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大项的逻辑函数化简律

基于最大项的逻辑函数化简律

一、一种基于最大项化简逻辑函数的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郑四海,郑昌睿[1](2021)在《列表法化简多变量逻辑函数的方法探讨》文中指出逻辑函数的化简能极大地简化IC的设计,由于列表法化简没有卡诺图法来得直观,因此很少有文献对这一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但列表法化简的规律性极强,只要掌握了其技巧,完全可以用程序来实现迭代过程。同时在处理多变量函数化简的这一情况下,列表法化简的优势更为明显。课题对列表法化简逻辑函数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一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对其原理与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程序化实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算法基础。

黄威威[2](2021)在《基于OBE理念的中职数字电路综合实训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件的出台,对我国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行业、企业为顺利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急需大量高素质的电子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该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阶段其毕业生在市场上较难找到满意的专业对口工作,出现学校人才供给滞后于企业需求的现状。究其原因,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与市场存在脱节,学生“学非所用”较为普遍,因此导致中职毕业生在企业招聘中无法体现自身应有优势。唯有改良中职学校课程内容设置,促进其与企业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对接,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才能有效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人力资源市场中技术技能型人才急缺的现状。现流行于高等工程教育的OBE理念,因其聚焦学生通过学习最终可以达到的学习成果,并据此对教学进行反向设计,对于只注重“教育投入”而不注重“教育产出”的传统教学而言,是一种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灵感与启发。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基于OBE理念,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再反推教学过程与活动,以确保中职学校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介于此,本研究以数字电路实训课程,这一培养中职电子技术类专业学生职业操作技能的重要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OBE理念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在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OBE理念的内涵、发展与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与说明。其次,通过问卷与访谈的调查方法,了解中职数字电路实训教学的现状以及电子电工类企业对中职电子技术类毕业生从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接着从调查结果中界定中职数字电路实训教学的预期学习成果。再次,在OBE理念的指导下,将调查所得的预期学习成果细化为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构建知识点衔接且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字电路实训内容、选择“翻转课堂+引导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教学评价、形成具有持续更新功能的教学反思闭环系统。最后,通过教育实验法,以《组合逻辑电路综合实训》为案例,将基于OBE理念设计的实训教学新模式在中职学校进行了对比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该实训教学新模式较传统模式而言,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训理论与实操掌握、工作责任意识、自我管理等能力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且新模式受到了学生普遍的认可与支持,因而基于OBE理念设计的中职数字电路综合实训教学新模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李壮[3](2020)在《可满足性问题的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布尔可满足性问题是第一个NP完全问题,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核心之一,并且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电子设计自动化、模型检测、软件验证、集成电路验证、组合优化以及计算生物学等。本文将侧重研究布尔可满足性问题中的经典问题及其相关的扩展问题,包括经典SAT推理方法的形式化描述;子句学习算法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研究;归结方法的逆运算——扩展规则方法的相关问题研究以及推理问题的扩展形式——#SAT相关方面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贡献总结如下:(1)为了达到利用细胞膜演算形式化描述带子句学习的DPLL算法的整个推理过程的目的,采用细胞膜演算的形式化方法描述带子句学习的DPLL算法。分别定义了部分赋值、变量反转、回溯、回跳最大层、细胞膜溶解等反应规则,给出了DPLL的一般过程和冲突分析过程的描述。最后通过规模大小不同的两个测试用例的求解过程验证了该形式化描述方法的可行性。依赖细胞膜演算可以更直观、简洁地展现推理算法的推理过程,同时展示了膜演算的描述能力和处理能力。(2)子句学习技术在可满足性问题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本文中,我们以优化学习子句数据库为目的,在原MiniSAT求解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子句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博弈论的思想,在若干次重启后,根据当前求解器的实时反馈信息改进MiniSAT原有的增长参数,尽可能靠近学习数据库中子句存储量的均衡点,从而使学习库的存储量尽可能达到Pareto最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优化方法是有效的,并在随机SAT问题上优于现有优化方法。该方法既不会因为学习数据库的子句过多而影响单元传播速度,也不会因为学习数据库中的子句过少而破坏学习的整体性。(3)ERACC算法是当前扩展规则求解器中求解效率最高,能力最强的算法。本文基于此设计了相应的并行框架,提出了PERACC算法。该算法基于格局检测的局部搜索方法,从变量赋初始值、化简解空间和启发式三个阶段出发,将原极大项空间分解成为若干极大项子空间并对原子句集进行化简后,并行处理各个子空间。实验证明,与原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仅在求解效率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可以求解规模更大的测试用例,使扩展规则方法再次突破公式规模的限制。(4)在处理模型数较少的实例中,与完备的模型计数方法相比,SWcc迭代法和SWcc优化增量法求解适用性更高。本文基于串行的SWcc迭代法和SWcc优化增量法设计了基于格局检测的并行模型计数算法。该算法以化简解空间和启发式为核心,将原解空间分解成为若干子空间并对原子句集进行化简后,并行处理各个子空间。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模型个数较少、公式规模较大的问题,该算法比原算法更具有适用性。综上所述,本文从利用细胞膜演算描述带子句学习的DPLL算法、对学习子句优化方法、基于局部搜索的并行扩展规则推理方法以及基于格局检测的并行模型计数推理方法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所提出的相关方法能够直观的描述推理过程,提高推理算法的求解效率,增强推理方法的适用性,进而为SAT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求解提供借鉴。

徐珊威[4](2020)在《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值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是高考数学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又是实际生活中最优化问题的重要基础。由于相关知识综合、复杂、灵活、抽象,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常找不到切入点,解题方法掌握不全面,考试时,遇题有畏难情绪。本论文旨在系统地对最值问题的主要类型进行分类,并研究各类型解题通法,从而给学生提供帮助,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概念课、习题课与复习课的角度提出教学设计的策略,给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第一,通过对教师访谈、学生测试调查分析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最值问题的掌握情况,并找出学生求解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通过分析教材中最值问题的分布情况并建立起最值问题的分类依据,然后整理出与最值相关的知识(包括高等数学中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的方法)。第三,通过对近五年高考全国卷最值试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主要考点,试题类型与题中主要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第四,由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最值问题的主要类型和相应解法。主要类型分为:(1)函数中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三角函数、高次函数、不含根号的分式型函数、含根号的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双重最值问题、函数最值的实际应用);(2)数列中的最值问题(求数列的最大(小)项、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nS的最值以及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3)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利用几何法求最值与利用代数法求最值);(4)不等式中的最值问题(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第五,提出教学设计策略,并给出了概念课、习题课与复习课的三个教学设计。

唐宇亮[5](2020)在《高中生数列学习的困难调查研究与解决策略》文中提出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化的函数,连接着数学抽象与生活实际。在核心素养的推动下,学生对数列的认知不再只是基础知识、基本公式的学习,而是要发现数列中蕴含的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并将其纳入到核心素养中,从而完善整个数列的学习。教师对数列的教学也不再只是将教材中的“纯知识”进行讲解,而是要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列的教学设计,以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验证——总结”数列的概念等抽象、难懂的知识,从而贯穿于学生在数列的学习。另外,数列在高考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并且综合性较高,学生经常在面对数列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应该如何有效的学习?成为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查阅与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维纳的归因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的布鲁纳发现式学习理论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为支撑,通过对高中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卷的调查和访谈,观察高中生对数列学习的现状,以及对各个年级数学教师的访谈,寻找出高中生对于数列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所在,通过与教师的访谈,总结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与课堂外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对传统数列教学的弊端进行分析与改善。研究发现,高中三个年级均存在对数列学习上的困难。一方面,学科的抽象严谨性、教师对课堂的把握程度和环境因素都将成为高中生数列学习困难的外部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数列时的兴趣与意志、认知与领会和思想上的不足将成为高中生数列学习困难的内部因素。结合上述内外因素,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角度出发,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本文重点要阐述的。

谢春艳[6](2020)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代数推理及其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代数推理是构成数学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体现的对数量关系的挖掘,有助于学生转变程序思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质的丰富性。本研究将代数推理聚焦于小学阶段算术教学中的渗透,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学习代数知识存在困难,而小学算术教学中的数字事实本就是构成关系结构的重要基础,代数推理教学更能帮助他们紧密把握看似琐碎的算术操作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本研究通过梳理“代数推理”相关研究发现,国内研究仍以关注中学的代数推理能力发展较多,而且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为主,集中于学生代数推理的问题与一般教学策略研究,缺乏规范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支持。所以,本研究把握影响代数推理教学质量的两条线索,一是课程中的知识逻辑,二是学生与教师对代数推理的认知情况,以此为分析要素展开代数推理的研究。首先,结合国内外的代数推理研究成果,聚焦代数内容的三个部分,认识到代数推理可划分为分析性推理、创造性推理和实践性推理三种推理方式,旨在由数学的或现实的问题情境寻求突显代数特有的等价关系和变化关系的结论。其中,纯粹代数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有不同的代数推理过程,基于分析代数推理过程的考虑,本研究结合SOLO分类理论展开对小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发展水平的初步划分。其次,以《课程标准》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文本分析对象,了解小学数学实际培养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的基本要求、可选内容与方式,并整体把握早期代数内容的分布情况、推理方式和推理发展水平。经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均体现了阶段性与层次性,但在聚焦代数推理内容的核心思想上尚待教师的整理。然后,本研究选取了三所不同层次类型学校的学生和33名小学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编制问卷工具了解学生代数推理的思考表现和教师对代数推理及其教学的认识。小学生代数推理能力发展水平以多点结构水平、多点至关联结构的过渡水平为主,影响他们顺利展开代数推理的因素,既有代数推理实施规范的缺乏,也有对相关抽象的代数概念的陌生。相较之下,教师具有较好的代数推理能力,但有关代数推理的核心思想有待掌握,教学理解缺乏一定的过程性。最后,本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代数推理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算术和代数的区别与联系,从基础性、过程性和结构性来引导教学实施,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可帮助挖掘学理、设计教学活动。具体如下:广义算术中,要拓宽学生对数字模式的体验,联结书面记录、展示思考过程,聚焦等价关系、实现自然过渡,充实探索过程、创生符号意识;函数思维中,要积累计数活动、促进一般化表达,充分利用数量关系问题、渗透变化观念;建模语言中,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转换问题形式、促进知识建构。

庞春[7](2019)在《交易效率、人口密度与厚实市场——内生分工的经济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在分工经济与交易费用的权衡中,创新性引入人口密度的双重外部性和资源的竞争性,借助于产消合一的内生专业化模型,来分析影响人口密度的经济因素、解释人口密度在分工网络中的作用原理。均衡及比较静态分析显示:交易效率改进,将促进区域的最优人口密度增高,强化交易品的专业化水平,扩大分工网络,增强人口密度在分工网络中的正效应——放大技术生产力,节省学习投入,扩增产品的消费和交易种类,提高总产出量、市场容量和产销转化率,促成交易密集的厚实市场,从而减轻人口稠密和资源稀缺的负效应,导致人均真实收入上升。本文模型有助于破解人口、分工与增长之谜。

陈治文[8](2019)在《Reed-Muller多级逻辑面积优化》文中研究表明和传统Boolean逻辑相比,Reed-Muller逻辑运用在运算电路、通信电路、奇偶校验电路等数字电路中时,具备更好的面积、速度、功耗和可验证性等性能。面积优化在Reed-Muller电路设计中扮演重要角色,现有的大多数面积优化方法主要是极性优化,通过搜索最佳极性来优化Reed-Muller逻辑表达式,这类方法属于Reed-Muller电路设计的二级网络优化方法,其优化能力十分有限。对此,本文以面积最小化为主要目标,实施Reed-Muller电路的多级逻辑网络优化,开展了以下几点研究工作:(1)二叉决策图的结点和路径优化。通过对电路二叉决策图结构的分析研究,发现图内普遍存在一种可重构的菱形结构,在规范该菱形结构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借助菱形结构的二叉决策图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搜索二叉决策图内的菱形结构,划分出待优化的结构部分,继而重构该部分的具体结构,完成二叉决策图的结点和路径优化。由于每种菱形结构适用多种优化策略,选择合适的策略可以完成电路面积和延时的同时优化。(2)基于二叉决策图的Reed-Muller多级逻辑优化。优化后的二叉决策图,其结点的控制变量转变为若干单变量的逻辑组合,据此提出了一种Reed-Muller多级逻辑优化方法:利用每个结点的扇出路径均互斥的特点,由根结点至终结点提取出互斥乘积项,然后应用互斥乘积项的极性转换方法得到0极性下的Reed-Muller逻辑函数,最后通过遗传算法进行极性优化,完成了基于二叉决策图的Reed-Muller多级逻辑优化算法。(3)基于kernels的多级逻辑面积优化。从kernels在Boolean逻辑函数中的应用着手,提出了FPRM逻辑函数的kernels、co-kernels等相关术语的定义,并给出了kernels、co-kernels具体的计算方法。由计算后的kernels集合与co-kernels集合构建矩阵,据此提出基于矩形覆盖的多输出FPRM逻辑函数的多级优化方法。该方法给出了Reed-Muller逻辑函数kernels、co-kernels计算过程,并在计算过程中引入的矩阵分块法和贪心策略,提升了本方法的处理速度和通用性。本文提出的方法或算法,均通过C/C++语言编程实现,并使用MCNC benchmarks进行了验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二叉决策图的优化效果明显,结点和路径的数目大量减少;实现了对二叉决策图映射电路的面积和延时的同步优化,提升了该映射电路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提出的基于二叉决策图的Reed-Muller多级优化方法,其优化结果与并行列表法、不相交乘积项法结果相比,面积均减少了约一半;基于kernels的Reed-Muller多级逻辑优化结果电路的面积,比极性优化所得电路面积减少约65%,比应用onset表得到的多级MPRM电路面积减少约30%,且该方法复杂度对电路输入输出数目不敏感,仅与表达式乘积项数相关。

戈璐璐[9](2018)在《基于DNA计算的逻辑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多方预言摩尔定律即将失效。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的快速更新,为满足人们指数增长的信息存储和处理需求,新型计算模式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在众多竞争对象中,如量子、光子等,分子计算,即DNA计算,因其超大规模的并行计算能力、海量数据的存储潜能、遗传信息的特殊身份,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从硅基到DNA,分子计算使计算得以在分子层面上展开。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其数据处理对象即生物分子。在对如DNA链的生物分子进行编码后,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各种操作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工具来实现。分子计算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了从硅到DNA的硬件转型,还在于理解自然界比比皆是的自下而上的自组装过程。更为重要的是,鉴于DNA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DNA衬底早在1982年被预言可以搭建高能效图灵机,这意味着DNA计算有望在真实世界中实现抽象的图灵机。然而,分子计算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在真实世界里搭建出抽象意义的图灵机,还在于它能实现任何可以计算的有效算法,并开拓传统硅基难以施展的应用场景。由此可见,基于DNA计算的逻辑与应用研究意义深远。以形式化学反应网络为图灵完备的高效编程语言,以DNA链置换反应为底层物理实现,以基于质量作用定律的常微分方程组刻画化学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简言之,本文的工作即设计形式化学反应网络以实现逻辑与计算功能。逻辑研究方面,组合逻辑是本文第一个研究对象。时序逻辑的研究需要引入时钟信号实现状态转移,时钟信号因此成为本文的第二个研究对象。前人的工作表明化学反应网络能够有效构建时序逻辑,将有限状态机的基本雏形落到实处。基于此,图灵完备的化学反应网络可以实现任意有效的算法,本文则将消息传递算法用化学反应网络来编程,分子LDPC译码器则成为本文的第三个研究对象。鉴于LDPC译码在传统硅基层面硬件资源需求过大,此处可视为是对DNA计算的一个应用研究。本文借鉴传统电子学中利用卡诺图构造组合逻辑的基本思想,将卡诺图引入到化学反应网络的设计当中去,共提出五种基于卡诺图的设计方法实现分子组合逻辑。鉴于卡诺图逻辑表达的完备性,跳过从卡诺图搭建电路这一冗余步骤,视卡诺图为一配置部件,映射到化学反应网络中去。根据映射方式的不同,衍生出五种设计方法。1).一一映射:即对卡诺图所有逻辑值为“0”和“1”的独立小方格都进行化学反应的映射;2).基于卡诺图化简:一个最项映射为一个化学反应,化简规则略有调整。卡诺圈必须满足贯穿一整行或一整列;3).部分映射:即仅对逻辑值为“1”的小方格进行映射,此为方案1。需要声明的是,部分映射共有三种方案,均需对其速率常数进行调整。4).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采用对称的修正反应;5).方案3:在方案2的基础上,剔除输出信号的双轨逻辑表示。此外,本文对基于卡诺图设计组合逻辑化学反应网络的所有五种方法均进行了稳定性与可行性分析,从化学反应动力学出发,通过对常微分方程组的求解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从理论上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五种方法均适用于N输入的组合逻辑情况。从成熟的齿轮系统中获得启发,时钟信号与齿轮运转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给出齿轮系统与时钟树之间可以相互映射的概念后,本文度量了用化学反应网络合成的时钟信号的是时钟周期长度与相时钟信号存在时间,并对齿轮的尺寸,尤其是齿数和直径进行标准化规定。在明确本文旨在设计可调分子时钟信号后,重点研究并用化学反应网络实现了基于齿轮系统建模时钟信号任意占空比设置以及包括分频、倍频在内的变频设置。针对时序逻辑,本文致力于解决同步时序逻辑的化学反应网络设计方法。根据给定的时序逻辑功能,画出其对应的状态转移图,而后直接映射到化学反应网络中去。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即基于存储-释放的Key-Keysmith机制,具有鲁棒性,且本文的设计方法无需寻找具体的电路映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息传递算法的LDPC分子译码器化学反应网络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不受校验节点与变量节点度数的限制,理论上能够实现任意码长、任意码率、任意节点度数的LDPC分子译码器。需要注意的是,经典的消息传递算法中变量节点信息rji的更新公式并不易于化学反应网络构造,更不易于高节点度数的LDPC译码器的构建。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成功推导出易于构建化学反应网络的理论公式。将概率值赋予给物种浓度,物种间转化则实现了LDPC译码器因子图中校验节点与变量节点的信息更新。通过引入时钟信号进行译码调度,使得译码器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实现迭代译码。

权宇[10](2018)在《QCA中的三输入逻辑综合及电路设计》文中认为自CMOS器件出现以来,集成电路技术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飞速发展。随着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当小到一定程度时,电路的物理基础就会发生变化,出现密度太大、功耗过高、布线过于复杂以及电路之间相互串扰等许多问题。因此急需研发新型的器件,用来代替传统CMOS器件。量子元胞自动机(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QCA),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器件,因其尺寸更小、能耗极低,以及工作频率高等特点,成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而由QCA组成的电路,从与或门,到加法器、乘法器、存储器等,均可实现,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传统电路而言,布尔函数表达式是用来描述电路的最有效方式,一般分为SOP或POS两种。但对于QCA电路,因为有着独特的基本单元——择多门,需要一种新型的逻辑表达式来描述其电路功能。本文研究如何实现由传统的布尔函数表达式向QCA特有的择多逻辑表达式进行转化。本文首先阐述两种经典的转化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基于立方体的标准函数法,分为三输入标准函数法与四输入标准函数法,并且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三输入的标准函数进行了优化。将四输入的标准函数进行验证与实现。第二种方法是基于基本函数的逻辑综合,也分为三输入与四输入。其中三输入又分为:寻找f1,f2,f3的逻辑综合方法、布尔不相邻法以及基于穷尽搜索原理的三输入节点网络综合方法。四输入的转化方法为四输入函数查表法,每种方法都以实例说明了转化的过程。然后本文利用提出的卡诺图八位二进制实现了所有三输入布尔函数表达式向择多逻辑表达式的自动转化。与已经存在的其他三输入逻辑综合方法进行比较,本文所得的三输入择多逻辑表达式在择多门、反相器以及逻辑层数均得到降低。再以全加器以及常用的三输入电路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对文章中用到的实例进行仿真验证。经QCADesigner仿真验证,所有电路均实现正确的逻辑功能。

二、一种基于最大项化简逻辑函数的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基于最大项化简逻辑函数的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列表法化简多变量逻辑函数的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列表法化简的基本步骤
2 算法的实现与分析
3 结语

(2)基于OBE理念的中职数字电路综合实训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OBE理念的启发与指导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现状综述与发展分析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四)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OBE理念
        (二)数字电路
        (三)实训
    二、理论基础阐释
        (一)教育目标理论
        (二)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三)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四)混合式教学理论
第三章 实训教学现状及岗位能力需求调研与分析
    一、调研说明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对象
        (三)调研设计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二)企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分析
    三、调研小结
第四章 基于OBE理念的中职数字电路综合实训教学设计
    一、参考教材分析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三、实训教学设计
        (一)实训教学目标确定
        (二)实训教学内容构建
        (三)实训教学方法选择
        (四)实训教学评价开展
        (五)实训教学反思改进
第五章 基于OBE理念的中职数字电路综合实训教学实践
    一、实践内容选择
    二、实践对象确定
    三、实践资源介绍
        (一)引导文
        (二)微课
        (三)资料包
        (四)在线学习软件
    四、实践过程说明
        (一)课前学习阶段
        (二)课中练习阶段
        (三)课后复习阶段
    五、实践结果分析
        (一)实训教学效果分析
        (二)学生学习感受分析
        (三)实践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职数字电路实训课程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职数字电路实训课程教师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三 电工电子类企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录四 中职电子技术类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能力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五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摸底卷》
    附录六 《二人抢答器》引导文
    附录七 《4 线—16 线译码器》引导文
    附录八 《三人投票表决器》引导文
    附录九 引导文中《工作情况检查表》部分内容的设计过程
    附录十 《二人抢答器》与《三人投票表决器》的教学设计
    附录十一 《数字电路综合实训终结考试卷》
    附录十二 基于OBE理念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感受调查问卷
致谢

(3)可满足性问题的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命题逻辑推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1.2.1 推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1.2.2 推理问题的扩展
        1.2.3 研究趋势和问题分析
        1.2.4 SAT求解器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基础知识
    2.1 可满足性问题的定义和表示
    2.2 可满足性问题的求解方法
        2.2.1 DPLL与子句学习
        2.2.2 局部搜索
        2.2.3 扩展规则
第3章 利用细胞膜演算描述带子句学习的DPLL算法
    3.1 引言
    3.2 细胞膜演算
        3.2.1 基本概念
        3.2.2 语法
        3.2.3 反应规则
    3.3 描述DPLL的一般过程
        3.3.1 细胞膜演算规则
        3.3.2 细胞膜演算描述DPLL
    3.4 冲突分析
    3.5 实例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重启策略的学习子句优化方法
    4.1 引言
    4.2 学习子句数据库的化简
    4.3 博弈论简介
        4.3.1 博弈模型的引入
        4.3.2 博弈模型
    4.4 SAT方法与博弈论的对应
        4.4.1 博弈模型的分析
        4.4.2 基于博弈论的学习子句优化算法
    4.5 实验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局部搜索的并行扩展推理方法
    5.1 引言
    5.2 ERACC算法
    5.3 并行扩展规则推理方法
        5.3.1 CPVI算法
        5.3.2 PERRM算法
        5.3.3 SIMT算法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实验环境与测试用例
        5.4.2 UNIFORM RANDOM-3-SAT问题测试用例实验结果
        5.4.3 图着色问题测试用例实验结果
        5.4.4 AIM类问题测试用例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格局检测的并行模型计数方法
    6.1 引言
    6.2 基于格局检测的模型计数方法
        6.2.1 SWCC迭代法
        6.2.2 SWCC优化增量法
    6.3 并行模型计数算法
        6.3.1 SVHD算法
        6.3.2 基于格局检测的并行模型计数算法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实验环境与测试用例
        6.4.2 UNIFORM RANDOM-3-SAT问题测试用例实验结果
        6.4.3 CBS类问题测试用例实验结果
        6.4.4 PARITY类问题测试用例实验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最值问题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1.1.2 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对数学最值的具体要求
        1.1.3 最值问题分类研究解法的必要性
    1.2 核心名词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本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研究现状
        2.2.2 其它最值问题的研究现状
    2.3 文献评述
        2.3.1 高中最值问题解题的研究成果
        2.3.2 高中最值问题解题研究的不足之处
        2.3.3 本论文解题研究的思路
    2.4 理论基础
        2.4.1 波利亚解题理论
        2.4.2 模式识别理论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4.4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2.4.5 现代认知迁移理论
        2.4.6 建构主义理论
        2.4.7 数学思想方法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的选取
    3.3 研究工具的说明
        3.3.1 学生测试卷设计
        3.3.2 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3.4 研究的伦理
第4章 高中生最值问题的学习情况调查
    4.1 调查的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学生测试的分析
        4.3.1 学生测试的情况
        4.3.2 学生解题的出错分析
    4.4 学生测试的结果
    4.5 教师访谈
        4.5.1 访谈教师的选取
        4.5.2 个案的资料
        4.5.3 访谈结果与分析
        4.5.4 关于教师访谈的总结
    4.6 小结
第5章 高中最值问题的分析
    5.1 教学中的最值问题
        5.1.1 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
        5.1.2 教材中的最值问题
    5.2 高考中的最值问题
        5.2.1 题型的分值分析与题量统计
        5.2.2 最值试题的考点与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5.3 高中最值问题的主要类型与解法
        5.3.1 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5.3.2 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5.3.3 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5.3.4 不等式中的最值问题
    5.4 小结
第6章 最值相关的教学设计
    6.1 教学设计策略
        6.1.1 概念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6.1.2 习题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6.1.3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6.2 “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概念课的教学设计
    6.3 “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6.4 “最值的求解”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反思
        7.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7.2.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最值问题测试卷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高中生数列学习的困难调查研究与解决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数列在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体现
        (二)数列在高考中的地位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访谈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对高中生数列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一)关于数列在高考中的考察
        (二)关于数列解题方面的研究
        (三)关于数列教学方面的研究
        (四)关于数列学习困难与解决策略的相关研究
    二、国外对高中生数列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一)关于数列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数学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三、文献综述小结
第三章 高中生数列学习困难的理论基础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学习困难
        (二)高中生数列学习困难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维纳的归因理论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布鲁纳发现式学习理论
        (三)《课标》对数列的要求
第四章 调查研究与数据整理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访谈法
    二、问卷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分析
        (二)信度分析
        (三)因素分析
        (四)影响高中生数列学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三、测试卷的设计与分析
    四、访谈内容的设计与说明
第五章 高中生数列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一)学科与知识因素
        (二)教师因素
        (三)环境因素
    二、内部因素
        (一)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
第六章 针对高中生数列学习困难的解决策略
    一、针对外部因素的解决策略
        (一)同化数学抽象,化被动为主动
        (二)提升教师素养,搭起学生桥梁
        (三)净化周边环境,易于多重发展
    二、针对内部因素的解决策略
        (一)注入数学文化,增添数学兴趣
        (二)磨砺数学意志,培养数学习惯
        (三)从各阶段着手,重视基础建设
        (四)引领变式教学,从原型中获利
        (五)核心素养帮衬,思想砥砺前行
结论与不足
    一、 结论
    二、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数列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数列的测试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代数推理及其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中小学代数推理研究的现状
        二、国外中小学代数推理研究的现状
        三、代数推理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数学推理
        二、代数思维
        三、代数推理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代数推理解析
    第一节 代数推理的内涵及分类
        一、代数推理的内涵
        二、代数推理的分类
    第二节 代数推理的主要形式
        一、分析性推理
        二、创造性推理
        三、实践性推理
    第三节 代数推理的基本过程
        一、纯粹代数知识学习中的代数推理过程
        二、问题解决学习中的代数推理过程
    第四节 代数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章 小学数学“代数推理”课标要求之分析
    第一节 “代数推理”课程目标的定位分析
    第二节 “代数推理”内容标准的水平分析
    第三节 “代数推理”实施建议的三维分析
        一、对教学建议的分析
        二、对评价建议的分析
        三、对教材编写建议的分析
    第四节 小结与思考
第三章 小学数学“代数推理”教材内容之分析
    第一节 “代数推理”教材内容分布的整体分析
    第二节 “代数推理”教材内容的推理方式分析
        一、“广义算术”中的代数推理方式分析
        二、“函数思维”中的代数推理方式分析
        三、“建模语言”中的代数推理方式分析
    第三节 “代数推理”教材内容的推理发展水平分析
        一、“广义算术”中的代数推理发展水平分析
        二、“函数思维”中的代数推理发展水平分析
        三、“建模语言”中的代数推理发展水平分析
    第四节 小结与思考
第四章 小学数学代数推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材料
    第二节 学生测试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三所学校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发展之总体差异分析
        二、学生在“广义算术”中展开代数推理的具体表现
        三、学生在“函数思维”中展开代数推理的具体表现
        四、学生在“建模语言”中展开代数推理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教师对代数推理的认识与使用情况分析
        二、教师对学生使用代数推理过程的判断与评价情况分析
        三、教师对代数推理教学的设计情况分析
    第四节 小结与思考
        一、小学生代数推理表现的特点
        二、小学数学教师代数推理表现的特点
第五章 小学数学代数推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施建议
    第一节 小学数学代数推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事实与意义:紧抓代数推理教学的基础性
        二、个别与一般:体会代数推理教学的过程性
        三、程序与关系:注重代数推理教学的结构性
    第二节 小学数学代数推理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基于教材分析,发展教师专业化教学
        二、透过学情分析,着眼学生素养生长
        三、具体把握学理,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结论与展望
附录A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代数推理”内容具体分布
附录B 小学生代数推理能力发展水平的双向细目表
附录C 小学生代数推理能力发展的测试问卷
附录D 小学数学教师对代数推理及其教学的认识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8)Reed-Muller多级逻辑面积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趋势
    1.3 论文结构和安排
2 Reed-Muller逻辑基础及研究现状
    2.1 函数的Reed-Muller逻辑形式
        2.1.1 “异或”基本运算
        2.1.2 “同或”基本运算
        2.1.3 “异或”与“同或”运算的换算
        2.1.4 Reed-Muller逻辑函数表达式
    2.2 极性及极性转换算法
        2.2.1 Reed-Muller逻辑的极性
        2.2.2 列表法
        2.2.3 快速列表法
        2.2.4 不相交乘积项法
    2.3 极性搜索算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二叉决策图的Reed-Muller多级逻辑优化
    3.1 函数的二叉决策图及其结构优化
        3.1.1 函数的二叉决策图
        3.1.2 菱形结构及其优化
        3.1.3 二叉决策图的结构优化
        3.1.4 电路测试与分析
    3.2 互斥乘积项及其生成
        3.2.1 互斥乘积项
        3.2.2 互斥乘积项生成策略
    3.3 基于二叉决策图的Reed-Muller多级逻辑优化算法
        3.3.1 二叉决策图的互斥乘积项生成
        3.3.2 Reed-Muller多级逻辑优化算法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kernels的 Reed-Muller多级逻辑优化
    4.1 函数的kernels
        4.1.1 kernels的定义
        4.1.2 kernels的计算
    4.2 公共变量的提取
    4.3 基于kernels的 Reed-Muller多级逻辑优化方法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Abstract of Thesis
论文摘要

(9)基于DNA计算的逻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与数学符号约定
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分子计算
    2.1 DNA
    2.2 DNAvsSilicon
        2.2.1 DNA计算的优缺点
        2.2.2 DNA计算机
        2.2.3 DNA计算的应用
    2.3 化学反应网络(CRNs)
        2.3.1 定义
        2.3.2 确定性模型与随机模型
        2.3.3 质量作用动力学
        2.3.4 常微分方程组(ODEs)
    2.4 DNA链置换反应及其设计工具DSD
    2.5 总结
第三章 基于化学反应网络的组合逻辑
    3.1 组合逻辑简介
    3.2 单比特的双轨表示
    3.3 基于卡诺图进行一一映射的方法
        3.3.1 设计思路
        3.3.2 2输入逻辑门设计规则
        3.3.3 N输入组合逻辑一一映射
        3.3.4 仿真结果
    3.4 基于卡诺图化简化学反应网络的方法
        3.4.1 设计思路
        3.4.2 化简规则
        3.4.3 可行性分析
        3.4.4 仿真结果
    3.5 基于卡诺图进行部分映射的方法
        3.5.1 设计思路
        3.5.2 部分映射方案1
        3.5.3 部分映射方案2
        3.5.4 部分映射方案3
        3.5.5 仿真结果
    3.6 复杂度分析
    3.7 五种构造方法之间的关系
        3.7.1 仿真结果
    3.8 总结
第四章 基于化学反应网络的齿轮时钟信号
    4.1 时钟信号简介
    4.2 从齿轮中获得设计时钟信号的灵感
        4.2.1 可调分子时钟信号
        4.2.2 齿轮系统与时钟树的类比
        4.2.3 从齿轮到时钟信号的基本范例
    4.3 基于齿轮模型的分子时钟信号占空比构建
        4.3.1 三种时钟信号占空比齿轮模型及其运作机制
        4.3.2 时钟树
        4.3.3 小结
    4.4 基于齿轮模型的分子时钟信号变频构建
        4.4.1 基频
        4.4.2 分频齿轮模型与化学反应网络实现
        4.4.3 倍频齿轮模型与化学反应网络实现
        4.4.4 小结
    4.5 总结与讨论
第五章 基于化学反应网络的时序逻辑设计
    5.1 时序逻辑简介
    5.2 Key-Keysmith机制
    5.3 时序逻辑化学反应网络设计方法
    5.4 两个实例
        5.4.1 二进制计数器
        5.4.2 四比特循环冗余校验(CRC-4)电路
    5.5 鲁棒性分析
        5.5.1 分子系统的鲁棒性
        5.5.2 双轨逻辑的鲁棒性
    5.6 总结
第六章 基于化学反应网络的LDPC译码器
    6.1 LDPC码及因子图
        6.1.1 LDPC码
        6.1.2 因子图
    6.2 信道模型
    6.3 消息传递算法
        6.3.1 步骤1:q_(ij)初始化
        6.3.2 步骤2:r_(ji)计算
        6.3.3 步骤3:q_(ij)计算
        6.3.4 步骤4:y_i计算
        6.3.5 步骤5:输出判决
    6.4 基于化学反应网络的LDPC译码器
        6.4.1 分子LDPC译码器原理
        6.4.2 分子译码调度策略
        6.4.3 分子实现译码步骤1:q_(ij)初始化
        6.4.4 分子实现译码步骤2:r_(ji)计算
        6.4.5 分子实现译码步骤3:q_(ij)计算
        6.4.6 分子实现译码步骤4:y_i计算
        6.4.7 整个化学反应网络
    6.5 仿真实验
        6.5.1 案例1:(8,4)LDPC分子译码器
        6.5.2 案例2:(20,4)LDPC分子译码器
    6.6 复杂度分析
    6.7 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与主要贡献
    7.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发布DNA测序成本
附录 B RGB三相振荡器与1/2占空比时钟信号化学反应网络
附录 C 1/15占空比时钟信号分频化学反应网络
附录 D 时序逻辑设计中用到的时钟信号
附录 E 四比特CRC电路化学反应网络
附录 F LDPC分子译码器调度时钟信号
附录 G 定理5的证明
附录 H 定理6的证明
附录 I 分子(20,4)LDPC译码器理论译码结果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QCA中的三输入逻辑综合及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3.1 论文主要工作
        1.3.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QCA及逻辑综合基础
    2.1 QCA基本知识
        2.1.1 QCA元胞
        2.1.2 QCA基本逻辑器件
        2.1.3 交叉线
        2.1.4 时钟概念
    2.2 逻辑综合
        2.2.1 SOP表达式和POS表达式
        2.2.2 n-feasible函数和n-infeasible函数
        2.2.3 on-set项与off-set项
        2.2.4 择多逻辑综合
    2.3 基本函数
        2.3.1 三输入基本函数
        2.3.2 四输入基本函数
        2.3.3 理论基础
    2.4 仿真软件简介
        2.4.1 数字仿真引擎
        2.4.2 非线性逼近仿真引擎
        2.4.3 双稳态仿真引擎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立方体的标准函数法
    3.1 三输入标准函数法
        3.1.1 概述
        3.1.2 三维立方体
        3.1.3 三输入标准函数
        3.1.4 综合流程
        3.1.5 实例
    3.2 四输入标准函数法
        3.2.1 概述
        3.2.2 四维立方体和4输入卡诺图
        3.2.3 四输入标准函数
        3.2.4 综合流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基本函数的综合方法
    4.1 基于寻找f1,f2,f3的逻辑综合方法
        4.1.1 概述
        4.1.2 总体流程
        4.1.3寻找函数f1,f2,f3
        4.1.4 实例
        4.1.5 布尔不相邻法
    4.2 基于穷尽搜索原理的三输入节点网络综合方法
        4.2.1 概述
        4.2.2 最小择多表达式
        4.2.3 四个衡量标准
        4.2.4 综合流程
        4.2.5 预处理和分解
        4.2.6 变换步骤
        4.2.7 消除冗余
    4.3 四输入函数查表法
        4.3.1 概述
        4.3.2 四个衡量标准
        4.3.3 择多表达式查询表(MLUT)
        4.3.4 寻找MLUT流程图
        4.3.5 综合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QCA择多门的三输入自动逻辑综合
    5.1 概述
    5.2 卡诺图八位二进制表达式
        5.2.1 概念
        5.2.2 转化过程
    5.3 编程实现
        5.3.1 编程思想
        5.3.2 编程步骤
    5.4 实例
        5.4.1 一位全加器
        5.4.2 三输入函数
        5.4.3 任意3-feasible布尔函数
    5.5 基于QCADesigner的电路仿真
        5.5.1 基于标准函数的三输入逻辑综合QCA仿真
        5.5.2 基于标准函数的四输入逻辑综合QCA仿真
        5.5.3 基于寻找f1,f2,f3的QCA仿真
        5.5.4 布尔不相邻法的QCA仿真
        5.5.5 四输入查表法的QCA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四、一种基于最大项化简逻辑函数的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 [1]列表法化简多变量逻辑函数的方法探讨[J]. 郑四海,郑昌睿.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1(16)
  • [2]基于OBE理念的中职数字电路综合实训设计与实践研究[D]. 黄威威.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3]可满足性问题的相关问题研究[D]. 李壮. 吉林大学, 2020(01)
  • [4]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题研究[D]. 徐珊威.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中生数列学习的困难调查研究与解决策略[D]. 唐宇亮.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代数推理及其教学研究[D]. 谢春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交易效率、人口密度与厚实市场——内生分工的经济分析[J]. 庞春. 经济学报, 2019(04)
  • [8]Reed-Muller多级逻辑面积优化[D]. 陈治文. 宁波大学, 2019(06)
  • [9]基于DNA计算的逻辑与应用研究[D]. 戈璐璐. 东南大学, 2018(05)
  • [10]QCA中的三输入逻辑综合及电路设计[D]. 权宇.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基于最大项的逻辑函数化简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