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王鑫[1](2021)在《初中数学学法指导教学策略研究 ——以初一“数与代数”模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康旗[2](2021)在《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大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现阶段对于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一线教师如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如何在实际学习中真正将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贯穿于课堂学习各个环节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主要对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函数单调性为例给出了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建议.本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做了调查研究,希望为教师教学提供将学习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案例参考.论文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通过针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实际教学中师生对学习方法教学的了解及落实情况;其次围绕函数单调性专题选取两个班级进行学习方法渗透的差别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结论得出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最佳途径;最后根据调查和实验的结果针对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上笔记、课后复习与课下作业等具体的学习环节给出学生明确的学习方法建议.课前预习环节的学法指导应结合各类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种课型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潜移默化地将各种预习方法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课堂听课环节的学法指导应在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听课习惯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课堂问题,围绕典型的知识类型展开;课上笔记和课后复习环节的学法指导应侧重让学生从学科的宏观角度出发,有意识地自主内化和建构知识框架;课下作业环节的学法指导应通过数学解题过程向学生渗透各种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
王建军[3](2021)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学法指导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教师不仅要研究自身的教学方法,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实际有效性以及科学合理性,在面向学生传递课本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学习质效的双向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数学学法指导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教学原则,然后针对具体的学法指导策略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笔者所提出的观点及建议可以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任春柳[4](2021)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做的一项研究,自核心素养提出以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以如何通过导学案教学的方式实现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的大量笔墨集中在以核心素养为视角调查导学案教学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推动导学案教学进一步发展,同时贯彻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文中所指的“核心素养”或“素养”侧重于“数学核心素养”)笔者选取某高级中学的200名高二年级学生和3位老师(注:3位教师具代表性,所教的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层次分明,代表不同层级)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相关数据以及其他信息的整理,笔者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及教师学生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前:学习目标不易学生理解且与核心素养内容缺少联系;学法指导对学生所起的作用不大。课中: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较少;小组合作探究无意义流于形式。课后:练习题较多较难不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缺少迁移数学的能力。教师:教师的核心素养培育意识较为薄弱;学生: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自身不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学生自身的六个素养水平较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核心素养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先行组织者理论在第四、五章提出了相应对策。在第四章里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导学案教学策略,具体为课前: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内容相联系、学法指导——促进学生自主预习的实现;课中:教师精讲——发展核心素养、参与探究——提升核心素养;课后:巩固练习——深入核心素养、联系情境——迁移核心素养。在第五章提出了对有效实施核心素养背景下导学案的一些建议,包括教师方面:提升教师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意识;学生方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自我培养意识。最后是对本研究做出总结,并且呈现出尚且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后续作者研究相关内容提供方向。
杨婷婷[5](2021)在《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文中认为初高中数学衔接一直深受各位学者和广大一线教师关注,其中三角函数知识是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之一.同时不少高一新生在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时不得要领、茫然不解.因此,开展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亟待进行,为一线高中教师提出卓有成效的教学建议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建构主义、认知同化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研究的问题是:1、高一新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三角函数掌握现状和解题困难;2、高一教师在三角函数概念衔接和解题衔接上的教法;3、高一新生三角函数部分常见的解题错误类型.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衔接建议:1、概念衔接:(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2)增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3)强化符号语言的学习,注重三种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4)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2、解题衔接:(1)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2)规范解题格式、强调符号书写;(3)加强计算、限时训练;(4)解题通法和一题多解,双管齐下;(5)举一反三、检验掌握情况;(6)鼓励学生进行说题,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学法指导:(1)选择性地预习,提升课堂效率;(2)课后及时巩固,强化理解记忆;(3)科学记笔记、整理纠错本;(4)端正学习态度,实现自我追求.
岳丽丽[6](2020)在《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对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以苏州市的一线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当前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现状,分析教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有关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建议,帮助体育教师更好的教学,以及提出一些改进和编写方面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的总体满意度及评价较高,对教师教学用书给予了肯定;(2)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率比较高,多用于备课;(3)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的整体把握与使用不够充分;(4)教师表示了对教师教学用书的期望与建议。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和结论给予使用以及改进和编写建议。使用建议:(1)端正使用态度,加强对教师教学用书的总体认识;(2)结合自身经验,优化教学内容;(3)立足教学实际,有选择的使用教师教学用书;(4)提高专业素养,注重与教学技能相结合;改进和编写建议:(1)顺应时代发展,进一步丰富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2)增设“体育中考”专栏,提供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3)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完善教学评价体系;(4)结合网络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周玉琴[7](2020)在《生成性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评价 ——以必修1湖北配套教辅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中地理教辅图书是一种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也明确要求学校应该重视校内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在2018年12月,第一届K12在线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中提到在教辅资源百花齐放的今天,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辅资源更应该与时俱进,真正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但现有研究中尚缺乏对高质量地理教辅图书的科学评价标准。因此,开展高中地理教辅图书的相关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成性学习是一种经典而重要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将新内容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意义建构。学生在使用地理教辅图书进行学习时,这种自然、主动的学习方式便在发生。本研究尝试从生成性学习的视角去构建高中地理教辅的评价标准,通过实证调查与评价,分析其内容编写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可供参考的优化策略。首先,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等,系统梳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接着,对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阐述。第三,融合文献分析、共词聚类分析、专家咨询等多种方法,构建了生成性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评价体系和可用于观察评价的量表。第四,开展教师实践性评价,通过教师问卷在湖北省内进行了广泛调查。第五,开展研究性评价,由研究共同体对前期问卷调查中高频使用的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进行了聚焦评价。第六,整合教师评价和研究者评价结果,得出高中地理教辅编写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八大优化策略。最后,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与不足,以及研究展望。通过两个阶段的评价研究,发现高中地理教辅图书在中学使用非常广泛,但是基于生成性学习视角,能达到高质量水平的地理教辅还很少,在设计思想、内容编制和生成性学习功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评价和研究者评价得到的共性问题主要有:在课程目标的生成性要求上,普遍缺乏对地理实践力的设计体现;在地理学科思想生成性培养上,整体设计都非常欠缺;学生较少参与到生成性学习思维导图的设计,不利于思维的生成性发展;生成性学习的地理情境设计新颖度不高,缺乏趣味性和生活性;地理生成性学习的有效学法指导不足,缺乏操作性和具体性;在生成性学习的测评环节,检测环节以“应试试题”为主,缺乏开放性练习,在评价环节,忽视了水平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存在的三点个性问题是:人地协调观作为课程目标的生成性要求之一,在材料中的设计渗透比较浅显;在地理图像的使用中,地理景观图比较缺乏;部分教辅在语言的表达上不够生动具体,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地理生成性学习动机。根据研究发现的问题,结合样本案例深度分析和调查调研意见,提出了以下优化策略:加强问题链的设计,真正走进人地关系本质;精选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实践过程;彰显地理探索价值,深度挖掘地理学科思想;合理搭配地理图像,启发学生设计思维导图;选择情境与时俱进,联系学生生活地理趣味;细化学法指导内容,做好学法分类和归类;适当融入开放练习,全面发展学生内在素养;兼顾结果过程评价,科学测评学生知识能力。
徐珍萍[8](2020)在《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设计》文中提出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7年的新课标中提出了高中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着手研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学案作为一种与许多先进教学理念相契合的本土化教学载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导学案相结合,探究培养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的设计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导学案”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一定的了解;其次,对福州S中学的学生和各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师发放了问卷,调查并分析了学生和教师使用导学案的现状以及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为后期导学案的设计提供依据;再次,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并对照已有的导学案,从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自主预习、课堂探究、自主检测、总结反思这八个环节探讨了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的设计流程及各个环节的设计策略和注意事项;最后根据概念学习型导学案、命题学习型导学案、解题学习型导学案分别设计了《函数的单调性》、《等差数列前n项和》和《函数奇偶性的应用》这三节导学案案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康晓雪[9](2020)在《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遂宁市某私立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所在学校许多学生以中考数学140分以上的高分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曾经的尖子生沦为数学学习后进生,“数学难学”成为高中学习的普遍状态。为了寻求原因,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笔者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系统论和学习迁移理论为支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实验研究等方法,以遂宁市某私立学校高一学生和初高中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初高中数学衔接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初中、高中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造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困难,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如下:(1)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部分知识储备没有达到高中数学学习要求;(2)高一学生思想松懈,学习方法不当;(3)高中数学起点高难度大,学生学习能力不足;(4)高中集中进行衔接教学的方式不妥;(5)初高数学教师缺少交流,互相不了解对方的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针对上述原因,本文从知识、学法、教法、衔接方式、初高教师交流五个方面提出以下策略:(1)初中数学教师应找准衔接点,适当进行拓展;高中数学教师应找准衔接知识点,编写校本衔接教材;(2)进行学法指导;(3)改变教学方法,注意初高教法的衔接;(4)将初高衔接内容融入平时教学;(5)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间交流、研讨。最后为了检验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开展了教学实验来加以佐证。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文中所提出的衔接策略,将衔接知识融入平时的教学,对学生数学成绩有显着性促进作用。
冷璐[10](2020)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下的基本初等函数学法指导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高中数学教材为依托,研究高中学生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情况,其中主要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三角函数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进行研究。围绕主题,本文正文分五个章节展开:第一章问题提出,第二章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第三章实证分析,第四章课例研究,第五章总结与展望。在提出问题时,本文从教学内容和师生发展两方面分别说明了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以实习单位的部分学生为研究群体,调查其基本初等函数的掌握情况,从而了解其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通过调查,结论如下:第一,调查群体中高一学生对于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学习兴趣与学生性别有关,男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同级女生对该部分的学习兴趣,这也关系到学生数学抽象的发展;第二,由于学生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在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学习中出现理解偏差,导致错误概念的产生,影响数学抽象能力的发展;第三,学生对数学文化和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及学习方法与教师对该板块的授课态度和方式相关联。三角函数的学习情况调查发现:一是学生初步接触弧度制时,往往出现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不等价转化及二者混用的情况;二是三角函数涉及公式较多,学生记忆不准确或理解程度不够,应用时出现符号错误;三是不能挖掘出题目潜在的条件,或不能将题目条件等价转化为数学的符号语言。根据数据分析,提出教学建议和学法指导建议,并通过三个不同的课例,分别举例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学法指导,解题和函数性质学法指导。在课例研究中,将概念学法指导归纳为比-观-括-剖-辨-练六部曲,通过类比,观察,概括,剖析,辨析六个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学习抽象的函数概念,提高数学抽象能力;将解题学法指导归纳为审一审、思一思、做一做、讲一讲、改一改、练一练六个活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入审题,总结巩固,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发展;将抽象函数的性质学法指导分五阶段进行:引入—探究—发现—归纳—巩固。在探究过程中适当应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呈现直观动态精确的具体图象,由具体到抽象,贯穿数学思维方法,最终归纳形成基本初等函数的抽象性质,并进行巩固。通过教学方法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最终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并借助不同的授课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发展数学抽象核心素养。在教学理论用于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在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在笔者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会继续推进该研究的应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抽象核心素养。
二、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
1.1.2 课程改革的驱动 |
1.1.3 教育实习的反思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比较研究法 |
1.3.4 案例分析法 |
1.3.5 访谈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数学学习方法的界定及相关概念 |
2.1.1 学习方法 |
2.1.2 数学学习方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数学课程标准 |
2.2.2 元认知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发展性教学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调查 |
3.1 关于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教学的问卷调查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情况 |
3.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2 函数单调性案例研究 |
3.2.1 案例研究过程 |
3.2.2 函数单调性教学案例分析 |
3.2.3 案例研究成果分析 |
3.2.4 案例研究结论 |
3.3 总结与思考 |
第四章 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
4.1 课前预习的方法指导 |
4.2 高效听课的方法指导 |
4.2.1 提高听课效率 |
4.2.2 随手做好笔记 |
4.3 全面复习的方法指导 |
4.4 完成作业的方法指导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有关高中数学课堂实施学习方法教学的学生问卷 |
附录B 有关高中数学课堂实施学习方法教学的教师问卷 |
附录C 师生访谈实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3)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学法指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一、高中数学学法指导内容 |
二、高中数学学法指导原则 |
1.系统化原则 |
2.实用性原则 |
3.及时性原则 |
三、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学法指导策略 |
1.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
3.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
4.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
结 语 |
(4)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2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导学案教学的理论基础 |
2.3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意义 |
第三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现状 |
3.1 学生问卷调查 |
3.2 教师访谈调查 |
3.3 案例分析 |
3.4 调查结果总结 |
第四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策略 |
4.1 课前预习---核心素养的基础 |
4.2 课堂探究——核心素养的渗透 |
4.3 课后提升——核心素养的内化 |
第五章 对有效实施核心素养背景下导学案教学的一些建议 |
5.1 提升教师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意识 |
5.2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自我培养意识 |
第六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案例 |
第七章 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5)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述与理论基础 |
2.1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相关概述 |
2.2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 |
3.1 学生问卷调查 |
3.2 学生访谈 |
3.3 教师问卷调查 |
3.4 教师访谈 |
3.5 高一学生三角函数内容期末试卷错误类型汇总 |
3.6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优化策略与案例分析 |
4.1 优化策略 |
4.2 案例分析 |
4.3 教学设计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三角函数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访谈问题 |
附录3 高一数学教师关于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问卷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5 高一学生三角函数内容期末试卷错误情形汇总 |
致谢 |
作者简历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6)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材 |
2.1.2 教师教学用书 |
2.2 国内研究 |
2.2.1 对教师教学用书的功能与作用研究 |
2.2.2 对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以及改进建议方面研究 |
2.2.3 对教师教学用书使用情况研究 |
2.3 国外研究 |
2.4 小结 |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
3.2.2 文本分析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访谈法 |
3.3 研究工具 |
3.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3.2 访谈提纲的编制 |
4 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文本分析 |
4.1 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4.1.1 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
4.1.2 创建新的内容框架体系 |
4.1.3 帮助教师创造性的教学 |
4.1.4 加强教学方法的指导,侧重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
4.2 教师教学用书的结构分析 |
4.2.1 教师教学用书的目录结构 |
4.2.2 教师教学用书的单课结构 |
4.3 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分析 |
4.3.1 运动参与 |
4.3.2 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 |
4.3.3 健康知识与各类体育运动知识 |
5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1 问卷信、效度分析 |
5.1.1 信度分析 |
5.1.2 效度分析 |
5.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5.3 关于教师教学用书总体满意度及总体评价分析 |
5.3.1 总体满意度分析 |
5.3.2 总体评价分析 |
5.4 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分析 |
5.4.1 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整体使用情况分析 |
5.4.2 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内容使用情况分析 |
5.4.3 教师使用教师教学用书的受益情况 |
5.5 教师使用教师教学用书存在的问题及对其建议分析 |
5.5.1 教师使用教师教学用书存在的问题分析 |
5.5.2 对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议分析 |
5.6 小结 |
6 访谈结果分析 |
6.1 访谈主体与过程 |
6.2 访谈内容与结果 |
6.2.1 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情况 |
6.2.2 教师教学用书的不足与建议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1.1 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的总体满意度及评价较高 |
7.1.2 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率比较高,但使用方式单一 |
7.1.3 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的整体把握与使用不够充分 |
7.1.4 教师们期望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用书 |
7.2 建议 |
7.2.1 有关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建议 |
7.2.2 有关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及改进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华东师大版《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使用现状及编写建议访谈提纲 |
致谢 |
(7)生成性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评价 ——以必修1湖北配套教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地离不开生成性学习 |
1.1.2 地理教辅图书是生成性学习的重要资源 |
1.1.3 现行地理教辅图书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
1.1.4 地理新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呼唤配套教辅图书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生成性学习 |
1.3.2 地理生成性学习 |
1.3.3 地理教辅图书 |
1.3.4 生成性学习视角下的地理教辅图书评价 |
1.3.5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路线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地理教辅图书的相关概念 |
2.1.2 生成性学习的相关概念 |
2.2 核心概念间关系分析 |
2.2.1 地理教辅图书的内容设计契合生成性学习路径 |
2.2.2 地理教辅图书的内容质量影响生成性学习过程 |
2.2.3 生成性学习能力影响地理教辅图书使用效果 |
2.3 理论基础 |
2.3.1 生成性学习理论 |
2.3.2 地理教材评价理论 |
2.3.3 SOLO分类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评价体系建构 |
3.1 构建原则 |
3.1.1 地理性 |
3.1.2 科学性 |
3.1.3 生成性 |
3.1.4 操作性 |
3.2 构建依据 |
3.2.1 理论依据 |
3.2.2 现实依据 |
3.3 评价体系初步构建 |
3.3.1 生成性学习过程及要素整合 |
3.3.2 评价体系的指标拟定 |
3.4 评价体系修正及确定 |
3.4.1 第一轮修正 |
3.4.2 第二轮修正 |
3.5 评价方式说明 |
3.5.1 教师评价问卷的使用说明 |
3.5.2 研究者评价量表的使用说明 |
3.6 本章小结 |
4 湖北省高中地理教辅图书使用及评价调查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对象 |
4.3 问卷设计 |
4.4 调查结果 |
4.4.1 问卷回收 |
4.4.2 信效度检验 |
4.4.3 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高中地理教辅图书编写内容评价 |
5.1 评价目的 |
5.2 评价样本 |
5.3 评价过程 |
5.4 评价结果 |
5.4.1 整体评价结果 |
5.4.2 具体评价结果 |
5.4.3 具体问题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高中地理教辅图书编写问题及优化策略 |
6.1 高中地理教辅图书的编写问题 |
6.1.1 共性问题 |
6.1.2 个性问题 |
6.2 高中地理教辅图书的优化策略 |
6.2.1 加强问题链的设计,真正走进人地关系本质 |
6.2.2 精选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实践过程 |
6.2.3 彰显地理探索价值,深度挖掘地理学科思想 |
6.2.4 合理搭配地理图像,启发学生设计思维导图 |
6.2.5 选择情境与时俱进,联系学生生活地理趣味 |
6.2.6 细化学法指导内容,做好学法的分类和归类 |
6.2.7 适当融入开放练习,全面发展学生内在素养 |
6.2.8 兼顾结果过程评价,科学测评学生知识能力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与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1: 评价指标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
附录2: 生成性学习视角下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评价量表(第一轮修正) |
附录3: 评价指标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
附录4: 湖北省高中地理教辅图书使用及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5: 研究共同体评价数据汇总表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8)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发展陷入了瓶颈 |
1.2 研究现状 |
1.2.1 导学案的研究现状 |
1.2.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
2.1.2 “导学案”的基本概念 |
2.1.3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
2.1.4 导学案与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的区别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2 人本主义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应用现状调查 |
3.1 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回收 |
3.1.4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3.2 教师调查问卷及分析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对象 |
3.2.3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回收 |
3.2.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 调查的主要结论 |
3.3.1 学生喜欢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但导学案需要进一步优化 |
3.3.2 导学案设计花费时间多,使用不普遍 |
3.3.3 使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存在一定的可行性 |
第四章 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设计策略 |
4.1 学习目标 |
4.2 学习重难点 |
4.3 知识链接 |
4.4 学法指导 |
4.5 自主预习 |
4.6 课堂探究 |
4.7 自主检测 |
4.8 总结反思 |
第五章 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设计案例 |
5.1 概念学习型导学案——《函数的单调性》 |
5.1.1 案例设计思路 |
5.1.2 案例设计 |
5.1.3 案例设计分析 |
5.2 命题学习型导学案——《等差数列前n项和》 |
5.2.1 案例设计思路 |
5.2.2 案例设计 |
5.2.3 案例设计分析 |
5.3 解题学习型导学案——《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
5.3.1 案例设计思路 |
5.3.2 案例设计 |
5.3.3 案例设计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的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应用现状及建议调查表(学生卷) |
附录二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应用现状及建议调查表(教师卷) |
致谢 |
(9)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遂宁市某私立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衔接”概念的界定 |
2.2 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对研究现状的评述 |
3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工具设计 |
3.1.1 调查问卷 |
3.1.2 访谈提纲 |
3.2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
3.2.1 调查过程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3.2.3 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论 |
4 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策略 |
4.1 知识方面 |
4.1.1 对初中数学教师的建议 |
4.1.2 对高中数学教师的建议 |
4.2 学法方面 |
4.2.1 督促学生课前预习 |
4.2.2 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
4.2.3 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
4.2.4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 |
4.2.5 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
4.3 教法方面 |
4.3.1 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方法 |
4.3.2 高中数学教师调整教学方法 |
4.4 衔接方式方面 |
4.4.1 教学过程呈现知识的根源 |
4.4.2 有效提问撞出思维的火花 |
4.4.3 以旧引新降低新知的难度 |
4.4.4 以新审旧促进旧知的理解 |
4.4.5 新旧对比强化新知的记忆 |
4.4.6 多管齐下激发学习的动机 |
4.5 初高中数学教师交流方面 |
5 衔接教学案例及教学效果评价 |
5.1 课堂教学案例及点评 |
5.2 衔接教学实验 |
5.2.1 实验设计 |
5.2.2 实验实施 |
5.2.3 实验结论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讨论 |
6.2 启示与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一学生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一学生的访谈提纲 |
附录3 初中数学教师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
附录4 高中数学教师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
致谢 |
(10)数学抽象核心素养下的基本初等函数学法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提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1.3 概念界定 |
第二章 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
2.1 研究现状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实证分析 |
3.1 数据收集 |
3.2 数据分析 |
3.3 小结与建议 |
第四章 课例研究 |
4.1 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学法指导—以指数函数为例 |
4.2 基本初等函数的解题学法指导—以三角函数为例 |
4.3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学法指导—以对数函数为例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研究创新 |
5.3 研究不足 |
5.4 改进方向 |
附录 |
附录1 指对函数学习情况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问题 |
附录3 三角函数测验题目 |
附录4 对数函数随堂检测题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数学学法指导教学策略研究 ——以初一“数与代数”模块为例[D]. 王鑫. 西南大学, 2021
- [2]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康旗. 延安大学, 2021(11)
- [3]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学法指导策略研究[J]. 王建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15)
- [4]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研究[D]. 任春柳.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5]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D]. 杨婷婷.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6]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 岳丽丽. 苏州大学, 2020(03)
- [7]生成性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评价 ——以必修1湖北配套教辅为例[D]. 周玉琴.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设计[D]. 徐珍萍.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9]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遂宁市某私立学校为例[D]. 康晓雪.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10]数学抽象核心素养下的基本初等函数学法指导研究[D]. 冷璐.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