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荧光灯点火失败的方法

一种消除荧光灯点火失败的方法

一、消除日光灯点燃故障一法(论文文献综述)

郭建福[1](2018)在《登州文会馆物理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方物理科学在中国晚清时期的传播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长期以来,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翻译和编辑的书籍出发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西方物理学知识引入的一些问题。从物理实验史和学校实验运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全面的研究工作尚未展开。登州文会馆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晚清时期开办的一所文理结合的综合性学校。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物理实验发展史料的进一步扩展和挖掘,加强了登州文会馆物理实验的研究,不仅整理出文会馆物理实验及其仪器发展的基本脉络,还获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1.文章首次将登州文会馆物理实验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对其不同阶段关键人物的进行研究。第一个阶段是其初创阶段,即狄考文时期,这一时期校舍简陋,生源困难。狄考文白手起家,自写教材,自制仪器,创建起物理实验室。文会馆通过自制、购买、别人捐赠逐渐添置仪器,但其实验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1882年赫士来华,带来一架较大口径的望远镜及一些仪器设备,建起了天文台,翻译《天文揭要》、《光学揭要》、《声学揭要》、《热学揭要》等物理着作,并配备与其相适应的实验仪器设备,学校物理实验室初具规模。第三阶段是伯尔根1901年接任校长,与路思义一起建设高标准实验大楼和标准化物理实验室。文章重点对赫士、路思义两位人物进行了研究。2.对登州文会馆的10个物理实验室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梳理。文章将实验部分整合为五章,按照力、热、声、光、电的顺序对实验及其仪器设备进行说明,并与同时期的国外的物理实验仪器进行横向比较以说明引进的实验水平如何,与现代的物理实验纵向相比较以说明对现代的物理实验的影响。通过史料的分析和考证,发现十九世纪末,中国的大学已经有了非常发达的物理实验及其仪器设备,从而否定了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大学1918年前没有物理实验的观点。3.从物理教科书和实验室的内部联系出发,考察了近代科技与东西方传统技术设备的联系。这部分内容主要在第三章力学实验,首先分析研究了文会馆力学实验室及其教材《格物入门》中的力学卷,并与同时期的李善兰译《重学》做了比较,再对力学实验室和流体力学实验室(即水学实验室)逐一分析说明。力学实验及其仪器包含大量的中国传统技术设备,如欹器、尖劈、翻车、杠杆、斜面、水磨、天平和砝码等,通过对这些设备的研究发现文会馆物理教学与实验,并没有如以前的翻译书籍及内容出现本土化的倾向。而恰恰相反,文会馆力图将这些中国本土的技术设备纳入到近代物理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并进行解释。4.对晚清时期,西方通过学校这一载体传入中国的先进技术进行了考察,发现了一些新的史料,获得了一些新的看法。(1)进一步发现了登州点亮第一盏电灯的证据。(2)首次发现早在中国兴建第一条铁路时期,文会馆就有了全套的火车技术教育设备,包括当时最先进的美国产火车蒸汽机及蒸汽火车模型。(3)首次发现文会馆是开展中国近代最早的蒸汽消防车原理及操作教育的学校。通过研究发现登州是中国最早具有近代蒸汽消防车及其配套设备的三个城市之一(其她两个是香港和上海)。(4)首次发现文会馆是对学生最早进行近代化的木工、铁工以及织布机械的操作与维修职业教育的学校。(5)找到了一些狄考文与赫士往来书信以及路思义日记和家庭档案关于实验室建设的新史料。5.首次对文会馆的物理实验及其仪器进行了考察。(1)对声学仪器考察发现,文会馆拥有中国最早的录音仪器设备以及声光同步实验仪器。(2)对光学和天文实验及其仪器研究发现,文会馆有当时最先进的反射式望远镜、显微镜以及国内领先的天文观测设备,并建有先进的天文台,否定了部分学者提出的1905年,中国才有显微镜实验的说法。(3)进一步考察文会馆X光知识的引入,不但证明了文会馆光学教材《光学揭要》是最早介绍X光知识的书籍,还发现了文会馆是最早开展X光技术教育的学校,并装备有全套的X光实验设备。(4)首次发现文会馆最早在中国进行了无线电报技术教育,并拥有先进的无线电报技术设备。(5)发现文会馆拥有当时最好最先进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并拥有当时最齐全的电学实验设备。6.通过对文会馆物理实验研究,也带动了对整个晚清时期物理实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包括物理实验书籍的搜集整理和对比以及实验仪器的引进、使用和注意事项等。物理实验书籍包括国外的同时期的迦诺《初等物理学》及其译本,日本的饭盛廷造《物理学》及其译本,以及《重学》、《声学》等晚清时期的大量物理书籍的考察,这些工作也为进一步研究晚清时期的物理实验史提供了必要的资料和突破口。总之,文会馆物理实验及其仪器非常丰富,但一百多年过去了,由于以前没有规范的实验仪器名称,研究资料匮乏(本文研究的基础只有《文会馆志》中8页关于实验仪器的名称),而且有很多实验仪器随着科技发展已经被淘汰,现在对其考证非常的困难,有的已经无法对其进行查证。本文作为研究晚清时期物理实验的较早的文章,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望更多的学者参与到研究晚清的物理实验中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物理实验史研究工作。

周学治[2](2014)在《电气间歇短路故障火花的监测及定位研究》文中指出在对电磁敏感的设备环境中,电气间歇故障火花产生的瞬态强电磁场对设备有电磁干扰作用。而在本质安全要求比较高的环境中如矿井下面,电气间歇故障火花往往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不仅对设备财产造成损坏,还严重威胁着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国范围内电气间歇故障火灾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因此对于电气间歇故障火花的监测和定位研究,对设备安全运行和人员人生安全都有着不能忽视的作用。本文对电气间歇故障火花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几种不同的间歇短路故障放电电流模型,同检测到的电流波形进行比较,选取了指数振荡衰减脉冲函数作为电气间歇故障火花放电电流模型,建立了基于电偶极子模型的电气间歇故障火花电磁场解析模型。并用Ansys软件对实验室打火信号数值进行分析,对不同电流对电磁场的影响和在不同距离处电磁场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作者在实验室自行对电气间歇故障火花监测系统进行设计和实现。通过电气间歇短路故障火花信号的检测,充分证明了本文设计的实验装置的可行性及正确性。通过实验,采集数据,得到了放电电压和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据此模型,进行了电气间歇故障火花源定位实验。实验中安装了3个传感器,利用最小二乘定位法,得到了位置的初始值,并作为牛顿迭代算法的初值,用牛顿迭代法进行优化迭代计算。用Matlab进行了火花源定位实验仿真,定位结果最终收敛于[-10cm,10cm]误差范围内。迭代结果表明了建立的电气间歇短路故障火花源定位模型的正确性,同时验证了牛顿迭代算法在电气间歇短路故障火花源定位中正确性。最后就实验数据误差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李建敏,吴尤,高炜[3](2013)在《浅谈家庭的消防四个能力建设》文中指出本文根据当前住宅火灾多发的形势,探索家庭消防安全教育的努力方向。参照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使用简单、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全面介绍家庭必备的防火、灭火及疏散逃生技术、技能,并建立家庭自我教育机制,依靠家庭平台,把消防基础理论与家庭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总结提高,定期演练。通过提高家庭成员的消防安全知识水平,务实社会层面的消防安全网格化基础,确保消防安全户籍化建设的有效落实,减少整个社会的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

王红征[4](2012)在《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处在经济高速成长重要阶段的中国,每一个举动都与世界经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西方世界的崛起是以占世界人口20%的国家消耗世界资源的80%以及污染环境为条件的。如今,同样占世界人口20%的中国也要“崛起”,那么按照西方经验,中国也一定要争夺世界资源和污染环境。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在西方,上世纪70年代起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综合学派上升为主流学派。它们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占主导地位的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资本”为主体、以市场为资源配置方式、以获取资本高额利润为目标、以不惜牺牲人类利益和自然环境为手段的生产方式。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经济发展初始期就不得不为发达国家已经造成的问题“埋单”。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硫压缩了未来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排放空间,使发展中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面临更多的限制和困难。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西方垄断资本集团一直在把污染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世界经济发展不仅付出了巨大环境成本和廉价劳动力,还付出了巨大经济成本和高昂的金融外汇成本。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现状是:资源环境的约束已经难以为继了;低成本出口战略和以低端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难以继续为继;收入分配不公、国内市场发展不足所引发的社会问题难以为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投资需求膨胀,经常造成总量失衡……。可以肯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新经济体、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上选择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相结合的指导模式,从而实现了从节约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到构建“循环型社会”的飞跃;德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上选择了资源节约的指导模式,从而实现了从单纯的环境卫生措施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转变,并用循环经济指导和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建设;美国发展循环经济选择了重视环保的指导模式。因此,必须坚持从基本国情,在坚持和传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上,吸收西方主流经济学成果,创新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构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刻不容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创新循环经济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第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作为科学的发展观,它揭示了循环经济研究者至今没有阐述清楚的问题――自然、人类自身、人类活动、社会、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系统地揭示了人类活动、劳动、活劳动、人类主观能动性与社会组织形式之间的内在逻辑,为循环经济学科学阐释人类活动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层次地揭示了劳动、生产劳动、生产活动如何借助生产方式转换为经济活动、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经济形态,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如何借助经济学范畴建立循环经济理论框架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逻辑方法。第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全面地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革命同经济增长模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循环经济的发展如何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崭新的理论思路。第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资本循环的理论为在市场经济框架下构建循环经济理论提供了直接可参考的理论模式。资本循环就是资本运动的基本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是各种形式的资本循环中惟一能够直接承载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关系的资本形式。第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不是承载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永恒方式;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借助世界市场网络将其内部矛盾外溢,不仅造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矛盾而且造成整个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与矛盾;③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制造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及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些至今依然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纽结。科学发展观本质上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是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集中,认识以人为本,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方法体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发展循环经济,实际就是在走用生态文明、信息化引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发展道路。笔者认为,不管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多么严重,也不管我国保增长、促进就业、稳定物价的压力有多么巨大,摆在世界和中国面前最大的危机依然是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借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实现低碳、增长目标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机理进行了较系统梳理;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借鉴前人观点,尝试构建我国循环经济的航天发展模式,提出动脉产业生态化模式、静脉产业资源化模式,并对此进行了延伸分析。1.我国整个经济系统就像一个航天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就像主推进器,动脉产业生态化和静脉产业资源化就像航天器的二个助推器,实施的途径就像助推器与船体的连接机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就像航天器的运行轨道。2.动脉产业生态化模式。从企业层面、园区层面和社会层面系统阐述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的实施途径。3.静脉产业资源化模式。借鉴德国经验提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和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4.从科学发展观入手,提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推进措施。未来中国时刻都要清醒:当代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它既是占总人口20%的西方人在占有全球80%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了工业化的世界,又是80%的人在占有20%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化的世界,还是当代80%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和全球100%人民的子孙无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王超[5](2009)在《电弧故障断路器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用电负荷的急剧增加,加上线路老化等原因,电气火灾频频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因电气原因引发的火灾在各类火灾中高居榜首,约占30%。而电气火灾主要是由故障电弧引发的。这些危险的电弧可能发生在设计不合理或者老化的供电线路上、电器插头以及家用电器的电源线、内部线束或零部件绝缘上。故障电弧的特点是温度高,并使故障迅速扩大,直至点燃附近的可燃物而引发火灾。所以预防这种由故障电弧引发的火灾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低压电弧故障保护技术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建立起完整的低压故障电弧数据库,保护220V/AC线路和负载设备的故障电弧保护产品还是空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对故障电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检测。首先介绍了故障电弧保护的发展背景,研究现状和前景,以及课题的目的意义。对故障电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了电弧的基本性质、基本类型,产生原因和故障电弧的危害,以及通过对电弧故障的类型和特征以及与过电流保护、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比较的介绍,进一步的了解了故障电弧的特性。其次是故障电弧的检测,通过电弧实验平台的搭建,基于该实验平台进行大量的电弧实验,可以收集正常负载电流和故障电弧电流的数据,经过数据分析和处理之后,为故障电弧检测提供依据。

牟英[6](2009)在《电能质量分析及其补偿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系统中非线性负荷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受到的“谐波污染”越来越严重。谐波对电力系统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治理谐波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给出了谐波、电压不平衡、电压波动与闪变等各项电能质量指标具体分析方法,特别是在IEC电压闪变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了补偿迭代算法,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为研究电能质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数据。针对谐波,本文采用了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HAPF)进行补偿;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分别设计了电流检测电路、直流侧电压控制电路,电流跟踪控制电路,逆变电路等电路;最后利用MATLAB仿真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本文着重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实用技术的研究,为了以后的实际研发和应用,在主电路的参数设计方面给出了比较好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确是一种实用有效的谐波补偿方法。

苏达[7](2008)在《大功率LED封装散热性能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LED以其体积小,全固态,长寿命,环保,省电等一系列优点,已经在汽车照明、装饰照明、手机闪光灯、大中尺寸(NB、LCD-TV等)显示屏光源模块得到广泛应用,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美国、欧盟、日本等众多国家纷纷出台计划,投入巨资加速其发展,以占领能源战略制高点。现有LED的电光转换效率约为20%~30%,而70%~80%的能量转化为无法借助辐射释放的热能。如果封装散热不良,会使芯片温度升高,引起应力分布不均、芯片发光效率降低、荧光粉转换效率下降。当温度超过一定值,器件的失效率将呈指数规律攀升。因此,大功率LED封装的散热难题是当前产业化的瓶颈技术之一,大功率白光LED封装的散热性能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封装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功率LED封装结构,然后对该结构及其材料进行了理论、实验分析和工艺研究,再对采用该结构的5W单芯片白光LED封装和5W多芯片白光LED阵列封装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最后设计并制备了热阻为8.05K/W的5W单芯片白光LED封装。论文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主要有:(1)针对目前大功率LED封装结构普遍存在散热性能不良,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缺点,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我们提出了一种高功率LED兼容集成封装模块和一种自散热式发光二极管日光灯,并已申请相关专利两项。通过将绝缘层和电极层以薄膜形式直接制备在铝基板上,减少了大功率LED封装的内部热沉数量、减薄内部热沉厚度。不仅提高了大功率LED封装的散热性能,而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符合RollS标准,为解决大功率LED封装的散热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2)通过理论分析和比较组成散热基板、绝缘层和电极层的各种材料性能,设计并选用铝作为基板材料、氧化铝作为绝缘层材料、过渡层(Ti)/阻挡层(Ni-Cu)/电极层(Ag)的梯度膜系和ITO薄膜两种作为电极层的结构。(3)采用ANSYS软件对5W单芯片白光LED封装和5W多芯片白光LED阵列封装进行三维热力学仿真优化设计,研究发现5W单芯片白光LED封装的热阻为5.8K/W,当环境温度为50℃时,芯片最高的结温为73.197℃,可以满足大功率LED封装的散热要求;5W多芯片白光LED阵列封装的热阻为3.986K/W,当环境温度为50℃时,芯片最高的结温为65.994℃,可以满足大功率LED封装的散热要求;优化结构参数后采用厚度为1.1 mm的铝基板,空气对流系数为10W/(m2·K)时,5W多芯片白光LED阵列封装的热阻为2.563 K/W。该封装结构无论是应用于单芯片还是多芯片阵列封装,都可以满足LED的散热要求。(4)采用硬质硫酸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厚度为30.2um,介电强度为32.5V/um氧化铝绝缘层,通过理论研究和测试分析了绝缘层镀膜后短路的机理并指出了改进方法。(5)研究了电极层的材料和制备工艺,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出Ti(150nm)/Ni-Cu(400nm)/Ag(200nm)组成的梯度膜系作为电极层,其电阻率为3×10-6Ω·cm,平均抗拉强度为4.22MPa,膜层表面缺陷较少,致密性好,焊接性能好,满足电极层的需求。(6)提出了在氧化铝绝缘层上采用射频磁控直流溅射法制备ITO薄膜作为电极层的过程中引入紫外在线辐照来降低ITO薄膜电阻率的新工艺,并申请了相关专利一项。实验表明在紫外辐照条件下制备的样品的电阻率、表面形貌和生长取向明显优于未经紫外辐照的样品,在线紫外辐照下最低方阻为5Ω/□,电阻率为2.5×10-4Ω·cm,平均抗拉强度为5.3MPa,表面缺陷少,致密度好,趋于[222]的择优取向,焊接性能好,基本满足电极层的需求。(7)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制备出了散热性能良好的5W白光LED单芯片封装,初测其封装热阻为8.05K/W,与第四章中的5W白光LED单芯片封装的热阻仿真结果5.8K/W比较吻合。当环境温度为50℃时,芯片最高的结温为82.2℃,可以满足大功率LED封装的散热要求。

李冠忠[8](2007)在《节能型数字镇流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照明节能与高效运行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分支;实现照明系统节能化、动态化、实时化、网络化管理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根据实际需要,在总结了节能灯镇流器的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便于实现网络化功能的节能型数字镇流器,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硬件构成、参数计算以及其软件系统等问题。首先构建了整个系统的结构框架,主要包括滤波环节、整流环节、功率因数校正环节、阻抗匹配环节、微控制器数字控制环节、通信环节、调光环节等。根据要求阐述了各个环节的工作原理,结合各环节电路的发展趋势,设计了相关环节的硬件结构。根据所设计的硬件电路,对主要环节的关键参数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具体的参数值。详细介绍了数字镇流器中的微控制器数字控制部分。分析了主控单元、镇流器主控制电路、电力载波通信电路、调光电路等具体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其原理框图,研究了其在数字镇流器中的作用,评价了其电路性能。之后,对数字镇流器的软件系统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镇流器仿真软件和数字镇流器的工作软件流程,分析了数字镇流器的软件工作原理,给出了具体的软件流程图。最后,对数字镇流器的结构功能进行了验证,并对其整体性能与发展应用趋势进行了总结和简单介绍。

吴挺[9](2005)在《医疗垃圾热解气化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介绍国内外垃圾的处理现状,分析讨论国内外垃圾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几种垃圾处理方法优缺点的比较,认为热解焚烧法是今后垃圾处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垃圾热解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阐述热解焚烧气化的分类及原理,描述热解过程中存在的物理化学过程,利用热解动力学原理,建立热解过程转化率模型。并耦合非稳态导热方程建立传热模型,共同构建垃圾热解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TDMA算法编制模拟计算程序。对典型运行工况下垃圾内部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所建数学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垃圾在外热式热解炉内的热解规律。在小型外热式固定床实验台上,对垃圾筛上物和医疗垃圾进行高温热解实验研究。研究主要针对垃圾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不同热解终温的实验,目的是弄清热解过程的规律,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包括热解气,焦油和残碳的组分和热值的影响,热解终温和产气量及气体成分的组分之间的关系。对700℃热解实验能量消耗与热解产物发热量对比分析,表明垃圾热解产物经过处理后作为燃料循环应用在热解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节约外界能量消耗。针对垃圾热解的特点,结合工程应用,自主研发了热解焚烧气化技术工程性实验设备,热解系统的设计,整个系统各个测点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热解气化的过程变化,温度变化对其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基本实现了对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要求。论文介绍了二恶英的分子结构和毒性,对二恶英在垃圾焚烧过程中的生成途径进行阐述,并根据其分解条件提出控制设想,并在垃圾热解技术实验中尝试,取得成效。

刘传强[10](2001)在《消除日光灯点燃故障一法》文中研究表明

二、消除日光灯点燃故障一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除日光灯点燃故障一法(论文提纲范文)

(1)登州文会馆物理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文献综述
        1.2.1 英文资料
        1.2.2 中文资料
        1.2.3 小结
    1.3 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1.4 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分析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登州文会馆物理实验室及其相关重要人物
    2.1 登州文会馆物理实验概况
        2.1.1 登州文会馆的物理教育
        2.1.2 登州文会馆实验室的三个发展阶段
        2.1.3 登州文会馆物理实验室的实验仪器
        2.1.4 登州文会馆物理实验室的特点
        2.1.5 小结
    2.2 登州文会馆的创建者——狄考文
        2.2.1 狄考文的生平及贡献
        2.2.2 对狄考文的悼念
        2.2.3 小结
    2.3 一位在华62年的美国传教士——赫士
        2.3.1 赫士简介
        2.3.2 登州文会馆时期
        2.3.3 创办山东大学堂
        2.3.4 创建华北神学院
        2.3.5 日本集中营中的抗争
        2.3.6 小结
    2.4 “南齐北燕”的建设者——路思义
        2.4.1 在齐鲁大学的岁月——教学和募捐两难的选择
        2.4.2 “在水底为码头修建基础”——为燕京大学回国募款
        2.4.3 关于募款和辞职
        2.4.4 小结
3 力学实验
    3.1 普通力学实验
        3.1.1 万有引力实验
        3.1.2 与重心有关的实验
        3.1.3 测定向心力的实验
        3.1.4 测定物体质量的实验
        3.1.5 简单机械的实验应用
        3.1.6 弹力实验
        3.1.7 小结
    3.2 流体力学实验
        3.2.1 流体静力学实验
        3.2.2 液体内部压强实验
        3.2.3 液体浮力实验
        3.2.4 流体动力学实验
        3.2.5 水磨装置
        3.2.6 《水学》及其实验室的特点
4 热学实验
    4.1 文会馆的热学教科书——《热学揭要》
        4.1.1 《热学揭要》的版本和作者
        4.1.2 《热学揭要》的基本内容与影响
    4.2 热学实验
        4.2.1 关于温度变化的实验
        4.2.2 物质的热胀冷缩实验
        4.2.3 物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
        4.2.4 热辐射实验
        4.2.5 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实验
        4.2.6 热传导实验
        4.2.7 小结
    4.3 蒸汽实验
        4.3.1 关于演示蒸汽机发展史的实验
        4.3.2 与火车和轮船相关的实验
        4.3.3 其它汽机功用
        4.3.4 小结
5 声学和气学实验
    5.1 文会馆的声学教科书——《声学揭要》
        5.1.1 《声学揭要》译作者及版本
        5.1.2 《声学揭要》的内容
        5.1.3 《声学揭要》的翻译及影响
        5.1.4 赫士首先翻译出版《声学揭要》的原因
    5.2 声学实验
        5.2.1 声音产生的实验
        5.2.2 声音的传播
        5.2.3 声信号与光信号的转化
        5.2.4 声音的增强与减弱
        5.2.5 声音储存实验
        5.2.6 小结
    5.3 气学实验
        5.3.1 大气压强实验
        5.3.2 大气压强的证明与测定
        5.3.3 大气压强运用实验
        5.3.4 其它的气学实验
        5.3.5 丁韪良对海陆风的解释
        5.3.6 气学实验的几个特点
        5.3.7 小结
6 光学和天文学实验
    6.1 文会馆的光学教科书——《光学揭要》
        6.1.1 《光学揭要》的内容
        6.1.2 《光学揭要》内容的特点
    6.2 光学实验
        6.2.1 光的直线传播与光表实验
        6.2.2 光的反射实验
        6.2.3 光的折射与成像
        6.2.4 光的色散实验
        6.2.5 光学元器件的应用实验
        6.2.6 光的偏振实验
        6.2.7 小结
    6.3 天文学实验
        6.3.1 天文实验相关教材
        6.3.2 天文观测研究
        6.3.3 实验室的图表展示
        6.3.4 小结
7 电磁实验
    7.1 干电实验
        7.1.1 电学教学与实验
        7.1.2 静电荷特性实验
        7.1.3 干电知识的基本应用
        7.1.4 雷电知识与防护实验
        7.1.5 电表和电铃实验
        7.1.6 电容相关实验
        7.1.7 干电机实验
        7.1.8 小结
    7.2 湿电实验
        7.2.1 电堆的制作与实验
        7.2.2 电池及其应用实验
        7.2.3 电磁的转化及应用
        7.2.4 电表及电阻相关实验
        7.2.5 电报技术类实验
        7.2.6 电话及其应用:德律风和埋革风
        7.2.7 电灯及其应用
        7.2.8 X光线实验
        7.2.9 小结
    7.3 磁学实验
        7.3.1 指南针相关实验
        7.3.2 其它磁学实验
        7.3.3 小结
    7.4 副电实验
        7.4.1 电流与磁场的相互转化实验
        7.4.2 发电机原理及应用
        7.4.3 电动机
        7.4.4 小结
8 文会馆物理实验的后续影响
    8.1 对广文中学的影响
    8.2 对潍坊地区民族工业的影响
        8.2.1 藤虎枕和华丰机器厂
        8.2.2 尹焕斋潍县信丰染印公司
    8.3 文会馆优秀毕业生代表王锡恩
9 结语
    9.1 物理实验的分类及特点
        9.1.1 教学验证类实验
        9.1.2 职业技术类实验
        9.1.3 科技创新类实验
    9.2 文会馆物理实验研究的几点问题
        9.2.1 文会馆物理实验室建设的渠道与动力机制问题
        9.2.2 传入物理实验仪器的水平以及教师教育水平
        9.2.3 发现了一些关于文会馆物理实验建设的新史料
        9.2.4 实验对人才培养及地方经济的影响
    9.3 研究后续工作及展望
        9.3.1 物理实验室仪器的实物搜寻工作
        9.3.2 重建登州文会馆物理实验室
        9.3.3 一点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电气间歇短路故障火花的监测及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电气间歇短路故障的类型及特征分析
    2.1 电气间歇短路故障分类
    2.2 电气间歇短路火花
    2.3 本章小结
3 电气间歇短路火花电磁场特征分析
    3.1 电气间歇短路火花电磁场解析模型建立
    3.2 电磁场近场电压--天线距离模型
    3.3 电磁场数值模型的概念
    3.4 本章小结
4 电气间歇短路故障火花的电磁场分布
    4.1 有限元分析简介
    4.2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4.3 磁场强度有限元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火花故障源定位方法的研究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述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
    5.3 牛顿迭代目标优化定位算法
    5.4 本章小结
6 电气故障火花监测系统设计
    6.1 实验室电火花发生装置
    6.2 电磁场检测电路
    6.3 故障火花源定位试验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所做工作
    7.2 进一步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一)研究思路的出发点
        (二)具体研究思路
        (三)论文结构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循环经济思想的历史追溯
    一、中国古代的人与自然、环保的思想、观点
        (一)“人与自然和谐”和“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的环保观价值观
        (二)“天人合一”观念的历史演变
    二、西方的环境运动到与循环经济
        (一)环境运动的初兴:资源保护运动
        (二)环境运动的再起:卡逊和世界地球日
        (三)现代环境运动的高潮:绿党与激进环境运动
        (四)西方社会的环境思潮
    三、小结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循环经济思想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生活依靠自然界”
        (二)社会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媒介
        (三)人同自然界物质能量的变换——依靠劳动
        (四)小结
    二、马恩在分析生产一般时体现出的循环经济思想
        (一)人与自然关系中目光短浅的利己主义
        (二)一般财富生产中的循环经济问题
    三、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体现出的循环经济思想
        (一)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循环经济相关问题
        (二)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剥削劳动力、过度利用资源环境
        (三)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逐——规模化工业生产与科技带来的增值
        (四)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逐——资本循环中不变资本的节约
        (五)“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技术的“资本主义的应用”与循环经济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循环经济思想给我们的指导和启示
    五、小结
第三章 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
    第一节 《资本论》中有关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
        一、循环经济的内容与原则
        (一)主要内容
        (二)重要原则
        二、《资本论》中有关循环经济运行机理的先声
        (一)《资本论》中的三个系统
        (二)《资本论》中的“3R”思想
        (三)《资本论》中的“循环”思想
        (四)《资本论》中的自然资源价值
        三、小结
    第二节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循环经济运行一般机理
        一、市场经济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二、外部性理论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三、资源定价理论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四、公共物品理论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五、代际分配理论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六、制度经济学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七、政府干预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一)政府干预理论
        (二)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三)效益理论与政府干预
        八、制度变迁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一)变迁理论
        (二)技术变迁与循环经济
        (三)制度变迁与循环经济
        九、基于社会分工理论的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一)社会分工理论
        (二)社会分工与循环经济运行
        十、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的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一)产业价值链理论
        (二)产业价值链与循环经济运行
第四章 循环经济运行的国际经验与我国应用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启示
        一、德国循环经济实践
        (一)发展历程
        (二)法律体系
        (三)政府支持
        (四)中介组织
        (五)实施效果
        (六)未来方向
        (七)经验总结
        二、日本循环经济实践
        (一)发展历程
        (二)法律体系
        (三)角色定位
        (四)实施途径
        (五)政策措施
        (六)经验总结
        三、其他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
        (一)美国社区中的契约安排模式
        (二)芬兰的公众参与模式
        (三)丹麦的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第二节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难点与实证分析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与现状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动因
        (二)循环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主要难点与障碍因素分析
        (二)解决与推进措施
        三、对目前循环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
        (一)农业生态园区的典型实践
        (二)工业生态园区的典型实践
        (三)试点城市——贵阳的典型实践
        (四)试点省——辽宁的典型实践
        四、总结
第五章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构建与定位
    第零节
        一、发展模式的现实基础
        (一)经济处于快速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二)经济面临复杂的环境问题
        (三)循环经济实践从工业领域开始
        二、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三、航天发展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的产生过程
        (二)航天发展模式的主要内涵
        (三)航天模式的主要特点
        (四)航天模式的推进流程
    第一节 动脉产业生态化模式
        一、生态农业的实现
        (一)生态农业的实施
        (二)单个农户的实现途径
        (三)农业产业生态园的实现途径
        (四)社会的实现途径
        二、生态工业的实现
        (一)生态工业的实施
        (二)企业的实现途径
        (三)园区的实现途径
        (四)社会的实现途径
        三、生态服务业的实现
        (一)服务主体生态化
        (二)服务途径清洁化
        (三)消费模式绿色化
        (四)与其他产业生态耦合化
    第二节 静脉产业资源化模式
        一、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体系
        (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体系的构建
        (四)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体系的运作
        二、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
        (一)废旧家电处理的现状
        (二)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定位与推进措施
        一、全国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
        二、确立静脉产业的产业地位
        三、完善法律体系,提高全社会参与意识
        四、从发展规划入手加强宏观导向
        五、构建循环经济评价体系
        六、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电弧故障断路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前景
        1.2.1 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
        1.2.2 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2.3 UL1699标准
        1.2.4 AFCI的分类
    1.3 课题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故障电弧的分析
    2.1 电弧的基本概念
    2.2 故障电弧的产生
    2.3 故障电弧的基本性质
        2.3.1 故障电弧的类型
        2.3.2 常规保护机构对故障电弧的保护
        2.3.3 与过电流保护、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比较
        2.3.4 故障电弧的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故障电弧的检测
    3.1 故障电弧试验平台
        3.1.1 电弧发生器
        3.1.2 FLUKE示波器
    3.2 数字信号处理
        3.2.1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3.2.2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性质
        3.2.3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3.2.4 频谱泄露
        3.2.5 谐波特征向量
    3.3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3.3.1 开关开断时的数据分析
        3.3.2 开关闭合时的数据分析
        3.3.3 燃弧时的数据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4.2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4.3 微处理器的选择
    4.4 继电输出电路设计
    4.5 硬件系统可靠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的整体设计思想
    5.2 系统软件的编写
        5.2.1 编程语言的选择
        5.2.2 软件的基本功能
    5.3 主程序
    5.4 各模块子程序
        5.4.1 A/D转换子程序
        5.4.2 算法子程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电能质量分析及其补偿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必要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电能质量标准及其分析
    2.1 电能质量问题起因及特点
    2.2 电能质量标准简介
    2.3 电能质量分析方法
        2.3.1 电能质量分析方法综述
        2.3.2 LabVIEW软件介绍
        2.3.3 电能质量各指标分析
    2.4 电能质量分析实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系统谐波补偿方法的研究
    3.1 谐波的产生及治理方法
        3.1.1 谐波的产生及危害
        3.1.2 谐波治理方法
    3.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构成
    3.3 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基本原理
    3.4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
        3.4.1 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3.4.2 瞬时无功理论中能量的流动
    3.5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电路
        3.5.1 直流侧电压的控制
        3.5.2 补偿电流跟踪控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并联混合型有源滤波器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
    4.1 主电路与滤波电路模型
    4.2 主电路参数设计
        4.2.1 APF容量及开关器件的选择
        4.2.2 直流侧电压设计
        4.2.3 直流侧电容设计
        4.2.4 交流侧接口电感的设计
    4.3 补偿电流参考值计算电路
    4.4 脉冲信号生成电路
    4.5 LC无源滤波电路
    4.6 仿真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仿真系统

(7)大功率LED封装散热性能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文研究目的及章节分布
第二章 LED及其封装的概述
    2.1 LED的简介
        2.1.1 LED的结构
        2.1.2 LED的发光原理
        2.1.3 LED的主要性能参数
        2.1.4 LED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2 LED热效应的影响
        2.2.1 LED的热效应对pn结正向偏压的影响
        2.2.2 LED的热效应对发光效率的影响
        2.2.3 LED的热效应对光通量的影响
        2.2.4 LED的热效应对光色的影响
        2.2.5 LED的热效应对寿命的影响
    2.3 大功率LED散热封装的研究现状
        2.3.1 芯片结构
        2.3.2 封装结构
        2.3.3 封装材料
    2.4 LED封装的发展趋势
    2.5 LED封装散热性能的表征和测试
        2.5.1 LED封装散热性能的表征
        2.5.2 LED封装散热性能的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大功率LED封装的结构及材料
    3.1 新型的大功率LED封装
        3.1.1 高功率LED兼容集成封装模块
        3.1.2 自散热式的发光二极管日光灯
    3.2 新型LED封装的材料选取
        3.2.1 散热基板
        3.2.2 绝缘层
        3.2.3 电极层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功率LED封装的热力学仿真优化设计
    4.1 三维热力学模型
        4.1.1 瞬态传热模型
        4.1.2 稳态传热模型
    4.2 仿真
        4.2.1 5W单芯片白光LED封装
        4.2.2 5W多芯片白光LED阵列封装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样品制备、性能测试及分析
    5.1 样品制备
        5.1.1 绝缘层的制备
        5.1.2 电极层的制备
        5.1.3 5W单芯片白光LED封装的制备
    5.2 性能测试及分析
        5.2.1 绝缘层的性能测试及分析
        5.2.2 电极层的性能测试及分析
        5.2.3 5W单芯片白光LED封装样品的性能测试及分析
    5.3 散热性能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创新点
    6.2 展望
    6.3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发表的学术论文
    2.申请的发明专利

(8)节能型数字镇流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照明光源
    1.2 镇流器的发展与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1.4 全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2 数字镇流器主拓扑结构
    2.1 数字镇流器整体结构
    2.2 数字镇流器主电路拓扑分析与设计
    2.3 软开关技术概述
    2.4 阻抗匹配环节
    2.5 数字镇流器中主电路的选择与参数计算
3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3.1 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3.2 功率因数校正的实现方法和工作原理
    3.3 镇流器中常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4 微控制器数字控制电路
    4.1 主控制器单元
    4.2 可调光镇流器控制和半桥驱动器IR21953
    4.3 调光电路
5 通信电路
    5.1 电力载波通信
    5.2 电力载波通信电路有关参数
6 电磁兼容
    6.1 数字镇流器与节能灯中电磁干扰源
    6.2 数字镇流器中减少传导干扰的方法
    6.3 EMI滤波器的拓扑结构
    6.4 数字电路的抗干扰
    6.5 数字镇流器中电磁干扰滤波环节和整流环节设计和参数计算
7 数字镇流器软件系统
    7.1 镇流器仿真软件简介
    7.2 系统整体软件流程
8 数字镇流器仿真
9 展望与总结
    9.1 数字镇流器发展趋势
    9.2 数字镇流器节能性能
    9.3 数字镇流器应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9)医疗垃圾热解气化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热解气化理论与过程机理分析
    2.1 热解气化技术
    2.2 热解气化原理
    2.3 热解气化物理数学模型
    2.4 热解产物分析
    2.5 热解气化过程机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疗垃圾热解气化实验研究
    3.1 实验装置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典型垃圾组分热解气化分析
    3.4 热解气化工程性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垃圾中二恶英的分析
    4.1 二恶英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与危害
    4.2 二恶英类物质的生成机理与防治
    4.3 本实验对二恶英的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疗垃圾的管理
    5.1 医院污物的种类、来源、发生量和危害性
    5.2 国内医疗废物处理的现状与管理实践
    5.3 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贮存与处理
    5.4 国内外对医疗垃圾立法管理简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之处
    6.3 进一步研究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消除日光灯点燃故障一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登州文会馆物理实验研究[D]. 郭建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9)
  • [2]电气间歇短路故障火花的监测及定位研究[D]. 周学治.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2)
  • [3]浅谈家庭的消防四个能力建设[A]. 李建敏,吴尤,高炜. 2013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2013
  • [4]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 王红征. 河南大学, 2012(09)
  • [5]电弧故障断路器的研究[D]. 王超. 沈阳工业大学, 2009(08)
  • [6]电能质量分析及其补偿方法的研究[D]. 牟英. 兰州理工大学, 2009(11)
  • [7]大功率LED封装散热性能的若干问题研究[D]. 苏达. 浙江大学, 2008(06)
  • [8]节能型数字镇流器研究[D]. 李冠忠. 山东科技大学, 2007(05)
  • [9]医疗垃圾热解气化理论与实验研究[D]. 吴挺. 天津大学, 2005(02)
  • [10]消除日光灯点燃故障一法[J]. 刘传强. 农村电工, 2001(01)

标签:;  ;  ;  ;  

一种消除荧光灯点火失败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