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13届亚锦赛成绩(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1](2020)在《基于GRA与RSR对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发展态势研究》文中提出自中国男篮实行“双轨制”以来,既有收获也有遗憾,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时隔八年重返亚洲巅峰,但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再次跌入低谷,错失直通东京奥运会资格。这意味着中国男篮未来三年内难有跟世界强队交手的机会,对中国男篮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唯有立足当下,找出差距,夯实基础,努力向世界水平靠拢。本研究采用秩和比法(Rank-sum Ratio,简称RSR)、灰色关联分析法(Grey Relation Analysis,简称GRA)以及录像观察法等方法,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7年男篮亚洲杯、2019年男篮世界杯3次世界大赛球队的攻防指标统计数据为依凭,横向分析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与赛对手攻防能力差异;纵向分析并定位中国男篮攻防实力以及探讨近3次世界大赛影响中国男篮战绩的技战术因素,并提出尝试性建议。研究表明:(1)运用GRA法纵向分析,揭示了近3次世界大赛中国男篮成绩的最大影响因子同为2分球命中率。(2)RSR法揭示了各参赛球队进攻、防守、攻防能力所属等级,且排序结果与球队大赛名次呈显着相关;中国男篮整体攻防能力在亚洲层面仍具有一定优势,在世界层面属于中下游水平。(3)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在得分、失分、进攻篮板、助攻、3分球命中率与对手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3分球命中数与对手相比呈显着性差异(P<0.05);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国男篮在进攻篮板上与对手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与对手在所选取的攻防指标中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中国男篮不同位置攻防能力失衡。内线球员表现出一定的实力,是整个球队的攻坚点、得分点;前锋和后卫球员的持球突破能力、中远距离的投射能力、防守的侵略性不足,有待提高。(5)近3次世界大赛中国男篮总体上攻防节奏加快。2分球基本稳定,3分球出手数增多且对比赛的贡献度增加,罚球命中率较稳定,进攻篮板和防守篮板呈上升趋势,控制失误能力有所提高,犯规控制有所进步,封盖能力比较稳定但主要依靠内线球员。针对中国男篮在近3次赛事中的攻防表现。建议中国男篮科技练兵、狠抓体能、夯实基本功、加强热身赛强度、重点提升外围投射能力、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王嘉欣[2](2020)在《2019年FIBA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及对手位置效率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2019年8月31日至9月15日,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兼第18届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1]在我国的8个城市举办,有广州、北京、武汉、南京、上海、东莞、深圳及佛山。这是我国首次承办如此规模的篮球体育赛事,是我国重要历史交汇期的标志性体育事件,办好本届赛事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纳入了观察手段、文献资料手段、比较分析手段和数理统计手段,将2019年FIBA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和与其交锋过的对手共计6支队伍作为研究对象,由球员的位置效率计算公式和NBA效率指数公式选取出特定的进攻和防守的技术统计数据以及对比赛录像进行反复观看,计算出相互的位置效率和效率指数,并将中国男篮和对手之间的前锋、中锋和后卫使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中国男篮前锋位置在本届比赛中个人技术、基本功的不扎实;不能敏锐的运用各项战术;不具有较强的反击力;不具备很多大赛的经验和较强的心理素质;进攻不够灵敏、反应较为迟缓。上述问题可以体现在篮板球、抢断球、投篮得分以及失误等环节上。2,我国男篮的中锋队员5场比赛的位置效率与对手没有明显差别,这说明我国在战术上依然看重中锋队员的发挥,但是其身体素质不够强,篮板意识较弱,失误与犯规多,在本小组比赛中失误高达31次,犯规48次,失误常发在关键性时刻。3,就中国男篮目前的现状来看,后卫都不具备较强的爆发力,而且依然处于组织后卫的自我认知阶段,没有一个现实意义上的突破,而且在比赛中,具有较多的失误次数,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抢断和助攻的职责。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男篮都没有较为突出的作战指标,这就使得队员在比赛的时候很难协调一致,从而取得预期效果。4,相对于一些篮球比赛能力较突出的国家来说,我国的篮球队观念和战术都比较落后,这就造成了没有良好的战术、灵活性不够以及进攻能力较差的局面,使得中国队在本次篮球世界杯中只获得第24名的现状。
蒙晓涵[3](2020)在《第18届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进攻能力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第18届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同组对手为委内瑞拉、波兰、科特迪瓦,从小组中每只球队实力来看,中国男篮作为该组的种子球队,中国男篮在正常发挥的情况下是完全有机会出线的;然而中国队在第一场对战科特迪瓦以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在接下来对战波兰队与委内瑞拉队的比赛中事与愿违,因此中国队以两场皆败的成绩结束了小组赛。从1978年第8届马尼拉世锦赛到2019年第18届中国篮球世界杯(其中1998年第13届希腊世锦赛和2014年第17届西班牙世界杯中国男篮未获得参赛资格),在九年之后的世锦赛的舞台上,中国男篮在本届世界杯上取得了史上最差的一次成绩。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9年第十八届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与对阵球队在五场比赛中的个人进攻能力和进攻基础配合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和对比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男篮在身高方面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在体重与克托莱指数上明显落后于对手男篮。在年龄方面,中国男篮在五支球队中平均年龄是最小的,处于低龄化的状态,多数球员大赛经验不丰富,新老运动员交替存在间隙,年轻运动员可塑性较高,有一定发展空间。(2)中国男篮在得分能力方面,虽然中国男篮两分球命中率的数据是略微多于对手男篮的。但是总得分、三分球和罚分球的这三项数据均低于对手男篮。从各项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男篮仍需在高强度的比赛中进一步完善投篮技术。(3)中国男篮在助攻能力、快攻能力和进攻失误三方面与对手男篮相对比,助攻能力从数据上看只是微乎其微的领先了一点,对手男篮抓住了我国球队传球意识薄弱的弱点,针对性的使用了全场紧逼盯人防守,从而直接影响了助攻的质量;快攻次数与对手男篮相比并没有直接拉开大幅度的差距,只是在保证阵地进攻质量的同时快攻质量也随之变高;虽然中国男篮的进攻失误次数是低于对手男篮的,但是中国队几个典型的边线球失误,给自身带来了致命的伤害。(4)中国男篮的进攻篮板球与对手男篮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在身体素质较弱的情况下,卡位和冲抢篮板球的意识也很欠缺;以致于我国男篮前场进攻次数较少。(5)中国男篮在进攻基础配合方面与对手男篮相比较,无论是配合总次数还是配合总得分中国男篮均多于对手男篮,但是在机会较多而质量较低的配合过程中成功率就相当低了,以致于其中有三场比赛的最终比分我国男篮低于对手。该论文有图5幅,表19个,参考文献80篇。
王海亮[4](2020)在《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制胜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竞技篮球运动中,篮球比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得比赛,竞技篮球运动是围绕着取胜这一目标展开的。而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就是比赛制胜的过程。制胜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其中就包含了制胜因素,即对比赛成绩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的,是人们根据比赛特性及相关信息总结出来的。对篮球运动项目制胜因素的认知和把握,是提升篮球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必由之路。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中国队一扫上一届失利的阴霾,时隔八年再次问鼎亚运会篮球项目冠军,证明了中国篮球在亚运会赛场上的统治力,极大地振奋人心。本文对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的制胜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以后中国男篮备战世界大赛以及中国篮球的发展提供建议与帮助,从而促进中国男篮取得更好的成绩、中国篮球有更好的发展。本文以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制胜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TOPSIS分析法以及热图分析法等对本次亚运会影响中国男篮的制胜因素进行分析、梳理。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男篮参赛队员呈现出“年龄小、身材高、体重较大、克莱托和劳雷尔指数低”特点,身高和体重占据一定优势这是制胜的客观条件但是肌肉力量欠缺、身体对抗能力较差;球队人员构成相对合理,虽然球队多为年轻球员但比赛中作风顽强、敢打敢拼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2、中国男篮多项攻防指标明显优于参赛对手且关键时刻表现出色,但在场均得分、罚球命中率上不及对手且进攻篮板球意识较差,得分多集中在内线队员;替补队员攻防指标均优于对手;中国男篮攻防指标整体上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三分球、罚球指标稳定性较差。3、中国男篮多项进阶数据优于对手且表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但攻防转换次数略低于对手、攻防转换成功率较低、后卫队员球员效率指数偏低;四因素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男篮有效命中率、进攻篮板率高于对手、失误率与对手接近、罚球命中率低于对手。4、中国男篮的投篮选择以中国队优势区域居多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中距离得分能力较弱、三分球投篮位置较固定;中国男篮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了适合的攻防战术并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进攻战术发起相对单一、防守经验不足有些时刻出现不必要的犯规。5、中国男篮攻防整体能力均位于前列,经检验球队攻防能力与球队排名具有显着相关性,本届亚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属于优秀水平;通过Q型聚类分析法筛选出伊朗、菲律宾和中华台北为中国男篮主要竞争对手,并对于主要竞争对手进行了充分的备战这是制胜前提。6、中国篮协正确的领导、教练员指挥得当、运动员良好的体能以及高质量的热身集训等多方面团结协作、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是最终制胜重要的保障;中国男篮每位球员都打好了自己的定位,在比赛中各司其职为球队的最终夺冠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鲁世勋[5](2019)在《第13届全运会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竞技表现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为研究对象,以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在预赛和决赛与对手共计12场比赛情况的统计资料为信息来源,来研究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在本次全运会比赛中的竞技表现,分析造成这些竞技表现的原因。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虽然在半决赛中输给新疆成年男子篮球队,但是通过分析发现其实力依然强劲,其他球队的崛起有助于我国整体篮球水平的提高。2.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在预决赛阶段球员均来自广东省3家CBA俱乐部,在预赛阶段球员克托莱指数为469.6,属于中等水平;而在决赛阶段更换队员后,其克托莱指数达到474.0,身体对抗上占据优势,且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锋线队员身体充实度相对后卫队员较好,后卫队员相对单薄,但是从比赛结果看,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体型充实与否与其最终排名关系不大。3.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在预决赛阶段2分球得分、较强的篮板能力以及核心球员的出色发挥是其制胜的基础,但预赛阶段3分球仅命中6.3个排名第四、罚球命中11.3次排名倒数第三、盖帽次数1.3次排名倒数第二、犯规次数20.7次排名倒数第二拉低了其攻防整体水平,其进攻和防守RSR值分别为0.7429和0.7143,但攻守相对平衡,从而使其攻守RSR等级达到A级;在决赛阶段整体3分球命中数6.8个排名第四、罚球命中数8.7个排名倒数第一、进攻篮板仅为10.8个排名倒数第三以及失误次数14.0次排名第4.5导致其进攻实力大大减弱,进攻RSR值仅为0.5563,隶属C级水平,而防守RSR值达到0.8000,防守等级隶属A级水平,虽然其最终攻防实力RSR等级达到A级水平,但是在进攻方面的缺失拉低了其整体攻防实力。4.在半决赛中,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前锋和中锋队员身体充实度较好,后卫队员身体相对单薄;主力后卫队员串联球队能力差,外线投射能力不足,得分能力较弱;而两名核心前锋队员仅得到2分,发挥失常;核心主力中锋发挥依旧强劲,但是球队过于依赖中锋发挥。5.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预决赛阶段教练员均为国字号教练,在比赛临场指挥方面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执教水平,但在半决赛球员在临场比赛中执行教练战术意图时不明确,战术完成质量不高,教练员在临场指挥时针对场上情况做出应对措施时,队员执行力不足,最终导致球队失利。
顾国攀[6](2019)在《首届男篮亚洲杯中国队攻防能力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亚洲杯作为亚洲篮球的最高水平赛事受到各参赛国的重视。该赛事不仅可以彰显亚洲各国家的篮球实力水平,同时也可以体现亚洲各国家的篮球发展水平。本届亚洲杯为亚锦赛更名后的首届比赛,通过比赛过程和最终结果可以发现,由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支球队的强势加入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篮球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男篮想要重归亚洲霸主地位已变得愈发艰难。为了定位中国男篮的攻防能力水平,分析与亚洲杯一流强队在攻防能力上的差距所在,客观地了解体制改革后中国男篮技战术水平综合表现,深入剖析当前中国男篮在训练和竞赛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首届男篮亚洲杯中国队的攻防能力水平以及中国队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攻防能力比较分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秩和比综合评价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亚洲杯各参赛队进攻、防守和攻防RSR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通过Q型聚类分析法筛选出本届亚洲杯的一流强队作为中国队的主要竞争对手,从而进行队员基本情况以及攻防能力上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中国队的进攻RSR值为0.62,排名第8,隶属B级水平;防守RSR值为0.39,排名第12,隶属D级水平;攻防RSR值为0.44,和新西兰队并列第10名,隶属C级水平。各参赛队的最终比赛排名与进攻RSR和攻防RSR值排名呈非常显着相关(P<0.01),与防守RSR值排名呈显着相关(P<0.05)。表明中国队是一支攻强守弱型的球队,在本届亚洲杯的攻防能力处于亚洲中下等水平。二、通过Q型聚类分析并结合各参赛队攻防RSR等级水平和比赛成绩排名,筛选出本届亚洲杯的一流强队是澳大利亚队、伊朗队、韩国队和黎巴嫩队,并将其作为中国队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分析。三、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中国队队员年龄结构年轻化,球队整体身高尤其是后卫和前锋队员的身高具有优势,但前锋和中锋队员在体重值上偏低,整队克托莱指数虽然并无明显优劣势,但前锋队员克托莱指数劣势较为明显。说明中国男篮在本届亚洲杯中更加注重年轻队员的培养,为后续世界杯和奥运会做好铺垫,但中国队前锋队员身体对抗能力较差,这对国家队选材和选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进攻方面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中国队在进攻篮板、2分球得分、3分球得分方面上具有一定优势,在得分、总中篮数及命中率、助攻和失误方面存在劣势。这一结果为中国男篮后期针对性训练提供了理论支撑,亟需加强投篮稳定性、团队协作配合能力以及控制失误等方面的技战术针对性训练。五、防守方面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中国队在控制失分和盖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控制犯规、防守篮板和抢断方面存在明显劣势。表明这支以年轻队员为主的中国男篮,防守经验明显不足,针对控制犯规、抢断和防守篮板能力方面进行专项训练极为必要。
张丽,徐永峰[7](2018)在《我国空手道国际大赛成绩趋势及奖牌分布特征研究——以2007-2018年为例》文中认为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空手道运动开展以来在国际大赛中获得的奖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空手道国际赛事的奖牌分布具有几个特征:"阴盛阳衰"现象突出,女子成绩强于男子;女子项目级别间发展均衡,轻量级成绩突出但后继乏力,中级别有较强集体优势;男子项目级别间发展失衡,轻量级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个别运动员"一枝独秀",整体竞争力较差;主场比赛成绩优于客场比赛成绩,金牌的主场优势尤为明显等.建议相关部门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完善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加快我国空手道运动的再次崛起的步伐.
朱海营[8](2018)在《亚洲男子篮球竞争格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亚洲男篮锦标赛和亚运会男篮比赛代表了亚洲国家和地区最高水平的篮球竞技水平,采用文献资料法全面分析亚洲男子篮球竞争格局及发展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国家和地区男篮成绩最好,西亚国家和地区男篮实力强劲,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男篮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南亚和中亚国家和地区男篮成绩最差;传统强队中国队统治力下降,菲律宾队实力强劲,韩国队竞技水平稳定,伊朗队具有很强的统治力,日本队和中华台北队实力较弱;亚洲男子篮球运动发展特征:东亚国家和地区实力强劲,西亚国家和地区男篮全面崛起,且统治力极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男篮竞争力十足,拥有一定的潜力,南亚和中亚国家和地区男篮处于落后,步履维艰。
孙乾[9](2017)在《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进攻能力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在篮球比赛中,中锋位置是对抗竞争最为激烈的区域,也是开展战术配合的关键枢纽,中锋在篮下进攻距离篮下最近,能够最为直接给对手创造得分威胁,同时,也担任争抢篮板,并重新组织发动进攻,中锋队员进攻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比赛的胜负。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现场观摩与录像观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以28届亚锦赛前四名国家队男篮中锋进攻能力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分析中国男篮中锋队员进攻能力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有针对的发展建议。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中国男篮中锋队员的身高与伊朗队和日本队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具备世界优秀中锋的身高标准,体重、克托莱指数和劳雷尔指数均低于亚洲强队中锋;中国队中锋也是最为年轻的队员,但比赛经验不足。2)中国男篮在28届亚锦赛中的场均得分低于菲律宾和伊朗,场均失分高于伊朗;中国队一号中锋的场均得分低于菲律宾队和伊朗队;中国队中锋队员的得分占全队得分的比重较低,均低于菲律宾、伊朗和日本,得分效率较低。3)中国男篮一号中锋周琦的2分球命中率优于亚洲其他强队中锋,亚洲强队中锋3分出手队员的出手频次、命中率较低;中国队中锋队员的罚球命中率与亚洲其他较为优秀的强队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与亚洲优秀中锋得分效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4)中国队与日本队中锋主要采用固定抢位接球,移动要位技战术与亚洲其他强势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中国队与日本队中锋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远区,菲律宾队和伊朗队的活动区域则主要集中在近区和中区,表现出中国队中锋身体对抗方面的不足;中国队中锋在争抢篮板能力方面能力不如亚洲强队国家中锋,特别是争抢前场篮板的能力较差,助攻、抢断方面的能力水平低于亚洲其他国家强队中锋,盖帽能力较强。(5)中国队中锋在参与掩护配合能力高于其他球队,掩护配合主要以侧掩护为主,而前掩护运用较少;中国队中锋策应战术配合的使用低于菲律宾队和伊朗队,配合方式主要以外策应和高位策应配合为主,内策应和低位策应方面的战术配合较少;中国队中锋队员突分配合方式主要以协防突分和突分补防为主,个人突分和突分接应的使用频次较少,中国男篮中锋的协防突分和突分补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优于其他国家中锋队员,而中锋队员的个人突分和突分接应能力较差;中国队中锋队员的传切配合意识和能力优于亚洲其他强队中锋,发动组织能力不如菲律宾队和伊朗队,切入能力均高于其他亚洲强队中锋,摆脱切入、摆脱防守能力较强,与前锋队员之间的传切配合使用频次高于其他亚洲强队,而与后卫队员的传切配合能力不足。
熊健[10](2017)在《31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位置效率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的各大主流篮球赛事中的篮球技术统计中并没有客观的区分场上各个位置之间的效率差异,而是统一使用一个公式(大多使用美国着名媒体ESPN专栏作家约翰·霍林格的效率值计算体系)对场上所有球员的效率进行计算和评估。而本论文主要引用武洛生等人计算出的效率公式,是在原来的技术统计的基础上区分了中锋、前锋和后卫各个不同位置在比赛中的效率,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单位时间里一个队的同一位置队员在技战术能力和攻防能力的体现的实际效果,利用武洛生等人计算出的公式使其量化为同位置球员的“位置效率”。它对于衡量球队中不同位置的球员技战术能力和攻防能力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并且为篮球运动员选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目前大数据的环境下,本研究通过运用位置效率计算公式对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A组中国男篮与其他5支参赛队伍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T检验对其进行差异性检验。一方面通过计算各队位置效率总和的排名与最终小组取得的比赛成绩排名做对比,验证本文中所采用的篮球运动员位置效率计算公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是通过对比中国男篮与赛队位置效率的差异,帮助中国男篮教练员分析球队存在的薄弱点。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在本届奥运会上,各个球队小组赛的位置效率总高低与最终小组排名基本相似,说明位置效率公式在衡量球员能力和球队水平方面具有一定参考的价值。2、中国男篮后卫得分能力差,在比赛中助攻少,没有较好的组织进攻能力,并且篮板球与抢断都低于对手。这些都是影响中国男篮后卫位置效率低的主要原因。3、主要影响中国男篮前锋位置效率的是失误与犯规多,在本小组比赛中失误高达33次,犯规71次,与赛队比较中是最多的。4、中国男篮中锋位置在本届比赛中得分能力弱,罚球命中率低,身体对抗差,篮板意识弱,并且盖帽及抢断较少。
二、第13届亚锦赛成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13届亚锦赛成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RA与RSR对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发展态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 |
1.1.2 加强统计分析的发展趋势 |
1.1.3 振兴中国篮球的应然使命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技术关键、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2 创新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篮球攻防能力 |
2.1.2 综合评价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相关研究 |
2.2.2 世界男篮发展态势的相关研究 |
2.2.3 中国男篮发展对策的相关研究 |
2.2.4 攻防能力GRA、RSR的相关研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灰色关联分析法(GRA) |
3.2.2 秩和比法(RSR) |
3.2.3 录像观察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文献资料法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灰色关联(GRA)分析 |
4.1.1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GRA分析 |
4.1.2 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国男篮攻防能力GRA分析 |
4.1.3 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攻防能力GRA分析 |
4.2 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秩和比(RSR)分析 |
4.2.1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RSR分析 |
4.2.2 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国男篮攻防能力RSR分析 |
4.2.3 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攻防能力RSR分析 |
4.2.4 RSR排序与比赛最终排名相关性的分析 |
4.3 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对比分析 |
4.3.1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对比分析 |
4.3.2 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对比分析 |
4.3.3 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对比分析 |
4.4 中国男篮与对手不同位置攻防能力对比分析 |
4.4.1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不同位置攻防能力对比 |
4.4.2 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国男篮与对手不同位置攻防能力对比 |
4.4.3 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与对手不同位置攻防能力对比 |
4.5 中国男篮近三次世界大赛攻防能力的发展态势分析 |
4.5.1 中国男篮近三次世界大赛进攻态势分析 |
4.5.2 中国男篮近三次世界大赛防守态势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2019年FIBA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及对手位置效率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FIBA篮球世界杯的影响力广泛 |
1.1.2 加快推进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
1.1.3 我国篮球水平亟待提升的需要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1.1 篮球竞赛中有关“位置”的研究 |
1.3.1.2 篮球竞赛中有关“效率”的研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观察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比较分析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中国队与对手每场比赛的位置效率比较 |
3.1.1 中国队与科特迪瓦队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
3.1.2 中国队与波兰队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
3.1.3 中国队与委内瑞拉队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
3.1.4 中国队与韩国队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
3.1.5 中国队与尼日利亚队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
3.2 2019年FIBA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及对手位置效率总体分析 |
3.2.1 中国队及对手前锋位置总体效率分析 |
3.2.2 中国队及对手中锋位置效率总体分析 |
3.2.3 中国队及对手后卫位置效率总体分析 |
3.2.4 中国队及对手全队位置效率的总体分析 |
3.2.5 2019年FIBA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位置效率的特点 |
3.3 2019年篮球世界杯影响中国男篮位置效率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
3.3.1 影响前锋位置效率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
3.3.2 影响中锋位置效率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
3.3.3 影响后卫位置效率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
3.3.4 影响全队位置效率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
3.4 中国男篮位置效率和效率值的比较分析 |
3.4.1 效率值较位置效率更偏向进攻性球员 |
3.4.2 位置效率较效率值与得分相关性更显着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第18届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进攻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世界男子篮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
2.2 关于中国男子篮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
2.3 关于中国男篮进攻能力的研究 |
2.4 关于中国男篮与世界男篮进攻能力的差距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进攻能力概念的界定 |
4.2 第18届世界杯中国男篮与对手男篮身体形态比较分析 |
4.3 第18届世界杯中国男篮与对手男篮个人进攻能力比较分析 |
4.4 第18届世界杯中国男篮与对手男篮进攻基础配合能力比较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制胜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中国男篮竞技能力的起伏 |
1.1.2 国家层面对于篮球运动的重视 |
1.1.3 雅加达亚运会夺冠具有重要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理论意义 |
1.2.3 研究实践意义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中国男篮 |
2.1.2 制胜 |
2.1.3 制胜因素 |
2.2 理论基础 |
2.2.1 矛盾论 |
2.2.2 博弈论 |
2.2.3 系统论 |
3 文献综述 |
3.1 中国男篮发展现状研究 |
3.2 中国男篮攻防技战术研究 |
3.3 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研究 |
3.4 中国男篮制胜因素研究 |
3.5 关于TOPSIS分析法和RSR评价法研究 |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资料法 |
4.2.2 录像视频观察法 |
4.2.3 数理统计法 |
4.2.4 逻辑分析法 |
4.2.5 热图分析法 |
4.2.6 RSR秩和比与TOPSIS分析法 |
4.3 技术路线 |
5 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
5.1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基本情况分析 |
5.1.1 中国男篮参赛队员基本情况分析 |
5.1.2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基本身体数据分析 |
5.2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攻防指标分析 |
5.2.1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进攻指标分析 |
5.2.2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防守指标分析 |
5.2.3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替补队员指标分析 |
5.3 中国男篮攻防指标稳定性分析 |
5.3.1 中国男篮进攻指标稳定性分析 |
5.3.2 中国男篮防守指标稳定性分析 |
5.3.3 中国男篮攻防指标稳定性总结 |
5.4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进阶数据分析 |
5.4.1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攻防转换次数分析 |
5.4.2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攻防效率与转换得分分析 |
5.4.3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助攻失误比、球权和命中率分析 |
5.4.4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基础进阶数据分析 |
5.4.5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篮板球进阶数据分析 |
5.4.6 中国男篮参赛队员效率指数分析 |
5.4.7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四因素分析 |
5.5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比赛投篮热区比较分析 |
5.5.1 中国男篮与菲律宾男篮投篮热图 |
5.5.2 中国男篮与哈萨克斯坦男篮投篮热图 |
5.5.3 中国男篮与印度尼西亚男篮投篮热图 |
5.5.4 中国男篮与中华台北男篮投篮热图 |
5.5.5 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投篮热图 |
5.5.6 中国男篮五场比赛投篮热图情况分析 |
5.6 中国男篮亚运会主要攻防战术分析 |
5.6.1 中国男篮亚运会主要进攻战术分析 |
5.6.2 中国男篮亚运会主要防守战术分析 |
5.6.3 中国男篮亚运会主要攻防战术总结 |
5.7 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攻防TOPSIS分析 |
5.7.1 建立数据矩阵 |
5.7.2 指标的归一化处理与最优、最劣指标的确定 |
5.7.3 计算各评价指标与最优指标的近似程度 |
5.8 中国男篮亚运会五场比赛攻防秩和比RSR评价分析 |
5.8.1 中国男篮亚运会五场比赛进攻秩和比RSR评价分析 |
5.8.2 中国男篮亚运会五场比赛防守秩和比RSR评价分析 |
5.8.3 中国男篮亚运会五场比赛攻防秩和比RSR等级评价分析 |
5.9 Q型聚类分析法筛选中国男篮主要竞争对手 |
5.9.1 Q型聚类分析法具体操作步骤 |
5.9.2 Q型聚类分析法最终结果 |
5.10 多方面因素对中国男篮制胜的影响 |
5.10.1 中国篮协(对中国篮球)的改革 |
5.10.2 教练员的训练与临场指挥 |
5.10.3 集训及热身赛 |
5.10.4 体能因素 |
5.10.5 心理素质 |
5.10.6 球队氛围 |
5.10.7 医疗团队 |
5.10.8 球迷因素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第13届全运会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竞技表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对篮球比赛和全运会篮球比赛的研究 |
2.1.1 对篮球比赛的研究 |
2.1.2 对全运会篮球比赛的研究 |
2.1.3 对篮球比赛能力的研究 |
2.2 对篮球比赛制胜和失利因素的研究 |
2.2.1 对篮球比赛制胜因素的研究 |
2.2.2 对篮球比赛失利因素的研究 |
2.3 对竞技表现和竞技能力的研究 |
2.4 相关概念的解释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录像观察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比较研究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第十三届全运会成年男子组篮球比赛参赛情况 |
4.1.1 第十三届全运会成年男子组篮球比赛预赛参赛情况 |
4.1.2 第十三届全运会成年男子组篮球比赛决赛参赛情况 |
4.2 对第十三届全运会篮球比赛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竞技表现的分析 |
4.2.1 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参加历届全运会成绩的分析 |
4.2.2 第十三届全运会篮球比赛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阵容结构分析 |
4.2.3 第十三届全运会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与对手攻防能力的比较分析 |
4.2.4 决赛阶段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与新疆成年男子篮球队比赛个案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首届男篮亚洲杯中国队攻防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一 “双国家队制”后的首次国际比赛 |
二 FIBA新赛制后的亚洲篮坛格局现状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 关于篮球攻防能力的概念界定 |
二 关于中国男篮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
三 关于首届男篮亚洲杯中国队表现的相关研究 |
四 关于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相关研究 |
五 关于秩和比法在篮球运动应用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资料法 |
二 录像观察法 |
三 数理统计法 |
四 秩和比综合评价法 |
五 比较分析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首届男篮亚洲杯各参赛队伍的RSR综合评价分析 |
一 各参赛队进攻RSR的评价分析 |
二 各参赛队防守RSR的评价分析 |
三 各参赛队攻防RSR的评价分析 |
四 各参赛队RSR值排名与最终比赛排名的相关性检验 |
第二节 中国队与主要竞争对手攻防能力比较分析 |
一 通过Q型聚类分析法筛选中国男篮主要竞争对手 |
二 中国队与主要竞争对手队员基本情况对比 |
三 中国队与主要竞争对手进攻能力对比 |
四 中国队与主要竞争对手防守能力对比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一 针对本届亚洲杯中国队暴露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改 |
二 做好男篮世界杯和东京奥运会备战工作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7)我国空手道国际大赛成绩趋势及奖牌分布特征研究——以2007-2018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空手道3大国际赛事的成绩分析 |
1.1 第20~23届世锦赛成绩分析 |
1.2 第16~18届亚运会成绩分析 |
1.3 第8~15届亚锦赛成绩分析 |
2 我国空手道国际大赛奖牌分布的特征分析 |
2.1 我国空手道国际大赛奖牌分布的性别特征 |
2.2 我国空手道队国际赛事奖牌分布的级别特征 |
2.3 我国空手道队国际赛事奖牌分布的主、客场特征 |
3 结语 |
(8)亚洲男子篮球竞争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亚洲男子篮球竞争格局 |
1.1 亚洲各国家和地区男子篮球竞争格局 |
1.2 亚洲各国家和地区男篮竞争格局分析 |
1.2.1 中国男篮统治力下降 |
1.2.2 菲律宾队实力强劲 |
1.2.3 韩国队竞技水平稳定 |
1.2.4 伊朗队具有很强的统治力, 日本队和中华台北队实力较弱 |
2 亚洲男子篮球运动发展特征 |
2.1 东亚国家和地区男篮实力强劲 |
2.2 西亚国家和地区男篮全面崛起 |
2.3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男篮竞争力较强, 拥有一定的潜力 |
2.4 南亚和中亚国家和地区男篮步履维艰 |
(9)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进攻能力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1.3.4 中国男子篮球队在亚锦赛历届比赛中成绩的回顾 |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现场观摩与录像观察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28届亚锦赛男篮前四名中锋身体形态、年龄指标对比分析 |
3.1.1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身高对比分析 |
3.1.2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体重对比分析 |
3.1.3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克托莱指数对比分析 |
3.1.4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劳雷尔指数对比分析 |
3.1.5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年龄对比分析 |
3.2 28届亚锦赛男篮前四名中锋进攻能力技术对比分析 |
3.2.1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得分能力的对比分析 |
3.2.2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抢位接球的主要方式对比分析 |
3.2.3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进攻区域对比分析 |
3.2.4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队员篮板球能力对比分析 |
3.2.5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队员控制、支配球能力对比分析 |
3.3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前四名进攻基础配合能力的对比分析 |
3.3.1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参与掩护配合能力的对比分析 |
3.3.2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参与策应配合能力的对比分析 |
3.3.3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参与突分配合能力的对比分析 |
3.3.4 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参与传切配合能力的对比分析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专家访谈提纲 |
(10)31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位置效率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篮球竞赛中位置的研究 |
2.2 有关“位置效率”的研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4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比较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位置效率计算公式 |
4.2 第31 届奥运会男篮A组参赛队伍位置效率分析 |
4.2.1 第31 届奥运会男篮A组参赛队伍后卫位置效率分析 |
4.2.2 第31 届奥运会男篮A组参赛队伍前锋位置效率分析 |
4.2.3 第31 届奥运会男篮A组参赛队伍中锋位置效率分析 |
4.2.4 第31 届奥运会男篮中国队位置效率的特点 |
4.3 中国队与A组5 支赛队每场比赛的位置效率比较 |
4.3.1 中国队与美国队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
4.3.2 中国队与法国队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
4.3.3 中国队与委内瑞拉队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
4.3.4 中国队与澳大利亚队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
4.3.5 中国队与塞尔维亚队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
4.4 第31 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失利的主要原因 |
4.4.1 后卫位置 |
4.4.2 前锋位置 |
4.4.3 中锋位置 |
4.5 结论与建议 |
4.5.1 结论 |
4.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第13届亚锦赛成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RA与RSR对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发展态势研究[D]. 王涛.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2019年FIBA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及对手位置效率的比较研究[D]. 王嘉欣.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3]第18届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进攻能力的研究[D]. 蒙晓涵.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制胜因素分析[D]. 王海亮.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5]第13届全运会广东成年男子篮球队竞技表现的研究[D]. 鲁世勋.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9)
- [6]首届男篮亚洲杯中国队攻防能力分析[D]. 顾国攀. 郑州大学, 2019(08)
- [7]我国空手道国际大赛成绩趋势及奖牌分布特征研究——以2007-2018年为例[J]. 张丽,徐永峰. 韶关学院学报, 2018(12)
- [8]亚洲男子篮球竞争格局研究[J]. 朱海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06)
- [9]28届亚锦赛男篮中锋进攻能力的对比分析[D]. 孙乾. 吉首大学, 2017(03)
- [10]31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位置效率的对比研究[D]. 熊健.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