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莱霉素淋巴结内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白桦[1](2020)在《miR-451靶向MIF调控宫颈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并通过外泌体释放影响其化疗敏感性》文中提出宫颈癌是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虽然宫颈癌疫苗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宫颈癌的发生,但每年仍有约80%的新发病例和85%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且其中超过70%的病例在诊断时已处于局部晚期,称为局部晚期宫颈癌。虽然目前宫颈癌的治疗方式已很全面—手术、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等,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获得较好疗效,尤其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仍较差。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目前的治疗方式是新辅助化疗后对化疗敏感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不敏感患者直接转为放疗,如果有能有效预测患者对化疗敏感性的指标,这部分对化疗不敏感患者就可以免去新辅助化疗的时间及花费,直接转去放疗,得到更好疗效。因此,继续深入研究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寻找特异性的治疗靶点以及预测化疗敏感性的标志物对于宫颈癌的治疗仍极为重要。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测序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基因组数据之间的关系成为目前一大趋势,用于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及耐药的分子机制。GEO数据库,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CBI于2000年创建的公共数据库,是目前最大、最全面的公共基因表达数据资源。外泌体是一种能被机体内大多数细胞分泌的直径大约为30-150nm的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微小膜泡,富含miRNA等物质,通过内吞、外排等作用调节机体多种生理或病理反应,参与肿瘤微环境的调节,还可以作为载体靶向传递药物至器官发挥作用等。在本研究中,近年的研究发现miR-451不仅参与肿瘤的发生进展,还参与肿瘤化疗敏感性的调控,相较于其他miRNA,miR-451更易于在外泌体中富集。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在本研究中,先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在宫颈癌中差异表达的miRNA,结合文献筛选确定miR-451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其下游靶标及涉及的机制通路后,通过体外实验验证miR-451的生物学功能。近几年的研究表明miR-451可通过包裹于外泌体中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我们试验性在的在宫颈癌亲代及其耐药细胞株中研究了miR-451在预测宫颈癌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为寻找预测宫颈癌患者特异性治疗靶点及预测宫颈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标志物提供理论及实验室依据,并为以外泌体作为治疗载体治疗宫颈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第一部分宫颈癌相关差异miRNA生物信息学研究目的:研究整理分析GEO中公共数据库中储存的宫颈癌miRNA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靶基因预测,ce RNA网络构建,GO功能注释,KEGG功能富集分析及PPI网络分析。为后续实验探索宫颈癌的发生进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宫颈癌的相关芯片数据集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正常样本作为对照,从GEO数据库中筛选出miRNA数据集GSE30656为研究对象,通过limma和affy包对质控后的RNA表达谱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在Pubmed中对差异miRNA逐个筛选,经过通读文献,对宫颈癌相关文献中已被证实及研究过的miRNA予以去除,确定下一步研究的目标miRNA。再针对目标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DAVID软件进行GO功能注释,KEGG功能富集分析,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PPI网络分析。结果:1)本研究在宫颈癌中发现50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表达上调的21个,表达下调的29个。结合文献筛选,选取miR-451作为下一步实验验证的基因。2)针对于miR-451筛选到的m RNA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氮化合物代谢过程的调控、蛋白磷酸化过程的调控、RNA代谢过程的调控、细胞蛋白质代谢的调节等生物学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集中在PI3K/AKT通路及m TOR等信号通路。结论:1)成功筛选出宫颈癌中差异表达的50个miRNA,包括21个上调的miRNA和29个下调的miRNA;结合文献检索筛选检出miR-451作为后续研究基因;2)对miR-451进行了lnc RNA-miRNA-m RNA ce RNA网络,并分析对其下游m RNA靶基因进行了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以及对差异m RNA进行了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为后续进行实验验证提供了基于宫颈癌组织测序数据分析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miR-451通过靶向MIF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等功能目的:探讨miR-451通过靶向MIF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周期、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Si Ha细胞中转染miR-451 NC/mimic,Ca Ski细胞中转染miR-451 NC/inhibitor后,CCK-8法检测miR-45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iR-451对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iR-451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miR-451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F是miR-451的下游靶标;Western Blot法检测miR-451靶向MIF对下游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调节。结果:1)miR-451在人宫颈癌细胞系中差异表达;2)在Si Ha细胞中过表达miR-451可对细胞产生抑制增殖、促进凋亡、阻滞周期、降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作用;在Ca Ski细胞中抑制miR-451表达可对细胞产生促进增殖、抑制凋亡、促进周期进展、促进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作用;3)MIF为miR-451的下游靶标;4)miR-451的生物学功能是通过影响PI3K/AKT/m TOR通路实现的。结论:过表达miR-451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阻滞周期、降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抑制miR-451表达可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周期进展、促进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其功能是通过靶向MIF及其下游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实现的。第三部分miR-451通过外泌体释放的形式维持宫颈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目的:研究miR-451在宫颈癌顺铂耐药中的作用,探索其功能是否是通过将miR-451包裹于外泌体中释放的形式实现的。方法:CCK-8法检测宫颈癌顺铂耐药株He La/DDP细胞及其亲代He La细胞的耐药指数;使用超高速离心法成功分离了两种细胞上清中的外泌体,通过电镜下观察形态、粒径大小检测、表面标记物检测鉴定外泌体;又定量分析了细胞及外泌体中miR-451的相对含量,进一步研究过表达或抑制miR-451后细胞IC50的变化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变化。结果:1)成功分离提取并鉴定了外泌体;2)miR-451在He La细胞中高表达,在其上清中低表达;miR-451在He La/DDP细胞中低表达,在其上清中高表达;3)在He La/DDP细胞中过表达miR-451后细胞对顺铂IC50明显下降,在He La细胞中抑制miR-451表达后细胞对顺铂IC50明显上调,提示miR-451可增强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4)过表达miR-451后MDR1表达显着下调,提示He La/DDP细胞可能将抑癌基因miR-451包裹入外泌体中排出以维持细胞的耐药性。结论:miR-451可通过外泌体释放的形式影响宫颈癌耐药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李城[2](2020)在《双黄连组分中药干预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结肠癌(colon cancer,CC)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在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临床观察发现,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属于晚期,现有的治疗方案,预后和结局均较差。因此,探究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预防及早期干预措施,是结肠癌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ysyloxidase-like2,LOXL2)参与肿瘤的发生及演进过程,并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LOXL2最初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分泌蛋白,分布于细胞外,主要功能是催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共价交联,对生理上维持ECM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以及病理上促进纤维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研究发现,LOXL2也参与了细胞内的反应,可以调控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影响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缺氧等,在肿瘤进程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但是目前LOXL2在结肠癌的研究还比较少,为了进一步确认LOXL2在临床结肠癌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结肠癌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确切作用与具体机制,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我们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LOXL2在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使用结肠癌组织微阵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显示,LOXL2在结肠癌患者的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通过LOGpc在线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提示,LOXL2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不良预后相关,其表达水平可用于对处于Ⅱ期~Ⅲ期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级。接下来,我们对LOXL2与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肠癌组织微阵列IHC检测和公共数据库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中LOXL2与CAFs的表达分布呈正相关;应用肿瘤细胞或重组LOXL2蛋白(rLOXL2)刺激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普通成纤维细胞被激活为CAFs;同时Transwell结果提示,肿瘤细胞或rLOXL2激活的CAFs可以进一步促进结肠癌CT26细胞在体外的迁移和侵袭。在结肠癌防治方面,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双黄连所含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与抗肿瘤密切相关,最终筛选得到“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三个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最强,并配伍组成双黄连组分中药。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此为研究基础,先是基于均匀设计试验法,应用CCK-8实验、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对双黄连组分中药各组分进行剂量和比例的优化,得到抗肿瘤活性最强的配方;然后通过肿瘤小鼠模型,进一步证实双黄连组分中药的抗肿瘤活性。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作用机制方面,我们制备皮下荷瘤小鼠和肺损伤合并肿瘤血转移小鼠模型,通过对皮下肿瘤组织和肺转移灶的Western Blotting和IHC染色发现,双黄连组分中药可以抑制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表达;我们收集双黄连组分中药孵育的CAFs的培养上清,将其制备条件培养基用于培养CT26细胞,通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发现,双黄连组分中药能够显着抑制CAFs诱导的CT26细胞迁移和侵袭;应用分子对接技术,我们发现双黄连组分中药与LOXL2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在体内实验中,对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的IHC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也提示,双黄连组分中药能够显着抑制肿瘤组织中LOXL2的蛋白表达;在体外细胞水平,双黄连组分中药对与CAFs共培养的结肠癌细胞中LOXL2蛋白表达水平也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LOXL2在结肠癌中呈阳性表达,并与肿瘤生长增殖及不良预后相关;肿瘤细胞来源的LOXL2能够激活CAFs,活化的CAFs又可以反馈作用于结肠癌细胞,显着促进其迁移和侵袭能力。而双黄连组分中药不仅可以在体内、外直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还可以通过干预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活化间接地影响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LOXL2表达有关。本研究的结果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
洪明,王丽琛,许林,王孝锌[3](2006)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因素和防治》文中研究说明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因素,根据复发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以期降低其复发率.以21例食管癌根治术病理切缘阴性而在术后333个月内发现吻合口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放疗后的复发率,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与肿瘤的恶性程度高、期别晚及手术范围不足等因素相关.术后纵隔区放射治疗未见改善吻合口复发的发生率.复发后适宜地采取手术或放射治疗,可以使少部分病人获益.
李旭,郭祥云,苏祖栋,王于[4](2001)在《博莱霉素淋巴结内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文中研究说明
黄广建,张延龄[5](2000)在《淋巴化疗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文献综述)》文中提出消化道肿瘤淋巴转移是造成术后肿瘤复发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淋巴化疗在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总结了消化道肿瘤淋巴化疗的机理、常用剂型及药代动力学、临床初步应用效果。
陈克能,徐光炜[6](2000)在《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文中认为 1 诊断 1.1 普查 由于食管早期癌的疗效明显好于进展期癌,加之,内镜下食管粘膜切除术用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表浅食管癌的根治已取得良好疗效,并已逐渐被医患双方所接受,因而普查仍是目前改善食管癌(EC)疗效的肯定手段。我国北方尤其是太行山地区及伊朗里海沿岸居民、有头颈癌肿史者是EC的高发人群。X线钡餐造影已很少用于普查,而拉网及内镜则是主要手段,拉网细胞学检查是我国学者为EC普查和早期诊断作出的杰出贡献,国外相似的工具尚有尼龙刷,具有安全、廉价、简单等优点,至1983年就有10000多例无症状的林县居民接受了拉网,7.5a的追踪发现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EC的危险性分别是常人的1.25,2.5,4.22倍。Dowlatshahi et al用此
蔡杰,倪彭智,王文凭,郑希,陈龙奇[7](2017)在《淋巴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文中研究说明淋巴转移是食管癌转移扩散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局部化疗相较于全身给药,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系统性的副作用影响更小。纳米炭是目前术中淋巴化疗最常用安全有效的载体。在许多肿瘤淋巴化疗中,纳米炭起到很好的示踪和靶向作用。淋巴化疗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之中,可诱导肿瘤变性坏死、促进肿瘤凋亡。在食管癌治疗中,活性炭靶向淋巴化疗可提高淋巴清扫数目及转移检出率,减小肿瘤体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淋巴化疗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杀伤在淋巴结中的肿瘤细胞及微转移癌灶。本文就食管癌转移特点、纳米炭载体淋巴化疗的意义、机制以及临床应用予以讨论。
牟巨伟[8](2014)在《第一部分 SENP1表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第二部分 内镜微创与传统开放外科治疗食管癌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SENP1表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和预后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肺癌的80%左右。超过65%的NSCLC患者发现时已为中晚期,只能采取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近年来,尽管在治疗方式上已有较大进展,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其中,1/3-1/2的患者对铂类药物耐药。研究发现缺氧通过多个通路导致肿瘤细胞对顺铂耐药,而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在缺氧-HIF1α-VEGF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为此,进行本研究。旨在评价SENP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TNM病理分期、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进而研究SENP1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作用。方法构建SENP1siRNA并转染至肺癌细胞系中。应用RT-PCR研究SENP1siRNA对VEGF mRNA表达的影响。在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分析SENP1表达与TNM病理分期、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中VEGF mRNA水平高于正常肺组织。SENP1siRNA抑制肺癌细胞系中VEGF mRNA表达。非小细胞肺癌中55%为SENP1高表达。SENP1蛋白过表达与肺癌中低分化相关(肺癌高、中、低分化中SENP1蛋白过表达的比例分别为3.6%,38.2%,和58.2%,P=0.046)。T分级越高,SENP1蛋白过表达的比例越高(T1,T2和T3的表达比例分别为10.9%,89.1%和0%;P=0.003)。SENP1蛋白过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76.4%)高于SENP1蛋白低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33.3%,P<0.001)。TNM分期越高,SENP1蛋白过表达的比例越高(Ⅰ期,Ⅱ期和Ⅲ期的表达比例分别为10.9%,61.8%和27.3%,P<0.001)。63例接受了术后化疗,其中30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复发或转移。30例患者中,22例为SENP1蛋白高表达,占SENP1过表达例数的64.7%(22/34);8例为SENP1蛋白低表达,占SENP1蛋白低表达例数的27.6%(8/29)。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SENP1高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EN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过表达。SENP1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一个新的预后因素和预测化疗敏感性的因素,SENP1可望作为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新的靶点之一。第二部分内镜微创和传统开放外科治疗食管癌的比较研究背景:报道中国2003-2007年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第一位。报道国外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50%,病死率2%-8%,国内为9%-29%,院内病死率2%-4%。为了减轻食管切除术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我们开展了内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是总结近年来单中心内镜微创外科治疗食管癌的经验,同期与传统开放外科治疗食管癌近期效果加以比较。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间内镜微创外科治疗食管癌的182例患者,同期接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的144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Charlson评分、肿瘤部位、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的个数、术后病理分期、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和肺部并发症等)、术后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内镜微创治疗组和传统开放组两组之间切除淋巴结的个数无明显差别(18vs16,P=-0.728),内镜微创治疗组手术时间多于传统开放组(375vs.300minutes, P<0.001)。其他指标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别。亚组分析中,接受内镜微创Ivor Lewis食管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多于传统开放IvorLewis食管切除术患者(420vs.270minutes, P<0.001),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后者(21.2%vs.8.7%,P=0.034)。接受内镜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多于传统开放McKeown食管切除术患者(360vs.322minutes, P=0.003),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14.6%vs.26.9%,P=0.044)。全组病例多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时间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4,95%CI:1.001-1.007,P=0.012),而手术方式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内镜微创和传统开放外科治疗食管癌近期效果相当。
张晓丽[9](2014)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累及野照射联合化疗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分析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累及野照射联合化疗的失败模式及预后。病例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累及野放疗联合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依据首次复发部位与治疗靶区,将失败模式分为照射野内复发、野外区域淋巴结复发、远处转移并分析不同复发模式组的生存情况。结果1.中位随访时间52.6个月,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14.4个月。2.共76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野内复发、远处转移及野外区域淋巴结复发的患者分别有43例(53.75%)、33例(41.25%)和24例(30%)。3.有野内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患者MST分别为14.2个月和13.2个月,均显着低于未出现者的17.6个月(P=0.01)和15.9个月(P≤0.0001),而出现野外区域淋巴结转移与未出现者MST均为14.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累及野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野内复发及远处转移为主要复发模式且影响生存,而野外区域淋巴结并未明显影响患者总生存期,其可行性有待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李燕[10](2014)在《中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与rs7946005位点变异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背景和目的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首次就诊的食管癌患者中,90%以上已是中晚期。中晚期食管癌有比较清晰的大体形态,根据肿瘤不同的生长方式,上世纪50年代末学者将食管癌大体类型归纳四种主要类型,即溃疡型、髓质型、蕈伞型和缩窄型,这些分类对食管癌临床治疗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并一直沿用至今。但是,中晚期食管癌大体生长类型的分子基础尚不清楚,随着时间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中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的比例是否发生相应改变,与临床病理TNM分期的关系,及其对食管癌生存的影响等尚缺乏大样本和不同时间段的对比研究。遗传因素对食管癌大体生长类型的影响更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分析1983-2012年间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的27966例食管癌大体生长类型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病理TNM分期的关系,进一步结合本研究室食管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的主要SNP变异位点(rs7946005),与食管癌大体生长类型的关系,阐明这些因素对中晚期食管癌生存期的影响,为食管癌分子分型提供依据。2材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27966例食管癌患者来自河南省食管癌生物样品信息资料库,均为1983-2012年间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并行食管根治术的患者。其中男性17919例(中位诊断年龄59.00岁,年龄范围26-96岁),女性10047例(中位诊断年龄59.90岁,年龄范围21-90岁),男女性别比为1.7:1。2.2问卷调查、医院资料核实和生存随访采用入户问卷调查和/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生存状况,并根据患者提供的治疗医院,复核、补充患者治疗方式和病理诊断。随访时间从手术当日起,截止到2013年9月。2.3血样采集、DNA提取和Taqman基因分型征得患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每例采集5ml EDTA抗凝外周静脉血。采用Qiagen Flexi Gene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细胞全基因组DNA。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TENM4基因rs7946005位点。2.4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生存率组间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3结果3.1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四种大体类型分布中晚期食管癌四种大体类型中,以溃疡型最为多见,占45.2%,其次是髓质型和蕈伞型,分别占39.3%和11.0%,缩窄型最少,占4.5%。3.2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四种大体类型在三个十年的分布变化四种大体类型在3个十年中均是以溃疡型最多,髓质型和蕈伞型次之,缩窄型最少。而且缩窄型在3个十年中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3.3中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四种大体类型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布不同(P<0.05)。男性溃疡型多于女性,女性髓质型和蕈伞型多于男性(P<0.05)。四种大体类型在≤50岁和>50岁两个年龄段分布不同(P<0.05)。四种大体类型在高低发区、城市和农村和肿瘤家族史阳性阴性中分布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在不同肿瘤部位、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分布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下段溃疡型的比例均高于上、中段(P<0.05);食管上、中段髓质型和缩窄型比例高于下段(P<0.05);溃疡型和蕈伞型高分化的比例高于中、低分化,缩窄型中、低分化的比例高于高分化(P<0.05);缩窄型较蕈伞型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5);缩窄型T3、T4期患者的比例高于T1-T2(P<0.05)。对不同临床病理信息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性别、诊断年龄、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食管癌病理分级均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有关,且经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性别、年龄、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3.4rs794600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及生存期的关系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rs7946005位点的基因型在该人群中呈遗传平衡分布(P=0.15)。rs7946005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性别、年龄、大体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但是,rs7946005位点不同基因型生存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TT型生存期要优于其他两型(CT型和CC型)。4结论1.中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但四种大体类型间生存期无明显差异;2.rs7946005基因型与大体类型不相关3.rs7946005基因型与食管癌生存期相关,突变TT型预后最好。
二、博莱霉素淋巴结内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博莱霉素淋巴结内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论文提纲范文)
(1)miR-451靶向MIF调控宫颈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并通过外泌体释放影响其化疗敏感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宫颈癌相关差异miRNA生物信息学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宫颈癌样本数据库的选择 |
1.2 差异表达分析 |
1.3 miRNA筛选 |
1.4 miRNA靶基因预测 |
1.5 ceRNA网络构建 |
1.6 GO功能注释 |
1.7 KEGG功能富集分析 |
1.8 PPI网络分析 |
2 结果 |
2.1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2.2 miRNA的筛选 |
2.3 hsa-miR-451miRNA靶基因预测 |
2.4 ceRNA网络构建 |
2.5 GO和KEGG功能富集结果分析 |
2.6 PPI网络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miR-451通过靶向MIF参与调控宫颈癌细胞生物学功能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株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miR-451在SiHa及CaSki细胞中的表达 |
2.2 CCK-8 法检测miR-45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2.3 流式细胞术检测miR-45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2.4 流式细胞术检测miR-45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2.5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iR-451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2.6 Transwell实验检测miR-451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2.7 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F是 miR-451的下游靶标 |
2.8 WesternBlot法检测miR-451靶向MIF对下游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miR-451通过外泌体释放的形式影响宫颈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株及细胞培养用品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HeLa及HeLa/DDP细胞形态学特征 |
2.2 CCK-8法检测细胞耐药指数 |
2.3 透射电镜下观察外泌体形态特征 |
2.4 外泌体粒径检测 |
2.5 流式细胞仪检测外泌体表面标记物 |
2.6 定量分析细胞及外泌体中miR-451表达 |
2.7 过表达或抑制miR-451后顺铂对细胞IC50 的变化 |
2.8 过表达或抑制miR-451后MDR1表达变化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创新性与不足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双黄连组分中药干预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赖氨酞氧化酶样蛋白-2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1. LOXL2概述 |
2. LOXL2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
3. LOXL2与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的关系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双黄连制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 双黄连制剂的化学成分研究 |
2. 双黄连制剂的临床及药理作用研究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1. 组织样本 |
2. 细胞系 |
3. 抗体 |
4. 试剂及耗材 |
5. 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
6. 药物配制 |
7. 实验动物 |
8. 仪器设备 |
9. 公共数据库 |
二、实验方法 |
1. 细胞实验 |
2. 分子实验 |
3. 动物实验 |
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LOXL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
1.1 生物信息学分析LOXL2在结肠癌及其他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
1.2 LOXL2在结肠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 |
1.3 LOXL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
1.4 LOXL2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
2. LOXL2的表达水平与与肿瘤微环境中的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关系 |
2.1 IHC染色观察结肠癌组织LOXL2表达与CAFs分布情况 |
2.2 R2:Genomics Analysis andisualization Platform数据库分析结肠癌组织中LOXL2与CAFs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关性 |
2.3 LOXL2与CAFs的活化相关性研究 |
3. LOXL2激活的CAFs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行为的影响 |
4. 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的药效学及分子机制初探 |
4.1 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的最优配比研究 |
4.2 双黄连组分中药对结肠癌的体内抑制作用研究 |
4.3 双黄连组分中药对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影响 |
4.4 双黄连组分中药对CAFs诱导的CT2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
4.5 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的分子机制初探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因素和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首次治疗情况 |
1.3 吻合口复发情况 |
1.4 复发后治疗情况 |
2 结 果 |
3 讨 论 |
(4)博莱霉素淋巴结内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前检查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判定 |
2 结果 |
2.1 治疗效果 |
2.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7)淋巴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管癌的转移特点 |
1.1 食管癌淋巴解剖特点及转移特点 |
1.2 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式 |
2 淋巴化疗的意义 |
2.1 纳米炭的特点及淋巴化疗的机制 |
2.2 淋巴化疗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
2.3 淋巴化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 |
(8)第一部分 SENP1表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第二部分 内镜微创与传统开放外科治疗食管癌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二部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SENP1表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和预后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内镜微创和传统开放外科治疗食管癌的比较研宄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累及野照射联合化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生导师和课题指导小组介绍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病例和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案 |
3. 近期疗效及预后 |
4. 急性反应评价标准 |
5. 研究指标 |
6.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疗效评价及随访 |
2. 生存及无进展生存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中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与rs7946005位点变异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中晚期食管癌肿瘤大体类型的特征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 |
1 引言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食管癌患者信息及样本收集 |
2.3 患者随访 |
2.4 单因素生存分析样本挑选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27966例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分布(见表1-3) |
3.2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大体类型分布(见表1-4) |
3.3 中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与年龄、性别、高低发区、城市农村、肿瘤家族史阳性阴性关系(见表1-5) |
3.4 中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与浸润程度(T)、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的关系(见表1-6) |
3.5 单因素生存分析(见表1-7和图1-1至1-11) |
3.6 多因素生存分析(见表1-8)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表 |
第二部分 RS7946005位点变异与食管癌临床表型及预后的关系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流行病学调查 |
2.3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DNA提取 |
2.4 基因分型 |
2.5 实验方法和步骤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rs7946005位点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见表2-1) |
3.2 rs7946005位点性别、年龄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见表1-2) |
3.3 rs7946005位点基因型与生存期的关系(见图2-1)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表 |
综述 食管癌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1 引言 |
2 食管癌预后的影响因素 |
2.1 临床病理因素 |
2.1.1 发病年龄、性别 |
2.1.2 高低发区 |
2.1.3 肿瘤家族史 |
2.1.4 不良生活习惯及营养缺乏 |
2.1.5 诊疗时机及治疗方式 |
2.1.6 病理特征 |
2.2 分子生物学相关因素 |
2.2.1 原癌基因 |
2.2.2 抑癌基因 |
2.2.3 与信号转导有关的分子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博莱霉素淋巴结内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 [1]miR-451靶向MIF调控宫颈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并通过外泌体释放影响其化疗敏感性[D]. 白桦.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2]双黄连组分中药干预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D]. 李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因素和防治[J]. 洪明,王丽琛,许林,王孝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 [4]博莱霉素淋巴结内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J]. 李旭,郭祥云,苏祖栋,王于.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1(06)
- [5]淋巴化疗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文献综述)[J]. 黄广建,张延龄.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0(03)
- [6]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J]. 陈克能,徐光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02)
- [7]淋巴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 蔡杰,倪彭智,王文凭,郑希,陈龙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7(08)
- [8]第一部分 SENP1表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第二部分 内镜微创与传统开放外科治疗食管癌的比较研究[D]. 牟巨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04)
- [9]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累及野照射联合化疗的疗效分析[D]. 张晓丽. 济南大学, 2014(01)
- [10]中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与rs7946005位点变异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D]. 李燕. 郑州大学,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