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监控系统在技防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羽[1](2021)在《中国博物馆安保技防发展进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保技防是博物馆构建立体安全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从技术原理、综合应用、政策管理三个角度进行,鲜有针对盗窃案件逆向推动安保技防发展的讨论。本文在此视角下梳理中国博物馆安保技防的发展史,将其分为萌芽期(1960—1980)、发展期(1980—1992)、规范期(1992至今)三个阶段。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未来博物馆安保技防也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智慧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舒翔[2](2020)在《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的高级应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变电站作为城市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关系到城市用电质量,因此如何加强变电站的监控成为当前变电站重点问题之一。从现实情况来看,传统的人工监控方式既浪费了大量人力资源,而且监控效果不佳,新的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的出现为变电站实施更好的监控提供了有利条件。变电站的环境复杂,对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变电站内不同区位的监控条件以及设备要求不同,而变电站原有的监控主要以人力为主,即使应用了视频监控设备,也仅仅流于形式,简而言之目前供电企业缺乏一套综合的、行之有效的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本文结合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和精细化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一种实用的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一体化设计方案,从而有效改善变电站监控系统性能,动态化、系统化掌握整个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对变电站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实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同时,可以形成及时精准的数据信息,助力电力企业的智能化管理。论文由六部分组成,首先对本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意义价值、主要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介绍,从而形成了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然后对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基本构成进行详尽分析,明确了其主要性能、基本特点等,从而形成原理指导,为后文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再次对变电站视频监控平台及联动方案进行设计,细化分析了高级视频监控平台以及高级视频监控系统联动方案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全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应用系统设计的原则和目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以及综合联动系统的设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变电站的高效发展与运行贡献绵薄之力。
邱浩[3](2020)在《“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安全稳定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平安校园”建设,以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为目标,迎合了创新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平安校园”内涵与外延的不断丰富与发展,高校安全管理体系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巩固了校园长治久安的局面,增强了师生主体的安全感与满意度。但是与“平安校园”建设的新要求相比,与党和国家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差距,亟待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因此,探索“平安校园”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既是应对当前安全形势新问题、新挑战的应有之义,也是服务于“平安校园”建设目标的要求。为保障校园环境和谐稳定,打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工作格局,本文以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并与高校保卫部门与师生员工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掌握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治理理论、协同理论等前沿理论对高校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更好的提升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效能。本文首先考察了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界定、构成要素以及构建原则,深刻了解到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主体、内容、对象、手段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从而划定了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范围。其次,阐述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是建设与完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原因。再次,基于“平安校园”的视角,分析了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组织结构不顺、队伍建设滞后、信息协同不强、考核评价不力、科技水平不高等具体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为完善体系提供现实依据。最后,提出了完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通过健全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水平、加快队伍建设等措施,针对性的解决体系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苗晨丹[4](2020)在《“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办学形势多种多样、人员结构日益复杂、高校建筑结构复杂多变。大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受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追求多样、个性鲜明。再加上近几年,网络飞速发展,新型犯罪手段也不断更新,这使得高校的安全管理问题愈加复杂。为了应对新时代校园安全稳定问题,各高校纷纷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平安校园”安防系统,协助高校安防工作的综合治理。“平安校园”综合监控系统在各大高校能发挥出显着的功效,除了主要的视频监控功能外,该系统还可以实现电话报警、消防管理、交通管控、应急管理、巡更管理等功能。“平安校园”安防系统不但可以保证各子系统独立运行,还可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安防联动。安防人员可以利用系统随时全面掌握安防情况,对案情做出快速准确地反应,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最大限度的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平安校园”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高校“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作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国内外平安校园研究现状和现有安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高校“平安校园”项目的特点和安防系统设计需求,构建了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该模型以系统建设效果、性能效果、应用效果、系统的支持效果以及人员管理效果为一级指标,建立了一个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将构建的评价模型应用于H校的“平安校园”项目,并针对评价结果,对H校“平安校园”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对其他相关单位“平安校园”项目的建设与升级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
田溪竹[5](2020)在《Q市“金雕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政府管理研究》文中指出2012年,我国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十八大报告中,鲜明地提出在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要部署,而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就是城镇化率达到50%。因此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积也不断扩大,从而导致了城市的空间结构愈加复杂,社会治安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更加严峻和多样,进而导致城市治安问题成为整个社会不可忽略的焦点。2008年,在我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现有的基础上,由公安部牵头开展了科技强警战略和“3111”工程(即安防工程),随即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逐步成为我国城市安防体系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使用视频监控系统,使得公安部门由传统被动的治安管理工作模式彻底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方式,使得我国公安部门日常治安案件的侦破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Q市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城市,人员流动性较大,其社会治安存在的诸多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并且Q市为积极相应国家构建和谐平安城市的号召,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了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中。近年来,Q市一直着重加强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金雕工程”的管理工作,建立了相应的视频监控系统网络管理体系,大幅度提高了 Q市公安部门在治安方面的治理效率,在落实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积极工作过程中获得十分显着的治安成果。但是在成效喜人的同时,Q市“金雕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管理方式较为简单粗放、相关部门、机构的整体协调机制比较缺失、负责管理视频监控系统的人员队伍数量不足以及专业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Q市“金雕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相关管理工作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Q市“金雕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为研究对象,以服务型政府、公共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Q市“金雕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以上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对策。在对Q市“金雕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前提下,归纳整理其现存的主要问题,同时分析总结其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经验,再对比分析Q市“金雕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对Q市“金雕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得出对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可行性的结论。致力于对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建议,提供理论思路和实现途径使得Q市“金雕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能对Q市“金雕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周攀锋[6](2020)在《国家治理视域下公共视频监控法治化研究 ——以佛山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启了以法治建设为重点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佛山作为走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前沿的发达城市,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着力推进城乡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日益普及,视频监控的合理、智能应用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不过,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在国家治理中的广泛应用,也必须走上法治的轨道,否则就可能偏离治理现代化所要达成良法善治的目标。本文以公共视频监控与个人隐私的博弈为切入点,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视角,通过分析佛山市视频监控法治化发展进程,以提升佛山市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通过调查法、比较法和文献研究法来深入分析佛山市社会公共视频监控建设、应用以及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视频监控法治化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为佛山市能够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社会公共视频监控建设应用规划、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公共视频监控法治化的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方法,同时总结国内外视频监控建设使用情况、存在问题、隐私权定义、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形成一个包含视频监控法治化、治理能力现代化、隐私权保护规范化的基本研究框架。第二部分是介绍公共视频监控法治化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相关理论,主要包含公共场所的概念及特点、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的基本概述、个人隐私权的内涵、国家治理的相关理论。其中详细介绍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以及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佛山市公共视频监控法治化的概况,通过准确的数据来介绍佛山市社会概况及城市治理现状,视频监控在社会治理中的绩效以及在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是阐述全面推进公共视频监控法治化的基本对策。首先是科学立法,为视频监控的法治化提供法律依据,阐述建立健全科技法律的规章制度是促进创新体系持续发展的根基,是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其次是严格执法,确保公职人员在视频监控的应用中依法办事,确保法律严明且有效运行,是保证法治化进程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再是公正司法,发挥司法机关在视频监控法治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最后是全民守法,共同推进视频监控法治化建设新进程,民众信仰法律尊敬法律,让民众感受到遵纪守法所带来的回报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努力来不断优化佛山市公共视频监控法治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形成一种有效的、具有更普遍指导意义的公共视频监控法治化的发展机制。
余煜华[7](2019)在《小区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自动化安防系统楼宇建筑的典型需求系统,已成为楼宇智能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建筑楼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楼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会极大程度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受到较大关注。建筑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的研究涉及传感器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方面技术,还吸纳进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路等领域知识。它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新技术,提高楼宇安防系统的稳定性和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促进建筑学、监控及传感器等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因此,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需求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建设服务于人们居住生活的建筑物,需要一个可靠性高、性能好的自动化系统。本文对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了基于中职学校楼宇实验设备的小区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本文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1)概括叙述小区楼宇自动化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这方面的研究意义,介绍了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楼宇安防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楼宇安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2)分析了小区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的设计要求,制定了安防系统的全面设计方案,可行性探索,铺开式展开了安防系统硬件设计的过程,并分别插入了安防系统硬件部件所涉及的、实现各安全和防范功能模块的构建原理和设计过程。各安防功能硬件涉及: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防盗报警及周边防范、闭路电视监控、巡更四个子系统和电源模块。还介绍了硬件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介绍了小区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的软件设置核心,分析了各子系统的软件设计设置关键,阐述了各子系统的操作程序流程。依据各硬件设备使用技术文件进行对应的软件设置测试相应功能,针对性指出该小区楼宇安防系统软件设置的关键,涉及的设置调试过程,包括:“可视对讲应用系统”应用软件、CMS7000软件、WEB设置和“巡检管理系统A1.0”软件等。过程结合了安防系统的管理中心计算机上运行一些数据及结果情况。(4)介绍了一个小区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设计实例,介绍工程施工的需求分析、设计依据和设计说明。阐述了各子系统的施工布线、设备选型和图纸施工。本文结尾进行了一个总结,陈述整个过程的工作情况,反思课题不完善之处并展望小区安防的发展。
黄光伟[8](2019)在《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纵深防护体系架构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及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的组织,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博物馆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及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出现的各种犯罪手段对博物馆的安保系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从而使得博物馆的安保系统不得不加强除了增大人防力量的同时提高技术防范措施及能力。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采用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的方式,在完全满足用户需求前提下,贯彻预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方针,按照纵深防护的指导思想,从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管理、电子巡查、声音复核、系统联动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现代物理、化学、电子、计算机技术手段,构成一个全方位的纵深防护体系,任何非法侵入,都会触动中心报警系统或城市“110”报警系统,保证了博物馆内文物和人员的安全。本文以安全防范系统纵深防护体系为切入点研究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深刻认识到在博物馆安防建设中技防、人防、物防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纵深防护体系架构的分析,对博物馆防护等级、防区层次和建筑防区划分进行了总结归纳,按照纵深防护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对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安防集成管理系统等安全防范子系统的功能要求、技术措施、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各安防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关系及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论文的最后以作者亲历的A博物馆设计实践为例子,进一步对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做了详细解读和分析,指出了博物馆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为今后博物馆在安防系统建设和设计思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张炜[9](2018)在《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安全视频立法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深圳市自2006年开始先后开展三期较大规模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各类摄像头总数超过130万个,系统建设规模、地域密度及应用走在全国前列,但也同时出现一些受到社会聚焦和反映较多的问题:一是施工管理不规范,导致治安防范能力达不到预期;二是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应用中突出的隐私保护问题;三是公共视频图像数据开放和服务缺少规定。亟需通过法律手段加以规范,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上位法层面,尚无此方面的国家法律法规,广东省《广东省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制订时间较早,存在安装范围和责任主体界定不清、建设和监管权责不明确、管理和应用机制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尤其是对于视频信息安全、视频监控员的管理等方面比较薄弱,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为此,深圳市拟通过经济特区立法对公共安全视频加以规制。本文是笔者在参与立法过程中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一是关于公共安全视频的界定的研究,细化对公共区域的定义,重新界定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安装范围和责任主体,对相关的法规条款进行梳理和扩充,作为地方立法,更贴近于百姓生活,增强了法律规章的可理解性和可执行性。二是对公共安全视频从建设、管理、维护、使用不同环节所涉及主体进行分析,明确界定不同主体职责,可以有效规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应用与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使用效能和信息安全保障。三是横向对比《治安管理处罚法》、《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特种行业、特种设备的行政许可要求,提出对公共安全视频设备生产、系统建设、维护等生产经营的行政许可改革建议,体现当前政府转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四是通过不同场景列举分析,从管理人、使用人、受益人入手,区分社会管理、打击犯罪和服务群众,平衡公共管理需求和隐私保护的关系,对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在使用和监管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严枫[10](2017)在《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当前已经迈入到信息化阶段,创新科技逐步发展成为主要社会发展动力,尤其是受到相对成熟的安全防护信息系统、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影响,我国的各大军事单位、公安机关、科研院所、社会公共区域人员聚集区域、交通管理部门等这些地方广泛应用停车场管理系统、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出入口门禁管理系统、军用物资管理系统、电子巡逻系统、可视化监控系统等模块。尤其是当前各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治安类事件频发,使得各大单位充分意识为了强化内部安全监管,应该在本单位实施具备现代化水平的安全防护技术手段。单位建设相应的安全防护监控信息系统,主要是让视频监控摄像头做好发现与识别,二十四小时全方位的可视化监控单位的重点消防部位与要害部位,以便可以对单位的资产安全、员工安全提供保证。JN研究所通过在本单位安装存在一定先进性的交通管制、防灾、防范治安等管理系统,可以预防出现社会损失和经济损失,开创立体化的技术防控、物理防控、人员防控的局面,强有力的支撑研究所的生产经营管理。本文通过详细的分析JN研究所在其厂区范围内进行安全防控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优化配置项目管理要素以及保障项目措施,力求可以让安全防范系统与国家标准、公安部门标准以及企业现实相符,以使项目顺利、按照期限、安全、保证质量地完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析JN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和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其建设安全防范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JN研究所的安全防范工作存在问题以及需建设安全防范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作出了分析;对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对该安全防范系统进行了整体架构设计、子系统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针对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项目,通过对项目组织架构、项目计划、进度和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剖析。运用信息系统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使该系统的建设项目能够保质保量保进度地完成,使该项目符合JN研究所的实际需求。
二、数字监控系统在技防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监控系统在技防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博物馆安保技防发展进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现状与视角选取 |
1.市场技术类 |
2.综治管理类 |
3.博物馆综合应用管理类 |
4.案情史料类 |
二前安保技防时期(1949—1960) |
(一)技术手段 |
1. 人防 |
2. 物防 |
3. 犬防 |
(二)典型案件分析 |
三安保技防的萌芽期(1960—1980) |
(一)技术手段 |
(二)典型案件分析 |
四安保技防的发展期(1980—1992) |
(一)技术手段 |
1. 前端设备 |
2. 后端设备 |
(二)典型案件分析 |
五安保技防的规范期(1992年至今) |
(一)技术手段 |
(二)典型案件分析 |
六走向智能化:安保技防的进化期 |
(2)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的高级应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2 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架构介绍 |
2.1 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 |
2.2 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
2.3 视频监控系统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3 变电站高级视频监控平台与联动方案设计 |
3.1 高级视频监控平台 |
3.2 高级视频监控系统联动方案 |
3.3 本章小结 |
4 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的高级应用设计 |
4.1 应用系统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
4.2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4.3 报警与环境监测系统 |
4.4 视频分析系统 |
4.5 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
4.6 综合联动系统设计 |
4.7 供电系统设计 |
4.8 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与其他系统数据集成应用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5 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的应用实现 |
5.1 实现环境分析 |
5.2 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
5.3 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与其他系统数据集成应用的实现 |
5.4 系统运行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2.1 理论意义 |
1.1.2.2 实践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国内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 |
1.2.2 关于国外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 |
1.2.3 关于“平安校园”建设的研究 |
1.3 理论基础 |
1.3.1 治理理论 |
1.3.2 协同理论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高校安全 |
2.1.2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 |
2.2 构建原则 |
2.2.1 统一指挥原则 |
2.2.2 协调联动原则 |
2.2.3 预防为主原则 |
2.2.4 服务师生原则 |
2.3 构成要素 |
2.3.1 安全管理主体 |
2.3.2 安全管理对象 |
2.3.3 安全管理手段 |
2.3.4 安全管理内容 |
2.3.4.1 安全政策 |
2.3.4.2 安全风险管理 |
2.3.4.3 安全保证 |
3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
3.1 基于高校内部管理层面分析 |
3.1.1 校园安全形势整体严峻 |
3.1.2 大学生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
3.2 基于高校外部安全形势分析 |
3.2.1 传统校园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
3.2.2 高校意识形态问题严重 |
3.2.3 高校失泄密事件频发多发 |
3.2.4 高校网络舆情防控难度加大 |
4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困境-基于“平安校园”的视角分析 |
4.1 “平安校园”实践探索 |
4.1.1 指导思想 |
4.1.2 建设历程 |
4.1.3 工作内容 |
4.2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
4.2.1 安全管理理念不断更新 |
4.2.2 安全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
4.2.3 校园安全文化稳步发展 |
4.2.4 安全防范措施逐渐完善 |
4.3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4.3.1 组织体系结构不畅 |
4.3.2 队伍建设水平滞后 |
4.3.3 信息沟通效率低下 |
4.3.4 考评激励效果薄弱 |
4.3.5 应急处置工作乏力 |
4.3.6 科技支撑保障不足 |
5 完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路径选择 |
5.1 打造高校安全治理共同体 |
5.1.1 培育多元主体,促进合作治理 |
5.1.2 完善机构设置,加强组织保障 |
5.1.3 理顺组织结构,明确管理责任 |
5.2 健全高校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
5.2.1 信息共享机制 |
5.2.2 联防联动机制 |
5.2.3 考核评价机制 |
5.3 提高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科技水平 |
5.3.1 引进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 |
5.3.2 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 |
5.3.3 推进技防系统集成与联动 |
5.4 加强高校安全管理体系队伍建设 |
5.4.1 拓宽培养渠道 |
5.4.2 注重教育培训 |
5.4.3 完善准入标准 |
5.5 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5.5.1 加强预案制定与演练 |
5.5.2 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
5.5.3 重视舆情干预引导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访谈提纲 |
一、 保卫处工作人员 |
二、 校属其他单位 |
三、 高校师生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校安防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安防项目评价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难点和创新之处 |
1.4.1 研究难点 |
1.4.2 创新之处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平安校园”项目概述 |
2.1.1 “平安校园”项目的定义 |
2.1.2 “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 |
2.1.3 “平安校园”项目建设目标 |
2.1.4 “平安校园”综合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
2.2 “平安校园”项目的总体要求 |
2.2.1 业务功能要求 |
2.2.2 性能要求 |
2.2.3 安全要求 |
2.2.4 系统功能应用要求 |
2.2.5 系统的支持和维护要求 |
2.3 相关评价理论 |
2.3.1 德尔菲法 |
2.3.2 层次分析法 |
2.3.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3.4 模糊合成算子 |
2.4 本章小结 |
3 “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3.2 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步骤 |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
3.2.2 评价指标的初步识别 |
3.2.3 德尔菲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 |
3.3 确定评价指标 |
3.3.1 建设效果评价指标 |
3.3.2 性能效果评价指标 |
3.3.3 应用效果评价指标 |
3.3.4 系统支持效果评价指标 |
3.3.5 人员管理效果评价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4 “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模型的构建 |
4.1 AHP-模糊评价模型整体构思 |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4.2.2 构造判断矩阵 |
4.2.3 特征值及一致性检验 |
4.2.4 权重的计算 |
4.3 模糊综合评价 |
4.3.1 模糊评价的原理 |
4.3.2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
4.4 本章小结 |
5 H校“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
5.1 H校“平安校园”项目基本情况 |
5.1.1 H校简介 |
5.1.2 H校“平安校园”综合监控系统结构 |
5.2 H校“平安校园”项目运维和管理现状 |
5.2.1 系统的运行状态 |
5.2.2 系统的应用和维护情况 |
5.3 H校“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指标权重 |
5.3.2 H校“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
5.4 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
5.4.1 指标权重分析 |
5.4.2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5.4.3 对策与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6 结束语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德尔菲法调查表 |
附录 B 各级指标相对上级指标绝对标度打分表 |
附录 C 各指标相对上一级指标绝对标度打分结果 |
附录 D 各一级指标和各二级指标相对标度打分表 |
附录 E 一二级指标相对标度专家打分结果 |
附录 F 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计算过程 |
附录 G 评价指标隶属度调查表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Q市“金雕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政府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金雕工程 |
2.1.2 视频监控系统 |
2.1.3 视频监控系统政府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2.2 公共治理理论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3 Q市“金雕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政府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
3.1.1 采取的措施 |
3.1.2 取得的成效 |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视频监控布点规划不科学 |
3.2.2 未建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 |
3.2.3 无法保证视频资源的安全性 |
3.2.4 未整合社会资源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
3.3.2 缺乏管理视频监控系统的人才 |
3.3.3 未考虑居民个人隐私问题 |
3.3.4 资源利用率低 |
4 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视频监控系统政府管理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视频监控系统政府管理概况 |
4.1.1 英国:推行“地方管理局CCTV计划” |
4.1.2 美国:实施“城市安全倡议计划” |
4.1.3 加拿大:首创三维多角度监控 |
4.2 国内其他地区视频监控系统政府管理概况 |
4.2.1 北京:建立“四张网”防控体系 |
4.2.2 广州:创建“三位一体”视频体系 |
4.2.3 上海:推出智能应用管理平台 |
4.3 经验借鉴 |
4.3.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
4.3.2 加强视频资源安全性 |
4.3.3 加强与其他基础建设的联系 |
4.3.4 鼓励警民联动整合资源 |
5 完善Q市视频监控系统政府管理的对策分析 |
5.1 扩大视频监控覆盖范围 |
5.1.1 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 |
5.1.2 科学规划增加监控布点 |
5.2 成立管理视频监控系统的专门部门 |
5.2.1 建立合理的人员工作制度 |
5.2.2 增加专业人员数量 |
5.3 采取保护视频信息安全性的措施 |
5.3.1 设计专门配套的安全防火墙 |
5.3.2 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维护系统 |
5.4 加强与社会资源的联系 |
5.4.1 整合其他公共区域监控的视频资源 |
5.4.2 建立适应社会视频管理的地方规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国家治理视域下公共视频监控法治化研究 ——以佛山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公共视频监控的法治化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相关理论 |
2.1 公共场所与个人隐私的相关概念 |
2.1.1 公共场所的概念及特点 |
2.1.2 公共场所个人隐私权的内涵 |
2.2 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的基本概述 |
2.2.1 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概念及特点 |
2.2.2 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的发展及作用 |
2.3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相关理论 |
2.3.1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
2.3.2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
第3章 佛山市公共视频监控法治化的概况 |
3.1 佛山市社会概况与城市治理现状 |
3.1.1 佛山市情以及公共视频监控建设的投入 |
3.1.2 佛山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治理目标 |
3.2 佛山市公共视频监控应用现状及其治理绩效 |
3.2.1 佛山市公共视频监控在地方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
3.2.2 公共视频监控在佛山市地方治理中的绩效 |
3.3 佛山市公共视频监控法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的区域没有合理的规划 |
3.3.2 视频图像资源保存不规范 |
3.3.3 公共视频监控的监管力度薄弱 |
第4章 公共视频监控法治化的基本对策 |
4.1 科学立法,为视频监控的法治化提供法律依据 |
4.2 严格执法,确保政府公职人员在视频监控的应用中依法办事 |
4.3 公正司法,发挥司法机关在视频监控法治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
4.4 全民守法,共同推进视频监控法治化建设新进程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小区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的研究意义和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小区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简介 |
2.1 引言 |
2.2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2.3 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各子系统简介 |
2.3.1 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子系统 |
2.3.2 防盗报警及周边防范子系统 |
2.3.3 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 |
2.3.4 巡更子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区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自动化安防系统的硬件设计要求 |
3.3 自动化安防系统的体系结构 |
3.4 自动化安防系统的硬件设计 |
3.4.1 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子系统方面 |
3.4.2 防盗报警及周边防范子系统方面 |
3.4.3 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方面 |
3.4.4 巡更子系统方面 |
3.4.5 电源模块 |
3.5 硬件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小区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的软件设置及调试 |
4.1 引言 |
4.2 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子系统软件设置及调试 |
4.2.1 “可视对讲应用系统”应用软件 |
4.2.2 通信设置 |
4.2.3 楼盘配置 |
4.2.4 卡片管理 |
4.2.5 运行记录 |
4.3 防盗报警及周边防范子系统软件设置及调试 |
4.3.1 CMS7000 软件 |
4.3.2 报警主机管理及其参数设置 |
4.3.3 报警系统CMS7000 软件使用 |
4.4 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联调测试 |
4.4.1 构建与计算机的联接 |
4.4.2 设置矩阵输出图像 |
4.4.3 设置硬盘录像机输出图像 |
4.5 巡更子系统软件设置及调试 |
4.5.1 巡检管理系统配置 |
4.5.2 巡检功能的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小区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实例 |
5.1 自动化楼宇小区设计介绍 |
5.1.1 工程项目简介 |
5.1.2 需求分析 |
5.1.3 设计依据、规范、标准和原则 |
5.1.4 总体设计说明 |
5.2 小区项目工程施工 |
5.2.1 访客对讲子系统 |
5.2.2 周界防盗报警子系统 |
5.2.3 视频监控子系统 |
5.2.4 巡更子系统 |
5.3 小区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投入使用情况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图 |
(8)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纵深防护体系架构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相关名词与理论概述 |
1.3.1 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 |
1.3.2 风险等级及防护级别 |
1.3.3 防区 |
1.3.4 纵深防护体系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博物馆纵深防护体系架构的构建思路 |
2.1 纵深防护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2.2 防护要求 |
2.3 防区层次及其建筑空间划分 |
2.3.1 防区层次划分 |
2.3.2 博物馆建筑防区划分 |
2.4 防护措施 |
2.4.1 周界区域防范措施 |
2.4.2 监视区防范措施 |
2.4.3 防护区防范措施 |
2.4.4 禁区防范措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纵深防护体系的搭建 |
3.1 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构成 |
3.2 入侵报警系统 |
3.2.1 系统概述 |
3.2.2 前端设备设置 |
3.2.3 系统技术分析 |
3.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
3.3.1 系统概述 |
3.3.2 系统功能分析 |
3.3.3 监控点的设置 |
3.3.4 系统技术分析 |
3.4 声音复核系统 |
3.4.1 系统概述 |
3.4.2 声音复核点位设置 |
3.4.3 系统技术分析 |
3.5 出入口控制系统 |
3.5.1 系统概述 |
3.5.2 系统功能分析 |
3.5.3 门禁点位的设置 |
3.5.4 系统技术分析 |
3.6 电子巡查系统 |
3.6.1 系统概述 |
3.6.2 系统功能分析 |
3.6.3 巡更点设置 |
3.6.4 系统技术分析 |
3.7 通讯与对讲系统 |
3.7.1 系统概述 |
3.7.2 系统功能分析 |
3.7.3 内线对讲点设置 |
3.7.4 系统技术分析 |
3.8 安防集成管理系统 |
3.8.1 系统概述 |
3.8.2 安防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 |
3.8.3 安防系统的集成模式 |
3.9 技术防范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博物馆的设计实践及分析 |
4.1 A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
4.1.1 周界 |
4.1.2 监视区 |
4.1.3 防护区 |
4.1.4 禁区 |
4.2 A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安全视频立法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公共安全视频领域立法概述 |
第一节 我国公共安全视频立法沿革与现状 |
一、我国公共安全视频立法沿革 |
二、我国公共安全视频立法主要内容 |
三、我国公共安全视频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二节 国外公共安全视频立法与内容概要 |
一、国外公共安全视频立法概况 |
二、国外公共安全视频立法主要内容 |
第三节 深圳公共安全视频的发展及监管立法的必要性 |
一、深圳公共安全视频的发展和应用 |
二、深圳公共安全视频监管立法的必要性 |
第二章 深圳公共安全视频立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一节 深圳公共安全视频规划建设与检测中的问题 |
一、公共安全视频安装范围界定不清 |
二、公共安全视频安装主体范围不明确 |
三、公共安全视频从业单位市场准入门槛较高 |
四、公共安全视频检验检测要求不合理 |
第二节 深圳公共安全视频管理与应用中的问题 |
一、公共安全视频信息保护与隐私权保障制度不健全 |
二、公共安全视频建设、从业单位职责定位不清晰 |
三、公共安全视频信息调取制度不完善 |
四、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
第三章 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安全视频立法制度构建 |
第一节 公共安全视频安装范围与主体界定 |
一、明确公共安全视频安装的范围 |
二、确立界定公共安全视频安装责任主体的标准 |
第二节 公共安全视频行业准入制度变革 |
一、特种行业、设备管理法规的行政许可条款对比分析 |
二、公共安全视频行业行政许可的分析建议 |
第三节 公共安全视频检验检测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
一、第三方专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
二、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检测结果负法律责任 |
第四节 公共安全视频监管制度的完善 |
一、明确公共安全视频建设、从业单位的法律义务 |
二、明确政府的监管机构设置及其监管职责 |
第五节 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的使用与共享机制的健全 |
一、行政机关调取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的行为准则 |
二、公民紧急查看制度的建立 |
第六节 公共安全视频信息隐私权保障制度的建立 |
一、公共安全视频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
二、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管理机制 |
三、涉及公民隐私的公共安全视频信息保障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 相关理论概况 |
2.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2.1.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
2.1.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
2.2 项目管理概述 |
2.2.1 项目及项目管理的含义 |
2.2.2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
2.2.3 项目管理风险概述 |
2.3 安全防范系统概述 |
2.3.1 安全防范系统概念 |
2.3.2 安全防范系统功能 |
2.3.3 安全防范系统的分级 |
3 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需求分析 |
3.1 JN研究所基本情况 |
3.2 JN研究所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3.3 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需求分析 |
3.3.1 存在问题与总体需求 |
3.3.2 安全防范系统功能需求 |
3.3.3 安全防范系统性能需求 |
4 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
4.1 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
4.1.1 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目标 |
4.1.2 设计原则 |
4.2 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4.3 JN研究所安全防范子系统设计 |
4.3.1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
4.3.2 入侵报警子系统 |
4.3.3 智能一卡通子系统 |
4.3.4 车辆管理子系统 |
4.3.5 综合管理平台 |
4.4 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数据库设计 |
5 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项目实施 |
5.1 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项目实施组织结构 |
5.2 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项目计划 |
5.2.1 项目任务分解 |
5.2.2 项目计划 |
5.2.3 项目进度控制 |
5.3 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项目风险管理 |
5.3.1 项目风险的来源 |
5.3.2 监测和控制项目风险的方法 |
5.3.3 项目风险识别 |
5.3.4 风险量化分析 |
5.3.5 风险规避 |
5.3.6 风险应急计划和风险监控计划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数字监控系统在技防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博物馆安保技防发展进程研究[J]. 李晓羽. 博物馆管理, 2021(02)
- [2]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的高级应用设计与实现[D]. 温舒翔. 广西大学, 2020(07)
- [3]“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邱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02)
- [4]“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 苗晨丹.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Q市“金雕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政府管理研究[D]. 田溪竹.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6]国家治理视域下公共视频监控法治化研究 ——以佛山市为例[D]. 周攀锋.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7]小区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余煜华.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8]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纵深防护体系架构的设计研究[D]. 黄光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9]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安全视频立法若干问题研究[D]. 张炜. 深圳大学, 2018(12)
- [10]JN研究所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与实施[D]. 严枫.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