操作流程 |
3.4 权限模型 |
3.5 网络连接 |
3.6 网络拓扑 |
3.7 项目独立原则 |
3.8 系统安全性分析 |
第四章 单点登录系统设计 |
4.1 设计背景 |
4.2 研究现状 |
4.3 总体设计 |
4.3.1 方案模型 |
4.3.2 登录过程 |
4.4 票据设计 |
4.4.1 TGT 设计 |
4.4.2 ST 设计 |
4.5 与Kerberos 协议的比较 |
4.6 安全性分析 |
4.7 数据库设计 |
4.7.1 SSOEX_TGT |
4.7.2 SSOEX_AUTH_LOG |
4.7.3 SSOEX_JUMP_LOG |
4.8 SSO 服务器实现 |
4.8.1 控制模块的实现 |
4.8.2 用户认证模块实现 |
4.8.3 票据管理模块实现 |
4.9 控制服务器实现 |
4.9.1 应用验证模块实现 |
第五章 控制系统设计 |
5.1 控制系统结构 |
5.1.1 Web 模块 |
5.1.2 CGI 程序模块 |
5.2 RSSH 模块 |
5.2.1 OpenSSH 改造内容 |
5.2.2 RSSH 参数配置 |
5.2.3 RSSH 远程指令执行 |
5.2.4 RSCP 远程复制文件 |
5.2.5 生成SSH 公私钥对 |
5.2.6 建立SSH 隧道 |
5.2.7 进程控制 |
5.3 文件目录 |
5.3.1 目录说明 |
5.3.2 更新及备份策略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6.1 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6)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研究目标与意义 |
1.3 课题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软件开发工具和技术 |
2.1 .NET 软件工程环境 |
2.1.1 .NET Framework |
2.1.2 .NET 的组成 |
2.2 基于C/S 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
2.3 数据库 |
2.3.1 Access 2007 |
2.3.2 SQL Server 2000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
3.1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概述 |
3.2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电源管理 |
3.2.2 计算机网络管理 |
3.2.3 网络服务器和教学设备网络管理 |
3.2.4 监控报警系统管理 |
3.2.5 数据采集存储管理 |
3.3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 |
3.4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3.5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3.6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硬件架构设计与实现 |
4.1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硬件结构 |
4.2 网络服务器设计 |
4.2.1 网络服务器的概念 |
4.2.2 网络服务器的硬件 |
4.3 中央控制室主控计算机系统硬件设计 |
4.4 多媒体教学系统硬件设计 |
4.5 多媒体教室监控报警系统硬件设计 |
4.6 多媒体教室供电系统硬件设计 |
4.7 多媒体教室设备运行数据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结构 |
5.1.1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软件模块 |
5.1.2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工具 |
5.2 网络服务器控制管理系统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
5.2.1 DHCP 服务器功能模块 |
5.2.2 数据库服务器功能模块 |
5.2.3 远程监控报警系统模块 |
5.2.4 多媒体教室设备运行数据采集存储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软件测试 |
6.1 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软件测试 |
6.2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CAN总线的锅炉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锅炉水处理系统及基于FCS 的控制方案 |
1.1 锅炉水处理系统简介 |
1.2 锅炉水处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方案 |
1.3 CAN 总线的选择 |
第二章 锅炉水处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
2.1 SHCAN2000 型锅炉水处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硬件体系 |
2.1.1 上位机操作站 |
2.1.2 CAN 总线网络 |
2.1.3 SHCAN 型智能测控组件 |
2.2 SHCAN2000 型锅炉水处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软件体系 |
2.2.1 组态软件—FIX 简介 |
2.2.2 I/O 驱动程序—SHCANIO |
2.2.3 SHCAN 下载与调试工具—SHCANCFG |
2.2.4 SHCAN 智能测控组件的组态软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锅炉水处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实现 |
3.1 上位机监控组态 |
3.1.1 设计CAN 通信地址表 |
3.1.2 I/O 驱动程序设置 |
3.1.3 创建过程数据库 |
3.1.4 监控界面设计 |
3.1.5 报表打印 |
3.1.6 网络故障监视 |
3.2 下位机功能组态 |
3.2.1 创建实时数据库 |
3.2.2 应用组态 |
3.2.3 组态功能调试 |
3.3 远程技术支持 |
3.3.1 远程技术支持的设计需求 |
3.3.2 远程监控软件的配置 |
3.3.3 端口映射方案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锅炉水处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分析及控制方案的确定 |
4.1 控制系统分析 |
4.2 控制方案确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部分组态序列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科学仪器远程操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科学仪器应用现状及问题 |
1.1.2 科学仪器远程操控的意义 |
1.2 科学仪器远程操控技术研究现状 |
1.3 仪器远程操控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科学仪器远程操控模型及实现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面向信息流的仪器远程操控模型 |
2.3 远程操控模型的主要实现方法 |
2.3.1 改造仪器数控系统的方法 |
2.3.2 改造仪器通信模块的方法 |
2.3.3 截获仪器通信信息的方法 |
2.3.4 操控仪器主控计算机的方法 |
2.3.5 截获软件系统I/O 通信的方法 |
2.3.6 改造仪器操控软件的方法 |
2.3.7 基于软件测控技术的方法 |
2.3.8 截获人机交互信息的方法 |
2.4 各实现方法的特点分析 |
2.5 小结 |
第3章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仪器网络适配器的研制 |
3.1 引言 |
3.2 基于网络适配器的仪器网络接入技术 |
3.3 仪器网络适配器的总体设计 |
3.4 仪器网络通信协议的制定 |
3.4.1 仪器指令传输协议 |
3.4.2 网络数据传输协议 |
3.5 网络适配器的硬件研制 |
3.5.1 硬件总体结构 |
3.5.2 核心控制板电路设计 |
3.5.3 全功能数据适配器主板设计 |
3.5.4 便携式数据交换器主板设计 |
3.6 网络适配器的软件开发 |
3.6.1 软件体系结构 |
3.6.2 操作系统平台的搭建 |
3.6.3 适配器应用软件设计 |
3.6.4 适配器配置软件设计 |
3.7 系统测试与应用实例 |
3.7.1 系统测试 |
3.7.2 应用实例 |
3.8 小结 |
第4章 基于通信流截获技术的仪器远程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基于通信流截获技术的仪器远程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4.2.1 基于通信流截获技术的远程控制方法 |
4.2.2 仪器远程控制系统的监控与协作机理 |
4.3 DSQ 气质联用仪远程操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操控系统体系结构 |
4.3.2 硬件平台的搭建与设置 |
4.3.3 通信流转发软件的设计 |
4.4 系统测试与应用实例 |
4.5 小结 |
第5章 UNIX 平台下科学仪器远程共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UNIX 平台下图形化软件的工作原理 |
5.3 基于VPN 的仪器远程操控系统总体设计 |
5.3.1 操控软件的输入输出重定向 |
5.3.2 操控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
5.3.3 仪器操控软件的远程启动 |
5.3.4 仪器数据文件的远程共享 |
5.4 MAT900 型质谱仪远程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4.1 共享系统体系结构 |
5.4.2 仪器操控专用网的架设 |
5.4.3 远程服务系统的构建 |
5.5 系统测试与应用实例 |
5.6 小结 |
第6章 基于API 拦截技术的仪器远程操控系统研究与实现 |
6.1 引言 |
6.2 Windows 平台中API 函数的拦截技术 |
6.2.1 API 拦截原理 |
6.2.2 DLL 注入技术 |
6.2.3 API 挂接技术 |
6.3 基于API 拦截技术的仪器远程操控系统总体设计 |
6.3.1 基于API 拦截技术的远程控制方法 |
6.3.2 利用Detours 拦截软件通信信息 |
6.4 LTQ 质谱仪远程操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6.4.1 操控系统体系结构 |
6.4.2 数据包拦截与同步软件的设计 |
6.5 系统测试与应用实例 |
6.6 小结 |
第7章 基于胶合层的科学仪器远程测控软件模型与实现 |
7.1 引言 |
7.2 基于胶合层的仪器远程测控软件模型 |
7.2.1 多层软件结构 |
7.2.2 通信胶合层的引入 |
7.3 电子能谱仪远程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7.3.1 测控系统体系结构 |
7.3.2 硬件接口平台的搭建 |
7.3.3 远程测控软件的开发 |
7.4 系统测试与应用实例 |
7.5 小结 |
第8章 全文总结 |
8.1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性工作 |
8.2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9)计算机网络安全服务器入侵与防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论文选题 |
1.2.1 课题的目的 |
1.2.2 课题的意义 |
1.3 研究领域发展现状 |
1.4 解决方法 |
1.5 文章组织 |
第2章 网络木马 |
2.1 木马的定义及其特征 |
2.1.1 木马的定义 |
2.1.2 木马的特征 |
2.2 木马的功能与作用 |
2.3 木马对计算机的危害 |
第3章 网络木马的工作原理 |
3.1 网络木马的工作方式 |
3.2 网络木马的启动原理 |
3.3 网络木马入侵并窃取信息的过程 |
第4章 入侵服务器的一个实例 |
4.1 扫描网络服务器 |
4.2 强行破解校园网络 |
4.2.1 成功入侵服务器后台 |
4.2.2 获取服务器管理权限 |
4.2.3 入侵以后发现的问题 |
4.3 通过漏洞信息破解服务器 |
4.3.1 IIS写漏洞探高校服务器 |
4.3.2 获取另类权限 |
4.3.3 对漏洞破解的认识 |
4.4 溢出嗅探攻击 |
4.5 入侵服务器后感触 |
第5章 如何防范木马的入侵 |
5.1 防止木马恶意入侵 |
5.2 防范恶意远程控制 |
5.3 实例分析清理注册表中木马 |
5.3.1 清除Acid Battery v1.0 木马 |
5.3.2 清除Eclipse 2000 木马 |
5.3.3 清除BO2000 木马 |
5.3.4 清除Keyboard Ghost木马 |
5.3.5 清除Net Spy黑客程序 |
第6章 安全服务器的网络架构 |
6.1 建立一个服务器安全防护体系 |
6.1.1 确立强有力的网络安全体系 |
6.1.2 建立必要的防护基础 |
6.1.3 定期做好备份数据工作 |
6.1.4 加强客户端的管理 |
6.1.5 对远程访问的管理 |
6.1.6 实时监测修复漏洞 |
6.1.7 实时检查安全设备及端口 |
6.2 安全服务器的配置 |
6.2.1 安装 Windows Server 2003 |
6.2.2 安装和配置IIS |
6.2.3 FTP服务器架设 |
6.2.4 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安全设置 |
6.2.5 IIS安全设置 |
6.2.6 设置安全的虚拟主机访问权限 |
6.3 网络安全策略的构思 |
6.3.1 安全策略 |
6.3.2 方案特点和优势 |
第7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0)厦门交通路况广播直播系统的设计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系统设计思路 |
2.1 系统设计理念 |
2.2 系统设计原则 |
2.3 系统建设的预期目标 |
3 系统构成 |
4 系统建设创新点 |
4.1 调音台N-1输出的应用 |
4.2 CWDM技术在传输中的应用[3] |
4.3 播出、办公网络的远程接入[4] |
4.4 基于SIP协议的IP-PBX热线电话系统[5] |
5 结束语 |
四、全面、安全、可靠的远程控制软件——pcAnywhere9.0(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层部队军事理论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徐玉胜.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2]大屏幕集中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陈嵩. 北京工业大学, 2014(03)
- [3]基于Android平台的远程桌面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梁书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6)
- [4]基于WindowsCE的驱动级VNC服务器的研究与实现[D]. 孙洪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12(11)
- [5]服务器远程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松捷. 上海交通大学, 2010(03)
- [6]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任柯.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7]基于CAN总线的锅炉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D]. 李德宝. 大连交通大学, 2010(08)
- [8]科学仪器远程操控技术研究与应用[D]. 李良宇. 吉林大学, 2009(07)
- [9]计算机网络安全服务器入侵与防御[D]. 赵立. 吉林大学, 2009(07)
- [10]厦门交通路况广播直播系统的设计与构建[J]. 林凯. 电声技术,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