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标准经线等角横圆柱投影(论文文献综述)
乔俊军,胡冯伟,王东华,王桂芝,赵存珍[1](2019)在《新世纪版《国家普通地图集》数学基础的系统化构建与可视化研究》文中指出以新世纪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编研为研究对象,秉持科学性与适用性并举、系统性与可比性并行、传承性与创新性并重的设计原则,针对《国家普通地图集》多尺度、多区域、多图种的特点,运用系统论思想和系统工程方法,探讨了包含坐标系统、投影系统和比例尺系统在内的数学基础体系结构与框架建设,实现了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数学基础系统化构建与可视化研究,为《国家普通地图集》编研提供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
刘健,卢加华,杨新云,杨海燕,马连杰[2](2019)在《中纬度地区兰勃特投影和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主要分析兰勃特投影和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原理及变形规律,为投影变换和地图投影的选择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
盛大同,刘栋[3](2018)在《关于航母舰载预警机的电子地图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对地图投影的研究,确定了航母舰载预警机电子地图采用Gnomonic投影.进一步对该投影方式下长度和角度变形计算和分析,确定了航母舰载预警机电子地图的最大使用范围.针对Gnomonic地图投影地图标尺不能在地图上直接量算距离和方位的情况,给出了计算两点间距离和方位的地图标尺算法.同时对电子地图自动切换进行了研究.
赵春子[4](2013)在《地图投影的判别方法与选择依据》文中认为地图投影是高校地图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了便于本科学生的理解,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投影的构成方法和类型两方面对地图投影进行了判别,从制图区域的轮廓形状、位置、范围和比例尺、地图的用途和内容、出版方式等方面介绍了地图投影选择的依据,这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效率.
袁桂祁[5](2013)在《地理信息系统在炮位侦校雷达中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个传统的地理信息科学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已成为遥感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互连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的集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重要性体现在国土防御,城市管理规划,运输和交通,环境监测等方面,甚至涉及国家命脉相关的应用领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GIS已经成为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的热点,同时,GIS技术的发展,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也得到显着改善。GIS在我国炮位侦校雷达领域的应用相对落后,此前的地图软件存在只能加载单一的栅格图源,无法兼容通用的矢量格式,无法完成图源的投影转换等诸多明显不足。本文针对炮位侦校雷达在地形分析、应急指挥等方面提出了更为广泛和复杂的作战应用需求,探讨了GIS与炮位侦校雷达地图软件系统的应用集成。主要研究了在GIS中如何加载显示多种数据图源及多图层管理方式,如何制作符号及实现图形标注的功能、多种投影变换的功能,并利用地形高程信息完成自动高程修正、遮蔽角计算功能,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一定程度的辅助决策和多种图源支持和转换的功能,为工程推广的应用提供前提条件。
曹龑[6](2013)在《基于椭球面空间大尺度对象集成方法的研究 ——以西北五省地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受传统地图学的影响,目前几乎所有的GIS和数字地图都是沿用传统的地图投影理论,在把椭球面坐标转换到平面坐标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产生位置、方向和面积等方面的变形。为了形成一副完整的地图,往往需要使用数学手段对经纬线进行压缩或拉伸,其中就包括使用许多改正数来解决平面坐标与实际实体几何位置的差别。在编制地图时,为了使区域范围内的投影变化最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选用不同的投影方法,这就造成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数据难以衔接。传统地图将投影作为自己参照系的空间数学基础,这在特定用途、局部范围内是可行的。当地图所表达的范围从小区域扩展为大区域或全球时,传统的投影已不能满足数字地球连续多分辨率和全面用途的需要。杨永崇教授提出在椭球面上基于大地坐标进行数据集合,并在椭球面上数字成图表达地表对象的设想。在计算机中按照参考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制作球面,将制图区域内的地球表面对象表达在其上,制作椭球电子地图。基于此理论,本文着重于从小比例尺地图上,提取地理坐标数据。本文使用南方cass软件,并分别根据西北五省的扫描地图建立独立坐标系并对图像进行矢量化,在相邻省份的数字化地图上选择公共点,再分别求得公共点的地理坐标,并进行对比检验,以此来确定数据的可使用性。以此种方式作为椭球面电子地图的数据源。
马俊[7](2013)在《专题地图总体设计智能化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地图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网络地图学、智能地图学等相关概念和理论方法的研究,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网格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支撑,推动了智能化地图制图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其中,专题地图智能化设计是实现整个地图生产智能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对专题地图智能化设计理论框架、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知识获取方法模型、知识表达模型、专题地图智能化总体设计相关的概念、框架、模型、功能模块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有:1.提出专题地图智能化设计理论框架。总结分析目前各种专题地图设计制作的方式、原理、功能和优缺点,确定专题地图智能化设计的基本研究思路:将当前智能化研究理论和技术成果与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相融合,即根据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的特点和功能需求,提出专题地图智能化设计理论框架。此框架在根本上是以功能为驱动;以知识库为牵引;以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分级为依托;以强大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各部门相关数据库为基础;以适合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特点的知识获取技术、知识表达技术、智能化版式设计技术等为支撑,实现用户高满意度、具有一定智能、高效率设计制作专题地图的目标。专题地图智能化设计理论框架的研究主要包括:知识、知识库、场景、知识链等相关概念的界定;模板理论、规则库理论和知识库理论等相关理论介绍;专题地图智能化设计整体框架介绍以及相关模块的详细阐述。2.构建基于XML采用场景获取专题地图设计领域树形结构知识模型,并通过知识获取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首先对专题地图设计流程进行分析后确定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知识获取的内容及要求;其次对常用知识获取方法模型进行总结分类,并通过对这些方法的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知识获取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常用知识获取方法模型无法满足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知识获取要求;再次根据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知识特点,提出采用场景获取树形结构知识方法,对此方法获取领域知识的基本过程进行阐述;然后通过对基于树形结构表示法知识获取模型进行构建、应用分析后得出此模型不能满足知识获取要求,并构建基于XML采用场景获取树形结构知识模型。最后通过知识获取实验证明基于XML采用场景获取树形结构知识模型能够满足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知识获取要求。3.提出基于XML混合式表示法的专题地图知识表达模型。主要包括:根据专题地图设计领域树形结构知识特点确定此领域知识表达要求;常用知识表示法模型优缺点总结分析,对基于XML语言表述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基于XML常用知识表示法应用进行实验验证;提出混合式表示法,并构建基于XML混合式表示法模型;以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计算表达模型进行知识表达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此模型能满足专题地图设计领域树形结构知识表达要求。4.以专题地图智能化总体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专题地图智能化总体设计知识获取模型、知识表达模型构建过程,以及通过获取知识的决策支持和各种相关模型的支撑得出智能化总体设计方案过程,验证了论文提出的地图设计智能化框架和模型构建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对专题地图智能化总体设计概念、内容进行界定,并详细描述智能化总体设计框架;其次以数学基础计算模型、图面配置模型和智能化总体设计因子关系模型为例对专题地图智能化总体设计相关模型的构建进行阐述,并对这些模型进行实验检测;最后根据各个部分实现功能的不同,将专题地图智能化总体设计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并以标准全开纸竖版中国全图设计为例对这些功能模块的功能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张铮[8](2012)在《面向无缝GIS的地图投影库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地图也经历了从纸质地图到电子地图以及多媒体电子地图和网络地图的演变。在GIS应用中,如果以大比例尺图幅为单位,研究对象是一块不连续空间数据,由于对象是单个图幅,地图投影的曲平面之间变化相对不大,地图投影的变形和投影的选择对于GIS分析研究影响不大。而随着应用需求的推动,人们面临着更加广阔的研究区域、大量的分幅地图和海量的地理数据,在此基础上还要求能够处理连续、无缝的地理信息,无缝GIS应运而生,它可以配合不同的地理信息处理平台更加全面的分析地理空间信息。在无缝GIS研究中,由于地图分幅和多源空间数据的存在,使地图投影的曲平面之间的矛盾复杂化,这种矛盾还随着研究区域的扩大更加突出。因此,在无缝GIS中针对地图投影的选择和使用方面,并非单一的投影方法可以解决,必须建立完备的地图投影库,并专门研究动态的投影调度和使用方法,为此本文展开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根据对无缝GIS的概念和理论框架的分析,指出当前地图投影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在无缝GIS软件平台中可以使用地图投影库,减小空间分析的误差,使其功能更加完善,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思路。2.通过对无缝GIS中地图投影库的设计目的和意义的研究,构建了地图投影库中需要的重要参数及其管理方法,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功能,阐述了在投影库中可以支持的重要投影信息,说明了其在应用上的广泛性,设计了利用地图投影库中的相关参数和函数实现具体投影功能时的详细流程。3.重点研究无缝GIS中地图投影库的应用体系,分析了地图投影库的应用结构,探讨了适用于地图投影库的无缝GIS空间数据结构,提出了根据工作区、图块、属性拼接表和投影索引表来实现空间数据的组织和管理,详细阐述了图块中的各种要素以及属性拼接表和投影索引表的数据结构,针对地图投影库中的地图数据和投影类型的索引访问要求,建立了相应的三级索引调用机制。4.阐述了在无缝GIS地图投影库的使用中,针对工作区中多幅图幅并存,系统前台的分幅地图中存在不同的地图投影类型,结合实例提出可以应用组合投影的方法,并分析相应的图形和数学公式;在完成地图投影库的设计后,通过对实际点进行坐标转换,然后和理论值进行对比的方法,验证投影库在应用上的可行性。5.建立了面向无缝GIS的地图投影库实验系统,根据具体的地图数据,设计实现了无缝GIS中地图投影库的相关功能,阐述系统中各种模块的作用,完成相应的地图投影的调用和显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配合GIS空间分析的应用试验,包括长度量算和面积量算,并给出了功能实现的效果图。
刘沛兰[9](2011)在《现代工程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学基础的研究》文中认为地图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在信息传播上最早的三大发明——语言、音乐和地图,可能最早的还是地图。它承袭大地测量学对地球空间的概念,以可视和度量为一体化的模拟产品形式描绘地球信息,但受制于纸质媒体、计算和度量工具等使用和制作上的局限,采用了地图投影学来实现它的空间表达。地图学这门古老学问上升为科学的最早标志是采用了地图投影的科学方法。地图投影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近50多年来,计算能力的革命已使地图投影计算从过去十分繁重变得相当轻松。因此,设计并使用更精确的地图投影,是代价最小、有力提升地球信息基础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受到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半个世纪以来测量技术飞速发展,测量精度大幅度提高,已经迅猛提高了近5个数量级。而系列地形图地图投影方案一直没有变化。在大比例尺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特别是精密工程测量实践中,现行高斯投影地图落后于实际工程和测量精度要求之间的矛盾,早就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现代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又使这一矛盾显得十分突出。尽管目前在高铁建设等精密测量工程中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把边长投影变形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但这些坐标系统是割裂和孤立的,不能适合于相当多地物的相互延伸及紧密联系。一些现代化的精密工程,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割裂地、静态地、处理它们是不适合的,并且越来越显得不相适宜。以高铁而言,对于铁路网这种树状延伸结构的高精度坐标系统,只有构建统一的坐标系统,才能达到数据的科学管理,从而科学地统筹勘测、设计、放样、施工、维修及管理众多工程阶段,取得现代工程最佳效益。因此,需要提供适合高精度要求的地图投影系统以适应现代工程大比例尺地图数学基础的要求。本文提出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地图投影设计。针对相当多精密工程系统多为线状或树枝状延伸的特点,在高斯投影基础上,设定中央经线长度比为0.9999988~0.9999992,以经差15’分带为特征的新高斯投影——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地图投影,使之投影最大长度变形达到百万分之1.2至百万分之1.6,比3°分带提高精度2个数量级、比6°分带提高精度3个数量级,优于精密测量工程的精度要求和发展。传统的高斯投影族研究在分带不变的条件下精度只能微调不能提高级别。在与原来高斯投影3°、6°分带进行比较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地图投影的性质。为了其投影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线状目标图幅查找,图幅拼接原理实验。建立一种适合测绘、规划、设计、放样及施工的现代工程大比例尺地图投影系统,它具有长度变形极小且无角度变形,本身又可近似视为欧几里德空间,对于线状、树状延伸的地理要素和中小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带来高精度的全球统一数学基础标准。同时,为了各类工程大比例尺地图数据统一科学的管理,扩展原系列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分幅编号方案,使之原来的1:100万~1:5000延伸到1:2000~1:500的现代精密测量工程与地籍测量地图的比例尺系列。新的经差15’的分带投影,显着提高了其精度。对高速公路、铁路等大型、特大型精密工程、高精度地籍图等用图,提供与大地控制网测量精度相匹配的统一地图投影基础,给精密测量工程以有力支撑。并可在高精度支撑下把GIS与大型精密工程的CAD设计空间紧密衔接,更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将以往这类树状延伸的地物地理信息的1:5万和比例尺大于1:5万地形图及相应ARCGIS下的全部DLG数据,都可以通过快速投影变换转换为本投影坐标系统中,即完全可视为欧氏空间下的空间数据。它们无角度变形,长度变形又极小,将可无障碍地直接融入欧氏的CAD系统;并且据此新产生的所有CAD下的设计成果数据,也将系统地、无障碍地直接融入ARCGIS中本系统的空间数据中来。应当指出,解决地理信息度量空间和一般机械和土木工程设计CAD领域所习惯的欧氏度量空间矛盾有两条途径,以方便和有效地适合于不同目标和场景的应用。对于众多以地理信息分析和决策使用的计算机技术系统而言,也就是以海、陆、空、天、磁一体化信息集成和使用为目标的计算机技术系统,那就应把欧氏度量空间数据等价转换成地理信息度量空间数据,统一到地理信息度量空间。只有这样,才是准确的、科学的、系统化的;而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模拟领域,例如大量使用传统的媒介——图纸的地图和各种各样图件的场合,并且即使在计算机技术系统上,在这个范畸中,人工的度量、形态的分析、判断、美学设计以及决策都是以人在欧氏度量空间下的交互、经验和判决为主的,还是应把地理信息度量空间数据等价转换成欧氏度量空间数据形式,统一到欧氏度量空间。也就是传统地图和CAD领域及其众多交互场合,还是应尽量统一到欧氏度量空间下。这就需要采用传统的地图投影方式,把数据量巨大、而又十分普遍的地理信息,按所需精度和变形,转换到欧氏空间,这就是本文的主题。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大比例尺地图数学基础理论与方法,重点分析目前高斯-克吕格投影及其衍生投影在应用中存在的局限以及解决的方案,包括建立地图数学基础的内容,我国地图大比例尺地图数学基础现状分析,当代精密工程测量和设计对地图投影的精度要求,CAD设计对空间数据精度要求。国内外地形图地图投影比较,并探寻与大地控制网测量精度相匹配的统一地图投影基础;2.编写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长度变形、子午线收敛角、矢长、裂隙距等计算的程序为分析研究提供数据基础,编写线状地物所在图幅判断程序为其拼接提供了图幅编号;3.探求优于精密测量工程的精度要求的地图投影方案,提出设定中央经线长度比为0.9999988~0.9999992,在1:50000~1:500地形图以经差15’分带为特征的新高斯投影——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地图投影,使之投影最大长度变形达到百万分之1.2和百万分之1.6,若选择中央经线长度比为0.9999990,则我国大陆部分区域投影的长度变形一般不超过百万分之一,改革了目前的3°、6°分带投影方案;4.创建了该设计下的新等角投影坐标公式、长度变形公式、子午线收敛公式。深入研究了全球树枝状犬延伸的高精度地图投影的坐标、变形规律、应用及其性质,论证了该投影系统中,1:5万图幅的经向拓扑和纬向拓扑延续性,从而论证了它的全球树状连续延伸特性;5.以武汉至广州高铁线路1:5万图幅为实验,建立以经差15’分带的树枝状延伸高精度地图投影坐标系。在ARCGIS中建立以其中一幅图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地图投影坐标系,将其它图幅平移、旋转统一到高精度平面坐标系统中来;6.为建立大比例尺工程图统一的数学基础,提出1:2000~1:500的分幅编号方案,将目前1:100万~1:5000地形图分幅编号延伸至延伸到1:2000~1:500地形图分幅编号,即建立1:100万~1:500的地形图分幅编号方案;7.对论文的创新点、成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对其应用前景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总之,本文提出设定中央经线长度比为0.9999988~0.9999992,以经差15’分带为特征的新高斯投影——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投影;研究其性质与应用;提出新的地形图分幅编号方案。在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上,对椭球面空间较为广泛的树状延伸的线性类地物,以高于1/80万的精度,提供了全球范围内可供测量、设计、放样、施工、检测、管理等广泛使用的欧氏度量空间,也即是第一次把GIS和CAD两大成熟领域统一、完整地链接在一起。为现代大比例尺精密工程测量与设计提供与大地控制网测量精度相匹配的统一地图投影基础。
李海亭[10](2010)在《网络环境中地图瓦片的索引与压缩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GI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开发过程涉及到地理、数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主要包括多尺度地形数据表达、淘量影像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的压缩与传输、地形可视化与纹理映射、数字城市建模、三维空间分析与查询等。本论文分析了当代互联网GIS的技术特点,主要对网络电子地图平台(Mapabc、MapBar、city8等)和三维虚拟地球平台(GoogleEarth、WorldWind、pTolemy3D等)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它们采用的瓦片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图瓦片索引算法。在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地球平台中,地图瓦片的数量非常巨大,除了高效的瓦片索引机制以外,还需要实现地图瓦片的高效压缩和快速解压。论文结合小波变换的JPEG2000标准以及EBCOT编码算法,研究了基于JJ2000的影像瓦片压缩/重构的实现过程。本论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www. vrwuhan. com和VREarth Demo的具体开发过程,以地图瓦片索引与数据压缩的关键技术为骨架,组织整篇论文。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当代互联网GIS的瓦片技术主要研究主流网络电子地图和虚拟地球平台的瓦片组织与管理,分析它们的瓦片切割算法与索引规律。研究得出当代互联网GIS在瓦片组织上多采用地图投影转换公式与空间索引算法对地图瓦片进行索引,并且瓦片切割算法与索引方法保持一致。2.地图投影与瓦片索引相关性研究地图投影引起的变形会影响到使用该投影作为索引方法的网络电子地图。本论文研究了地图投影在地图瓦片索引方法中的应用,包括Google Earth采用的Web Mercator投影、World Wind和pTolemy3D采用的Platte Carree投影。对不同索引方法引起的地图变形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电子地图应根据地域差异采用不同瓦片索引方法的观点。3.新型地图瓦片索引方法研究本论文在研究不同地图投影和瓦片索引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间断性变更标准纬线的非固定倍率索引方法。该方法在标准纬线处满足等角特性,然后通过间断性地变更标准纬线达到大区域电子地图整体变形较小的效果。本文对该算法与其它索引算法在角度变形、面积变形、距离变形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简单高效且地图整体变形较小的特点,适用于世界或区域性电子地图的表达。4.基于瓦片技术的GIS安全策略当今主流的互联网电子地图平台多采用富客户端架构,本文主要从客户端代码安全,地图瓦片安全和矢量数据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客户端代码混淆与加密、数字水印、矢量数据加密等安全策略用于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具体包括Ajax代码的加密与混淆、URL的Block TEA加密方法、地图瓦片的数字水印、矢量数据的自定义公匙加密等。5.影像瓦片压缩方法研究本论文在分析多种图像压缩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JPEG2000标准压缩影像瓦片数据。该方法在压缩比较大的情况下保持了良好的图像质量。本文在JJ2000软件的基础上实现了网络环境中影像瓦片压缩/解压缩的具体过程,并通过改变分块大小参数和压缩倍率对压缩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还通过采用峰值信噪比(PSNR)对不同压缩方法后的图像质量进行了客观评价。6.基于瓦片技术的虚拟地球平台设计与实现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Java+JOGL构建了三维地球框架雏形VREarth,并进一步利用地图瓦片技术、纹理映射的多级纹理(Mipmap)技术和对影像瓦片的点对点映射算法,实现了一个虚拟地球平台VREarth Demo。结合VREarth Demo的具体开发过程,研究了虚拟地球平台的地形数据结构与组织、影像瓦片纹理映射以及基于视景体的动态数据调度等内容。最后给出了虚拟地球平台中基本的三维空间查询与分析方法。
二、双标准经线等角横圆柱投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标准经线等角横圆柱投影(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世纪版《国家普通地图集》数学基础的系统化构建与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学基础的体系结构与框架建设 |
1.1 坐标系统 |
1.1.1 平面坐标系 |
1.1.2 高程坐标系 |
1.2 投影系统 |
1.2.1 地图投影 |
1.2.2 投影变形 |
1.3 比例尺系统 |
1.3.1定方向 |
1.3.2 定位置 |
1.3.3 定尺度 |
2 数学基础的设计原则与影响因素 |
2.1 数学基础的设计原则 |
2.1.1 科学性与适用性并举 |
2.1.2 系统性与可比性并行 |
2.1.3 传承性与创新性并重 |
2.2 数学基础的影响因素 |
2.2.1 自然因素 |
2.2.2 人为因素 |
3 数学基础的投影设计与图形构建 |
3.1《世界地图》 |
3.1.1 数学基础设计 |
3.1.2 投影图形构建 |
3.2《一带一路地图》 |
3.2.1 数学基础设计 |
3.2.2 投影图形构建 |
3.3《中国全图》 |
3.3.1 数学基础设计 |
3.4《中国地图》 |
3.4.1 数学基础设计 |
3.4.2 投影图形构建 |
3.5《分省地图》 |
3.5.1 数学基础设计 |
3.5.2 投影图形构建 |
3.6《城市地图》 |
3.6.1 数学基础设计 |
3.6.2 投影图形构建 |
4 结束语 |
(2)中纬度地区兰勃特投影和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图投影 |
1.1 地图投影的定义 |
1.2 兰勃特投影 |
1.3 高斯-克吕格投影 |
2 投影变形 |
2.1 长度比与长度变形 |
2.2 面积比与面积变形 |
3 变形分析 |
3.1 兰勃特投影变形 |
3.2 高斯投影变形 |
3.3 算例分析 |
1)兰伯特投影 |
2)高斯投影 |
4 结束语 |
(4)地图投影的判别方法与选择依据(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图投影的判别 |
1.1 构成方法的判别 |
1.2 投影类型的判别 |
1.2.1 经纬线形状的判别 |
1.2.2 变形性质的判别 |
2 地图投影的选择 |
2.1 制图区域的轮廓形状和位置 |
2.2 制图区域的范围和比例尺 |
2.3 地图的用途和内容 |
2.4 地图的出版方式 |
3 结束语 |
(5)地理信息系统在炮位侦校雷达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炮位侦校雷达GIS设计 |
2.1 概述 |
2.2 炮位侦校雷达的GIS需求分析 |
2.3 系统设计 |
2.4 UI框架设计 |
2.5 炮位侦校雷达的GIS API层设计 |
3 图源处理及应用 |
3.1 图源格式说明 |
3.2 底图图层 |
3.3 动态图层 |
4 炮位侦校雷达图源格式的投影变换 |
4.1 常用投影详解 |
4.2 投影变换计算 |
4.3 数据投影变换 |
5 军用符号制作及应用 |
5.1 军用符号制作 |
5.2 组合符号配置说明 |
5.2.1 如何拆分组合符号 |
5.2.2 如何组合子符号 |
5.2.3 如何配置组合符号xml |
5.3 军用符号应用 |
5.3.1 添加符号 |
5.3.2 修改符号 |
5.3.3 删除符号 |
5.3.4 撤销符号 |
5.3.5 复原符号 |
6 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和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椭球面空间大尺度对象集成方法的研究 ——以西北五省地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1.2 本论文的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方向 |
1.3 本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本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
2 小比例尺传统地图的研究 |
2.1 小比例尺地图的概念 |
2.2 小比例尺地图的数学基础 |
2.2.1 地图投影 |
2.2.2 地图坐标系 |
2.2.3 地图比例尺 |
2.2.4 地图分幅与编号 |
2.3 地地形图对象的表达及特点 |
2.3.1 三种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 |
2.4 地形图的精度 |
2.4.1 地图测制过程中的误差 |
2.4.2 地图印制过程中得误差 |
2.4.3 地图数字化过程中得误差 |
3 小比例尺地图数字化研究 |
3.1 大、中比例尺地形图数字化的方法 |
3.2 小比例尺地形图数字化方法 |
3.2.1 地图投影的判定 |
3.2.2 常见坐标系的转换 |
3.2.3 小比例尺地形图数字化 |
3.3 实验分析 |
3.3.1 坐标正反算小工具 |
3.3.2 陕西与甘肃两相邻省为对象 |
3.3.3 以陕西省与宁夏自治区两相邻省为对象 |
3.3.4 以甘肃省与宁夏自治区两相邻省为对象 |
4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专题地图总体设计智能化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录 |
表录 |
第一章 绪论 |
本章提要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论文研究目标、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整体研究方案流程 |
1.3.4 研究意义 |
1.4 论文内容及组织 |
第二章 专题地图智能化设计理论框架研究 |
本章提要 |
2.1 专题地图智能化设计相关概念 |
2.1.1 专题地图设计知识的概念及分类 |
2.1.2 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知识库概念 |
2.1.3 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知识获取相关概念 |
2.1.4 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知识表达相关概念 |
2.1.5 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版式设计相关概念 |
2.2 专题地图智能化设计基本理论 |
2.2.1 模板理论 |
2.2.2 规则库理论 |
2.2.3 知识库理论 |
2.3 专题地图智能化设计框架 |
2.3.1 整体框架介绍 |
2.3.2 功能设计模块 |
2.3.3 要素设计模块 |
2.3.4 可视化设计模块 |
2.3.5 知识库设计模块 |
2.4 本章结语 |
第三章 专题地图设计知识获取方法与模型 |
本章提要 |
3.1 专题地图设计领域知识获取内容及要求 |
3.1.1 专题地图设计流程确定及分析 |
3.1.2 专题地图总体设计环节功能需求和知识特点分析 |
3.1.3 知识获取内容及要求 |
3.2 常用知识获取方法模型及功能分析 |
3.2.1 知识获取方法 |
3.2.2 知识获取方法功能分析 |
3.3 采用场景获取树形结构知识方法及模型构建 |
3.3.1 方法简述 |
3.3.2 领域知识获取基本过程 |
3.3.3 采用场景获取专题地图设计树形结构知识模型构建 |
3.4 知识获取实验及分析 |
3.4.1 知识获取实验 |
3.4.2 实验分析 |
3.5 本章结语 |
第四章 专题地图设计知识表达方法与模型 |
本章提要 |
4.1 专题地图设计领域树形结构知识表示要求 |
4.1.1 知识表示一般要求 |
4.1.2 专题地图设计领域树形结构知识特殊表示要求 |
4.2 常用知识表示法模型分析及基于 XML 的知识表示法模型 |
4.2.1 常用知识表示法模型优缺点分析 |
4.2.2 基于 XML 的知识表示法模型 |
4.3 基于 XML 混合式表示法模型构建 |
4.3.1 混合式表示法介绍 |
4.3.2 基于 XML 混合式表示法模型构建 |
4.4 基于 XML 混合式表示法模型相关实验及分析 |
4.4.1 基于 XML 混合式表示法模型实验 |
4.4.2 实验分析 |
4.5 本章结语 |
第五章 专题地图智能化总体设计 |
本章提要 |
5.1 智能化总体设计概念及框架 |
5.2 智能化总体设计相关模型设计与建立 |
5.2.1 数学基础计算模型 |
5.2.2 图面配置模型构建 |
5.2.3 智能化总体设计因子关系模型构建 |
5.3 智能化总体设计主要功能模块 |
5.3.1 功能需求确定模块 |
5.3.2 环节设计方案知识获取模块和环节设计方案知识表达模块 |
5.3.3 最优总体设计方案确定模块和最优总体设计方案知识表达模块 |
5.3.4 智能化总体设计方案生成模块 |
5.4 本章结语 |
第六章 专题地图智能化总体设计验证系统 |
本章提要 |
6.1 系统概述 |
6.2 系统结构和运行环境 |
6.3 实验数据及用户需求 |
6.4 系统主要功能示例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创新点 |
7.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8)面向无缝GIS的地图投影库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组织和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无缝 GIS 与地图投影库 |
2.1 无缝 GIS |
2.1.1 地理数据缝隙 |
2.1.2 无缝 GIS 中的观点分析 |
2.1.3 无缝 GIS 的实质 |
2.2 地图投影基本理论 |
2.2.1 地图投影的相关知识 |
2.2.2 地图投影的应用依据 |
2.2.3 地图投影在 GIS 中的作用 |
2.3 无缝 GIS 与地图投影库的集成策略 |
2.3.1 无缝 GIS 对地图投影库的要求 |
2.3.2 地图投影库和无缝 GIS 的集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无缝 GIS 的地图投影库设计 |
3.1 设计原则 |
3.2 地图投影库参数管理模块 |
3.2.1 投影库参数 |
3.2.2 投影库参数模块的管理 |
3.3 地图投影信息管理模块 |
3.3.1 重要投影信息分析 |
3.3.2 投影库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
3.4 地图投影库函数管理模块 |
3.5 地图投影库功能的实现流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无缝 GIS 的地图投影库应用体系设计 |
4.1 地图投影库的应用结构设计 |
4.1.1 应用体系结构 |
4.1.2 系统接口 |
4.1.3 投影信息操作组件 |
4.1.4 投影功能实现组件 |
4.2 适应地图投影库的无缝 GIS 空间数据组织 |
4.2.1 工作区 |
4.2.2 工作区图层 |
4.2.3 子图块的数据结构 |
4.2.4 属性拼接表的数据结构 |
4.2.5 投影索引表的数据结构 |
4.3 适应地图投影库的无缝 GIS 数据索引 |
4.3.1 选定合适的工作区范围,建立工作区索引 |
4.3.2 建立地图数据索引机制 |
4.4 适应地图投影库的工作区分幅地图处理 |
4.4.1 组合方位投影 |
4.4.2 组合圆柱投影 |
4.4.3 应用实例 |
4.5 地图投影库的功能评价 |
4.5.1 评价方法 |
4.5.2 评价过程 |
4.5.3 评价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无缝 GIS 的地图投影库系统实现 |
5.1 系统界面构成 |
5.1.1 基本操作模块 |
5.1.2 地图显示模块 |
5.1.3 投影信息显示模块 |
5.1.4 地理要素控制模块 |
5.2 地图投影库基本功能的实现 |
5.2.1 工作区分幅地图互操作 |
5.2.2 动态投影信息显示 |
5.2.3 配合无缝 GIS 实现空间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论文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9)现代工程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学基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意义与背景 |
1.1.1 地图的可量测性是地图的基本特性 |
1.1.2 地图投影是地图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
1.1.3 现代工程大比例尺地图数学基础的地图投影应用问题 |
1.2 地图投影 |
1.2.1 地图投影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2 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 |
1.2.3 现代工程大比例尺地图数学基础的应用现状 |
1.3 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完成的主要工作、论文的组织结构 |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2 完成的主要工作 |
1.3.3 研究方法设计与研究技术路线 |
1.3.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4 进展与突破 |
第二章 高斯-克吕格投影及其衍生投影 |
2.1 高斯-克吕格投影及其衍生投影 |
2.1.1 高斯-克吕格投影几何特性、投影条件及坐标公式 |
2.1.2 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公式及分析 |
2.1.3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平面子午线收敛角公式 |
2.1.4 高斯投影应用 |
2.1.5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分幅图拼接裂隙距计算公式 |
2.2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投影) |
2.3 双标准经线等角横圆柱投影 |
2.4 高斯-克吕格投影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全球树枝状延伸的高精度投影 |
3.1 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投影设计思想 |
3.1.1 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投影的分带经差的确定 |
3.1.2 中央经线长度比的确定(m0=0.9999988) |
3.2 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投影的条件及公式 |
3.2.1 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的条件 |
3.2.2 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的坐标公式 |
3.2.3 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的变形公式 |
3.2.4 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的子午线收敛角公式 |
3.3 全球树枝状延伸的高精度的性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球树状延伸高精度投影系统建立与应用 |
4.1 全球经差15’新的分带投影方案 |
4.1.1 我国现行1:50万~1:5000比例尺地形图分带规定 |
4.1.2 新的1:5万~1:5.0比例尺地形图分带方案 |
4.1.3 国家1:50万~1:500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分带方案 |
4.2 全球树状延伸高精度投影的拼接原理 |
4.2.1 全球树状延伸高精度投影连续性质 |
4.2.2 全球树状延伸高精度投影拼接 |
4.3 全球树状延伸高精度投影的应用 |
4.3.1 1:5万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
4.3.2 高铁建设测量、大型桥梁、隧道 |
4.3.3 城市轨道、管网、地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现代工程大比例尺地形图系列新的分幅与编号方案 |
5.1 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
5.1.1 地图的分幅 |
5.1.2 地图的编号 |
5.2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
5.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分幅扩展方案 |
5.4 全球树状延伸高精度投影系统下1:50000~1:500分幅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与成果 |
(10)网络环境中地图瓦片的索引与压缩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索引 |
表索引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关键问题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关键问题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 |
第二章 地图瓦片索引方法及其变形分析 |
2.1 瓦片索引与地图投影理论 |
2.1.1 层次细节模型 |
2.1.2 瓦片金字塔模型 |
2.1.3 地图投影变形理论 |
2.2 Google Map的瓦片索引算法 |
2.2.1 Google Map的地图投影 |
2.2.2 Google Map的瓦片索引算法 |
2.3 World Wind的瓦片索引算法 |
2.3.1 World Wind的地图投影 |
2.3.2 World Wind的瓦片组织结构 |
2.3.3 World Wind的瓦片调度 |
2.4 pTolemy3D的瓦片索引算法 |
2.4.1 pTolemy3D的空间参考 |
2.4.2 pTolemy3D的瓦片组织结构 |
2.5 不同索引算法引发的变形分析 |
2.5.1 Web Mercator投影引发的变形分析 |
2.5.2 Platte Carree投影引发的变形分析 |
第三章 间断性变更标准纬线的非固定倍率索引算法 |
3.1 地图投影的选择 |
3.1.1 高斯-克吕格投影 |
3.1.2 UTM投影 |
3.1.3 等角圆锥投影 |
3.2 间断性变更标准纬线的非固定倍率索引算法 |
3.2.1 算法的基本思路 |
3.2.2 地图瓦片的存放约束 |
3.2.3 算法的实现过程 |
3.2.4 算法引起的变形分析 |
3.2.5 算法的特点 |
3.3 算法在互联网电子地图中的应用 |
3.3.1 地图瓦片的组织 |
3.3.2 地图瓦片的变形对比 |
3.4 地图瓦片索引技术的安全策略 |
3.4.1 客户端代码安全 |
3.4.2 地图版权与数字水印 |
3.4.3 矢量数据加密 |
第四章 基于JPEG2000的地图瓦片压缩 |
4.1 图像压缩的基本框架与标准 |
4.1.1 图像压缩的基本框架与性能质量评价 |
4.1.2 图像压缩的优势与压缩标准 |
4.2 JPEG2000标准与小波变换 |
4.2.1 JPEG2000的基本框架与主要特点 |
4.2.2 JPEG2000中的小波变换 |
4.2.3 EBCOT编码算法 |
4.3 地图瓦片压缩程序的实现与质量评价 |
4.3.1 JJ2000的软件架构 |
4.3.2 地图瓦片压缩程序的实现 |
4.3.3 压缩性能与质量评价 |
第五章 基于影像瓦片的虚拟地球平台设计与实现 |
5.1 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 |
5.1.1 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分类 |
5.1.2 三维地形可视化的基本过程 |
5.2 虚拟地球平台的DEM与地形数据组织 |
5.2.1 DEM的表示模型 |
5.2.2 开发环境与数据存储 |
5.3 基于DEM的影像瓦片纹理映射 |
5.3.1 影像瓦片索引与纹理变形 |
5.3.2 影像瓦片纹理映射的具体实现 |
5.3.3 基于视景体的影像瓦片调度 |
5.4 虚拟地球平台中的空间查询与分析 |
5.4.1 空间信息查询 |
5.4.2 三维空间分析 |
5.4.3 系统运行效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致谢 |
四、双标准经线等角横圆柱投影(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世纪版《国家普通地图集》数学基础的系统化构建与可视化研究[J]. 乔俊军,胡冯伟,王东华,王桂芝,赵存珍. 地理信息世界, 2019(05)
- [2]中纬度地区兰勃特投影和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分析[J]. 刘健,卢加华,杨新云,杨海燕,马连杰. 地矿测绘, 2019(03)
- [3]关于航母舰载预警机的电子地图研究[J]. 盛大同,刘栋.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8(03)
- [4]地图投影的判别方法与选择依据[J]. 赵春子.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5]地理信息系统在炮位侦校雷达中应用[D]. 袁桂祁.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7)
- [6]基于椭球面空间大尺度对象集成方法的研究 ——以西北五省地图为例[D]. 曹龑.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4)
- [7]专题地图总体设计智能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 马俊.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3(01)
- [8]面向无缝GIS的地图投影库设计与应用研究[D]. 张铮.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2(06)
- [9]现代工程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学基础的研究[D]. 刘沛兰. 武汉大学, 2011(04)
- [10]网络环境中地图瓦片的索引与压缩方法研究[D]. 李海亭. 武汉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