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刚南段二叠系盆地介质设备型矿化初探

大金刚南段二叠系盆地介质设备型矿化初探

一、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纪盆地中喷流型矿化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1](2020)在《内蒙古榆树林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文中认为榆树林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境内,是一中型银铅锌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克拉通之间中亚造山带的东段,是古生代古亚洲构造域与中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域强烈叠加的中间区域。依据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榆树林银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铅锌-银-铜-锡-铁成矿带,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众多。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室内综合研究,系统总结了榆树林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矿体及围岩蚀变特征,结合流体包裹体、S同位素及测年数据,对比区域典型矿床,认为榆树林矿床为中低温热液脉型银铅锌矿床。榆树林矿床矿体赋存于大石寨组上段变质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地层中,受地层内部构造裂隙控制,北西向构造裂隙成矿较好。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少量辉银矿、深红银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绿帘石、黑云母及碳酸盐矿物等。成矿作用可划分为两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和表生氧化阶段。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硅化、绢云母化为找矿标志。矿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Sr、P、Ti等高场强元素特征,稀土元素分配曲线属于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负Eu异常,轻稀土和重稀土分馏明显。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的成岩年龄为143.1±0.6Ma,为早白垩世。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包裹体,流体属中低温(170260℃)、低盐度(2.48%NaCleqv)、低密度(0.680.94g/cm3)流体。硫同位素所有样品δ34SCDT值介于-0.12.4‰之间,具有幔源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综上,榆树林银铅锌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矿床成因为燕山晚期中低温热液脉型银铅锌矿床。

郭硕,何鹏,刘洋,滕飞,胡晓佳,王文龙,杨泽黎[2](2020)在《内蒙古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锆石U-Pb年龄和S、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明确内蒙古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与矿床成因,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流纹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以及主要金属硫化物的S、Pb同位素测试。其中流纹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71.7±1.6) Ma(MSWD=1.02),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二叠纪。金属硫化物的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δ34SV-CDT值分布在-0.6‰~1.0‰之间,平均为0.49‰,变化范围较窄,显示S的来源单一;Pb同位素组成比较集中,206Pb/204Pb为18.207~18.674,207Pb/204Pb为15.620~15.699,208Pb/204Pb为38.144~38.790,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S、Pb同位素特征均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结合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空间分带等特征以及S、Pb同位素组成可知,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为VHMS型矿床,形成于二叠纪陆缘弧裂谷中。

刘俊伯[3](2019)在《内蒙黄岗梁绿色发晶的矿物学特征》文中研究表明在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借助常规宝石学仪器设备、光学显微镜以及X射线粉晶衍射仪、电子探针等大型仪器设备,对内蒙绿色发晶的矿物学特征和颜色成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初步探讨了绿色发晶的形成原因。内蒙古赤峰市黄岗梁锡铁多金属矿床所产绿色发晶颜色丰富,主要为暗绿色、灰绿色、浅绿色、墨绿色、烟绿色和烟色,多以晶簇形态生长,单晶体发育六方柱和菱面体晶面。透明度普遍较差,多为玻璃光泽,折射率1.54,相对密度2.630-2.665。主要与方解石和铁阳起石共生,伴生矿物为钙铁榴石和黑硬绿泥石等。根据颜色差异将其分为绿色系列与烟色系列,其中绿色系列是以绿色为主含其他色调,烟色系列则是以烟色为主含绿色色调。在不同颜色绿色发晶中均有发现针状铁阳起石包裹体,多集中生长在水晶晶体的近外层区域,铁阳起石的晶体形态、大小及晶体密集度是影响绿色发晶颜色和透明度的主要原因。近外层区域流体包裹体越密集,水晶自身颜色越偏灰白,透明度降低。另外,石英基底中Fe离子含量高会使晶体发黄,Al3+含量高,会因替代Si4+产生的空穴色心致晶体偏灰色调。因此,绿色发晶的颜色受铁阳起石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和杂质离子多方面共同影响。绿色发晶内流体包裹体为NaCl-H2O型中的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256℃-350℃,盐度w(NaCleq)0.18%-23.18%,密度为0.65-0.99g/cm3,总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的成矿流体。其主要形成于矽卡岩成矿的复杂矽卡岩成矿阶段晚期、石英硫化物成矿阶段早期及其过渡阶段,多以水晶晶簇形态产出于沿裂隙分布的石英脉或晶洞中。水晶的成矿环境不稳定,在生长过程中可能经历多个阶段热液参与成矿,导致出现不同晶面花纹和颜色类型的绿色发晶,与多种不同成矿阶段矿物共生或伴生。

王瑞良[4](2019)在《大兴安岭南段敖包吐铅锌矿床成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敖包吐铅锌矿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坤都镇,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矿区内晚侏罗世火山活动强烈,矿体赋存在晚侏罗世火山凝灰岩中。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30.3±0.9Ma,矿床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显示成矿时间为130.6±2.3Ma,矿床的形成和岩体的形成年龄一致。矿体产于近东西向、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中,呈脉状产出。矿石矿物组合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矿床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根据矿物之间穿切关系,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四个:(1)石英-黄铁矿少硫化物阶段;(2)细粒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粗粒多金属硫化物阶段;(4)石英碳酸盐阶段。岩石地化分析表明矿区花岗闪长斑岩为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Sr同位素87Sr/86Sr值为0.7070.708,Nd同位素εNd(t)值为-5.3-4.8,Hf同位素εHf(t)值为-5.54.6,Sr-Nd-Hf同位素显示岩石为壳幔混合来源。通过脉石矿物的显微岩相学,流体包裹体拉曼及测温分析,显示矿床流体为中温(集中在220300℃)、中低盐度(112.05%NaCleqv)的H2O-CO2-NaCl体系。碳酸盐矿物的C同位素δ13C值为-8.4-4.8‰,显示物质来源为深部岩浆来源,成矿早阶段石英和晚阶段方解石的δ18DV-SMOW值为-108.18-47.82‰,δ18OH2O值为-4.925.85‰,显示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晚阶段成矿以大气降水为主。矿床硫化物的S同位素δ34S值为1.444.94‰,表明硫主要为岩浆来源,原位S同位素结果(2.33-5.45‰)同样显示出岩浆源来源的特点。Pb同位素的206Pb/204Pb值为18.10318.184,207Pb/204Pb值为15.53415.614,208Pb/204Pb值为38.13738.353,显示成矿物质为地壳和地幔的混合来源,并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多金属矿床铅同位素范围一致。综合研究认为敖包吐矿床形成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成矿岩体和成矿物质均为壳幔混合来源,该矿床为中温热液脉型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减弱、板片后撤的环境。

孙琦夫,张远飞[5](2018)在《基于地球化学元素序结构技术的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地质成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球化学元素序结构分析是基于地球化学、岩石学、矿床学与复杂系统等多学科的综合而提出的技术思想。地球化学模式识别分类和元素基因谱曲线生成是其两大核心技术,文章应用这两项技术对已预处理的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1∶20万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该地区地球化学地质(成矿)单元分区与对应的地球化学元素基因谱曲线。地球化学地质(成矿)单元分区图与该区域地质简图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地球化学元素基因谱曲线对该区域成矿作用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至少存在两个期次的地质成矿作用,且大部分矿床(点)均为两个期次成矿作用叠加、改造形成。不同地球化学元素基因谱曲线所表现的"基因"特征正好与研究区内不同期次花岗岩中黑云母、角闪石所表现出的元素特征相对应。二叠系海相火山沉积岩地层元素基因谱曲线强烈富铜的"基因"特征反映出该区具有形成大型铜矿的巨大潜力。研究表明,不同元素异常分布区无论其异常强或弱,元素基因谱曲线均能呈现出一些显着的"基因"特征,表明该技术方法有助于地球化学元素弱异常的识别与评价,为地球化学找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邵爱东,王伟杰[6](2017)在《内蒙古中东部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基地,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与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岩系和华力西、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银多金属矿床以规模大、综合利用价值高成为勘查热点。通过对已知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化规律的分析总结,提出该区本类型矿床的成矿条件、勘查方向,对指导本类型矿床勘查思路和工作部署具有参考意义。

徐卓彬,邵拥军,杨自安,刘忠法,王文兴,任兴民[7](2017)在《内蒙古黄岗梁铁锡矿床闪锌矿LA-ICP-MS微量元素组成及其指示意义》文中研究说明黄岗梁铁锡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矿区内闪锌矿产于矽卡岩中,可分为浸染状和层纹状闪锌矿。本文对两种闪锌矿进行了高精度LA-ICP-MS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矿区两种闪锌矿具有相同成因特征,闪锌矿中Mn、Cu、As、In较富集,Ga、Ge、Cd含量较低,而As、Sn、Bi、Pb含量变化较大。Cu、Sn、Bi、Pb等元素在闪锌矿中以独立矿物赋存,Mn、Fe、Ga、Ge、Cd、In、Sb以类质同像形式赋存在闪锌矿晶格中。In/Ga、In/Ge比值较低,Zn/Cd比值为233250,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高温环境。Cd/Fe、Cd/Mn比值分别小于0.1和0.5,指示闪锌矿成因与岩浆活动有关,In Ge特征图解也指示其矽卡岩成因。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黄岗梁铁锡矿床中闪锌矿属于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中高温矽卡型闪锌矿。

曾庆栋,刘建明,禇少雄,郭云鹏,高帅,郭理想,翟媛媛[8](2016)在《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和找矿潜力》文中认为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部贺根山断裂与西拉沐伦河断裂之间,处于古亚洲洋构造与古太平洋构造的叠加部位。具有双层结构特征(基底以二叠纪地层为主,盖层为侏罗纪早白垩世地层),发育了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以及众多的多金属矿床。区内矿床以多成矿元素共生、伴生为特点,按成矿作用特征划分为4个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碱性花岗岩成矿系统)。斑岩成矿系统包括斑岩钼多金属、锡多金属2个亚成矿系统,矽卡岩成矿系统包括矽卡岩型铁锡、铅锌银2个亚成矿系统,热液脉状成矿系统包括银多金属、铜多金属、锡多金属3个亚成矿系统,碱性花岗岩成矿系统为稀有稀土成矿系统。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矿床形成于2个主要时期:晚二叠—世三叠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两期成矿作用均与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物质来源既包括深部岩浆带来的物质,也包括区内地层,具有多来源特点。晚二叠—世三叠纪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构造体系。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良好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异常表明大兴安岭南段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王承洋[9](2015)在《内蒙古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文中提出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着名的有色金属基地和铅锌钨钼锡铁多金属矿集区,而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是大兴安岭南段地区最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该区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可划分为受古亚洲洋构造域影响和受环太平洋构造域影响两个阶段。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研究区中生代以前地质构造演化主要受古亚洲洋构造域的影响,中生代早中三叠世成岩成矿事件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陆陆碰撞或碰撞后伸展作用有关,而早白垩世的大规模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则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下。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内主要矿床依据其矿化特点可划分为三类,即矽卡岩型(浩布高铅锌矿、白音诺尔铅锌矿和黄岗锡铁矿)、斑岩型(东山湾钨钼矿)和热液脉型(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大井锡铜矿)。稳定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的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活动,成矿流体早期为中高温、高盐度的不混溶H2O-NaCl体系热液,并逐渐向中低温、中低盐度的均匀H2O-NaCl体系热液转变。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伴随着大气降水的加入,并萃取了部分地层物质。研究区斑岩型矿床成矿早期流体来源于燕山期浅成侵入体的结晶分异作用,晚期伴随着大气降水的大量加入。热液脉型矿床成矿物质同样具有深源特点,成矿流体属相对均匀的中温、中低温H2O-NaCl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水。成矿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白音诺尔铅锌矿形成于早中三叠世(约244Ma),而浩布高铅锌矿、黄岗锡铁矿、东山湾钨钼矿、双尖山银矿、大井锡铜矿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约132Ma~143Ma)。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多金属矿床可划分为两个成矿系列,其一为中晚三叠世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铅锌银铜钼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其二为与早白垩世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锡、铁、钨、钼、铅、锌、铜、银多金属系列。其中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系列:①早白垩世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铅-锌-银-(铜)多金属亚系列,②早白垩世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钨-钼-(铅)-(锌)-(银)多金属亚系列,③早白垩世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锡-(铁)-(钨)-铜-(铅)-(锌)多金属亚系列。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内不同类型多金属矿床的产出及分布受到地层、构造、岩浆岩的联合控制,二叠系、中生代中酸性岩体、断裂构造及物化探异常等是区内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本文建立了黄岗梁-甘珠尔庙地区多元地学信息数据库,提取二叠系、地层组合熵异常、化探异常等多个信息作为证据因子层,对研究区进行了基于证据权模型的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研究,并圈定了7个多金属找矿靶区。

孙芹[10](2012)在《新疆三塘湖跃进沟地区二叠系湖相热液喷流型原生白云岩综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新疆三塘湖盆地跃进沟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实测剖面发育的纹层状“铁白云石岩”和“白云岩”进行了全面的岩相学、地球化学研究,认为:(1)以纹层状泥晶“铁白云石岩”和泥晶“白云岩”为代表的湖相热液喷流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主要有与热液活动有关的碳酸盐矿物(铁白云石、白云石、方解石)、铝硅酸盐矿物(碱性长石、方沸石)、硅酸盐矿物(石英)及少量的金属硫化物矿物、磷灰石、石盐等。热液矿物具有一定的共生组合规律,可识别出与铁白云石或白云石共生的6种热液矿物组合类型;(2)通过电子探针与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这些热液矿物的客观存在且不同结构构造的同类热液矿物有着相同的物质来源。(3)该套湖相热液喷流型原生白云岩具微—隐晶结构和纹层状构造为主,局部可见热水内碎屑结构、热水喷爆角砾结构和同生变形层理。(4)根据C.O同位素可推断出该时期为封闭的高温、高盐度湖相成岩环境。根据Sr同位素分析该时期热水喷流岩的热液流体来源于地幔。(5)通过三塘湖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上下发育的两套火山岩,认为该地区强烈而持续的火山活动反映出该区二叠纪时期地幔物质的活跃性;且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三塘湖跃进沟芦草沟组热水喷流沉积岩与上地壳稀土元素特征接近,说明来自地幔的热水流体与地壳物质发生混染作用。(6)综合构造背景分析,从晚石炭世开始,三塘湖盆地进入陆内演化阶段,早中二叠世为区域伸展、陆内断陷、凹陷盆地形成阶段,此阶段发育大量高角度正断层和同沉积断层为热液活动及喷发提供了良好通道,同时该时期多期次火山活动也使热液更容易流通。(7)热水喷流沉积岩的沉积模式为:岩浆活动期,碱性岩浆溢流,形成了以方沸石、碱性长石为代表碱性岩石,在岩浆间歇期,以碳酸盐型热液为主不同成分热液交替喷流,使早期形成的岩石发生喷爆,在喷流口及其附近形成热水喷爆角砾结构及热水内碎屑结构,远离喷流口处形成纹层状泥晶铁白云石岩和泥晶白云石岩。(8)讨论了三塘湖跃进沟地区芦草沟组原生白云岩成因类型。(9)热水喷流沉积岩的发现为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二、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纪盆地中喷流型矿化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纪盆地中喷流型矿化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榆树林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3 勘查、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以往工作程度
        1.3.2 科研工作现状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古生界
        2.2.2 中生界
        2.2.3 新生界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4 区域侵入岩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特征
    4.2 矿石特征
        4.2.1 矿石类型与组分
        4.2.2 矿石结构与构造
        4.2.3 矿石成分
    4.3 成矿期次与阶段
    4.4 围岩蚀变特征
第5章 成矿岩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5.1 样品采集
    5.2 岩相学特征
    5.3 分析结果
        5.3.1 主量元素特征
        5.3.2 微量、稀土元素特征
    5.4 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第6章 矿床成因
    6.1 成矿地质条件
        6.1.1 地层条件
        6.1.2 构造条件
        6.1.3 岩浆岩条件
    6.2 成岩成矿时代
    6.3 成矿流体特征
        6.3.1 样品采集及研究方法
        6.3.2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特征
        6.3.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6.4 成矿物质来源
    6.5 矿化富集规律与成矿模式
        6.5.1 矿化富集规律
        6.5.2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6.5.3 成矿动力学背景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内蒙古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锆石U-Pb年龄和S、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3 样品特征与实验测试
    3.1 锆石U-Pb测试样品、测试方法与结果
    3.2 S、Pb同位素测试样品、测试方法与结果
4 讨 论
    4.1 成矿时代
    4.2 S、Pb物质来源
    4.3 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环境
5 结 论

(3)内蒙黄岗梁绿色发晶的矿物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水晶的包裹体研究
        1.2.2 水晶的颜色成因
        1.2.3 水晶的晶体形貌研究
        1.2.4 水晶的成因
        1.2.5 黄岗梁锡铁多金属矿床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
    2.2 矿床地质特征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2.4 矿体特征
        2.2.5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的划分
    2.3 小结
第3章 内蒙绿色发晶的宝石学特征
    3.1 内蒙绿色发晶的外观特征
        3.1.1 绿色发晶的宏观特征
        3.1.2 绿色发晶的晶面形貌特征
    3.2 内蒙绿色发晶的物理光学特征
    3.3 小结
第4章 内蒙绿色发晶的矿物学特征
    4.1 围岩的结构及矿物组成
    4.2 绿色发晶中的固体包裹体特征
        4.2.1 固体包裹体的镜下特征
        4.2.2 X射线衍射分析
    4.3 绿色发晶及其包裹体的化学组成
    4.4 内蒙绿色发晶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4.4.1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方法
        4.4.2 绿色发晶中流体包裹体的形态及分布特征
        4.4.3 绿色发晶中流体包裹体的性质
    4.5 小结
第5章 内蒙绿色发晶的颜色成因
    5.1 包裹体与绿色发晶颜色的关系
        5.1.1 固相包裹体
        5.1.2 气液两相包裹体
    5.2 致色离子对绿色发晶颜色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内蒙绿色发晶的成因探讨
    6.1 绿色发晶的成矿环境条件
    6.2 内蒙绿色发晶的形成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大兴安岭南段敖包吐铅锌矿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铅锌的资源分布与用途
    1.2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岩浆热液脉型铅锌矿
        1.3.2 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型铅锌矿
        1.3.3 大兴安岭南段铅锌矿
    1.4 研究内容
    1.5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二叠系
        2.1.2 侏罗系
        2.1.3 第四系
    2.2 区域构造
        2.2.1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侏罗纪岩浆岩
        2.3.2 白垩纪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3.1 火山岩
        3.3.2 侵入岩
        3.3.3 岩脉
    3.4 矿体特征
        3.4.1 Ⅰ号矿带
        3.4.2 Ⅱ号矿带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石组成
        3.5.2 矿石结构、构造
    3.6 围岩蚀变
    3.7 成矿阶段
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1 LA-ICP-MS锆石U-Pb定年
        4.1.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4.1.2 成岩年龄
    4.2 岩石主、微量元素
        4.2.1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4.2.2 主量元素
        4.2.3 微量元素
    4.3 岩石Sr-Nd同位素
        4.3.1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4.3.2 Sr-Nd同位素
    4.4 锆石Hf同位素
        4.4.1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4.4.2 Hf同位素
    4.5 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
5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1 流体包裹体
        5.1.1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5.1.2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1.3 包裹体拉曼成分分析
        5.1.4 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
    5.2 C-H-O同位素
        5.2.1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5.2.2 H-O同位素
        5.2.3 C-O同位素
    5.3 S-Pb同位素
        5.3.1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5.3.2 Pb同位素
        5.3.3 硫化物S同位素
        5.3.4 黄铁矿原位S同位素
6 矿床成因
    6.1 闪锌矿Rb-Sr定年
    6.2 矿床成因
        6.2.1 成矿流体来源
        6.2.2 成矿物质来源
        6.2.3 矿床类型
        6.2.4 成矿模式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地球化学元素序结构技术的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地质成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球化学元素序结构技术简述
2 应用示例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与数据源
    2.2 区域地质成矿分析
        (1) 地球化学地质 (成矿) 单元分区图
        (2) 主要成矿期次
        (3) 主要成矿类型“基因”特征
        4) 元素弱异常分布区“基因”特征分析
3 结语

(6)内蒙古中东部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2 各类型矿脉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3 不同类型矿化的空间变化规律
4 成矿系列与成矿作用
5 矿 (化) 体分布模型
6 成矿地质条件与勘查方向
    6.1 成矿地质条件
    6.2 勘查方向

(7)内蒙古黄岗梁铁锡矿床闪锌矿LA-ICP-MS微量元素组成及其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地质特征
2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测试方法
3 测试结果
4 讨论
    4.1 同源性分析
    4.2 微量元素赋存状态
    4.3 微量元素对成矿温度的指示
    4.4 微量元素对成因的指示
5 结论

(9)内蒙古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论文选题依据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研究现状
        1.3.2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元古界
        2.1.2 早古生界
        2.1.3 晚古生界
        2.1.4 中生界
        2.1.5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区域地质演化与成矿动力学环境
    3.1 前中生代构造演化
        3.1.1 古亚洲洋盆形成与发展阶段
        3.1.2 古亚洲洋俯冲阶段
        3.1.3 古亚洲洋闭合阶段
    3.2 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动力学环境
        3.2.1 三叠纪岩浆作用
        3.2.2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作用
        3.2.3 中生代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3.3 小结
第4章 研究区主要矿床地质特征
    4.1 矽卡岩型矿床
        4.1.1 浩布高铅锌多金属矿床
        4.1.2 白音诺尔铅锌多金属矿床
        4.1.3 黄岗梁锡铁多金属矿床
    4.2 斑岩型矿床
        4.2.1 东山湾钨钼多金属矿床
    4.3 热液脉型矿床
        4.3.1 双尖子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
        4.3.2 大井锡铜多金属矿床
第5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系列
    5.1 浩布高铅锌多金属矿床
        5.1.1 成矿物质来源
        5.1.2 成矿流体来源
        5.1.3 成矿时代讨论
        5.1.4 矿床成因与成矿机制
    5.2 白音诺尔铅锌矿床
        5.2.1 成矿物质来源
        5.2.2 成矿流体来源
        5.2.3 成矿时代讨论
        5.2.4 矿床成因
    5.3 黄岗锡铁多金属矿床
        5.3.1 成矿物质来源
        5.3.2 成矿流体来源
        5.3.3 成矿时代
        5.3.4 矿床成因讨论
    5.4 东山湾钨钼多金属矿床
        5.4.1 成矿流体性质及其演化特征
        5.4.2 成矿流体来源
        5.4.3 成矿年代学研究
        5.4.4 矿床成因讨论
    5.5 双尖子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
        5.5.1 成矿物质来源
        5.5.2 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来源
        5.5.3 成矿时代
        5.5.4 矿床成因讨论
    5.6 大井锡铜多金属矿床
        5.6.1 成矿物质来源
        5.6.2 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来源
        5.6.3 成矿时代
        5.6.4 矿床成因讨论
    5.7 成矿系列划分
        5.7.1 研究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特点
        5.7.2 成矿系列划分
        5.7.3 区域成矿模式
第6章 区域找矿方向
    6.1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6.1.1 地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6.1.2 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6.1.3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6.1.4 不同类型矿床找矿标志
    6.2 基于 GIS 的多元成矿信息提取
        6.2.1 地层成矿信息提取
        6.2.2 构造成矿信息提取
        6.2.3 岩浆岩成矿信息提取
        6.2.4 地球物理成矿信息提取
        6.2.5 地球化学成矿信息提取
    6.3 基于证据权重法的成矿预测研究
        6.3.1 证据权重法的基本原理
        6.3.2 研究区成矿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新疆三塘湖跃进沟地区二叠系湖相热液喷流型原生白云岩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研究现状
        1.2.1 热水喷流沉积岩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白云岩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工作完成情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三塘湖盆地构造及演化
        2.1.1 构造基本特征
        2.1.2 构造演化阶段划分
    2.2 三塘湖盆地二叠纪地层
        2.2.1 早二叠世地层层序
        2.2.2 中二叠世地层层序
第三章 原生白云岩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
    3.1 野外露头观察
    3.2 矿物学特征
        3.2.1 微组构鉴定
        3.2.2 X-衍射分析
        3.2.3 电子探针分析
        3.2.4 阴极发光
    3.3 岩石学特征
        3.3.1 热水喷流沉积岩定名划分方案
        3.3.2 岩石学特征
        3.3.3 结构构造特征
第四章 原生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
    4.1 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2 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五章 热液喷流型原生白云岩成因探讨及研究意义
    5.1 “白烟型”热水喷流沉积岩成因
        5.1.1 “白烟型”热水喷流沉积岩成因探讨
        5.1.2 热液喷流型原生白云岩沉积模式
    5.2 “白烟型”热水喷流沉积岩对油气资源研究意义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纪盆地中喷流型矿化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榆树林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D]. 张梦. 吉林大学, 2020(08)
  • [2]内蒙古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锆石U-Pb年龄和S、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郭硕,何鹏,刘洋,滕飞,胡晓佳,王文龙,杨泽黎. 现代地质, 2020(01)
  • [3]内蒙黄岗梁绿色发晶的矿物学特征[D]. 刘俊伯.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4]大兴安岭南段敖包吐铅锌矿床成因研究[D]. 王瑞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5]基于地球化学元素序结构技术的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地质成矿分析[J]. 孙琦夫,张远飞. 矿产勘查, 2018(11)
  • [6]内蒙古中东部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J]. 邵爱东,王伟杰. 世界有色金属, 2017(09)
  • [7]内蒙古黄岗梁铁锡矿床闪锌矿LA-ICP-MS微量元素组成及其指示意义[J]. 徐卓彬,邵拥军,杨自安,刘忠法,王文兴,任兴民.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7(03)
  • [8]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和找矿潜力[J]. 曾庆栋,刘建明,禇少雄,郭云鹏,高帅,郭理想,翟媛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04)
  • [9]内蒙古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D]. 王承洋. 吉林大学, 2015(08)
  • [10]新疆三塘湖跃进沟地区二叠系湖相热液喷流型原生白云岩综合研究[D]. 孙芹. 西北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大金刚南段二叠系盆地介质设备型矿化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