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美日用瓷执行新《备忘录》(论文文献综述)
王辉[1](2013)在《国际劳务合作中的劳工权利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和融合的表现。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国际劳务合作是世界各国参与世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国与国之间经济领域里相互依赖的结果。世界各国之间在劳工权利保障水平上存在差异,通过国际劳务合作的方式就是一条合适的减少差距的途径。国际劳务合作为劳务输出国带来了外汇收入,可以用来改善工人工作条件,提高工人生活质量,提升国家技术水平等,也促使劳务输出国在国际社会的要求下不断地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管理手段。同样,对劳务输入国来说,通过国际劳务合作可以缓解或解决本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特别是本国劳动力不足的行业及本国工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通过直接引进劳务人员,不但输入了技术,而且也可以减省很多培训费用和生产成本。同时,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人员的流动,增强了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交往,有利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最终使世界各国的劳工标准趋于一致,推动国际社会的共同繁荣,也促进整个国际社会的进步发展。论文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研究了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本论部分共计七章第一章研究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基本理论。首先指出了国际劳务合作的概念和类型。然后,对劳工权利的内涵、外延及内容从国内外研究的角度进行剖析,得出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概念。研究中重点论证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理论基础。最后总结出国际劳务合作和劳工权利保障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通过本章的研究,明确了论文的两个主要关键词——国际劳务合作和劳工权利保障的涵义,有利于后面章节内容的研究。同时也阐述了国际劳务合作中保障劳工权利的理论基础,使研究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第二章分析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国际社会对劳工权利保障的实践和不足。从国际层面分析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现状,体现在国际公约、国际多边和双边劳务协定及国际惯例方面。国际公约方面显得比较复杂,既有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贸易组织制定的公约,也有国际移民组织的宪章等。国际多边和双边劳务协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均有体现,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在多边和双边劳务协定签订中比较积极,以此来推动劳工权利保障的发展。国际惯例中对劳务人员的收入、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有相应的体现。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国际公约、多边和双边劳务协定及国际惯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在劳工权利保障方面的发展并不是非常顺利。第三章分析了国际劳务合作中世界各国对劳工权利保障的立法和存在的问题,是从一些国家的国内层面来研究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状况。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日本、韩国在劳工权利保障方面有相应的立法和管理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劳务输入国的立法往往更多地考虑本国利益,而忽视了劳务输出国的利益,使国内立法难免偏颇。第四章研究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机制的构建。基于在现有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重新设计和构建,力图消除现有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使制度更能满足劳工权利保障的需要。本章分别从主体、制度和救济三方面研究了有关劳工权利保障的国际组织分工与合作、劳工权利保障纳入WTO的可能性制度构建、劳工权利损害救济途径,构建了劳工权利保障的机制,使劳工权利在国际劳务合作中得以全面保障。第五章研究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纳入软法性规范的现实性安排。国际软法性规范大量存在并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劳工权利保障纳入以SA8000和IS026000为代表的社会责任标准软法性规范具有一定的背景和基础,并具有必要性。因此,进一步分析了劳工权利保障纳入社会责任标准软法性规范的路径,并分别指出了在SA8000和IS026000中的体现。第六章研究了国际劳务合作合同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约定和法律适用原则。国际劳务合作合同,对劳工权利保障具有直接效力。指出了广义和狭义的国际劳务合作合同的签订和法律关系,并分析了国际劳务合作合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了国际劳务合作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为劳工权利保障提供了法律选择的方法。第七章研究了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现状和完善。分析了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认真梳理了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出了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受损的典型事例及原因,并分析了在劳工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在对外劳务合作中加强劳工权利保障的国际应对、完善国内法律制度和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等方面的对策,使劳工权利得以充分全面的保障。结论部分对论文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重申了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指出了论文研究的重点和主要观点。
魏东[2](2011)在《WTO框架下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成员,弹指一挥间,“入世”已经十年。成为国际贸易大家庭的一员,即可以享受WTO成员的权利,为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方面随着关税的降低,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的逐渐取消,进口商品将越来越多的涌入我国,冲击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我国出口商品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使得形势日益严峻,形形色色、花样繁多的技术壁垒使得走出去面临诸多难题。我们通常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由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 Agreement)来规范的,由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三个要素组成。本文所指的TBT,当我们称其为壁垒时,显然是从其对国际贸易起阻碍作用的角度说的。另一方面,当我们尝试构建自己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管理体系时,笔者倾向于使用“技术性贸易措施(Technical Measures to Trade)"这一中性的名词。我们有必要充分研究国际上通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熟悉其规则和惯例,并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在遵守WTO规则的基础上,探寻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以实现《TBT协定》所认同的合法目标:即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以及保护国家安全。此外,我们研究TBT,将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规则,按中国国情“量身定制”非歧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将不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商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阻挡在国门之外,维护我国的正常经济和贸易利益。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我们的产业界在走向世界的同时,需要与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管部门一道共同配合,打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的外贸出口。本文尝试在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即体现中国自身特色,又不违背世贸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第一章介绍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形式、特点、地位和作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还包括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安全而实施的卫生与植物卫生(SPS)措施及绿色环境壁垒和专利壁垒等形形色色的贸易措施。文章分析了其最新变化,提示其既有合理正面的作用,又有对贸易阻碍的负面作用。第二章则通过介绍以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为代表的典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情况,着重从其技术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合格评定制度等方面逐一探讨分析其构成和运行特点,,并总结分析了欧美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经验。第三章以《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10)》为基础,分析了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第四章是实例剖析,着重介绍了美国应对欧盟化学品新法规(REACH)、日本对食品农产品建立的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技术壁垒执法案例分析。第五章着重分析了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现状、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第六章尝试从法律和实务层面探讨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合格评定体系及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体系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我国自己符合国际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专业人士深入了解技术壁垒,关注我国自己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使其完善并全方位地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接轨,从而使我国在履行入世承诺的同时,充分享受加入世贸带来的权利,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曾良焕[3](2006)在《福建9家陶瓷企业获日用陶瓷输美通行证》文中研究指明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泉州检验检疫局获悉,真泰尔陶瓷有限公司等9家福建省德化县陶瓷生产企业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确认,取得进入美国陶瓷市场的日用陶瓷的“通行证”。据统计,自1999年5月执行新的中美陶瓷谅解备忘录以来,泉州市获证企业已经达到42家,数量占福建省?
吴恂[4](2006)在《14家粤企再获日用陶瓷输美通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报讯 广东陶瓷业再传捷报。记者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近日,广东检验检疫局输美日用陶瓷认证监管工作现场会在潮州召开,又有14家粤企获得日用陶瓷输美资格。目前,广东地区已有308家日用陶瓷企业获得输美认证资格,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据了解,作为传统的出口产
刘保成[5](2006)在《论国际贸易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文中指出经过九轮世贸组织回合的谈判,各国关税水平得以大幅度降低,然而各类非关税壁垒仍然制约着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而且大有甚嚣尘上之势,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消费者权益、环境保护、人类及动植物健康为由所设立的技术性壁垒。据我国商务部统计,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出口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有五分之二的出口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每年我国受技术贸易壁垒所造成的贸易损失达到200亿美元左右。为此,商务部近来发布了首批10项《出口商品技术指南》,以帮助国内企业了解国外技术标准,更有效地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全球化带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和更廉价的商品与服务,但是它同时也在立法、司法和执行领域把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提到了更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法律制度不同,所以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概念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存在很大的差异。随着国际贸易交往的日趋深入,围绕消费者权益问题产生的法律纠纷愈演愈烈,其中有些属于产品质量问题,有些属于贸易做法问题,而更普遍的情况是,许多国家利用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幌子高筑贸易壁垒,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我们注意到,西方国家采取的产品质量、健康、环境标准以及法定的操作规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随意性。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企业对这些问题认识不足,我国的出口潜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我们同时注意到,受公共舆论的影响,企业界存在一定程度的民族主义倾向,有的甚至通盘否定西方国家有关消费者保护法规的积极意义,简单地认为西方国家的技术性法规是对中国出口的一种歧视性做法,于是他们与其开展预警研究,采取措施积极适应和应对,而是往往在问题发生之后更多地依赖政府对外交涉。因此,澄清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立法意图及其法律性质,从务实
高勤[6](2005)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壁垒开始逐步弱化,一些发达国家在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凭借其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设置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近年来,中国相当数量的传统优势产品频繁碰壁,出口纷纷受阻,有的甚至被迫退出了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研究技术贸易壁垒意义重大。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作为守卫国门的经济卫士,技术贸易壁垒具有的技术特征与一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一切活动都密切相关。在我国出口商品整体质量水平不高,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增多,而扩大出口又日益迫切的情况下,如何打破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 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现状及特点,以及对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挑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阐述了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在应对技术贸易壁垒中应发挥的作用。
胡清俊[7](2002)在《标准化耕作 企业尝甜头》文中指出检验检疫部门作为外经贸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何严格把关又设法促进外贸扩大出口是焦作检验检疫局经常思考的重大课题。鉴于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标准化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标准的先进与否已成为决?
焦作检验检疫局[8](2002)在《狠抓标准应用 切实促进外贸 扩大出口》文中研究指明
戴建平,周波[9](2000)在《输美日用瓷执行新《备忘录》》文中研究表明
二、输美日用瓷执行新《备忘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输美日用瓷执行新《备忘录》(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劳务合作中的劳工权利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第一章 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国际劳务合作的概念及类型 |
一、国际劳务的界定 |
二、国际劳务合作的概念 |
三、国际劳务合作的类型 |
第二节 劳工权利及其相关概念 |
一、劳工权利的理解 |
二、劳工权利保障的的概念 |
三、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模式 |
第三节 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理论基础 |
一、比较优势理论 |
二、人口迁移推拉理论 |
三、人权保障理论 |
四、劳资利益均衡理论 |
五、私法与公法的双重保护理论 |
第四节 国际劳务合作与劳工权利保障的关系 |
一、国际劳务合作促进和增强了劳工权利保障 |
二、劳工权利保障推动和有利于国际劳务合作 |
第二章 国际劳务合作中国际社会对劳工权利保障的实践和不足 |
第一节 国际公约对劳工权利保障的考察和不足 |
一、联合国的保护移民公约 |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务移民多边框架 |
三、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 |
四、国际移民组织的宪章 |
五、国际公约对劳工权利保障的不足 |
第二节 国际多边劳务协定对劳工权利保障的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
一、美国的多边劳务协定 |
二、欧共体条约和欧盟“蓝卡”计划 |
三、国际多边劳务协定对劳工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国际双边劳务协定对劳工权利保障的约定和缺陷 |
一、美国的双边劳务协定和投资协定 |
二、比利时与卢森堡的双边劳务协定 |
三、中国签订的双边劳务协定 |
四、国际双边劳务协定对劳工权利保障的的缺陷 |
第四节 国际惯例对劳工权利保障的体现和不足 |
一、国际惯例对劳工权利保障的体现 |
二、国际惯例对劳工权利保障的不足 |
第三章 国际劳务合作中世界各国对劳工权利保障的立法和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美国对劳工权利保障的全面立法和劳务许可制 |
一、美国劳工权利保障的全面立法 |
二、美国劳务输入的劳务许可制 |
第二节 俄罗斯对劳工权利保障的完善立法和配额管理制 |
一、俄罗斯对劳工权利保障的完善立法 |
二、俄罗斯实施劳务合作的配额管理制 |
第三节 澳大利亚对劳工权利保障的严格立法和特殊要求 |
一、澳大利亚对劳工权利保障的严格立法 |
二、澳大利亚劳务输入的特殊要求 |
第四节 日本对劳工权利保障的立法和研修生制度 |
一、日本的劳工权利保障立法 |
二、日本的劳务输入研修生制度 |
三、日本的非法移民问题 |
第五节 韩国对劳工权利保障的立法和劳务输入制度 |
一、韩国的劳工权利保障立法 |
二、韩国的劳务输入制度 |
三、韩国的非法移民问题 |
第六节 世界各国对劳工权利保障的国内立法存在的问题 |
一、立法偏向保护本国利益 |
二、立法成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壁垒 |
三、立法缺乏对劳务人员的权利保障规定 |
第四章 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机制的构建 |
第一节 主体——国际组织的分工与合作 |
一、国际组织分工与合作的原因 |
二、有关劳工权利保障的国际组织分工 |
三、有关劳工权利保障的国际组织合作 |
四、国际组织分工合作的成果——国际法及其与国内法的关系 |
第二节 制度——劳工权利保障纳入WTO的可能性制度构建 |
一、劳工权利保障纳入WTO的可能性背景 |
二、劳工权利保障纳入WTO的可能性基础 |
三、劳工权利保障纳入WTO的必要性 |
四、劳工权利保障纳入WTO的路径 |
五、劳工权利保障纳入WTO的内容 |
第三节 救济——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损害救济的途径 |
一、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损害情形的分类 |
二、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损害救济的途径 |
第五章 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纳入软法性规范的现实性安排 |
第一节 国际社会软法性规范的涵义和作用 |
一、国际社会软法性规范的涵义 |
二、国际社会软法性规范的选择动因 |
三、国际社会软法性规范的作用方式 |
第二节 劳工权利保障纳入社会责任标准软法性规范的背景 |
一、发端——企业生产守则 |
二、发展——企业社会责任 |
三、成果——社会责任标准 |
第三节 劳工权利保障纳入社会责任标准软法性规范的基础 |
一、SA8000第三方认证的可信性 |
二、ISO26000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
第四节 劳工权利保障纳入社会责任标准软法性规范的必要性 |
一、劳工权利保障纳入SA8000的必要性 |
二、劳工权利保障纳入ISO26000的必要性 |
第五节 劳工权利保障纳入社会责任标准软法性规范的路径 |
一、劳工权利保障纳入社会责任标准从自愿向强制遵守转变 |
二、劳工权利保障纳入社会责任标准要求适用于国内外所有产品 |
第六节 劳工权利保障纳入社会责任标准软法性规范的内容 |
一、劳工权利保障内容在SA8000中的体现 |
二、劳工权利保障内容在ISO26000中的体现 |
第六章 国际劳务合作合同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约定和法律适用原则 |
第一节 国际劳务合作合同对劳工权利保障的约定 |
一、国际劳务合作合同的签订 |
二、国际劳务合作合同的法律关系 |
三、国际劳务合作合同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国际劳务合作合同中劳工权利保障的法律适用原则 |
一、意思自治原则 |
二、适用受雇人惯常进行工作所在国法律原则 |
三、适用雇主的营业所所在国法律原则 |
四、依最密切联系或最有利于保护受雇人利益的原则 |
第七章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现状和完善 |
第一节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 |
一、对外劳务合作的管理体制 |
二、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梳理 |
一、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政策 |
二、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法律法规 |
第三节 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受损事例和存在的问题 |
一、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受损的典型事例 |
二、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受损的原因 |
三、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四节 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国际应对 |
一、遵守和执行国际公约 |
二、参与自然人流动谈判 |
三、主导国际新规则的制定 |
四、完善劳工权利保障协定 |
五、采用社会责任标准软法性规范 |
第五节 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国内法律制度完善 |
一、培育对外劳务合作国际环境 |
二、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
三、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
四、健全境外务工保险保障体系 |
第六节 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 |
一、应急处理的方法把握 |
二、应急处理的方案编制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2)WTO框架下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途径 |
四、主要观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 |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表现形式 |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特点及最新变化 |
一、技术贸易措施的主要特点 |
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最新变化 |
第三节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目的和作用 |
一、制定技术性贸易措施所达到的合理目的 |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负面作用 |
第二章 欧美典型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第一节 美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一、美国的技术法规体系 |
二、美国的标准体系 |
三、美国的合格评定体系 |
四、美国破解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
第二节 欧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一、欧盟技术法规体系和相关机构 |
二、欧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三、新方法(New Approach)指令 |
四、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评析 |
第三章 国外技术贸易措施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分析 |
第一节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概述 |
第二节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企业影响情况调查 |
一、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企业影响的行业分析 |
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企业影响的国别分析 |
三、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影响的企业分析 |
第三节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经济贸易影响评析 |
一、日益增多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必然加剧摩擦与争端 |
二、调控进出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必然产生的双重作用 |
第四章 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实例分析 |
第一节 美国应对欧盟REACH法规案例分析 |
一、REACH法规介绍 |
二、REACH法规对各国出口的影响 |
三、美国应对REACH法规的措施 |
四、美国应对REACH法规引发的思考 |
第二节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应对分析 |
一、日本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介绍 |
二、"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及成效 |
第三节 法国技术壁垒执法案例分析 |
一、法国格诺布勒尔市海关技术执法案例 |
二、欧盟海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执行现状 |
三、该案例对我国现行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启示 |
第五章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状况分析 |
第一节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
一、与《TBT协定》有关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
二、与《SPS协定》有关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
第二节 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一、技术法规 |
二、标准化工作 |
三、合格评定工作 |
四、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已经开展的工作 |
第三节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
一、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
二、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六章 构建中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设想 |
第一节 构建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总体思路 |
一、总体目标 |
二、主要任务 |
第二节 完善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法律思考 |
一、WTO/TBT协议框架下的技术法规看我国的技术法规 |
二、构建完善的技术法规体系的具体建议 |
第三节 完善标准化体系 |
一、确立完善国家标准化体系的总体思路 |
二、加强标准化法制建设 |
三、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各方面对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
四、改革标准制(修)订模式,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
五、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我国标准的水平 |
六、加强标准化研究和科技基地建设 |
七、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的制订 |
八、加强标准化信息系统建设 |
第四节 完善合格评定体系 |
一、加快完善合格评定法规建设,尽早出台《合格评定法》 |
二、积极参与合格评定领域的国际活动 |
三、合理地处理好认证认可与质检检验等执法活动的关系 |
四、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保证 |
五、培育和规范我国的中介检验市场 |
第五节 完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
一、加强实施SPS措施的规章制度建设 |
二、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 |
三、进一步使SPS措施科学化 |
四、加强研究,提高市场准入谈判的能力和水平,打破国外对我农产品的技术壁垒 |
五、加强实施SPS措施的国际交流 |
六、加强与SPS措施有关的信息化建设 |
七、加强实施SPS措施的技术保障 |
八、努力提高公民的检疫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论国际贸易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作者简介 |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论文的创造性 |
第一章 消费者权益概论 |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的基础 |
一、消费者权益的社会基础 |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础 |
第二节 消费主义运动 |
一、纳德的主张 |
二、肯尼迪宣言 |
三、经营者的反击 |
第三节 国际消费者权益的内涵 |
一、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 |
二、联合国《保护消费者准则》 |
第四节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沿革 |
一、生产观念 |
二、法律意识产生 |
三、法律体系的形成 |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诞生 |
第二章 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
第一节 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形式 |
一、假冒伪劣 |
二、虚假表示 |
三、霸王条款 |
第二节 经营者责任的认定 |
一、责任主体的认定 |
二、连带责任 |
第三节 产品责任的类型 |
一、疏忽责任 |
二、严格责任 |
三、担保责任 |
四、无良责任 |
第四节 加工贸易条件下的产品责任 |
第三章 消费者权益责任的抗辩 |
第一节 我国对待产品责任的例外 |
第二节 固有风险 |
第三节 产品创新 |
第四节 使用者期望与变通的可能性 |
第五节 免责条款 |
第四章 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救济 |
第一节 赔偿裁定的原则 |
第二节 赔偿标准 |
一、最低赔偿的标准 |
二、惩罚性救济 |
三、惩罚性救济的弊端 |
第三节 禁制令 |
一、衡平法原则 |
二、我国的行政禁令制度 |
第四节 诉讼时效 |
第五节 举证责任 |
第六节 侵权争议的解决 |
一、调解:我国首起涉外产品责任案 |
二、民间组织 |
三、行政申诉 |
四、仲裁 |
五、诉讼 |
第七节 侵权责任的司法管辖 |
第五章 涉及消费者权益的贸易规则 |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 |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范畴 |
二、对待技术法规的态度 |
第二节 世贸组织动植物卫生及检疫协定 |
第三节 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
一、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职能 |
二、《与食品检验及认证制度相关的卫生措施等效判断指南》 |
三、有关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反应 |
第四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 |
第五节 《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 |
第六节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
一、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简介 |
二、我国“涉世”案件 |
第六章 有关消费者健康权的国际规则 |
第一节 美国有关消费者健康与安全的法律体系 |
一、美国有关消费者健康与安全的法规与机构 |
二、FDA 规则与中国食品及药物出口 |
第二节 欧盟有关消费者健康与安全的法律体系 |
第三节 欧盟REACH 法规与我国化工产品出口 |
一、背景 |
二、REACH 法规 |
三、REACH 法规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影响 |
第四节 世贸组织规则在保护健康权中的应用 |
一、案由 |
二、诉因 |
三、裁决及执行 |
四、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 |
第七章 绿色产品质量管理规范 |
第一节 系统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
第二节 绿色产品的范畴 |
第三节 国际绿色标志制度 |
第四节 我国绿色标志规范 |
一、绿色食品标志 |
二、绿色环境标志 |
第五节 我国绿色产品认证制度 |
一、认证机关 |
二、认证程序 |
三、环境标志的意义 |
第六节 HACCP 制度 |
第七节 欧洲绿色税制度 |
第八节 绿色包装规范 |
第八章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有关消费权益保护的对策 |
第一节 转变观念 |
第二节 完善国内质量标准 |
一、“特富龙”案 |
二、启示 |
第三节 完善国内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
一、自内而外的延伸 |
二、自外而内的延伸 |
三、建立小额裁判制度 |
四、降低投诉成本 |
五、设定最低赔偿标准 |
六、鼓励集团诉讼 |
第四节 加强双边磋商机制 |
一、双边磋商机制的必要性 |
二、我国鸭梨出口成功磋商案例 |
三、我国打火机出口成功磋商案例 |
第五节 出口产品标准保障体系 |
一、目标市场法律环境的监测 |
二、全过程出口质量管理体系 |
第六节 参与和影响国际标准的制定 |
一、紫菜出口案 |
二、《RoHS 指令》案 |
三、结论 |
第七节 出口产品责任保险 |
第八节 建立健全争端反应机制 |
一、注重举证 |
二、协调反应机制 |
第九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形成技术贸易壁垒的理论分析 |
§2.1 技术贸易壁垒的含义及其性质 |
§2.2 技术贸易壁垒设置的内在激励机制 |
§2.3 技术贸易壁垒的作用机理 |
第三章 我国技术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
§3.1 我国技术贸易壁垒的现状 |
§3.2 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
第四章 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挑战 |
§4.1 技术标准、法规方面 |
§4.2 认证认可与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方面 |
§4.3 科技实力与人力资源方面 |
§4.4 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方面 |
第五章 发达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经验启示 |
§5.1 发达国家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做法 |
§5.2 发达国家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特点 |
§5.3 发达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经验借鉴 |
第六章 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 |
§6.1 以技术法规、标准为核心,构筑技术国门 |
§6.2 发挥认可认证作用,完善检验监管体系 |
§6.3 实施科技和人才的发展战略,增强技术把关能力 |
§6.4 构建预警及应急反应系统,为外经贸保驾护航 |
§6.5 加强双边和多边国际协调,维护公平竞争的检验检疫环境 |
第七章 案例分析 |
§7.1 株洲检验检疫局应对技术壁垒扶持输美陶瓷出口情况分析 |
§7.2 浏阳地区出口烟花爆竹应对技术壁垒的情况分析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狠抓标准应用 切实促进外贸 扩大出口(论文提纲范文)
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标准重要性的认识 |
推行标准化是帮助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
推行标准化是促使出口企业换代升级的必由之路。 |
推行标准化是采取技术贸易措施,保护我国民族工业的必由之路。 |
加强企业标准技术基础工作全力促进外贸扩大出口 |
针对性地开展标准的收集和研究工作,掌握出口的“金钥匙”。 |
加强标准化知识的普及,营造按标准生产的良好氛围。 |
帮助企业建立严格的内控标准,促进企业产品换代升级,努力突破国外技术壁垒。 |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标准和管理理念,为企业应用标准提供技术支持。 |
认真执行出口企业的许可制度,完善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
铁面无私执法,坚决不放行未达标产品。 |
(9)输美日用瓷执行新《备忘录》(论文提纲范文)
修订后的《备忘录》规定: |
国家局对认证工厂的监管也有明确规定: |
四、输美日用瓷执行新《备忘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劳务合作中的劳工权利保障研究[D]. 王辉. 南京大学, 2013(04)
- [2]WTO框架下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研究[D]. 魏东. 中国政法大学, 2011(09)
- [3]福建9家陶瓷企业获日用陶瓷输美通行证[N]. 曾良焕. 中国国门时报, 2006
- [4]14家粤企再获日用陶瓷输美通行证[N]. 吴恂. 国际商报, 2006
- [5]论国际贸易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D]. 刘保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08)
- [6]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D]. 高勤.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04)
- [7]标准化耕作 企业尝甜头[N]. 胡清俊. 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 2002
- [8]狠抓标准应用 切实促进外贸 扩大出口[J]. 焦作检验检疫局. 上海标准化, 2002(04)
- [9]输美日用瓷执行新《备忘录》[J]. 戴建平,周波. 中国检验检疫,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