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癌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ret癌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一、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刘专[1](20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组织内碘含量及细胞外碘刺激对生长抑制因子4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并阐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内碘含量与细胞外碘刺激下ING4基因表达情况;探讨碘、甲状腺乳头状癌、ING4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机制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1.基于ICP-MS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内碘含量,比较分析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碘含量的差异。2.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中ING4 mRNA(RT-qPCR)和蛋白(Western-Blot)的表达情况。3.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KIO3溶液刺激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系、人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 3-1细胞系24、48、72、96、120小时后的细胞活力变化情况。4.检测不同浓度KIO3溶液刺激24小时后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系、人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 3-1细胞系其ING4 mRNA(RT-qPCR)和蛋白(Western-Blot)的表达情况。结果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基线资料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组织内碘含量、ING4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本研究共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62对,其中男性25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为43.307(43.307±15.519)岁,肿瘤平均长径为2.203(2.203±0.70)cm。ICP-MS检测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内碘含量(中位数为29.647μg/g)较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位数为869.610μg/g)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T-qPCR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ING4 mRNA表达均较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m-Blot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ING4蛋白表达量较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不同浓度KIO3暴露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系、人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 3-1细胞系细胞活力、ING4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CCK8法结果显示:在相同暴露时间下,Nthy-ori 3-1细胞和TPC-1细胞仅有10-3M KIO3处理组细胞活力始终受到抑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KIO3暴露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Nthy-ori 3-1细胞和TPC-1细胞其细胞活力均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该趋势下无论是Nthy-ori 3-1细胞还是TPC-1细胞均存在10-6M和10-10M KIO3处理组细胞活力始终增强的现象。进一步对两细胞系在相同浓度KIO3不同暴露时间下比较发现,Nthy-ori 3-1细胞与TPC-1细胞在KIO3暴露24小时和48小时后两细胞系细胞活力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RT-qPCR结果显示:Nthy-ori 3-1细胞中,所有浓度KIO3处理组ING4 mRNA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PC-1细胞仅在10-6M和10-10M KIO3处理组较对照组ING4 mRNA表达下调,且10-6M KIO3处理组较对照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KIO3暴露浓度的高低,Nthy-ori 3-1细胞中ING4 mRNA的表达量均较TPC-1细胞ING4 mRNA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Westem-Blot结果显示:在Nthy-ori 3-1细胞中,不同浓度KIO3暴露下各处理组较对照组ING4蛋白表达量升高,10-7M(适碘水平)与10-10M(低碘水平)KIO3处理组均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PC-1细胞中各KIO3处理组ING4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同一浓度KIO3处理组的两细胞系比较发现,Nthy-ori 3-1细胞中ING4蛋白的表达与TPC-1细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内碘含量、ING4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其癌旁组织。2.碘酸钾暴露24小时后,10-7(适碘水平)、10-10M(低碘水平)KIO3能够促进人甲状腺正常细胞中ING4蛋白的表达。3.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在不同浓度KIO3的刺激下,ING4 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人甲状腺正常细胞,而大部分浓度(除10-9、10-10M)KIO3暴露下人甲状腺正常细胞中ING4蛋白的表达量均较低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

杨帆[2](2021)在《PDLIM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恶性进展过程中具有双向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高分化甲状腺癌预后良好,但未分化甲状腺癌预后极差,而未分化癌来源于高分化癌,但是高分化癌去分化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PDLIM7属细胞骨架结合蛋白,参与了多种组织的发育与维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一般作为促癌因子发挥作用。PDLIM7可以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进展,但其在甲状腺高分化癌去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明确PDLIM7在甲状腺癌以及非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PDLIM7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索PDLIM7在甲状腺癌去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PDLIM7蛋白在甲状腺癌和癌旁非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DLIM7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2.通过qRT PCR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PDLIM7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甲状腺癌细胞系及永生化甲状腺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3.应用慢病毒对K1、KTC-1、TPC-1细胞进行稳转,使PDLIM7表达下调。4.通过CCK-8、平板克隆、划痕、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探讨了下调PDLIM7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5.通过裸鼠皮下及尾静脉成瘤实验探讨下调PDLIM7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体内增殖、侵袭情况的影响。6.通过二代测序分析下调PDLIM7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转录的影响。结果1.与癌旁非癌组织比较,PDLIM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其表达上调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病理特征相关;但是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比较,PDLIM7在甲状腺低分化癌组织中表达下调。2.PDLIM7在甲状腺永生化上皮细胞系Nthy-ori-3-1、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K1、KTC-1中高表达,K1、KTC-1中表达高于Nthy-ori-3-1细胞;在甲状腺乳头状细胞系TPC-1、B-CPAP中低表达,表达低于Nthy-ori-3-1细胞;在甲状腺低分化癌细胞系WRO中表达缺失。3.体外细胞实验发现,下调PDLIM7促进K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抑制KTC-1、TPC-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4.在裸鼠移植瘤成瘤实验中,下调PDLIM7促进K1细胞异位移植瘤的生长;抑制TPC-1细胞异位移植瘤的生长。5.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下调PDLIM7在KTC-1、TPC-1细胞中抑制PI3K-Akt、Jak-STAT等信号通路富集,在K1细胞组中下调PDLIM7促进局灶粘附、细胞粘附分子等信号通路富集。结论1.PDLIM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K1、KTC-1)中表达上调,而在低分化甲状腺癌组织和低分化甲状腺癌细胞(WRO)中表达下调;提示PDLIM7可能存在促癌和抑癌的双向作用。2.在不同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PDLIM7发挥着促癌和抑癌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学行为效应,且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可能依赖于上述甲状腺癌细胞不同的遗传学背景。3.结合临床组织标本和细胞的表达数据及体外功能实验数据,提示PDLIM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存在双向效应:在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促癌作用、而在恶性进展过程中可能发挥抑癌作用,有关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

营晓梅[3](2021)在《ANX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MYC对其调控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类型,包括滤泡上皮来源和滤泡旁细胞来源的肿瘤。滤泡状上皮来源的肿瘤包括最常见、预后较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主要经血运转移的滤泡状腺癌;预后较差的未分化癌。滤泡旁细胞来源的为髓样癌,可经淋巴结转移和血运转移。ANXA1是膜联蛋白,约38KD,一般情况下是由346个氨基酸形成的多肽链组成,归属于一类蛋白家族,在炎症及人类多种肿瘤中均有表达,但在甲状腺癌中少见报道。MYC是一类原癌基因,在多种癌症中均呈现上调趋势,也是一种转录调控因子,通过促进或抑制转录过程,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复发转移等过程。本课题研究检测ANXA1及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状况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究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对ANXA1的调控的相关分子机制。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ANXA1及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及MYC对ANXA1的调控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分析ANXA1和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相关性,收集附属阜阳医院病理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的石蜡标本,其中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5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3例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3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ANXA1蛋白在三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收集的新鲜组织标本,利用q RT-PCR的方法,分析ANXA1 mRNA和MYC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统计学分析ANXA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购买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和正常甲状腺滤泡状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对上述两种细胞中,ANXA1及MYC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应用慢病毒包装的方法,使正常甲状腺细胞中MYC基因过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抑制MYC基因表达,并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研究ANXA1的表达情况;应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能力。结果:从TCGA数据库中,得出ANX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现高表达趋势,MYC呈现低表达趋势,ANXA1与MYC呈现正相关;在石蜡标本和新鲜组织样本中,相对于甲状腺正常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肿,ANXA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现高表达水平,而ANXA1 mRNA呈现低表达水平,MYC mRNA呈现高表达水平,结合临床数据分析结果提示,ANXA1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大小、部位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无关(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对比甲状腺正常滤泡状细胞而言,ANXA1和MYC蛋白均呈现高表达,在过表达MYC的甲状腺滤泡状细胞中,ANXA1 mRNA呈现低表达,ANXA1蛋白呈现高表达;干扰MYC表达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ANXA1 mRNA呈现高表达,ANXA1蛋白呈现低表达;过表达MYC的正常甲状腺细胞中促进增殖;干扰MYC表达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抑制细胞增殖;过表达和干扰MYC对细胞凋亡无影响。结论:ANXA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细胞中均呈现高表达水平,而ANXA1mRNA呈现下降趋势,MYC可以正向调控ANXA1蛋白,反向调控ANXA1 mRNA,过表达MYC可以促进正常甲状腺细胞增殖,干扰MYC可以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细胞增殖,过表达和干扰MYC对细胞凋亡无影响。

张璇[4](2021)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与双酚A单独和联合暴露对甲状腺发育及肿瘤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我国肿瘤年报数据显示,城市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中第一位为乳腺癌,其次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随着检查手段的日益完善及人群健康意识整体提升,甲状腺癌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甲状腺癌在沿海地区最高,内陆较低,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甲状腺癌的发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比约为1:3~1:4,且育龄期女性高发,绝经后发病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已知射线辐射、碘过量、内分泌紊乱以及遗传等因素均为甲状腺癌比较明确的的危险因素。此外,甲状腺干扰物等外界刺激也影响着甲状腺肿瘤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人类生活中广泛暴露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会干扰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破坏甲状腺激素稳态,最终影响甲状腺的正常生理功能。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与(DEHP)和双酚A(BPA)作为塑料产品的主要材料和塑化剂,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在环境和人体内均可以检测到,已成为比较严重的化学污染物之一。由于实际生活中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多混合形式存在,人体暴露途径呈多样化,而混合暴露模式可能与各个物质单独暴露时呈现不同的毒性效应,因此对单一污染物毒效应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甲状腺作为DEHP和BPA的重要靶器官之一,二者混合暴露是否会影响甲状腺癌的发生及其作用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肿瘤的发生是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表观遗传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否会经表观遗传修饰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甲状腺肿瘤的发生至今还不清楚。本研究首次采用3×3析因设计证实DEHP和BPA青春期暴露对甲状腺功能及激素稳态的影响,发现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干扰甲状腺功能。据此提出长期EDCs单独及联合暴露可能增加甲状腺肿瘤发生的易感性,通过构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影响甲状腺肿瘤发生的实验动物模型,阐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与双酚A单独和联合暴露是否会通过HDAC6调控抑癌基因PTEN,进而促进甲状腺肿瘤发生。同时结合体外研究,采用人甲状腺癌细胞BCPAP及甲状腺正常上皮细胞Nthy-ori3-1进一步探讨DEHP主要代谢产物MEHP及BPA促进甲状腺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具体作用机制,为合理评价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为甲状腺相关疾病的预防疗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首先,本研究采用SPF级4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63只,DEHP(0、150 mg/kg、750 mg/kg)和BPA(0、20 mg/kg、100 mg/kg)按照3×3析因设计进行连续灌胃染毒42天。观察各组大鼠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大鼠体重及脏器系数,将组织在福尔马林中固定,石蜡包埋后切片,通过HE染色后镜下观察大鼠甲状腺病理改变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及TSH浓度变化。利用STITCH数据库确定DEHP和BPA的潜在靶标,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DEHP-BPA-靶标相互作用网络。使用DAVID数据库对DEHP和BPA的潜在靶标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IHC)检测各组动物甲状腺ESR1及其下游相关转录因子CREB的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探究DEHP和BPA对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影响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其次,采用SPF级4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160只,构建大鼠甲状腺肿瘤模型,随机分为致癌物DMD(二乙基亚硝胺DEN,N-甲基亚硝基脲MNU和二异丙醇亚硝胺DHPN)给药组(DA组)假给药组(DN组)。将DA组分为四组:对照组、DEHP150 mg/kg组、BPA 20mg/kg组及DEHP 150 mg/kg+BPA 20 mg/kg组,每组20只大鼠,DN组同样也分为以上四组。即DA组造模动物在第1天按照100 mg/kg给予大鼠腹腔注射DEN,在第5、8、11、14天按照20 mg/kg给予大鼠腹腔注射MNU,第1周和第3周按照0.1%DHPN饮水染毒,DN组动物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和日常饮水,第4周进行休息调整后所有动物开始给予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灌胃染毒至第30周。造模期间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生长状态、体重变化以及死亡情况。染毒结束后统计分析各组大鼠脏器系数变化,留取所有大鼠甲状腺组织,行HE染色后镜下扫片,由病理科医师阅片,统计各组大鼠甲状腺肿瘤发生率及肿瘤类型。采用IHC测定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肿瘤标记物PCNA及Tg的表达情况,通过IHC评分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ESR1、TSHR、HDAC6、PTEN和c-MYC蛋白表达情况及CREB、AKT的磷酸化水平,进一步揭示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甲状腺肿瘤发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最后,本研究采用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及甲状腺正常上皮Nthy-ori3-1细胞,给予DEHP代谢产物MEHP和BPA单独及联合处理细胞24h及48h后,CCK8检测二者对甲状腺癌细胞的促增殖效应,确定产生增殖效应剂量。免疫荧光及Transwell小室检测MEHP和BPA单独及联合处理细胞后Ki67和PCNA的表达情况及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MEHP和BPA单独及联合处理细胞后HDAC6,PTEN及c-MYC的蛋白表达情况,CREB,AKT及ERK的磷酸化情况,RT-PCR检测HDAC6及PTEN的m RNA改变情况。通过小干扰RNA构建HDAC6敲除细胞系,同时采用HDAC6选择性抑制剂Tub A处理细胞,Westernblot检测下游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变化情况,验证MEHP及BPA通过HDAC6抑制PTEN,激活下游AKT磷酸化。应用Ch IP实验检测甲状腺癌细胞PTEN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K9ac的富集情况,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抑制剂处理后H3K9ac水平及PTEN基因表达情况,进一步证实敲低HDAC6可阻断BPA和MEHP对PTEN的抑制及对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主要通过对PTEN基因启动子区的组蛋白H3K9乙酰化修饰调控PTEN表达。结果:1.青春期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各处理组大鼠体重均稳定上升,组间未见显着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DEHP750+BPA100处理组大鼠甲状腺脏器系数显着降低(P<0.05),且低于DEHP750单独处理组(P<0.05)。ELISA检测发现DEHP150与BPA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TT3水平显着低于DEHP150单独处理组(P<0.05),DEHP750+BPA20处理组大鼠TT3水平显着低于DEHP750单独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DEHP750、BPA以及二者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TT4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同时DEHP与BPA联合暴露进一步降低了DEHP单独暴露组大鼠TT4水平(P<0.05),而各处理组大鼠血清FT3、FT4、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着改变。病理结果显示DEHP750和BPA100暴露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滤泡上皮细胞数量增多,且DEHP750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利用STITCH、Swiss Target等数据库确定DEHP和BPA的潜在靶标,借助Cytoscape软件可视化DEHP-BPA-靶标网络。其中ESR为两种化合物共有靶标,提示ESR1可能作为DEHP和BPA相互作用的中介。DAVID数据库对DEHP和BPA的潜在靶标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P值排序,在排名前5的信号通路中关注了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并检测了各处理组大鼠甲状腺ESR1及其下游相关转录因子CREB磷酸化情况,结果显示DEHP750暴露组大鼠甲状腺ESR1的表达显着上调(P<0.05),且CREB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P<0.05),而DEHP750+BPA100组大鼠甲状腺ESR1的表达与DEHP750相比显着下调(P<0.05),初步评估了EDCs混合暴露对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影响。3.长期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染毒期间,DN组(无致癌物DMD预处理)大鼠生长稳定,摄食量及体重逐渐增加,反应敏捷,体毛光滑,大便呈颗粒状。DA组(给予致癌物DMD预处理)大鼠生长缓慢,摄食量较少,精神萎靡,体毛脱落较明显,外阴周围毛湿,多稀便。DA组染毒期间大鼠均生长缓慢,从第10周开始至第30周染毒结束,各处理组大鼠体重呈下降趋势(P<0.05)。DN组中,各处理组大鼠甲状腺脏器系数未见显着改变,DEHP处理组大鼠肝脏器系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脏器系数未观察到明显变化。而DA组中,各处理组大鼠甲状腺脏器系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肾脏的脏器系数均显着升高(P<0.05),其中DEHP和BPA联合处理组大鼠的肾脏器系数也显着高于二者单独处理组(P<0.05)。4.DN组中,各处理组均未见甲状腺肿瘤发生,DEHP和BPA单独处理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滤泡上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甲状腺滤泡直径降低,且二者联合处理组大鼠甲状腺组织可见明显的滤泡碎裂等病理改变。DA组出现多种病理改变:乳头状癌、髓样癌、癌前病变(增生或腺瘤)以及部分炎性反应。在DA组中,BPA和DEHP+BPA处理组甲状腺肿瘤的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N组中,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处理组大鼠甲状腺组织PCNA和Tg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未见显着差异。DA组中,BPA和DEHP+BPA处理组大鼠甲状腺组织PCNA的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处理组大鼠甲状腺Tg的强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成功构建了大鼠甲状腺肿瘤模型,并证实了DEHP和BPA联合暴露的在肿瘤发生中的促进作用。5.初步探究了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大鼠甲状腺肿瘤发生的促癌机制,无论是否给予DMD预处理,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处理组大鼠甲状腺ESR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观察到明显变化。在DN组中,BPA及DEHP+BPA处理组大鼠甲状腺TSHR蛋白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单独及联合处理组大鼠甲状腺CREB的磷酸化水平也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DEHP和BPA单独处理组大鼠甲状腺HDAC6表达升高,二者联合处理组显着高于对照(P<0.05),各处理组大鼠甲状腺PTEN蛋白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未见显着性改变。在DA组中,各处理组大鼠甲状腺TSHR的表达呈升高趋势,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处理组大鼠甲状腺CREB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着上调(P<0.05),各处理组大鼠甲状腺HDAC6蛋白表达均呈上升趋势,且DEHP及DEHP+BPA处理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大鼠甲状腺的PTEN表达呈下降趋势,且BPA和DEHP+BPA处理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大鼠甲状腺AKT磷酸化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6.DEHP代谢产物MEHP和BPA在10-9~10-6mol/L浓度范围内,均能够显着诱导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增殖,二者在10-7mol/L单独及联合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核内Ki67的表达增多,细胞的迁移能力显着升高(P<0.05)。BPA单独及联合MEHP处理细胞24 h和48 h均能够显着诱导CREB蛋白磷酸化,累积入核,进而上调HDAC6 m RNA和蛋白表达(P<0.05)。BPA联合MEHP处理48 h能够显着抑制BCPAP细胞PTEN蛋白及m RNA水平(P<0.05),且主要是对细胞质膜PTEN具有显着抑制作用(P<0.05),同时激活下游AKT磷酸化。BPA单独及联合MEHP处理细胞48 h还会诱导c-MYC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5)。同时二者单独及联合处理BCPAP细胞24 h及48 h后细胞的β-catenin蛋白总量均没有明显变化,但免疫荧光检测发现BPA单独及联合MEHP处理细胞24 h后β-catenin入核明显增多。7.采用小干扰RNA及HDAC6选择性抑制剂Tub A抑制HDAC6,发现PTEN蛋白表达没有显着变化,但AKT磷酸化水平显着下调(P<0.05),在此基础上给予MEHP和BPA单独及联合处理细胞,发现对PTEN的抑制作用消失了,也阻断了MEHP和BPA对BCPAP细胞AKT磷酸化的激活,同时抑制了M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BCPAP细胞c-MYC的诱导。证实BCPAP细胞中H3K9ac在PTEN基因启动子区的富集情况,抑制HDAC6后再给予MEHP和BPA单独及联合处理,细胞H3K9ac的蛋白表达均显着上调(P<0.05),且PTEN的m 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着上调(P<0.05)。8.MEHP和BPA在10-6mol/L能够显着诱导人甲状腺正常上皮Nthy-ori3-1细胞增殖,二者单独及联合处理细胞24h后,可见细胞核内PCNA的表达明显增多。BPA单独及联合MEHP处理Nthy-ori3-1细细胞24 h和48 h均能够显着诱导CREB蛋白磷酸化并上调HDAC6蛋白和m RNA表达(P<0.05),但PTEN蛋白及m RNA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且细胞质膜PTEN也未观察到显着改变,AKT丝氨酸(Ser47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BPA单独及联合MEHP处理48 h后出现显着上调(P<0.05)。BPA联合MEHP处理细胞24 h和48 h后能够显着诱导Nthy-ori3-1细胞ERK磷酸化(P<0.05),敲低HDAC6后ERK磷酸化水平显着下调,在此基础上给予MEHP和BPA单独及联合处理细胞,发现BPA单独及联合MEHP部分恢复了对Nthy-ori3-1细胞AKT磷酸化的激活,而MEHP单独处理组ERK磷酸化水平仍然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1.DEHP和BPA较高剂量暴露导致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此外,青春期DEHP单独暴露可使大鼠甲状腺组织ESR1表达上调,而与BPA联合暴露抵消了DEHP单独暴露所导致的上调,二者联合作用可能通过ESR1相关信号通路,进而干扰甲状腺激素稳态。2.BPA单独及联合DEHP较长期暴露可促进雌性大鼠甲状腺组织增生,能够上调HDAC6,同时诱导癌基因c-MYC表达增加。3.二者长期联合暴露对大鼠甲状腺不具有致癌性,但会产生促癌效应,导致大鼠甲状腺肿瘤发生率增加,且BPA能够增强DEHP单独暴露所产生的效应,能够上调HDAC6蛋白表达,抑制抑癌基因PTEN,激活下游AKT磷酸化,此外,还会诱导癌基因c-MYC表达,增加甲状腺肿瘤易感性。4.BPA单独及联合DEHP代谢产物MEHP能够显着诱导人甲状腺癌细胞BCPAP增殖和迁移,依赖于HDAC6,对抑癌基因PTEN启动子区域H3K9ac修饰抑制PTEN,激活下游AKT信号转导通路,同时上调癌基因c-MYC表达。5.BPA单独及联合MEHP能够显着诱导人甲状腺正常上皮细胞Nthy-ori3-1增殖,可能部分的依赖于HDAC6,进而激活下游ERK信号通路。

尹雅楠[5](2020)在《RSK4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研究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基因甲基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作用;2.初步探讨PTC中RSK4对Podocalyxin类蛋白(PODXL)的影响。方法1.收集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全切及次全切除术的PT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各226例,应用逆转录-定量PCR(RT-qPCR)检测RSK4表达量,一代测序检测癌组织中BRAF V600E突变率,其中134组标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31组标本应用亚硫酸盐基因组测序法(BGS)来检测RSK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RSK4表达、BRAF V600E突变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运用RT-qPCR、Western blot及BGS检测甲状腺癌细胞系TPC-1、BHT101及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系Nthy-ori3-1中RSK4 mRNA、蛋白表达量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运用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10μM)处理以上3种细胞系后,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SK4表达量变化,CCK8实验检测5-Aza对TPC-1和BHT10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在BHT101中敲降BRAF V600E后,RT-qPCR与BGS分别检测RSK4 mRNA水平和甲基化状态;。2.shRNA慢病毒干扰PTC细胞系(BCPAP)中RSK4,采用TMT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受RSK4调控的蛋白质。在敲降RSK4的BCPAP中,首先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对筛选出的PODXL表达量进行验证,之后转染PODXL过表达质粒,Western blot检测外源性PODXL蛋白变化情况,最后在细胞中加入CHX抑制蛋白质合成,分别在0h,2h,4h,8h,16h,24h各时间点收取细胞蛋白,Western blot分析RSK4对PODXL蛋白降解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T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ODXL表达。过表达或敲降BCPAP中PODXL,Western blot分析其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影响。结果1.(1)PTC中RSK4 mRNA水平显着低于癌旁组织;MSP结果显示PTC中RSK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TC组织中甲基化组RSK4 m RNA水平低于非甲基化组;BGS同样证明PTC中RSK4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癌旁组织,PTC组织中RSK4甲基化率与mRNA水平呈负相关。(2)BRAF V600E突变PTC患者RSK4表达量显着低于无BRAF V600E突变患者,但不管是否具有BRAF V600E突变,PTC组织中RSK4水平均低于癌旁组织;BRAF V600E突变患者PTC组织RSK4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无BRAF V600E突变患者癌与癌旁甲基化阳性率无显着差异。(3)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TC组织RSK4甲基化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直径>1cm患者PTC组织RSK4甲基化率高于肿瘤直径≤1cm患者。(4)TPC-1、BHT101中RSK4 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低于Nthy-ori3-1,而RSK4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高于Nthy-ori3-1;(5)去甲基化药物5?Aza处理细胞后,TPC-1、BHT101中RSK4 mRNA和蛋白表达量部分恢复,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6)敲降BHT101细胞中BRAF V600E引起RSK4 mRNA水平升高,启动子甲基化率降低。2.(1)TMT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敲降BCPAP中RSK4后,51种蛋白质表达发生显着改变,其中PODXL为上调最明显的蛋白之一。(2)敲降RSK4后,BCPAP中内源性及外源性PODXL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ODXL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3)PTC组织中PODXL蛋白水平的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ODXL mRNA水平在癌与癌旁组织中无显着差异。(4)敲降RSK4后PODXL蛋白质降解明显减慢。(5)敲降PODXL使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水平降低,过表达PODXL则使ERK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1.PTC中RSK4表达降低的机制之一为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其表达及甲基化状态受BRAF V600E影响,RSK4甲基化状态与肿瘤增殖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其有可能成为PTC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分子靶点。2.RSK4可以促进PODXL蛋白降解,其对PODXL的调控可能为转录后水平,PODXL可以增强MAPK通路活性,初步推测RSK4-PODXL通路的异常激活了MAPK通路。

陈晓[6](2020)在《MiR-299-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意义甲状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过去的几十年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在我国,2015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达到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占女性恶性肿瘤的8.49%。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甲状腺癌病理类型有四种:乳头状癌、髓样癌、滤泡状癌以及未分化癌。其中乳头状癌是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8%。有研究认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的上升导致了甲状腺癌发病率的整体上升。手术治疗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据报道,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20年生存率可达99%。尽管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生存率很高,但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其复发率高达25%。甲状腺乳头状癌不但给患者带来了手术治疗的身体的创伤,同时也因对疾病复发恐惧,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阐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一般是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19-25个核苷酸。MiRNA可以通过识别靶基因转录后的目的mRNA的3’端非编码区域(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并与之结合,抑制其翻译或诱导其降解。研究显示,一个miRNA可以调控数以百计的不同的mRNA,而一个mRNA也可以被多种miRNA所调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通过调控多个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不同基因,可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进而参与肿瘤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最近的研究发现miR-299-3p在多种肿瘤中发挥一定作用。Wang等通过体内和体外研究发现,miR-299-3p 通过下调 VEGF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抑制人类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在肝细胞肝癌中,miR-299-3p通过作用于Sirtuin5抑制肿瘤的生长、侵袭。Yu等报道了,miR-299-3p作用于TCF4(transcription factor 4)抑制宫颈癌的增殖和侵袭。Zhao等报道,抑制miR-299-3p的表达将会降低卵巢癌细胞SKOV3的侵袭、迁移、增殖,促进其凋亡。进一步研究证实,miR-299-3p的作用是通过调控OCT-4(organic cation/camitine transporter4)的表达得以实现。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到,miR-299-3p在结肠癌、肝细胞肝癌、宫颈癌中扮演抑癌基因角色,而在卵巢癌中扮演的却是促癌基因角色。到目前为止,miR-299-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miR-299-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发挥的作用。研究目的在我国,2015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达到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占女性恶性肿瘤的8.49%。甲状腺乳头状癌不但给患者带来了手术治疗的身体的创伤,同时也因对疾病复发恐惧,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阐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调控了多个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不同基因,可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进而参与肿瘤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中miR-299-3p在结肠癌、肝细胞肝癌、宫颈癌中扮演抑癌基因角色,而在卵巢癌中扮演的却是促癌基因角色。到目前为止,miR-299-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miR-299-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检测miR-299-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2.研究miR-299-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及凋亡中的功能。3.MiR-299-3p过表达对小鼠体内移植瘤生长的影响。4.MiR-299-3p靶基因的预测及验证。实验方法: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0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miR-299-3p的表达情况;相同方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BCPAP和TPC-1,人类甲状腺滤泡上皮正常细胞Nthy-ori3-1及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8505C等四组细胞系中miR-299-3p的表达情况,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差异。2.我们分别用 mimics 上调 miR-299-3p 表达,inhibitor 抑制 miR-299-3p 的表达,用CCK-8法和EdU细胞增殖实验来观察miR-299-3P表达的上调和下调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细胞周期实验、细胞凋亡实验分别来观察miR-299-3p表达的上调和下调对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由于之前的结果显示BCPAP的miR-299-3p表达相对较高,而TCP-1的miR-299-3p表达相对较低,我们用miR-299-3p mimics及其阴性对照转染TCP-1细胞,用miR-299-3p 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转染BCPAP细胞。3.我们利用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上调miR-299-3p表达的agomir,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移植瘤的生长曲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比较未干预组、ago-miR-299-3p组和ago-miR-NC组移植瘤miR-299-3p的表达情况;并比较未干预组、ago-miR-299-3p组和ago-miR-NC组的移植瘤所对应的生长曲线。4.我们首先利用RNA22,TargetScan,miRWalk及MiRanda四个公共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分析,预测miR-299-3p的靶基因。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等实验来验证靶基因。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HOC2表达与miR-299-3p表达的关系。实验结果1、MiR-299-3p在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0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miR-299-3p表达显着低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胞系检测结果显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CP-1、BCPAP及未分化癌细胞系8505C中miR-299-3p的表达显着低于人类甲状腺滤泡上皮正常细胞系Nthy-ori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miR-299-3p表达的上调和抑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miR-299-3p mimics的TCP-1细胞miR-299-3p表达显着高于未转染细胞和转染阴性对照的细胞;而转染miR-299-3p inhibitor后的BCPAP细胞miR-299-3p的表达显着低于未转染细胞和转染阴性对照的细胞。我们在不同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中分别成功的上调和下调了 miR-299-3p的表达,这为我们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条件。3、MiR-299-3p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增殖曲线的比较可以看到:TPC-1转染miR-299-3p mimics后,其增殖曲线明显在转染阴性对照组的下方,增殖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与之对应,BCPAP转染miR-299-3p inhibitor后,其增殖曲线明显在转染阴性对照组的上方,增殖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EdU细胞增殖实验的结果显示,TPC-1转染miR-299-3p mimics后,EdU 阳性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而BCPAP转染miR-299-3p inhibitor后,EdU 阳性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4、MiR-299-3p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TPC-1在上调miR-299-3p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G1/0期细胞比例显着上升,而S期细胞比例显着下降,这一结果证明,miR-299-3p的过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周期从G1/0期向S期转换。而在BCPAP细胞中,抑制miR-299-3p表达后,BCPAP细胞G1/0期细胞比例显着下降,而S期细胞比例显着上升,这证实miR-299-3p的下调可以促进细胞周期从G1/0期向S期转换。5、MiR-299-3p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凋亡的影响MiR-299-3p上调的TPC-1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对照组;miR-299-3p抑制的BCPAP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其对照组。这些结果显示,miR-299-3p的表达可以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凋亡。6、移植瘤miR-299-3p表达的检测及miR-299-3p过表达对移植瘤的生长曲线的影响小鼠移植瘤体注射ago-miR-299-3p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go-miR-299-3p组移植瘤miR-299-3p表达显着高于未处理组和ago-miR-NC组。证实了动物瘤体注射ago-miR-299-3p能够上调移植瘤miR-299-3p的表达。观察结果发现Ago-miR-299-3p组生长曲线及移植瘤重量显着低于未处理组和对照组。7、MiR-299-3p靶基因的筛选及验证(1)我们使用RNA22,TargetScan,miRWalk及MiRanda四个公共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潜在靶基因有176个,筛选后选择SHOC2作为候选靶基因。(2)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SHOC2是miR-299-3p直接作用的靶基因为了验证SHOC2是否是miR-299-3p直接作用的靶基因我们首先构建了pGL3-SHOC2 3’UTR 和 pGL3-SHOC2 3’UTR-Mut 荧光报告质粒。TPC-1转染野生型荧光报告质粒pGL3-SHOC2 3’UTR并且同时转染miR-299-3p-mimics或者空白对照,转染miR-299-3p-mimics时荧光强度下降超过50%。而转染的突变的pGL3-SHOC2 3’UTR-Mut荧光报告质粒时,同时转染miR-299-3p-mimics或者空白对照相比较,荧光强度无显着差别。在BCPAP细胞中,我们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这些结果说明miR-299-3p直接作用于SHOC2 3’UTR上的结合位点发挥作用,即SHOC2是miR-299-3p直接作用的靶基因。(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HOC2表达与miR-299-3p表达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iR-299-3p作用于SHOC2的机制,我们探索SHOC2表达与miR-299-3p表达的关系。①SHOC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的差异。首先我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比较了 SHOC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SHOC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这与miR-299-3p的情况恰恰相反。②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HOC2表达与miR-299-3p表达的相关性进而,我们利用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标本提取的RNA探索了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HOC2表达与miR-299-3p表达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HOC2的相对表达量与miR-299-3p相对表达量呈中度的负相关,相关系数-0.51(p=0.004)。③MiR-299-3p表达对SHOC2表达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miR-299-3p表达对SHOC2表达的影响,我们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中上调或下调miR-299-3p表达来观察SHOC2表达的变化。转染miR-299-3p-mimics 至 TPC-1 细胞,上调 miR-299-3p 后,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SHOC2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而在BCPAP细胞中加入miR-299-3p抑制剂下调miR-299-3p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HOC2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说明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iR-299-3p能够抑制SHOC2的表达。(4)Rescue assay为了进一步阐明miR-299-3p和SHOC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关系,我们进行Rescue assay实验。即研究抵消miR-299-3p-mimics引起SHOC2下调时,miR-299-3p上调所导致的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及凋亡变化是否也被恢复。我们比较同时转染miR-299-3p-mimics和SHOC2质粒与同时转染miR-299-3p-mimics和SHOC2阴性对照质粒时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差别。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同时转染mimics和SHOC2过表达质粒组的SHOC2表达显着高于mimics+阴性对照组。与miR-299-3p-mimics+SHOC2阴性对照质粒组相比较,同时转染mimics和SHOC2过表达质粒时,即SHOC2的表达rescue时,TPC-1细胞增殖显着增快;更多的细胞从G1/0期向S期转换;细胞凋亡也显着减少。这些结果说明miR-299-3p正是通过对SHOC2表达的负调控抑制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周期转换,促进了细胞的凋亡。结论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iR-299-3p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CP-1及BCPAP中miR-299-3P的表达显着低于人类甲状腺滤泡上皮正常细胞系Nthy-ori3-1。2.MiR-229-3p的表达可以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MiR-299-3p的表达使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周期从G1/0期向S期的转换受阻。MiR-299-3p的表达可以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凋亡。3.动物体内实验证明,过表达miR-299-3p可以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移植瘤的生长。4.SHOC2是miR-299-3p直接作用的靶基因。MiR-299-3p通过对SHOC2表达的负调控抑制了甲状腺癌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周期转换,促进了细胞的凋亡。意义1.我们的研究证实miR-299-3p通过靶向调节SHOC2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挥抑癌作用。2.我们的研究为阐明甲状腺乳头状癌进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这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展中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提供一些新的认识。

孙国欣[7](2020)在《雌二醇通过MAPK信号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是否通过MAPK信号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增殖迁移产生影响。方法规范培养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在细胞状态较好的时候更换无内源性雌激素的培养基,加入含有10-4M~10-9M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培养基培养24h、48h、72h、96h,通过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值)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根据OD值确定雌激素的最佳有效浓度及处理时间;将用无内源性雌激素的培养基预处理过的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雌激素组、抑制剂组、雌激素加抑制剂组。通过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值)观察细胞增殖情况;通过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PK信号通路下游蛋白Erk1/2活性。结果1预处理后的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更换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的培养基,利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OD值,确定10-7M的17β-雌二醇在处理96h时细胞增殖效果最佳,后续实验均选用此浓度处理;2 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处理96h时雌激素组OD值(1.015±0.026)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9170±0.028)及雌激素加抑制剂组(0.942±0.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17β-雌二醇可以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且该作用能够被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所阻断。3划痕实验结果显示,24h时雌激素组细胞迁移率(0.871±0.015)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0.640±0.041)及雌激素加抑制剂组(0.569±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17β-雌二醇可以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迁移,且该作用能够被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所阻断。4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相较于空白对照组(0.490±0.026),在处理96h时雌激素组p-Erk1/2蛋白的表达(0.893±0.025)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17β-雌二醇可以激活MAPK信号通路下游的Erk1/2蛋白。结论雌激素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增强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的增殖迁移能力,使用MAPK抑制剂能抑制雌激素的作用。因此,靶向雌激素/MAPK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图4幅;表3个;参124篇。

毕长龙[8](2019)在《MiR-520a-3p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PT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文中认为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HCA)是人类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在所有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中的占比为94.5%,在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中的占比为2.6%。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的90%,多发于青少年及女性人群,绝大多数患者伴随有颈淋巴结转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 RNAs(miRNAs)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Micro RNA-520a-3p(miR-520a-3p)是miR-520家族的一员,该家族定位于人类第19号染色体上,是一个相对保守的miRNA家族。研究发现,miR-520a在乳腺癌、食管鳞癌、结肠癌及髓系白血病等多种癌症中发挥了重要的抑癌作用。然而,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意义和潜在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而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探讨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是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探讨miR-520a-3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首先收集21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对侧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ha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系中miR-520a-3p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miR-520a-3p的相对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发现,miR-520a-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并且与患者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侵袭程度及TNM分期显着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miR-520a-3p的具体作用机制,本研究使用生物信息学网站(micro RNA.org)预测miR-520a-3p的作用靶分子,发现JAK1基因的3’-UTR包含与miR-520a-3p高度匹配的碱基序列,并且通过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证实了miR-520a-3p能特异结合JAK1 3’-UTR并在转录后下调JAK1基因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JAK1蛋白表达阳性率,结果表明,JAK1蛋白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并且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侵袭程度及TNM分期显着相关。同时,q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JAK1、JAK2和STAT3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该结果表明,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JAK/STAT通路被激活。进一步本研究对正常细胞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进行培养并分为7组:Normal组、Blank组、NC组、miR-520a-3p mimic组、miR-520a-3p inhibitor组、siRNA-JAK1组和miR-520a-3p inhibitor+siRNA-JAK1组。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转染组细胞中JAK/STAT通路相关基因(JAK2、STAT3)的表达水平,证实了miR-520a-3p通过负调控JAK1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为了进一步明确miR-520a-3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生长的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q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细胞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能力明显下降,凋亡增加,提示miR-520a-3p通过负调控JAK1表达可以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生长、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本文的研究表明,miR-520a-3p具有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侵袭与迁移的能力,能显着降低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并且通过靶向下调JAK1,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阻止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本文的研究揭示了miR-520a-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为探寻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干预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进一步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寻找新的靶标。

张蕾[9](2019)在《芒果苷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抗肿瘤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甲状腺癌是头颈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三十年来的统计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成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甲状腺癌治疗,国内外的诊疗指南均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以放疗及甲状腺激素内分泌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但部分分化程度较低的甲状腺癌也表现出肿瘤生长较快,淋巴转移发生率高,对放化疗不敏感,术后复发转移等恶性特征。因此,探索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开发新型高效的治疗手段是甲状腺恶性肿瘤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天然植物中获取治疗疾病的小分子化合物,一直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芒果苷是一种天然的类黄酮类化合物,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芒果苷的药理作用广泛,大量实验证实芒果苷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芒果苷还通过对多种分子靶点、信号通路的干预和调控,体现出其明显的抗致癌效果和潜在价值。根据既往的报导,芒果苷在体内和体外的药理研究中显示其对包括脑、宫颈、前列腺、肺、乳腺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发现目前尚未有芒果苷应用于甲状腺癌治疗的相关报导,而且芒果苷确切的抗致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以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为研究对象,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芒果苷具有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为了分析芒果苷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依托网络药理学研究平台,使用反向筛选方法对芒果苷药理作用的潜在分子靶点进行了初步预测,并通过蛋白质互作分析、通路富集和正向分子对接工具对相关靶点进一步优化确认。在后续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了初步验证,阐述了芒果苷诱导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第一部分 芒果苷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研究研究目的使用芒果苷处理对甲状腺癌TPC-1细胞生长进行干预。通过对细胞的形态学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式,验证芒果苷促进甲状腺癌TPC-1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研究方法1.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体外培养。2.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 assay)检测芒果苷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及BCPAP细胞增殖的影响。3.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检测,观察芒果苷干预后TPC-1细胞迁移功能的改变。4.将细胞核做DAPI染色,观察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核形态的改变,从细胞形态学角度评估芒果苷对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5.DNA片段分析(DNA fragmentation)检测芒果苷处理诱导TPC-1细胞DNA片段形成的作用,评估凋亡处理后细胞DNA的特征性变化。6.使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观察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的存活状态,评估芒果苷诱导凋亡的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变化。7.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内凋亡环节相关蛋白(Bid,Bax,Bad,Bcl-2,cytochrome C,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分析芒果苷的干预对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8.使用免疫荧光法联合DAPI复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内的表达,评估芒果苷抑制TPC-1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1.芒果苷的处理显着抑制了两种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即使低浓度的芒果苷也显示了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芒果苷对两种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69μM(TPC-1细胞)和9.90μM(BCPAP细胞),TPC-I细胞对芒果苷的处理更为敏感。2.Transwell小室迁移检测显示,不同浓度梯度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的迁移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4μM的处理浓度对细胞迁移功能的抑制更为明显。3.DAPI核染色显示在不同浓度梯度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核的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4μM的处理使细胞核发生了典型的细胞核裂解的凋亡改变。同时可以观察到在4μM处理时细胞核数明显较对照组少。4.DNA片段的电泳结果显示,TPC-I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芒果苷处理后均出现了特征性的DNA梯度的形成,而对照组细胞则显示完整的DNA条带。5.AO/EB染色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PC-1细胞均有细胞死亡的发生。但不同于坏死细胞的染色,在芒果苷处理组,凋亡TPC-1细胞的染色呈现明亮的红色或橙色。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芒果苷的处理增加了 TPC-I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id、Bad和Bax的表达水平而降低了抗凋亡蛋白Bc1-2的表达水平。同时,芒果苷的处理显着增加了细胞色素C、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7.免疫荧光法联合DAPI复染色观察到芒果苷的处理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降低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细胞内的表达。结论芒果苷的干预抑制了 TPC-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功能。通过对TPC-I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分析,芒果苷的处理可以诱导TPC-1细胞发生凋亡。凋亡信号通路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显示芒果苷的处理同时触发了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凋亡通路。此外,芒果苷还通过抑制PCNA降低TPC-1细胞的增殖水平。实验结果验证了芒果苷对甲状腺癌细胞的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提示了芒果苷的抗致癌潜力。第二部分 基于分子对接的芒果苷抗肿瘤作用靶点筛选研究目的使用反向筛选方法对芒果苷药理作用的潜在分子靶点进行了初步预测,并通过蛋白质互作分析、通路富集和正向分子对接工具对相关靶点进一步优化确认。进一步阐明芒果苷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同时为以芒果苷为先导化合物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使用药效团筛选在线服务器PharmMapper对芒果苷药理作用的潜在靶点进行初步预测,根据匹配度(Fit score)的分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2.将芒果苷潜在作用靶点信息输入蛋白质互做网络(PPI)在线分析数据库String分析各药物靶点相互作用,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路。3.将PPI分析获得的关键蛋白质靶点对应到KEGG中治疗的疾病目录和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疾病”网路,通过富集因子(Rich factor)、P值分析衡量疾病通路富集程度。4.从PDB数据库下载重要靶点蛋白的三维结构数据,使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将芒果苷和这些靶点进行正向分子对接检测,计算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自由能。结果1.根据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结果,获得了芒果苷的600个靶点的信息,根据匹配度分值排序,最终确定了 90个潜在分子靶点。2.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显示70个靶点蛋白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在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核心区域,多个靶点之间产生了密集的相互作用。芒果苷与潜在靶点的相互作用分析显示芒果苷药效团可以作用于很多靶点基因,提示了芒果苷多靶点的作用特点。3.在KEGG富集分析共筛选出68个基因,涉及28种相关疾病和信号通路。靶点基因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和多个癌症致病通路中高度富集。在这些信号通路中TGFβ RII、CASPS3、JNK和EGFR显示为关键的节点蛋白。4.芒果苷和TGFβ RII、CASPS3、JNK和EGFR的正向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四种蛋白靶点与芒果苷之间均显示出一定的结合潜能,其中,JNK具有更高的结合潜力。结论芒果苷具有多靶点药理作用的特点,还与肿瘤发生相关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节点蛋白有高度结合的潜力。计算模拟角度预测芒果苷能够合理作用于这些靶点蛋白,提示芒果苷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结构基础。分子对接显示TGFβ RII、CASPS3、JNK和EGFR可能是芒果苷抗肿瘤作用的关键靶点。第三部分 芒果苷靶向JNK抑制甲状腺癌TPC-1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研究目的对芒果苷与JNK蛋白靶向结合的作用做进一步验证,论证芒果苷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和靶向JNK抑制TPC-1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方法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 assay)检测芒果苷及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的影响。2.流式细胞法检测(FCM)芒果苷及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3.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芒果苷及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处理对 TPC-1 细胞 JNK、p-JNK、FasL、Bid、Bax、Bcl-2、caspase-3 表达的影响。4.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TPC-1细胞JNK的mRNA水平结果1.芒果苷对TPC-1细胞的增殖的抑制呈时间依赖性,但在24小时后细胞增殖下降的程度逐渐变缓。在72h时间点测得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92μM。SP600125可以抑制TPC-1细胞增殖,抑制效果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72h时间点计算出的IC50值为117.89nM。2.流式细胞学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对照组与SP600125组相比较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与芒果苷组相比较细胞凋亡率有显着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后细胞凋亡率仍有明显增加。3.芒果苷的处理抑制了 JNK和p-JNK的表达,随着芒果苷浓度的增加,其对JNK和p-JNK表达的抑制逐渐增强,但对p-JNK的抑制更为显着。SP600125的处理显着抑制了 p-JNK的表达,芒果苷与SP600125具有协同作用。SP600125和芒果苷的单药处理下调了凋亡相关蛋白FasL、Bid、Bcl-2和Bax的表达,芒果苷单药对Bcl-2的抑制更为明显,同时还可以明显降低Bcl-2/Bax的比值。SP600125的单药处理明显降低了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的表达,而芒果苷处理后caspase-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4.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JNK mRNA在TPC-1细胞内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芒果苷处理后JNK mRNA在TPC-1细胞内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芒果苷通过与JNK蛋白的靶向结合,影响了 JNK的磷酸化。通过对JNK信号通路活性的抑制,芒果苷抑制了 TPC-1细胞的增殖。与JN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相比,芒果苷通过调节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的比例及上调caspase-3的表达诱导了 TPC-1细胞的凋亡。芒果苷促凋亡的作用还可能与其靶向调控的其他目标分子的影响有关。

焦雪花[10](2019)在《KIAA1199作为miR-486-5p的直接靶点,通过影响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侵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筛选KIAA1199为甲状腺癌乳头状的潜在癌基因[目的]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十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一直在稳步增加,主要是由于该疾病的诊断技术的进步。全世界大约80%的甲状腺癌被诊断为甲状腺癌乳头状癌。KIAA1199已报道与多种肿瘤的恶性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但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未见报道。本部分研究旨在探索KIAA119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间的关系。[方法]我们运用高通量筛选差异基因的方法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的甲状腺癌RNA-seq数据库进行分析,筛选出潜在癌基因KIAA1199。对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在蛋白水平验证KIAA1199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提示KIAA1199在甲状腺癌中可能是潜在癌基因,且组织芯片免疫组化的结果也验证了 KIAA1199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特异升高,且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人组织样本中升高更加显着。[结论]在甲状腺癌乳头状中,KIAA1199表达特异升高,且与恶性表型密切相关,可能是潜在的癌基因。第二部分:WGCNA分析KIAA1199调控网络及潜在通路[目的]KIAA1199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进展的癌基因。本研究旨在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KIAA1199共表达基因中进行调控网络的构建和潜在通路的探索。[方法]剔除离群样本后,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的方法,将全基因组的进行基因聚类分析,构建出无尺度共表达网络,将所有基因进行模块的分割。鉴定出与KIAA1199表达最相关的模块后,将模块中的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探索KIAA119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和通路。[结果]WGCNA方法构建无尺度网络模拟基因共表达网络,将全基因组进行聚类分析,所有基因被分割成22个模块。其中棕色模块与KIAA1199的表达最相关。提取出棕色模块中的所有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该模块与细胞黏附、细胞迁移和细胞外基质聚集等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提示KIAA1199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等恶性表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KIAA1199所关联的核心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标签为细胞迁移和细胞外基质聚集,为下一步体内外功能实验及机制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第三部分:KIAA1199在甲状腺癌乳头状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目的]进行体内体外实验验证KIAA119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尝试探索其发挥生物学功能背后的潜在机制。[方法]设计特异靶向KIAA1199 mRNA的小干扰RNA(si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中特异敲减KIAA119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Transwell和Matrigel实验验证KIAA1199在肿瘤细胞迁移侵袭中的作用,以及构建裸小鼠尾静脉注射肺转移模型进行体内验证。运用GSEA方法预测KIAA1199发挥生物学功能的潜在通路并验证。[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敲减KIAA1199后,发现TPC-1和BCPAP两株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跟对照组相比,裸小鼠尾静脉注射shRNA-KIAA1 19稳转的BCPAP细胞后所诱导的肺部转移结节的数量和大小均显着降低。GSEA结果显示KIAA1199通过影响EMT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结论]体外实验证实KIAA1199能够促进甲状腺癌乳头状的迁移侵袭能力;体内裸鼠尾静脉注射肺转移模型实验说明KIAA1199沉默后可以抑制甲状腺癌乳头状的侵袭转移能力;KIAA1199通过影响EMT从而实现促进甲状腺癌乳头状的侵袭转移。第四部分:KIAA1199在甲状腺癌乳头状中是mir-486-5p的直接靶点[目的]miRNA的异常表达与各种癌症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本部分旨在鉴定并验证调控KIAA1199表达的上游miRNA。[方法]运用Targetscan,miRDB和PicTar三种预测数据库挑选出具有最高预测分数的miR-486-5p,并运用TCGA数据库进行临床分析,运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qRT-PCR以及western blot等进行生物功能相关验证。[结果]在甲状腺癌乳头状细胞中,荧光素酶报告基因、qRT-PCR以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ir-486-5p直接靶向KIAA1199的3’-UTR区;过表达mir-486-5p能够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论]mir-486-5p特异靶向KIAA1199的3’-UTR区从而调控其表达,从而发挥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的作用。

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组织内碘含量及细胞外碘刺激对生长抑制因子4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词汇缩写列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内碘含量测定及ING4 基因表达情况
        1.1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基线资料及组织内碘含量测定
        1.2 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中ING4 mRNA表达情况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中ING4的蛋白表达情况
    2 外碘刺激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 细胞系、人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3-1细胞系对ING4 表达的影响
        2.1 不同浓度KIO_3暴露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 细胞系、人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3-1 细胞系细胞活力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KIO_3暴露24 小时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 细胞系、人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3-1 细胞系ING4 mRNA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KIO_3暴露24 小时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 细胞系、人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3-1 细胞系ING4 蛋白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生长抑制因子4与甲状腺癌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PDLIM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恶性进展过程中具有双向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组织标本与细胞株
    1.2 主要实验设备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
    第一部分:PDLIM7在甲状腺癌组织与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
    第二部分:下调PDLIM7抑制KTC-1与TPC-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第三部分:下调PDLIM7促进K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第四部分:转录组学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DLIM7的生物学功能及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ANX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MYC对其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2 石蜡样本收集
        2.2.3 新鲜组织样本收集
        2.2.4 石蜡切片染色
        2.2.5 qRT-PCR检测
        2.2.6 细胞培养
        2.2.7 慢病毒包装
        2.2.8 细胞转染
        2.2.9 qRT-PCR检测各细胞中ANXA1表达情况
        2.2.10 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中ANXA1及MYC的表达情况
        2.2.11 细胞增殖
        2.2.12 细胞凋亡
        2.2.13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ANXA1和MYC在TCGA数据库中表达情况
    3.2 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结果
    3.3 qRT-PCR结果
    3.4 临床数据与病理结果分析
    3.5 慢病毒转染结果验证
    3.6 qRT-PCR检测ANXA1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3.7 Westen blot检测ANXA1及MYC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3.8 细胞增殖结果
    3.9 细胞凋亡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ANXA1与MYC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与双酚A单独和联合暴露对甲状腺发育及肿瘤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影响甲状腺激素稳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主要试剂配置
        2.3 研究对象和分组
        2.4 实验方法
        2.4.1 动物标本采集
        2.4.2 大鼠甲状腺病理检测
        2.4.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4.4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2.4.5 组织总RNA提取
        2.4.6 逆转录cDNA
        2.4.7 引物合成与稀释
        2.4.8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
        2.4.9 生物信息学分析DEHP和BPA潜在靶标
        2.4.10 分子对接
        2.4.11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大鼠体重及脏器系数的影响
        3.2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大鼠血清中THs和TSH的影响
        3.3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大鼠甲状腺病理的影响
        3.4 DEHP和BPA潜在靶标及通路富集分析
        3.5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ESR及下游相关因子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促进甲状腺肿瘤发生
    6 前言
    7 材料与方法
        7.1 主要试剂和仪器
        7.1.1 主要试剂
        7.1.2 主要仪器
        7.2 主要试剂的配置
        7.3 研究对象
        7.4 实验方法
        7.4.1 动物分组及染毒
        7.4.2 动物肿瘤模型建立
        7.4.3 致癌物的配置
        7.4.4 石蜡包埋及切片
        7.4.5 苏木素-伊红染色
        7.4.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7.4.7 组织总蛋白提取
        7.4.8 蛋白浓度测定及样品处理
        7.4.9 Westernblot检测
        7.4.10 统计学分析
    8 结果
        8.1 造模期间大鼠生长状况观察
        8.2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肿瘤模型大鼠体重的影响
        8.3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肿瘤模型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8.4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促进大鼠甲状腺肿瘤发生
        8.5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大鼠甲状腺肿瘤标记物的影响
        8.6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肿瘤模型大鼠甲状腺ESR1的影响
        8.7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肿瘤模型大鼠甲状腺TSHR的影响
        8.8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肿瘤模型大鼠甲状腺HDAC6的影响
        8.9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肿瘤模型大鼠甲状腺PTEN及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
        8.10 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肿瘤模型大鼠甲状腺c-MYC的影响
    9 讨论
    10 结论
第三部分:D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促进甲状腺肿瘤发生的机制研究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12.1.1 主要试剂
        12.1.2 主要仪器
        12.2 研究对象
        12.3 实验方法
        12.3.1 细胞培养
        12.3.2 受试物的配置
        12.3.3 细胞转染
        12.3.4 CCK-8实验
        12.3.5 Transwell迁移实验
        12.3.6 细胞RNA提取
        12.3.7 反转录(RT-PCR)
        12.3.8 引物合成与稀释
        12.3.9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
        12.3.10 细胞蛋白提取及定量
        12.3.11 Western blot
        12.3.12 细胞免疫荧光
        12.3.13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12.3.14 细胞膜蛋白提取
        12.3.15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MEHP和BPA单独及联合暴露诱导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增殖和迁移
        13.1.1 MEHP和BPA促进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的增殖
        13.1.2 MEHP联合BPA诱导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13.2 MEHP联合BPA诱导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HDAC6上调和PTEN下调
        13.2.1 MEHP联合BPA上调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HDAC6的表达
        13.2.2 MEHP联合BPA抑制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PTEN表达激活下游信号通路
        13.3 MEHP联合BPA诱导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c-MYC上调
        13.4 抑制HDAC6可阻断MEHP和 BPA对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PTEN及AKT磷酸化和c-MYC的影响
        13.4.1 敲低HDAC6可阻断MEHP和BPA对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PTEN及其下游和c-MYC的影响
        13.4.2 Tubastatin A抑制MEHP和BPA对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PTEN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和c-MYC的作用
        13.5 抑制HDAC6可通过H3K9ac修饰调控BCPAP细胞PTEN表达
        13.6 MEHP联合BPA诱导人甲状腺正常上皮Nthy-ori3-1细胞增殖
        13.7 MEHP联合BPA对人甲状腺正常上皮Nthy-ori3-1细胞HDAC6和PTEN及其下游的影响
        13.8 MEHP联合BPA经HDAC6诱导ERK磷酸化促进Nthy-ori3-1细胞增殖
        13.9 HDAC6/PTEN/AKT信号通路及c-MYC在人甲状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
    14 讨论
    1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内分泌干扰物影响甲状腺肿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RSK4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试剂耗材和实验仪器
    1 主要试剂和耗材
    2 主要仪器设备
第一部分 RSK4基因甲基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研究
    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1 临床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及标本获取
        1.2 组织基因组DNA提取
        1.3 DNA样本的焦亚硫酸盐修饰
        1.4 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
        1.5 亚硫酸盐基因组测序法(Bisulfite-Genomic Sequencing,BGS)
        1.6 组织RNA的提取
        1.7 cDNA的合成
        1.8 荧光定量PCR
        1.9 BRAF V600E突变检测
        2 细胞实验
        2.1 细胞来源
        2.2 细胞培养与去甲基化药物处理
        2.3 细胞基因组DNA提取
        2.4 细胞RNA的提取
        2.5 细胞增殖实验
        2.6 siRNA细胞转染
        2.7 Western blot实验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PTC组织中RSK4 mRNA表达量与甲基化相关性
        1.1 RSK4转录水平表达
        1.2 MSP分析RSK4 mRNA表达量与甲基化相关性
        1.3 BGS分析RSK4 mRNA表达量与甲基化相关性
        2 RSK4 m RNA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与BRAF V600E突变之间的相关性
        3 RSK4 甲基化水平与PTC临床病理相关性
        4 甲状腺癌细胞系中RSK4表达量及甲基化状态
        5 5-Aza处理后甲状腺癌细胞系中RSK4 表达量和细胞增殖能力
        6 BRAF V600E突变对甲状腺癌细胞系RSK4 表达量和甲基化的影响
    讨论
第二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SK4对PODXL的影响
    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1 细胞实验
        1.1 细胞来源
        1.2 细胞培养
        1.3 慢病毒感染细胞
        1.4 质粒转染
        1.5 siRNA细胞转染
        1.6 TMT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
        1.7 CHX抑制蛋白质合成
        1.8 Western blot实验
        1.9 细胞RNA提取
        1.10 cDNA的合成
        1.11 荧光定量PCR
        2 临床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及标本获取
        2.2 Western blot实验
        2.3 组织RNA提取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蛋白质组学筛选出受RSK4调控的蛋白
        2 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中RSK4对PODXL蛋白的影响
        3 PTC中 PODXL表达量
        4 RSK4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中PODXL降解的影响
        5 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中PODXL对 MAPK通路活性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MiR-299-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MiR-299-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与试剂
        1、组织标本来源
        2、细胞系来源
        3、主要试剂
        二、主要实验仪器
        三、实验方法
        1、细胞培养
        2、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总RNA提取
        3、细胞总RNA的提取
        4、逆转录合成cDNA
        5、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实施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1、组织总RNA及细胞总RNA的抽提结果
        2、MiR-299-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
        3、MiR-299-3P在不同甲状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讨论
第二部分 MiR-299-3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功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与试剂
        1、细胞系
        2、主要试剂
        二、主要实验仪器
        三、实验方法
        1、MiR-299-3P mimics、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的转染
        2、实时荧光定量PCR
        3、CCK-8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
        4、Edu增殖检测
        5、细胞周期的检测
        6、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Annexin V/PI双染色法)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1、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miR-299-3P表达的上调和抑制
        2、MiR-299-3p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3、MiR-299-3p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4、MiR-299-3p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讨论
第三部分 MiR-299-3p在动物体内的作用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1、移植瘤miR-299-3p表达的检测
        2、MiR-299-3p的过表达抑制了移植瘤的生长
    讨论
第四部分 MiR-299-3p靶基因的预测及验证
    材料及方法
        一、材料与试剂
        二、主要仪器
        三、实验方法
        1、MiR-299-3p候选靶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2、甲状腺癌手术标本SHOC2 mRNA水平的检测
        3、SHOC2过表达pcDNA 3.1质粒的构建
        4、Western blot实验
        5、其它
    结果
        1、MiR-299-3p靶基因的筛选
        2、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SHOC2是miR-299-3p直接作用的靶基因
        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HOC2表达与miR-299-3p表达的关系
        4、Rescue assay
    讨论
结论
意义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Ⅰ
英文论文Ⅱ

(7)雌二醇通过MAPK信号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相关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统计学处理
    1.2 实验结果
        1.2.1 雌激素最佳作用浓度
        1.2.2 雌激素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1.2.3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1.2.4 雌激素对MAPK信号通路下游蛋白Erk1/2 活性的作用
    1.3 讨论
        1.3.1 雌激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1.3.2 雌激素对甲状腺癌乳头状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1.3.3 雌激素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雌激素通过MAPK信号通路与甲状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1 雌激素促进甲状腺癌转移的作用机制
    2.2 雌激素对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
    2.3 MAPK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MiR-520a-3p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PT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甲状腺乳头状癌
        1.2.1 甲状腺乳头状癌流行病学
        1.2.2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治疗
        1.2.3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易感因素
        1.2.4 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子生物学进展
        1.2.5 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影响因素
    1.3 MICRORNA与肿瘤
        1.3.1 Micro RNA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1.3.2 MiR-520a-3p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4 JAK/STAT信号通路与肿瘤
        1.4.1 JAK/STAT通路的作用机制
        1.4.2 JAK/STAT通路的研究进展
    1.5 肿瘤生物学行为
        1.5.1 EMT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1.5.2 侵袭转移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研究
        1.5.3 细胞骨架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研究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2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临床样本
    2.2 实验方法
        2.2.1 RNA提取及逆转录
        2.2.2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3 细胞培养
        2.2.4 细胞转染
        2.2.5 MTT法
        2.2.6 流式细胞术
        2.2.7 细胞划痕
        2.2.8 Transwell实验
        2.2.9 HE染色
        2.2.10 免疫组化
        2.2.11 Western blotting法
        2.2.12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2.2.1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MIR-520A-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3.1 引言
    3.2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正常组织样本
    3.3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正常组织结构
    3.4 组织中MIR-520A-3P的检测
        3.4.1 组织中miR-520a-3p的表达
        3.4.2 临床病理与miR-520a-3p关系
    3.5 细胞系MIR-520A-3P的表达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MIR-520A-3P抑制JAK/STAT通路
    4.1 引言
    4.2 MIR-520A-3P和 JAK1 基因靶向验证
    4.3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JAK1 的检测
        4.3.1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JAK1 的表达
        4.3.2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与JAK1 关系
    4.4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JAK/STAT通路激活
    4.5 MIR-520A-3P下调JAK1 抑制JAK/STAT通路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MIR-520A-3P通过JAK/STAT通路调控甲状腺乳头状癌
    5.1 引言
    5.2 MIR-520A-3P通过JAK/STAT通路影响细胞增殖
    5.3 MIR-520A-3P通过JAK/STAT通路影响细胞周期分布
    5.4 MIR-520A-3P通过JAK/STAT通路影响细胞凋亡
    5.5 MIR-520A-3P通过JAK/STAT通路影响细胞迁移
    5.6 MIR-520A-3P通过JAK/STAT通路影响细胞侵袭能力
    5.7 MIR-520A-3P通过JAK/STAT通路影响上皮间质转化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芒果苷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抗肿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芒果苷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附表
第二部分 基于分子对接的芒果苷抗肿瘤作用靶点筛选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v附表
第三部分 芒果苷靶向JNK抑制甲状腺癌TPC-1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附表
创新性及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着1
英文论着2

(10)KIAA1199作为miR-486-5p的直接靶点,通过影响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侵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鉴定KIAA1199为甲状腺癌乳头状的潜在癌基因
    1. 材料与方法
        1.1 人类的肿瘤基因数据库的使用
        1.2 组织标本及免疫组化分析
        1.3 主要仪器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TCGA的数据库分析结果提示了KIAA1199在甲状腺癌中很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致癌基因
        2.2 KIAA1199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WGCNA分析KIAA1199调控网络及潜在通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的获取
        1.2 WGCNA分析
        1.3 GO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剔除离群样本以及得到新的全基因组数据表达谱
        2.2 最优软阈值的选取
        2.3 基因模块聚类和模块-特征相关性
        2.4 核心模块GO聚类分析KIAA1199潜在通路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KIAA1199在甲状腺癌乳头状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培养
        1.2 细胞转染
        1.3 western实验检测蛋白的表达
        1.4 细胞增值、迁移和侵袭实验
        1.5 动物尾静脉注射肺转移模型
        1.6 GSEA分析法
        1.7 实验仪器及耗材
    2. 结果
        2.1 敲减KIAA1199表达抑制了甲状腺癌乳头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2 在体内干扰KIAA1199的表达抑制了肿瘤细胞肺转移
        2.3 KIAA1199主要通过影响上皮-间质转化(EMT)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3. 讨论
    4. 结论
        4.1 体外实验证实KIAA1199能够促进甲状腺癌乳头状的迁移侵袭能力。
        4.2 体内裸鼠尾静脉注射肺转移模型实验说明KIAA1199沉默后可以抑制甲状腺癌乳头状的侵袭转移能力
        4.3 KIAA1199通过影响EMT从而实现促进甲状腺癌乳头状的侵袭转移。
第四章 KIAA1199在甲状腺癌乳头状中是mir-486-5p的直接靶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引物设计
        1.3 Trizol提取组织总RNA
        1.4 RNA逆转录
        1.5 qRT-PCR
        1.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
    2. 结果
        2.1 KIAA1199在甲状腺癌乳头状细胞中直接受mir-486-5p调控
        2.2 mir-486-5p抑制甲状腺癌乳头状细胞的侵袭能力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甲状腺癌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和治疗前景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甲状腺癌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组织内碘含量及细胞外碘刺激对生长抑制因子4表达的影响[D]. 刘专.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PDLIM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恶性进展过程中具有双向作用[D]. 杨帆.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3]ANX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MYC对其调控的研究[D]. 营晓梅.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与双酚A单独和联合暴露对甲状腺发育及肿瘤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张璇.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5]RSK4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作用的机制研究[D]. 尹雅楠. 青岛大学, 2020(01)
  • [6]MiR-299-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作用[D]. 陈晓. 山东大学, 2020(08)
  • [7]雌二醇通过MAPK信号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D]. 孙国欣.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MiR-520a-3p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PT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 毕长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9]芒果苷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抗肿瘤机制研究[D]. 张蕾. 山东大学, 2019(02)
  • [10]KIAA1199作为miR-486-5p的直接靶点,通过影响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侵袭研究[D]. 焦雪花. 苏州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ret癌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