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虎杖鞣质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1](2015)在《榛子叶中鞣质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榛子叶为桦木科植物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的叶,在我国进行栽培的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对榛子叶中鞣质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榛子叶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对于开发天然的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榛子叶鞣质成分进行了如下的研究工作:提取分离榛子叶中鞣质类化合物并对其鉴别:采用已优化的超声提取法,用70%丙酮8倍量溶剂浸泡过夜,超声提取1h,功率160W,温度25℃,减压抽滤,弃去滤渣,回收丙酮。采用溶剂萃取法,依次用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按1:1比例萃取三次,回收有机试剂并干燥。对榛子叶鞣质进行含量测定:采用干酪素法和HPLC法。干酪素法测定鞣质含量:乙酸乙酯层浸膏中,总鞣质在浸膏中的含量为59.89%,正丁醇层浸膏中,总鞣质在浸膏中的含量为26.76%。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含量: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的含量为4.91%,正丁醇层提取物中的含量为1.12%。对鞣质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榛子叶不同提取层中鞣质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作用。最终结果显示,在榛子叶中,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鞣质均可抑制HepG2细胞和SGC-7901细胞的生长,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乙酸乙酯层对HepG2细胞的IC5o为129.46μg/ml,对SGC-7901细胞的IC50为137.30μg/ml。正丁醇层对HepG2细胞的IC5o为191.80μg/ml,对SGC-7901细胞的IC50为211.62μg/ml。在榛子叶中,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作用强于正丁醇层。对鞣质化合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用榛子叶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对H22荷瘤小鼠进行体内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抑瘤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抑瘤作用表现良好,200mg/kg浓度的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抑瘤率是59.74%,浓度为250mg/kg的正丁醇层提取物抑瘤率为42.21%。各剂量组的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提取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对H22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有提高作用,对荷瘤小鼠的胸腺及脾这两大免疫器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榛子叶的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可以提高H22荷瘤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能够使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表明榛子叶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提取物能够使荷瘤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功能提高,对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对体内过剩的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这也可能是其体内抗肿瘤作用机理之一以上实验可以看出榛子叶鞣质无论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对寻求天然无毒性的抗肿瘤药物是有重大意义的。而对于榛子叶中鞣质成分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以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不仅能够为中药成分鞣质的药理研究作为实验基础,同时能够为进一步开发资源丰富的榛子叶的应用价值提供有力依据。
郑莹[2](2015)在《荨麻中鞣质的含量及其抗肿瘤抗氧化药理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鞣质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体内多元酚类化合物,也可以被称为单宁,具有复杂的结构。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鞣质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菌、抗肿瘤、抗病毒、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荨麻为被子植物门、荨麻科(Urticaceae)、荨麻属(Urtica.L.),是植物荨麻Urtica fissa E.Pritz.的干燥全草,它属一年生或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荨麻自然生长在山坡,道路旁,草丛和原始森林中。本实验研究广西荨麻中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含量。采用丙酮超声法提取广西荨麻中的鞣质,并用于酪素法测定其中的鞣质含量。本文研究并确定了广西荨麻中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70%丙酮,40min的超声时间,料液比1:14,提取温度为40℃,为最佳的提取条件。本实验对荨麻中鞣质的体内抗肿瘤、抗氧化、体外抗氧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实验考察了:(1)荨麻鞣质对H22荷瘤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2)荨麻鞣质对H22荷瘤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的影响。(3)荨麻鞣质对H22荷瘤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谷胱甘肽(GSH)活力的影响、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4)荨麻鞣质对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在研究荨麻中鞣质的体内抗肿瘤作用中,测定了荨麻鞣质的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实验结果提示荨麻鞣质可抑制H22小鼠实体瘤的生长,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剂量组均表现出对于H22实体瘤的比较好的抑制作用,H22实体瘤重量相对模型组明显减小,不同剂量的荨麻鞣质给药组均可使H22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体内抗氧化实验中,高、中、低剂量组荷瘤小鼠的SOD、GSH、CAT活性均高于模型组,而MDA含量低于模型组,推测荨麻鞣质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本实验研究荨麻鞣质的体外抗氧化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法,分别测定荨麻鞣质对O2-和-OH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提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荨麻鞣质可以良好的清除O2-和·OH。提示荨麻鞣质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清除O2和·OH的能力比维C略高。
张静[3](2014)在《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系统评价和有效成分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交集药味进行有效成分的筛选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期刊、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关于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的建库时间始至2013年12月。由两位评价员独立地根据预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合格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信息采集及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统一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中对RCT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和Jaded质量记分法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用森林图表示;绘制漏斗图,对纳入文献进行发表性偏移的分析。分析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安全性。对纳入研究的10个方剂进行中药组分分析,遴选出使用频率大于2次的交集药味,通过网络文献数据库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交集药味的有效活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优化色谱分析条件,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柱温、流动相、检测波长、流速以及进样量,建立15味交集药味的HPLC指纹图谱,并通过相似度分析确定各药味的共有色谱峰,并选定保留时间与化学成分对照品一致的色谱峰为参照峰。结果初检文献共312篇,包括中文文献308篇,外文文献4篇。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文献48篇,排除未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28篇,排除动物实验、机理探讨等非临床研究文献39篇,排除诊断标准、干预措施、疗效评判指标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87篇。经多次筛检,最终纳入10篇中文文献,总病例数为1395例,治疗组747例,对照组6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或安慰剂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检验:P=0.31,I2=15%,效应值合并结果:RR=1.51,95%CI[1.41,1.62],Z=11.87,P<0.01)。中药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AST值、ALT值、GGT值)、血脂指标(TG值、TC值、HDL-C值、LDL-C值)以及影像学复常率(B超和CT)等方面疗效均优于西药或安慰剂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安全性较高。10个方剂的交集药味为丹参、泽泻、山楂、柴胡、陈皮、何首乌、决明子、郁金、大黄、枸杞、白芍、虎杖、葛根、红花、荷叶,其降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Ⅱ、丹参素、泽泻三萜、金丝桃苷、柴胡皂苷a、橙皮苷、二苯乙烯苷、姜黄素、甜菜碱、白芍苷、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葛根素、羟基红花色素A、荷叶碱、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以及大黄素甲醚。从交集药味的HPLC指纹图谱来看,各药味之间的化学成分组成和降脂有效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中药降脂的药理机制主要通过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抑制内源性脂质的形成、促进体内脂质的转运和排泄、调节体内脂质代谢来实现,且不同的有效活性成分在某些药理机制上部分重叠。结论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显着、安全性好,且具有多靶点、多环节综合调脂的优势;中药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为有效成分的鉴别、定性质量评价以及新型中药制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玲芳,袁永兵,王坤凤,李淑青,刘佳,张兰珍,折改梅[4](2014)在《可水解鞣质单体化学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研究证实可水解鞣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抑菌、抗脂质过氧化等药理作用,它们是许多常用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综述了近年来可水解鞣质单体化学和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该类成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可水解鞣质的深入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符崖,黄兆胜,熊天琴,李红侠,赵玉民,廖嘉仪[5](2013)在《虎金丸对肝纤维化大鼠Nrf2/Bach1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虎金丸对肝纤维化大鼠Nrf2/Bach1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虎金丸调整机体氧化应激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采用Masson胶原染色肝脏纤维化,分光光度法检测SOD、GSH-Px含量,免疫组化法测检Nrf2、Bach1的蛋白量。结果从Masson染色得出,虎金丸能减轻CCL4所致的肝纤维化,显着降低胶原纤维面密度;与模型组比较,虎金丸组SOD、GSH等抗氧化酶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虎金丸药物的使用显着降低了肝细胞组织匀浆中Nrf2的表达水平、提高了Bach1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虎金丸可调控肝细胞组织匀浆中Nrf2/Bach1蛋白的表达,促进机体氧化应激的调整与抗肝纤维化。
马培[6](2013)在《虎杖生药学研究》文中提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主要为温带亚洲分布,在中国广布于秦岭、长江以南,达南岭和西南,东北达朝、韩、日,多在2000m以下的常绿林或中生混交林林下溪边,环境适应性极强。中药虎杖为P. cuspidatum的干燥根及根茎,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之功效;虎杖叶在民间有悠久的药食两用历史,具有祛风湿,解热毒之功效。近年来虎杖药材需求量不断增长,各地不仅开采利用野生资源,同时也尝试进行规模化栽培;从而导致市场流通的虎杖因产地、来源的多样、生长年限及采收时间的不同而品质不一。为了深入地探讨中药虎杖的质量评价方法,并为合理的利用资源提供依据,本论文通过分子鉴定、分析和药理三个方面研究工作的有机结合,系统研究了中药虎杖的真伪、优劣和活性成分。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药用植物虎杖的资源利用,本论文对虎杖叶的成分进行了鉴定及对主要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同时筛选了虎杖叶中的抗氧化成分并对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为药食两用的虎杖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对虎杖根的提取物及主要单体化合物进行了降糖降脂活性的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虎杖根中促进细胞葡萄糖摄取的成分主要为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蒽醌类成分。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6-羟基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为主要的活性成分;而羟基蒽醌的糖苷类化合物并无明显改善活性,因而初步推断蒽醌类化合物的游离羟基是促进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必要条件。虎杖根中抑制脂质堆积的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正丁醇部位,虎杖苷、金丝桃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为主要的活性成分。本研究从分子水平应用叶绿体psbA-trnH基因对不同产地采集的24份虎杖样品(包括根14份、叶10份)和同科易混淆植物32条序列进行DNA的分子鉴定研究。对虎杖样品的种内变异情况做了统计,并采用了BLAST、最小距离法、NJ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区分虎杖和同科易混淆植物。结果显示虎杖种内最小变异为0,最大变异为7个碱基变异及2个碱基的插入缺失,表明虎杖种内不同居群材料在分子水平上差异较小。而虎杖与同属及同科易混淆植物在分子水平上差异较大。证实psbA-trnH条形码序列能够准确鉴别虎杖药材的基原植物,同时也能准确区分虎杖药材与同科易混淆植物。同时本研究建立了一个UPLC-PDA法,实现对市售和实地采集的虎杖药材(38批次)5个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揭示该药材质量的控制的关键指标,结合中药特征图谱对38批样品进行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整体物质的全面控制;建立了特征图谱共有模式,并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虎杖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陕西、湖北和河南等地的22批样品仅大黄素甲醚含量较高;湖南和广西等地7批样品的白藜芦醇含量稍高,而虎杖苷含量明显较低;安徽、江苏等地的9批样品虎杖苷和大黄素含量均较高。本文应用HPLC-DAD-MS"技术对虎杖叶中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共推断了15个化合物。并对9批不同产地虎杖叶的8个主要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采用DPPH-HPLC和lipid peroxidation-HPLC两种方法快速鉴定了虎杖叶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并测试了各产地样品和主要抗氧化成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合含量测定的研究结果将样品的活性与产地、采收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朱磊,侯莹莹[7](2012)在《对中药材中鞣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鞣质,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根据近年来的文献综述,本文总结了鞣质的检测方法以及鞣质的药理作用,为今后鞣质的研究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靳文娟[8](2012)在《硫酸化鸡油菌多糖制备及其抗氧化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鸡油菌(Cantharelles cibarius)别名杏菌、黄丝菌,是鸡油菌属中的一种药食两用真菌,其子实体富含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份。鸡油菌多糖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效。目前对鸡油菌多糖的报道较少;本文以鸡油菌为原材料提取并分离纯化多糖,结合分子修饰手段对其进行结构改性,并对鸡油菌多糖及其修饰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对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做了比较研究,为拓展鸡油菌多糖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1)以鸡油菌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鸡油菌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鸡油菌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超声提取时间2.5h,超声提取温度65℃,液料比为35:1,功率800W,在此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4.72%。各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液料比>功率。(2)用超声波法提取的鸡油菌多糖(CCP),经Sevag法脱蛋白质,大孔吸附树脂脱色,透析,真空冷冻干燥后为黄色粉末,经测定其多糖含量为71.8%。(3)对CCP采用浓硫酸法进行硫酸化修饰。以取代度(DS)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硫酸化鸡油菌多糖(S-CCP)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冰浴条件(0oC)下,mCCP/VH2SO4=0.25/7.5g/ml,酯化时间2.0h。在此条件下DS=1.45。硫酸化修饰前后多糖的理化性质比较发现,S-CCP较CCP的水溶性大大提高(室温下,S-CCP8.27mg/mL接近饱和,CCP为0.91mg/mL),另外有少量酚类物质产生。红外图谱分析表明,CCP经硫酸化修饰后,硫酸基已结合到多糖分子上。(4)以a-葡萄糖苷酶为靶标,采用酶-抑制剂模型检测S-CCP、CCP对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对S-CCP与CCP降血糖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对S-CCP与CCP对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的稳定性做了研究。CCP对a-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这可能是鸡油菌多糖降血糖的原因之一。当S-CCP和CCP浓度为2mg/mL时,对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7.17%、50%。S-CCP和CCP对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均为可逆抑制,其抑制类型分别为混合型抑制、非竞争性抑制。S-CCP与CCP对ɑ-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趋于稳定。(5)通过测定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三个指标,研究了S-CCP与CCP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硫酸化修饰后的S-CCP的抗氧化活性较强。
周鹏程[9](2012)在《愈肝解毒汤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愈肝解毒汤对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并从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角度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SPF级,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水林佳)组、愈肝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一次性腹腔注射CCl4原液1ml/kg造成肝损伤模型,造模后立即给予药物灌胃治疗,其中水林佳日给药量为33.08mg/kg,愈肝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的日给药量分别为:19.43g/kg、38.85g/kg和77.7g/kg。灌药体积为每次10ml/kg,每日两次。造模48h后,所有大鼠股动脉采血,取血浆测ALT、AST、TBIL及MDA、SOD。处死动物后取肝右叶作常规苏木精-伊红(HE)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ALT、AST、TBIL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LT、AST、TBIL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愈肝解毒汤低剂量组外,阳性药物组、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ALT、AST、TBIL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之间ALT、AST、TBIL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MDA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OD水平下降,MD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愈肝解毒汤低剂量组外,阳性药物组、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SOD水平上升,MD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间SOD、MDA水平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光镜观察:模型组大鼠可见广泛的肝细胞肿胀,小叶中心大片坏死,脂肪样变明显,汇管区及小叶内炎性细胞浸润。愈肝解毒汤低剂量组可见大片的肝细胞肿胀,小叶中心灶状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汇管区及小叶内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水飞蓟宾组、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及坏死程度低于模型组与低剂量组,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及点状肝细胞再生。结论: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可降低CCl,所致的急性肝损伤中ALT、AST、TBIL的升高水平,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和坏死程度,表明该方剂具有一定的保肝降酶和退黄作用;愈肝解毒汤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浆MDA水平,升高SOD水平,实验结果提示愈肝解毒汤部分保肝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减轻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贾玉梅,王君明,崔瑛[10](2011)在《基于二苯乙烯类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虎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目的:在简要阐述虎杖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阐明以二苯乙烯类为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虎杖药理作用研究现状。方法:查阅国内外近10年相关资料81篇并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综述。结果:至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二苯乙烯类、蒽醌类、黄酮类、鞣质、多糖等;药理研究显示,虎杖有抗艾滋病、抗癌、抗菌、抗病毒、抗炎、降血糖、抗组织(心、脑、肺、肾)损伤、抗脂质过氧化、抗骨质疏松、神经保护、降血脂、保肝等广泛药理作用;虎杖所含的二苯乙烯类成分是其发挥众多生物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蒽醌类成分在其较多生物活性的发挥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论:中药虎杖药理作用广泛,极有开发价值,尤其在抗艾滋病和抗癌方面。
二、虎杖鞣质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虎杖鞣质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榛子叶中鞣质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3 鞣质的研究进展 |
1.3.1 鞣质的化学结构研究 |
1.3.2 鞣质的药理活性研究 |
1.4 榛子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1 榛子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4.2 榛子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2 榛子叶鞣质类化合物提取及含量测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内容 |
2.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2.2.2 榛子叶鞣质的提取分离 |
2.2.3 鞣质的鉴定 |
2.2.4 干酪素法鞣质含量测定 |
2.2.5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鞣质鉴别的结果 |
2.3.2 干酪素含量测定结果 |
2.3.3 HPLC含量测定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3 榛子叶鞣质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内容 |
3.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乙酸乙酯层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2 乙酸乙酯层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3 正丁醇层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4 正丁醇层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榛子叶鞣质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内容 |
4.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1 对H22小鼠瘤重的影响 |
4.3.2 对H22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
4.3.3 对H22小鼠SOD活力的影响 |
4.3.4 对H22小鼠CAT活力的影响 |
4.3.5 对H22小鼠MDA含量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荨麻中鞣质的含量及其抗肿瘤抗氧化药理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荨麻的概述 |
1.1.1 荨麻的形态特征 |
1.1.2 荨麻的经济价值 |
1.1.3 荨麻的药用价值 |
1.1.4 荨麻的生药学研究 |
1.1.5 荨麻的药理作用研究 |
1.1.6 荨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
1.2 鞣质的概述 |
1.2.1 鞣质的定义 |
1.2.2 鞣质的发展历史 |
1.2.3 鞣质的特点 |
1.2.4 鞣质的提取分离 |
1.2.5 鞣质的鉴别 |
1.2.6 鞣质的生理活性 |
1.3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1 本课题来源 |
1.3.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荨麻中鞣质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设备及试剂 |
2.2.1 实验设备 |
2.2.2 实验试剂 |
2.2.3 材料 |
2.3 荨麻中鞣质成分的提取 |
2.4 荨麻鞣质的纯化 |
2.5 定性反应 |
2.6 定量分析 |
2.6.1 溶液的制备 |
2.6.2 线性关系考察 |
2.6.3 样品含量测定 |
2.7 荨麻鞣质的丙酮提取工艺优化 |
2.7.1 单因素考察 |
2.7.2 正交实验设计优化 |
2.7.3 优选工艺的验证实验 |
2.8 方法学考察 |
2.8.1 精密度实验 |
2.8.2 稳定性实验 |
2.8.3 重复性实验 |
2.8.4 加样回收率实验 |
2.9 实验结果 |
2.9.1 荨麻鞣质的丙酮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
2.9.2 优选工艺的验证实验 |
2.9.3 鞣质含量测定结果 |
2.9.4 精密度实验 |
2.9.5 稳定性实验 |
2.9.6 重复性实验 |
2.9.7 加样回收率实验 |
2.10 本章小结 |
3 荨麻中鞣质抗肿瘤性质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药品和试剂 |
3.2.2 主要仪器 |
3.2.3 实验动物及瘤株 |
3.3 实验方法 |
3.3.1 模型的建立 |
3.3.2 预实验 |
3.3.3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 |
3.3.4 对H_(22)小鼠瘤重的影响 |
3.3.5 对H_(22)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3.3.6 数据处理 |
3.4 实验结果 |
3.4.1 预实验 |
3.4.2 荨麻鞣质对H_(22)小鼠瘤重的影响 |
3.4.3 荨麻鞣质对H_(22)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荨麻中鞣质对荷瘤小鼠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药品和试剂 |
4.2.2 主要仪器 |
4.2.3 实验动物及瘤株 |
4.3 实验方法 |
4.3.1 模型建立及分组 |
4.3.2 给药剂量及途径 |
4.3.3 对荷瘤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 |
4.3.4 对荷瘤小鼠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 |
4.3.5 对荷瘤小鼠谷胱甘肽(GSH)活力的影响 |
4.3.6 对荷瘤小鼠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4.3.7 数据处理 |
4.4 实验结果 |
4.4.1 荨麻鞣质对荷瘤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 |
4.4.2 荨麻鞣质对荷瘤小鼠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 |
4.4.3 荨麻鞣质对荷瘤小鼠谷胱甘肽(GSH)活力的影响 |
4.4.4 荨麻鞣质对荷瘤小鼠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荨麻中鞣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5.2.2 主要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3.1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测定 |
5.3.2 羟自由基检测方法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荨麻鞣质对O_2~-清除效果 |
5.4.2 荨麻鞣质对·OH的清除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系统评价和有效成分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设定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 |
2.1.1 检索主题词 |
2.1.2 全文检索 |
2.2 制定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2.2.1 文献纳入标准 |
2.2.2 文献排除标准 |
2.3 筛选文献,制定文献信息采集表,提取资料 |
2.4 质量评价 |
2.4.1 RCT 文献的质量评价标准 |
2.4.2 Jaded 评分量表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交集药味及有效成分筛选 |
2.7 高效液相色谱研究 |
2.7.1 仪器与材料 |
2.7.2 色谱分析条件 |
2.7.3 待测溶液制备 |
2.7.4 色谱分析操作步骤 |
2.7.5 分析方法学考察 |
第三章 结果 |
3.1 纳入文献特征 |
3.2 疗效评价 |
3.2.1 痊愈率的 Meta 分析 |
3.2.2 临床总有效率的 Meta 分析 |
3.2.3 肝功能指标(ALT、AST、GGT)的 Meta 分析 |
3.2.4 血脂指标(TG、TC、HDL-C、LDL-C)的 Meta 分析 |
3.2.5 影像学( B 超或 CT)的 Meta 分析 |
3.3 发表偏倚 |
3.4 安全性分析 |
3.5 重要药味有效成分的筛选及药理机制的分析 |
3.5.1 对纳入研究的 10 个方剂进行组分分析 |
3.5.2 交集药味筛选及有效成分和药理机制分析 |
3.6 交集药味高效液相色谱研究 |
3.6.1 交集药味供试品溶液的精密度、稳定度、重复性 |
3.6.2 交集药味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可水解鞣质单体化学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成分 |
1.1可水解鞣质单体(氧苷) |
1.2 C-苷鞣花鞣质化学成分 |
2 药理活性 |
2.1 抗氧化作用 |
2.2 抗肿瘤作用 |
2.3 抗病毒及抑菌作用 |
2.4 降血糖作用 |
2.5 抗炎、抗过敏作用 |
2.6 止血作用 |
2.7 增加内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
2.8 其他作用 |
3 结语与展望 |
(5)虎金丸对肝纤维化大鼠Nrf2/Bach1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及试剂 |
1.3 仪器 |
1.4 造模及给药方法 |
1.5 采集标本 |
1.6 检测指标及方法 |
1.6.1 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
1.6.2 分光光度法检测 |
1.6.3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匀浆Nrf2、Bach1的蛋白量的差异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Masson染色胶原纤维观察 |
2.2 大鼠肝组织匀浆中GSH-Px与SOD含量的变化 |
2.3 大鼠肝组织匀浆Nrf2、Bach1蛋白的改变 |
3 讨论 |
(6)虎杖生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及术语简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虎杖的研究概况 |
第一节 虎杖的地理分布与植物分类学研究概况 |
第二节 虎杖的化学成分研究 |
一、均二苯乙炼类 |
二、蒽醌类 |
三、萘醌类 |
四、黄酮类 |
五、香豆素类 |
六、木脂素类 |
七、甾体 |
八、色原酮 |
九、酚类 |
十、其他 |
第三节 虎杖的现代药理活性研究 |
一、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
二、抗菌抗病毒活性 |
三、降脂作用 |
四、抗肿瘤活性 |
五、抗氧化活性 |
六、雌激素活性 |
第四节 基于谱效关系的虎杖提取物体外活性的研究 |
第二章 中药虎杖化学成分和体外活性研究 |
一、实验样品、材料及细胞培养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中药虎杖的质量评价研究 |
第一节 虎杖及同科易混淆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
一、技术路线 |
二、材料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中药虎杖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
一、UPLC特征图谱法评价商品虎杖的药材质量 |
二、UPLC-PDA法定量分析虎杖中的5个主要成分 |
第四章 虎杖叶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一节 虎杖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 |
一、虎杖叶中主要成分的LC/UV-DAD/ESI-MS~2 |
二、定性分析小结与讨论 |
三、HPLC法同时定量分析虎杖叶中的8个主要成分 |
四、定量分析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虎杖叶及其主要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一、虎杖叶的DPPH清除能力的活性成分筛选 |
二、虎杖叶及其主要抗氧化成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三、虎杖叶抗脂质过氧化成分研究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及目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7)对中药材中鞣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鞣质的含量检测方法 |
2 鞣质的药理作用 |
2.1 降血糖作用: |
2.2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2.3抑菌作用: |
2.4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2.5 抗肿瘤作用: |
2.6 增强免疫力: |
2.7 抗病毒作用: |
3 总结 |
(8)硫酸化鸡油菌多糖制备及其抗氧化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鸡油菌概述 |
1.1.1 鸡油菌种类及分布 |
1.1.2 鸡油菌菌体主要成分及应用价值 |
1.1.3 食用真菌概况 |
1.2 多糖化合物概述 |
1.2.1 多糖化合物的种类与结构 |
1.2.2 多糖的主要生物功能 |
1.3 多糖分子修饰概述 |
1.3.1 多糖分子修饰的种类 |
1.3.2 多糖修饰物的表征 |
1.3.3 多糖分子修饰的应用及前景 |
1.4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1 鸡油菌多糖的制备 |
1.5.2 鸡油菌多糖的硫酸化 |
1.5.3 鸡油菌多糖及其硫酸化修饰物的抗氧化性比较 |
1.5.4 鸡油菌多糖及其硫酸化修饰物对ɑ-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第二章 鸡油菌多糖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1.1 材料及试剂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超声波提取工艺流程 |
2.2.2 超声提取过程中的单因素实验 |
2.2.3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 |
2.2.4 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2.2.5 鸡油菌多糖脱蛋白 |
2.2.6 鸡油菌多糖脱色 |
2.2.7 鸡油菌多糖透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2 超声波提取法单因素试验结果 |
2.3.3 超声超声提取最佳工艺条件确定 |
2.4 结论 |
第三章 鸡油菌多糖的硫酸化修饰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 |
3.1.2 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硫酸化鸡油菌多糖的制备 |
3.2.2 硫酸化鸡油菌多糖的硫酸根含量测定 |
3.2.3 硫酸化多糖制备的单因素实验及其条件优化 |
3.2.4 硫酸化鸡油菌多糖的理化性质检测 |
3.2.5 硫酸化鸡油菌多糖的结构表征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硫酸根量测定 |
3.3.2 硫酸化鸡油菌多糖制备的条件优化 |
3.3.3 鸡油菌多糖硫酸化修饰前后理化性质比较 |
3.3.4 S-CCP与CCP的结构表征 |
3.4 结论 |
第四章 鸡油菌多糖及其硫酸化修饰物对ɑ-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 |
4.1.2 试剂 |
4.1.3 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ɑ-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4.2.2 S-CCP、CCP对ɑ-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应 |
4.2.3 S-CCP、CCP对ɑ-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的确定 |
4.2.4 S-CCP、CCP对ɑ-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动力学分析 |
4.2.5 温度对S-CCP、CCP抑制ɑ-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4.2.6 pH 对S-CCP、CCP抑制ɑ-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4.2.7 时间对S-CCP、CCP抑制ɑ-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浓度的S-CCP、CCP对ɑ-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应 |
4.3.2 S-CCP、CCP 对ɑ-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结果分析 |
4.3.3 S-CCP、CCP 对ɑ-葡萄糖苷酶抑制类型的判断 |
4.3.4 温度对S-CCP、CCP抑制ɑ-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4.3.5 pH对S-CCP、CCP抑制ɑ-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4.3.6 时间对S-CCP、CCP抑制ɑ-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4.4 结论 |
第五章 鸡油菌多糖及其硫酸化修饰的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材料 |
5.1.2 试剂 |
5.1.3 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对自由基清除作用 |
5.2.2 还原能力的测定 |
5.2.3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S-CCP、CCP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5.3.2 S-CCP、CCP还原能力测定 |
5.3.3 S-CCP、CCP的抗脂质过氧化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愈肝解毒汤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
前言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给药量计算及药物制备方法 |
2.3 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及标本采集方法 |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2.4.1 一般情况观察 |
2.4.2 生化指标ALT、AST、TBIL的测定 |
2.4.3 肝组织匀浆SOD、MDA的测定 |
2.4.4 肝组织HE染色切片制作过程 |
2.5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一般情况 |
3.2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
3.2.1 肉眼观察 |
3.2.2 光镜观察 |
3.3 对血浆ALT、AST、TB的影响情况 |
3.4 SOD、MDA的表达情况 |
4 讨论 |
4.1 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
4.2 阳性药物的评价 |
4.3 中医对肝生理病理和急性肝损伤的认识 |
4.3.1 中医认识对肝生理病理认识 |
4.3.2 中医对急性肝损伤的认识及治疗 |
4.4 愈肝解毒汤的方义解析 |
4.4.1 愈肝解毒汤各位中药药理研究 |
4.5 愈肝解毒汤的保肝作用观察 |
4.6 愈肝解毒汤的抗氧化机制探讨 |
5 结论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HE染色100×)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中医药防治CCl_4所致急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附录二:在读期间表现及获得的奖励 |
(10)基于二苯乙烯类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虎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2 药理作用 |
2.1 抗艾滋病 |
2.2 抗癌 |
2.3 抗菌、抗病毒 |
2.4 抗炎 |
2.5 抗脂质过氧化 |
2.6 降血糖 |
2.7 抗组织 (心、脑、肺、肾) 损伤 |
2.8 降血脂 |
2.9 抗骨质疏松 |
2.1 0 保肝 |
2.1 1 神经保护 |
2.1 2 其他 |
3 结语 |
四、虎杖鞣质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榛子叶中鞣质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 刘畅.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5(08)
- [2]荨麻中鞣质的含量及其抗肿瘤抗氧化药理作用研究[D]. 郑莹.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5(08)
- [3]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系统评价和有效成分筛选[D]. 张静. 山西医科大学, 2014(11)
- [4]可水解鞣质单体化学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吴玲芳,袁永兵,王坤凤,李淑青,刘佳,张兰珍,折改梅. 中草药, 2014(02)
- [5]虎金丸对肝纤维化大鼠Nrf2/Bach1蛋白表达的影响[J]. 符崖,黄兆胜,熊天琴,李红侠,赵玉民,廖嘉仪. 中国医药科学, 2013(18)
- [6]虎杖生药学研究[D]. 马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7]对中药材中鞣质的研究[J]. 朱磊,侯莹莹. 内蒙古中医药, 2012(22)
- [8]硫酸化鸡油菌多糖制备及其抗氧化性研究[D]. 靳文娟. 天津商业大学, 2012(10)
- [9]愈肝解毒汤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D]. 周鹏程.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3)
- [10]基于二苯乙烯类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虎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贾玉梅,王君明,崔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