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工会表彰载人航天工程首次试飞先进集体和个人

总工会表彰载人航天工程首次试飞先进集体和个人

一、全总表彰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先进集体和个人(论文文献综述)

张增敏[1](2018)在《中国梦视阈下载人航天精神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全体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既是强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国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两弹一星”精神是载人航天精神初步形成的基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载人航天精神的重要实践基础,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以及中国航天日的设置是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对太空领域的认知能力,也为我国进行空间站研发奠定技术基础。载人航天精神作为航天工作者实践发展的产物,既集中体现航天工作者的精神面貌,更是对促进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升华。载人航天精神是是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和追求进取的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把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结合创新的产物,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以鼓励奋斗、鼓励科技创新为主,符合当下我国发展的目标,坚持载人航天精神既是促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载人航天精神是坚持求真务实作风,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地实干精神为特征,是我国尊重科学和尊重人才的体现,是现阶段探索实现中国发展目标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中国人实现个人梦想的需要。

曾丹凤[2](2017)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的演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厘清技术思维方式演进的相关概念和关系,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思维方式及其演进动力和阶级因素的相关论述,揭示技术思维方式的演进趋势和动力以及中西方资产阶级的不同境遇和作为对中西方技术思维方式演进的影响;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力量的分析,更是揭示了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持续演进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的演进研究具有了理论基础。以自然科学在技术发明和工业生产中的自觉应用为界限,把技术思维方式划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类型;把握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演进的一般趋势和态势,并以此为参照系,对比明清至民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在中西方演进的不同态势以及1949年以后它在中国的演进态势,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演进的问题由此得以凸显,即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在1949年以后呈现出了不同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演进态势。其根源在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通过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技思想体系(思想领导)、领导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技术活动主体开展技术实践活动(组织领导),从而推动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持续不断地向前演进。其中,1949—1976年,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和推动下,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的首个形态在中国形成后继续发展为第二个形态。尽管期间经历了曲折,而且第三个形态在中国的兴起也受到了阻碍,但1977—1988年,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和推动下,第三个形态开始在中国的兴起。1989—2012年,在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和推动下,第三个形态在中国形成后快速发展为第四个形态,而且还具有了伦理意蕴。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和推动下,第四个形态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孕育着新的形态,伦理意蕴日益浓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技术活动主体推动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持续演进的六十多年里,前三十年,历史性突破与不足并存,后三十多年,实现历史性转折后取得了重大跨越。同时,这一演进进程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的发展和融合以及中国技术发展态势的转变,助推中国跻身第四个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潮头以及创新型强国前列,还有助于“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实现。

陈雯[3](2017)在《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程对人—自然—社会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业已进入“工程的世纪”。当代工程是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智慧的结晶,工程共同体是工程活动的主体。然而,当代工程出现了诸多的伦理问题,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也面临多重伦理困境,由此,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日益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伦理学视域运用概念辨析、历史和逻辑相统一、跨学科交叉研究等方法对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进行了探索。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束语,其中正文部分有六章内容:首先,为了厘清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本质,主要从伦理学的视域解析了工程、工程共同体、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等相关概念及其伦理本质。强调本文所研究的工程共同体主要是指“项目工程共同体”,因而“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主要指项目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统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工程伦理精神及其相关的伦理机制。其次,从伦理学视域梳理了中西方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历史演进。一是分别考察了中西方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中西方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工程范例,探索其集体行动的伦理实践及其相关的伦理机制;二是解读了中西方历史上相关文献中所蕴涵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伦理思想;三是考察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历史跃迁及其现代中外有关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相关范例,剖析其中蕴涵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伦理精神与伦理机制,进而为当代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理论建构提供实证基础。复次,依循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自身的现实逻辑,即按照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动机—过程—后果的逻辑理路透视其伦理困境:一是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其动机的义利冲突境遇,主要包括,工程集体行动决策的伦理缺位、利益博弈中的义利冲突;二是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其过程的多重伦理失范,其中包括设计的伦理及其风险意识淡漠,实施过程的伦理失范;三是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其后果的多重伦理关系失调,其中包括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引发生态环境伦理困境凸显、导致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紧张。再者,在分析上述伦理困境的基础上,揭示了其生成的原因:一是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伦理精神的式微,其中包括,功利主义价值观凸显、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过程的伦理失序;二是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制度伦理匮乏,其中包三是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伦理责任的消解,其括,组织制度和结构设计中的伦理责任缺位、现有制度伦理的责任追究乏力;中包括,集体行动诸环节伦理责任链的断裂与悬置、“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工程共同体伦理责任意识淡薄等。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为此,本文从工程伦理理论建构的视域,提出超越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伦理困境的理论-实践方略。一是重塑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精神即以造福人类为根本宗旨,以珍爱生命为伦理底线,以追求卓越为崇高旨趣,并以此工程伦理精神统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顶层设计和动机。二是重建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机制,即以制度伦理机制规范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和以伦理责任机制追踪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以此推进工程与人文的融合、工程与伦理的契合,使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成为给人类带来幸福的“善举”,引领我们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许多[4](2015)在《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航天是战略高科技的典范代表,是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前沿技术领域。以航天技术为基础的航天工程是现代科学背景下的国家大型工程,显示国家综合实力,同时也是决定国家国际地位排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开始成为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项目知识管理已成为知识管理的重点研究方向。在知识密集型的航天系统研究单位,知识管理对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的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在航天型号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可以直接借鉴和参考的系统方法。如何将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融入到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切实解决航天型号研制的实际问题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结合知识和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根据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的特点,围绕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流程、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知识管理技术平台和组织与制度体系建设等知识管理问题展开探讨。分析航天型号工程项目阶段划分和各阶段知识,构建了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流程模型;探索并提出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获取的方法,并设计了实现路径;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转化与共享模型,提出了促进知识共享的策略;以航天“921-4”工程项目为案例,对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进行了归纳总结,提炼经验,找出不足。总体设计了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系统,搭建了具有知识采集、知识服务、知识挖掘、系统管理功能的知识管理技术平台,构建了航天型号工程项目三级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和两级知识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本文的研究,期待为新形势下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的管理科学化注入新的思路。

代艳丽[5](2013)在《论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的育人功能》文中提出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正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所指出,要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军工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由广大“军工人”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所谓军工文化,是指以军工行业成员为主体,以军工信息和军工实践为客体,以军事工业场域为平台的特色行业文化。军工文化的基本内容包含服务军工、献身国防的爱国热情,严谨求实、自律敬业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的工作方式,追求卓越、无私奉献的工作境界。因此,军工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类高校包括军工高校、与军工系统有共建关系的高校。在军工类高校开展文化育人功能的研究,对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发挥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军工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能够为育人功能的实现提供“文化场”,营造育人功能实现的重要文化环境;第二军工文化能够为育人功能的实现提供重要文化资源;第三,军工文化本身承载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够为育人功能的实现提供重要载体。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的育人功能,分为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一般功能包括军工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熏陶功能、约束规范功能、文化传播与创新功能。特殊功能包括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道德教化的塑造功能、创新素质的锻造功能。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离不开载体的选择与运用。军工文化育人载体实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导向性、激励性、辐射性、渗透性等特点。军工文化育人载体类型丰富,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军工类高校通过育人载体的选择与运用,向广大学生广泛宣传军工文化所传递的正能量,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发挥育人功能,其保障机制不可或缺。在育人过程中,军工类高校要构建起以思想保障为灵魂、物质保障为基础、组织保障为前提、制度保障为手段、人才保障为关键的保障体系。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育人功能中发挥作用要遵循方向原则、层次原则、求实原则和榜样示范原则。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育人功能发挥的实际效果如何?我们选择了一所与核工业渊源深厚的高校——南华大学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研情况,大学生是十分愿意学习、了解、认知军工文化的。大学生在学习、了解、认知军工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在思想上引起共鸣,对军工文化的认同度较高。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发挥育人功能,对于推进文化传承,实现文化创新,提高文化自觉,对于提升军工类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邹刚,翠贤,光宇,宋欢,香杉[6](2013)在《用理想与激情书写人生——航天513所里的年轻人》文中认为神舟十号飞船已于2013年6月11日17点38分,在甘肃省酒泉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记者了解到,从神一到神十,位于烟台的513所从未缺席,每一艘"神舟"号飞船上,都有513所研制的30余台套设备。在神舟十号任务中,513所承担了飞船23台套电子设备和8套结构机构设备的研制

罗庆朗[7](2013)在《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与预算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早在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中央就指出: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促进科技进步,培养壮大科技队伍,提高国家威望,增强民族自豪凝聚力,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经过20年的实施,我国的载人航天己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建成了初步配套的载人航天技术体系,带动了诸多领域和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产业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只有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载人航天才能逐渐发展起来。载人航天实施的20年,恰好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20年,持续推进财税改革、建立健全财政收入体系,使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这也为载人航天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新时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载人航天工程已成为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瓶颈、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强大引擎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财政收入规模逐步扩大,不断增强的财政实力又为载人航天工程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这正是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念的具体实践。当前,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中央明确的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经全面展开,未来将进入到高密度发射的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管理阶段,实施更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样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握国际载人航天发展态势、服从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好与我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载人航天发展目标和结构体系。本文借鉴了国内外财政学、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世界主要国家载人航天的管理经验,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管理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和透视,通过提炼总结我国载人航天经费管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把实践成果上升为认识成果和理论成果,研究了载人航天目标价格生成和过程成本控制机制。针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探讨如何创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专项管理模式,研究提出了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政策建议,即在创新专项管理的同时,将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开展务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推动载人航天工程又好又快发展。20年来,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以较少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对于载人航天的后续任务,我们应研究完善符合工程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科学合理地安排研制建设经费,务求用之必须,用之得当,始终保持我国载人航天投入较少、效益较高、发展较快的良好势头;要进一步统筹各学科领域、各研究方向的应用需求,安排实施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应用项目,引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关领域发展,提高载人航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使工程应用效益不断提升和增强。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最为昂贵的科技项目,需要一个国家大量的经费投入,如果没有强劲的经济能力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就不可能发展载人航天。航天飞机的退役意味着美国航天放弃了逍遥自在的“牛仔经济”,转而采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飞船经济”。美国政府要求大力扶持和发展商业空间运输,因为商业公司参与航天计划可以让市场消化太空探索的投入,将会加速人类实现低价和快捷的航天飞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航天的市场化道路要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在保持适度规模的核心能力前提下,突破原有工业体制的约束,加快商业化进程,让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加强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世界航天国家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载人航天是寄托“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我们应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参与国际合作,形成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合作战略思想,努力推动我国空间站成为中国主导的国际化、商业化合作平台。通过构建载人航天国际合作长效机制,发挥合作层次高、影响范围大、政治意义突出的特殊优势,将更加充分展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并将加深与各国特别是友好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维护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战略利益。

王兴会,黄定有[8](2010)在《飞越苍穹——记航天英雄聂海胜》文中研究表明一代天骄"神舟"飞天圆古梦,英雄伟绩照汗青。1999年11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宇宙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经21小时11分太空飞行,绕地球14圈后准确返回地面。2003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21小时23分,行程约60万千米,实现了中华儿女千年飞天的梦想。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绕地球飞行115小时32分,行程约325万千米后,于17日凌晨4时33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飞船主着陆场,实现了中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空间飞行试验的飞天梦想。

天泉,何建明[9](2008)在《天歌——走近中国火箭的摇篮》文中研究表明飞天!揽月!一个遥远而古老的梦。一个缥缈而神奇的梦,一个华夏儿女共同的梦。这个梦做得太久太久,可他始终没有破灭。直到本世纪初,我们骄傲地对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位宇航员访问太空凯旋归来。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的梦想变为现实。五洲同庆,齐天同贺,在这个梦想成真的日子里,在这个世人瞩目、国人骄傲的日子里,回首寻梦,那梦是一首飞越太空的"天歌"。

高超[10](2008)在《人民网新闻专题特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网络媒体日趋成熟,网络新闻专题也从无到有,从陋到精,发展步伐日趋加快。新闻专题以其内容的丰富、全面满足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求知欲,成为吸引网民浏览网站的重要砝码,所以对新闻专题的研究十分必要。笔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新闻网站的佼佼者——人民网所制作的新闻专题具有鲜明特色。因此,本文以人民网新闻专题的特色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比较了人民网、新华网、及其他主要商业网站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从新闻专题的选题、评论和页面三方面来研究人民网新闻专题的特色。在选题方面,首先对人民网的受众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新闻价值选择进行了讨论,总结出人民网新闻专题的选题具有权威性和贴近性的特点;在评论方面,对人民网站位高、开掘深的特点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人民网新闻评论为了加强议程设置而采取的措施;在页面方面,从人民网新闻专题页面清朗大方的视觉效果谈起,接着研究了其页面结构设计和色彩设计。文章的最后,分析了人民网新闻专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本文运用了举例法、观察法、文献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人民网新闻专题特色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二、全总表彰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先进集体和个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总表彰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先进集体和个人(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梦视阈下载人航天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中国梦视阈下的载人航天精神概述
    2.1 中国梦与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2.1.1 中国梦的内涵
        2.1.2 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2.2 中国梦与载人航天精神内涵的契合点
        2.2.1 中国梦与载人航天精神指导思想的相通性
        2.2.2 中国梦与载人航天精神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2.2.3 中国梦为丰富载人航天精神内容提出新要求
第3章 中国梦视阈下的载人航天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1 载人航天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3.1.1 时代背景
        3.1.2 理论来源
        3.1.3 实践基础
    3.2 载人航天精神的发展过程
        3.2.1 孕育与萌芽阶段
        3.2.2 初步形成阶段
        3.2.3 成熟阶段
        3.2.4 进一步发展阶段
第4章 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4.1 航天精神的主要内容
        4.1.1 艰苦奋斗的品质
        4.1.2 开拓创新的追求
        4.1.3 无私奉献的精神
        4.1.4 百折不挠的毅力
    4.2 载人航天精神的基本特征性
        4.2.1 践行爱国精神
        4.2.2 坚持求真务实
        4.2.3 落实科学创新
        4.2.4 落实高度责任意识
第5章 载人航天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5.1 载人航天精神有利于推进国家建设
        5.1.1 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5.1.2 丰富中国精神内涵
    5.2 载人航天精神有利于促进民族兴盛
        5.2.1 有利于丰富民族文化
        5.2.2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5.3 载人航天精神有利于增强人民幸福
        5.3.1 有利于党组织坚持群众利益
        5.3.2 促进公民落实实干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的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关于思维方式概念和形态的研究
        2、关于技术思维的研究
        3、关于技术思维方式的研究
        4、关于中国思维方式演进的研究
    (三)技术思维方式演进相关概念与关系的厘清
        1、技术的涵义及其与科学和工程的关系
        2、技术与思维的内在逻辑关系
        3、技术思维方式及其要素和形态的时代性
        4、技术思维方式的演进
    (四)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创新点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演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思维方式的相关论述
        1、马克思对近代机械技术思维方式的相关论述
        2、马克思对大工业初期技术思维方式的相关论述
        3、马克思恩格斯对技术思维方式未来走向的预言
    (二)马克思主义对技术思维方式演进动力的相关分析
        1、马克思对18世纪末以前演进动力的相关分析
        2、马克思恩格斯对18世纪末以后演进动力的相关分析
        3、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国家技术思维方式演进动力的相关分析
    (三)马克思主义对技术思维方式演进的阶级因素分析
        1、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资产阶级作用的分析与启示
        2、马克思毛泽东对中国资产阶级困境的剖析与启示
        3、恩格斯毛泽东对中国各阶级革命力量的分析与启示
    小结
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演进的逻辑关系
    (一)技术思维方式类型的划分及其演进的一般态势
        1、中西方技术思维方式类型的划分及其依据
        2、传统与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类型的划分及其界限
        3、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演进的一般态势:首个形态形成后持续演进
    (二)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演进的百年困局与破局
        1、明末清初: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的核心要素在西方孕育和成长
        2、清末民国:首个形态在西方形成后持续演进
        3、明清至民国的困局:各要素在中国有萌芽但未整合成形
        4、困局之源:中国资产阶级无力整合和推动
        5、破局之本: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肩负使命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新演进态势的内在关系
        1、1949 年以后: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总体上持续演进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演进态势的根本保证
        3、新演进态势: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
    (四)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演进的领导方式与作用
        1、发达国家的政府行为对改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演进的影响及启示
        2、中国共产党的三种基本领导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3、中国共产党对演进的政治领导及作用
        4、中国共产党对演进的思想领导及作用
        5、中国共产党对演进的组织领导及作用
    小结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的形成和曲折发展(1949—1976)
    (一)1949—1976 年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及时代背景
        1、大科学助推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第二个形态快速形成
        2、思维工具的革新助推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的新旧时代成功转换
        3、新技术浪潮助推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第三形态的兴起
        4、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推动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的三个形态在中国兴起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思想领导
        1、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的方式:发展毛泽东技术思想
        2、毛泽东技术思想的早期建构(1937 年)
        3、1949—1965 年毛泽东技术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政治领导
        1、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的方式:领导制定两个科技发展规划
        2、《1956—1967 年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基本内容
        3、《1963—1973 年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基本内容
        4、两个科技发展规划的演变:追赶战略和措施的演变
    (四)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实践基础的组织领导
        1、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世界前沿和高尖端技术研制
        2、中国共产党对技术实践活动的早期探索(1937-1949)
        3、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研制
        4、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两弹一星”的研制
    (五)1949—1966 年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1、1949—1958:现代技术思维方式首个形态在中国形成
        2、1959-1965:首个形态在中国发展为第二个形态
    (六)1957—1976 年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演进遭遇的曲折及其根源
        1、首个形态在中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遭遇的曲折及其根源
        2、第三个形态在中国的兴起受阻及其根源
    小结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发展的历史转折(1977—1988)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发展历史转折的思想领导
        1、历史转折中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的前提
        2、历史转折中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的根本
        3、历史转折中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对历史转折的政治领导:领导制定两个科技规划
        1、《1978—1985 年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及其基本内容
        2、《1986—2000 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及其基本内容
        3、两个科技规划的制定:技术创新意识从无到有
    (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发展环境的改善
        1、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科技工作者历史地位的尊重和科学定位
        2、中国共产党对科教机构及其工作的恢复和调整
        3、中国共产党科技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对规律的尊重
        4、中国共产党启动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
    (四)中国共产党推动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新形态的兴起
        1、邓小平将中国技术实践活动引到创新的方向上来
        2、中国共产党领导系列科技计划的启动实施
    小结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的持续发展(1989—2012)
    (一)中国共产党对持续发展的思想领导:建构和发展科技思想体系
        1、科技创新思想的建构和发展
        2、科技伦理思想的建构和发展
        3、工程科技思想的建构和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对持续发展的政治领导:领导制定三个科技发展规划
        1、《1991-2000 年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基本内容
        2、《中国科技发展长期规划纲要》的制定与基本内容
        3、《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与基本内容
        4、三个科技发展规划的意义:中国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演变
    (三)中国共产党对持续发展之人才基础的培育与聚合
        1、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三大主体
        2、对技术研发主体的培育及其成长发展
        3、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及其成长发展
        4、对宏观调控主体的培育及其成长发展
        5、对三大主体的聚合
    (四)中国共产党对持续发展之实践基础的组织领导
        1、持续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信息和高铁技术创新
        2、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信息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3、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高铁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五)1989—2012 年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以创新为内核持续发展
        1、江泽民“创新思维”概念的提出及其在技术领域的应用
        2、1989—2002:第三个形态的形成及伦理倾向的呈现
        3、2003—2012:向第四个形态快速发展及其伦理意蕴
    小结
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演进的展望与评价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的新发展与展望
        1、中国共产党对新发展的思想领导:完善科技思想体系
        2、中国共产党对新发展的政治领导:领导制定体系化的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3、中国共产党对新发展之实践基础的领导:组织领导智能制造活动的推进
        4、十八大以来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要素与形态的新发展
        5、对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要素和形态发展的展望
    (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演进历程的评价
        1、1949—1976:历史性突破与不足并存
        2、1977—1988:实现历史性转折
        3、1989—2017: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演进意义的评价
        1、促进马克思主义两大思想理论的发展与融合
        2、助推中国技术发展态势的转变
        3、助力中国跻身第四次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潮头
        4、助力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5、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
第一章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本质
    第一节 工程及其伦理特质
        一、工程的内涵
        二、工程的伦理特质
    第二节 工程共同体及其伦理特征
        一、工程共同体
        二、工程共同体的伦理特征
    第三节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及其伦理特征、伦理机制
        一、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内涵
        二、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特征
        三、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精神和伦理机制
第二章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历史演进的伦理审思
    第一节 我国历史上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审思
        一、我国历史上工程集体行动的文化背景
        二、我国历史上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实践
        三、我国历史上相关典籍中所蕴涵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西方历史上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审思
        一、西方历史上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文化背景
        二、西方历史上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实践
        三、西方历史文化中蕴涵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思想
    第三节 现代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历史跃迁与伦理实践
        一、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伦理实践的历史跃迁
        二、现代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实践
第三章 当代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困境
    第一节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动机的义利冲突境遇
        一、工程集体行动决策的伦理缺失
        二、工程共同体决策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和义利价值冲突
    第二节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过程的多重伦理失范
        一、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设计的伦理及其风险意识淡漠
        二、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实施过程的伦理失范
    第三节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后果的多重伦理关系失调
        一、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引发生态环境伦理困境凸显
        二、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导致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紧张
第四章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伦理困境的成因
    第一节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精神式微
        一、功利主义价值观凸显
        二、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过程的伦理失序
    第二节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制度伦理匮乏
        一、组织制度和结构设计中的伦理责任缺位
        二、现有制度伦理的责任追究乏力
    第三节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责任消解
        一、集体行动诸环节伦理责任链的断裂与悬置
        二、“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三、工程共同体伦理责任意识淡薄
第五章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精神的重塑
    第一节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伦理精神的内涵
        一、以造福人类为根本宗旨
        二、以珍爱生命为伦理底线
        三、以追求卓越为崇高旨趣
    第二节 以工程伦理精神统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顶层设计
        一、优化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决策
        二、完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设计
        三、以对话达成伦理共识
    第三节 以工程伦理精神引领工程共同体成员的集体行动动机
        一、启迪工程共同体成员的集体行动伦理认知
        二、激励工程共同体成员的集体行动伦理情感
        三、汇聚工程共同体的集体行动伦理意志
第六章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伦理机制的重建
    第一节 以制度伦理机制规范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过程
        一、完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实施过程的伦理规范
        二、加强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实施过程的制度伦理监控
    第二节 以伦理责任机制追踪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
        一、“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二、强化工程共同体的集体行动伦理责任
        三、加强政府、公众及媒体的伦理责任
结语 走向“善”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4)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评述
        1.3.1 国内外项目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1.5.1 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1.5.2 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第2章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的特征
    2.2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现状
        2.2.1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流程现状
        2.2.2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获取现状
        2.2.3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共享现状
        2.2.4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组织与制度体系建设现状
    2.3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问题
        2.3.1 管理流程问题
        2.3.2 知识获取问题
        2.3.3 知识共享问题
        2.3.4 知识管理组织与制度体系建设问题
    2.4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2.4.1 管理流程问题成因分析
        2.4.2 知识获取与知识共享问题成因分析
        2.4.3 知识管理组织与制度体系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流程分析
    3.1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研制流程阶段划分、知识层次和知识管理原则
        3.1.1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研制流程阶段划分
        3.1.2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层次
        3.1.3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原则
    3.2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各阶段知识分析
        3.2.1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方案论证阶段知识分析
        3.2.2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方案设计阶段知识分析
        3.2.3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研制阶段知识分析
        3.2.4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定型阶段知识分析
    3.3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流程模型和流程优化策略
        3.3.1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流程模型
        3.3.2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流程优化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获取与知识共享分析
    4.1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获取相关技术
        4.1.1 智能搜索引擎
        4.1.2 数据仓库
        4.1.3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4.2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获取的实现方法
        4.2.1 建立航天型号工程项目个性化智能搜索引擎
        4.2.2 构建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获取系统
        4.2.3 应用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技术
    4.3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共享相关技术
        4.3.1 知识地图
        4.3.2 知识社区
    4.4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转化与共享模型和知识共享策略
        4.4.1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转化与共享模型
        4.4.2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共享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航天“921-4”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5.1 航天“921-4”工程项目任务背景
    5.2 航天“921-4”工程项目各阶段知识分析
    5.3 航天“921-4”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经验
        5.3.1 梳理项目知识促进知识获取
        5.3.2 建立知识地图和知识社区促进知识共享
        5.3.3 制定保障措施促进知识获取与共享
    5.4 航天“921-4”工程项目知识管理不足
        5.4.1 知识管理理论体系尚未形成
        5.4.2 知识服务嵌入型号能力不足
        5.4.3 知识管理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5.4.4 知识管理组织与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备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6.1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6.2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技术平台的构建
        6.2.1 知识采集模块
        6.2.2 知识服务模块
        6.2.3 知识挖掘模块
        6.2.4 系统管理模块
        6.2.5 技术平台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6.3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
        6.3.1 研究院级知识管理组织
        6.3.2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级知识管理组织
        6.3.3 研究院的知识管理支撑部门
    6.4 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5)论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的育人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 军工文化育人概论
    2.1 军工文化的内涵
        2.1.1 军工文化的概念界定
        2.1.2 军工文化的基本内容
        2.1.3 军工文化的本质
    2.2 军工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2.2.1 军工文化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2.2.2 军工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文化来源
        2.2.3 军工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3 军工文化与相关概念辨析
        2.3.1 军工文化与军事文化
        2.3.2 军工文化与校园文化
    2.4 文化育人与军工文化育人
        2.4.1 文化在军工文化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
        2.4.2 文化育人与军工文化的关联度
3 军工文化育人的理论依据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理论是军工文化育人的思想来源
        3.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军工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的论述举要
        3.1.2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提供了军工文化育人的基本路径
        3.1.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是军工文化育人的根本方法
    3.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军工文化育人提供了理论基石
        3.2.1 毛泽东相关思想为军工文化育人提供了理论借鉴
        3.2.2 邓小平的文化育人思想为军工文化育人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3.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军工文化育人确立了科学的价值导向
        3.2.4 科学发展观为军工文化育人提供了丰富的人本底蕴
    3.3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军工文化育人的学理基础
        3.3.1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规律确立了军工文化育人的基本原则
        3.3.2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提供了军工文化育人的基本思路
    3.4 “文化与主体相互构建”的理论为军工文化育人提供了借鉴
4 军工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
    4.1 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
        4.1.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4.1.2 军工文化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4.1.3 军工文化必须围绕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开展工作
    4.2 以服务国防现代化为目标定位
        4.2.1 国防现代化的内涵
        4.2.2 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是军工文化育人的重要目标
5 军工文化育人的一般功能
    5.1 导向功能
        5.1.1 传导主导意识形态
        5.1.2 筑牢政治信仰
        5.1.3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2 激励功能
    5.3 凝聚功能
    5.4 熏陶功能
    5.5 约束规范功能
    5.6 文化传播与创新功能
6 军工文化育人的特殊功能
    6.1 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
        6.1.1 军工文化促进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政治价值观
        6.1.2 军工文化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6.2 道德教化的塑造功能
        6.2.1 道德教化塑造功能释义
        6.2.2 加强道德教化,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6.3 创新素质的锻造功能
        6.3.1 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6.3.2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
7 军工文化为军工类高校育人功能发挥提供有力载体
    7.1 军工文化育人载体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7.1.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述
        7.1.2 军工文化育人载体
    7.2 军工文化育人载体类型
        7.2.1 军工文化育人载体的分类
        7.2.2 军工文化育人载体的具体类型
        7.2.3 军工文化育人载体的选择与运用
8 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育人功能发挥的保障机制
    8.1 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育人功能发挥的保障机制的要素分析
        8.1.1 保障对象
        8.1.2 保障过程
    8.2 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育人功能发挥的保障体系
        8.2.1 思想保障
        8.2.2 物质保障
        8.2.3 组织保障
        8.2.4 制度保障
        8.2.5 人才保障
    8.3 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育人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原则与步骤
        8.3.1 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育人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原则
        8.3.2 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育人功能中发挥作用的步骤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6)用理想与激情书写人生——航天513所里的年轻人(论文提纲范文)

“神舟十号”环控检测装置主管设计师高山
天宫一号失重生理效应实验装置II:研制团队
天宫一号仪表控制器主管设计师:瞿华
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崔战国
北斗二号遥测和数管项目负责人:赵红梅
像呵护婴儿般呵护产品:张素娟
公而忘私、顾全大局:高娜
Young People in 513 Aerospace Institute

(7)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与预算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载人航天的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综述
        一、工程简介
        二、发展历程
        三、工程特点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系统工程的研究情况
        二、项目管理的研究情况
        三、航天项目管理的研究情况
        四、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情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逻辑框架
    第五节 本文的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载人航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有关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进步观
        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三、外生经济增长理论
        四、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五、公共财政促进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经济发展影响载人航天计划
        一、国外经济发展对载人航天的影响
        二、我国经济发展对载人航天的影响
    第三节 载人航天促进经济发展
        一、载人航天的经济特性
        二、载人航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载人航天的投入高回报不可一概而论
    第四节 载人航天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第三章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预算管理
    第一节 工程管理基本情况
        一、工程管理的组织形式
        二、工程管理的基本模式
        三、工程管理体系
    第二节 工程经费管理体制和管理程序
        一、工程经费管理体制
        二、工程经费管理程序
    第三节 工程经费管理的原则
        一、统一领导
        二、按级负责
        三、分工管理
        四、专款专用
    第四节 工程经费管理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工程经费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开展立项评估论证
        二、组织经费超概算审查
        三、加强结余资金管理
第四章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载人航天工程管理有待加强
        一、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难以为继
        二、工程经费预算管理需要完善
        三、价格形成机制面临转型
    第二节 我国航天市场化程度不高
        一、航天企业政企不分
        二、投资不合理
        三、市场竞争不充分
    第三节 载人航天国际合作参与不够
    第四节 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差距明显
第五章 国外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第一节 美国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一、美国载人航天项目管理体制
        二、美国载人航天政策战略
        三、美国载人航天项目经费管理
        四、美国载人航天项目典型案例
    第二节 前苏联/俄罗斯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一、前苏联/俄罗斯航天项目管理体制
        二、前苏联/俄罗斯载人航天政策战略
        三、俄罗斯载人航天项目经费分配
        四、俄罗斯载人航天典型案例
    第三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一、欧洲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二、日本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三、印度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第四节 国外载人航天工程管理借鉴
        一、预算管理机构健全,相互制衡
        二、编制滚动预算,建立航天预算多年概算制度
        三、研究载人航天商业化模式,培育新型航天工业基础
        四、重视航天活动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载人航天国际合作
第六章 完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预算管理
    第一节 加强载人航天工程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载人航天工程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
        一、量入为出、精打细算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三、厉行节约、讲求效益
        四、规范管理、项目具体
        五、科学合理、追踪问效
    第三节 完善载人航天工程预算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采用“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制度(PPBE)编制预算
        二、构建高效的载人航天绩效评价体系
        三、建立载人航天“里程碑”拨款管理制度
        四、完善载人航天预算监督机制
第七章 加强我国载人航天成本控制
    第一节 目标成本研究
        一、目标成本的基本概念
        二、目标成本的体系内涵
        三、目标成本确定的原则
        四、目标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目标成本的作用
    第二节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成本控制体系
        一、经费宏观分配阶段
        二、实施过程经费控制阶段
    第三节 完善我国载人航天过程成本控制
        一、过程成本监控的组织机构设想
        二、过程成本控制中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三、过程成本控制的主要程序
        四、过程成本监控的报告编制
        五、过程成本监控的状态跟踪和信息采集流程
第八章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充分运用公共财政政策
        一、加大R&D投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
        二、灵活运用财政政策,推动载人航天发展
        三、完善专项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节 重视载人航天市场化发展
        一、建立现代航天企业制度
        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军民融合
        三、完善载人航天的竞争机制
    第三节 加强载人航天国际合作
        一、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参与国际合作
        二、形成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合作战略思想
        三、建立我国主导的载人航天合作平台
        四、提升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节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其他政策建议
        一、健全载人航天制度体系
        二、加强载人航天文化建设
        三、夯实载人航天人才基础
        四、加强载人航天集成管理
第九章 我国载人航天未来发展计划
    第一节 国外载人登月基本情况
        一、美国“阿波罗”计划
        二、前苏联N1-L3载人登月计划
        三、美国“星座”计划
    第二节 国外载人登月有关启示
        一、载人登月的特点
        二、国外载人登月的启示
    第三节 我国实施载人登月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履行大国责任
        二、激发民族自豪感,助力实现“中国梦”
        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第四节 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状况
        一、航天技术发展状况及取得的成就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
    第五节 我国载人登月的方案设想
        一、任务规划
        二、基本原则
        三、系统组成
        四、科学目标
        五、经费预算
    第六节 我国载人登月有关法律问题及建议
        一、国际空间法规
        二、有关建议
    第七节 我国载人登月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载人登月技术可行性分析
        二、我国载人登月经济可行性分析
    第八节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后记

(10)人民网新闻专题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人民网新闻专题的研究价值
    1.1 网络新闻专题释义
    1.2 人民网新闻专题的演变历程
    1.3 人民网新闻专题的独特价值
        1.3.1 与传统媒体相比,高频率更新使人民网更具时效性
        1.3.2 与商业网站相比,新闻网站定位使人民网更具权威性
        1.3.3 与一般新闻网站相比,丰富的新闻资源使人民网更具广泛性
        1.3.4 与新华网相比,独特的设计使人民网更具清朗性
    1.4 研究现状
        1.4.1 对人民网报道方式的研究
        1.4.2 对人民网BBS的研究
        1.4.3 对传统媒体网站与商业网站的比较研究
        1.4.4 以人民网为例对网络编辑特点的研究
    1.5 本研究的必要性
第2章 人民网新闻专题的选题特色
    2.1 新闻专题选题的重要作用
        2.1.1 选题可以形成鲜明特色
        2.1.2 选题可以有效引导舆论
    2.2 人民网新闻专题选题的依据
        2.2.1 根据网民的需求选题
        2.2.2 根据新闻价值判断选题
    2.3 人民网新闻专题的选题特点
        2.3.1 选题具有权威性
        2.3.2 选题具有贴近性
第3章 人民网新闻专题的评论特色
    3.1 人民网评论站位高、开掘深
    3.2 人民网评论重视议程设置
第4章 人民网新闻专题的页面特色
    4.1 视觉效果——清朗大方
    4.2 页面设计——严谨庄重
        4.2.1 页面的结构
        4.2.2 页面的色彩
第5章 人民网新闻专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 人民网新闻专题存在的问题
        5.1.1 新闻专题制作效率有待提高
        5.1.2 新闻专题活泼程度有待提高
        5.1.3 新闻专题资源共享程度有待提高
    5.2 改进对策
        5.2.1 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
        5.2.2 增强新闻专题灵活性
        5.2.3 积极加强与外部媒体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全总表彰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先进集体和个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梦视阈下载人航天精神研究[D]. 张增敏. 湘潭大学, 2018(03)
  •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的演进研究[D]. 曾丹凤.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3]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研究[D]. 陈雯. 东南大学, 2017(02)
  • [4]航天型号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研究[D]. 许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3)
  • [5]论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的育人功能[D]. 代艳丽. 中南大学, 2013(03)
  • [6]用理想与激情书写人生——航天513所里的年轻人[J]. 邹刚,翠贤,光宇,宋欢,香杉. 走向世界, 2013(31)
  • [7]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与预算政策研究[D]. 罗庆朗.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12)
  • [8]飞越苍穹——记航天英雄聂海胜[J]. 王兴会,黄定有. 战士文艺, 2010(Z1)
  • [9]天歌——走近中国火箭的摇篮[J]. 天泉,何建明. 中国作家, 2008(09)
  • [10]人民网新闻专题特色研究[D]. 高超. 河北大学, 2008(S1)

标签:;  ;  ;  ;  ;  

总工会表彰载人航天工程首次试飞先进集体和个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