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道磁体习题的探究(论文文献综述)
蒋旭华[1](2021)在《科学史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试题评析与编制》文中研究说明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对一道以科学史为背景的习题,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对这类试题的价值进行评析,同时对如何利用科学史类材料编制有价值的习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操作性流程。在实际教学中该类试题背景考查知识综合,深受学生喜欢。
宋楠柯[2](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下电磁感应经典习题的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方雪[3](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需求。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李政道特别提出:“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解决问题是能否创新的体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普通高中要着力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其中科学探究中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提出物理问题,可见,提问能力的培养是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的首要环节。本文分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论述了问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提问能力”的概念界定和“提问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第三章主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论述“提问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第四章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提问现状及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第五章是本研究的重点,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问能力”的五个水平层次的界定为理论依据,提出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时空等的调整和优化来进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提出多角度的物理问题”等,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提问能力”的教学目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取得了一定的较好效果。第六章主要是通过总结自己的研究结论,反思研究的不足以及展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的方向。笔者希望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能有利于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对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同行们有一些借鉴作用。
沈梅玲[4](2021)在《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教育部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本质要求,改革课堂,全面深入强化育人方式,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2016年又提出发展核心素养,以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于是江苏省项目小组初步构建了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结构框架,其中突出了思维和创新的重要性。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终考试。而电学内容是初中学业水平物理测试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平时学习中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学生在学习电学内容时出现的问题,是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思维导图结合了图片与文字,将思维可视化,层次分明,有效实用。选取一个中心主题,然后以这个主题为中心向外发散,去补充相关的知识点,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框架体系。对于电学新授课、复习课中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习题课中的解题思路的呈现有一定的作用。所以笔者在了解了思维导图之后,决定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电学内容的教学中,以解决学生在学习电学内容时出现的问题。本论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的启示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在学习电学内容时出现的实际问题,明确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阐述了研究的内容、方法。笔者利用文献法了解国内外关于思维导图在电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论文的不同之处。第二部分是论述了本论文中的初中物理电学、思维导图的相关内容,还介绍了有关思维导图的五大理论基础。笔者还根据自己任教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教学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第三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笔者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结合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应用原则,在电学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中分别提出了合理有效的、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以便层层递进地进行教学。第四部分是利用笔者所教的HA市某中学九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电学部分的教学实践研究。关于电学部分的内容,笔者都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每一节电学内容的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从中选取《欧姆定律》这节的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为例,呈现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思维导图与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相结合,由教师主导,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不断地提升和拓展思维能力。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电学部分的考试,分析对比成绩,证实了在电学教学中结合思维导图使用是有一定效果的。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详细分析,肯定了使用思维导图在电学教学中的效果。第五部分是笔者总结了本论文的实践研究,其中有对本研究的肯定,有对本研究的深刻的自省,也有对进一步提升的期待。
马秀梅[5](2020)在《高中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现状研究》文中认为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原始物理问题借现象反应物理概念和规律本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自然界及社会生产、生活现象本身的教育价值。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理念的指导下,本学位论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开展了高中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现状的研究,期望为以后原始物理问题的相关研究给予借鉴。本学位论文从教材、试卷和教学等三个方面展开了对高中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现状的研究。首先,根据学者们对原始物理问题的阐述,整理对原始物理问题的概念界定,及其与一般习题的联系;其次通过整理教材中的原始物理问题,从分布情况、存在形式以及分布特点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得知原始物理问题在教材中各个板块的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且形式不够丰富(只有图片和图文并茂形式),因原始物理问题自身特性,各章节原始物理问题的比例也不相同;再次,对近5年全国高考试卷,从考点分布、存在形式及板块比例等三个角度的整理,分析得知每年试卷中都有原始物理问题的参与,主要呈现在选择和实验探究题两个板块;最后,在前几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学生和教师问卷,对原始物理问题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比高一、高二年级学生问卷结果的差异,找出提高原始物理问题教学效率的突破口,提出教学建议。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结合,在得出研究结论的同时,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1.研究问卷还需要更细致内容、更完善逻辑衔接。2.调查对象只涉及实习学校的师生,调查范围还需扩大。3.由于时间、实践经验等受限因素的影响,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相应建议是被调查教师们的经验结论,还需要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去证实。这些不足也会为今后原始物理问题的相关研究给予思考和启示。
张钟文[6](2020)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高中物理衔接不畅的问题一直是困扰高中物理教学的突出问题,虽然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良方。初、高中物理怎样衔接,如何给学生搭建一个坡度较缓的“引桥”,让学生以较整齐的阵容、较规范的步伐步入“引桥”,平缓地引他们走上一个新的高度,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人们对核心素养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这一亟待解决的难题终将迎来破解的转机。本研究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在关注人的核心素养构成和物理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功能的基础上讨论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对高中物理教学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尽管对知识的教学必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分层设置,但是物理学科的教学对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应该有所间断的。教学的一贯性原则也要求初高中的物理教学进行更为有效的衔接,这将有利于中学物理课程和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从而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笔者以人教版的初、高中教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教材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从内容的比较中找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点,再以核心素养的理论为支撑,寻求教学实践的可能性,并以实际教学的具体落实,来论证观点的可行性。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说明选题背景,分析内容的研究现状,介绍研究目的、方法、意义与创新点等等。第二章为核心素养理论介绍部分,主要包括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其相互关系。第三章为初、高中教材的各章节内容的分析,从章节内容的设置入手,进而分析相关联章节的具体内容。第四章是以力与运动部分为例来阐述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具体构想。第五章是以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实践案例来具体落实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教学。第六章是以教学实践的反思为基础,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提出一些建议。
左祥胜[7](2020)在《创根究底,溯源本质——对一道课本习题深入探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一道学生感到困惑习题解决入手,创根究底,溯源本质,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苏米[8](2020)在《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物理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是理工科学生将来学习其他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习惯了中学教学模式的大学新生来说,大学物理课程相对于中学物理课程来说具有起点高、难度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出现了不适应性学习障碍,这对大学物理教学也造成了极大困扰。因此,研究大学与高中的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以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为例,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支架理论融入到电磁学的教学活动中,尝试运用教育理论来改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克服不适应性学习障碍,从而尝试解决大学与高中的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本研究主要围绕大学物理电磁学中的静电场、稳恒磁场和电磁感应三部分内容展开。针对每一部分,笔者首先比较分析了大学和高中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和重合部分;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前测数据了解学生物理基础,结合大学电磁学的学习目标,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便在发展区内精选研讨习题。接下来,基于上述准备工作,笔者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习题研讨课的开展,记录、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和研讨过程。新课结束后,笔者对学生进行后测和访谈,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笔者结合收集整理的所有数据和资料,评估大学电磁学课程的教学衔接效果和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习题研讨课的教学衔接效果。研究发现:(1)虽然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的知识体系是在高中电磁学基础之上的螺旋上升,但大学电磁学部分的关注点与高中有所不同;而且对学生来说,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所要求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方法的运用能力都有很大提升。在每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在高中所学的基础知识,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意教学衔接工作的开展,并适时告知学生在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2)在电磁学部分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数理的思想和方法,如“微元和积分的思想”,强调让学生熟练运用数学工具研究物理问题。数学能力的欠缺会导致很多学生难以学好电磁学。(3)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的教学衔接是有效的,而且结果表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学衔接效果最好,其次是成绩中等的学生,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学衔接效果要差一些。(4)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习题研讨课对成绩中等的学生帮助最大,其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帮助很小。结合研究结论,笔者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提出一些教和学的建议,以期能够缓解大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
朱玲慧[9](2018)在《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六个版本教材“电磁学”内容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教材在教育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它是教师实施教学,做好教学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工具,所以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课程资源。实施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来,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很多版本在2013年重新修改,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教学中。在教学中参考多个版本教材,可以从了解不同教材的特点中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精髓,还能开拓眼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便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善于对各种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对比和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本论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电与磁”这一主题为例,对北师大版、沪科版、人教版、苏科版、沪粤版以及教科版六个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进行比较。使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展开研究。首先对六个版本教材做简单的介绍,对教材形成整体的认识,其次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六个版本教材关于电与磁章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比较:1.电与磁章节中具体内容安排的比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单元内容导入方式比较、章节划分比较以及每节内容安排比较;?关于电动机简化思想的比较、平衡位置以及换向器的比较。2.电与磁章节中边栏设置比较;3.电与磁章节中插图设置比较;4.电与磁章节中物理学史渗透比较;5.电与磁章节课后习题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了六个版本教材的共性和特性。通过对六个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发现,六种教材在具体内容、物理学史、课后习题等方面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笔者在具体内容这一方面着重比较了电动机一节内容,由此收获颇多,进而结合各个版本教材的亮点对电动机一节内容进行了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以期为一线物提理教师供参考。在论文的最后,笔者主要对物理教材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些建议: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选择恰当的教材;应学会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资源进行整合;要有研究课程标准的习惯;加强树立学科组集体备课之风。
吕志兰[10](2018)在《精加工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精加工策略是指对新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使其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建立有意义联系,从而促进新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以达到知识长久保持目的的一套方法与技术的总和。通过研究梳理,笔者将精加工策略主要分为“先行组织者”、“类比”、“比较”、“质疑”、“扩展和引申”五个方面。本研究旨在对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加工策略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教师对精加工策略的应用现状。笔者首先对优秀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视频进行分析,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精加工策略及现状.;然后在南京市三所高中发放调查问卷,借以调查教师对精加工策略的认识及在教学中应用程度。最后对南京某高中两名优秀物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其对精加工策略的认识及课堂应用情况。在进行这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后,得出结论:一线高中物理教师对精加工策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多为教学实践性知识,具有缄默性,并未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例如,对于先行组织者多数教师表示不是很熟悉,而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将先行组织者利用得很好。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精加工策略的应用还存在一定欠缺。最后作者根据研究及调查结果,对《电动势》一节围绕精加工策略进行教学设计。
二、对一道磁体习题的探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一道磁体习题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教学困惑:学生真的明白吗? |
1.1.2 听一节小学语文课有感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2 “提问能力”的相关研究现状 |
2.1 “提问能力”的概念界定 |
2.2 “提问能力”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的研究现状 |
3 “提问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
3.1 “提问能力”是创新性人才的基本品质 |
3.2 “提问能力”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
3.3 “提问能力”是物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 |
4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现状调查与归因分析 |
4.1 问卷调查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手段 |
4.2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
4.2.1 教师问卷 |
4.2.2 学生问卷 |
4.3 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归因分析 |
5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及其实践 |
5.1 用物理史实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
5.2 “翻转题讲评”促使学生提出物理问题 |
5.3 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 |
5.4 “自主实验”培养学生多角度提出物理问题 |
5.5 “做中学”展示学生综合提问能力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材内容的启示 |
1.1.2 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
1.1.3 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
1.1.4 思维导图的启发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的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行动研究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初中物理电学的概述 |
2.2 思维导图的相关概述 |
2.2.1 思维导图 |
2.2.2 思维导图的特点及用途 |
2.2.3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
2.3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
2.3.1 脑科学理论 |
2.3.2 多元智力理论 |
2.3.3 建构主义理论 |
2.3.4 信息加工理论 |
2.3.5 知识可视化理论 |
2.4 思维导图的应用原则 |
2.4.1 思维导图的设计原则 |
2.4.2 思维导图与物理课堂融合的原则 |
第3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实践的策略 |
3.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实践的策略 |
3.1.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新授课中实践的策略 |
3.1.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习题课中实践的策略 |
3.1.3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复习课中实践的策略 |
第4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4.1 研究设计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研究时间 |
4.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 |
4.2.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新授课中的实践案例 |
4.2.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习题课中的实践案例 |
4.2.3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复习课中的实践案例 |
4.3 本研究的效果分析 |
4.3.1 后测成绩分析 |
4.3.2 问卷调查统计 |
4.3.2.1 问卷的内容 |
4.3.2.2 问卷的信度分析 |
4.3.2.3 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
第5章 回顾与展望 |
5.1 回顾 |
5.2 自省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调査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5)高中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缘起 |
1.1.1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迫切需求 |
1.1.2 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通道 |
1.1.3 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的内在需求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国内外关于原始物理问题的研究综述 |
1.4.1 关于原始物理问题内涵的研究 |
1.4.2 关于原始物理问题功能的研究 |
1.4.3 关于原始物理问题的来源途径研究 |
1.4.4 关于原始物理问题与习题的比较研究 |
1.4.5 关于原始物理问题的课程与试题研究 |
1.4.6 研究述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原始物理问题 |
2.1.2 习题 |
2.1.3 原始物理问题与习题的关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教育生态学 |
2.2.2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2.3 自组织表征理论 |
第三章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及高考试卷分析 |
3.1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
3.1.1 研究目的 |
3.1.2 研究对象 |
3.1.3 研究方法 |
3.1.4 研究内容 |
3.1.5 研究结果及教学建议 |
3.2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对象 |
3.2.3 研究方法 |
3.2.4 研究内容 |
3.2.5 研究结果及建议 |
第四章 高中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研究思路及方法 |
4.1.1 研究目的 |
4.1.2 研究方法 |
4.1.3 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
4.2 研究内容 |
4.2.1 学生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4.2.2 教师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4.3 样本总体情况 |
4.3.1 学生样本 |
4.3.2 教师样本 |
4.4 问卷问题归类表 |
4.4.1 学生问卷 |
4.4.2 教师问卷 |
4.5 问卷分析 |
4.5.1 学生问卷分析 |
4.5.2 教师问卷分析 |
4.5.3 原始物理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教材和试卷中的原始物理问题 |
5.1.2 原始物理问题的应用现状 |
5.2 研究反思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高考真题中的原始物理问题 |
附录二:学生问卷样本 |
附录三:教师问卷样本 |
附录四:计算题评分标准 |
附录五:《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
附录六:《几种常见的磁场》教学设计 |
作者简历 |
附件 |
(6)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4.3 创新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 |
2.1 核心素养 |
2.1.1 核心素养的实质 |
2.1.2 核心素养的结构 |
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2.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 |
2.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
2.3 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
3 初高中物理教材各章节内容分析 |
3.1 章节内容设置与对比 |
3.1.1 初中物理教材各章节内容设置 |
3.1.2 高中物理教材各章节内容设置 |
3.2 相关联章节分析 |
3.2.1 声的部分 |
3.2.2 光的部分 |
3.2.3 热学部分 |
3.2.4 力和力与运动关系部分 |
3.2.5 电的部分 |
3.2.6 磁的部分(磁体以及电磁相互作用部分) |
3.2.7 物质及其结构部分 |
3.2.8 运动及其规律部分 |
3.2.9 近代物理部分 |
4 衔接设计构想——以力和力与运动关系部分为例 |
4.1 力的作用效果是切入点 |
4.2 主题统一是前提 |
4.3 分层设置是方式 |
4.4 重力的教学是关键 |
4.5 场景切换是途径 |
5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实践 |
5.1 教材分析 |
5.2 学情分析 |
5.2.1 学生方面 |
5.2.2 教师方面 |
5.2.3 初高中教材编写特点的差别 |
5.3 教学目标及应对策略 |
5.3.1 教学目标 |
5.3.2 应对策略 |
5.4 衔接教学的具体实施 |
5.4.1 课前准备环节 |
5.4.2 教学展开环节 |
5.4.3 惯性教学衔接与惯性参考系的介绍 |
6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片段设计 |
7 相关建议 |
7.1 教材方面 |
7.2 教师方面 |
7.3 评价方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8)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方法简述 |
1.5.2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
1.5.3 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
1.5.4 习题研讨课的教学模式介绍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综述 |
2.1 教学衔接概念界定 |
2.2 研究理论综述 |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2 支架理论 |
3. 静电场部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
3.1 大学及高中静电场部分教学内容及思想方法对比与分析 |
3.2 学生静电场部分基础概念前测数据分析 |
3.3 静电场部分习题研讨 |
3.3.1 习题研讨活动 |
3.3.2 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教学的案例分析 |
3.4 静电场部分教学衔接效果分析 |
3.4.1 数据分析 |
3.4.2 学生访谈反馈 |
3.5 静电场部分习题研讨课教学衔接效果分析 |
3.5.1 数据分析 |
3.5.2 学生访谈反馈 |
3.6 静电场部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小结 |
4. 稳恒磁场部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
4.1 大学及高中稳恒磁场部分教学内容及思想方法对比与分析 |
4.2 学生稳恒磁场部分基础概念前测数据分析 |
4.3 稳恒磁场部分习题研讨 |
4.3.1 习题研讨活动 |
4.3.2 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教学的案例分析 |
4.4 稳恒磁场部分教学衔接效果分析 |
4.4.1 数据分析 |
4.4.2 学生访谈反馈 |
4.5 稳恒磁场部分习题研讨课教学衔接效果分析 |
4.5.1 数据分析 |
4.5.2 学生访谈反馈 |
4.6 稳恒磁场部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小结 |
5. 电磁感应部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
5.1 大学及高中电磁感应部分教学内容及思想方法对比与分析 |
5.2 学生电磁感应部分基础概念前测数据分析 |
5.3 电磁感应部分习题研讨 |
5.3.1 习题研讨活动 |
5.3.2 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教学的案例分析 |
5.4 电磁感应部分教学衔接效果分析 |
5.4.1 数据分析 |
5.4.2 学生访谈反馈 |
5.5 电磁感应部分习题研讨课教学衔接效果分析 |
5.5.1 数据分析 |
5.5.2 学生访谈反馈 |
5.6 电磁感应部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1 研究结论 |
6.1.2 建议 |
6.2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创新 |
6.2.2 研究不足 |
6.2.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电磁学概念调查问卷(后附答案) |
附录2 问卷题号、出处及考查的知识 |
附录3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六个版本教材“电磁学”内容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
1.2.1 研究的问题及原因 |
1.2.2 研究的意义 |
1.2.3 研究方案 |
2 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 |
2.1 国内对于物理教材研究的综述 |
2.2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部分理念概述 |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1 建构主义的观点 |
2.3.2 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建构理论 |
2.3.3 复杂的学习环境和真实任务 |
2.3.4 社会协商 |
3 对六本教材电磁部分内容的分析 |
3.0 六个版本初中物理教材介绍 |
3.1 六种教材在基本内容呈现方面的对比 |
3.1.1 单元内容导入方式不同 |
3.1.2 六种初中教材在电与磁章节划分对比 |
3.1.3 六种初中教材电与磁部分每节内容对比 |
3.1.4 栏目设置对比 |
3.1.5 插图设置对比 |
3.1.6 物理学史对比 |
3.1.7 作业对比 |
3.2 六种教材在电动机内容方面的对比 |
3.2.1 关于电动机的简化思想 |
3.2.2 关于换向器的引入比较 |
3.2.3 关于平衡位置的比较 |
4 电动机教学设计 |
5 六版本教材比较分析结论 |
6 给教材使用者的建议 |
7 论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10)精加工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学习策略概述 |
1.2.2 精加工策略涵义 |
1.2.3 精加工策略的意义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当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 |
2.2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2.3 概念界定 |
2.3.1 精加工策略 |
2.3.2 精加工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分类 |
2.3.3 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同精加工策略的梳理 |
第3章 精加工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
3.1 课例分析 |
3.2 问卷调查分析 |
3.3 访谈分析 |
3.3.1 对A教师访谈及分析 |
3.3.2 对B教师访谈及分析 |
3.4 三方面调查研究工作与文献资料分析的总结 |
第4章 结语 |
4.1 研究结论 |
4.2 基于精加工策略的《电动势》一节教学设计建议 |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对一道磁体习题的探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学史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试题评析与编制[J]. 蒋旭华.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1(25)
- [2]基于核心素养下电磁感应经典习题的教学研究[D]. 宋楠柯.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 方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沈梅玲. 扬州大学, 2021(09)
- [5]高中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现状研究[D]. 马秀梅. 伊犁师范大学, 2020(12)
- [6]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D]. 张钟文.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1)
- [7]创根究底,溯源本质——对一道课本习题深入探究[J]. 左祥胜. 湖南中学物理, 2020(04)
- [8]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D]. 苏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9]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六个版本教材“电磁学”内容的比较研究[D]. 朱玲慧. 江西师范大学, 2018(09)
- [10]精加工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 吕志兰. 南京师范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