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橡胶减震制品的开发与应用(Ⅰ)(论文文献综述)
牛娜娜[1](2020)在《丁苯/杜仲共混胶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丁苯橡胶是一种加工性能好、耐磨耐老化性能较好的橡胶,但是丁苯橡胶生热大、生胶强度低且不耐撕裂。杜仲胶是一种具有较好抗撕耐扎性能、生热较低的材料,容易和其他合成橡胶共混。将杜仲胶与丁苯橡胶共混,通过调节杜仲胶的比例,可以用于具有高抗冲击、耐屈挠、抗撕、耐扎、耐磨性能、低生热等特点的高性能轮胎的设计与制造。本文第一部分研究了不同种类生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杜仲胶和天然胶、顺丁胶及丁苯胶等橡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和测试,研究了不同生胶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不同共混比的丁苯/杜仲共混生胶进行表征,研究不同配比共混胶的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AFM显微镜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随着杜仲胶含量的增多,丁苯/杜仲复合生胶的微观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是海-岛结构。第二部分研究了丁苯/杜仲复合硫化胶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本部分开展了杜仲胶份数变化时丁苯/杜仲复合硫化胶的硫化性能以及拉伸撕裂性的研究,丁苯/杜仲橡胶共混后,共混胶的硫化速率变快,共混后的共混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提高了共混胶的动态力学性能。第三部分进行了用炭黑补强后的丁苯/杜仲纳米复合硫化胶性能的研究,并且与填充炭黑后的丁苯橡胶纳米复合硫化胶、天然橡胶纳米复合硫化胶做了对比。研究表明,在同样的加工条件、硫化条件和硫化配方下,与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相比,丁苯/杜仲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徐胜凯[2](2020)在《高性能减震垫阻尼层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橡胶因为综合性能优良,广泛应用在铁路轨道减震、桥梁减震等领域,但它仍存在室温以上阻尼性能低和耐老化性能差等缺点。本文通过阻尼系数、动静刚度比、耐老化性能、耐疲劳性能、压缩永久变形和基本物理机械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NR并用其它橡胶,调整并用胶的比例、硫化体系、补强填充体系及其他添加剂等方法对NR基减震阻尼层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研究了NR与EPDM、SSBR、ENR、BIIR两相或三相并用对材料减震性能及基本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SBR并用能够改善NR基减震材料的耐老化性能和动静刚度比的稳定性,且材料的有效阻尼温域加宽并向高温区移动,力学性能相对较高,综合性能最好。随着SSBR并用量的增多,NR/SSBR复合材料动静刚度比的压缩稳定性、耐老化性能与耐压缩永久变形性能提高,但力学性能逐渐降低,动静刚度比增大,NR/SSBR的最佳并用比例为70/30。随着硫黄用量的增多,并用胶的力学性能逐渐提高,动静刚度比下降,但动静刚度比的变化率先降低后增大,耐老化性能变差,硫黄的最佳用量为1份。在不同粒径的炭黑中,N330补强的胶料综合性能最佳;在添加的高岭土、蒙脱土、滑石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填料中,蒙脱土和碳纳米管在胶料中的分散性高,补强效果较好。这些填料对并用胶的阻尼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添加蒙脱土胶料的有效阻尼温域最宽,高温下碳纳米管补强胶料的tanδ值最大,且二者补强胶料的动静刚度比稳定性较好,另外添加石墨烯胶料的动静刚度比较低。添加适量LIR能够提高填料在橡胶中的分散性,胶料的耐压缩永久变形与耐老化性能提升,动静刚度比降低,但是疲劳稳定性变差。在考察的4种树脂中,添加CSR6009胶料的综合性能最好。随着CSR6009用量的增加,硫化胶的有效阻尼温域加宽,高温下的tanδ值增大,耐压缩永久变形与耐老化性能提高,但力学性能逐渐降低,动静刚度比增大且疲劳稳定性降低。
张大森[3](2020)在《橡胶减震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橡胶减振器因为具备质量轻、体积小、安装使用便利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舰船、汽车、火车、飞机和建筑工程等方面,橡胶减振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性能的发挥及使用寿命。在橡胶减震器的测试研究中,动静态性能参数是测试橡胶减震器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静态性能参数主要是静态刚度,它可以反映橡胶减震剂混合物的硬度。动态性能参数包括动态刚度、损耗系数和阻尼系数,主要功能是存储外部变形能和阻尼变形能量,动态性能参数将直接影响减震器的减振性能,通常振动传递率用来代替橡胶减震器的减振效果,动刚度的数值大小是其中衡量减振器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课题从实际需求出发,主要目的设计一套数据采集、自动分析处理与显示的橡胶减震器测试系统。在设计方面提出了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硬件设计原则和软件设计原则,同时介绍了系统的设计要求。根据测试标准,对动静态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包括静刚度、动刚度和动倍率的理论计算公式和方法。其次,在硬件设计方案中对电机-转速传感器之间的控制原理进行了阐述,接着对设计方案中所需硬件包括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压电加速度计、仪表放大器以及数据采集卡进行了选型,并列举了所选硬件的性能参数。在软件设计方面,根据橡胶减震器特性测试要求,对自动加载与电机控制系统做了方案的设计,对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进行了相应的功能设计,包括参数输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实时显示、数据存储以及结果打印等功能模块,完成了整个上位机的编写,实现对橡胶减震器的参数检测。最后,通过YSZD-CYTF6振动试验台对橡胶减震器试样进行测试,测试项分别为静刚度试验、动刚度试验和疲劳试验,在测试系统前面板上实时检测得到橡胶减震器试件的动、静刚度动态曲线、动倍率数值和疲劳测试等相关参数结果。依据相关检测标准,通过对每个参数结果进行分析,证明在误差范围内该软件测试系统满足测试所需要求。通过文献资料以及对本试验台的设计分析验证了本研究中硬件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本研究也为橡胶减振器的更换、检修及动态特性分析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依据。
任传林[4](2019)在《锥形金属橡胶减震器力学性能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属与非金属部件通过机械或热方法连接在一起。由于粘合剂接头应力集中源较少,载荷分布均匀,疲劳性能好,因此,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广泛采用粘合工艺。粘合剂因时间相依的蠕变机制而失效,机械紧固件通常会因周期相依的疲劳机制而失效。粘接是该类产品最重要的环节,粘接剂是金属与橡胶之间良好的界面过渡层材料,且粘接强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粘接结构的强度及服役寿命。因此,研究粘接剂与被粘物的界面粘接强度及其失效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在概述粘接理论、粘接件界面强度理论和试验技术、橡胶本构模型及其选取策略、内聚力模型及其理论的基础上,以锥形金属橡胶减震器为研究对象,开展恒定位移载荷条件下锥形金属橡胶减震器橡胶构件应力与变形行为、循环位移载荷条件下橡胶构件疲劳寿命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在限定位移载荷条件下,根据无胶层橡胶构件的载荷-位移数据,分别采用无初始预压缩和有初始预压缩条件下的刚度方程对载荷-位移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初始预压缩量的刚度方程预测的金属橡胶减震器无胶层橡胶构件刚度比无预压缩橡胶构件刚度要大,且考虑初始预压缩量的刚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无胶层橡胶构件的受力变形行为。(2)与无胶料层橡胶构件Mises等效应力分布图相比较,有胶层橡胶构件的Mises等效应力随橡胶轴向分布波动较小,表明在金属橡胶之间添加适当厚度的胶料层后,橡胶构件中的应力趋于均匀分布。(3)在循环位移载荷条件下,有胶料层橡胶构件的应变幅值和应变均值相比无胶层橡胶构件的应变幅值和应变均值均要小些;对于有胶层金属橡胶减震器,橡胶构件的应变幅值和应变均值随胶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4)关于锥形金属橡胶减震器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有胶料层橡胶构件的疲劳寿命相比无胶层橡胶构件的疲劳寿命长得多,因而添加胶料层能有效提高锥形金属橡胶减震器的疲劳寿命。
孙奇[5](2016)在《车用木橡胶减震器动态性能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以来,车用橡胶制品尤其是车用橡胶减震器的用量逐年上升,使得废旧橡胶制品的产量不断增加。废旧橡胶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而且难以回收再利用。本文针对废弃橡胶难以分解及再利用的弊端,在东北林业大学马岩教授提出了“木橡胶”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将木橡胶用于汽车减震器。木橡胶是由胶黏剂及微米级木丝模压而成的复合材料,同时具有木材和橡胶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特点。本文在研究了传统的微米木丝模压制品成型工艺后,制定了模压车用木橡胶减震器的工艺过程,模压出规格为φ25mm×32mm和φ8mm×8mm、拌胶量为40%、60%的车用木橡胶减震器试件。利用CMT5504电子万能实验机对车用木橡胶减震器试件进行不同压缩次数、不同压缩速度的静态压缩实验,利用Origin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吸能效率曲线。通过观察得到的曲线对比分析两种拌胶量车用木橡胶减震器的静态特性及吸能性。为了对比两种拌胶量的车用木橡胶减震器及已经广泛应用于减震的氯丁胶减震器的动态力学性能,本文选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在室温下对三种试件进行动态压缩实验,实验应变速率为1500s-1,2000s-1,2500s-1,3000s-1.利用Origin和Matlab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三种试件在四种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对比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三种试件的动态力学性能。对拌胶量为40%的车用木橡胶减震器试件进行宏观及微观观察,分析试件的破坏形式。本文选用Johnson-Cook型本构方程来描述车用木橡胶减震器的本构关系,根据实验获得的车用木橡胶减震器试件的静、动态力学实验数据,分别求得了两种拌胶量车用木橡胶减震器的Johnson-Cook型本构方程。对比实验曲线与Johnson-Cook型本构方程模拟曲线的吻合程度判断Johnson-Cook型本构方程对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本构关系的描述是否准确。最后利用Ansys/Ls-dyna程序对车用木橡胶减震器的动态压缩实验进行模拟,通过观察该模拟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和SHPB实验实际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吻合程度,研究Ansys/Ls-dyna程序对车用木橡胶减震器SHPB实验进行模拟是否可行。本论文重点研究了车用木橡胶减震器的动态力学性能,求得了车用木橡胶减震器的Johnson-Cook型本构方程,为车用木橡胶减震器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岳彩裙[6](2014)在《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建模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的各项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的减震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汽车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汽车是一个由很多元器件组成的整体,其中应用的橡胶减震器根据其使用部位可分为发动机系列用、驱动装置用、操纵装置用、前后悬挂用、车身用、排气系统用和其它系统用七大类,可见橡胶减震器在汽车上的应用之多。废弃的橡胶减震器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本文提出用微米木丝模压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来代替橡胶减震器,将解决橡胶减震器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将促进木材在汽车方面的应用与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建立了RM型木橡胶减震器(RM)型减震器是减震器的型号之一)的模型,设计RM型木橡胶减震器的模具,并进行实验,对得到的RM型木橡胶减震器进行弹性模量,设计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模压装置,并对该装置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静态、模态分析。通过对微米木丝的性能与微米木丝模压制品的性能的了解,综合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与发展方向,建立了RM型木橡胶减震器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设计了RM型木橡胶减震器的模具,系统的介绍了微米木丝的加工工艺与模具的加工方法。阐述了木材的机械性能和强度的微观力学模型,微米木丝的性能以及微米木丝模压制品的性能,总结出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的模压工艺流程,并进行了模压实验。对模压出的RM型木橡胶减震器进行了弹性理论分析。设计了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模压装置,使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了模压装置的三维建模,对模压装置的各个部分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并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机器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静态、模态分析。
肖九梅[7](2013)在《我国车用橡胶减震NVH产品市场前景乐观》文中研究说明常见汽车在运行中,其振动的现象十分复杂,最明显的振动是悬挂弹簧装置支承的簧上质量的固有振动。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振动和噪音已是汽车领域发展的严重问题,它会影响产品质量,降低操作精度,缩短产品寿命,使之不能正常工作或早期损坏;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身健康;甚至危及行驶安全。因此,减振橡胶元件主要用于控制汽车振动和噪声及改善汽车操纵稳定性,一般置于汽车发动机机架、压杆装置、悬挂轴衬、中心轴承托架、颠簸限制器和扭振减振器等部位,以改善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研究掌握振动控制与
杨莉[8](2011)在《橡胶制品业 十一五:骨干企业迅速壮大 十二五:新型产品适应各类工业快速发展》文中认为一、"十一五"发展概况"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运行仍然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国内橡胶市场异常活跃,消费和进口需求旺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橡胶制品生产企业约3000多家。制品行业经过近10年来的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洗礼,已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中小
杨莉[9](2010)在《非轮胎汽车橡胶制品生产概况》文中认为从橡胶密封制品、橡胶减震制品、胶管、胶带几个方面介绍我国汽车橡胶制品生产情况,分析天然橡胶(NR)、合成橡胶(SR)和热塑性弹性体(TPE)在我国汽车橡胶制品中的应用情况,概述我国汽车橡胶制品持续增长的形势。
肖艳[10](2009)在《车用橡胶制品的使用及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的发展。根据车用橡胶制品的发展趋势,较详细介绍了汽车的橡胶轮胎、汽车V带和同步带、减震橡胶制品、车用胶管、胶黏剂、密封胶和门窗密封条等汽车橡胶制品的种类、产品特点和市场动态,并指出了各种汽车橡胶制品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二、橡胶减震制品的开发与应用(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橡胶减震制品的开发与应用(Ⅰ)(论文提纲范文)
(1)丁苯/杜仲共混胶结构和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橡胶的战略资源不容忽视 |
1.1.1 合成橡胶的定义和分类 |
1.1.2 合成橡胶的应用 |
1.2 丁苯橡胶是最重要的通用合成橡胶 |
1.2.1 丁苯橡胶的分类 |
1.2.2 丁苯橡胶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
1.2.3 丁苯橡胶的特性及应用领域 |
1.2.3.1 丁苯橡胶的特性 |
1.2.3.2 丁苯橡胶的应用领域 |
1.2.4 丁苯橡胶目前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1.3 高性能丁苯/杜仲共混胶纳米复合材料 |
1.3.1 杜仲胶的结晶特性 |
1.3.2 绿色离性能丁苯/杜仲胶纳米复合胎面材料 |
1.4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方案与表征方法 |
2.1 实验所用的原材料 |
2.2 主要的设备仪器 |
2.3 实验配方和样品制备 |
2.4 实验测试及性能表征 |
第三章 生胶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 |
3.1 生胶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 |
3.1.1 顾丁橡胶、丁苯橡胶、天然橡胶及杜仲胶的应力应变曲线 |
3.1.2 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天然橡胶及杜仲胶的分子结构及其表征 |
3.1.2.1 顺丁橡胶的分子结构及表征 |
3.1.2.2 丁苯橡胶的分子结构及表征 |
3.1.2.3 天然橡胶的分子结构及表征 |
3.1.2.4 杜仲橡胶的分子结构及表征 |
3.1.3 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天然橡胶及杜仲胶的分子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 |
3.2 丁苯/杜仲复合生胶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 |
3.2.1 丁苯/杜仲复合生胶的外观形貌研究 |
3.2.2 丁苯/杜仲复合生胶的力学性能 |
3.2.3 丁苯/杜仲复合生胶的微观结构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丁苯/杜仲共混胶的硫化特性和物理机械性能 |
4.1 丁苯胶、杜仲胶、天然胶的加工特性、硫化特性以及力学性能 |
4.2 硫磺份数对不同配比的丁苯/杜仲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4.3 硫磺硫化后的丁苯/杜仲混炼胶的物理机械性能 |
4.3.1 不同杜仲胶含量的丁苯/杜仲混炼胶的硫化性能 |
4.3.2 硫化后的杜仲/丁苯混炼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 |
4.3.3 硫化后的丁苯/杜仲共混硫化胶的动态力学性能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丁苯/杜仲共混胶纳米复合材料及在绿色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 |
5.1 杜仲胶的含量对丁苯/杜仲纳米复合胶的硫化特性的影响 |
5.2 杜仲胶的含置对丁苯/杜仲纳米复合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5.2.1 杜仲胶的含置对丁苯/杜仲纳米复合硫化胶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5.2.2 杜仲胶含量对丁苯/杜仲纳米复合硫化胶的分散性能的影响 |
5.2.3 杜仲胶含量对丁苯/杜伸纳米复合硫化胶的耐屈挠疲劳性的影响 |
5.2.4 杜仲胶含量对丁苯/杜仲纳米复合硫化胶的阿克隆磨耗性能的影响 |
5.3 杜仲胶的含量对丁苯/杜仲纳米复合硫化胶DSC的影响 |
5.4 丁苯/杜仲纳米复合硫化胶与天然橡胶纳米复合硫化胶的对比 |
5.4.1 丁苯/杜仲纳米复合硫化胶与天然橡胶纳米复合硫化胶加工性能的对比 |
5.4.2 丁苯/杜仲纳米复合硫化胶与天然橡胶纳米复合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对比 |
5.5 丁苯/杜仲纳米复合硫化胶配方的优化 |
5.5.1 硫磺用量对丁苯/杜仲纳米复合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5.5.2 炭黑用量对丁苯/杜仲纳米复合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2)高性能减震垫阻尼层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阻尼材料简介 |
1.2 橡胶阻尼机理 |
1.3 橡胶减震性能的表征 |
1.3.1 橡胶的阻尼性能 |
1.3.2 橡胶的刚度 |
1.4 影响橡胶减震性能的因素 |
1.4.1 橡胶基体结构的影响 |
1.4.2 交联体系的影响 |
1.4.3 补强填充体系的影响 |
1.4.4 软化增塑体系的影响 |
1.4.5 使用环境的影响 |
1.5 橡胶阻尼材料研究现状 |
1.5.1 物理共混改性 |
1.5.2 化学共聚改性 |
1.5.3 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物改性 |
1.5.4 压电阻尼改性 |
1.5.5 纳米无机填料改性 |
1.6 本课题立体依据与研究价值 |
1.7 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并用橡胶对NR基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 |
2.2.2 仪器设备 |
2.2.3 实验配方 |
2.2.4 样品的制备 |
2.2.5 测试与表征 |
2.3 并用橡胶对NR基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 |
2.3.1 并用橡胶对NR基阻尼材料硫化特性参数的影响 |
2.3.2 并用橡胶对NR基阻尼材料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2.3.3 并用橡胶对NR基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 |
2.3.4 并用橡胶对NR基阻尼材料动静刚度比的影响 |
2.4 增容组份BIIR对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
2.4.1 加入BIIR对并用橡胶硫化特性参数的影响 |
2.4.2 加入BIIR对并用橡胶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2.4.3 加入BIIR对并用橡胶阻尼性能的影响 |
2.4.4 加入BIIR对并用橡胶动静刚度比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共混比和硫黄用量对NR/SSBR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 |
3.2.2 仪器设备 |
3.2.3 样品的制备 |
3.2.4 测试与表征 |
3.3 共混比对NR/SSBR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 |
3.3.1 共混比对NR/SSBR阻尼材料硫化特性参数的影响 |
3.3.2 共混比对NR/SSBR阻尼材料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3.3.3 共混比对NR/SSBR阻尼材料动静刚度比的影响 |
3.4 硫黄用量对NR/SSBR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 |
3.4.1 硫黄用量对NR/SSBR阻尼材料硫化特性参数的影响 |
3.4.2 硫黄用量对NR/SSBR阻尼材料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3.4.3 硫黄用量NR/SSBR阻尼材料动静刚度比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填料对NR/SSBR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 |
4.2.2 仪器设备 |
4.2.3 样品的制备 |
4.2.4 测试与表征 |
4.3 炭黑粒径对NR/SSBR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 |
4.3.1 炭黑粒径对NR/SSBR阻尼材料硫化特性参数的影响 |
4.3.2 炭黑粒径对NR/SSBR阻尼材料结合橡胶质量分数的影响 |
4.3.3 炭黑粒径对NR/SSBR阻尼材料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4.3.4 炭黑粒径对NR/SSBR阻尼材料动静刚度比的影响 |
4.4 片层与管状填料对NR/SSBR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 |
4.4.1 片层与管状填料对NR/SSBR阻尼材料硫化特性参数的影响 |
4.4.2 片层与管状填料在NR/SSBR阻尼材料中的分散形态 |
4.4.3 片层与管状填料对NR/SSBR阻尼材料力学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4.4.4 片层与管状填料对NR/SSBR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 |
4.4.5 片层与管状填料对NR/SSBR阻尼材料动静刚度比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第三组分对NR/SSBR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材料 |
5.2.2 仪器设备 |
5.2.3 样品的制备 |
5.2.4 测试与表征 |
5.3 LIR对 NR/SSBR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 |
5.3.1 LIR对 NR/SSBR阻尼材料硫化特性参数的影响 |
5.3.2 LIR对填料在橡胶基体中分散性的影响 |
5.3.3 LIR对 NR/SSBR阻尼材料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5.3.4 LIR对 NR/SSBR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 |
5.3.5 LIR对 NR/SSBR阻尼材料动静刚度比的影响 |
5.4 树脂对NR/SSBR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 |
5.4.1 树脂对NR/SSBR阻尼材料硫化特性参数的影响 |
5.4.2 树脂对NR/SSBR阻尼材料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5.4.3 树脂对NR/SSBR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 |
5.4.4 树脂对NR/SSBR阻尼材料动静刚度比的影响 |
5.5 CSR6009 用量对NR/SSBR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 |
5.5.1 CSR6009 用量对NR/SSBR阻尼材料硫化特性参数的影响 |
5.5.2 CSR6009 用量对NR/SSBR阻尼材料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5.5.3 CSR6009 用量对NR/SSBR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 |
5.5.4 CSR6009 用量对NR/SSBR阻尼材料动静刚度比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橡胶减震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橡胶减震器介绍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虚拟仪器介绍 |
1.3.1 虚拟仪器简介 |
1.3.2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 |
1.3.3 LabVIEW的应用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5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章 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与性能参数研究 |
2.1 测试系统的设计思路 |
2.2 测试系统的设计原则 |
2.2.1 总体原则 |
2.2.2 硬件设计原则 |
2.2.3 软件设计原则 |
2.3 测试系统的设计要求 |
2.4 橡胶减震器动静态性能参数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
3.1 测试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3.2 基本硬件选型 |
3.2.1 计算机及其配置 |
3.2.2 速度传感器 |
3.2.3 加速度传感器 |
3.2.4 仪表放大器 |
3.2.5 采集卡的选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4.1 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
4.2 数据采集分析 |
4.2.1 数据采集概述 |
4.2.2 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 |
4.2.3 配置LabVIEW DAQ |
4.2.4 LabVIEW DAQmx编程 |
4.3 数据处理 |
4.3.1 信号变换 |
4.3.2 数据写入与读取 |
4.3.3 滤波 |
4.3.4 报表生成 |
4.3.5 检测报告打印输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试验验证及数据分析 |
5.1 橡胶减震器试件的选取 |
5.2 应用检测与分析 |
5.2.1 测试分析系统 |
5.2.2 参数测定与结论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4)锥形金属橡胶减震器力学性能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粘接理论与粘接技术 |
1.2.1 金属橡胶制品粘接理论研究 |
1.2.2 粘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粘结失效研究现状 |
1.3.2 疲劳寿命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橡胶构件粘接破坏理论基础 |
2.1 粘接理论 |
2.2 内聚力模型的单元理论 |
2.2.1 ABAQUS中 Cohesive单元建模理论 |
2.2.2 内聚力模型理论 |
2.2.3 超弹本构模型 |
2.2.4 内聚裂纹增长理论 |
2.3 橡胶本构模型理论 |
2.3.1 基本理论 |
2.3.2 基于应变能函数的唯象模型 |
2.4 小结 |
第3章 金属橡胶减震器橡胶件有限元数值模拟 |
3.1 粘结接头有限元模拟方法 |
3.2 金属橡胶减震器橡胶件有限元分析 |
3.2.1 金属橡胶减震器有限元模型 |
3.2.2 载荷和边界条件 |
3.2.3 有限元计算分析 |
3.3 结论 |
第4章 胶层对橡胶构件疲劳寿命的影响 |
4.1 粘接胶层理论 |
4.2 胶层厚度对减震器橡胶构件疲劳寿命的影响 |
4.2.1 应力强度分析 |
4.2.2 疲劳寿命分析 |
4.3 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车用木橡胶减震器动态性能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木橡胶减震器研究背景 |
1.2.1 橡胶材料应用情况 |
1.2.2 金属橡胶研究现状 |
1.3 木橡胶减震器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1.3.1 木橡胶减震器的研究现状 |
1.3.2 木橡胶减震器的前景分析 |
1.4 本构方程在橡胶材料动态力学中的应用 |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 |
2 车用木橡胶减震器试件的制备与静态压缩实验 |
2.1 车用木橡胶减震器的制作工艺 |
2.2 车用木橡胶减震器试件的设计与制备 |
2.2.1 试件的设计 |
2.2.2 试件的制备 |
2.3 静态压缩实验 |
2.3.1 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 |
2.3.2 实验方案的设计 |
2.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2.4 车用木橡胶减震器吸能分析 |
2.4.1 单位体积吸能量及吸能效率 |
2.4.2 吸能能力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车用木橡胶减震器SHPB实验研究 |
3.1 SHPB实验装置及原理 |
3.1.1 SHPB实验装置 |
3.1.2 SHPB实验原理 |
3.2 SHPB实验方案设计 |
3.2.1 实验元件的选择 |
3.2.2 实验试件的设计及实验方案 |
3.2.3 实验步骤 |
3.3 SHPB实验数据处理 |
3.3.1 Origin及Matlab软件简介 |
3.3.2 SHPB实验数据处理 |
3.3.3 SHPB实验结果 |
3.4 SHPB实验结果分析 |
3.4.1 拌胶量为40%的车用木橡胶减震器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3.4.2 拌胶量为60%的车用木橡胶减震器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3.4.3 氯丁胶减震器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3.4.4 三种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对比分析 |
3.5 动态压缩后试件的损伤行为 |
3.5.1 宏观观察 |
3.5.2 微观观察 |
3.6 本章小结 |
4 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本构模型的选择及其参数的确定 |
4.1 本构方程研究 |
4.2 本构方程的选择 |
4.2.1 Johnson-Cook型本构方程简介 |
4.2.2 Mooney-Rivlin型本构方程简介 |
4.2.3 Ogden型本构方程简介 |
4.3 拌胶量40%的木橡胶Johnson-Cook型本构方程参数的确定 |
4.3.1 参数A、B、n的确定 |
4.3.2 参数C的确定 |
4.4 拌胶量60%的木橡胶Johnson-Cook型本构方程参数的确定 |
4.4.1 参数A、B、n的确定 |
4.4.2 参数C的确定 |
4.5 拟合曲线与实验结果相比较 |
4.5.1 拌胶量40%的木橡胶拟合曲线与实验结果相比较 |
4.5.2 拌胶量60%的木橡胶拟合曲线与实验结果相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5 车用木橡胶减震器SHPB实验有限元模拟 |
5.1 Ansys/Ls-dyna软件简介 |
5.2 Ansys/Ls-dyna分析方法 |
5.3 有限元分析 |
5.3.1 模型的建立 |
5.3.2 模型材料属性的设置 |
5.3.3 模型的网格划分 |
5.3.4 模型的接触类型 |
5.3.5 加载 |
5.4 模拟结果分析 |
5.4.1 准确性分析 |
5.4.2 应力应变曲线重构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建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天然橡胶的产量现状与废弃橡胶的利用现状 |
1.2.1 天然橡胶的产量现状 |
1.2.2 废弃橡胶的利用现状 |
1.3 橡胶减震器的分类与应用 |
1.4 微米木丝理论的研究现状 |
1.5 微米木丝模压制品的研究现状 |
1.6 木橡胶减震器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分析 |
1.6.1 木橡胶减震器的研究现状 |
1.6.2 木橡胶减震器的前景分析 |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2 RM型木橡胶减震器的建模方法 |
2.1 RM型木橡胶减震器模具的加工方法 |
2.2 RM型木橡胶减震器的建模方法 |
2.2.1 RM型木橡胶减震器建模的基本假设 |
2.2.2 RM型木橡胶减震器的模具模型 |
2.3 RM型木橡胶减震器的形状仿真 |
2.3.1 RM型木橡胶减震器的参数的选择与输出 |
2.3.21 RM型木橡胶减震器形状的仿真图形 |
2.4 本章小结 |
3 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模压实验与弹性模量分析 |
3.1 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模压的理论基础 |
3.1.1 木材的机械性能和强度的微观力学模型 |
3.1.2 微米木丝的加工工艺 |
3.1.3 微米木丝模压制品的性能 |
3.2 微米木丝模压车用木橡胶减震器的工艺方法 |
3.3 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的制备 |
3.3.1 微米木丝的制备 |
3.3.2 微米木丝的称重与拌胶 |
3.3.3 进料与加压、加热以及保压 |
3.3.4 卸模与贴膜 |
3.4 RM型木橡胶减震器的特性 |
3.5 RM型木橡胶减震器弹性模量的理论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模压装置的总体设计 |
4.1 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模压装置设计的总体原则 |
4.2 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模压装置总体方案的设计 |
4.2.1 模压装置总体方案的选择 |
4.2.2 模压装置总体结构的确定 |
4.3 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模压装置进料系统的设计 |
4.3.1 进料系统电机参数的确定 |
4.3.2 进料系统齿轮参数的确定 |
4.4 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模压装置冲压系统的设计 |
4.5 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模压装置模具系统的设计 |
4.6 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模压装置的三维造型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模压装置的有限元分析 |
5.1 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模压装置有限元分析思路 |
5.2 冲压轴的有限元分析 |
5.2.1 冲压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2.2 冲压轴的受力分析 |
5.3 机架的有限元分析 |
5.3.1 机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3.2 机架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划分 |
5.3.3 机架有限元模型的施加载荷与边界条件 |
5.3.4 求解机架有限元模型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我国车用橡胶减震NVH产品市场前景乐观(论文提纲范文)
NVH橡胶减震元件是汽车零部件的一个有前途的细分行业 |
汽车NVH橡胶减震元件的类型和功用范围 |
汽车NVH橡胶减震元件的设计开发 |
汽车NVH橡胶减震产品的市场需求及其产品技术的发展趋势 |
(8)橡胶制品业 十一五:骨干企业迅速壮大 十二五:新型产品适应各类工业快速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一五”发展概况 |
(一) 主要成就 |
(二) 存在问题 |
(三) 主要橡胶制品发展情况 |
1. 橡胶密封制品 |
(1) 市场发展概述 |
(2) 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
2. 汽车用橡胶减震制品 |
(1) 市场发展概述 |
(2) 与国际水平的主要差距 |
3. 汽车用橡胶制动器 |
(1) 产业发展状况 |
(2) 发展方向 |
4. 工程橡胶制品 |
5. 国防橡胶制品 |
(1) 取得的成绩 |
(2) 存在差距 |
6. 家电橡胶制品 |
7. 办公自动化用橡胶制品 |
二、“十二五”发展方向 |
(一) 指导原则 |
(二) 产品开发方向 |
1. 橡胶密封制品开发 |
2. 工程橡胶制品发展思路 |
3. 国防橡胶制品发展方向 |
(三) 原材料及科技创新方向 |
1.“十二五”期间, 主要应开发电磁功能橡胶 (如 |
2. 加强橡胶制品基础工艺装备、工艺检测装备 |
3. 加强橡胶加工性能研究和新型加工材料的应 |
4. 针对与国外产品存在的差距, 以新材料研究 |
(10)车用橡胶制品的使用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车用橡胶制品的发展趋势 |
2 汽车的橡胶轮胎 |
3 汽车V带和同步带 |
4 减振橡胶制品 |
5 车用胶管 |
6 胶黏剂、密封胶和门窗密封条 |
四、橡胶减震制品的开发与应用(Ⅰ)(论文参考文献)
- [1]丁苯/杜仲共混胶结构和性能的研究[D]. 牛娜娜.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2]高性能减震垫阻尼层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徐胜凯.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3]橡胶减震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张大森.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4]锥形金属橡胶减震器力学性能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D]. 任传林. 湘潭大学, 2019(02)
- [5]车用木橡胶减震器动态性能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 孙奇.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6]微米木丝车用木橡胶减震器建模与实验研究[D]. 岳彩裙.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3)
- [7]我国车用橡胶减震NVH产品市场前景乐观[J]. 肖九梅. 河南化工, 2013(03)
- [8]橡胶制品业 十一五:骨干企业迅速壮大 十二五:新型产品适应各类工业快速发展[J]. 杨莉. 中国橡胶, 2011(01)
- [9]非轮胎汽车橡胶制品生产概况[J]. 杨莉. 橡胶科技市场, 2010(24)
- [10]车用橡胶制品的使用及发展[J]. 肖艳. 化工科技市场,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