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特应性与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哮喘特应性与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一、哮喘特应性与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聂儒雅[1](2021)在《十堰及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变应性鼻炎作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为10%~40%,且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因此,如何防治变应性鼻炎引起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全国很多地区都在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为变应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因素及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差异,导致其流行病学分布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有针对性地研究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去应对潜在的风险和威胁是至关重要的。目的:通过调查十堰及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揭示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规律并初步探索其分布差异形成的原因,为本地区制订更加全面而具体的防治变应性鼻炎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有关卫生部门制定防控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采用“十堰及周边地区门诊变应性鼻炎调查问卷”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并拟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将问卷数据导入SPSS软件。然后依据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筛选出临床确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数据资料。逐一核对并分类整理后对临床确诊的变应性鼻炎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时间、地区的分布以及不同变应性鼻炎类型、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相关诱发因素、患者对变应性鼻炎的认知和就诊状况、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结果的分布情况和性别、年龄、变应性鼻炎类型、过敏性疾病种类数及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强度的影响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1086份有效问卷中,经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临床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共806例,总体阳性率为74.2%。2.确诊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男性430例,女性376例,阳性率分别为76.4%和71.9%,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8,P=0.091>0.05)。患病年龄以青壮年(20~40岁)为主,>60岁年龄段最少,有8例(1.0%),不同年龄段的变应性鼻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95,P=0.000<0.05)。在职业分布上,以学生、职员、事业单位及工人为主,农民较少。不同职业变应性鼻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74,P=0.000<0.05)。在文化程度分布上,本地区不同文化程度变应性鼻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26,P=0.000<0.05)。在收入水平分布上,以3000~6000元/月占比最高(56.6%),不同收入水平变应性鼻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5,P=0.024<0.05)。3.十堰及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阳性率市区高于集镇和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82和14.171,P值分别为0.004和0.000,均<0.05)。在时间分布上,本地区变应性鼻炎发病较高的季节是春季和冬季。患者发作的季节性特点大多数表现为常年性发作,但有季节性加重。4.确诊变应性鼻炎患者中,间歇性变应性鼻炎427例(53.0%),持续性变应性鼻炎379例(47.0%),阳性率分别为69.7%和80.1%,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93,P=0.000<0.05);轻度变应性鼻炎178例(22.1%),中-重度变应性鼻炎628例(77.9%),阳性率分别为63.3%和78.0%,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17,P=0.000<0.05)。5.8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同时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有120例(14.9%),不伴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有686例(85.1%),阳性率分别为86.3%和72.4%,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4,P=0.000<0.05)。在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方面,有家族史的有216例,无家族史的患者有590例,阳性率分别为82.1%和71.7%,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3,P=0.001<0.05)。6.变应性鼻炎的认知和就诊状况:研究患者中,知道变应性鼻炎这种疾病的有565例(52.0%),把变应性鼻炎当成感冒的有248例(22.8%),认为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能够被彻底治愈的疾病的有422例(38.9%)。过去一年曾因鼻部不适等症状就医的有206例(19.0%),其中临床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有128例(62.1%)。7.总体来说,十堰及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发作以冷空气、冷暖变化为主要诱发因素,其次为灰尘、刺激气味、棉絮和花粉。8.本研究中不同年龄段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435,P=0.000<0.05)。而在性别、有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合并过敏性疾病数量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变应性鼻炎的不同分类上,持续性和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99,P=0.046<0.05),而轻度和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3,P=0.629>0.05)。结论:十堰及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阳性率较高,但认知状况较差。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居住地、变应性鼻炎类型、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和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情况等。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冷空气、冷暖变化、灰尘、刺激气味、棉絮、花粉等。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强度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而与性别、过敏性疾病数量及家族史均无显着关系。通过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十堰及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鄂西北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资料,有助于以此为依据制订变应性鼻炎的相关防治策略,从而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竺琴[2](2021)在《宜昌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HS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HSP肾损害绝大部分发生在发病半年内,但由于对此病的认识不够,很多患儿没有进行长期规范的随访而错过了早发现早干预的机会。目的:分析探索本地区HSP患儿的发病诱因及病因,分析HSP发生脏器损害的危险因素,探究常用临床检测指标与不同临床分型的关系,归纳概括其临床特征,以深入对本病的了解,进一步辅助临床诊疗。方法:(1)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宜昌市三家三甲医院儿科病区住院的HSP患儿,收集患儿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三大常规、CRP、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录入到SPSS 22.0软件中。(2)分组:根据年龄特点将其分为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青春期组;根据临床分型将其分为单纯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和混合型;根据是否合并有消化道症状分为消化道受累组和非消化道受累组;根据是否合并有关节症状分为关节受累组和非关节受累组;根据是否合并有尿液改变分为肾脏受累组和非肾脏受累组。(3)观察指标:宜昌地区HSP患儿发病年龄、发病性别、发病季节特点,观察WBC、EO、NLR、PLT、CRP、Ig A、Ig G、Ig M、C3、C4、D-D、ASO、MP在不同分组中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4)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宜昌地区HSP以秋冬季节高发,尤其是每年的10月、11月、12月、1月、2月的发病人数最多。(2)宜昌地区HSP可能的发病诱因主要与呼吸道感染、链球菌感染、支原体感染、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3)宜昌地区HSP在急性期97.06%的患儿会出现典型皮疹,皮疹部位以双下肢最常见,少数患儿会累及到臀部、双上肢、躯干及颜面部皮肤。(4)宜昌地区HSP患儿累及到消化道者占比31.2%,累及患儿临床表现为轻重不一的腹痛。(5)宜昌地区HSP患儿出现关节损害者占比37.3%,大多数表现为踝关节受累,其次累及膝关节,还有部分表现为足背肿痛,个别累及腕关节。(6)宜昌地区HSP患儿出现尿液改变者占比36.7%,单纯表现为蛋白尿的有34例,单纯表现为血尿的有31例,同时合并有蛋白尿、血尿的有97例。(7)NLR、CRP、Ig G、Ig M在非消化道受累组和消化道受累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8)PLT、NLR、Ig A、Ig G、C4、D-D在关节受累组和关节受累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支原体感染组与非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发生关节受累的概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9)NLR、CRP、Ig A、Ig G、C3、D-D在非肾脏受累组和肾脏受累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支原体感染组与非支原体感染组以及呼吸道感染组与非呼吸道感染组患儿发生肾脏受累的概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呼吸道感染、Ig A、Ig G、C3、D-D是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11)NLR、CRP、Ig A、Ig G、C3、C4、D-D水平在不同临床表型之间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宜昌地区HSP以秋冬季高发,与感染等诱因有关,主要累及到皮肤、关节、消化道及肾脏,NLR、CRP、Ig G、Ig M水平与消化道受累有关,PLT、NLR、Ig A、Ig G、C4、D-D水平与关节受累有关,NLR、CRP、Ig A、Ig G、C3、D-D在非肾脏受累组和肾脏受累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呼吸道感染、Ig A、Ig G、C3、D-D是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周昕,冯佩英,陈壮桂[3](2021)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一种调节皮肤粘膜炎症反应、维持免疫稳态的IL-7样细胞因子。近年来研究显示,TSLP不但在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与玫瑰痤疮、银屑病、嗜酸性皮病和白塞病等多种炎症性皮肤病相关。现就TSLP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在常见炎症性皮肤病中的相关作用机制及TSLP单克隆抗体生物制剂的临床疗效作一综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

王燕[4](2020)在《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近13年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回顾性分析及对变应性鼻炎家系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变应性鼻炎病例对照组拷贝数变异分析,了解了本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探讨了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2019年12月间5019例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研究分析了不同变应原在13年间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第二部分:对1个新疆地区汉族家系(3个变应性鼻炎样本,2个正常样本)进行了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并采用了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及拷贝数变异片段区域的基因功能寻找筛选候选拷贝数变异;第三部分:收集汉族变应性鼻炎患者696例,汉族对照528例,对其外周血提取DNA后,采用AccucopyTM拷贝数检测技术对13个候选基因拷贝数变异进行检测: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MUC5AC、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分析13个候选基因拷贝数变异在病例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1)14种变应原在不同时间的分布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原阳性率随年份不同而变化,但藜属在13年间基本处于本区变应原的首位。14种变应原总体阳性率分别是藜属48.2%、车前草33.2%、艾蒿33.1%、豚草32.7%、刺槐32.1%、梯牧草32%、粉螨31.5%、杨树30.3%、尘螨29.6%、蟑螂26.9%、猫上皮11.6%、特异青霉菌9.4%、狗上皮8.5%、交链孢霉7.7%;2)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男性2140例(42.6%),女性2879例(57.4%)。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交链孢霉、特异青霉、尘螨、粉螨、蟑螂、杨树、猫上皮的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狗上皮的阳性率在男性女性之间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年龄之间的比较,除狗上皮阳性率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外,其余13种: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杨树、交链孢霉、特异青霉、猫上皮、尘螨、粉螨、蟑螂在不同年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民族间的比较,汉族3850例、维吾尔族694例、哈萨克族270例、回族113例、其他民族92例,交链孢霉、特异青霉、猫上皮、尘螨、粉螨、蟑螂阳性率在不同民族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杨树、狗上皮在不同民族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通过对家系全基因组测序后,总共发现了1360个拷贝数变异,其中3个变应性鼻炎样本携带而2正常个体未携带,筛选出62个拷贝数变异,将测序质量低、结果不可靠;拷贝数变异片段范围内没有功能基因的以及拷贝数变异内基因与变应性鼻炎没有明确关系的剔除,最终得到与变应性鼻炎相关的候选拷贝数变异;第三部分: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的拷贝数在病例对照组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MUC5AC在病例对照组中差异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第一部分:新疆地区变应原分布随时间不同在不断变化,主要变应原以草本类为主,变应原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分布不同。第二部分:经过测序筛选共得到13个候选拷贝数变异,分别是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MUC5AC、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第三部分:MUC5AC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变应性鼻炎存在相关性。同时CCL3L1在新疆汉族人群中的拷贝数范围是1-10。

徐丽妍,杨凯丽[5](2020)在《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圆锥角膜是常见的角膜扩张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角膜扩张、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高度不规则散光等。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圆锥角膜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并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和频繁揉眼患者的圆锥角膜发生率偏高。紫外线照射可损伤眼表,进而诱发圆锥角膜。继发性圆锥角膜是屈光手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遗传易感性、揉眼、变态反应、紫外线暴露、屈光手术等圆锥角膜危险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张菁华[6](2020)在《辛芪颗粒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辛芪颗粒与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液和/或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分别治疗肺气虚寒证变应性鼻炎患儿,评价辛芪颗粒治疗本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病例,选取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以辛芪颗粒口服,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记录并填写病例观察表。从组内前后及组间对照角度,观察记录患儿中医证候评分、鼻内镜下体征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安全性指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做客观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试验组显效4例(13.3%),有效19例(63.3%),无效7例(23.3%),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显效6例(21.4%),有效14例(50%),无效8例(28.6%),总有效率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的比较:试验组显效18例(60%),有效9例(30%),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8例(28.6%),有效15例(53.6%),无效5例(17.8%),总有效率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4周试验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2)证候总积分比较:主症总积分两组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主症方面均有疗效,其中治疗4周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次证总积分两组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次证方面均有疗效,其中治疗2周和治疗4周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体征治疗前后及组间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对鼻甲肿大均有改善(P<0.05)。其中治疗2周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症状比较:主症治疗前后及组间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在主症(鼻塞、流清涕、鼻痒、喷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疗效相当。其中治疗2周后,在改善鼻塞、鼻痒、喷嚏症状方面,对照组优于试验组(P<0.05),在流清涕方面无组间差异(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对鼻塞、流清涕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鼻痒和喷嚏方面无组间差异(P>0.05)。次证治疗前后及组间的比较:治疗前后,对照组在畏风怕冷、自汗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能改善畏风怕冷及自汗症状;两组治疗前后对气短懒言症状均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对咳嗽痰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咳嗽痰稀的症状。其中治疗2周后,试验组在畏风怕冷、自汗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咳嗽痰稀和气短乏力症状方面无组间差异(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对畏风怕冷、自汗及咳嗽痰稀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气短乏力症状上无组间差异(P>0.05)。(4)观察周期比较:在治疗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总疗效相当,而在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芪颗粒和西药常规组在改善变应性鼻炎患儿的主症、咳嗽痰稀及鼻内镜下体征均有疗效,在畏风怕冷、自汗方面对照组无明显治疗作用。治疗2周后两组总疗效相当,治疗4周后两组总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表明辛芪颗粒在治疗肺气虚寒型小儿变应性鼻炎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在改善次证方面疗效更突出,治疗疗程越长优势越明显,这可能与中药作用于整体有关。

史琲[7](2019)在《从IGF-1/β-arrestin 2/ERK信号通路探讨清肠栓方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研究清肠栓方促进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后修复的作用及机制;2.研究清肠栓方含药血清对DSS诱导的Caco-2细胞损伤模型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在体实验: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0只,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区组设计,分为正常组、正常+清肠栓方组、模型组、清肠栓方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结肠炎病理组织学评分;ELISA测定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病理HE染色以及AB-PAS染色计数各组结肠上皮细胞、杯状细胞数量;免疫组化和TUNEL分别检测结肠上皮细胞Ki67增殖和凋亡的情况,Western-blot测定PCNA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GF-1的水平;Westernrn-blot测定结肠组织IGF-1/β-arrestin 2/ER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2.离体实验:收集对数生长期Caco-2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正常+清肠栓方组、模型组、清肠栓方组、抑制剂组,CCK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体外迁移能力;ELISA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IL-6和IL-10含量;Western-blot测定PCNA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以及IGF-1/β-arrestin 2/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在体研究发现:(1)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体重减轻,稀便及肉眼血便,较正常组DAI评分明显升高、结肠长度缩短、CMDI明显升高、结肠炎病理组织学评分增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下降;清肠栓方和SASP可明显改善DSS诱导的UC模型大鼠一般情况及上述指标的变化,有效减轻炎症状态,清肠栓方组和SASP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2)清肠栓方可使DSS诱导的UC模型大鼠下降的结肠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得到恢复,有效减少结肠上皮细胞凋亡,降低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上调结肠上皮细胞Ki67增殖及PCNA蛋白的表达。(3)清肠栓方可使DSS诱导的模型大鼠血清中IGF-1的含量增加,并上调IGF-1/β-arrestin 2/ERK信号通路中p-IGF-1R、β-arrestin 2、p-ERK1/2蛋白的表达,且p-IGF-1R/IGF-1R和p-ERK1/2/ERK/1/2比值显着升高。2.体外细胞研究发现清肠栓方含药血清可拮抗DSS诱导的Caco-2细胞活力下降,明显加快划痕愈合速度,促进体外细胞的迁移活性,显着减少DSS诱导的TNF-α、IL-1β、IL-6分泌,增加IL-10的释放,使PCNA表达上升的同时明显下调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并促进IGF-1/β-arrestin 2/ERK信号通路的活化;加入IGF-1R抑制剂后,延缓了细胞损伤的恢复和划痕愈合的速度,抑制体外细胞的迁移,略有上调TNF-α的水平及下调IL-10的含量,而IL-1β、IL-6的水平无明显改变;抑制PCNA表达的上升,相应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同时下调IGF-1/β-arrestin 2/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1.中药清肠栓方可有效改善DSS诱导的UC大鼠模型的结肠损伤,抑制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同时,通过IGF-1/β-arrestin 2/ERK信号通路促进结肠上皮细胞增殖,加快结肠黏膜的修复。2.清肠栓方含药血清能对DSS诱导的Caco-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促进体外细胞迁移以及活化IGF-1/β-arrestin 2/ER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来提高Caco-2细胞的生存率。

陆美萍,程雷[8](2019)在《变应性鼻炎的遗传学研究现状》文中提出变应性鼻炎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虽然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已经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遗传因素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这些遗传相关研究结果仅限于统计学层面,与临床应用还有很大距离。对变应性鼻炎相关基因的研究策略、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变应性疾病基因的重叠、表观遗传修饰及基因的转化研究方向做一综述。

周运[9](2019)在《TNF-α基因308G/A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易感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 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AR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种族等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本文以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TNF-α基因308A/G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易感性是否相关,从遗传学的基因多态性方面分析AR易感性与遗传机制的关系,以期在遗传学角度为AR的发病机制以及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研究关于TNF-α基因308G/A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易感性的文献利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总计5篇文献纳入我们的研究,累计1799例研究对象,病例组共计912例,对照组共计88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模型为隐性基因模型(AA vs GG+GA)和共显性基因模型(AA vs GG)两个基因模型,隐性基因模型(AA vs GG+GA)的合并OR值为2.91,95%CI为[1.44,5.88],P=0.003,即表明TNF-α基因308G/A位点携带纯合隐性突变基因型AA患AR的风险较携带野生型纯合子GG与杂合突变GA之和高2.91倍。共显性基因模型(AA vs GG)的合并OR值为3.89,95%CI为[1.92,7.89],P=0.0002),即表明TNF-α基因308G/A位点携带纯合隐性突变基因型AA患AR的风险较携带野生型纯合子GG高3.89倍。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基因模型为显性基因模型(GA+AA VS GG)和超显性基因模型(GG+AA vs GA)两个基因模型。显性基因模型(GA+AA VS GG),合并OR值为1.59,95%CI为[0.87,2.89],P=0.13,超显性基因模型(GG+AA vs GA),合并OR值为0.70,95%CI为[0.42,1.15],P=0.16。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模型(A vs G),合并OR值为1.54,95%CI为[0.94,2.53],P=0.09。结论:TNF-α基因308G/A位点携带纯合隐性突变基因型AA时会显着增加AR的易感性,而TNF-α基因308G/A位点出现等位基因A突变时不会增加AR的易感性。

邹祺缘,沈阳,柯霞,庞颖,李佳,洪苏玲,康厚墉[10](2018)在《TNFSF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儿童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易感性相关》文中提出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哮喘是呼吸道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免疫性疾病,其联系密切,经常共存。关于TNFSF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研显究示其与多种免疫性病相关。我们旨在探讨TNFSF4基因多态性是否在不伴AR的哮喘和伴有AR的哮喘儿童中拥有遗传易感性。方法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包括320名哮喘(伴与不伴AR)儿童与240名健康对照组。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进行检测基因多态性(PCR-RFLP),总共包括TNFSF4基因6个位点(rs1234313,rs1234314,rs1234315,rs12039904,rs844648和rs10912580)。结果 TNFSF4中的3个SNP位点(rs1234313,rs1234314和rs1234315)与AR和哮喘显着相关。结论本研究认为TNFSF4中的SNPs与汉族儿童的AR和哮喘遗传易感性相关。

二、哮喘特应性与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哮喘特应性与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十堰及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2.2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2.3 临床确诊标准
        2.4 分组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十堰及周边地区AR在时间、地区、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1.1 时间分布情况
        1.2 地区分布情况
        1.3 人群分布情况
    2.十堰及周边地区AR类型分布情况
    3.十堰及周边地区AR患者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分布情况
    4.十堰及周边地区AR患者的认知和就诊状况
    5.十堰及周边地区AR相关诱发因素分布情况
    6.十堰及周边地区粉尘螨SPT阳性强度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6.1 不同性别和年龄段AR患者粉尘螨SPT阳性强度的分布
        6.2 不同类型AR患者粉尘螨SPT阳性强度的分布
        6.3 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种类数及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粉尘螨SPT阳性强度的影响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七、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八、附录
九、致谢

(2)宜昌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资料收集
        1.3.1 确定纳入标准
        1.3.2 确定排除标准
        1.3.3 分组
        1.3.4 收集、统计分析
结果
    2.1 发病年龄及性别
    2.2 发病季节
    2.3 发病诱因
    2.4 临床表现
        2.4.1 皮疹
        2.4.2 消化道症状
        2.4.3 关节症状
        2.4.4 肾脏受累
    2.5 实验室检查
        2.5.1 按消化道是否受累相关数据分析
        2.5.2 按关节是否受累相关数据分析
        2.5.3 按肾脏是否受累相关数据分析
        2.5.4 HSP发生肾脏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2.5.5 不同临床表型相关数据分析
讨论
    3.1 遗传与HSP
    3.2 感染与HSP
    3.3 药物与HSP
    3.4 食物与HSP
    3.5 消化道微生物与HSP
    3.6 实验室检查与HSP
    3.7 评估肾损害的指标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免疫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SLP的生物学特性
2 TSLP在不同炎症性皮肤病中的相关作用机制
    2.1 特应性皮炎
    2.2 接触性皮炎
    2.3 玫瑰痤疮
    2.4 银屑病
    2.5 嗜酸性皮病
    2.6 嗜中性皮病
3 TSLP单克隆抗体在炎症性皮肤病的应用
4 结语

(4)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50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皮肤点刺试验)
        1.3 技术路线图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筛选致变应性鼻炎的拷贝数变异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技术路线图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13个基因拷贝数变异与新疆地区汉族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技术路线图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拷贝数变异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6)辛芪颗粒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设计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2.5 退出中止标准
    2.6 不良事件的记录
3 治疗方案
    3.1 治疗用药
    3.2 疗程
    3.3 合并用药规定
4 观察方法
5 观测指标
    5.1 一般情况
    5.2 疗效评价指标
6 统计方法
7 技术路线图
8 研究结果
9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证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3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4 对小儿鼻鼽肺气虚寒证病机认识
    5 辛芪颗粒方药解析
        5.1 浅谈方义
        5.2 遣方特点
        5.3 单味药分析及药理研究
    6 研究结果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附录3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从IGF-1/β-arrestin 2/ERK信号通路探讨清肠栓方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清肠栓方对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修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实验一 清肠栓方对UC模型大鼠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设备
        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实验动物
        1.4 造模和干预药物的购置与制备
        1.5 动物模型的建立
        1.6 动物样本采集
        1.7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1.8 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学观察
        1.9 大鼠结肠HE染色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1.10 ELISA检测大鼠血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含量
        1.11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2.2 各组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学比较
        2.3 各组大鼠结肠病理组织学比较
        2.4 各组大鼠血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含量的比较
        3.小结
    实验二 清肠栓方对UC模型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设备
        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实验动物
        1.4 病理HE染色和AB-PAS染色计数结肠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
        1.5 免疫组化Ki67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增殖的表达
        1.6 TUNEL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表达
        1.7 ELISA检测大鼠血清IGF-1 的表达
        1.8 Western-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蛋白的表达
        1.9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各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杯状细胞计数的比较
        2.2 各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增殖的情况比较
        2.3 各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情况比较
        2.4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 PCNA 和 Cleaved Caspase-3 表达的比较
        2.5 各组大鼠血清IGF-1水平的比较
        2.6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IGF-1/β-arrestin2/ERK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的比较
        3.小结
第二部分 清肠栓方对结肠上皮 Caco-2 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设备
        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细胞株
        1.4 大鼠含药血清的制备
        1.5 CCK8 法测定各干预因素对Caco-2 细胞活力的影响
        1.6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干预因素对Caco-2细胞迁移的影响
        1.7 ELISA检测Caco-2细胞抗炎及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
        1.8 Western-blot检测Caco-2 细胞蛋白的表达
        1.9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各组干预因素对Caco-2细胞活力影响的比较
        2.2 各组Caco-2细胞划痕实验结果的比较
        2.3 各组Caco-2细胞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含量的比较
        2.4 各组Caco-2 细胞PCNA和 Cleaved Caspase-3 的表达比较
        2.5 各组 Caco-2 细胞 IGF-1/β-arrestin 2/ERK 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表达
    3.小结
讨论
    1.溃疡性结肠炎的概述
    2.UC的发病机制
        2.1 遗传易感性
        2.2 环境因素
        2.3 免疫因素
        2.4 肠黏膜屏障
        2.5 肠道菌群
    3.西医治疗 UC
    4.祖国医学对UC的认识
        4.1 病名
        4.2 病因病机
        4.3 辩证分型及治疗
    5.清肠栓方义分析
        5.1 清肠栓的组方和配伍依据
        5.2 清肠栓各组成药物的分析
    6.清肠栓治疗UC的作用机制
        6.1 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反应
        6.2 改善肠黏膜通透性
        6.3 修复肠黏膜微血管损伤
        6.4 促进结肠上皮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
    7.总结与展望
创新点
不足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发表文章

(8)变应性鼻炎的遗传学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策略
2 基因的分组
3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4 遗传易感性的重叠
5 表观遗传修饰
6 疾病的预测和个性化治疗

(9)TNF-α基因308G/A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易感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文献检索
    1.3 筛选文献方法
    1.4 提取数据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基本情况
    2.2 统计学分析
    2.3 敏感性分析
    2.4 发表偏倚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TNFSF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儿童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易感性相关(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SNP的选择和分型
    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四、哮喘特应性与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十堰及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研究[D]. 聂儒雅.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2)
  • [2]宜昌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分析[D]. 竺琴. 三峡大学, 2021(01)
  • [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 周昕,冯佩英,陈壮桂.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01)
  • [4]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D]. 王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5]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徐丽妍,杨凯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06)
  • [6]辛芪颗粒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证)的临床研究[D]. 张菁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7]从IGF-1/β-arrestin 2/ERK信号通路探讨清肠栓方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D]. 史琲.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变应性鼻炎的遗传学研究现状[J]. 陆美萍,程雷.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03)
  • [9]TNF-α基因308G/A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易感性的Meta分析[D]. 周运.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TNFSF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儿童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易感性相关[J]. 邹祺缘,沈阳,柯霞,庞颖,李佳,洪苏玲,康厚墉. 免疫学杂志, 2018(06)

标签:;  ;  ;  ;  ;  

哮喘特应性与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