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12英寸芯片问世

全球首款12英寸芯片问世

一、全球首批12in晶片问世(论文文献综述)

孙永强[1](2019)在《化学势调控生长单体的150mm 4H-SiC厚膜外延生长》文中研究指明4H-SiC具有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能,是制备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近年来,基于4H-SiC半导体的高压高功率器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随着器件耐压等级的提高,所需4H-SiC外延层厚度也逐渐增加;同时,为了降低4H-SiC功率器件的制备成本,增大晶圆尺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4H-SiC的晶圆直径已经逐步由100 mm提高至150 mm。然而,随着晶圆尺寸的增大,片内温度梯度增大,外延膜层的结构和粗糙度不易控制,缺陷的抑制难度增大;径向的源气耗尽差距加大,片内厚度和掺杂浓度分布均匀性难以保证。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开展150 mm 4H-SiC厚膜同质外延生长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基于台阶流生长模式,通过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研究了生长台阶高度随生长气氛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建立了 Si极性面4H-SiC衬底的四种C-Si双原子台阶结构模型,并在台阶边界处分别吸附C/Si原子、SiC分子以及SimCn团簇等单体,形成原子、分子以及团簇生长结构。基于第一性原理的VASP软件包,模拟计算出各生长结构的形成能,考察其随Si相对化学势的变化趋势。通过与洁净台阶表面进行对比表明,Si原子、SiC分子以及Si2C团簇均能稳定吸附于台阶边界处。对比这三种单体吸附在4H-SiC四种台阶处的形成能可知,富Si状态下4H-SiC台阶表面优先吸附Si原子,生长台阶高度为1/4c,富C状态下表面优先吸附SiC分子,生长台阶高度为l/2c或lc。通过化学气相外延技术(Chemical Vapor Phase Epitaxy,CVPE)实验验证了理论预测的源气化学势调控,乃至C/Si 比改变与生长台阶高度变化的关系,并为150 mm 4H-SiC外延生长关键工艺指明方向:采用富Si生长工艺(Si/H2=0.26‰,C/Si=0.8)进行缓冲层低速生长,生长气氛中保持较高的Si源相对化学势可以使得外延生长台阶高度为1/4c,实现衬底晶格的完整复制,有利于衬底缺陷愈合的同时,还可以得到较高的N型离化掺杂浓度;采用富C工艺(Si/H2=0.97‰,C/Si=1.55)进行外延层高速生长,生长气氛中保持较高的C源相对化学式可以实现外延生长时优先吸附的生长单体为SiC分子,将生长台阶高度稳定在1/2c或lc,在实现高速外延生长的同时,得到较好的表面粗糙度和较低的离化掺杂浓度。2)研究了 150 mm 4H-SiC外延生长时新生成的基面位错(Basal Plane Dislocations,BPD’)、滑移生成界面位错(Internal Dislocations,IDs)以及半循环位错(Half-Loop Arrays,HLAs)的形成机理。通过延长150 mm 4H-SiC外延生长过程原位刻蚀时间至10分钟,使衬底应力得到充分释放,抑制了 BPD’缺陷滑移的产生。通过观察富Si条件下生长的缓冲层、富C条件下生长的外延层以及化学势持续变化下生长的梯度层中BPD’缺陷的数量变化。发现了富Si缓冲层中BPD缺陷完全消失;富C外延层中BPD缺陷大幅度减少;梯度层是BPD’缺陷出现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减少梯度层生长过程中富余C原子深入扩散进入富Si条件下生长的具有大量C空位/空洞的缓冲层,考查了加快梯度层生长、减少C原子的扩散时间对BPD’缺陷的影响。最终通过优化外延层的Si源流量和C源流量至Si/H2=1.94‰、C/H2=2.60‰(通入源气的C/Si=1.34),同时提高梯度层生长初始阶段的碳源流量使得梯度层开始生长时的C/Si由0.8增加至1.3,以保证整个梯度层在富C状态生长,使梯度层生长速度得到提高的同时,有效降低梯度层生长过程中富余的C源量,得到了零基面位错的150 mm 4H-SiC外延层。证实了化学势调控生长单体,不仅可以生长复制衬底晶格信息和修复衬底表面缺陷的缓冲层,而且可以生长粗糙度较好的高质量外延层。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用于指导梯度层生长气氛的调控,实现零基面位错的150 mm 4H-SiC同质外延。3)通过晶片承载盘非旋转状态下外延生长,获得生长源气耗尽的线性方式,微调进气端三路载气的比例,确保晶片表面生长氛围的一致性,使150 mm 4H-SiC 12μm厚外延层的厚度不均匀性由1.07%改进至0.30%。进一步通过线性计算三路氮气掺入流量,改善晶片径向掺杂源分布,使得150 mm 4H-SiC外延层的浓度不均匀性由8.55%改进至4.52%。使用优化后的工艺进行150 mm 4H-SiC 60μm厚膜外延生长,未发现外延层内出现BPD’缺陷或BPD’缺陷的滑移,总表面形貌缺陷密度约0.31 cm-2,2 mm×2 mm管芯良率为98.7%,片内厚度和浓度不均匀性分别为0.26%和4.49%,原子力显微镜(Atom Force Microscopy,AFM)检测 20 μm× 20 μm 的粗糙度(Roughness Mean Square,RMS)为 0.35 nm,未发现巨型台阶聚集。使用相同工艺连续重复生长,得到片间厚度与浓度均匀性分别为0.48%和5.67%,其外延层内均未发现BPD缺陷,且外延缺陷密度均低于0.42 cm-2,管芯良率均大于98%。

冷冰冰[2](2017)在《科普杂志翻译规范研究 ——基于SciAm三个译本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科普翻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李大光(2008)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西学东渐所引发的科学翻译;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最初20年,中国留美学者以创办《科学》和建立“中国科学社”,试图完整介绍科学的概念、价值和文化为主要目的的翻译高潮;第三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科学翻译呈现出不稳定、但是持续发展的趋势。可以说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科普翻译长期以来发挥着开启民智的重要作用。然而从国内科普翻译的研究现状来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科普翻译的研究成果匮乏、现有研究大多聚焦在翻译策略上,更重要的是科普翻译研究者的研究起点都是围绕传统科普翻译的目标,即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传递科学信息;然而事实是科普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将要经历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等各个阶段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我国自2006年前后逐渐走出传统科普阶段,向第二、三阶段发展。无论是公众理解科学阶段还是科学传播阶段,都强调与公众进行交流互动,而并非是传统的单向交流。如何在科普翻译中吸引公众兴趣、开启对话是需要研究的与时俱进的课题。第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科普工作者就将科普的文体类型分为“讲述体、文艺体、新闻体、辞书体和图说体”五种,但长期以来我国科普翻译呈现“文艺体”一枝独秀的研究局面。此外,科普译文可以有多种载体,如书籍、电影、电视纪录片、杂志或是网页,近十年西方翻译研究者开启了“翻译与(载体)物质形态(materiality and translation)”的研究流派,这种研究流派认为“没有超越物质形态的信息,所有意义的生成都受限于该意义所依托的物质载体和传播渠道(Mitchell,C.,2010)”。本研究对科普杂志的选材是试图探索新的科普翻译载体,希望能够引起广大研究者对于科普书籍之外其他传播媒介的兴趣。例如,虽然活力四射的综合科普杂志能在科普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但是二十世纪初许多科普名刊的中译本却命运多舛:如创刊于1872年、销量全球第一的美国生活科学杂志Popular Science,其中文版《科技新时代.Popular Science》创刊于1996年1月,一度是中国读者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指南、走近最新生活科技的桥梁,却于2014年10月终止,后来改版成为现在的《科技生活·Popular Science》;创刊于2000年的《大众机械师》是美国主要的机械科普杂志Popular Mechanics的中文版,在中国发行量低迷无法突破,于三年后停刊;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与生活》杂志获得美国迪斯尼公司《DISCOVER》杂志授权,在中国大陆的中文版《Discover·科技与生活》读者反响平平,与其在美国原版120万册的发行量来说,有天壤之别;还有意大利科普名刊Newton中文版昙花一现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科普翻译研究者从更大的社会语境下探讨背后的原因。第三,目前科普翻译研究角度多限于翻译策略研究,从而使研究格局单一,缺乏层次性。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选取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的三个中译本进行调查,这三个中译本分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创刊的《科学》、2002年在台湾创刊的《科学人》(繁体)以及2006年创刊的《环球科学》,调查的译文主要取自1979-2007近三十年间的SciAm期刊的新闻特写。Scientific American是美国经典科普杂志,具有170多年的创刊历史,其中的新闻特写在整个杂志中占有重要地位;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导语是新闻最重要的部分,标题和导语是抓住读者兴趣的最重要的语篇构成。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描写科普翻译作为社会活动的本质,所有语料以SciAm标题和导语的译文作为分析样本。研究借助的理论框架是彻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整个研究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历时的视角对比《科学》(1979-2000)、《科学》(2002-2005)和《环球科学》(2006-2007)三个时期SciAm译文规律性的译者行为,语料来自创刊初期和重要转折时期的译文,以便较为准确把握译者的翻译策略。基于大量案例统计分析,本文发现:1979-2000年《科学》译文主要采取“直译+意译”的翻译策略,翻译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对科技情报准确性及高级科普群体的需求;2002-2005年《科学》杂志被赋予了“将科学知识普及给大众”的新任务,使用翻译变体的策略在标题和导语翻译中渐露端倪,但由于相关翻译策略研究的不成熟,传统的“直译+意译”仍然是主流翻译策略;2006-2007年《环球科学》杂志在中国科学传播发展日益成熟的时期确立了“建立科普话语体系”的办刊原则,译者大量采用了各种翻译变体,其使用频率远远超过直译和意译的使用频率。从第一部分三个时期翻译规范的对比分析,本文可以得出科普翻译活动的社会属性:科普翻译承担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使命,其传意规范要根据赋予的历史使命来确定。研究发现,翻译变体在实现大众科普的社会目的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的第二部分采用共时对比的视角,对比了《环球科学》(2006-2007)和《科学人》(2002-2005)两期刊译者社会性最为凸显时期翻译变体的使用规范。对比的基础是译者采用的是翻译变体、并且是规律性的译者行为。这一部分采用“编译”代替第一部分翻译策略的“变译/非正法翻译/翻译变体”,来凸显本研究之新闻体科普文的文本属性。对比从“编译者扮演的交流角色”、“通俗易懂文风的实现”、“感叹号和插图承载的编译目的”等角度着手研究。这些对比基于的传意目的是“教化与娱乐兼具、重视人文关怀和开启公众交流”等现代科普的特征,而不仅仅是“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兼具文采”的传统科普特征。通过对两杂志的对比发现:《环球科学》和《科学人》译者在译文中扮演了社会评论家、科普教师、科技倡导者、科技产品推销员、文学家和寓趣者等角色,其中文学家和寓趣者两种角色是《科学人》杂志经常扮演的,而《环球科学》杂志则较少使用。“通俗易懂”的文风实现方面,研究从“专业词汇、逻辑的处理”和“大众语言”的使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两杂志编译者主要使用删除不译、用熟悉的内容来类比(或建立关联)、直接阐释等方法;而实现译文的“语言大众化”,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与读者对话”、“采用积极修辞”和“使用口头语或俚语”;对比发现,在“采用积极修辞”方面,《科学人》的修辞使用更为丰富,除了比喻、拟人等用于传意清晰化外,还使用了映衬、辞趣等使语言生动活泼的修辞方法,在使用“口头语”方面,《环球科学》较少使用口头语,而《科学人》杂志在标题和导语的翻译上则频繁使用口头语,甚至还使用俚语。感叹号作为非语言交流模式承载了“兴奋与惊讶、强调与召唤、呼告科技产品”的传意功能;而《环球科学》和《科学人》在插图与标题和导语传意关系上的差别在于:后者对标题和导语的设计更重视对插图的阐释。翻译策略是实现翻译规范的重要手段,作为模因具有传承性和模仿性,研究的第三部分试图梳理SciAm三个中文版中的精彩编译案例,建立新闻体科普编译模因池。本研究试图建立四个编译模因子池:目的模因池、手段模因池、位置模因池和积极修辞模因池;其中,目的模因池分为寓趣、求近、通俗化、开启对话、引导评价、政治守门等;手段模因池分为译写模因、改译模因、改写模因、减译和删译模因等;位置模因池分为常在段首的“解释预设点”、分散分布的“解释传意焦点”和常在段末的“总结主题意义”;积极修辞模因池则涵盖实现生动活泼文风可采用的摹声、拟人、映衬、譬喻、辞趣、仿拟、呼告、对偶、概数、设问和感叹等11种修辞手段。“模因”是同一文化的成员间散布的点子、行为、风格或惯用法,这一部分研究意在最大程度地汇集包括台湾在内的华语译者的科普编译策略,来致力于我国科普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因此,本研究三个主体部分分别着眼于新闻体科普翻译活动的社会本质、新闻体科普的编译规范、新闻体科普编译方法库的构建。笔者坦言,以上三方面的研究都是非穷尽的,因为科普翻译活动的历史背景描述可以更细致,编译者对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驾驭研究绝无止境,编译方法库也可以不断添加、没有穷尽。希望后续对新闻体科普翻译的研究能够不断丰富这些研究愿景,从而为建立中国科普话语体系建立坚实的后盾。

张健浪[3](2009)在《纳米世界——英特尔处理器制造工艺及架构发展回顾》文中研究指明正如同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钟声一样,芯片巨人英特尔ck-Tock的钟声也成为了这个行业的象征和助推器。每两更新一次的制造工艺、每两年更新一次的处理器架构、明的发展路线图和全面的产品线规划……英特尔的每一个动都会激起一片争论,引发一些思考;也正是芯片巨人的步不止,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牵引力和风向标。当然,除了步流星的前行,巨人也有打盹的时候,更何况竞争对手始对他的盘中餐虎视眈眈。回顾过去几年,英特尔的发展历可谓几经沉浮,有过失败的产品几乎令市场失去信心,也过鬼斧之作力挽狂澜扭转大局;有过颠覆传统的创新技术业界树立新标杆,也有与竞争对手势均力敌展开拉锯的艰时候。很幸运,经历过15载春秋的《个人电脑》在第一线证了IT产业的风雨沉浮,英特尔和桌面计算领域的分毫动自然也被我们详实记录。在本期专题中,《个人电脑》将您回顾近年来桌面计算领域的明争暗斗;在英特尔即将推崭新32纳米制造工艺之际,对已是昨日黄花的和正值当年技术和产品进行一次虽不完整但也足够全面的总结。

二银[4](2006)在《国内冶金动态》文中指出

肖云凤[5](2004)在《基于DSP的新型频率监控系统的开发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石英晶体在电子技术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石英晶体行业迅速发展,但用于晶体生产过程中的高精度频率监控设备基本上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这与国内晶体制造业对高精度频率监控设备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大大制约了国内晶体制造业的发展。 本文阐述了一种基于DSP的新型频率监控系统的开发研究,该系统能在线检测石英晶片在研磨过程中的不断变化的频率,自动控制晶片研磨厚度。以往的进口频率测控仪器都采用低速8位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本系统首次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代替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同时,应用了PLL锁相环构成扫描频率信号源。DSP芯片选用C2000系列的TMS320F240,主要完成频率响应信号的采集、频率测试和过程监控逻辑信号的产生、晶片频率及频差的计算、频率设定和显示、人机接口信号处理等任务;PLL锁相环路部分主要由鉴相器、环路滤波器、电压控制振荡器构成,产生稳定连续的频率扫描信号,它是本系统的关键电路。 论文首先在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中介绍了DSP芯片、锁相环技术及可编程逻辑器件这些基础知识,然后全面系统的论述了本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工作原理和软件应用程序设计,并介绍了一些抗干扰措施,最后为加强系统的抗干扰性提出了将非全数字PLL用全数字PLL(DPLL)代替的改进意见。实验证明,本系统可获得满意的测量控制效果,可实现石英晶片研磨过程自动化。

刘伟,袁永康,罗丹[6](2003)在《推动科技的力量——《科学美国人》年度50佳评选揭晓(上)》文中指出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无数科技英雄的推动。这些科技英雄不仅仅是指深居在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还应包括那些在创造科技价值方面不遗余力的实业家和企业家,在政策制定上提供正确导向的民间组织和政府官员……是这样的群力才使得科技永不停息地前行。享有世界声誉的《科学美国人》杂志去年年底首次从科技团队的角度出发对做出科学贡献的科技英雄们进行评估,并首次设立了“年度50佳奖项予以表彰。除2项“年度科研领袖和“年度商业领袖个人成就奖外,此奖项分别授予了2002年在农业、国防、医疗、能源、化工等12大技术领域中做出最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商业领导人、商业公司以及政策推动者。下面请随我们一起来关注这50颗最耀眼的科技明星背后的50个最瞩目的科技焦点。

周天[7](2000)在《业界要闻》文中指出 中国政府将鼓励境内外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资和独资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并对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线宽小于0.25微米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按鼓励外商对能源、交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国务院近日出台《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

张雨童[8](2020)在《《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文章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认为电力工业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电力行业正处在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技术的崛起等对传统的能源供应造成冲击。本翻译实践原文本为从国外相关能源网站收集到的英文文献,译文在《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中出版。译者在英译汉过程遵循忠实、通顺的原则,对电力期刊文本的翻译进行了研究。本翻译实践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实践项目背景和项目意义;第二部分是译前准备描述,包括分析平行文本和原文本的特征,从而确定翻译中遵循的原则;第三部分是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原文本的过程和翻译后的校对工作;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主要从词汇、句法以及标题和小标题三方面对翻译中的重难点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如增词法、转化法、省译法等,以期译文忠实、通顺。最后在结论部分,主要对翻译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了解了电力领域前沿科技,并且掌握了电力期刊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策略,提高了自身的翻译能力;同时,译者希望该实践报告能为翻译此类文本的译者提供一些参考。

鄢显俊[9](2010)在《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文中提出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产业革命,它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美国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造着人类社会。就技术和社会互动的角度观察,在美国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展开的过程,美国社会为信息技术革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经由信息技术革命“重塑”的当代资本主义被称为信息资本主义,在其形成过程中诞生了信息垄断,它指独占信息核心技术的信息产业垄断资本、凭借其市场权力,滥用知识产权以攫取高额利润而实施的一种垄断,是当今资本主义微观经济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现象,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它鞭辟入里的解剖将为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一扇独特的“视窗”。信息垄断起源于信息经济形成和信息产业勃兴的20世纪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信息垄断的实质是对知识的垄断,其表现形式是垄断IT核心技术。信息垄断的发展史也就是全球计算机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和CPU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的发家史,其产业代表是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结成的Wintel联盟。而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所造成的影响逐渐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它有可能成为信息时代美国控制互联网“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信息垄断生态环境模型”揭示了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它由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产品基础和法律环境三大要素构成。信息垄断厂商熟练地运用法律策略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业策略打压竞争并侵害消费者。为此,它遭遇了美欧日韩各国频频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信息垄断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对抗自己的“内生反对力量”。这就是“自由软件”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开源软件”运动。前者坚决反对微软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软件”制度,堪称“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空想社会主义。后者试图探索一条“自由软件”商业化运作的道路,而且获得成功,这是理想妥协于现实的必然结果。信息垄断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信息时代的特殊体现。任由信息垄断泛滥将对经济公正乃至社会公正产生重大危害。而且,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强大的“战略武器”,信息垄断还能够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利益之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除了信息垄断这一微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外,还表现在中观和宏观的其他所有领域,在信息技术范式的“重塑”下,信息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表现为“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除此,“数字鸿沟”代表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探讨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测度方法和量化表现,将更有助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内在规律以及所蕴藏的危机。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信息时代最复杂的“两制”关系,其特征可用:“共时态并存中的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信息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生紧密联系和互动,这种复杂关系的演进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促使这种错综复杂关系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日愈全球化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动能所致,这是马克思早年所指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诸多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依旧。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两大本质特征仍旧如故,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即商品生产无所不在;第二,社会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榨取剩余价值。综合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必须看到,“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强调了不同社会生产方式更替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总之,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有长足的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变化本身。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变迁历程。运用ORBICOM提供的测量方法,通过多维度量化考察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它与信息资本主义的差距及中国的追赶特点。可以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中超常规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应对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典型代表的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的国策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向磊[10](2010)在《LED用半导体发光材料的产业现状》文中研究指明半导体技术在引发微电子革命之后,又在孕育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照明革命,其标志就是用半导体光源逐步替代白炽灯和荧光灯。本文介绍了LED用半导体发光材料的应用、技术和产业现状,对比了几种主要电/光转换材料及配套衬底材料的发展情况,阐述了LED用半导体发光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全球首批12in晶片问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球首批12in晶片问世(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势调控生长单体的150mm 4H-SiC厚膜外延生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碳化硅半导体
        1.2.1 碳化硅材料发展历程
        1.2.2 4H-SiC半导体材料的优异性能
    1.3 4H-SiC半导体的发展现状
    1.4 论文架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4H-SiC外延生长表征和台阶结构模拟计算
    2.1 4H-SiC外延生长方法
    2.2 4H-SiC外延生长及性能表征
        2.2.1 4H-SiC的台阶生长模式和竞位掺杂
        2.2.2 4H-SiC外延的生长工艺流程
        2.2.3 4H-SiC外延层参数表征
    2.3 4H-SiC计算模拟原理及计算方法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化学势调控生长单体的4H-SiC台阶生长
    3.1 非平衡生长驱动力
        3.1.1 晶体生长相平衡条件
        3.1.2 非平衡状态生长驱动力
    3.2 不同生长单体在4H-SiC四种台阶表面的吸附形成能
        3.2.1 4H-SiC台阶表面模型建立
        3.2.2 Si极性4H-SiC台阶表面形成能计算
        3.2.3 不同生长单体在Si极性4H-SiC台阶表面的吸附形成能
    3.3 源气化学势变化对吸附单体和生长台阶高度的影响
    3.4 源气化学势调控对4H-SiC外延的影响
        3.4.1 不同生长速度下源气化学势改变对4H-SiC外延表面的影响
        3.4.2 化学势调控不同吸附单体的4H-SiC外延生长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零基面位错4H-SiC的化学势调控外延
    4.1 4H-SiC外延层中的基面位错
        4.1.1 4H-SiC外延层中基面位错的分类和检测手段
        4.1.2 4H-SiC外延层中新生成的基面位错(BPD’)
        4.1.3 不同刻蚀时间对150 mm 4H-SiC外延层中BPD’滑移的影响
    4.2 化学势调控抑制4H-SiC外延层中BPD'的机理
        4.2.1 4H-SiC外延层中BPD’位错的起源
        4.2.2 4H-SiC外延层中BPD’位错的形成机理
    4.3 梯度层化学势调控的零基面位错4H-SiC外延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150 mm 4H-SiC厚膜外延生长
    5.1 4H-SiC外延生长实验设计
    5.2 高速外延及背景浓度生长
    5.3 150mm 4H-SiC外延均匀性控制
    5.4 150mm 4H-SiC厚膜外延生长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科普杂志翻译规范研究 ——基于SciAm三个译本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科普概念研究”综述
        2.1.1 科普模式的演进
        2.1.2 以“公众理解科学”为核心的西方现代科普
        2.1.3 现代科普的内涵特征
        2.1.4 现代科普的重要手段:新闻体科普文
    2.2“科普翻译研究现状”综述
        2.2.1 立足于“传统科普”
        2.2.2 研究成果匮乏
        2.2.3 研究内容简述
        2.2.4 国内科普翻译研究的缺陷
    2.3“翻译规范理论”综述
        2.3.1 翻译模因与翻译规范
        2.3.2 翻译规范理论解析
        2.3.3 翻译策略与翻译规范
    2.4 小结
第三章 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及中译本
    3.1 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简介
    3.2 SciAm的三个中译本
        3.2.1《科学》发行背景及命运
        3.2.2《环球科学》发行背景及现状
        3.2.3《科学人》发行背景及现状
        3.2.4 小结
    3.3 SciAm文本分析
        3.3.1 科普杂志与新闻特写
        3.3.2 标题和导语
        3.3.3 SciAm标题与导语的分析
        3.3.4 小结
第四章《科学》—《环球科学》翻译规范的历时分析
    4.1《科学》(1979-2000)译文的分析
        4.1.1 关系规范:译文与原文极似
        4.1.2 传意规范特点 1:消极传意
        4.1.3 传意规范特点 2:社会文化语境不连贯
        4.1.4 期望规范:科技情报与高端科普
    4.2《科学》(2002-2005)译文的分析
        4.2.1 关系规范:极似与近似交融
        4.2.2 传意规范:意译和变译优化传意
        4.2.3 新旧翻译规范的竞争共存
        4.2.4 期望规范:向“大众科普”转变
    4.3《环球科学》(2006-2007)译文的分析
        4.3.1 关系规范:“不似”成为主流
        4.3.2 传意规范特点 1:社会文化语境连贯
        4.3.3 传意规范特点 2:积极传意
        4.3.4 期望规范:科学传播与科普话语体系
    4.4 科普翻译规范历时对比阐述
        4.4.1《科学》(1979)—《环球科学》(2007)
        4.4.2《环球科学》(2007)—《环球科学》(2009)
第五章《环球科学》与《科学人》翻译规范的共时对比
    5.1“编译”:新闻文本中的“变译”
    5.2 编译者扮演的角色
        5.2.1 社会评论家
        5.2.2 科普教师
        5.2.3 科技倡导者
        5.2.4 科技产品推销员
        5.2.5 文学家
        5.2.6 寓趣者
        5.2.7 小结
    5.3 编译者对通俗文风的创造
        5.3.1 对专业词汇、逻辑的处理
        5.3.2 大众语言的使用
        5.3.3 小结
    5.4 编译者对感叹号的使用
        5.4.1 兴奋与惊讶
        5.4.2 强调和召唤
        5.4.3 呼告—特殊的召唤
        5.4.4 分析与小结
    5.5 编译者对插图的利用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新闻体科普编译模因池的构建
    6.1“模因”的内涵
    6.2 编译目的模因
        6.2.1 寓趣
        6.2.2 求近
        6.2.3 通俗化
        6.2.4 开启对话
        6.2.5 引导评价
        6.2.6 政治守门
    6.3 编译手段模因
        6.3.1 译写
        6.3.2 改译
        6.3.3 改写
        6.3.4 减译和删译
    6.4 编译位置模因
        6.4.1 段首:预设点
        6.4.2 分散:传意焦点
        6.4.3 段末:主题意义
    6.5 积极修辞模因
        6.5.1 摹声
        6.5.2 拟人
        6.5.3 映衬
        6.5.4 譬喻
        6.5.5 辞趣
        6.5.6 仿拟
        6.5.7 呼告
        6.5.8 对偶
        6.5.9 概数
        6.5.10 设问
        6.5.11 感叹
第七章 结论
    7.1 内容总结
    7.2 局限与不足
    7.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3)纳米世界——英特尔处理器制造工艺及架构发展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90纳米
制造工艺:
Pentium 4的纠结
    31级超长流水线
    更精确的分支预测单元
    调度算法的改进
    缓存增容
    SSE3多媒体指令集
915
平台革命
    芯片组更新二三事
    “幼年”DDR2的烦恼
    PCIE总线
Pentium D
NetBurst
困兽犹斗
     Pentium D 805的回马枪
    芯片组的变化
    GMA950叩响高清娱乐之门
65纳米制造工艺,为巨人铺路
    英特尔宽位动态执行技术
    英特尔智能功率能力技术
    英特尔高级智能高速缓存技术
    英特尔智能内存访问技术
    英特尔高级数字媒体增强技术
    酷睿的胜利
    芯片组规格变动
    关于965芯片组
多核心平台:
大势所趋,方
兴未艾
    软件优化:多核平台的命门
    “变本加厉”的8核平台
     8核平台的豪迈与尴尬
45纳米制造工艺,半导体工艺的里程碑
    摩尔定律的延续,半导体制造
工艺的突破
    增强型酷睿微架构:下一次质
变的量变积累
        SSE4多媒体扩展指令集
        快速Radix-16除法器
        Super Shuffle引擎
        更多技术更新
    45纳米,能效表现创新高
        基本性能测试:微弱优势聊胜于无
        多媒体应用测试:软件决定一切
        功耗测试:节能省电新高度
Nehalem,
工程美学的
里程碑
    更灵活!可扩展架构浅析
    封装变更及连锁反应
    全新总线规范
QuickPath Interface
    内存控制器入驻CPU
    多媒体指令集再度更新
    超线程技术重返舞台
    似曾相识的Turbo Boost技术
    高速缓存的容量变化
    Nehalem,一览众山小
迈入32纳
米时代:英
特尔32纳
米工艺与
Westmere
处理器揭晓
    Intel的“Tick-Tock”计划:
架构与工艺交替演进
    进军32纳米:Intel引入第二代
高-K材料、金属栅极技术
    32纳米工艺的其他创新:第四
代应变硅、浸没式光刻、绿色封装
    32纳米中采用的浸没式光刻技术
    更加环保的32纳米工艺
    基于32纳米制造工艺的
Westmere
    前瞻

(5)基于DSP的新型频率监控系统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特点及基本思路
        1.2.1 研究对象特点
        1.2.2 基本思路及控制要求
    1.3 论文构成
第二章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1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2.2 系统的总体结构
    2.3 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
        2.3.1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特点及性能优势
        2.3.2 锁相环技术
        2.3.3 可编程逻辑器(PLD)
    2.4 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3.1 石英晶体测频原理
        3.1.1 压电效应
        3.1.2 压电晶体谐振电路图
        3.1.3 石英晶体理论电参数模型
        3.1.4 石英晶体的电抗频率特性
        3.1.5 传感器电路设计
    3.2 频率测量
        3.2.1 D/A转换模块
        3.2.2 扫描频率产生模块
        3.2.3 扫描频率选择驱动模块
        3.2.4 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
        3.2.5 中断识别脉冲产生模块
    3.3 频率监控
        3.3.1 电机控制
        3.3.2 频率监视
    3.4 DSP模块的实现
        3.4.1 模块框图
        3.4.2 译码逻辑与等待状态机(PLD)
        3.4.3 复位、时钟与电源监视电路
        3.4.4 存储器接口
    3.5 键盘设定
    3.6 频率计算数学模型
        3.6.1 理想数学模型
        3.6.2 修正后的数学模型
        3.6.3 现场测量中具体的频率计算公式
    3.7 小结
第四章 新型频率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
    4.2 基于DSP的软件设计
        4.2.1 软件设计方法
        4.2.2 DSP编程
        4.2.3 软件功能模块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抗干扰措施
    5.1 硬件抗干扰
    5.2 软件抗干扰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8)《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文章英译汉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1 Task Description
    1.1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Project
Chapter2 Prepara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s
        2.1.1 Lexical Features of Source Texts
        2.1.2 Syntactic Features of Source Texts
    2.2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s
    2.3 Translation Principles for the Project
        2.3.1 Faithfulness
        2.3.2 Readability
Chapter3 Translation Process
    3.1 Pre-translation
    3.2 Translating the Source Text into Chinese
    3.3 Post-translation
Chapter4 Case Analysis
    4.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and Common Words
        4.1.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4.1.2 Translation of Common Words
    4.2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4.2.1 Division and Synthesization
        4.2.2 Addition and Omission
        4.2.3 Conversion
        4.2.4 Domestication
    4.3 Translation of Titles and Subtitles
        4.3.1 Conciseness
        4.3.2 Accuracy
Chapter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Acknowledgements

(9)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问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的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及内涵
        (二) 信息技术革命促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三) 垄断理论的争鸣及信息产业的垄断现象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革命
        (二) 信息化、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
        (三) 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与信息垄断
    四、研究的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一) 研究的难点
        (二)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历史原因
        一、信息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科技-产业革命
        二、信息技术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基于SST理论的分析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一、信息垄断前史——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萌芽
        二、信息垄断的萌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迅速发展阶段
        三、信息垄断的形成与发展——信息经济基本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第二章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及"另类信息垄断"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Wintel联盟"
        一、何谓Wintel联盟
        二、信息垄断暨Wintel联盟的特征
    第二节 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
        一、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的含义
        二、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变革
第三章 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信息产业及其加速度规律
        一、"摩尔定理"(Moore's law)揭示信息产业的加速度规律
        二、"摩尔定理"(Moore's law)对信息垄断的意义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产品基础:信息产品的诸多特性
        一、信息产品的生产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
        二、信息产品能够对用户产生极强的"锁定"(Lock-in)效应
        三、信息产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四、信息产品具有"网络效应"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法律环境:严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一、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简介
        二、美国在全世界率先开启对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先河
第四章 信息垄断厂商的市场策略及其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
    第一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法律策略:用"知识产权的大棒"维护垄断
        一、计算机软件保护肇始之作:盖茨"致计算机爱好者的公开信"
        二、专利权从来都是英特尔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
        三、微软的全球反盗版行动
    第二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商业策略:"知识霸权"主宰下的赢家通吃
        一、"捆绑"(Bundling)策略
        二、OEM策略
        三、"歧视性价格"策略
        四、"标准战争"
    第三节 信息垄断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魔道相长的激烈对抗
        一、美国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微软、英特尔遭遇的反垄断调查及诉讼
        二、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针对微软、英特尔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
第五章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本质及危害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
        一、"自由软件"运动: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从"自由软件"到"开源软件"的嬗变:自由精神如何不被商业湮灭
    第二节 "开源软件"对微软垄断的挑战及微软的应对
        一、"万圣节文档":微软内部机密备忘录
        二、"开源软件"反抗微软垄断的苦斗及初现的曙光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本质及危害
        一、信息垄断的本质
        二、信息垄断的危害
第六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及其新型的两极分化
    第一节 信息技术范式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
        一、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转型
        二、信息技术范式框架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创造性破坏"的一般描述
        三、信息资本主义新变化种种:"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
    第二节 信息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数字鸿沟"
        一、"数字鸿沟"及其测量模型
        二、信息资本主义"数字鸿沟"的种种量化表现
        三、各国"信息状态"暨"数字鸿沟"的演进比较
第七章 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共时态并存中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的"两制"关系
        一、"两制"关系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A-B(1975-1979)
        二、"两制"关系深入、全面且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B-E(1992-2008)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信息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二、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信息化的综合比较
        三、信息化进程中的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节 当代中国应对信息技术革命挑战的方略
        一、创新型国家与与国家创新体系
        二、中国特色的主创新道路及国家创新体系
结束语
    一、全文总结
    二、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LED用半导体发光材料的产业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世界各国对LED芯片用半导体发光材料产业的发展政策
应用领域
    (1) 显示屏、交通信号显示光源
    (2) 汽车工业
    (3) LED背光源
    (4) 照明光源
半导体发光材料
    1. LED芯片发光原理
    2. 半导体材料的条件
        (1) 带隙宽度合适
        (2) 可获得电导率高的p型和n型晶体
        (3) 可获得完整性好的优质晶体
        (4) 直接带隙
    3. 半导体材料的选择
        (1) 硒化锌 (ZnSe)
        (2) 氮化镓 (GaN)
        (3) 氧化锌 (ZnO)
    4. 衬底材料的选择
        (1) 蓝宝石 (α-Al2O3) 衬底
        (2) 碳化硅 (SiC) 衬底
        (3) 氧化锌 (ZnO) 衬底
        (4) 硅、砷化镓
    5. 先进材料制备技术
        (1)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 (MOCVD)
        (2) 分子束外延 (MBE)
        (3) 卤化物气相外延 (HVPE)
国内外主要半导体发光材料的生产技术对比
LED用半导体材料的标准情况
总结

四、全球首批12in晶片问世(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学势调控生长单体的150mm 4H-SiC厚膜外延生长[D]. 孙永强. 厦门大学, 2019
  • [2]科普杂志翻译规范研究 ——基于SciAm三个译本的调查[D]. 冷冰冰.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01)
  • [3]纳米世界——英特尔处理器制造工艺及架构发展回顾[J]. 张健浪. 个人电脑, 2009(10)
  • [4]国内冶金动态[J]. 二银. 中国有色冶金, 2006(01)
  • [5]基于DSP的新型频率监控系统的开发研究[D]. 肖云凤. 中南大学, 2004(04)
  • [6]推动科技的力量——《科学美国人》年度50佳评选揭晓(上)[J]. 刘伟,袁永康,罗丹. 国外科技动态, 2003(01)
  • [7]业界要闻[J]. 周天.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00(08)
  • [8]《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文章英译汉实践报告[D]. 张雨童. 河北大学, 2020(08)
  • [9]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 鄢显俊. 云南大学, 2010(08)
  • [10]LED用半导体发光材料的产业现状[J]. 向磊. 世界有色金属, 2010(10)

标签:;  ;  ;  ;  ;  

全球首款12英寸芯片问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