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宫肌瘤变性声像图及其CDFI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林晓庆[1](2021)在《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式优势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对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UPMWA)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AM)这2种术式的围手术期疗效,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术式优势。资料与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为微波消融组(48例)、腹腔镜组(44例)和开腹组(50例)。统计微波消融组最大肌瘤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体积和缩小率,观察各时期超声图像,术前、术后1个月的超声造影(CEUS)及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情况,统计术后12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三组间围手术期中的皮肤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1天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值、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换药次数、是否止痛、是否发热、总住院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1.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缩小情况术前最大肌瘤平均体积为187.22±46.65cm3,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95.20±57.03cm3、58.06±38.68cm3、42.16±29.30cm3和28.20±19.04cm3,平均缩小率分别为43.88±18.90%、65.42±18.59%、74.47±16.56%和82.39±12.99%。2.微波消融子宫肌瘤影像学变化所有肌瘤微波消融前超声图像呈低-中等回声、有血流信号的结节,CEUS及MRI均见强化。消融后超声呈不均质回声、未见血流信号的结节,术后1个月CEUS全程未见造影剂灌注,MRI未见强化。3.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微波消融术后12个月随访追踪,月经症状改善的有25位(25/28),贫血症状改善8位(8/8),下腹不适好转11位(11/13),泌尿系压迫症状好转5位(5/5)。4.三种术式围术期疗效比较微波消融组的皮肤切口大小总体分布为0.25(0.20,0.30)cm,明显小于腹腔镜组的3.00(3.00,3.50)cm,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也明显小于开腹组8.00(8.00,8.00)cm,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微波消融组的术中出血量总体分布为5.00(2.00,5.00)ml,明显少于腹腔镜组的20.00(10.00,50.00)ml,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也明显少于开腹组的50.00(27.50,100.00)ml,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微波消融组的术后1天血红蛋白较术前平均下降了9.69±7.26g/L,明显小于腹腔镜组的19.23±10.84g/L,有统计学差异(P<0.001),也明显小于开腹组的16.01±11.60g/L,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波消融组的平均手术时长为109.46±39.64min,长于开腹组的71.54±20.80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腹腔镜组的121.20±35.81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波消融组的术后换药次数总体分布为0(0,0)次,少于腹腔镜组的2.00(2.00,2.00)次,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也少于开腹组的2.00(2.00,2.00)次,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微波消融组的平均总住院天数为6.63±2.15天,少于腹腔镜组的7.57±1.3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也少于开腹组的8.72±1.53天,有统计学差异(P<0.001)。微波消融组的术后住院天数总体分布为4.00(3.00,5.00)天,少于开腹组的6.00(5.00,6.00)天,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但与腹腔镜组的4.00(4.00,5.00)天无统计学差异(Adj.P>0.05)。微波消融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在术后24小时内为100%,早于腹腔镜组的34.1%,有统计学差异(P<0.05),也早于开腹组的20.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是否发热、止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临床疗效确切,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王健媛[2](2020)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治疗研究》文中提出[目 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 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20例(子宫肌瘤33枚)为研究对象。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在研究中严格掌握微波消融针量效关系,二维超声在三维空间实时监测,超声造影明确是否达到目标消融范围,达到安全精确消融。治疗后分别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行超声二维、彩色多普勒及造影检查,观察记录有无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超声表现(包括瘤体大小以及血供情况等)。[结 果]1.消融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术前:贫血8例(44.4%),血红蛋白(97.1±7.3)g/L,月经过多10例(50.0%),经期延长4例(22.2%),痛经5例(22.2%),诉压迫症状10例(50.0%);术后3月,贫血3例(16.7%),血红蛋白(108.8±6.6)g/L,月经过多1例(5.6%),经期延长1例(5.6%),痛经2例(11.1%);诉压迫症状3例(15%);术后6月:经期延长1例(5.6%),痛经1例(5.6%),术后12月:经期延长1例(5.6%)。2.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研究术后不良反应为SIRA-B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轻微腹痛8例(38.9%),恶心呕吐5例(25%)及血压上升4例(20%),体温升高(37.5℃~38.5℃)2例(11.1%),经随访观察或对症支持治疗后缓解。3.比较消融前后瘤体体积变化及有效率分析:消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率分别为(62.07± 11.59)%、(70.13±9.50)%、(85.32±7.19)%,体积明显缩小(P<0.05)。4.超声二维表现:3~6月,二维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偏高回声或不均质混合回声,其内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灶状无回声区;9~12月:消融治疗区回声整体较前减低,无回声区数量减少,范围缩小;术后均可见高回声针道;5.超声彩色多普勒表现:3~12月复查病灶消融区CDFI显示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术前23枚(80.8%)瘤体的血流评分为Ⅱ~Ⅲ级;术后3月~12月33枚(100%)瘤体的血流评分均为0~Ⅰ级。6.超声造影表现:术后3~12月复查消融治疗区均显示无造影剂灌注。[结 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手术。此方法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瘤体较前明显缩小且能长期保持无血供状态,效果可靠、并发症少,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微创治疗手段。
傅娟,马元涛,周泉香,邢建华[3](2020)在《基于超声图像特点分析诊断子宫肌瘤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讨论超声图像特点,研究超声在子宫肌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98例,均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并辅以常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98例患者经两种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94%;95例诊断准确患者中,浆膜下肌瘤44例,肌壁间肌瘤25例,黏膜下肌瘤21例,壁间肌瘤合并浆膜下肌瘤5例。结论:超声诊断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将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检查方法二者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清晰观察诊断的声像特点;通过观察子宫肌瘤组织的结构,从而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且应用方法简单、安全,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南凤娟[4](2019)在《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在宫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自由解剖成像(Omniview)技术在宫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宫腔粘连的三维图像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303例宫腔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及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3D-TVS),并利用自由解剖成像(OmniView)技术对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成像,详细记录观察结果。以宫腔镜及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2D-TVS和OmniView技术对宫腔疾病诊断的评价指标,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宫腔粘连分型诊断的灵敏度,同时总结宫腔粘连的三维图像特征。结果 1、303例患者病理结果如下:子宫内膜增生85例,子宫内膜息肉72例,宫腔胎物残留18例,子宫内膜癌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63例、宫腔粘连57例。其中63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宫腔镜分型结果为:0型21例、I型20例、1I型22例;57例宫腔粘连的宫腔镜分型结果为:中央型12例,周围型17例,混合型28例。2、2D-TVS和OmniView技术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宫腔胎物残留、子宫内膜癌、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宫腔粘连的灵敏度分别为87.06%、86.11%、83.33%、62.50%、87.30%、80.70%和 87.06%、87.50%、83.33%、75.00%、93.65%、94.74%。两者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宫腔胎物残留、子宫内膜癌及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诊断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宫腔粘连的诊断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3、在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分型诊断中,2D-TVS和OmniView技术诊断0型、I型和II型的灵敏度分别为 90.48%、75.00%、59.10%和 95.24%、90.0%、90.91%,两者对 0 型及Ⅰ型黏膜下子宫肌瘤诊断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8、P=0.48),对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诊断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4、在宫腔粘连的分型诊断中,2D-TVS和OmniView技术诊断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型粘连的灵敏度分别为 91.67%、64.71%、71.43%和 100%、88.24%、89.29%,两者对中央型宫腔粘连的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周围型和混合型宫腔粘连的诊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1)。5、OmniView技术能较真实的显示宫腔冠状切面,宫腔粘连的三维图像表现为:内膜缺失处呈片状低回声区、内膜边缘毛糙、低回声粘连带、宫底边及两侧边形态不规则、宫腔形态异常,其中宫底边凹凸不平、两侧边内聚成角及宫腔呈T型改变具有特异性。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OmniView技术对宫腔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尤其在宫腔粘连和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分型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可取代2D-TVS作为首选检查方式。三维冠状面显示宫底边凹凸不平、两侧边内聚成角及宫腔呈T型改变是宫腔粘连较特异的影像特征。OmniView技术对宫腔粘连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及术后复查,可减少有创操作带来的风险。
梁博[5](2019)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评价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不同类型、不同位置、不同大小子宫肌瘤的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超声介入室进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的128例患者,合计142枚肌瘤。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并结合FIGO分型分为:浆膜下、肌壁间、黏膜下;根据肌瘤生长位置分为:前壁、后壁、宫底、侧壁、宫颈;根据肌瘤大小分为:均径≤3cm、3cm<均径≤5cm、5cm<均径≤7cm、均径>7cm。观察128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及不适症状(疼痛、面色潮红、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的出现时间、程度、持续时间等;治疗后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低热、阴道出血、阴道流液、感染等)的出现时间、程度、持续时间等。结果:1.128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硬化治疗,生命体征平稳。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为96.48%(137/142)。2.硬化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28例患者治疗后,70例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53例患者出现SIR A类不良反应,5例患者出现SIR B类不良反应,SIR C-F类无一例发生。3.安全性影响因素:建立 Logistic 模型 Logistic(p)=0.559X,-0.198X2+0.072X3-17.441X4-18.688X5-16.377X6-0.231X7+17.738X8+19.372Xg-20.873。个性因变量系数经统计分析,P值均>0.05,表明治疗的安全性与肌瘤类型、位置以及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泡沫硬化剂用量及腹痛程度影响因素:泡沫硬化剂用量与肌瘤大小有关,与肌瘤类型与位置无关;腹痛程度与肌瘤类型及大小有关,与肌瘤位置无关。结论: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术中及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肌瘤类型、位置及大小对硬化治疗安全性无影响,聚桂醇硬化治疗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第二部分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临床疗效,运用多项评估指标综合评估有效性并比较不同类型、不同位置、不同大小子宫肌瘤聚桂醇硬化治疗的有效性差异;分析肌瘤类型、位置、大小、血供、弹性评分对术后一个月有效性的影响,为子宫肌瘤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超声介入室进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的128例患者,合计肌瘤142枚。术后1个月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瘤体内造影剂灌注情况评价疗效,针对造影剂灌注的区域进行精准追加治疗。术后1、3、6及12个月分别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肌瘤大小、血供及弹性评分,术后6个月复查血常规,并与术前进行比较。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填写子宫肌瘤症状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表(UFS-Q0L),计算SSS评分及HRQL评分。本研究根据子宫肌瘤硬化治疗术前及术后声像图特点,拟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为肌瘤体积缩小率>50%,血流分级0级,弹性评分4分,瘤体内无造影剂灌注,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为肌瘤体积缩小率20%~49%,血流分级Ⅰ级,弹性评分3分,瘤体内造影剂局灶性灌注,临床症状改善;无效为肌瘤体积缩小率<20%或缩小后又增大,血流分级Ⅱ-Ⅲ级,弹性评分1-2分,瘤体内造影剂大部分灌注,临床症状无改善。结果:1.随访基本情况:术后1、3、6及12个月随访肌瘤数分别为142枚、142枚、127枚、109枚。2.术后各疗效评价指标:①肌瘤缩小率:术后1、3、6及12个月肌瘤平均缩小率分别为:(41.11±1.863)%、(64.17±1.494)%、(75.06±1.272)%、(81.14±2.102)%。②血供:术后瘤体内血供随随访时间延长逐渐减少。③弹性评分:术后瘤体弹性评分随随访时间延长而增大。④造影:术后1个月,53(37.3%)枚肌瘤整体无超声造影剂灌注,46(32.4%)枚肌瘤内呈局灶性造影剂灌注,43(30.3%)枚肌瘤内大部分造影剂灌注,对于造影剂灌注部分即刻予以追加治疗。⑤Hb:术后6个月,所有贫血患者Hb恢复至正常水平,贫血症状全部改善。⑥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术后1个月,SSS与HRQL改善幅度最大,分别从术前51.10±4.263、53.39±6.561改善至28.13±2.469、75.47±3.855;治疗后3个月,SSS与HRQL基本接近正常人评分,为21.76±3.112、84.54±3.087;治疗后6、12个月稳定在正常水平。3.短期有效性分析:术后1、3、6及12个月,硬化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1%、77.3%、95.2%、97.3%。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术后1个月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肌瘤大小及弹性评分是术后1个月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模型方程:Y=6.391-2.858X3+1.084X5(X3代表肌瘤大小,X5代表肌瘤弹性评分)。结论:1.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微创、精准、无需住院、价格低廉,能有效地缩小瘤体、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子宫肌瘤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方法。2.采用多项指标综合评价聚桂醇硬化治疗疗效,可准确反映有效性。
苗阔,董晓秋,邵小慧,孔德姣[6](2019)在《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后短期疗效评估的超声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射频消融(RFA)术后超声指标和特征,探讨影响RFA术后短期疗效评估结果的超声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学院接受子宫肌瘤RFA治疗的患者71例,依据术后3个月的临床症状、瘤体直径减小率及超声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疗效优组46例,疗效良组25例。所有患者均于RFA前行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对肌瘤位置、数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CDFI血流、造影模式及造影剂分布特征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影响子宫肌瘤RFA短期疗效评估结果的术前超声特征。结果 疗效优组与疗效良组比较,肌瘤回声强度、有无粗大供养血管、肌瘤CDFI血流分级、病灶弹性指数(E1)与周围肌层弹性指数(E2)比值(E1/E2)、超声造影增强模式、造影剂分布特征6项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4.70、12.81、8.23、10.99、3.92,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回声肌瘤(OR=8.93,95%CI:1.79~58.89,P=0.012)、CDFI血流分级Ⅱ~Ⅲ级(OR=9.89,95%CI:2.39~53.39,P=0.003)、E1/E2>1(OR=11.66,95%CI:2.73~70.50,P=0.002)、超声造影剂分布不均匀(OR=5.84,95%CI:1.45~30.29,P=0.020)是预测子宫肌瘤RFA术后疗效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超声检查可为子宫肌瘤RFA术前评估疗效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存在术后疗效预测结果为良的危险因素的子宫肌瘤患者应合理优化RFA术前及术中治疗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蔡琪,张浩,任芸芸[7](2018)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超声结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对超声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对ESS的超声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78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ES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超声结果分析。结果7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4.3±10.9)岁。主要临床表现:46例(59.0%)因体检发现异常占位就诊,28例(35.9%)因异常阴道流血就诊,4例(5.1%)因腹痛就诊。术前超声正确诊断4例(5.1%),误诊为子宫肌瘤伴变性24例(30.8%),子宫肌瘤22例(28.2%),子宫腺肌症10例(12.8%),宫腔息肉5例(6.4%),肌瘤影响宫腔5例(6.4%),卵巢肿瘤4例(5.1%),肌瘤伴腺肌症3例(3.8%),子宫内膜癌1例(1.4%)。ESS的超声表现:病灶多为单发,位置各异,可位于肌壁间或宫腔,较大时宫腔及肌壁间均可累及,也可位于盆腔。病灶回声多呈中低回声或内部回声不均质,CDFI示病灶大多为条索状血流信号(44例)、星点状血流信号(21例),彩色血流不明显(13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ESS,72例(92%)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其中6例LGESS伴性索样分化、7例LGESS伴平滑肌分化,4例为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igh-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HGESS),2例为未分化子宫肉瘤(undifferentiated uterine sarcoma,UUS),其中1例USS伴性索样分化。结论 ESS临床及超声表现无特异性,需要病理诊断确诊。当超声发现肌壁内病灶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质,弥漫性子宫肌层增厚,内部回声伴有结节性,从宫腔延伸至子宫肌层的息肉样结构等情况时,检查者应充分考虑ESS的可能性,并在术前予以提示,帮助临床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降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
王冠杰,曹云云,龚晓萍,王海飞,杨田,孔晓晓,王亚梅,牛建梅[8](2018)在《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诊断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泡膜细胞瘤患者47例,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病灶95.7%(45/47)发生于单侧(左侧26例,右侧19例);72.3%(34/47)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86.7%(39/45)病灶呈低回声,51.1%(23/45)病灶边界欠清或不清,44.4%(20/45)病灶伴后方回声衰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示37.8%(17/45)病灶可测及血流信号。超声对病灶的检出率为95.7%(45/47),定位正确率为100.0%(45/45),误诊率为17.8%(8/45),漏诊率为4.3%(2/47)。病灶易误诊为外突性子宫肌瘤、纤维瘤及卵巢恶性肿瘤。结论通过掌握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临床特点,有望提高超声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漏诊、误诊。
汪华,汪龙霞,刘伟,郭翠霞,李晨,王萍平[9](2015)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2000年5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VL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73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10例为复发患者,其中8例曾因疑诊子宫肌瘤切除子宫,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8例子宫切除患者中2例病变局限于盆腔、2例延伸至髂静脉、1例延伸至下腔静脉、3例延伸至右心房,余21例中12例病变局限于子宫、6例延伸至盆腔静脉、2例延伸至下腔静脉、1例延伸至右心房。29例IVL声像图表现:1)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实性或囊实性占位,或同时病变延伸至盆腔静脉、髂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2)子宫实性占位、子宫肌壁回声不均匀,或同时病变延伸至盆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29例中超声提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19例(65.5%)、性质待定3例(10.3%),误诊7例(24.1%)。结论 IVL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能准确显示病变大小、累及范围、内部回声及血流等情况,可作为IVL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徐德花,葛勤[10](2014)在《子宫肌瘤的彩超诊断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用经腹超声常规扫查法,检查分析子宫肌瘤病灶部位大小、回声特点及血流供应情况。结果:回顾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来本院检查经病理确诊的子宫肌瘤病例42例,超声表现为高回声型10例,中等回声型8例,低回声型14例及混合回声型10例;按部位分肌壁间肌瘤22例,浆膜下肌瘤11例,黏膜下肌瘤4例,多部位及特殊部位肌瘤共5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方便准确、安全可靠,仔细分析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
二、子宫肌瘤变性声像图及其CDFI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肌瘤变性声像图及其CDFI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式优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术前准备 |
2.4 手术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微波消融组的疗效 |
3.2 三种术式的围手术期疗效对比 |
第四章 讨论 |
4.1 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趋势 |
4.2 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原理 |
4.3 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后的体积及临床症状变化分析 |
4.4 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像学变化及分析 |
4.5 三种术式的围手术期疗效对比分析 |
4.6 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不足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基于超声图像特点分析诊断子宫肌瘤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4)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在宫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方法 |
结果 |
一、303例宫腔疾病患者的手术病理及宫腔镜结果 |
二、2D-TVS与Omniview技术对宫腔疾病诊断结果的统计学评价指标比较 |
三、2D-TVS、Omniview技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分型诊断的结果比较 |
四、2D-TVS、Omniview技术对宫腔粘连分型诊断的结果比较 |
五、宫腔疾病的Omniview三维图像表现 |
讨论 |
一、Omniview技术对宫腔疾病诊断的优越性 |
二、比较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对宫腔疾病诊断的优劣性 |
三、宫腔粘连的三维图像特征 |
四、Omniview技术的漏误诊分析 |
五、Omniview技术的局限性 |
六、宫腔疾病检查方式的优化选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二部分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录 子宫肌瘤症状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UFS-QOL) |
综述 介入性超声技术在子宫肌瘤微创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专利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大会论文交流 |
致谢 |
(7)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超声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8)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超声检查 |
1.2.2 肿瘤指标检测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一般临床资料 |
2.2 超声声像图表现 |
2.3 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
2.4 病理结果 |
3 讨论 |
(9)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0)子宫肌瘤的彩超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子宫肌瘤变性声像图及其CDFI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 [1]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式优势分析[D]. 林晓庆. 汕头大学, 2021(02)
- [2]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治疗研究[D]. 王健媛.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基于超声图像特点分析诊断子宫肌瘤的价值[J]. 傅娟,马元涛,周泉香,邢建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1)
- [4]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在宫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D]. 南凤娟. 山东大学, 2019(02)
- [5]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D]. 梁博. 苏州大学, 2019(07)
- [6]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后短期疗效评估的超声影响因素分析[J]. 苗阔,董晓秋,邵小慧,孔德姣.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9(04)
- [7]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超声结果[J]. 蔡琪,张浩,任芸芸.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8(06)
- [8]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诊断分析[J]. 王冠杰,曹云云,龚晓萍,王海飞,杨田,孔晓晓,王亚梅,牛建梅. 中国医药导报, 2018(31)
- [9]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J]. 汪华,汪龙霞,刘伟,郭翠霞,李晨,王萍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11)
- [10]子宫肌瘤的彩超诊断分析[J]. 徐德花,葛勤. 黑龙江医药,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