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人群妊娠期超声诊断随访观察

高危人群妊娠期超声诊断随访观察

一、高危人群孕期超声诊断的随访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瑶[1](2021)在《孕期增重与双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联及超声早期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辅助生殖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双胎妊娠率呈现上升趋势。与单胎妊娠相比,双胎妊娠的胎儿宫内生长环境更为复杂,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结局风险更高。孕期体重增长(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是评估孕期母体及胎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既往研究表明,孕期增重异常会导致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并与母体产后、胎儿出生后的健康密切相关。然而,目前仅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制定了双胎妊娠孕期增重推荐指南,我国近年来已有相关研究报道,但尚缺乏充足证据,未形成普遍共识。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elective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sFGR)是单绒毛膜性(monochorionic,MC)双胎妊娠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可导致胎儿宫内死亡、神经损伤及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后果。目前,国内外临床实践中采用孕中期超声对sFGR进行早期诊断,但其诊断价值仍存有争议。因此,开展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1)明确双胎孕妇孕期增重水平与妊娠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等]及不良妊娠结局[早产、产后出血、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等]的关联;(2)评估孕中期超声对sFGR的早期诊断价值,并比较不同地区的超声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分为两章,第一章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双胎妊娠孕妇。通过问卷调查、母子健康手册采集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及本次妊娠、生活行为习惯等信息,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妊娠结局信息。参照P25-P75及IOM评价标准,将GWG分为不足、正常、过量三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绒毛膜性等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分析不同GWG水平与GDM、HDP以及早产、产后出血、LBW等结局的关联。采用比值比(odd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判断关联强度,并根据孕前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进一步分层分析。第二章的研究对象来自第一章研究对象中于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确诊为MC的双胎孕妇,并在妊娠16至24周时,通过超声对双胎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并对sFGR进行早期诊断。同时,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就诊于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MC双胎孕妇进行sFGR早期超声诊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孕中期超声诊断结果与产后sFGR的发生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各超声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并使用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以评估孕中期超声对sFGR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对两地超声早期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1.孕期增重与双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联研究中(第一章):(1)共纳入1014例研究对象,其中GDM、HDP的发生率分别为36.00%、12.62%。参照P25-P75标准,在所有双胎孕妇中,GWG不足者GDM风险是正常者的1.41倍(a OR,1.41;95%CI,1.01-1.95)。孕前超重的孕妇中,GWG过量增加HDP风险(a OR,2.55;95%CI,1.20-5.43)。按照IOM标准,在孕前低体重、正常体重及超重的孕妇中,GWG不足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低体重孕妇中GWG过量者HDP风险较正常者增加1.33倍(a OR,2.33;95%CI,1.47-3.10)。(2)孕妇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1.52%、27.91%。参照P25-P75标准,GWG不足使早产风险增加(a OR,2.09;95%CI,1.52-2.89),但与产后出血风险降低有关,其风险降低36%(a OR,0.64;95%CI,0.44-0.93)。根据IOM标准,在孕前低、正常体重及肥胖的孕妇中,增重不足与早产风险增加有关。(3)大胎、小胎低出生体重(LBW)的发生率分别为31.26%、56.71%。当孕期增重不足时,两个胎儿的LBW风险均增加。根据P25-P75标准,GWG过量与LBW风险降低有关。2.孕中期超声对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中(第二章):(1)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共纳入93例MC孕妇,发生sFGR者34例(36.56%)。超声诊断sFGR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7.65%、79.66%,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71%及81.03%。(2)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共纳入280例MC孕妇,发生sFGR者118例(42.14%)。该中心孕中期超声诊断sFGR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42%和89.51%,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96%和83.33%。(3)孕中期超声指标中估计胎儿体重不一致在sFGR的诊断中具有最高诊断价值,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其AUC为0.77(95%CI,0.66-0.88);在莱顿大学医学中心该指标AUC为0.83(95%CI,0.77-0.88)。(4)进一步对联合指标的sFGR诊断价值分析发现,青岛市MC孕妇采用双胎腹围不一致联合估计胎儿体重不一致具有最高诊断价值(AUC,0.78;95%CI,0.68-0.89)。而莱顿市将双胎腹围不一致、估计胎儿体重不一致以及小胎儿脐血流三者联合应用诊断时,其诊断效力最佳(AUC,0.88;95%CI,0.84-0.93)。结论:双胎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水平与妊娠并发症(GDM、HDP)及不良妊娠结局(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有关。孕期增重不足与GDM、早产、低出生体重风险增加有关,增重过量则会增加HDP的发生风险。孕中期超声对sFGR具良好的有早期诊断价值。通过对腹围不一致、估计体重不一致及小胎儿脐血流情况的联合可较准确地诊断sFGR。因此,应加强双胎孕妇的孕期体重管理,使其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并自孕中期始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定期评估双胎生长状况,以期改善母婴结局。

张华建[2](2021)在《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预防方案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通过Meta分析初步探讨我国孕产妇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2.通过检索孕产妇DVT预防与管理有关的文献,以找寻孕产妇发生DVT的最佳证据,初步构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通过德尔菲法对方案条目进行修订,最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研究方法:1.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Ovid、Wanfang、CNKI、CBM、VIP等数据库中检索。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5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探讨我国孕产妇DVT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再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2.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Ovid、EBSCO、CNKI等数据库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苏格兰临床网站(SIGN)、国际指南协作网(GIN)等循证指南网站中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6月发表的与孕产妇静脉血栓预防和管理有关的指南及其他类型文献。按照已制定的纳排标准对指南及其他类型文献进行筛选。使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Ⅱ)对指南进行评价,使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版)制定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对其他类型文献进行独立评价,包括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原始文献。找寻孕产妇DVT护理预防的最佳证据,并参考Meta分析中的危险因素,初步构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3.邀请20名专家对本研究初步构建的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进行评价。第一轮专家函询后,经本课题研究小组讨论后对条目进行调整,确立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共经过两轮专家函询,进而完善方案内容。研究结果:1.共纳入12篇研究进行Meta分析,其中有10种危险因素纳入Meta分析。纳入的危险因素有:(1)双胎或多胎(P<0.001);(2)年龄≥35岁(P=0.13)(3)妊娠期高血压(P<0.001);(4)卧床时间≥3d(P<0.001);(5)妊娠期糖尿病(P<0.001);(6)血栓史(P<0.001);(7)产后出血(P<0.001);(8)剖宫产(P<0.001);(9)子痫(P<0.001);(10)BMI(P=0.005)。2.在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的初步构建中共纳入73篇文献。其中Ⅰ级证据9篇,Ⅱ级证据29篇,Ⅲ级证据30篇,Ⅳ级证据5篇。最终初步构建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包括4个一级条目,11个二级条目,59个三级条目。3.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后删除三级条目8条,修改三级条目8条,最终确立了三级共48个条目的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85%,提出建议比率为52.9%;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100%,提出建议比率23.5%。第一轮专家函询变异系数(CV)在0.10~0.37范围内,专家权威系数为0.830,协调系数为0.25、0.22,显着性检验结果为P值均<0.05;第二轮专家函询变异系数(CV)在0.09~0.36范围内,专家权威系数为0.838,协调系数为0.23、0.21,显着性检验结果为P值均<0.05。研究结论:1.我国孕产妇合并DVT危险因素有双胎或多胎、妊娠期高血压、卧床时间≥3d、妊娠期糖尿病、血栓史、产后出血、剖宫产等;本研究Meta分析尚不能表明年龄≥35岁是我国孕产妇合并DVT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我国国情并符合实际的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共包含4个一级条目,11个二级条目,48个三级条目。专家函询结果具有可靠性,对临床实践具有参考及指导作用。

郭孟欣[3](2020)在《高频超声对产后腹直肌、耻骨联合分离程度的动态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孕妇妊娠晚期及产后腹直肌间距(Inter-rectus Distance,IRD)、耻骨联合间距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诊断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DRA)、耻骨联合分离(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PSD)及其产后康复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研究为前瞻性纵向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超诊科行产前超声检查并于我院分娩的妊娠晚期(36~41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观察,至观察截点,共有101名资料完整的孕产妇纳入研究对象组;另选取未育育龄期女性80例(年龄构成与研究对象组无差异)作为参考对照组。制定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并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于妊娠晚期、产后3天、产后42天、产后6个月四个时间点,剖宫产组于妊娠晚期、产后42天、产后6个月三个时间点应用高频超声观察测量研究对象的腹直肌间距、耻骨联合间距及其他声像图表现,观察其动态变化趋势;对照组入选后测量1次。于每个时间点对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腰背痛、骨盆痛)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分,研究腹直肌间距、耻骨联合间距与疼痛程度的相关关系。以腹直肌间距大于2cm作为腹直肌分离的诊断标准,并根据产后6个月脐水平处腹直肌间距是否大于2cm分为腹直肌分离组和无腹直肌分离组,分析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影响因素。应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研究显示产后腹直肌间距、耻骨联合间距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小,至产后6个月,腹直肌间距尚未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耻骨联合间距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显示不同分娩方式腹直肌间距恢复情况有所差异,阴道分娩组脐水平、脐下方5cm处腹直肌间距恢复速度优于剖宫产组(P<0.05),脐上方5cm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娩方式耻骨联合间距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时点腹直肌间距、耻骨联合间距与腰背痛、骨盆痛无明显相关关系。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初产妇、阴道分娩者相比,经产妇、剖宫产者发生产后DRA的比例明显升高(57.45%vs31.48%、68.42%vs37.81%);DRA组产妇的年龄、新生儿体重、腹围、孕前体重、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妊娠晚期体重、妊娠晚期BMI、孕期体重增加值均大于无D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身高、孕周无明显差异(P>0.0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值是产后DRA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在没有任何干预治疗的情况下,妊娠晚期腹直肌分离程度最大,产后腹直肌间距总体呈逐渐缩小趋势,产后42天内恢复速度最快,至产后6个月下降趋势趋于平缓;不同分娩方式腹直肌间距恢复速度有所差异,经阴道分娩优于剖宫产分娩恢复正常。2在没有任何干预治疗的情况下,妊娠晚期耻骨联合分离程度最大,产后耻骨联合间距呈逐渐缩小趋势,产后42天基本恢复正常,之后恢复速度明显减慢;不同分娩方式耻骨联合间距恢复速度相似。3不同时点腹直肌间距、耻骨联合间距与腰背痛、骨盆痛无明显相关关系。4孕妇年龄、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体重、孕期体重增加值是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影响因素。5高频超声能动态观察腹直肌间距、耻骨联合间距变化情况,为其诊断评估及治疗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同时可对恢复进程进行准确判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图10幅;表14个;参112篇。

李春梅,卢利羚[4](2020)在《早孕期NT超声筛查联合孕母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对胎儿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孕期NT超声筛查联合孕母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在胎儿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0例进行早孕期(孕11周~13+6周)NT超声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胎儿进行NT测量及头臀长测量,静脉导管血流测量、三尖瓣血流测量,并进行脑部、心脏、腹部及四肢的全方位检查,记录超声软指标,同时抽取孕母外周静脉血3mL,检测两组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GG)水平。对高度可疑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随访分娩结局,评估早孕期NT超声筛查联合孕母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①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结构畸形17例,检出率为8.5%(17/200),以心血管结构畸形构成比最高(29.4%,5/17),其次为腹部畸形(23.5%,4/17)。②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依次为98.5%、96.4%、98.9%,诊断胎儿畸形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依次是77.8%、94.8%、41.2%、98.9%、94.0%。③早孕期NT超声检查联合血清筛查后,检出率为66.7%(8/12);诊断效能依次是88.9%、97.9%、66.7%、99.5%、97.5%。④超声NT、NB、DV、TR等软指标在异常染色体核型中分布不同,以NT分布最广。结论:早孕期NT筛查超声软指标联合孕母血清生化指标在胎儿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筛查中提供重要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周怡[5](2019)在《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在胎儿产前心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尽管超声产前检查胎儿心脏异常已经变得可行,检出率在逐年增高,但目前心脏异常仍然排在出生缺陷的首位,是死亡率及致残率的首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检查耗时、经济及医疗资源配置、孕妇观念等问题造成大部分孕妇只能接受的心脏基础检查。系统的胎儿超声心动图只能在高危人群中进行,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胎儿心脏异常主要发生在低危人群中。大量专家和团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寻找能够快速系统筛查胎儿心脏的操作方法。为了让胎儿期心脏系统超声检查能够普及,避免漏诊及误诊,本研究结合断层解剖理论建立方法模型,并探讨其实用价值。目的:1.胎儿期心脏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该中心胎儿心脏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性研究,了解分析胎儿心脏疾病发病现状及规律,胎心发育异常可能因素分析,为出生缺陷一级、二级预防提供信息支持。2.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模型的建立:通过断层解剖的原理结合超声连续横断切面扫查过程中实际观察的结构,建立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模型。3.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在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实用价值:本研究为了探讨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在产前心脏检查中的实用价值。资料与方法资料:1.胎儿期心脏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超声科进行胎儿产前心脏检查的29340例孕妇,其中双胎1365例,三胎4例,单胎27971例,共计30713例胎儿心脏,对以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及分析。2.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模型的建立:实际工作中连续横断序列法扫查胎儿心脏的操作过程及视频,结合断层解剖理论构建胎儿横断序列扫查模型。3.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在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实用价值:2017年9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孕妇纳入研究组,其中正常胎儿心脏210例,异常胎儿心脏42例(均已由专门从事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工作超过5年的高级医师进行确诊)。所有参与者采取检查前告知,并自愿参加研究组,签订知情同意书。比较美国超声协会制定的胎儿超声心动图(AIUM)操作方法与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SCS),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诊断价值。方法:1.胎儿期心脏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使用美国超声协会指南规定的九切面法检查胎儿心脏,并详细检查胎儿其他系统。检查前登记孕妇详细信息,包括年龄、孕周、孕前及孕期可疑危险因素等。根据每年的检查例数、检出率、及相关参数,进行胎儿心脏异常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产前诊断价值分析。2.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扫查心脏的操作方法:从腹围标准切面连续平移至纵膈消失,扫查过程中根据结构的显示可稍微调整探头的角度。将连续横断序列扫查心脏视频分解成静止图像,对观察切面及心脏结构进行描述。3.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在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实用价值:将10名住院医师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美国指南及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进行培训,记录培训合格时间。将已由高年资医生筛查过的210名正常胎儿及42例异常胎儿均由两组医生检查,记录检出时间、阳性检出率、有无误诊、漏诊。记录及分析扫查过程中的耗时切面。以统计学方法分析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是否节时、有效、便于掌握。结果:1.胎儿期心脏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共检出胎儿心脏异常2049例,检查人数每年在增加,检出率也在逐年增高。其中403例伴发其他系统异常,1646例单纯心脏异常。18周以前检出结构畸形279例,18-28周检出结构畸形1065例、心脏肿瘤24例、心律失常21例。28-33周检出心脏结构异常469例、心脏肿瘤63例、心律失常128例。所有心脏异常的胎儿进行染色体检查,17例染色体异常。所有异常的心脏中处于高危因素的达479例。孕妇20岁-30岁检出率2.34%、30-40岁检出率为2.84%、大于40岁检出率为1.49%。2.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模型的建立: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重点强调为动态连续性观察横断面,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情况,操作简单,受体位等因素影响较小,可以观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指南规定的所有结构。3.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在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实用价值:AIUM组和SCS组住院医师培训合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0±2.191 VS 7.90±0.741)h,SCS培训时间要明显短于AIUM组;两组检查正常胎儿心脏时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7.00±18.84VS189.00±9.98)s,SCS组要明显快于AIUM组;AIUM组和SCS组检查异常胎儿心脏时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00±40.64VS435.61±40.73)s。AIUM组与SCS组在检查正常胎儿时均未出现假阳性。在异常组中均出现3例漏诊,检出率92.85%,未出现误诊。且根据实验记录在孕妇非起床活动、单次完成胎儿心脏检查所有结构的显示率,SCS组人数要明显高于AIUM组。耗时切面记录分析显示AIUM组主要为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长轴、心底及大动脉短轴切面,SCS组仅为腹围标准切面。原因为AIUM操作方法受胎儿体位、脊柱骨化程度,操作者手法熟练程度,空间想象力等因素影响较大。结论1.胎儿期心脏异常的流行病调查:胎儿心脏检查人数在增加,检出率逐年增高,但出生率仍然居高不下。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胎儿心脏异常的发病与指南中指出的高危因素不具有相关性,低危因素的孕妇依然存在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高风险。因此,产前检查心脏异常不可忽略,应尽可能的在早中晚孕三个阶段,对每个胎儿进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系统检查。由于工作量的增大,我们在不断摸索寻求一种快速,高效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2.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模型的建立:断层解剖理论基础结合超声连续横断序列扫查心脏的视频,说明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3.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在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实用价值: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可以作为一种胎儿心脏系统检查的方法,运用于每一个胎儿。当发现扫查过程中结构异常时,则应详细全面的扫查其他附加切面,以此既能满足产前心脏检查的大量工作,又能避免一些血管走行异常或非重大心脏异常的漏诊和误诊。

董建杰[6](2020)在《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可行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一类常见的胎儿畸形,国内总发病率为8‰,活产新生儿中为5‰~10‰,仅次于神经管缺陷。复杂的心脏结构畸形不仅预后不良,同时也是危及新生儿及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先天性心脏病种类繁多,有些在宫内就可得到治疗,有些在胎儿出生后再行治疗,而有些是严重的可致死性畸形,发现后必须立即处理。目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是胎儿心脏畸形检查的最主要方法,且应用该方法可于妊娠中晚期准确诊断大部分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但是该时期的临床干预通常会给孕妇造成较大的身心伤害。因此,如何能在产前尽早地检出CHD不仅对孕妇的妊娠结局及进一步临床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改善某些类型胎儿心脏畸形的预后,从而更好地做到优生优育。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分辨率及超声技术的不断提高,在11-13+6周观察胎儿结构、初步筛查胎儿畸形已逐渐成为可能。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运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探讨妊娠早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可行性,判断早孕期各项异常指标与胎儿心脏畸形的相关性,了解早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超声科行早孕期(11-13+6W)NT筛查的单胎孕妇3250例,以筛查结果呈高风险并完成染色体检查且有完整资料的46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7-47岁,平均年龄为27.9±5.4岁,胎龄11~13+6周,平均孕周为12.6±0.5周,头臀长为45-84mm,平均头臀长64±7.2 mm,均为单胎。所有胎儿均严格依照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Fetal Medicine Foundation,FMF)的要求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在胎儿标准正中矢状切测量胎儿头臀长(Crown-rump Length,CRL)、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并观察鼻骨,同时采集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血流频谱,观察其频谱形态有无改变;应用胎儿侧脑室水平、丘脑水平及小脑水平横切面观察胎儿颅脑结构;应用双眼眶、双耳、鼻后三角及双唇水平冠状切面观察胎儿颜面部;对四肢长骨进行连续扫查观察胎儿肢体结构;应用腹部横断面、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切面等观察胎儿心脏结构。记录所有高风险孕妇(主要包括孕妇高龄、胎儿结构异常、超声软指标异常、母体血清生化指标异常、有不良孕产史、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致畸物接触史等)的染色体结果并对其心脏进行最大限度检查,记录心脏异常的种类和数量。对检出心脏为严重畸形的胎儿关注其妊娠结局或进一步临床处理,对未立即终止妊娠的胎儿建议其两至四周后来院复查并追踪其妊娠结果,对心内结构暂未见明显异常的胎儿于20-24周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记录早孕期漏诊及误诊心脏畸形的数量及类型,分析早孕期CHD与超声软指标、心轴异常及染色体异常间的相关性。结果高风险孕妇染色体异常检出情况本组研究的460例高风险孕妇均行绒毛膜或羊膜腔穿刺术,结果显示染色体异常者14例,检出率3.0%,所有结果中以21-三体比例最高(5/14 36%),其次为18-三体(3/14 22%)。染色体异常伴心脏畸形者8例,发生率为(8/1457.1%),具体为:房室间隔缺损伴21-三体2例、左心发育不良伴18-三体1例、左心发育不良伴MD基因外显子缺失1例、右心发育不良伴18-三体1例、室间隔缺损伴21-三体1例、单心房、单心室伴13-三体1例、单心室伴21-三体1例。染色体异常伴心外畸形者6例,发生率为(6/14 42.9%),具体为:露脑畸形伴13-三体1例、全前脑伴18-三体1例、无脑儿伴DS 1例、脐膨出伴45,XO 1例、颈部淋巴水囊瘤伴21-三体1例、前臂缺如伴45,XO 1例。胎儿心脏畸形检出情况早孕期首次检出胎儿心脏异常18例,包括房室间隔缺损4例、左心发育不良3例、室间隔缺损3例、单心室2例、共同动脉干2例、右位心2例、大动脉畸形1例,右心发育不良1例。9位孕妇在咨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后于妊娠早期自愿终止妊娠,未终止妊娠者于20-24周复查,发现误诊4例(早孕期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3例胎儿于中孕期复查时1例诊断为轻型法洛四联症,1例诊断为房室间隔缺损,另外1例未见明显异常;早孕期诊断为共同动脉干的1例胎儿于中孕期复查时诊断为肺动脉重度狭窄伴室间隔缺损),早孕期诊断为大动脉畸形的胎儿于中孕期复查时诊断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早孕期心内结构暂未见明显异常的胎儿于中孕期复查时首次检出心脏畸形9例,包括室间隔缺损5例、主动脉弓缩窄1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1例、法洛四联症1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上述结果显示早孕期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为65.4%,漏诊率为34.6%。心脏畸形中心轴的显示情况本研究中检出的CHD胎儿中,除2例单腔心室因室间隔显示不完整心轴无法测量外,余病例伴有心轴异常者10例,表现为心轴左偏的病例为:左心发育不良3例、共同动脉干2例、大动脉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1例。表现为心轴右偏的病例为:右心发育不良1例、右位心2例。与心脏正常组心轴的平均角度(44.0°)相比,异常组心轴的平均角度(51.7°)较大,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脏异常组中心轴异常的发生率为38.5%,正常组中未见胎儿心轴异常,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孕期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检出情况在所有符合条件的胎儿中,存在软指标异常有45例,其中增厚NT增厚19例,DV a波频谱形态异常12例,三尖瓣返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6例,同时存在两个指标异常者7例,同时存在三个指标异常1例。本研究中无论染色体正常与否,合并心脏畸形者NT增厚、DV a波频谱形态异常、TR发生率分别为53.8%、42.3%、19.2%,未合并心脏畸形者上述超声软指标发生率分别为3.0%、2.1%、0.9%,二者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具有可操作性及临床实用价值。2.早孕期超声可检出严重的胎儿心脏畸形,特别是四腔心切面异常者,应引起高度警惕,心内结构异常较轻的畸形常容易漏诊。3.NT值增厚、DV a波频谱异常、TR及心轴异常可作为胎儿心脏畸形的预测指标。4.先天性心脏病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存在心脏畸形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

张一休[7](2019)在《中国胎儿超声生物学参数生长曲线及参考范围的研究与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定量测量各孕周胎儿生物学参数,建立中国胎儿15~40周超声生物学参数的参考方程式和参考范围。2.将本研究结果与其他同类研究进行对照,确定适合中国胎儿的参考范围。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横断面研究,在中国大陆13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超声检查。选取孕周准确的单胎妊娠孕妇,于孕15~40周行超声检查。记录双顶径(biparietal diameter,BPD)、头围(head circumference,HC)、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AC)、股骨长(femur length,FL)等测值,每个孕妇只选取一次检查结果。对于每个参数,分别行回归分析以估算各孕周的均值及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建立百分位数表。计算Z-score以评估本研究与其他同类研究的差异。结果1.本研究包含7553例中国胎儿。建立了 BPD、HC、AC、FL均值的参考方程。各参数均值相对于孕龄(gestational age,GA)的参考方程均为三次方模型。BPD=66.62190+3.02717(GA-26)-0.02264(GA-26)2-0.00366(GA-26)3(R2=0.9522)HC=243.08436+10.21927(GA-26)-0.15379(GA-26)2-0.00860(GA-26)3(R2=0.9578)AC=220.22188+10.90063(GA-26)+0.00939(GA-26)2-0.00905(GA-26)3(R2=0.9533)FL=48.32225+2.41233(GA-26)-0.02623(GA-26)2-0.00056(GA-26)3(R2=0.9583)2.本研究建立了 BPD、HC、AC、FL标准差(SD)的参考方程。各参数SD的参考方程均为线性方程。BPD(mm)=2.24668+0.03120 GA HC(mm)=6.46603+0.11823 GA AC(mm)=1.81467+0.36755 GA FL(mm)=1.29105+0.04187 GA3.中国胎儿生物学参数的预测公式及预测百分位数与以往的文献趋势一致但略有不同。本研究生物学参数与韩国及香港等亚洲人群研究数据的主要差别在于FL。INTERGROWTH-21st研究的AC和FL测值在多数孕周小于本研究。在孕20~21周以后,Hadlock研究的HC、AC、FL测值与本研究结果较为接近。结论本研究报道了新的中国胎儿生物学参数参考范围和方程式,可供中国人群产科超声临床应用。目的1.基于中国胎儿数据,建立依据超声测量头臀长(crown-rump legth,CRL)推算孕龄(gestational age,GA)的计算公式,评估其系统预测误差并与以往文献发表的其他GA推算公式进行比较。2.了解正常中国胎儿颈背部透明层厚度(nuchaltranslucency,NT)的分布,探讨NT与CRL的关系,建立NT的参考范围。资料与方法1.国内13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08~2012年间,前瞻性入选早孕期孕妇并进行超声检查,常规随访至胎儿出生。2.选取月经规律,月经周期在28~30天的低危单胎妊娠孕妇,根据末次月经(last menstrual period,LMP)第一天推算孕周。在孕11+0~13+6周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每个胎儿CRL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使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GA相对于CRL的回归方程式。根据文献已发表的GA推测公式,计算现有研究中各胎儿的预测GA。计算预测GA和实际GA差值的均值及标准差,以评估系统预测误差及随机预测误差。3.在孕11+0~13+6周测量NT。回归分析NT与CRL的关系,计算相应CRL时NT的第5、50、95百分位数。计算出不同CRL时的NT中位数,将NT测值换算成中位数倍数(multiple of median,MoM),计算各CRL分组中NT MoM值分布,计算第95百分位数。结果1.本研究纳入4710名中国胎儿。CRL的均值和SD随孕周几乎呈线性变化,通过CRL(单位为mm)推算GA(单位为天)的最佳公式为:GA=59.361513+0.461425×CRL(R2=0.8028)2.根据本研究的GA预测公式,预测孕龄和实际孕龄的差值是0.12天(95%可信区间,0.05~0.21),小于其他6个GA推算公式。3.NT随CRL增加逐渐增加。使用固定的NT截断值筛查时,假阳性率亦随CRL(GA)的增加而增大。NT厚度与性别无关。NT MoM值呈正态分布,与CRL无相关性,第95百分位数为1.45,方便临床使用。结论1.本研究报道了 11+0~13+6周自然受孕胎儿的GA计算公式,无明显系统误差,与现有的GA推算公式比较结果较好。2.确定了中国胎儿NT厚度的参考范围,临床筛查用MoM值可以消除CRL的影响。

严泓[8](2018)在《早孕期超声软指标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孕1113+6周)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静脉导管血流a波(DVa波)异常及三尖瓣反流(TR)等超声软指标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研究对象: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行妊娠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检查的5000例孕妇。除外胚胎发育停止,流产及失访者,最后纳入研究对象4590例。2.观察指标:(1)超声软指标:妊娠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静脉导管血流a波(DVa波)情况,是否三尖瓣反流(TR);(2)妊娠早期及后期超声检查发现的胎儿心脏及其他结构异常,重点记录先天性心脏病及其类型;(3)追踪妊娠结局(活产或引产)。3.分组与分析内容:(1)按妊娠早期软指标情况,将NT≥2.5mm定义为NT增厚,分为4组:≥2.5<3.0 mm(A组),≥3.0<3.5mm(B组),≥3.5<6.0mm(C组)和≥6.0 mm(D组),比较各组CHD检出的情况;根据是否存在DVa波异常分为DVa波异常组及DVa波正常组,心脏是否存在TR分为TR阳性组和TR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组CHD的检出情况。(2)将整个孕期发现有胎儿CHD者分为早孕期诊断组与早孕期漏诊组(中孕期诊断组),比较2组软指标情况及其与CHD诊断关系。(3)根据三项软指标不同阳性结果联合筛查CHD进行分组:仅单项软指标阳性组、NT合并DVa波异常(或合并TR阳性)组、DVa波异常合并TR阳性组、三项软指标阳性组,比较各组对CHD的检出情况。计算3项软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于筛查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4590例中,经过妊娠早期超声筛查,妊娠中、晚期超声筛查及生后随访,共诊断51例CHD(11.1‰,51/4590),其中27例(52.9%,27/51)在早孕期(1113+6周)诊断,24例(47.1%,24/51)在中孕期(1424周)诊断;2.早孕期任意软指标阳性合并CHD共35例(68.6%,35/51),其中NT增厚的A、B、C、D组CHD检出率分别为1.2%、6.7%、11.6%、42.4%,随着NT厚度增加,CHD检出率增高(P<0.001)。通过对NT值的ROC曲线分析,取NT≥3.0mm作为截断值时筛查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最大。静脉导管a波异常组胎儿CHD的发生率高于DVa波正常组(19.4%vs0.6%,P<0.001);TR阳性组胎儿CHD的发生率高于TR阴性组(10%vs0.9%,P<0.001)。3.27例胎儿软指标阳性合并CHD在早孕期检出,24例胎儿CHD在中孕期检出(早孕期漏诊组);早孕期诊断组的NT厚度、NT≥3.0mm的比例,以及DVa波异常、TR的发生概率均高于早孕期漏诊组(均P<0.001)。4.单一软指标筛查CHD,NT厚度≥3.0mm的敏感性高于DVa波异常和TR,DVa波异常的敏感性高于TR。三项软指标联合筛查,一项及以上软指标阳性筛查CHD的敏感性高于单项软指标筛查的敏感性。且当NT增厚合并任意软指标阳性时罹患CHD的概率增高。结论:1.早孕期超声软指标有助筛查胎儿CHD(尤其在NT≥3.0mm时),多项软指标的联合应用能提高对CHD的预测价值。2.早孕期超声软指标阴性者不能排除胎儿存在CHD的可能性,需要中孕期进一步系统超声筛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9](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王凤兰[10](2015)在《产前超声用于胎儿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筛查及诊断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产前系统超声检查胎儿结构畸形,探讨其在诊断胎儿结构畸形中的价值、疾病分布特点和漏诊原因;探讨中晚孕期胎儿结构畸形、超声软指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间的关系;早孕期利用超声标准切面筛查胎儿结构畸形,并联合母血清生化指标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提高两者的检出率,使产前筛查从中晚孕提前到早孕期,以解决临床中胎儿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筛查时间晚、检出率低和有创性等问题。方法1、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到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筛查的266803例孕妇行超声系统筛查,利用超声多种方法、多个切面对胎儿进行全面的检查,记录超声发现的胎儿结构畸形时的孕周、疾病种类和数量,并按解剖系统分类。随访漏诊病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2、对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出胎儿结构畸形或超声软指标的1376例孕妇行羊水或脐血穿刺,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记录染色体异常的种类、数量和检出率,分析胎儿结构畸形和超声软指标与染色体异常间的关系。3、对早孕期6000例孕妇行超声筛查及与母血清生化指标联合筛查胎儿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对高风险的孕妇行羊水穿刺,检查染色体核型。记录胎儿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种类、数量及检出率。计算早孕期超声筛查胎儿结构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超声软指标与胎儿心脏畸形间的关系。结果1、本组共检出胎儿结构畸形3101例(4171处畸形),检出率为11.62‰。按系统解剖排列前5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神经系统、颜面部、泌尿系统及呼吸系统畸形等。按病种排列前5位依次为唇腭裂、室间隔缺损、肾积水、脊柱裂、心内膜垫缺损等。随访超声漏诊856例,漏诊率3.21‰。前5位依次为多/少指(趾)、耳畸形、尿道下裂、足异常、室间隔缺损。2、1376例染色体标本中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66例,染色体异常率为4.72%。超声筛查染色体异常灵敏度为60.61%、特异度为76.64%,阳性预测值为11.56%,。超声筛查阳性者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超声筛查阴性者高(前者40/346、11.56%,后者26/1030,2.82%);超声指标异常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胎儿多发结构畸形25.4%>多发超声软指标11.9%>单发结构畸形10.3%>单发超声软指标7.0%。超声发现颈部水囊瘤、心脏畸形、肢体异常、皮肤水肿、胸腔积液和手指重叠等畸形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风险高。3、6000例孕妇联合筛查共筛查出326例高风险的孕妇,检出染色体异常22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10例、18-三体综合征3例、Turner综合征5例、13-三体综合征1例及其他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21-三体综合征的检出率为89.9%,假阳性率为5.3%。超声软指标中颈项透明层在染色体异常病例中明显增厚。早孕期超声筛查检出胎儿严重结构畸形42例,其敏感性为54.4%,特异性为99.9%,阳性预测值为81.2%,阴性预测值为99.6%。NT、三尖瓣反流及脐静脉a峰倒置在心脏畸形中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1、产前系统超声在检查胎儿结构畸形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是诊断胎儿结构畸形不可缺少的手段。胎儿结构畸形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多/并指(趾)、耳畸形、尿道下裂等畸形超声检查漏诊率高。2、中晚孕期利用超声结构畸形、超声软指标筛查染色体异常是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有效措施。当存在胎儿多发结构畸形、多发超声软指标和几种特殊的结构畸形时,应进行染色体异常检查。3、早孕期超声软指标联合母血清学指标是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有效措施。4、早孕期产前超声筛查是检查胎儿严重结构畸形的有效手段,但要结合中晚孕期超声筛查。超声软指标颈项透明层、三尖瓣反流和脐静脉a峰倒置是预测心脏畸形较敏感的指标。

二、高危人群孕期超声诊断的随访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危人群孕期超声诊断的随访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孕期增重与双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联及超声早期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孕期增重与双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联性研究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含量计算
        3 伦理学要求
        4 主要结局诊断标准
        5 资料收集
        6 主要研究变量的定义及判断标准
        7 质量控制
        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双胎孕妇的基本特征及孕期增重情况
        2 双胎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及其与孕期增重的关联性分析
        3 双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及其与孕期增重的关联性分析
        4 双胎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及其与孕期增重的关联性分析
    讨论
第二章 孕中期超声对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含量计算
        3 伦理学要求
        4 主要结局诊断标准
        5 资料收集与孕中期超声检测
        6 主要研究变量的定义及判断标准
        7 质量控制
        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青岛市MC双胎妊娠结果分析
        2 莱顿市MC双胎妊娠结果分析
        3 孕中期超声诊断对比
        4 早期超声正确诊断sFGR与未正确诊断sFGR的双胎出生结局比较
    讨论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双胎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在校期间参与项目
缩略词表
致谢

(2)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预防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孕产妇合并DVT的流行病学特征
        1.1.2 孕产妇合并DVT的发病原因
        1.1.3 孕产妇合并DVT的诊断
        1.1.4 孕产妇合并DVT的治疗方式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1.3.2 循证护理学(Evidence-based nursing,EBN)
        1.3.3 德尔菲法
    1.4 研究目的
第2章 孕产妇合并DVT危险因素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1.2 文献检索策略
        2.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2.1.4 文献质量评价
        2.1.5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文献筛选流程及检索结果
        2.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结果
        2.2.3 异质性检验
        2.2.4 Meta分析结果
        2.2.5 敏感性分析
        2.2.6 发表偏倚
    2.3 孕产妇合并DVT危险因素讨论
    2.4 Meta分析的局限性与展望
第3章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
    3.1 循证指南检索步骤及策略
        3.1.1 检索数据库
        3.1.2 检索策略
        3.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3.1.4 指南资料提取
        3.1.5 指南质量评价
        3.1.6 结果
        3.1.7 结论及对下一步研究启示
    3.2 原始文献及系统评价等的检索步骤及策略
        3.2.1 检索数据库
        3.2.2 检索策略
        3.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3.2.4 文献筛选步骤
        3.2.5 文献检索结果
        3.2.6 文献质量评价
        3.2.7 文献资料提取与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文献的一般特征
        3.3.2 文献证据整合结果
第4章 基于德尔菲法确立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
    4.1 研究目的
    4.2 专家函询步骤
        4.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4.2.2 形成专家函询问卷
        4.2.3 函询专家遴选
        4.2.4 专家函询过程
        4.2.5 条目修订原则
        4.2.6 统计学分析
        4.2.7 质量控制
    4.3 研究结果
        4.3.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4.3.2 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
        4.3.3 函询专家的权威程度
        4.3.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4.3.5 第一轮函询情况
        4.3.6 第二轮函询情况
        4.3.7 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
    4.4 讨论
        4.4.1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4.4.2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4.4.3 构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的意义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局限性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高频超声对产后腹直肌、耻骨联合分离程度的动态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1.2.2 研究对象组不同时点腹直肌间距、耻骨联合间距的变化情况比较
        1.2.3 不同时点腹直肌间距与腰背部疼痛程度评分的关系
        1.2.4 不同时点耻骨联合间距与骨盆痛疼痛程度评分的相关关系
        1.2.5 耻骨联合间隙其他超声特征变化情况
        1.2.6 产后6个月腹直肌分离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1.2.7 产后6 个月腹直肌分离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3 讨论
        1.3.1 不同时点腹直肌间距、耻骨联合间距的变化趋势
        1.3.2 不同时点腹直肌分离、耻骨联合分离声像图变化特点
        1.3.3 腹直肌间距、耻骨联合间距与疼痛的关系
        1.3.4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影响因素
        1.3.5 最佳干预时期的选择
        1.3.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孕产妇腹直肌分离、耻骨联合分离的研究进展
    2.1 腹直肌分离、耻骨联合分离概述
        2.1.1 相关解剖
        2.1.2 发病机制
        2.1.3 影响因素
        2.1.4 临床表现
    2.2 腹直肌分离、耻骨联合分离的诊断标准及评估方法
        2.2.1 诊断标准
        2.2.2 评估方法
    2.3 腹直肌分离、耻骨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
        2.3.1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
        2.3.2 耻骨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A 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腹直肌分离、耻骨联合分离调查问卷
附录 C 附图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早孕期NT超声筛查联合孕母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对胎儿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测
        1.2.2 联合筛查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
    2.2 超声诊断与随访结果分析
    2.3 孕母血清学联合超声筛查结果分析
    2.4 超声及联合筛查的诊断效能分析
    2.5 染色体异常的胎儿超声指标与血清学指标比较
    2.6 正常核型的超声软指标分布情况
3 讨论

(5)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在胎儿产前心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胎儿期心脏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2 仪器
        2.3 检查者要求
        2.4 胎儿检查安全性要求
        2.5 胎儿心脏检查方法
    3.结果
        3.1 最近三年心脏异常检出情况
        3.2 心脏异常的种类
        3.3 伴发心外畸形情况
        3.4 胎儿心脏异常涉及高危因素情况
        3.5 胎儿心脏异常的孕妇年龄分布
        3.6 胎儿心脏异常的检出孕周情况分布
        3.7 统计分析心脏异常的发生与高危因素关系
        3.8 胎儿心脏异常的超声声像图:
    4.讨论
        4.1 胎儿心脏异常的发病现状
        4.2 胎儿心脏异常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4.3 超声在整个妊娠阶段心脏检查中的价值
        4.4 根据超声检出情况分析不同的心脏异常的发病特征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模型的建立
    1.前言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在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实用价值
    1.前言
    2.资料和方法
        2.1 仪器与软件
        2.2 入选资料
        2.3 操作方法
        2.4 实验方法
    3.结果
        3.1 两组方法培训合格的时间及分析
        3.2 两组方法的检出情况及时间统计
        3.3 耗时情况分析
        3.4 统计结果总结
        3.5 典型超声声像图
    4.讨论
        4.1 AIUM及 SCS操作方法掌握难易程度分析
        4.2 两种操作方法诊断优势分析
        4.3 两种操作方法用时分析
        4.4 SCS方法同横断五切面比较
        4.5 .超声与其他检查工具及技术对比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6)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可行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可行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中国胎儿超声生物学参数生长曲线及参考范围的研究与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国胎儿中晚孕期超声生物学参数生长曲线及参考范围的研究与建立
    摘要
    Abstract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早孕期基于头臀长建立孕龄计算公式及颈背部透明层厚度参考范围
    摘要
    Abstract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一)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二)
    参考文献
论文附图
附表
英文词缩写索引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会议发言
致谢

(8)早孕期超声软指标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2.1 超声软指标与CHD产前诊断
    2.2 产前超声诊断CHD的情况
3 讨论
    3.1 早孕期(11~13~(+6)周)超声检查规范
    3.2 胎儿心脏畸形与超声软指标的关系
    3.3 产前超声筛查CHD情况
    3.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产前超声用于胎儿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筛查及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产前超声系统筛查诊断胎儿结构畸形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仪器和人员
        1.1.3 系统产前超声检查
        1.1.4 针对性超声检查
        1.1.5 胎儿畸形的确诊、随访及记录
        1.1.6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胎儿结构畸形检出和漏诊情况
        1.2.2 超声诊断的胎儿结构畸形解剖系统分布情况
        1.2.3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结构畸形病种分布情况
        1.2.4 超声诊断胎儿结构畸形孕周分布情况
    1.3 讨论
        1.3.1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现状
        1.3.2 产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累计的系统、器官及检出率
        1.3.3 产前超声检查时机
        1.3.4 产前超声的局限性及漏诊原因
        1.3.5 提高胎儿畸形超声检出率的对策
    1.4 结论
二、中晚孕期胎儿结构畸形、超声软指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相关性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设备与人员
        2.1.3 胎儿结构畸形的获取
        2.1.4 超声软指标的获取及异常诊断标准
        2.1.5 介入性产前诊断
        2.1.6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染色体异常检查结果
        2.2.2 各种高危因素染色体异常检查结果
        2.2.3 超声筛查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2.2.4 产前超声筛查染色体异常各系统结构畸形检出情况
        2.2.5 常见超声异常在染色体异常中的检出情况
        2.2.6 单因素方差分析超声异常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评估
    2.3 讨论
        2.3.1 染色体异常筛查的进展
        2.3.2 产前超声筛查在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价值和意义
        2.3.3 胎儿畸形数目和超声软指标的数目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
        2.3.4 各种染色体异常对应的超声结构畸形和超声软指标的特点
        2.3.5 各种胎儿结构畸形和超声软指标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评估
        2.3.6 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指标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局限性
    2.4 结论
三、早孕期超声筛查及与母血清指标联合筛查胎儿畸形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设备与人员
        3.1.3 早孕期产前超声的筛查与测量
        3.1.4 母体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3.1.5 介入性产前诊断
        3.1.6 随访
        3.1.7 统计学处理
    3.2 结果
        3.2.1 联合筛查检出染色体异常情况
        3.2.2 早孕期超声筛查胎儿严重结构畸形情况及随访中晚孕情况
        3.2.3 DS胎儿与正常核型胎儿超声NT及母血清学指标间的比较
        3.2.4 超声软指标在染色体正常、染色体异常及心脏畸形中发生的情况
    3.3 讨论
        3.3.1 早孕期超声筛查的意义
        3.3.2 早孕期超声对胎儿结构畸形的筛查
        3.3.3 早孕期超声对染色体异常的筛查
    3.4 结论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危人群孕期超声诊断的随访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孕期增重与双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联及超声早期诊断价值研究[D]. 王瑶. 青岛大学, 2021(02)
  • [2]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预防方案的研究[D]. 张华建. 南昌大学, 2021(01)
  • [3]高频超声对产后腹直肌、耻骨联合分离程度的动态观察研究[D]. 郭孟欣.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早孕期NT超声筛查联合孕母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对胎儿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诊断价值研究[J]. 李春梅,卢利羚.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1)
  • [5]连续横断序列扫查法在胎儿产前心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D]. 周怡.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6]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可行性的研究[D]. 董建杰. 郑州大学, 2020(02)
  • [7]中国胎儿超声生物学参数生长曲线及参考范围的研究与建立[D]. 张一休.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8]早孕期超声软指标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应用价值[D]. 严泓.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4)
  • [9]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10]产前超声用于胎儿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筛查及诊断的研究[D]. 王凤兰. 天津医科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高危人群妊娠期超声诊断随访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