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农药沙黄乳油在水稻中的转运及其对褐飞虱的毒力

植物农药沙黄乳油在水稻中的转运及其对褐飞虱的毒力

一、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对褐飞虱的毒力(论文文献综述)

商科科[1](2012)在《水稻新材料对褐飞虱的抗性及褐飞虱适应性变化》文中研究说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BPH)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其发生与为害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培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防治褐飞虱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本文通过抗虫性鉴定综合评价了含有一个抗虫基因Bph15或两个抗虫基因Bphl4和Bph5的水稻抗虫材料的抗虫性及产量。通过测定3种抗虫材料MH63,MH63(Bphl5),MH63(Bph14+15)中营养物质及草酸的含量,探讨稻株中化学物质含量与抗虫性的关系。同时建立了褐飞虱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3种抗虫材料连续饲养对褐飞虱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揭示褐飞虱对抗虫材料的适应性变化趋势。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苗期抗虫性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田间抗虫性鉴定、稻田节肢动物功能团优势度比较及产量测定的方法评价了16个水稻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及应用前景。结果表明,有12个品种(系)对褐飞虱表现为抗级,2个品系表现为中抗。14个抗虫-中抗品种(系)的蜜露分泌量和田间百丛累计虫量均较少,且与对照TN1间差异显着。从节肢动物功能团优势度来看,这些抗虫品种(系)田间的植食性害虫的优势度低,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优势度高,节肢动物群落更加优化。从产量和抗虫性方面来看,广两优106、广两优476、广占63-3S/华恢15、广占63-4S/华恢15、Y58S/华15等5个品种(系)抗虫性好且产量较高。2.通过褐飞虱取食选择性和抗生性试验发现,抗虫材料MH63(Bph15)和MH63(Bph14+15)对褐飞虱有明显的抗生性和忌避性。接虫8h后,抗虫材料MH63(Bph15)和MH63(Bph14+15)上的褐飞虱若虫量分别比对照品种MH63少49.03%和60.33%。接虫24h后,对照品种明恢63(MH63)上褐飞虱的若虫量分别是抗虫材料MH63(Bph15)和MH63(Bph14+15)上的2.06倍和2.58倍。即两种抗虫材料对褐飞虱若虫有明显的忌避性,且与对照间差异显着。供试的两种抗虫材料上褐飞虱若虫存活率低,接虫8天后抗虫材料MH63(Bphl5)和MH63(Bph14+15)的抗虫性得分数分别为60.71%和58.61%,具有很强的抗生性。3.研究表明水稻抗虫材料对褐飞虱的抗性与稻株中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草酸含量等有关。抗虫性与稻株中可溶性淀粉、游离氨基酸含量成负相关,与草酸含量成正相关。MH63(Bph15)和MH63(Bph14+15)中可溶性淀粉含量分别比对照低45.86%和55.45%;可溶性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低21.87%和36.30%;可溶性草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4.99%和58.93%。4.褐飞虱对两种水稻抗虫材料适应性变化。用两种抗虫材料MH63(Bph15)和MH63(Bph14+15)连续饲养7代后,褐飞虱的某些生物学参数与对照间差异不显着,但产卵量、种群趋势指数和相对适合度仍显着低于对照。4.1抗虫材料上褐飞虱第1代雌雄成虫体重减轻,发育历期延长,与对照间差异显着。抗虫材料MH63(Bph15)和MH63(Bphh14+15)上褐飞虱雌成虫体重分别比对照轻45.76%和49.15%,雄成虫体重分别比对照轻45.58%和51.02%。褐飞虱雌雄虫发育历期在抗虫材料MH63(Bph15)上分别延长37.11%和27.78%,MH63(Bph14+15)上延长80.23%和55.93%。用MH63(Bph14+15)饲养褐飞虱7代后,对褐飞虱雌成虫体重和雄成虫发育历期无显着影响。4.2用抗虫材料MH63(Bph15)和MH63(Bph14+15)饲养褐飞虱,第1代褐飞虱3-5若虫存活率低,分别比对照MH63低11.22%和37.76%;第1代褐飞虱成虫羽化率分别为67.82%和35.58%,比对照MH63低30.08%和63.32%;连续饲养7代后,抗虫材料MH63(Bph15)对褐飞虱1-3龄若虫存活率、3-5龄若虫存活率、羽化率、雌虫比率、交配率、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MH63(Bph14+15)对褐飞虱成虫羽化率、雌虫比率、交配率、卵孵化率影响不明显。4.3抗虫材料MH63(Bph15)和MH63(Bph14+15)上第1代褐飞虱雌虫产卵量低,比对照MH63少80.90%和88.73%。连续饲养7代后,褐飞虱雌虫产卵量在MH63(Bph15)和MH63(Bph14+15)上分别比对照少48.79%和72.49%。可见,两种抗虫材料对褐飞虱雌成虫有较强的产卵抑制作用。用抗虫材料连续饲养褐飞虱,种群趋势指数和相对适合度均明显低于对照,饲养7代后MH63(Bph15)和MH63(Bph14+15)上种群趋势指数分别比对照低61.22%和76.64%,相对适合度分别比对照低61%和77%。

黄燕,王军民,华燕[2](2011)在《植物源农药及苦葛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苦葛资源的分布、开发研究现状及苦葛农药剂型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并对植物源苦葛农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赵娟[3](2010)在《杠柳毒素NW的分离及对东方粘虫和小地老虎幼虫中肠组织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论文在生物活性追踪下,对杠柳杀虫活性成分做了进一步分离,且通过症状学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研究杠柳毒素NW对东方粘虫幼虫中肠肠壁细胞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取得如下结果:1.采用常压柱层析、HPLC制备等方法,在生物活性追踪指引下,从杠柳二氯甲烷提取液中分离出四个化合物G1、G2、G3、G4 ,分别为杠柳毒素NW ,2-O-acetyl-β-D-dit-(1→4)-β-D-cym-(1→4)-β-D-cym-(1→4)-β-D-cym-(1→4)- L-oleandronic acid–δ-lactone,杠柳新苷E和杠柳新苷A。2.将荧光化合物MIA与杠柳毒素NW用化学方法合成,得到荧光标记的杠柳毒素NW(FNW)。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FNW在405 nm波长的光源下激发出绿色荧光。用FNW分别对粘虫的中肠组织进行体内与体外的孵育,然后将处理好的中肠组织做冰冻切片并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FNW体内孵育和体外孵育的粘虫中肠组织都能够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说明FNW能够与粘虫幼虫中肠上的识别位点相结合。而且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试虫的中肠组织已被破坏,并伴随着细胞质膜的瓦解,表明杠柳毒素NW可能是一种消化道破坏剂,可能直接损伤昆虫的中肠细胞,使细胞器发生破坏,导致消化道破坏解体,而致使粘虫死亡,因此推测杠柳毒素NW可能是一个典型的“昆虫消化毒剂”,而昆虫中肠细胞可能就是它的作用靶标。3.症状学观察发现,粘虫幼虫取食载有杠柳毒素NW的叶片后没有兴奋症状,约4h后出现中毒症状,随着中毒时间延长,腹足突出而不能正常收缩,最终因腹部肿胀、软瘫麻痹加剧死亡。进一步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杠柳毒素NW首先能引起中毒粘虫中肠杯状细胞与柱状细胞微绒毛的大量脱落且微绒毛层遭到破坏,对试虫杯状细胞和柱状细胞的影响也说明其对膜结构的破坏,最终能使中毒试虫的细胞质膜完全消失而使细胞解体。杠柳毒素NW也造成内质网的扩张、囊泡化、核糖体脱落、线粒体肿胀、出现空白亮区至趋于融合、嵴模糊不清、双层膜不完整,而小地老虎的中肠肠壁细胞及细胞器均无损伤,说明杠柳毒素NW对中肠细胞及其细胞器的破坏也可能是试虫中毒的原因之一,由此推测中肠肠壁细胞可能是杠柳毒素NW的初始作用部位。

翟金玲,张鹏,宋淑霞,赵秀英,谢升[4](2008)在《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各大科研院所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文章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特点、种类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袁文金[5](2008)在《新疆植物活性物质对棉花重要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采自新疆的30余种植物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萃取方法和溶剂等进行植物活性物质提取,测定了提取物对棉蚜、朱砂叶螨、烟粉虱的生物活性及对天敌的安全性,同时对植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方式和杀虫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新疆植物1活性物质对棉花重要害虫棉蚜及棉叶螨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但对烟粉虱成虫活性较差。(1)植物1不同部位干粉不同的提取方法和提取溶剂获得的提取率均不同。甲醇冷浸法的提取率以0828T1为最高,达24.0%;超声波法以0924T6为最高,提取率为22.0%;0903T2用不同溶剂提取以正丁醇最高,提取率为14.0%。(2)植物1不同部位,0912T5、1011T7、0905T3和0903T2甲醇提取物对棉蚜的触杀活性很高,24h校正死亡率达97.48%以上。LC50分别为1.018g/L、2.642g/L、2.363g/L和1.728g/L。(3)0903T2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在12.0g/L-56.0g/L浓度下,24h对棉蚜的触杀活性校正死亡率为97.16%-100%,尤以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等提取物活性最好,LC50分别为0.212g/L、0.261g/L和0.343g/L。(4)0903T2甲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棉蚜24h触杀活性可达62.59%-88.09%,不同溶剂间差异达显着水平。其中以4.0g/L乙酸乙酯提取物、1.6g/L氯仿提取物和4.0g/L石油醚提取物活性较高,24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77.09%、63.42%和62.59%,LC50分别为0.501g/L、0.898g/L和2.174g/L;0910T4干粉甲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棉蚜均具较高的触杀活性,不同浓度下24h校正死亡率达80.92%-100%,尤其以12.0g/L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最高,LC50为0.803g/L。不同溶剂萃取物间活性差异不显着。(5)植物1不同部位干粉甲醇提取物对棉蚜的药液滞留膜及内渗活性除0828T1表现一定的药液滞留膜及内渗活性,24h校正死亡率65.9%外,其余各处理都无明显的药液滞留膜及内渗活性。(6)0903T2甲醇提取物浸叶法对烟粉虱活性比较差,最高浓度(36g/L)48h校正死亡率才45.56%,而低浓度对烟粉虱几乎没有杀虫活性。(7)植物1不同部位,0903T2、0905T3、0910T4、0912T5干粉甲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均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24h校正死亡率都在90%以上。0910T4 LC50仅为0.554g/L,表现出高杀螨活性。2新疆植物2活性物质对棉花重要害虫棉蚜及棉叶螨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但对烟粉虱成虫活性较差。(1)植物2不同部位干粉甲醇提取率以1019W1最高,达28%,其次是1115W7,提取率达13%,其余各部位提取率在10%及以下。(2)植物2不同部位干粉甲醇提取物在质量浓度14.0g/L-56.0g/L时,对棉蚜均有较高的触杀活性,除未做生物活性测定的1023W2和1109W5外,其余提取物24h校正死亡率都高达95%以上。(3)植物2不同部位干粉甲醇提取物对棉蚜药液滞留膜及内渗活性均较差,24h校正死亡率仅为1.69%-41.46%。(4)1025W3干粉甲醇溶剂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棉蚜的触杀活性除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较低外,其余溶剂的萃取物都表现较高的触杀活性,24h的校正死亡率达93.41%-100%。氯仿萃取物活性最高,致死中浓度LC50仅为0.251g/L,其次是石油醚萃取物,对棉蚜的触杀活性LC50为0.672g/L。(5)1025W3甲醇提取物对烟粉虱成虫生物活性比较差,最高浓度(40g/L)48h校正死亡率仅达51.43%,而低浓度对烟粉虱几乎没有杀虫活性。(6)植物2不同部位干粉甲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均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其中活性较好的为1019W1和1109W5,24h校正死亡率都在90%以上。3其它植物提取物对棉花重要害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1)在10g相同的起始量下,不同植物干粉甲醇提取物的提取率以1228T、0319S1、0115L、0108D6、0126S、1105X较高,提取率达20.7%-34%;而1210Y3、1212Y4、0321S2提取率不足5%。(2)选择测试的其他30种不同植物干粉甲醇提取物对棉蚜的触杀活性都表现较好,尤以1210Y3、1212Y4和0321S2表现突出,在浓度为12.0g/L-16.0g/L的低浓度下,24h校正死亡率都达94.95%-100%。(3)选择测试的其他30种不同植物干粉甲醇提取物对棉蚜的药液滞留膜及内渗活性均较差,24h最高校正死亡率仅达30.36%。(4)多数供试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触杀活性,除1208Y、0108D6、0113B、0117L、0211L和1119D外,81.25%的供试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24h校正死亡率都达90%-100%。4.植物1和植物2活性提取物对天敌安全(1)0903T2甲醇提取物对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的触杀活性较低,在浓度高达40g/L时,48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12.47%和23.08%,随着浓度的降低,死亡率显着降低,方差分析较对照差异不显着。0903T2甲醇提取物和康福多及赛丹对多异瓢虫的触杀毒力差异显着,即使在0903T2甲醇提取物比赛丹和康福多提高了近10倍的浓度下对多异瓢虫仍表现出了较低的触杀活性。(2)1025W3干粉甲醇提取物对多异瓢虫的触杀活性较低,即使在浓度达40.0g/L时,1025W3对多异瓢虫48h校正死亡率达25.09%,表明1025W3甲醇提取物对多异瓢虫是相对安全的。与两种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比较,1025W3甲醇提取物和康福多及赛丹对多异瓢虫的触杀活性差异显着。5.通过植物1、植物2等30余种植物提取物对棉蚜触杀和内吸活性生物测定,表明不同植物活性提取物的作用方式主要是触杀活性。从着药蚜虫的虫体变化及死亡过程看出,蚜虫经药剂处理(浸渍)后出现体液外渗至虫体干枯是引起害虫死亡的重要机制之一。6.植物1和植物2提取物活性成份为多组分,其中:(1)对0903T2和0910T4的主要化学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除糖类、多糖、甙类外,主要成分是生物碱类,香豆素类和黄酮类等。(2)1025W3化学成分进行预试结果表明1025W3甲醇提取物主要的成分为糖类、多糖、甙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黄酮类;酚类和鞣质等。

袁文金,马德英,郭冬雪,姜运涛,张帆,羌松[6](2007)在《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的高毒、高残留、害虫抗药性、杀伤天敌、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等问题的广泛关注,研究和开发环境友好农药成了人们的迫切需要,生物农药特别是植物源农药成了研究热点。概述了发展植物源农药的时代背景及其必要性;植物源农药的特点、种类、研究现状、开发模式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一个简单的展望。

徐德进,常燕,万晓泳,张宏,祝树德[7](2005)在《0.3%印楝素乳油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文中研究表明系统研究了印楝素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具有拒食、内吸、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3.00mg/L和6.00mg/L印楝素溶液处理稻茎,对褐飞虱的拒食率分别为67.91%和77.65%,拒食中浓度AFC50为0.6126mg/L。3.00mg/L的印楝素溶液经根内吸传导12h和24h后,褐飞虱若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63%和88.47%,LC50值分别为1.4028mg/L和1.1115mg/L。印楝素经根内吸传导的速度较快,3.00mg/L和1.50mg/L浓度下,LT50值分别为4.1812h和23.0409h。亚致死剂量处理后,褐飞虱若虫的体重和蜜露分泌量都显着降低,1.00mg/L处理后3d、7d,体重减轻比率分别为52.49%和48.08%,蜜露分泌量减少比率分别为58.01%和62.60%。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徐德进[8](2005)在《印楝素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及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印楝素(Azadirachtin)是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种子中分离出来的高效化合物,对害虫具有拒食、忌避、产卵抑制、生长调节、绝育等多种作用。2001-2003年,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初步探明了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田间应用技术,结果表明,印楝素是适合于水稻螟虫防治的新型生物农药。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印楝素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并深入研究印楝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评价印楝素对几种水生动物和拟水狼蛛的毒性,主要结果如下: 1.系统研究了印楝素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印楝素对水稻褐飞虱具有拒食、内吸毒杀、生长调节、抑制繁殖等多种作用方式。经室内管测法测定,印楝素有效成分6、3、1.5、0.75、0.375mg/L处理后24h,褐飞虱3龄若虫的校正拒食率分别为77.65%、67.91%、60.45%、52.18%、44.77%,拒食中浓度AFC50为0.6126mg/L。水稻对印楝素有较强的内吸作用,用6mg/L印楝素溶液浸根4h后,褐飞虱3龄若虫的校正死亡率达76%,12h后,校正死亡率为97.94%。亚致死剂量1、0.5、0.375mg/L处理后,若虫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处理3d和7d后,体重增加量和蜜露分泌量均显着减少,1mg/L处理7d后,体重和蜜露分泌分别比对照减少48.08%和62.62%。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经0.25、0.375、0.75mg/L的印楝素处理后,产卵量、孵化率均显着减少,同时,导致雌虫寿命和产卵期缩短。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褐飞虱若虫的触杀作用较弱。 2.通过室内的生物测定和盆栽试验,研究了印楝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印楝素乳油浸种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影响;但可显着促进稻芽的生长,3mg/L印楝素浸种处理后第4d,芽长比对照增加30.56%;印楝素浸种对种子根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mg/L处理后第4d,稻种根长在1cm以下的占58.41%的,而对照根长在1cm以下的仅占19.16%;浸种处理后,水稻幼苗地上部分长度明显高于对照,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6mg/L印楝素溶液浸种处理后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6.73%、28.97%和22.69%。二叶一心期幼苗喷雾试验表

周顺玉[9](2004)在《多种植物提取对柑桔全爪螨驱避和毒杀活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柑桔全爪螨Panoychus citri(McGregor)是我国柑桔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螨,年发生代数多,分布广,危害大,化学农药是防治该螨的主要措施。开展植物源农药对柑桔全爪螨的活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20种植物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驱避和毒杀作用,得出如下结论: 1.研究了乙醇对20种植物的提取效果,并检测了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驱避和毒杀效果。试验表明,蛇莓的提取率最高,达到50.27%;鸢尾和重楼提取率分别为20.23%和19.80%。20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浓度5000μg.ml-1)对柑桔全爪螨的驱避和毒杀作用表明,大多数试验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均有明显的驱避效果,其中,鸢尾和巴豆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24h后的驱避率分别为87.96%和94.54%;重楼的乙醇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48h后的校正死亡率为75.79%。这些提取物表现出构建控制柑桔全爪螨植物保护剂的潜能。 2.用浸液法与玻片法对柑桔全爪螨做毒杀试验,结果差异明显,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7.79%和81.25%。玻片法毒杀效果较好。 3.研究了乙醇、氯仿和乙酸乙酯等不同有机溶剂对5种植物的提取效果,并检测了其对柑桔全爪螨的生物活性,其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率最高,重楼、刺天茄、毛茛和野棉花的提取率均在15%以上;氯仿和乙酸乙酯提耿率几乎在6%以下,只有刺天茄乙酸乙酯提取率达11.79%,乙醇是较理想的有机溶剂。重楼的乙醇、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浓度5000μg.ml-1)对柑桔全爪螨的校正死亡率都较高,分别为86.21%、98.28%和86.21%;致死中浓度相差不大,分别为1588.537μg/ml、1480.071μg/ml和1402.954μg/ml。毛茛氯仿提取物及野棉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毒杀效果好,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83%和98.28%;大蝎子草氯仿、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0%以上。 4.通过柱色谱法和薄层层析分离技术对重楼粗提物进行了活性成分分离,并检测了各流分对柑桔全爪蜗的毒杀活性。结果得到22个流分,第1流分为石油醚一乙醇洗脱物,第2一8流分为乙醇洗脱物,9一22流分为乙醇一甲醇洗脱物。根据薄板层析结果合并成14个流分,其中流分2一3、流分4一5、流分6一7、流分9一10、流分1112、流分16、17、流分1820均为合并流分。众多流分对相’桔全爪蜗具有高的生物活性,以流分11一12、14和16、20对柑桔全爪瞒的毒杀活性最强,死亡率均为100%。 5.研究了3种化学物质对重楼提取物的毒杀增效作用。邻苯二酚对重楼提取物增效作用最好,其对重楼乙醇、氯仿和乙酸乙醋的增效倍数分别为5.6、2.5和1.6;硫酸钙对重楼氯仿和乙酸乙酷提取物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分别增效2.1倍和1 .4倍:氮酮对重楼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增效2.1倍。 6.研究了莺尾提取物对相’桔全爪瞒的田间驱避作用、重楼乙醇提取物加邻苯二酚对相桔全爪瞒的田间毒杀作用,结果表明,莺尾提取物对相‘桔全爪瞒驰避性强、速效性好和持效期长,用药1、3、5和7d后驱避率分别为82.99%、77.00%、60.53%和52.94%;重楼乙醇提取物加邻苯二酚对柑桔全爪蜗毒杀性强、速效性好和持效期长,用药1、3、10、15和ZOd后校正防效分别为59.74%、71.12%、91.19%、95.50%和95.魂3%。 本研究的重要贡献在于较为系统研究了20种有毒植物提取物对柑桔全爪瞒的驱避及毒杀活性,筛选出了对柑桔全爪瞒有较高生物活性的莺尾和重楼,研究出了邻苯二酚对重楼提取物具有较强的增效作用,具有田间防效速效性好、持效期较长等优点。表现出较大的潜在开发利用价值,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源农药对柑桔全爪瞒的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重要参考。

李明,王丽华,陆廷忠[10](2000)在《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对褐飞虱的毒力》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生物活性法对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其对褐飞虱的毒力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 ,1 8%沙黄乳油 1 0 0 0倍液经须根内吸向上输导 2 4hr后 ,若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96 5 6 %和 93 1 0 % ,它们的LC5 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41 3 82 6 0± 1 0 931 μg/ml,Y =- 8 1 1 0 4+ 5 0 1 0 1X和 485 70 78± 1 0 1 33μg/ml、Y =- 7 6 40 5 + 4 70 5 4X ,两者的LT5 0 与回归方程分别为 7 8996± 1 0 86 9h、Y =2 76 1 3+ 2 4938X和 1 2 0 848± 1 1 0 0 0h、Y =3 2 1 6 7+ 1 6 479X。同时 ,该剂还能经叶片内吸向下输导 ,1 0 0 0倍液处理叶片 5 2hr后 ,若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74 5 5 %和 6 7 79% ,它们的LC5 0 与回归方程分别为 6 1 4 0 72 6± 1 2 1 80 μg/ml、Y =- 2 5 999+ 2 72 5 7X和 6 43 5 0 77± 1 0 82 7μg/ml、Y =- 0 5 40 5 + 1 972 7X ,两者的LT5 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1 5 946 6± 1 31 98hr、Y =3 2 1 42 + 1 4848X和2 0 6 46 1± 1 1 998hr、Y =3 0 6 81 + 1 46 93X。可见 ,该剂具有良好的内吸双向输导作用 ,其内吸输导能力以须根内吸向上输导最强

二、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对褐飞虱的毒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对褐飞虱的毒力(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新材料对褐飞虱的抗性及褐飞虱适应性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褐飞虱的发生概况
    1.2 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机理
        1.2.1 与营养物质及草酸之间的关系
        1.2.2 与稻株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关系
        1.2.3 与非挥发性次生物质的关系
    1.3 水稻褐飞虱防治的研究进展
    1.4 水稻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水稻材料
        2.1.2 供试昆虫
    2.2 方法
        2.2.1 16个水稻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虫性鉴定
        2.2.2 含Bph14与Bph15基因的抗虫材料的抗性机制研究
        2.2.3 褐飞虱对两种水稻抗虫材料适应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16个水稻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虫性鉴定
        3.1.1 苗期抗虫性鉴定结果
        3.1.2 分蘖期蜜露测定结果
        3.1.3 田间抗虫性鉴定
        3.1.4 水稻品种(系)节肢动物各功能团优势度比较
        3.1.5 水稻品种(系)的产量测定结果
    3.2 含Bph14与Bph15基因的抗虫材料的抗性机制研究
        3.2.1 不同水稻抗虫材料对褐飞虱的忌避性
        3.2.2 不同水稻抗虫材料对褐飞虱的抗生性
        3.2.3 水稻稻株中化学物质的测定
    3.3 褐飞虱对两种水稻抗虫材料适应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3.3.1 不同水稻材料连续饲养对褐飞虱体重的影响
        3.3.2 不同水稻材料连续饲养对褐飞虱成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3.3.3 不同水稻抗虫材料连续饲养对褐飞虱1-3龄若虫存活率(%)的影响
        3.3.4 不同水稻抗虫材料连续饲养对褐飞虱3-5龄存活率(%)的影响
        3.3.5 不同水稻抗虫材料连续饲养对褐飞虱羽化率(%)的影响
        3.3.6 不同水稻抗虫材料连续饲养对褐飞虱雌虫比率(%)的影响
        3.3.7 不同水稻抗虫材料连续饲养对褐飞虱雌成虫交配率(%)的影响
        3.3.8 不同水稻抗虫材料连续饲养对褐飞虱雌虫产卵量的影响
        3.3.9 不同水稻抗虫材料连续饲养对褐飞虱各代卵孵化率(%)的影响
        3.3.10 褐飞虱在水稻抗虫材料上的种群趋势指数
        3.3.11 褐飞虱在水稻抗虫材料上的相对适合度
4 结论与讨论
    4.1 16个水稻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虫性鉴定
        4.1.1 抗虫性鉴定
        4.1.2 讨论
    4.2 含Bph14与Bph15基因的抗虫材料的抗性机制研究
        4.2.1 抗生性与忌避性测定
        4.2.2 化学物质测定
        4.2.3 讨论
    4.3 褐飞虱对两种水稻抗虫材料适应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4.3.1 两种抗虫材料连续饲养7代对褐飞虱成虫体重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4.3.2 两种抗虫材料连续饲养7代对褐飞虱若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雌虫比率、交配率、卵孵化率和产卵量等的影响
        4.3.3 两种抗虫材料连续饲养7代对褐飞虱各代种群趋势指数和适合度的影响
        4.3.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植物源农药及苦葛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
2 植物源苦葛农药研究现状
    2.1 苦葛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2.2 苦葛农药剂型的开发研究
3 展望

(3)杠柳毒素NW的分离及对东方粘虫和小地老虎幼虫中肠组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
    1.2 杠柳属植物的有关研究
        1.2.1 杠柳属植物种类与分布
        1.2.2 杠柳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1.2.3 杠柳属植物的药理作用
    1.3 杠柳的杀虫作用研究概况
    1.4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杠柳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杀虫活性测定结果
        2.2.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三章 杠柳毒素NW 的荧光标记及其在东方粘虫幼虫中肠的定位分布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杠柳毒素NW 对东方粘虫幼虫中肠肠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症状学观察
        4.2.2 杠柳毒素NW 对粘虫中肠肠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4.2.3 杠柳毒素NW 对小地老虎中肠肠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4)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
2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2.1 植物源农药的优点
    2.2 植物源农药的缺点
3 植物源农药的种类
    3.1 生物碱类
    3.2 萜烯类
    3.3 萘醌和黄酮类
    3.4 精油类
    3.5 光活化毒素类
    3.6 甾体类
4 结束语

(5)新疆植物活性物质对棉花重要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前言
    1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1.1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1.1.1 优点
        1.1.2 缺点
        1.2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1.3 植物源农药的种类
        1.3.1 生物碱类
        1.3.2 萜烯类
        1.3.3 萘醌和黄酮类
        1.3.4 精油类
        1.3.5 光活化毒素类
        1.3.6 甾体类
        1.4 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模式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途径
        1.4.2 植物源农药资源途径的创新
        1.4.3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5 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2 新疆开发植物源农药的意义
        2.1 新疆植物资源及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2.2 棉花害虫治理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意义
    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材料
        1.1 植物材料
        1.2 供试昆虫
        1.3 供试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植物活性成分提取
        2.1.1 冷浸法制备提取物
        2.1.2 温浸法制备提取物
        2.1.3 微波法制备提取物
        2.1.4 超声波法制备提取物
        2.2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
        2.2.1 植物活性成分的初步定性预备试验
        2.2.2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
        2.3 化学预试验
        2.3.1 糖类、多糖、甙类
        2.3.2 酚类和鞣质
        2.3.3 有机酸类
        2.3.4 黄酮类
        2.3.5 蒽醌类
        2.3.6 生物碱类
        2.3.7 香豆素类(三氯化铁反应)
        2.3.8 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
    3 植物提取物对主要棉花害虫的生物活性测定
        3.1 棉蚜测定
        3.1.1 提取物触杀活性测定
        3.1.2 甲醇提取物药液滞留膜及内渗活性
        3.1.3 甲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触杀活性测定
        3.2 甲醇提取物对烟粉虱成虫活性测定
        3.3 植物提取物对棉叶螨的活性测定
        3.4 植物甲醇提取活性物质对天敌的安全性测定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第一章 新疆植物1 活性物质对棉花重要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
        1 植物干粉提取结果
        2 生物活性测定
        2.1 对棉蚜活性测定结果
        2.1.1 植物1 甲醇提取物对棉蚜的触杀活性
        2.1.2 植物1 甲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棉蚜的触杀活性
        2.1.3 甲醇提取物对棉蚜的药液滞留膜及内渗活性
        2.2 0903T2 甲醇提取物对烟粉虱活性测定
        2.3 植物1 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杀螨活性测定
        2.4 0903T2 甲醇提取物对天敌的安全性测定
        2.5 植物1 活性化合物组分的初探
    第二章 新疆植物1 活性物质对棉花重要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
        1 植物干粉提取结果
        2 生物活性测定
        2.1 植物2 甲醇提取物对棉蚜活性测定
        2.1.1 植物2 甲醇提取物对棉蚜的触杀活性
        2.1.2 植物2 甲醇提取物对棉蚜的药液滞留膜及内渗活性
        2.1.3 植物2 甲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棉蚜的触杀活性
        2.2 1025W3 甲醇提取物对烟粉虱成虫活性测定
        2.3 植物2 不同部位干粉甲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活性测定
        2.4 植物2 甲醇提取物对天敌的安全性测定
        2.5 植物2 活性化合物组分的初探
    第三章 其它植物活性物质对棉花重要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
        1 不同植物干粉甲醇提取物提取率
        2 不同植物甲醇提取物对棉蚜活性测定
        2.1 对棉蚜触杀活性测定
        2.2 药液滞留膜及内渗活性测定
        3 不同植物提取物杀螨活性测定
    第四章 不同植物活性提取物的作用方式及毒理学意义探讨
第四部分 讨论
    1 植物源农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2 新疆植物活性物质对棉花重要害虫的毒杀活性研究
        2.1 植物材料的采集与处理
        2.2 对棉花重要害虫的毒杀活性和作用方式
        2.3 安全性评价
    3 本课题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4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1.1 优点
    1.2 缺点
2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3 植物源农药种类
    3.1 生物碱类
    3.2 萜烯类
    3.3 萘醌和黄酮类
    3.4 精油类
    3.5 光活化毒素类
    3.6 甾体类
4 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模式及主要研究内容
    4.1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途径
        4.1.1 直接开发利用
        4.1.2 间接开发利用
    4.2 植物源农药资源途径的创新
    4.3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5 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展望
6 结束语

(8)印楝素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印楝简介
        1.1 印楝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中国的分布引种情况
        1.2 印楝的多种用途
    2.印楝研究进展
        2.1 印楝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提取工艺
        2.2 印楝制剂商品化
        2.3 印楝制剂对昆虫的主要作用机制
        2.3.1 忌避作用
        2.3.2 拒食作用
        2.3.3 对生殖力的影响
        2.3.4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2.3.5 对昆虫素质的影响
        2.4 印楝制剂的安全性
        2.4.1 印楝制剂对人类及脊椎动物的影响
        2.4.2 印楝制剂对环境的影响
        2.4.3 印楝制剂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2.5 印楝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我国水稻的病虫害生物防治趋势
    4.印楝制剂及提取物与水稻病虫害防治
        4.1 印楝制剂及提取物对水稻害虫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方式
        4.2 印楝制剂及提取物对水稻病害和线虫的作用
        4.3 印楝制剂及提取物在稻田的综合利用
        4.4 印楝制剂及提取物对稻田天敌和水生动物的影响
    5.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印楝素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及水稻材料
        1.2 供试药剂
        1.3 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若虫的毒力测定
        1.4 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的作用方式试验
        1.4.1 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若虫的拒食试验
        1.4.2 印楝素乳油在水稻体内的传导及对褐飞虱若虫的毒杀试验
        1.4.2.1 须根内吸传导对褐飞虱若虫的毒杀试验
        1.4.2.2 叶片内吸传导对褐飞虱若虫的毒杀试验
        1.4.2.3 内吸拒食试验
        1.4.3 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若虫的触杀试验
        1.4.4 印楝素乳油叶面喷施对褐飞虱成虫的毒杀试验
        1.4.5 亚致死剂量对褐飞虱体重和蜜露分泌的影响试验
        1.4.5.1 亚致死剂量处理
        1.4.5.2 腊膜小袋法测定体重和蜜露分泌量
        1.4.6 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繁殖的影响试验
    2.结果与分析
        2.1 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若虫的毒力
        2.2 印楝素对褐飞虱的作用方式
        2.2.1 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若虫的拒食作用
        2.2.2 印楝素乳油在水稻体内的传导对褐飞虱若虫的毒杀作用
        2.2.2.1 印楝素乳油经须根传导褐飞虱若虫的毒杀作用
        2.2.2.2 印楝素乳油经叶片传导对褐飞虱若虫的毒杀作用
        2.2.2.3 内吸拒食作用
        2.2.3 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若虫的触杀作用
        2.2.4 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成虫的毒杀作用
        2.2.5 亚致死剂量对褐飞虱体重和蜜露分泌的影响
        2.2.6 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繁殖的影响
    3.讨论
第三章 印楝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水稻材料
        1.2 供试药剂
        1.3 试验方法
        1.3.1 印楝素浸种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
        1.3.1.1 印楝素浸种处理后稻种萌发及根芽生长的测定试验
        1.3.1.2 浸种处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
        1.3.2 幼苗期喷施不同浓度印楝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试验
        1.3.3 印楝素喷雾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
        1.3.3.1 单株苗试验
        1.3.3.2 盆栽试验
    2.结果与分析
        2.1 印楝素浸种对稻生长的影响
        2.1.1 对水稻萌发及根、芽生长的影响
        2.1.2 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2.2 水稻幼苗期喷施印楝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3 印楝素对水稻经济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2.3.1 印楝素对水稻分蘖、穗数及穗长等指标的影响
        2.3.2 印楝素对水稻千粒重及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3.讨论
第四章 印楝素对几种水生动物和蜘蛛的毒性及安全性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生物及驯化
        1.1.2 供试药剂
        1.1.3 试验用水及容器
        1.2 试验方法
        1.2.1 水生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1.2.2 印楝素乳油对拟水狼蛛的毒力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 几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2.1.1 水生动物的中毒症状
        2.1.2 印楝素对试验动物的毒力
        2.2 印楝素对拟水狼蛛的毒力测定
    3.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多种植物提取对柑桔全爪螨驱避和毒杀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植物源杀虫剂的类型研究
    1.2 植物杀虫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1.3 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现状
    1.4 植物源农药的生物测定方法
    1.5 国内外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2 试验路线
3 材料和方法
    3.1 驱螨和杀螨植物的筛选
        3.1.1 植物乙醇提取物的制备
        3.1.2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驱避试验
        3.1.3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毒杀试验
    3.2 重楼乙醇提取物用浸液法与玻片法对柑桔全爪螨做毒杀试验效果比较
        3.2.1 重楼乙醇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浸液法毒杀试验
        3.2.2 重楼乙醇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玻片法毒杀试验
    3.3 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毒杀试验
        3.3.1 五种植物乙醇、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制备
        3.3.2 五种植物乙醇、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毒杀试验
        3.3.3 重楼乙醇、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同浓度对柑桔全爪螨毒杀试验
    3.4 重搂乙醇提取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其对柑桔全爪螨的毒杀活性检测
        3.4.1 柱色谱法
        3.4.2 薄层色谱法
        3.4.3 合并流分对柑桔全爪螨毒杀试验
    3.5 三种化学物质对重楼提取物的增效作用
    3.6 驱螨和杀螨作用田间试验
        3.6.1 鸢尾乙醇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田间驱避试验
        3.6.2 重楼乙醇提取物加邻苯二酚对柑桔全爪螨田间毒杀试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驱螨和杀螨植物的筛选结果
        4.1.1 植物用乙醇提取的提取率
        4.1.2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驱避效果
        4.1.3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毒杀效果
    4.2 重楼乙醇提取物浸液法与玻片法毒杀试验效果比较
    4.3 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物毒杀试验效果
        4.3.1 乙醇、氯仿和乙酸乙酯对5种植物的提取效果比较
        4.3.2 五种植物乙醇、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毒杀效果
        4.3.3 重楼乙醇、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毒杀效果
    4.4 重搂提取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其对柑桔全爪螨的毒杀活性
        4.4.1 柱色谱试验结果
        4.4.2 薄层色谱试验结果
        4.4.3 合并流分对柑桔全爪螨的毒杀效果
    4.5 三种化学物质对重楼提取物的增效作用
        4.5.1 三种化学物质对重楼乙醇提取物的增效作用
        4.5.2 三种化学物质对重楼氯仿提取物的增效作用
        4.5.3 三种化学物质对重楼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增效作用
    4.6 驱螨和杀螨作用田间试验结果
        4.6.1 鸢尾乙醇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田间驱避效果
        4.6.2 重楼乙醇提取物加邻苯二酚对柑桔全爪螨的田间毒杀效果
5 讨论与结论
    5.1 利用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植物材料效果评价
    5.2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驱避效果及应用前景评价
    5.3 植物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毒杀效果及应用前景评价
    5.4 三种化学物质对重楼提取物的增效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10)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对褐飞虱的毒力(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供试昆虫
    1.3 内吸输导及毒力测定方法 (玻管法)
        1.3.1 须根内吸向上输导及毒力测定
        1.3.2 叶片内吸向下输导及毒力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沙黄乳油经须根内吸向上输导及对褐飞虱的毒力
    2.2 沙黄乳油经叶片内吸向下输导及对褐飞虱的毒力
    2.3 沙黄乳油对褐飞虱的LC50与直线回归
    2.4 沙黄乳油对褐飞虱的LT50与直线回归
3 结论与讨论

四、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对褐飞虱的毒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稻新材料对褐飞虱的抗性及褐飞虱适应性变化[D]. 商科科. 华中农业大学, 2012(02)
  • [2]植物源农药及苦葛研究综述[J]. 黄燕,王军民,华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3)
  • [3]杠柳毒素NW的分离及对东方粘虫和小地老虎幼虫中肠组织的影响[D]. 赵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4]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J]. 翟金玲,张鹏,宋淑霞,赵秀英,谢升. 河北林业科技, 2008(03)
  • [5]新疆植物活性物质对棉花重要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D]. 袁文金. 新疆农业大学, 2008(10)
  • [6]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J]. 袁文金,马德英,郭冬雪,姜运涛,张帆,羌松. 新疆农业科学, 2007(06)
  • [7]0.3%印楝素乳油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J]. 徐德进,常燕,万晓泳,张宏,祝树德. 现代农药, 2005(04)
  • [8]印楝素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及安全性评价[D]. 徐德进. 扬州大学, 2005(05)
  • [9]多种植物提取对柑桔全爪螨驱避和毒杀活性的研究[D]. 周顺玉. 四川农业大学, 2004(01)
  • [10]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对褐飞虱的毒力[J]. 李明,王丽华,陆廷忠. 西南农业学报, 2000(04)

标签:;  ;  ;  ;  ;  

植物农药沙黄乳油在水稻中的转运及其对褐飞虱的毒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