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候林林,王月枫,郭程程,李英丽,孟丽娜[1](2021)在《血管性认知损害神经心理学测验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血管性认知损害是涵盖轻度血管性认知损害至血管性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表现为记忆、执行功能、语言及视空间能力障碍,给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神经心理学测验是血管性认知损害疾病诊断、疗效和转归评估的重要依据。本文从血管性认知损害神经心理学特征、常用评估量表等角度对血管性认知损害神经心理学测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原彬蔚[2](2021)在《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窍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对比化痰通络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和单用盐酸多奈哌齐片对于痰瘀阻窍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标准分治疗组(常规治疗+盐酸多奈哌齐片+化痰通络汤)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盐酸多奈哌齐片)。通过观察和分析每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12周后的相关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MMSE、Mo CA、ADL评分的数值,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组间、组内差异情况,疗效与疗程相关关系等问题。结果最终纳入68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35例),脱落4例。1.确保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前改善,经检验P<0.05,说明治疗4周后统计学存在差异,治疗组较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两组各量表评分上均进一步改善,经检验,在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MMSE、Mo CA方面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着;在ADL上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从均值来看两组均有所上升。2.各组组内两两比较,观察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MMSE、Mo CA、ADL评分指标,经检验P<0.05,认为中、西药均可改善痰瘀阻窍型SCVCI患者的临床疗效。3.从疗程与疗效看各量表的变化,治疗12周后的疗效比治疗4周后的疗效更显着,认为在一定治疗时长内,疗效与疗程呈正相关关系。4.观察中医疗效评定,治疗组临床痊愈0、显效1例、有效26例、无效6例,对照组临床痊愈0、显效0例、有效11例、无效2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为31.42%,说明化痰通络汤在治疗该病总有效率上作用显着。结论痰瘀阻窍型SCVCI患者加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可以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和行为能力,还能缓解患者头重头痛、纳呆腹胀、面色晦暗等不适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寇晓宇[3](2021)在《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以记忆力为主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中医症候等变化,来客观评价补肾活血汤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推广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符合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将60例病人分为中药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糖及降脂稳斑等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中药组予补肾活血汤联合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两组均以12周为治疗时间,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Hachinski缺血量表(Hanchinski Ischemic Score,HIS)评分作为入组标准,在治疗前、12周后及入组一年后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词语流畅性试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评分,记录实验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1.两组患者实验前基础资料,MMSE、MOCA总分及各单项分数、VFT、ADL、SDSVD分数分布均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认知功能:经过12周治疗后,对照组和中药组MMSE、MOCA总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中药组提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MMSE单项分数比较,执行能力分数比对照组分数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MOCA单项分数比较,执行能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延迟回忆分数均比对照组分数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VFT分数,中药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中药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MMSE、MOCA总分数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各单项分数比较,在时间定向力、延时记忆力、计算力、执行能力方面中药组与对照组分数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各单项分数比较,在执行能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延迟回忆方面中药组与对照组分数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FT分数与治疗前相比,中药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能力:经过12周治疗后,ADL总分、BADL和IADL分数,中药组分数与对照组及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ADL总分数比较,中药组与治疗前相比分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分数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之间分数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DL分数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DL分数中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候:经过12周治疗后,对照组和中药组SDSVD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中药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1年后中药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SDSVD分数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补肾活血汤可提高脑小血管病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并改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且效果优于对照组。2.补肾活血汤对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年后中药组治疗的远期效果仍明显。
景松[4](2021)在《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选用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维普科技期刊(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 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等数据库,查找和收集近十年有关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文献,截止至2021年1月。由2名专业研究员根据本研究设置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同时提取文献中相关的数据资料。通过应用Revman5.3软件对中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Mo 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Hcy、不良反应等观察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有18篇质量相当的相关文献被纳入研究,文献综合研究病例数为1449例,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的整合分析,并进行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量等,最后绘制森林图,对Meta分析结果予以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中药组与基础用药组的对照中,Mo CA评分: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WMD=3.04,95%CI(2.10,3.97),P<0.00001),表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组较基础用药组更有助于Mo CA评分的提升。MMSE评分: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WMD=2.87,95%CI(1.53,4.21),P<0.0001),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即中药组较对照组更能改善MMSE评分。ADL评分: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WMD=10.22,95%CI(2.10,18.34),P=0.01),表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在改善ADL评分上中药组优于基础用药组。不良反应情况: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OR=3.07,95%CI(0.48,19.78),P=0.24),提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中药组的治疗与基础用药组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2)在中药组与西药组对照中:中药组与西药组:中医证候积分: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WMD=-3.79,95%CI(-6.68,-1.50),P=0.001),表明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中药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西药组。Mo CA评分:合并效应量后结果显示为(WMD=1.59,95%CI(0.06,3.12),P=0.04),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中药组在改善Mo CA评分上优于西药组。MMSE评分: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WMD=0.40,95%CI(-0.42,1.22),P=0.34),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中药组在改善MMSE评分上与西药组无明显差别。ADL: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WMD=-1.96,95%CI(-4.94,1.03),P=0.20),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中药组在改善ADL评分上与西药组相比无明显优势。Hcy: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WMD=-0.72,95%CI(-5.07,3.63),P=0.75),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中药组在降低Hcy上与西药组相比无明显优势。不良反应情况: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OR=1.54,95%CI(0.25,9.46),P=0.64),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治疗过程中中药组与西药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相当。(3)中药联合西药组对比西药组:根据《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评价的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结果为(OR=3.53,95%CI(1.69,7.35),P=0.0008),表明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中药联合西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只用西药组。根据治疗《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来判断,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OR=2.66,95%CI(1.53,4.62),P=0.0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中药联合西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只用西药组。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WMD=-3.05,95%CI(-6.61,-0.51),P=0.09),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中药联合西药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上与西药组差异不大。改善Mo CA评分: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WMD=2.30,95%CI(1.50,3.09),P<0.00001),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中药联合西药组在改善Mo CA评分上优于西药组。在改善MMSE评分: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WMD=1.70,95%CI(1.06,2.34),P<0.00001),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中药联合西药组在改善MMSE评分上优于西药组。在改善ADL评分上,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WMD=2.76,95%CI(-1.55,7.08),P=0.21),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中药联合西药组在改善ADL评分上与西药组相比无明显优势。在降低Hcy上: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WMD=-3.38,95%CI(-3.93,-2.84),P<0.00001),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中药联合西药组在降低Hcy与西药组相比有明显优势。不良反应情况: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为(OR=1.35,95%CI(0.29,6.21),P=0.70),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中药联合西药组的治疗与西药组的治疗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中药组在改善Mo 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上均优于基础用药组;中药组在改善Mo CA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上优于西药组;同时中药联合西药组在提高有效率、改善Mo CA评分、改善MMSE评分、降低Hcy上优于西药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四组之间的两两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中药与基础用药或西药在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比较中均有一定的优势,安全性较好;同时中药联合西药对比西药疗效明显。中医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可应用于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
姜海伟[5](2021)在《基于“毒损脑络”理论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相关“毒邪”进行具体分类,了解各类毒邪的临床分布特征及总体特性,初步分析黄连解毒汤用于PSCI治疗的可行性。2.基于“毒损脑络”理论,通过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PSCIND患者,分析其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的疗效作用,并了解PSCI毒邪的动态变化特点。3.通过实验研究探讨黄连解毒汤干预PSCI的应用时机及部分相关机制,并进一步讨论“毒损脑络”理论对于PSCI病机的合理性。方法1.参考大数据分析结果及“SDSVD量表”中的症状要素,对入选的123例PSCI患者,参考“一般病证+严重、秽浊、迁延邪气”原则制定“PSCI中医毒邪症状要素表”并进行“毒邪”分类,并采用“SDSVD量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各类毒邪与各中医证型、非特异性症状、发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CRP、NSE、D-D、FIB、Hcy)、TOSAT分型、影像学特征(侧支代偿、梗死部位、脑灌注)及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并从毒邪相兼情况及热性症状存在情况,评价PSCI相关“毒邪”分类方法的临床基础,分析毒邪的共同特性。分布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及Logistic回归分析。2.将60例PSCIN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行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31例加用黄连解毒汤,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的MMSE、Mo CA、NIHSS、ADL、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月的CRP、NSE、D-D、FIB、Hcy值,对治疗后1月、6月的疗效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总结分析“毒邪”的动态变化特点。计数资料根据方差检验情况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疗效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3.将多发性脑梗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24h模型对照组、7d模型对照组、24h黄连解毒汤组、7d黄连解毒汤组。给药28天后对比观察其水迷宫检测结果以了解其认知功能,光镜观察梗死及周围区病理,CD34标记MVD,WB法测Notch信号通路Notch1、Jagged2、Hes1、Stat3蛋白及VEGF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IL-6、IL-1β、TNF-β、IL-4、IL-10表达情况。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结果1.据“PSCI中医毒邪症状要素表”毒邪分类为热毒、痰毒、瘀毒、腑滞浊毒、正虚蕴毒。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各中医证型与各毒邪分布具有线性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热毒与无多次脑梗死、无高血压、有糖尿病、侧支代偿差、CRP升高、嗜睡相关;痰毒与卒中到PSCI时间短、高脂血症、侧支代偿差、NSE升高相关;瘀毒与有高血压、吸烟、饮酒、小血管或前循环大血管病变、D-D及FIB升高有关;腑滞浊毒与侧支代偿差、CRP升高、嗜睡有关;正虚蕴毒与卒中到PSCI时间短、Hcy升高有关。整体毒邪与侧支代偿差、卒中到PSCI时间短、CRP升高、Hcy升高有关。各类“毒邪”相互交织,热象存在率平均达79.60%,提示各类“毒邪”存在共性及整体统一性。2.黄连解毒汤治疗PSCIND,在MMSE及Mo CA评分方面治疗组起效更早,可显着提高ADL评分(p<0.05)。对热毒内盛、痰浊阻络、腑滞浊留、气血不足证候评分可在治疗早期产生更积极作用(p<0.05),可防阴虚阳亢证进一步加重。治疗组在CRP、NSE、D-D方面的改善作用更明显(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后1月有效性与采用黄连解毒汤,降低热毒内盛评分及清除热毒相关,同时与CRP、NSE值降低、ADL值降低相关。治疗后6月有效性与采用黄连解毒汤、总体毒邪被清除ADL值降低有关。3.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在认知功能行为学方面24h及7d黄连解毒汤组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能力优于各模型对照组(p<0.05),24h黄连解毒汤组优于7d黄连解毒汤组(p<0.05)。24h黄连解毒汤组梗死及周围区存活细胞密度相对较高。各黄连解毒汤组在大脑皮层Notch1、Jagged2、Hes1、STAT3蛋白及IL-6、IL-1β、TNF-α、IL-4、IL-10表达改善作用均优于各模型对照组(p<0.05)。24h黄连解毒汤组在Hes1蛋白、IL-6、IL-4的表达优于7d黄连解毒汤组(p<0.05)。各黄连解毒汤组与对照模型组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24h黄连解毒汤组脑组织MVD显着优于7d黄连解毒汤组(p<0.05)。结论1.对毒邪的分类研究发现,各类毒邪在中医辨证分型、非特异性症状、TOSAT分型、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趋向性和相关性。多数毒邪相互交织存在,多数存在热性症状,具有整体统一性,采用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PSCI具有可行性。2.采用黄连解毒汤干预PSCICN患者可对患者血CRP、NSE、D-D等及中医证候评分产生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黄连解毒汤对其整体毒邪具有清除作用,不单纯局限于热毒。其毒邪动态变化特点进一步反应了毒邪的整体性,也反应了随着病情发展进行“辨证论治”的必要性。3.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尽早使用黄连解毒汤可减轻多发性脑梗死动脉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行为学损害,其部分机制是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调节炎性因子及改善梗死周围区域微循环而实现的。“毒损脑络”理论反应了PSCI的病机特点,也反应了PSCI的“防”与“治”的整体一致性。
王成锑[6](2021)在《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地评价,为其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方法电子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OS、CNKI、CBMdisc、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2月18日,全面搜集有关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信息,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将纳入研究的相关数据导入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选择相应的效应指标。结果最终共纳入20项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为1541例,其中包括试验组(单用地黄饮子或地黄饮子联合西药治疗)836例,对照组(单独使用西药治疗)7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RR=1.40,95%CI[1.30,1.51],P<0.00001),且单用地黄饮子与地黄饮子联合西药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I2=0%)。(2)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提高HDS评分方面优于西药组(MD=3.26,95%CI[1.87,4.65],P<0.00001),且单用地黄饮子与地黄饮子联合西药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I2=48%)。(3)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提高MMSE评分方面优于西药组(MD=3.62,95%CI[0.94,6.31],P=0.008),而单用地黄饮子与地黄饮子联合西药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I2=98.4%)。(4)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对比,采用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改善ADL评分方面未见明显差异(MD=1.77,95%CI[-2.63,6.17],P=0.43),且单用地黄饮子与地黄饮子联合西药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I2=0%),但由于结果的稳健性较低,必须谨慎对待。(5)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1,95%CI[1.20,1.89],P=0.0004)。(6)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在降低BBS评分方面优于西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52,95%CI[-3.54,-1.50],P<0.00001)。(7)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对比,采用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2,95%CI[0.07,1.55],P=0.16)。结论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对比,单用地黄饮子加减或地黄饮子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均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HDS及MMSE评分,降低BBS评分,具有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痴呆程度的作用;而在ADL评分及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不高,今后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廖健颖[7](2021)在《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老年相关疾病的患病率逐渐攀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受到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社会、家庭也因此承受巨大负担。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引起的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最为常见的亚型。我国血管性痴呆患病率较高,但针对SIVD的研究较少,对SIVD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尚缺。与阿尔兹海默病相比,SIVD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可治性。明确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特征,对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SIVD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目的(1)明确SIVD患者神经心理学改变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特征,探索快速诊断和鉴别SIVD的早期识别指标。(2)探索SIV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为SIVD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影像学检查结果,按照Erkinjuntti提出的诊断标准将497例SIVD患者纳入研究。按照认知功能水平下降的程度将患者分为NCI组、MCI组与Va D组。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与血液检查结果,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与日常行为能力评估。由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生对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包括患者的脑白质病变程度、腔隙性脑梗死梗死灶数目与脑萎缩病变程度进行评估。按脑白质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描述不同程度脑白质病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特征。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与结构方程模型,描述SIVD患者神经心理学改变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特征,探索SIV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1)与NCI组比较,MCI组与Va D组各个认知域的认知功能评估均严重受损,日常行为能力也严重下降(P<0.05);与MCI组比较,Va D组患者各认知域功能与日常行为能力均严重下降(P<0.05);(2)血液检查结果比较中,Va D组患者血Hcy水平、CRP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NCI组与MCI组(P<0.05)。上述结果比较在NCI组与MCI组间无显着差异。Va D组叶酸水平低于MCI组(P<0.05),但与NC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影像学结果评估比较中,三组患者间ARWMC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a D组ARWMC评分为(12.06±6.64)分,高于MCI组(9.26±5.56)与NCI组(7.75±5.41)(P<0.05)。MCI组与N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 D组患者各脑区ARWMC评分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MCI组额叶ARWMC评分高于NCI组(P<0.05)。其余各脑区MCI组与NCI组ARWMC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的LI病灶数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a D组高于MCI组与NCI组,MCI组高于NCI组(P<0.05)。Va D组除颞叶外各脑区LI计数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MCI组基底节区LI高于NCI组,其余各脑区LI计数NCI组与MCI组无显着差异(P>0.05);Va D组脑萎缩视觉评分为(14.23±6.6)高于MCI组与NCI组(P<0.05),MCI组与NCI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4)重度额叶、顶枕叶、幕下区、基底核区WMLs患者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及语言能力评分均低于轻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幕下区WMLs患者回忆能力评分低于轻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颞叶WMLs患者各个认知域的评价与轻中度WMLs患者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IVD患者存在全认知域的认知功能水平下降,以定向力、注意与计算力与语言能力为主,记忆力水平下降较为轻微;(2)SIVD患者WMLs以额叶、顶枕叶和基底节区为主,WMLs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SIVD患者LI的梗死灶数目与认知功能水平的下降有关,尤其是基底节区的梗死灶数目;SIVD患者常伴有脑萎缩,且脑萎缩的程度与认知功能水平的下降有关;(3)ARWMC评分、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数、脑萎缩视觉评分、血Hcy水平、CRP,IL-6均与SIVD患者认知功能水平下降相关。
李美锡[8](2021)在《丁苯酞对血管性认知障碍脑白质及认知功能的保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脑血管病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至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VCI发病率逐年攀升,认知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功能,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针对本病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如何早期预测,早期干预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量临床及实验室数据表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参与促进了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与执行功能降低、信息处理速度下降以及全面性的认知功能减退有关。关于WMLs与VCI之间的关系,部分临床研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这可能与入组人群、白质评估方法等差异有关。然而大量实验室研究却一致认为,WMLs参与促进了VCI的发展,并且,针对减轻WMLs的治疗策略有助于VCI认知功能的恢复。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沉默交配型信息调控2同源物(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homologue 1,SIRT1)通路广泛参与抑制炎症反应以及防止髓鞘脱失的过程,然而其在VCI模型中的作用尚未见研究。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是经典的促炎因子,参与髓鞘脱失、轴索损伤、炎症级联反应等等,并且研究证实,STAT3/NF-κB通路的活性可受SIRT1调控,然而在VCI的病理变化中,AMPK/SIRT1通路与STAT3/NF-κB通路之间是否存在互相调节作用,尚无研究。丁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是目前临床上急性缺血性卒中领域广泛应用的药物,在许多临床及动物实验中都被证实能够改善VCI。NBP对认知功能的保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是否与减轻WMLs有关,是否与调节AMPK/SIRT1通路与STAT3/NF-κB通路有关,相关报道较少。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选择以WMLs为典型表现的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索WMLs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进一步通过在Sprague‐Dawley(SD)大鼠上进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AO)来模拟VCI中的WMLs,探索NBP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研究VCI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第一部分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白质病变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目的:通过应用系列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分析皮质下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割定量软件测量其WMLs体积,探讨SIVD患者WML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根据Erkinjuntti提出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标准纳入SIVD患者62例,依据VCI诊断标准分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组3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组32例,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25例。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记录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并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以及针对记忆力、执行功能、视空间、语言、注意力的5个认知亚项的系列神经心理学测试,记录受试者各认知域的量表分数。行头颅MRI扫描,应用3D-slicer软件分别测量额叶、顶枕区、颞叶、幕下、基底节区的WMLs体积,并总和为WMLs总体积,应用相关性分析和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SIVD认知障碍的特点以及WMLs体积与SIVD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1.Va D、VCIND、NC三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Va D组的WMLs总体积以及各区域WMLs体积均显着性高于NC组。并且Va D组的WMLs总体积,额叶、顶枕、颞叶WMLs体积高于VCIND组(P<0.05);2.相较于NC组,Va D组的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即刻回忆、延迟回忆与再认评分均显着性降低(P<0.05);VCIND组的AVLT-延迟回忆评分明显降低(P<0.05)。Va D组各项评分分值明显低于VCIND组(P<0.05);3.与NC组相比,Va D和VCIND组的Stroop色词测验(Stroop color words test,CWT)、连线测验-b(trail making test-b,TMT-b)用时均显着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除CWT-a、TMT-b以外,Va D组各项测试用时均长于VCIND组(P<0.05);4.Va D组较VCIND组和NC组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分数显着减少(P<0.05)。VCIND组较NC组分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Va D组较VCIND组和NC组数字广度测验(digit span test,DST)分数显着性减少,连线测验-a(trail making test-a,TMT-a)用时显着延长,(P<0.05)。VCIND组较NC组DST分数减少,TMT-a用时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Va D组较VCIND组和NC组词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分数显着性减少(P<0.05)。VCIND组与NC组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MLs总体积与MMSE、Mo CA、AVLT、CDT、VFT、DST评分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CWT、TMT评分呈正相关(P<0.05);额叶WMLs体积与CWT-a、CWT-b、CWT-c、TMT-b评分呈正相关(P<0.05);8.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校正年龄、性别与受教育年限的影响后,WMLs总体积能解释各量表评分改变的8.1-31.2%(P<0.05);额叶WMLs体积能解释执行功能相关量表评分的7.1-17.9%(P<0.05)。小结:1.SIVD患者存在明显而广泛的认知损害,以执行功能、视空间和注意力受损较为突出,同时伴随着各脑叶WMLs体积的增多;2.SIVD患者的WMLs以额叶、顶枕区较为严重。全脑WMLs总体积与总体认知功能、记忆、执行、视空间、语言以及注意力明显相关,随着WMLs总体积的增加,SIVD患者认知损害加重;3.校正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后,WMLs总体积可以解释认知损害变化的8.1-31.2%,并且对记忆、执行功能改变的评价效力相对较高;额叶WMLs体积能解释执行功能各量表评分的7.1-17.9%。第二部分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目的:利用BCCAO手术在SD大鼠中模拟VCI病人的慢性颅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状态,给予60mg/kg、120mg/kg NBP灌胃,于术后4周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及记忆能力,并进一步应用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的组织学完整性。探讨NBP对V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36只,从中随机选取9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给与假手术以及术后安慰剂灌胃。其余27只经历BCCAO术后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组(NBP60组)和高剂量组(NBP120),并给与安慰剂或者相应浓度的NBP灌胃,共干预4周。于术后23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水迷宫测试分为两部分:1)定位航行实验(place navigation test):连续5天,每天训练4次,记录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escape latency),用来评估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2)空间探索实验(spatial probe test):实验的第6天,撤去平台,记录大鼠在120s内穿越原平台坐标的次数以及在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用以反映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将大鼠灌注固定并石蜡包埋脑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结构的完整性。结果: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阶段,随训练天数增加,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第3-5天,相较于Sham组,Model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第3天:P<0.05;第4天:P<0.01;第5天:P<0.001)。而NBP的治疗能够在第3-5天有效缩短逃避潜伏期(第3天:P<0.05 NBP120组vs.Model组;第4天:P<0.05 NBP60组vs.Model组,P<0.01 NBP120组vs.Model组;第5天:P<0.05 NBP60组vs.Model组,P<0.01 NBP120组vs.Model组);在空间探索实验阶段,对比Sham组大鼠,Model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缩短,并且穿越次数明显减少(所有P<0.001)。而NBP治疗后的VD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较Model组增多(所有P<0.05,NBP60组vs.Model组,所有P<0.001,NBP120组vs.Model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Sham组海马CA1区的神经元着色均匀,细胞形态正常,核仁清晰,Model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疏松,形态不规则,胞核固缩,核仁消失。NBP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减少,细胞排列较紧密均匀,胞核固缩明显减少,以NBP120组改善最明显。小结:1.本实验采用BCCAO的方法在SD大鼠上模拟了VD的病理过程。该模型稳定、有效,为探索临床药物疗效和机制提供了基础;2.NBP能够减轻CCH诱导的认知功能下降,同时减轻海马结构的破坏。提示NBP对VD大鼠的认知功能以及海马神经元均有保护作用。第三部分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胼胝体的髓鞘再生促进作用以及胶质增生抑制作用目的:建立模型后给予相应干预以及5-溴脱氧尿苷(5-bromodeoxyuridine,Brd U)注射。于术后2周、4周分别取材,进行固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少突胶质细胞谱系转录因子2(oligodendrocyte lineag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2)/Brd U、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Brd U免疫荧光双标,以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Olig2的蛋白及核酸测定,探讨NBP对VD大鼠胼胝体的促进髓鞘再生作用与抑制胶质增生作用。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如上述随机分为4组,并给予安慰剂或相应浓度的NBP灌胃。每组选取6只自术后第二天开始,连续腹腔注射Brd U(50 mg/kg,1/日)14天。各组大鼠平均分为2部分,分别于术后2周、术后4周处死取材。注射过Brd U的大鼠经灌注固定后处死,石蜡包埋脑组织切片,进行LFB染色、Olig2/Brd U、GFAP/Brd U免疫荧光双标;未注射Brd U的大鼠处死取以胼胝体为主的脑白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BP、Olig2的表达。结果:1.术后2周,对比Sham组,Model组大鼠出现明显的髓鞘脱失(P<0.001,LFB染色),伴随着MBP蛋白及核酸水平的下降(所有P<0.001)。NBP的治疗能够明显减轻髓鞘脱失(LFB染色:所有P<0.001,NBP60组或者NBP120组vs.Model组;MBP m RNA水平:P<0.05,NBP60组vs.Model组,P<0.001,NBP120组vs.Model组;MBP蛋白水平:P<0.05,NBP120组vs.Model组)。术后4周,Model组大鼠髓鞘密度、MBP m RNA水平、MBP蛋白水平均下降(所有P<0.001),且较2周时更加严重。而NBP治疗组表现出较少的髓鞘脱失以及较高的MBP表达水平(LFB染色:所有P<0.001,NBP60组或者NBP120组vs.Model组;MBP m RNA水平:P<0.01,NBP60组vs.Model组,P<0.001,NBP120组vs.Model组;MBP蛋白水平:P<0.05,NBP60组vs.Model组,P<0.001,NBP120组vs.Model组);2.CCH会造成大鼠胼胝体中Olig2阳性细胞计数的持续性减少(所有P<0.001,Model组2周以及4周vs.Sham组;P<0.05,Model组2周vs.Model组4周),对比Model组,NBP120组大鼠在术后2周、4周都展现出更多的Olig2阳性细胞(2周:P<0.05;4周:P<0.001);3.对比Model组,NBP的治疗明显增加胼胝体Olig2+/Brd U+细胞的计数(术后2周、4周:所有P<0.001,NBP60组或者NBP120组vs.Model组);4.术后2周及4周,对比Sham组,Model组大鼠的Olig2蛋白及核酸水平均明显降低(Olig2蛋白水平:P<0.01;Olig2 m RNA水平:P<0.001),而NBP120组大鼠比Model组大鼠表现出更高水平的Olig2蛋白以及核酸水平(2周:Olig2蛋白水平:P<0.05;Olig2 m RNA水平:P<0.001;4周:Olig2蛋白水平:P<0.01;Olig2 m RNA水平:P<0.05);5.术后2周及4周,对比Sham组,Model组大鼠胼胝体内出现大量GFAP+/Brd U+双阳性细胞(术后2周:P<0.05;术后4周:P<0.001),NBP的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术后2周:P<0.01 NBP60组vs.Model组,P<0.001 NBP120组vs.Model组;术后4周:所有P<0.001NBP60组,NBP120组vs.Model组)。小结:1.CCH诱导的VD大鼠模型中,胼胝体髓鞘密度下降,脑白质内MBP表达减少,较成功地模拟出VD中WMLs,伴随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提示VD大鼠脑白质脱髓鞘造成认知功能的下降。而NBP的干预能够保护髓鞘完整性从而改善认知功能下降;2.CCH诱导的VD大鼠胼胝体中,Olig2阳性细胞计数减少。而NBP能够促进VD大鼠胼胝体内少突胶质细胞新生、脑白质内Olig2表达,从而促进髓鞘修复,发挥认知保护作用;3.CCH诱导的VD大鼠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增殖,伴随少突胶质细胞减少、髓鞘密度下降、认知功能减退,而NBP的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保护少突胶质细胞与髓鞘,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第四部分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髓鞘再生促进作用以及胶质增生抑制作用的机制目的:依照第三部分造模及分组干预,通过检测各组大鼠BCCAO术后2周、4周脑白质组织中的AMPK/SIRT1通路以及STAT3/NF-κB通路的表达情况,探索VD模型中这两条通路的变化趋势以及NBP对这两条通路的调节情况。方法:按照第三部分建立模型以及分组给予安慰剂或相应浓度的NBP,每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周、4周处死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AMPK、SIRT1、p-STAT3、TNF-α总蛋白以及NF-κB-p65核蛋白水平;q RT-PCR法检测各组SIRT1、TNF-α的m RNA水平。结果:1.术后2周,Model组大鼠脑白质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TNF-α:蛋白水平P<0.05,m RNA水平P<0.01;p-STAT3以及NF-κB-p65蛋白水平:所有P<0.001),而NBP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TNF-α:蛋白及m RNA水平:所有P<0.05;p-STAT3以及NF-κB-p65蛋白水平:所有P<0.001,NBP120组vs.Model组,所有P<0.01,NBP60组vs.Model组);术后4周,Model组炎症因子水平仍高于Sham组(TNF-α:蛋白水平P<0.01,m RNA水平P<0.001;p-STAT3以及NF-κB-p65蛋白水平:所有P<0.001),且明显高于术后2周(p-STAT3和NF-κB-p65蛋白水平:所有P<0.05;TNF-αm RNA:P<0.001),而NBP依然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TNF-α:蛋白水平P<0.05,m RNA水平P<0.001;p-STAT3以及NF-κB-p65蛋白水平:所有P<0.001,NBP120组vs.Model组);2.术后2周,VD大鼠脑白质内p-AMPK、SIRT1水平明显降低(p-AMPK蛋白水平:P<0.001;SIRT1蛋白及m RNA水平:所有P<0.01),NBP能够部分逆转AMPK/SIRT1通路的下调(p-AMPK蛋白水平:P<0.01;SIRT1:蛋白水平P<0.05,m RNA水平P<0.01,NBP120组vs.Model组)。术后4周,Model组呈现更严重的AMPK/SIRT1通路下调(p-AMPK蛋白水平:P<0.001;SIRT1:蛋白水平P<0.05,m RNA水平P<0.001),NBP上调VD大鼠的AMPK/SIRT1通路水平(p-AMPK蛋白水平:P<0.001;SIRT1蛋白水平:P<0.01;SIRT1 m RNA水平:P<0.001,NBP120组vs.Model组)。小结:1.CCH诱导的VD大鼠模型中,p-STAT3、NF-κB-p65以及TNF-α明显增多,伴随着少突胶质细胞减少、髓鞘脱失。提示炎性反应参与CCH诱导的WMLs。而NBP的干预能够有效抑制上述促炎因子,提示NBP的髓鞘保护作用与抑制此炎症通路有关;2.CCH诱导的VD大鼠模型中,p-AMPK、SIRT1表达明显降低,而NBP的治疗能够激活AMPK/SIRT1通路,提示NBP对于认知、髓鞘的保护作用与上调AMPK/SIRT1通路有关;3.AMPK/SIRT1与STAT3/NF-κB通路之间在VD大鼠模型中存在交互作用,在实验各组大鼠中,AMPK/SIRT1信号通路与STAT3/NF-κB信号通路呈现明显相反的趋势,而NBP可能作为两条通路之间的调节剂发挥作用。
倪淼焱[9](2021)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从中医角度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新的思路和临床依据。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VCIND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汤剂(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周期均为12周,分别选取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为观察节点,比较两组MoCA、ADL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评分情况。结果:1.西医量表分析:(1)组内对照:对照组和治疗组的MoCA总评分均在治疗后4周始即出现显着性升高(均P<0.05)。在治疗12周末时,对照组MoCA各亚项评分中仅在视空间执行能力、定向以及延迟回忆有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能力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性改善(均P<0.05)。对照组ADL评分在治疗后8周始出现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在治疗后4周始出现显着性改善(P<0.05)。(2)组间对照:治疗12周末时,治疗组的MoCA总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5),MoCA亚项显示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延迟回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2.中医证候分析: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在治疗后4周即出现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对照发现,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8周及12周末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P<0.05)。在治疗后12周末,两组气虚证候与血瘀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瘀证候评分在治疗后12周末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气虚证候评分在治疗后4周始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3.在治疗12周末,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4.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与单用尼莫地平在改善认知、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显示较好疗效,且中药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在改善认知方面的视空间执行能力、回忆能力以及注意力三项显示出较好的优势。3.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在视空间执行能力、回忆能力以及注意力显示出明显改善,这可能与其对中医气虚证候的早期改善有关。
李晗[10](2021)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2.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时相关的指标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84例,年龄≥60岁,高血压病程1-20年。采用Mo CA量表评价认知功能,并分为认知障碍(VCI)组90例和对照组94例,收集可能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各项相关因素,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高血压临床特征及一般生化指标等。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1(ET-1)、脂联素(ADPN)和尿血管紧张素原(u AG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AngⅡ、ALD、ET-1、ADPN、u AGT识别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1.VCI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及Mo C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VCI组血清AngⅡ、ET-1和尿AG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DPN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Ⅱ、ET-1和尿AGT水平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200、-0.289、-0.233,P<0.05),血清ADPN与Mo CA评分总分呈正相关(r=0.324,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程、平均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血清AngⅡ、ET-1和尿AGT水平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教育年限、血清ADPN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4.血清AngⅡ、血清ET-1、血清ADPN、u AGT诊断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7、0.668、0.663、0.686。结论: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和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均有不同程度损害;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VC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干预,有助于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和进展。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AngⅡ、ET-1、ADPN和尿AGT水平关系密切,临床上检测以上几项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认知障碍程度。
二、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血管性认知损害神经心理学测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神经心理学特征 |
二、血管性认知损害神经心理学测验方案研究进展 |
三、血管性认知损害神经心理学量表 |
四、特殊的神经心理学量表 |
五、总结与展望 |
(2)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窍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3.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治疗前后组间比较 |
3.治疗前后组内疗效分析 |
讨论 |
1.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
2.研究治疗痰瘀阻窍型CSVCI的必要性 |
3.导师对CSVCI的认识 |
4.导师从“痰瘀”论治CSVCI的思路 |
5.导师诊疗CSVCI的经验总结 |
6.化痰通络汤的相关分析 |
7.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综述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2 附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2 受试者选择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6 统计学方法 |
统计学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的西医研究进展 |
2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
3 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学基础 |
4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 西医对于CSVD-VCI的认识 |
2 中医对于CSVD-VCI的研究 |
第二部分 文献检索 |
1 文献检索库及检索策略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文献筛选 |
5 文献质量评价 |
6 数据资料提取 |
7 统计分析方法 |
8 结局指标介绍 |
第三部分 结果分析 |
1 有效率 |
2 中医证候积分 |
3 MoCA评分 |
4 MMSE评分 |
5 ADL评分 |
6 Hcy指标结果判定 |
7 不良反应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理论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基于“毒损脑络”理论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对PSCI相关中医“毒邪”分类的研究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纳排标准 |
3.观察指标及研究方法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入选患者中医证型及有关实验室指标的总体分布情况 |
2.各中医证型与所观察指标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
3.毒邪的分类与所观察指标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
4. 各中医证型与相应毒邪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 |
5. 各类毒邪相兼情况分布特征 |
6. 各类毒邪中热性症状存在情况 |
7. 各类毒邪与所观察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PSCI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
2.对PSCI毒邪的分类定义 |
3.对PSCI中医证型及毒邪分类研究结果的解读及探讨 |
4.对于“素毒”与“新毒”的理解 |
5.PSCI毒邪的整体统一性及黄连解毒汤治疗的可行性 |
6.本研究需要进一步延伸的方向 |
第二部分:早期应用黄连解毒汤对PSCIND患者的疗效观察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纳排标准 |
3.分组情况及治疗方法 |
4.观察指标及研究方法 |
5.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黄连解毒汤对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影响 |
2.黄连解毒汤对认知功能MoCA评分的影响 |
3.黄连解毒汤对神经功能NIHSS评分的影响 |
4.黄连解毒汤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影响 |
5.黄连解毒汤对各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 |
6.黄连解毒汤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
7.对治疗后1 月、6 月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
讨论 |
1.PSCI的治疗与“毒损脑络”学说 |
2.黄连解毒汤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
3.导师组有关黄连解毒汤在认知障碍方面的研究基础 |
4.对神经、认知功能及ADL评分的影响作用分析 |
5.对各中医证候评分及有关毒邪的动态影响作用分析 |
6.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作用分析 |
7.本研究的意义及仍需解决的问题 |
第三部分:黄连解毒汤对脑梗死动物模型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引言 |
实验动物与方法 |
1.实验动物 |
2.试剂及仪器 |
3.多发性脑梗死大鼠动物模型的制作 |
4.随机分组及给药 |
5.大鼠脑组织取材 |
6.指标检测及方法 |
7.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认知功能检测 |
2. 各组大鼠皮层组织 HE 染色病理检查 |
3. 各组大鼠脑组织梗死周围区 MVD 检测 |
4.各组大鼠脑皮层组织Notch信号通路及VEGF蛋白检测 |
5.各组大鼠脑皮层组织炎性相关因子的检测 |
讨论 |
1.对PSCI发生机制的认识及所观察指标的选择 |
2.黄连解毒汤对于脑缺血及PSCI影响的可能机制 |
3.对PSCI相关信号通路的选择 |
4.动物造模方法的选择 |
5.对实验分组方法的选择 |
6.对实验结果的解读及分析 |
7.本研究的意义及有待延伸的方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毒损脑络”学说与卒中后认知障碍 |
参考文献 |
附录2 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诊断量表(SDSVD) |
附录3 PSCI中医毒邪症状要素表 |
附录4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
附录5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
附录6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量表 |
附录7 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 |
附录8 各组实验动物水迷宫活动轨迹图例 |
附录9 各组实验大鼠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 HE 染色病理结果 |
附录10 各组实验大鼠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微血管密度情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6)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研究的标准 |
1.2 排除研究的标准 |
1.3 鉴定研究的检索方法 |
1.4 数据收集和分析 |
2 结果 |
2.1 研究描述 |
2.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
2.3 Meta分析结果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1.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1.2 西医治疗方法 |
2 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中医治疗原则 |
3 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依据 |
3.1 地黄饮子的方义分析 |
3.2 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
4 Meta分析的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选取 |
1.2 入选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分组依据 |
2.研究方法 |
2.1 神经心理学与日常行为能力评估 |
2.2 头颅MRI扫描 |
2.3 脑白质病变WMLs评分 |
2.4 腔隙性脑梗死计数 |
2.5 脑萎缩评分 |
2.6 血液检查 |
2.7 血管性危险因素记录 |
2.8 数据统计方法 |
2.11 质量控制 |
结果 |
1.三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
2.三组患者血液检查结果比较 |
3.三组患者神经心理学与日常行为能力评估结果比较 |
4.三组患者影像学评估结果比较 |
5.不同WMLs严重程度患者MMSE评分比较 |
6.不同脑区WMLs严重程度患者MMSE评分比较 |
7.SIVD患病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8.SIVD患者认知功能状况下降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8.1 测量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
8.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
8.3 模型评价 |
讨论 |
1.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概况 |
1.1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 |
1.2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中的脑白质病变 |
1.3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中的腔隙性脑梗死 |
1.4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中的脑萎缩 |
2.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
3.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与叶酸的关系 |
4.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的关系 |
5.结构方程模型中SIVD患者认知功能水平下降与缺血性脑损伤、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的相关关系 |
6.结论 |
7.研究中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下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丁苯酞对血管性认知障碍脑白质及认知功能的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白质病变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胼胝体的髓鞘再生促进作用以及胶质增生抑制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髓鞘再生促进作用以及胶质增生抑制作用的机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脑白质病变与老龄相关认知障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VCI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 定义的演化 |
1.2 高危因素 |
1.3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4 诊断学研究进展 |
1.5 防治进展 |
2. VCI中医药研究进展 |
2.1 病名源流 |
2.2 病位 |
2.3 病因病机 |
2.4 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样本量计算及病例来源 |
1.2 研究对象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3. 统计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样本含量 |
4.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
4.3 疗效评价 |
4.4 患者不同时间MoCA评分比较 |
4.5 患者不同时间ADL评分比较 |
4.6 患者不同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4.7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理论依据 |
1.1 气血不足为本,痰瘀阻络为标 |
1.2 组方分析 |
1.3 现代药理学分析 |
2. 西药选择 |
3. 量表选择 |
4. 研究结果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2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
附录3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
附录4 痴呆评定量表CDR |
附录5 Hachinski缺血指数 |
附录6 气虚血瘀证的症状量化评分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VCI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者MoCA评分比较 |
2.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VCI相关危险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脂联素和尿血管紧张素原水平在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价值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VCI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 |
2.2 两组病人Mo CA评分比较 |
2.3 血清AngⅡ、ALD、ET-1、ADPN和尿AGT水平 |
2.4 血清AngⅡ、ALD、ET-1、ADPN和尿AGT水平与MoCA评分总分的相关性 |
2.5 Logistic回归分析 |
2.6 ROC曲线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管性认知损害神经心理学测验研究进展[J]. 候林林,王月枫,郭程程,李英丽,孟丽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1
- [2]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窍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原彬蔚.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疗效观察[D]. 寇晓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Meta分析[D]. 景松.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基于“毒损脑络”理论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姜海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王成锑.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7]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影响因素研究[D]. 廖健颖.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8]丁苯酞对血管性认知障碍脑白质及认知功能的保护机制研究[D]. 李美锡.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9]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D]. 倪淼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李晗. 山西医科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