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母(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朱丽霞,汪萌,李舟,席青松,靳镭[1](2022)在《6例透明带基因突变患者IVF-ET临床特征及助孕结局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透明带(ZP)基因突变患者行IVF-ET的临床特征及助孕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助孕治疗的6例空卵泡综合征(EFS)或ZP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并筛选致病性突变位点,并利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分析ZP基因突变患者行IVF-ET的临床特征及助孕结局。结果在这6例患者中我们发现了5种ZP基因突变,包括ZP1复合杂合突变(c.507delC,p.His170fs和c.239G>A,p.Cys80Tyr)、ZP2的复合杂合突变(c.860861delTG,p.Val287fs和c.1924C>T,p.Arg642Ter; c.1695-2A>G和c.2407C>T,p.Arg642Ter)、ZP3的杂合突变(c.518C>G,p.Ser173Cys; c.400 G>T,p.Ala134 Ser)。6例患者均接受了1~4个周期的IVF/ICSI助孕治疗均未成功妊娠。结论 ZP基因突变引起的EFS或ZP的异常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助孕结局,建议相关病例筛查ZP基因突变。
夏庆昌,高树中,马玉侠,杜冬青,周悦,董志斌,孙浩,路运萍[2](2021)在《针灸防治反复种植失败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技术的应用在推动辅助生殖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为越来越多不孕不育夫妇解决了生育难题,但是由于母体年龄、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免疫等因素导致许多患者在IVF-ET中出现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的状况。针灸作为传统医学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治疗方式被国内外生殖领域专家逐渐接受并应用于RIF的预防和治疗之中。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将针灸在RIF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蔺若琦,郑超,杨明玉,齐军,李惠玲,杨志国[3](2021)在《再启动控制对直流送端系统冲击影响及抑制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直流再启动可提升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可靠性,但该过程会冲击所连接交流电网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文章基于实际工程的直流控制系统模型进行时域仿真分析,研究了再启动过程对交流电网的冲击性影响,以及交流电网强度、直流再启动初始触发角大小对冲击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再启动过程中送端电网出现低电压易造成近区风机触发低电压穿越控制的连锁反应,提出了再启动优化策略。最后,基于大规模风电并网接入的祁韶特高压直流送端系统进行仿真,并以仿真结果验证了优化策略提升电网稳定运行能力的有效性。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研究指明艾滋病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制定了第一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 并于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2021年版指南是在2018年版指南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的更新, 主要反映了机会性感染、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暴露后预防(PEP)、暴露前预防(PrE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全程管理和预防母婴传播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本版指南详细介绍了PrEP的适应证、用药方案、随访和监测以及预防措施。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提出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牵头,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第一版,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1]。本版《指南》是在2018年第四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
许东霞[6](2021)在《超声引导下臀位外倒转术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菏泽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就诊且符合臀位外倒转术条件自愿行外倒转术纠正胎位的足月妊娠孕妇122例,术前1 h口服盐酸利托君片10 mg,对比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孕妇年龄、孕周、产次、体质指数、羊水指数、脐带绕颈与否、脐带长度、胎盘位置、新生儿体质量及臀先露类型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外倒转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2例孕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外倒转术,77例成功,45例失败,成功率为63.11%比较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孕妇年龄、孕周、体质指数及臀先露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49例进行外倒转术,25例成功,24例失败,成功率为51.02%,经产妇73例进行外倒转术,52例成功,21例失败,成功率为71.23%,经产妇外倒转成功率高于初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成功组与失败组的产次、羊水指数、脐带绕颈与否、脐带长度、胎盘位置及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倒转成功组剖宫产率为12.99%,失败组剖宫产率为9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倒转成功组产后出血量较失败组产后出血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倒转成功组与失败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次、羊水指数、脐带绕颈与否、脐带长度、胎盘位置及新生儿体质量是外倒转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外倒转术有效地降低了剖宫产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孙涛,杨晓玉,冒韵东,蔡令波,刘嘉茵[7](2021)在《钙离子载体辅助卵母细胞激活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钙离子载体辅助卵母细胞激活(AOA)对因受精不良或精子因素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中心行ICSI助孕时采用钙离子载体AOA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5个周期)。根据采用钙离子载体AOA的时间不同分为2组,第1个ICSI周期采用钙离子载体AOA助孕的为A组(n=66)和第2个ICSI周期采用钙离子载体AOA助孕的为B组(n=49)。同时,A组患者根据不同精子来源分为2个亚组:采用手术穿刺取精的为手术组(n=14),采用手淫法取精的严重少弱精子症组(n=52);以同期于我中心就诊的未使用激活剂的不同精子来源ICSI周期为A组的对照组。B组患者根据第1次ICSI受精情况不同分为3个亚组:前次ICSI助孕受精失败(非精子因素)的为未受精组(n=12),前次ICSI助孕受精率低的为受精低下组(n=31)和前次ICSI助孕因精子质量差导致受精失败的为精子因素组(n=6);并分别以自身既往未采用激活剂的ICSI周期为B组的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结局。结果 A、B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A组患者中,严重少弱精子症组和手术组的激活周期2PN受精率均显着高于同组对照周期(P<0.05)。在B组患者中,未受精组和受精低下组的激活周期2PN受精率和2PN卵裂率均显着高于同组对照周期(P<0.05),而获卵数、MⅡ卵数、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精子因素组中,激活周期2PN卵裂率显着高于对照周期(P<0.05),而获卵数、MⅡ卵数、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采用钙离子载体AOA的115个周期中,共有24例健康婴儿分娩(20例单胎和2例双胎),且未见先天缺陷和畸形。结论钙离子载体AOA可以显着提高严重少弱精子症、手术取精、既往ICSI未受精和受精低下患者的受精率,改善前次因精子因素不育患者的卵裂率。
梁金莲,朱珊珊[8](2021)在《剖宫产妇女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剖宫产妇女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探讨影响阴道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96例剖宫产再次妊娠孕妇临床资料,调查其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阴道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9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中阴道试产成功率为67.94%,剖宫产率为52.03%。阴道分娩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阴道试产失败组、择期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失败组与择期剖宫产组产妇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剖宫产新生儿体质量较大,阴道分娩组与阴道试产失败组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宫腔粘连、产后出血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失败组年龄>35岁、产前BMI>30 kg/m2、无阴道分娩史及子宫瘢痕厚度0.3~0.4 cm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阴道试产失败组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新生儿体质量、孕周及是否定期产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产前BMI>30 kg/m2、无阴道分娩史及子宫瘢痕厚度0.3~0.4 cm是影响阴道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剖宫产再次妊娠妇女进行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阴道分娩相对剖宫产可减少出血量,降低围生期并发症,利于产后恢复,年龄小、产前BMI低、有阴道分娩史及子宫瘢痕厚度较大的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更高。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9](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研究指明艾滋病,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亦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牵头, 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下简称《指南》)第一版, 2011
缪嘉燕,李婵娟,吴莉莉,赵亭亭[10](2021)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影响因素及结局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影响因素,并对产后产妇和新生儿的状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妇213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试产成功组188例和试产失败组25例(转行剖宫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试产结局的因素,同时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213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产妇中试产成功188例,试产成功率为88.3%,发生1例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47%。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及羊水是否污染是影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试产成功组产妇24 h出血量低于试产失败组[(422.43±149.29)mL比(625.45±169.88)mL,P<0.05];试产成功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试产失败组[(3 147.30±677.59)g比(3 412.80±383.74)g,P<0.05],而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9±0.48)分比(9.88±0.44)分,P>0.05]。血性羊水病例试产成功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血性病例试产失败组[(2390±785.56)g比(3252.5±380.03)g,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产妇年龄≥30岁、BMI≥30 kg/m2及血性羊水污染均可增加阴道试产失败的风险,试产成功组的新生儿体质量较低。产科需加强孕期体质量管理,控制胎儿体质量,并严格把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适应证,降低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保障孕产妇的安全性。
二、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母(论文提纲范文)
(1)6例透明带基因突变患者IVF-ET临床特征及助孕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样本采集及DNA提取: |
3.全外显子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
4.促排卵方案: |
二、结果 |
1.患者的基本情况: |
2.ZP基因突变位点: |
3.促排卵方案及助孕结局: |
三、讨论 |
(2)针灸防治反复种植失败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灸提高RIF患者卵母细胞质量 |
2 针灸缓解RIF患者移植前焦虑情绪 |
3 针灸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 |
4 针灸改善RIF患者助孕结局 |
5 小结及展望 |
(3)再启动控制对直流送端系统冲击影响及抑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再启动仿真模型 |
1.1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其主要电气量 |
1.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 |
1.3 直流再启动过程及其仿真模拟 |
2 再启动对送端电网的冲击性影响 |
3 相关因素对再启动过程冲击幅度的影响 |
3.1 送端电网强度的影响 |
3.2 再启动控制参数的影响 |
3.3 电流控制增益系数的影响 |
4 大规模风电汇集直流外送系统控制优化 |
4.1 风电汇集经祁韶直流外送系统 |
4.2 直流再启动过程对风电并网的威胁及优化措施的效果 |
5 结论 |
(5)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1.1 流行现况 |
1.2 传染源 |
1.3 感染和传播途径 |
1.4 疫情报告 |
1.5 患者管理 |
1.6 预防措施 |
2 病原学特征 |
3 实验室检查[7] |
3.1 HIV-1/2抗体检测 |
3.1.1 筛查试验 |
3.1.2 抗体补充试验 |
3.2 CD4+T淋巴细胞检测 |
3.3 HIV核酸检测 |
3.4 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
4 发病机制 |
5 临床表现与分期 |
5.1 急性期 |
5.2 无症状期 |
5.3 艾滋病期 |
6 诊断标准[12] |
6.1 HIV感染早期的诊断标准 |
6.2 HIV感染中期的诊断标准 |
6.3 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 |
7 常见机会性感染[13-14] |
7.1 PCP |
7.1.1诊断 |
7.1.2治疗 |
7.1.3 预防 |
7.2 结核病 |
7.2.1 诊断[17] |
7.2.2 治疗 |
7.2.3 预防[13,17,23] |
7.3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7.3.1 诊断 |
7.3.2 治疗 |
7.3.3 预防 |
7.4 CMV感染 |
7.4.1 CMV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
7.4.2 其他部位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
7.4.3 ART |
7.4.4 预防 |
7.5 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25] |
7.5.1 诊断 |
7.5.2 治疗 |
7.6 弓形虫脑病 |
7.6.1 诊断 |
7.6.2治疗 |
7.6.3预防 |
7.7 真菌感染 |
7.7.1 诊断 |
7.7.2 治疗 |
8 抗病毒治疗 |
8.1 治疗目标 |
8.2 国内现有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介绍 |
8.3 成人及青少年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20-22,35] |
8.3.1 成人及青少年启动ART的时机 |
8.3.2 成人及青少年初始ART方案 |
8.4 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 |
8.4.1 儿童[22,36] |
8.4.2 孕妇 |
8.4.3 哺乳期妇女 |
8.4.4 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 |
8.4.5 静脉药物依赖者美沙酮维持 |
8.4.6 合并HBV感染者 |
8.4.7 合并HCV感染者 |
8.5 抗病毒治疗监测 |
8.5.1 疗效评估 |
8.5.2 病毒耐药性检测 |
8.5.3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
8.5.4 药物浓度检测 |
8.6 换药标准和治疗失败患者的抗病毒治疗[20-22,35] |
8.6.1 病毒学抑制患者的ART |
8.6.2治疗失败患者的ART |
8.7 药物间相互作用 |
9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 |
9.1 诊断 |
9.2 治疗[13] |
9.3 发生的危险因素 |
1 0 艾滋病相关肿瘤[21,44] |
1 1 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 |
1 1.1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干预 |
1 1.2 安全助产 |
1 1.3 产后喂养指导 |
1 1.4 HIV阳性孕妇所生儿童的随访 |
1 1.5 单阳家庭的生育选择 |
1 2 HIV暴露处理与预防阻断[22,47-49] |
1 2.1 职业暴露 |
1 2.1.1 暴露途径及其危险度 |
1 2.1.2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 |
1 2.1.3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原则 |
1 2.1.4 HIV职业暴露后的监测 |
1 2.1.5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
1 2.2 非HIV职业暴露 |
12.3注意事项 |
1 2.4 暴露前预防(Pr EP) |
1 2.4.1 适合人群 |
1 2.4.2 用药原则 |
1 2.4.3 随访和监测 |
1 2.4.4 注意事项 |
1 3 HIV感染的全程管理 |
1 3.1 HIV感染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
1 3.2 机会性感染的诊治和预防 |
1 3.3 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的启动和随访 |
1 3.4 非艾滋病定义性疾病的筛查与处理 |
1 3.5 社会心理综合关怀 |
(6)超声引导下臀位外倒转术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操作地点 |
1.2.3 操作要点和外倒转术中的观察及处理 |
1.2.4 成功标准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外倒转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
2.2 外倒转成功组与失败组分娩结局的比较 |
2.3 外倒转失败原因分析 |
3 讨论 |
(7)钙离子载体辅助卵母细胞激活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及分组 |
二、研究方法 |
1.控制性促排卵: |
2.精液收集和处理: |
3.ICSI助孕: |
4.卵裂期胚胎和囊胚评分标准: |
5.临床结局判断: |
6.观察指标: |
三、统计学分析 |
结 果 |
一、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
二、A组患者中不同精子来源两组与对照组临床结局比较 |
三、B组患者中不同既往ICSI情况组与对照组临床结局比较 |
四、新生儿出生情况 |
讨 论 |
(8)剖宫产妇女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分娩指征判定标准 |
1.2.2 分娩方式选择 |
1.2.3 资料收集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分娩方式及围生期指标分析 |
2.2 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母婴结局比较 |
2.3 阴道分娩组与阴道试产失败组资料比较 |
2.4 影响阴道试产失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10)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影响因素及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孕产妇基本资料比较 |
2.2 两组各因素比较 |
2.3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试产结局的因素 |
2.4 羊水污染对试产结局的影响分析 |
2.5 不同分娩结局孕产妇及新生儿情况比较 |
2.6 血性羊水试产成功因素分析 |
3 讨论 |
四、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母(论文参考文献)
- [1]6例透明带基因突变患者IVF-ET临床特征及助孕结局分析[J]. 李丹,朱丽霞,汪萌,李舟,席青松,靳镭. 生殖医学杂志, 2022(01)
- [2]针灸防治反复种植失败的研究进展[J]. 夏庆昌,高树中,马玉侠,杜冬青,周悦,董志斌,孙浩,路运萍. 时珍国医国药, 2021(12)
- [3]再启动控制对直流送端系统冲击影响及抑制措施[J]. 蔺若琦,郑超,杨明玉,齐军,李惠玲,杨志国. 可再生能源, 2021(12)
- [4]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内科杂志, 2021(12)
- [5]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11)
- [6]超声引导下臀位外倒转术影响因素分析[J]. 许东霞. 中国妇幼保健, 2021(23)
- [7]钙离子载体辅助卵母细胞激活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中的应用[J]. 孙涛,杨晓玉,冒韵东,蔡令波,刘嘉茵. 生殖医学杂志, 2021(11)
- [8]剖宫产妇女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调查[J]. 梁金莲,朱珊珊. 中国妇幼保健, 2021(21)
- [9]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05)
- [10]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影响因素及结局分析[J]. 缪嘉燕,李婵娟,吴莉莉,赵亭亭. 安徽医药,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