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IDE接口控制器内核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周代金[1](2019)在《重力惯性匹配导航系统数据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重力惯性匹配导航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下导航,它克服了纯惯性导航系统误差累积的缺点,可实现系统的无源导航,具有精度高,复杂地形导航适用性强的特点。本文以重力惯性组合导航为应用背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重力惯性匹配导航系统的数据处理平台。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基于重力惯性匹配导航的原理和系统需求,本文给出了数据处理平台的硬件架构方案设计,FPGA和STM32协同作为数据采集和存储中心,DSP作为数据解算中心。分析了数据处理平台的内部数据流向,基于系统性能、精度以及工作环境的要求,给出了平台核心芯片的选型方案,对多核间的数据通信作了可行性的理论分析,设计了多核通信的数据交互接口。在FPGA上完成了硬件建模工作,设计了多个功能模块。串口模块、同步对齐模块和数据解码模块实现了平台的数据实时采集、同步对齐和解码功能,文件系统管理模块完成了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功能的底层搭建,数据通信接口模块建立了FPGA与DSP、FPGA与STM32的数据交互接口。对芯片的核间通信和FPGA的多个模块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各单元功能完整、性能稳定,可以正常工作。对DSP和STM32实现了软件设计,完成了数据处理平台的数据解算、数据存储与数据回收功能。DSP主要负责平台的匹配导航解算任务,STM32协同FPGA实现了硬盘初始化、USB驱动以及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的功能。利用实验测试了数据处理平台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系统功能正常,性能稳定,可以满足重力惯性匹配导航系统的任务需求。
王正俊[2](2016)在《捷联式航空重力仪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航空重力测量是一种有效的获取大区域高精度重力场信息的重力测量方式,具有经济、高效、方便灵活等特点,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以航空重力测量为应用背景,基于捷联式航空重力仪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捷联式航空重力仪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其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以航空重力测量基本理论为基础,确定航空重力测量系统构成,设计了FPGA、 MCU、DSP组合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硬件架构和系统整体方案,并完成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设计了FPGA内部各功能模块,实现了系统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多传感器数据的时间同步;完成了数据流的控制,实时存储数据并向导航计算机提供组合解算原始数据;实现了文件管理的基础,配合MCU完成文件管理工作。模块测试结果表明,各功能单元工作正常,时间同步精度达到设计要求。设计并实现了MCU系统、导航计算机DSP系统与上位机监控系统,完成了硬盘底层驱动、文件系统协议、USB驱动等重要软件设计,配合FPGA模块,实现了硬盘管理、嵌入式文件管理、USB回收硬盘数据等功能;实现了SINS/GPS组合的实时解算,能实时提供稳定可靠的姿态信息;实现了数据与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控。针对系统进行了室内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实现的系统环境适应性强,性能稳定可靠,能准确接收并存储传感器数据帧和在线解算结果;数据文件能够稳定、高速、方便地回收;在线解算的姿态信息精度高;数据与系统状态实时监控正常。本论文在软硬件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捷联式航空重力测量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裴希杰,田泽,刘航,刘宁宁[3](2015)在《一种高效的IDE硬盘控制器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很多的电路设计中硬盘仍是解决海量数据存储、降低设计成本的最佳选择之一。为实现硬盘数据的高效可靠读写,文中在对ATA协议及已有硬盘控制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IDE硬盘控制器设计方案。该硬盘控制器实现了ATA协议规定的PIO和UDMA操作,可支持不同速率的寄存器传输和数据传输,支持16位CRC校验,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同时,该控制器还具有标准的PLB和DCR总线接口,可直接用于具有Core Connect总线架构的电路设计,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目前,该控制器已成功应用于某音视频处理芯片中,很好地完成了音视频数据的存储和读写,数据传输稳定可靠,读写速率接近理论最大值。
陈绍贵[4](2013)在《基于Linux的ARM9工业控制板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嵌入式系统是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对于嵌入式系统的使用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由于其低功耗、低成本、可裁剪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本文结合ARM9架构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嵌入式Linux的ARM9工业控制板的设计方法。论文结合ARM9处理器与嵌入式操作系统,探讨了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从工业控制板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对比了X86架构与ARM架构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了工业控制板所需使用的处理器;综合考虑项目需要和几种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工业控制板使用嵌入式Linux作为操作系统。完成了系统软硬件选型后,提出了工业控制板的整体设计方案。根据工业控制板的整体设计方案,实现了工业控制板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系统核心电路与外围电路的设计。系统核心电路设计包括SDRAM、NANDFLASH和NORFLASH。系统同时支持NANDFLASH和NORFLAHS启动,阐述了两种启动方式的区别。系统外围电路则完成了LCD、IDE、DM9000A等硬件电路的设计,并实现了基于CPLD的PC104总线。在系统软件设计方面,首先完成了系统Bootloader的开发,其次移植了嵌入式Linux的内核,最后移植与编写了驱动程序,驱动程序的开发重点是LCD, DM9000A和PC104总线驱动的移植与编写。
陈杰[5](2012)在《多波束测深系统磁盘存储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多波束测深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测深系统的性能日益增强,如高分辨、超宽覆盖、实时显示等等。同时,高性能使得系统在工作时需要处理更大的数据量和更快的数据率,这对多波束测深存储系统的数据存储速率、容量、可靠性都有了更高的需求。本文针对这些需求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Altera-FPGA及其内嵌NIOS II软核处理器的SOPC嵌入式磁盘存储系统,该系统的存储介质为IDE接口硬盘。本文利用FPGA的逻辑电路设计IDE接口控制器,实现ATA/ATAPI-6接口协议,实现设备物理底层接口的数据传输;利用NIOS II处理器内部集成的uc/OS-II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开发FAT32文件系统,实现数据以文件形式进行磁盘存储以及磁盘文件的脱机管理和操作。论文的研究工作总体上分为硬件设计和嵌入式软件开发两部分。一、硬件设计包括硬件电路板设计和FPGA硬件逻辑开发。论文根据采用的磁盘存储方案和设计要求,进行了电路原理图设计和印刷电路板绘制以及电路板焊接和测试,搭建出以FPGA芯片为核心的磁盘存储系统硬件实体平台。硬件逻辑设计完成了基于NIOS II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构建和生成;完成了IDE接口控制器的逻辑设计;完成了Hotlink高速串行数据收发器(CY7B923和CY7B933)的逻辑设计。二、嵌入式软件开发完成了基于uc/OS-II的FAT32文件系统设计;完成了IDE接口磁盘底层驱动程序开发;实现了磁盘数据文件的存储和操作功能。论文在完成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后,进行了功能仿真和系统调试,验证了基于FPGA&NIOS II的多波束测深系统IDE磁盘存储方案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验证了基于Hotlink的板间数据传输方案的可行性。
蒋成明,俞海英,李兴德,伍红兵,胡勇强[6](2011)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数据粉碎机》文中指出为防止涉密信息通过存储介质泄露,以实现存储介质上信息可靠清除为目标,基于具有SATA、IDE、USB接口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实现了可对硬盘、U盘等实现不同可靠度数据清除的数据粉碎机。模块化的设计便于增减数据粉碎机的处理能力,不同的数据清除模式可在处理耗时与清除的可靠度间取得平衡。测试表明数据粉碎机各项功能正常,稳定可靠。
任晓丹,孙俊杰[7](2011)在《IDE硬盘在准在线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准在线故障诊断系统在现场长时间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时,常常需要较大的存储容量。为了满足系统要求,可在准在线故障诊断系统中扩展IDE硬盘。介绍基于OMAP5912的准在线故障诊断系统结构,提出系统的IDE接口扩展方式,并分析了Linux系统下的硬盘驱动流程,实现了IDE硬盘在该系统上的扩展应用。
张明辉[8](2011)在《多格式硬盘录放器的软件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嵌入式多媒体应用领域的发展,人们对多媒体播放器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不同多媒体格式的支持;大屏幕电视的普及,使影片的观看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而为满足大众个性化的需求,还需要对感兴趣的节目进行录制,可把录制的电视节目转存至移动存储设备中,使看电视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伴随存储技术的发展,硬盘容量的不断增大和价格的不断下降,使作为多媒体存储介质的硬盘能容纳更多影片,而且能够录制更长时间的电视节目。因此,一种能够支持较多格式,以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并且具有录制和播放功能的多媒体录放器将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开发平台使用TI公司的Davinci TMS320DM6446作为多媒体核心处理器,其ARM和DSP的双核结构不仅降低系统设计复杂性,而且满足视频处理在运算能力和控制功能上的需求。通过分析RMVB、WMV和MOV等多媒体格式,研究数字音视频的录制和播放原理,以TI提供的信号处理层模块为基础,设计了数字多媒体软件系统架构。在DM6446开发平台上移植了Linux操作系统,编写了Linux下的音频设备驱动、视频设备驱动、SD卡驱动和IDE硬盘驱动,在设备驱动的基础上编写了应用程序,包括电视节目录制和支持多种格式的多媒体播放,最后将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整合和调试,对多格式硬盘录放器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并且稳定运行。本论文完成了多格式硬盘录放器软件开发工作。根据系统的软件架构,以TI提供的编解码引擎为基础,完成驱动层和应用层的开发。系统实现了对多种格式编解码的支持,并通过大容量硬盘存储进行多格式视频播放和电视节目录制。
王维聘[9](2011)在《硬盘安全访问控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的普及,信息数据成为极其重要的资源,随之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保障敏感数据的安全正在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而硬盘作为大容量存储器,是存储各种行业信息和私人信息的重要设备,硬盘信息的保护一直是信息安全的关键问题。本文对硬盘的安全访问控制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实现了一个融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于一体的可信存储系统。系统除了具有数据存储功能,还能够提供下几种安全服务:1)GPS位置认证,根据硬盘位置信息的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系统加电后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自我认证,确定硬盘是否处于可信范围内,确定后方可加载公共分区;2)IC卡身份认证,IC卡一方面是访问可信分区的凭证,另一方面其中存储的用户信息是进行数据访问控制的依据;3)数据加密,系统采用对称密码技术对文件数据进行加密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文件以密文方式存储在硬盘上,因此即使用非正常手段获取数据也无法阅读。加密算法选用可信计算密码支撑平台功能与接口规范提供的SMS4对称密码算法,密钥保存在硬盘系统中的安全存储芯片中,对外无访问接口,安全性更高。本文研究了TCG组织制定的安全存储模型,以自安全存储技术为基础,围绕可信硬盘系统的设计框架,完成硬盘安全控制器的电路设计和软件实现。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数据透明加密和身份认证功能。
陈亮[10](2011)在《基于NIOSⅡ内核的嵌入式硬盘存储及显示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下地形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它在海洋探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其需求也不断增长。在对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试验的过程中,需要存储大量的原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显示。所以数据存储模块在多波束测深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传统方法是使用PC机进行大容量数据存储,它存在着传输速度慢,实时性差等缺点。所以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数据存储技术。本文针对“浅水宽覆盖多波束测深系统”项目的需求,设计了嵌入式数据存储模块,实现了大容量数据的快速存储。本文论述了使用SOPC系统实现硬盘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方法和优势。讨论了基于NIOSⅡ软核的硬盘存储模块的设计,分别详细描述了IDE控制器的开发和FAT32文件系统的实现。本文不仅讨论了基于FPGA的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相关时序优化方法,而且对NIOSⅡ内核中的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研究。设计了文件系统的用户接口层函数,在实现FAT32文件系统对数据的管理的同时,使数据的传输速度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满足了大数据量传输条件下对数据文件进行管理的要求。另外,本文给出了人机交互界面和显示系统的设计,分别包括VGA控制器的应用和μC/GUI的应用。对显示系统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解决方法。最后,本文讨论了存储系统的CPU与显示系统的CPU进行通信的问题,解决了两个CPU对同一个存储器进行访问遇到的问题。
二、一种IDE接口控制器内核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IDE接口控制器内核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重力惯性匹配导航系统数据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现状研究 |
1.2.1 重力惯性匹配导航定位技术发展历程 |
1.2.2 数据处理系统发展概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数据处理平台设计 |
2.1 系统任务与方案设计 |
2.1.1 系统架构 |
2.1.2 系统任务 |
2.1.3 方案设计 |
2.2 系统硬件选型与数据通信实现 |
2.2.1 FPGA选型 |
2.2.2 DSP选型与通信设计实现 |
2.2.3 ARM芯片选型与通信设计实现 |
2.2.4 传感器输出接口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FPGA模块设计与功能实现 |
3.1 FPGA模块设计概述 |
3.2 FPGA模块构成 |
3.2.1 时钟模块 |
3.2.2 串口收发模块 |
3.2.3 数据同步对齐模块 |
3.2.4 数据解码模块 |
3.2.5 文件系统管理模块 |
3.2.6 数据通信接口模块 |
3.3 实验验证 |
3.3.1 串口性能测试 |
3.3.2 数据同步性能测试 |
3.3.3 解码模块性能测试 |
3.3.4 通信模块性能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据处理平台软件设计 |
4.1 数据处理平台软件设计概述 |
4.2 DSP软件设计 |
4.2.1 DSP时钟初始化 |
4.2.2 UART串口初始化 |
4.2.3 EMIFA接口配置 |
4.2.4 中断软件配置 |
4.2.5 CMD文件编写 |
4.2.6 SD卡数据存储与读取软件设计 |
4.3 STM32 软件设计 |
4.3.1 FSMC接口配置 |
4.3.2 USB驱动移植 |
4.3.3 文件系统管理 |
4.4 系统实验验证 |
4.4.1 DSP软件功能验证 |
4.4.2 STM32 软件功能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捷联式航空重力仪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存储介质的发展 |
1.2.2 数据采集系统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3 数据采集系统现代化应用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2.1 航空重力测量基本理论 |
2.1.1 基本原理 |
2.1.2 数学模型 |
2.1.3 航空重力测量系统构成 |
2.2 系统总体概述 |
2.2.1 系统设计要求 |
2.2.2 系统硬件架构与整体方案 |
2.3 系统整体硬件设计 |
2.3.1 FPGA选型 |
2.3.2 MCU选型及数据交互设计 |
2.3.3 DSP选型及数据交互设计 |
2.3.4 传感器接口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FPGA硬件建模 |
3.1 FPGA硬件建模概述 |
3.2 串口模块 |
3.2.1 串口模块结构 |
3.2.2 串口初始化 |
3.2.3 串口模块测试 |
3.3 同步接收模块 |
3.3.1 同步接收模块设计 |
3.3.2 同步接收模块测试 |
3.4 数据解码模块 |
3.4.1 惯性数据解码模块 |
3.4.2 GPS数据解码模块 |
3.4.3 数据解码模块测试 |
3.5 数据流控制模块 |
3.5.1 数据准备单元 |
3.5.2 数据写入SSD单元 |
3.5.3 数据流控制模块测试 |
3.6 IDE接口仲裁器与接口开关 |
3.7 文件管理器 |
3.7.1 文件管理器接口IDE_M |
3.7.2 文件管理器核心FAT_C |
3.8 交互接口 |
3.8.1 交互接口实现 |
3.8.2 交互接口测试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软件设计总体概述 |
4.2 系统MCU软件设计 |
4.2.1 软件运行环境配置 |
4.2.2 文件管理 |
4.2.3 USB驱动实现 |
4.3 导航计算机DSP软件设计 |
4.3.1 基本配置 |
4.3.2 cmd文件编写 |
4.3.3 组合算法实现 |
4.3.4 自启动实现 |
4.4 上位机监控程序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实验与验证 |
5.1 系统车载实验 |
5.1.1 实验描述 |
5.1.2 实验验证 |
5.2 系统机载实验 |
5.2.1 实验描述 |
5.2.2 实验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一种高效的IDE硬盘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IDE接口简介 |
2 IDE控制器的设计 |
2.1 概述 |
2.2 控制器的配置单元设计 |
2.3 寄存器操作及PIO通道设计 |
2.4 UDMA通道设计 |
3 结束语 |
(4)基于Linux的ARM9工业控制板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嵌入式系统简介 |
1.2.1 嵌入式主要特点 |
1.2.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
1.2.3 嵌入式的应用与发展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ARM工业控制板整体设计 |
2.1 硬件选型 |
2.1.1 X86与ARM |
2.1.2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型 |
2.1.3 嵌入式处理器S3C2440A |
2.2 软件选型 |
2.3 工控板整体方案设计 |
第3章 工业控制板硬件设计 |
3.1 系统核心电路设计 |
3.1.1 SDRAM电路设计 |
3.1.2 NANDFLASH电路设计 |
3.1.3 NORFLASH电路设计 |
3.2 外围扩展电路设计 |
3.2.1 以太网电路设计 |
3.2.2 LCD显示器电路设计 |
3.2.3 IDE接口电路设计 |
3.2.4 按键接口电路设计 |
3.2.5 CAN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
3.2.6 EEPROM电路设计 |
3.2.7 SD卡电路设计 |
3.2.8 音频接口电路设计 |
3.3 PC104总线实现 |
3.3.1 PC104总线设计 |
3.3.2 VHDL实现PC104总线 |
第4章 工业控制板软件设计 |
4.1 Bootloader设计 |
4.2 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 |
4.2.1 开发系统与工具建立 |
4.2.2 Linux内核移植 |
4.3 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 |
4.3.1 网卡驱动移植 |
4.3.2 LCD驱动实现 |
4.3.3 PC104总线驱动 |
第5章 系统测试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5)多波束测深系统磁盘存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1 数据存储技术 |
1.2.2 FPGA & NIOS II 发展动态 |
1.2.3 数据传输技术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存储系统的整体架构和硬件电路设计 |
2.1 系统设计要求及方案选择 |
2.2 系统方案构建及其模型 |
2.2.1 系统硬件体系设计框架图 |
2.2.2 系统软件体系设计框架图 |
2.3 电路原理图设计 |
2.3.1 电源和时钟及复位电路设计 |
2.3.2 FPGA 主芯片电路及配置电路设计 |
2.3.3 FPGA 外围存储器及接口电路设计 |
2.3.4 Hotlink 数据收发器电路设计 |
2.4 电路印刷板绘制及注意事项 |
2.5 电路板焊接及注意事项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存储系统的 FPGA 逻辑设计 |
3.1 IDE 接口及协议简介 |
3.1.1 接口信号定义及功能 |
3.1.2 接口寄存器组定义及功能 |
3.1.3 接口协议命令及寻址传输模式 |
3.2 IDE 接口控制器逻辑设计 |
3.2.1 系统复位设计 |
3.2.2 总线空闲状态设计 |
3.2.3 PIO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
3.2.4 DMA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
3.2.5 CRC 校验模块设计 |
3.2.6 数据缓存及通道控制模块设计 |
3.2.7 Avlaon 从端口寄存器设计 |
3.3 NIOS II SOPC 硬件系统设计 |
3.3.1 NIOS II 软核处理器 |
3.3.2 NIOS II 嵌入式系统设计 |
3.4 HOTLINK 高速串行数据收发器的 FPGA 实现 |
3.4.1 CY7B923 数据发送器逻辑实现 |
3.4.2 CY7B933 数据接收器逻辑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NIOS II 嵌入式磁盘存储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FAT32 文件系统 |
4.2 NIOS II 应用程序设计 |
4.2.1 IDE 设备驱动层软件设计 |
4.2.2 文件系统结构层设计 |
4.2.3 用户应用程序接口层设计 |
4.2.4 操作系统层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调试 |
5.1 利用 SIGNALTAB II 逻辑分析器调试 |
5.2 利用 NIOS II IDE 运行程序及 DEBUG 调试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IDE硬盘在准在线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准在线故障诊断系统结构概述 |
2 IDE硬盘概述 |
3 系统硬件连接 |
4 系统的软件实现 |
4.1 硬盘的初始化 |
4.2 硬盘的打开与释放 |
4.3 硬盘的I/O操作 |
5 结束语 |
(8)多格式硬盘录放器的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Linux 及视频格式介绍 |
2.1 Linux 操作系统 |
2.1.1 设备驱动程序 |
2.1.2 应用程序多线程机制 |
2.2 视频格式介绍 |
2.2.1 视频数字化压缩原理 |
2.2.2 常用多媒体格式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Linux 的移植和驱动程序的设计 |
3.1 系统平台简介 |
3.2 Linux 系统的移植 |
3.2.1 移植U-Boot |
3.2.2 移植Linux 内核 |
3.2.3 构建Linux 根文件系统 |
3.3 音频设备驱动设计 |
3.3.1 OSS 音频设备驱动 |
3.3.2 混音器驱动设计 |
3.3.3 音频处理驱动设计 |
3.4 视频设备驱动设计 |
3.4.1 帧缓冲显示驱动设计 |
3.4.2 视频采集驱动设计 |
3.5 IDE 硬盘驱动设计 |
3.5.1 IDE 接口驱动框架 |
3.5.2 IDE 硬盘驱动移植 |
3.6 SD 卡驱动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格式硬盘录放器的应用程序设计 |
4.1 电视节目录制的应用程序 |
4.1.1 节目录制的整体设计 |
4.1.2 视频编码线程的设计 |
4.1.3 音频编码线程的设计 |
4.2 多格式播放的应用程序 |
4.2.1 多格式播放器的整体设计 |
4.2.2 多格式解码算法的支持 |
4.2.3 多媒体播放的设计 |
4.2.4 音视频同步的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录放器的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的搭建 |
5.2 电视节目录制的测试 |
5.3 多媒体播放的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硬盘安全访问控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2 安全存储技术 |
2.1 存储架构核心规范 |
2.1.1 可信计算 |
2.1.2 存储规范的提出 |
2.1.3 存储架构核心规范 |
2.2 自安全存储技术 |
2.2.1 自安全存储设备 |
2.2.2 自治安全磁盘 |
2.3 系统中运用的认证技术 |
2.3.1 GPS定位认证 |
2.3.2 IC卡身份认证 |
2.4 小结 |
3 硬盘安全访问控制系统的框架与硬件设计 |
3.1 可信安全硬盘的体系结构 |
3.1.1 ETSD的系统框架 |
3.1.2 ETSD的可信元素 |
3.1.3 ETSD的嵌入式设计 |
3.2 硬盘安全访问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3.2.1 接口电路 |
3.2.2 GPS接收模块 |
3.2.3 IC卡读写模块 |
3.2.4 安全存储介质 |
3.4 小结 |
4 硬盘安全访问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结构 |
4.2 系统平台的搭建 |
4.2.1 构建交叉开发工具 |
4.2.2 Linux内核的移植 |
4.2.3 文件系统的制作 |
4.2.4 Bootloader引导程序的修改 |
4.3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1 IDE接口驱动移植 |
4.3.2 USB设备侧接口驱动移植 |
4.3.3 GPS地理位置认证模块 |
4.3.4 IC卡用户信息认证模块 |
4.3.5 文件访问控制策略的分析与实现 |
4.3.6 数据加密模块 |
4.4 系统运行效果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基于NIOSⅡ内核的嵌入式硬盘存储及显示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嵌入式硬盘存储技术 |
1.2.2 NIOS Ⅱ内核技术发展动态 |
1.3 NIOS Ⅱ内核技术开发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基于NIOS Ⅱ内核的硬盘存储与显示系统方案 |
2.1 方案优选 |
2.2 系统方案构建 |
2.2.1 总体硬件设计与功能说明 |
2.2.2 总体软件设计与功能说明 |
2.3 开发平台的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NIOS Ⅱ的IDE接口设计与实现 |
3.1 IDE接口协议介绍 |
3.1.1 IDE接口协议的介绍 |
3.1.2 IDE接口的物理特性与电气特性和引脚排列 |
3.1.3 IDE接口寄存器 |
3.1.4 IDE接口命令 |
3.1.5 IDE接口协议和传输方式 |
3.2 IDE控制器的逻辑设计 |
3.2.1 IDE控制器的整体架构 |
3.2.2 模块控制电路与PIO电路模块的设计 |
3.2.3 DMA传输模块的设计 |
3.2.4 数据通道模块的设计 |
3.2.5 CRC校验模块的设计 |
3.2.6 FIFO模块的接口设计 |
3.2.7 Avalon总线接口模块的设计 |
3.2.8 模块实际运行波形图 |
3.3 FAT32文件系统的实现 |
3.3.1 FAT32文件系统的介绍 |
3.3.2 FAT32文件系统的结构 |
3.3.3 以FAT32格式对硬盘数据的读写实现 |
3.3.4 硬盘传输速度的检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NIOS Ⅱ的人机交互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1 人机交互功能简介 |
4.2 VGA控制器自定义外设的实现 |
4.2.1 VGA标准的介绍 |
4.2.2 VGA控制器的介绍 |
4.3 PS/2键盘设计与实现 |
4.3.1 PS/2协议简介 |
4.3.2 PS2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
4.4 μC/GUI的移植 |
4.5 基于μC/GUI的界面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一种IDE接口控制器内核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力惯性匹配导航系统数据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 周代金. 东南大学, 2019(06)
- [2]捷联式航空重力仪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正俊. 东南大学, 2016(03)
- [3]一种高效的IDE硬盘控制器设计[J]. 裴希杰,田泽,刘航,刘宁宁.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5(05)
- [4]基于Linux的ARM9工业控制板设计[D]. 陈绍贵.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3)
- [5]多波束测深系统磁盘存储技术研究[D]. 陈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2)
- [6]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数据粉碎机[J]. 蒋成明,俞海英,李兴德,伍红兵,胡勇强. 计算机应用, 2011(S2)
- [7]IDE硬盘在准在线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任晓丹,孙俊杰. 机床与液压, 2011(21)
- [8]多格式硬盘录放器的软件设计[D]. 张明辉.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1(05)
- [9]硬盘安全访问控制的研究与实现[D]. 王维聘.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1)
- [10]基于NIOSⅡ内核的嵌入式硬盘存储及显示系统研究[D]. 陈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