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全科教育实践与发展策略

内蒙古自治区全科教育实践与发展策略

一、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与发展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宋艳华[1](2020)在《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在对中英文文献梳理汇总的基础上,对护理在健康管理中的角色实践、主要作用、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从护理全方位参与健康管理的视角,学习并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健康管理中护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方法:本研究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中英文文献分别进行整理分析,具体包括以下:1.确定检索文献的范围与策略(1)数据库检索范围设定为:①中文文献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②英文文献来源于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opus等数据库。(2)检索时间设定为数据库建库~2019年12月31日。(3)中文文献以“护理、护士”和“健康管理、健康护理、慢病管理”为检索词,根据检索式在中文数据库进行交叉组合检索;英文文献以“nurs*”AND“health management、health managed care、health care、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为检索词,根据检索式在外文数据库进行交叉组合检索。2.建立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检索文献的范围与策略的中英文期刊文献。(2)排除标准:①报纸、专利、硕博论文及会议论文;②无法获取全文链接的文章。3.文献的筛选通过文献初次筛选和二次筛选,最终确定中文期刊文献1192篇,英文期刊文献510 篇。4.研究方法对纳入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并按照题目、作者、地域、期刊、关键词等基本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使用R语言jiebaR包对相应词条进行同义词合并,同时对词频进行统计。使用文献计量学软件VOSviewer1.6使用Association strength算法对关键词共现及作者合作网络进行聚类分析,以分析研究热点的分类及时间分布规律。同时使用R语言及ggpubr、ggplot2等程序包对相关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结果:1.文献发表数量及发展趋势分布情况本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1192篇,英文文献510篇。研究发现中文文献数量从2010年出现较快速增加,并呈持续增长的势头;英文文献在1995年左右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在2000年出现明显下降,2009年到达峰底,2011年之后在中位波动逐渐稳定于平均水平。对比欧美国家,我国健康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护理参与健康管理的实践较为局限,近年来发文数量虽然明显增加,但是论文质量不高。2.文献高产作者、研究团队及合作网络情况分析纳入本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发现,国内作者及研究团队间合作尚较少,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网络;英文文献的高产作者和研究团队之间已经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中文文献的作者以综合医院、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或护理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各机构间合作较少。健康管理的护理实践以配合医疗的治疗性护理和延续护理为主,尚未建立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的专业健康管理团队。英文文献的作者来源,以护理学院、健康管理组织、健康研究中心为主,聚类分析发现团队之间呈现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各类健康管理机构协同发展。以高级实践护士或开业护士为主要组成的团队,在护理门诊、社区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管理实践。3.文献高频关键词分布情况分析纳入本研究的中英文文献高频关键词发现,中文文献主要从疾病管理的角度,重点关注围绕疾病开展的健康管理;英文文献显示护理主导的健康管理真正聚焦人类和健康,并基本实现全人群覆盖。国内护理在健康管理的实践主要是配合疾病治疗开展的慢病管理和社区护理。虽然近年来在健康管理中有新的尝试,但是整体的思路和实践都受到制约;欧美国家的健康管理已经形成了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导向,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高级实践护士是健康管理组织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组织、指导和引领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欧美国家已经建立规范标准的健康管理体系,由高级实践护士或开业护士主导的健康管理,实现了对个体和群体的社区预防、慢病管理、健康干预、健康促进等全方位的管理,提高了人群的健康素养;我国护理在健康管理中的实践形式还较为局限,更多的依附于临床医生进行疾病护理和延续护理,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论文质量有待提高。我国健康管理规范化体系的建立,应与整体护理服务优化结合起来。通过专科化管理、培训和延伸,护理人员主动从临床技术型转变为高级护理实践型,全面提升护理的职业素养、职业规划和职业价值。通过借鉴欧美国家健康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研究方法,我国健康管理实践领域应加强多学科团队合作和协同发展,建立系统、动态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模型,实现由护理参与和主导的更专业、更深度、更有效的健康管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最终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王鲜艳[2](2020)在《鄂尔多斯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分析 ——以某镇卫生院为例》文中指出乡镇卫生院处于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其卫生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农牧民的基层首诊率,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保证乡镇卫生院具有充足的设施、人力、财力资源,结合地区经济状况、人口状况特征,优化医疗、护理、康复、公共卫生等服务,发挥好乡镇卫生院在基层的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本研究以鄂尔多斯市某镇卫生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构建了医疗资源配置指标、医疗服务评价指标、公共卫生服务评价指标,收集2014-2018年医疗收入报表、年度决算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行描述分析;满意度情况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对某镇卫生院职工、辖区常住人口、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四个层面分类调查,共发放7841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997份,回收率63.73。样本卫生院医疗资源配置总量满足要求,资源利用率较低,人员编制不足,以45岁以下医务人员为主,护士数量不足,高级职称医护人员缺乏,病床使用率低,探索旗乡一体化管理模式,调高资源利用率。医疗服务能力较弱,不能有效承担分级诊疗制度要求的基层首诊、康复功能。公共卫生服务效率低,公共卫生服务产出局限于报表完成阶段,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利用程度低。门诊、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高,其中药费占比过高;财政补偿程度低,医疗收入主要来源于门诊收入,医疗收、支中药品占比高。需进一步提高财政补偿水平,健全适应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实现区域内人员动态化管理,设施设备、信息化水平和技术条件等达到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的服务条件,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现疾病三级预防的连续管理。提高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效率及乡镇卫生院的首诊率,确保内蒙古自治区分级诊疗制度顺利实施。

陆海[3](2020)在《医药卫生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更关注生活质量尤其是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问题,而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比较薄弱,医药卫生人才极度短缺和培养质量不高,医药卫生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瓶颈问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医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也要有效区分,不能简单沿袭普通高等教育或者非医学学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照抄照搬培养方案和教学方式,医学类职业教育必须根据医药卫生行业特性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用以保障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医药卫生技能型人才。教育质量是职业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内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尤为重要。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非只是一个教育层面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控制和“双高计划”建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制订医药卫生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操作意义。本论文主要通过教育评价学、职业教育学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有关纲领性文件的学习;结合卫生职业教育特点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提出建立医药卫生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逻辑框架和指标设置构想,还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讨论建立医药卫生类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实现路径与效果。论文按“理论基础—探讨研究—实证分析—路径与方法--结论与展望”的逻辑行文。第一章阐述研究背景,评析研究现状,厘清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界定相关概念。第二章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实践意义”三个方面说明医药卫生类高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所在。第三章探讨建立医药卫生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策略。建立体系必须了解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点和解决目前国内医药卫生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借鉴职业教育发达的欧美国家做法和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专业教学标准,笔者总结出医药卫生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逻辑框架,并对指标体系的建立也做了初步探讨。第四章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讨论医药卫生类高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实现路径与效果。附录部分包含医药卫生类高职运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一个案例--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及分析报告。分析数据来源于该校2015-2018届毕业生培养数据。

宁婕,姜海燕,宁丽芹,谢添,张磊,仝日忠,张越[4](2019)在《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文中指出综合医院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完善的临床、教学、科研体系,依托综合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对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学人才、落实分级诊疗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科医疗为基础,全科教学为重点,医教研同步提升"是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学科定位。目前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发展面临病源缺乏、学科建设与经济效益不成正比、全科师资队伍与基层实践基地薄弱等方面的困境。政府和医院管理者应强化政策导向和支持,为全科医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足够的政策和资金保障,综合医院还应加快全科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帮扶基层实践基地医疗与带教,多措并举转换大众就诊理念,为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和全科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刘中华,赵建国,席建军[5](2019)在《内蒙古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全科住院医生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尤其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如何提高全科住院医师的质量成为制约该地区全科医学发展的重要课题,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医院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的相关举措(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明确全科医学科的定位发展,督促基层实践基地的建设)、培养模式(全科培训课程设计,全科学员评估考核,规范全科住院医师社区轮转)、师资建设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更上新的台阶,为内蒙古自治区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全科医师人才提供重要的参考。

武宁,程明羕,闫丽娜,钱文溢,张光鹏[6](2018)在《中国全科医生培养发展报告(2018)》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围绕健全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创新全科医生使用激励机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本报告对我国全科医生的主要发展历程、教育培训以及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希望可以为我国全科医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吴健珍[7](2014)在《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历史与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2010年,全球医学卫生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倡导世界医学教育,从教学(instruction)和机构(institution)着手,开展以系统导向学习为主要特征的第三阶段医学教育改革;也再次唤起人们对“教什么”、“在哪里教”、“怎么教”、“谁教”等环节的关注。目的:整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历程,纵向比较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横向比较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现状,为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整理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并按不同类别进行归类,以供医学教育科研和国际合作交流使用。方法:本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的高等医学院校和美国本土的高等医学院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进行研究。首先是收集历史资料,整理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历程,从地域分布、学科(医学)类别分布、性质类别分布、外部管理体制4个方面,分析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形成时期(1840年—1949年)、调整发展时期(1949年—1979年)、多样化发展时期(1980年——2013年)的发展特征,并进行纵向比较。其次,从地域分布、学科(医学)类别分布、性质类别分布、外部管理体制、外部质量管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教育认证)5个方面,分析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现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一)中美两国的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史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已经历了3个时期百余年的发展。在形成时期,西医学教育以医院为发端,从“师带徒模式”发展到“培训班”再到“学校”教育,完成了“本土化”;中医学教育由“师带徒模式”发展到“学校教育”。在调整发展时期,高等医学院校经历“院系调整”、“文化大革命”等,成为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并积极为农村培养卫生人力资源。在多样化发展时期,高等医学院校注重质量(医师资格考试、医学教育认证)和“综合化”(合校等)发展。至今已有156所高等医学院校,其中西医类院校131所,中医类院校25所。美国高等医学院校经历了3个时期2百余年的发展。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建立和《Flexner报告》发表之前,美国高等医学院以数量发展为主,质量参差不齐;之后,进入规范化发展。二战后,美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至今它拥有155所高等医学院校(不计分校和在筹建的高等医学院校),其中西医类院校为124所,整骨医学类院校为31所。(二)3个时期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差异中国高等医学院校数量由1949年的39所增长到1979年的107所,再到现在的156所。在地域分布方面,3个时期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地域分布不均衡。形成时期34所(87.2%)高等医学院校分布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5所(12.8%)分布于县级城市;调整发展时期67所(62.6%)高等医学院校分布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39所(36.4%)分布于地级城市,1所(1.0%)分布于县级城市;多样化发展时期82所(52.6%)高等医学院校分布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74所(47.4%)分布于地级城市,0所分布于县级城市。在类别分布上,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的数量由1949年的20所减少到1979年的5所,再增长到现在的98所;而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由1949年的19所增加到1979年的102所,之后减少到现在的58所。西医学类院校由1949年的38所增长到1979年的83所、现在的131所,中医学类的医学院校(本科及以上层次)则由1949年的1所增长到1979年的24所、现在的25所。在外部管理体制方面,3个时期高等医学院校的外部管理都是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中央政府主管的高等医学院校由1949年的20所(51.3%),增加到1979年的26所(24.3%)、现在的27所(17.3%);地方政府分管的由1949年的19所(48.7%),增加到1980年的82所(52.6%)、现在的129所(82.7%)。(三)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差异中美两国分别拥有156所和155所高等医学院校。在地域分布方面,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82所(52.6%)分布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74所(47.4%)分布于地级城市,0所分布于县级城市。美国高等医学院校中,29所(18.7%)分布于州府或直辖区城市,92(59.4%)所分布于县级城市,34所(21.9%)分布于县级以下城市,至今还有5个州未设高等医学院校。在类别分布上,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98所(62.8%)为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58所(37.2%)为独立办学的医学院校;而美国的119所(76.3%)为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31所(19.9%)为独立办学医学院校。中国131(84.0%)所高等医学院校为西医学类院校,25所(16.0%)为中医学类院校。美国124所(80.0%)高等医学院校为西医学类院校,31所(20.0%)为整骨医学类院校。在外部管理体制方面,美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中央主管与地方主管的院校之比为1:154,而中国的则为1:4.8。在外部质量管理方面,中美两国均有开展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学教育认证。美国的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学教育认证起步早,相对较成熟;中国的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学教育认证起步相对晚,倍受重视,正在不断摸索完善中。结论: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经历了百余年发展。西医学教育和中医学教育均从“师带徒模式”发展到“学校教育”;并由“重数量”发展到了“兼顾数量和质量”。目前已发展到156所高等医学院校,其中25所已进行医学教育认证。美国高等医学院校也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美国医学教育和整骨医学教育都由“师带徒模式”发展到“学校教育”;并由“重数量”发展到“重质量”再到“兼顾数量和质量”。目前美国拥有155所高等医学院校,其中已有150所通过认证。中国高等医学院校数量在3个时期递增。3个时期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地域和类别分布不均衡,都集中于大城市,均以西医类院校为主;形成时期和多样化发展时期均以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为主,而调整发展时期以独立设置医学院校为主。3个时期高等医学院校的外部管理体制都是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中国的高等医学院校多于美国的。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地域、类别分布都不均衡,美国的主要分布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城市,中国的主要分布于省会城市/直辖市和地级市。中美两国均以西医学类高等医学院校为主,也都以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为主。美国高等医学院校主要为国家干预、地方分权管理,而中国的则为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中美两国都注重外部质量管理。国家应重点关注如何提升综合性大学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综合性大学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多机构联动,促进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措施的落实,及构建教育研究型医疗体系。基于卫生需求和学习需求,扩大教学地点。

王凌峰[8](2014)在《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双重特性,公共性体现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非营利性,承担着民众健康的保障工作,企业性表现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组织特征,通过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产生收益,以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转。为充分体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性,需要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进行调整,改变目前对于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政策差异,实行全国统一的管理政策和办法,打破行业壁垒和隶属关系,采用人、财、物的统一管理,统收统支,收支二条线,由政府承担起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部费用,同时要加强监管,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以居民健康指标为主要目标,引导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转移到维护居民健康上来,从根本上改变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市场后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现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落实首诊负责制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分工协作、覆盖全面、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守门人”制度,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守门人”和医保“守门人”的作用。本文共包括七章。第一章绪论,提出本文的论题,对相关研究和进展进行回顾。第二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阐述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其用于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的适用性。第三章“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历程与现状”,阐述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第四章“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问题分析”,从观念认识、管理制度、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保障措施和双向转诊等重点方面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缺乏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充分认识,缺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顶层制度设计,缺乏完整的全科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第五章“案例研究: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对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双向转诊”工作、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药品“零差价”等问题做了深入分析。第六章“推进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对策”,从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设计、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管理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对策。第七章为结论。

冀华,安建钢,焦凤英,杨玉奇[9](2003)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10](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指明

二、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与发展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与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健康管理的概念
    2 国外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
        2.1 美国健康管理模式
        2.2 芬兰健康管理模式
        2.3 德国健康管理模式
        2.4 日本健康管理模式
    3 我国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
    4 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5 国内健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健康管理的行业标准不规范、机构管理架构不合理
        5.2 健康管理的服务供需不平衡、健康素养亟待提升
        5.3 健康管理的形式单一,从业人员专业化有待加强
    6 护理在我国健康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6.1 护理参与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
        6.2 护理在社区健康管理中优势明显
        6.3 护理是慢病人群健康管理的主力军
第二部分 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范围与策略
        1.1.1 数据库
        1.1.2 检索时间
        1.1.3 检索策略
        1.1.3.1 中文检索策略
        1.1.3.2 英文检索策略
        1.2 文献的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的筛选方法
        1.3.1 文献初次筛选
        1.3.2 文献二次筛选
        1.4 文献的筛选流程
        1.5 研究方法
        1.5.1 数据预处理
        1.5.2 词频分析法
        1.5.3 共词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
        1.5.4 可视化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中文文献分析结果
        2.1.1 中文文献发文量情况
        2.1.2 中文文献期刊分布情况
        2.1.3 中文文献作者、所属机构及地区分布情况
        2.1.4 中文文献作者合作知识图谱情况
        2.1.5 中文文献高产团队分布情况
        2.1.6 中文文献发表地域分布情况
        2.1.7 中文文献关键词研究热点情况
        2.2 英文文献分析结果
        2.2.1 英文文献发文量情况
        2.2.2 英文文献期刊分布及SCI影响因子分布情况
        2.2.3 英文文献作者及国家分布情况
        2.2.4 英文文献作者、所属机构及地区分布情况
        2.2.5 英文文献作者合作知识图谱情况
        2.2.6 英文文献高产团队分布情况
        2.2.7 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及聚类情况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文献的发文量比较分析
        3.2 纳入研究文献的收录期刊情况比较分析
        3.3 纳入研究文献的研究者、研究团队及合作情况比较分析
        3.4 纳入研究文献关键词及关注热点比较分析
        3.5 纳入研究文献关键词年度聚类和热点聚类比较分析
        3.6 纳入研究文献分析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现状
        3.6.1 国外护理参与健康管理中实践研究领域的现状
        3.6.2 国内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现状
        3.7 纳入研究文献分析国内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
        3.7.1 从健康管理的对象和目的分析护理实践的发展趋势
        3.7.2 从健康管理的模型和内容分析护理实践的发展趋势
        3.7.3 从健康管理的载体和手段分析护理实践的发展趋势
        3.7.4 从健康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分析护理实践的发展趋势
        3.8 纳入研究文献分析国内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的人才培养
        3.8.1 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的人才培养与公共卫生学科相结合
        3.8.2 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的人才培养与专科护士培养相结合
        3.8.3 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的人才培养与社区慢病管理相结合
第三部分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和不足
        2.1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2.2 本论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2)鄂尔多斯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分析 ——以某镇卫生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政策
        1.1.2 内蒙古自治区政策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资料来源
2 研究综述和相关概念
    2.1 研究综述
        2.1.1 医疗服务能力研究
        2.1.2 公共服务能力研究
        2.1.3 资源配置情况研究
        2.1.4 满意度情况研究
    2.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2.1 相关概念界定
        2.2.2 理论基础
3 伊金霍洛旗某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现状
    3.1 某镇卫生院人员团队基本情况
        3.1.1 卫生技术人员构成情况
        3.1.2 年龄与性别构成情况
        3.1.3 职称构成情况
        3.1.4 学历构成情况
        3.1.5 医务人员培训情况
        3.1.6 卫生人才流动情况
        3.1.7 职工满意度情况
    3.2 医疗资源配备情况
        3.2.1 医疗设备配备情况
        3.2.2 信息化建设情况
    3.3 某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提供能力
        3.3.1 床位分配及利用情况
        3.3.2 医疗服务开展情况
        3.3.3 某镇卫生院2014-2018年收入情况
        3.3.4 某镇卫生院2014-2018年支出情况
    3.4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3.4.1 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3.4.2 公共卫生服务产出情况
    3.5 某镇农牧民满意度情况
        3.5.1 农牧民满意度
        3.5.2 门诊患者满意度
        3.5.3 住院患者满意度
4 某镇卫生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卫生人力资源质量有待提高
        4.1.1 医务人员编制数量不足
        4.1.2 中高级人才比例偏低
        4.1.3 内部培养力度不够
        4.1.4 薪酬待遇缺乏激励性
    4.2 未实现卫生资源区域化发展
        4.2.1 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发展不均衡
        4.2.2 信息化建设程度不足
    4.3 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4.3.1 医疗服务效率低
        4.3.2 医疗收入结构不优
        4.3.3 县域外转诊率高
    4.4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
        4.4.1 健康档案利用率低
        4.4.2 健康教育工作不足
        4.4.3 重点人群管理
        4.4.4 未实现精细化结合管理
5 服务能力影响因素
    5.1 卫生人力资源因素
        5.1.1 编制核定因素
        5.1.2 职称聘任因素
        5.1.3 继续教育体系因素
        5.1.4 医务人员待遇因素
        5.1.5 卫生人才流动因素
    5.2 卫生资源区域化发展因素
        5.2.1 卫生资源城乡配置因素
        5.2.2 区域平台信息化对接因素
    5.3 多因素制约医疗服务的提升
        5.3.1 医疗服务侧重因素
        5.3.2 分级诊疗制度影响因素
        5.3.3 政策影响因素
    5.4 公共卫生服务影响因素
        5.4.1 健康档案利用因素
        5.4.2 健康教育影响因素
        5.4.3 未建立体检中心
        5.4.4 服务内容重合因素
6 对策建议
    6.1 人才队伍建设
        6.1.1 科学核定卫生院编制
        6.1.2 健全职业晋升激励制度
        6.1.3 加强人员继续教育
        6.1.4 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6.1.5 多措并举留住人才
    6.2 探索区域—体化管理
        6.2.1 建立区域医疗中心
        6.2.2 加强区域信息化建设
    6.3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6.3.1 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6.3.2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6.3.3 完善政策体系
    6.4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
        6.4.1 提高健康档案利用率
        6.4.2 提高农牧民健康素养
        6.4.3 健全体检中心
        6.4.4 实现精细化结合管理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医药卫生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评价学理论
        (二)职业教育学理论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质量”和“教育质量”
        (二)“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
        (三)“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教育评价”
    五、研究的现实基础和研究内容
    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七、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之处
第二章 医药卫生类高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一)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国家发展高职教育的明确要求
        (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保障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二、高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教育类型不同
        (二)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同
        (三)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不同
    三、医药卫生类高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意义
        (一)反映医药卫生行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需求
        (二)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践行医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五)有利于规范医药卫生类高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章 建立医药卫生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策略研究
    一、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
        (一)面向基层培养实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二)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终身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
        (三)“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素质提升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专业设置标准高
        (五)重视临床教学实践活动
        (六)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目前国内医药卫生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沿用学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二)缺乏对卫生类职业教育特点强调与重视
        (三)质量评价标准没有与时俱进
    三、建立医药卫生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策略
        (一)国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带来的思考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三)构建医药卫生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设想
    四、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指标设置原则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第四章 医药卫生类高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实现路径与效果
    一、医药卫生类高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二)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组织机构
        (三)建立常态化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发挥质量评价的作用
    二、医药卫生类高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效果
        (一)招生就业方面成效
        (二)教育教改方面成效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及分析报告—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及分析报告
    附录二 :人才培养质量调查问卷学生版—广西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才培养调查问卷
    附录三:人才培养质量调查问卷单位(企业)版—广西药品行业人才培养状况及人才需求调查表
    附录四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学校版)
    附录五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版)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科医学科在综合医院的发展定位
    1.1 承担全科医学的教学培养工作
    1.2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载体
    1.3 专科医疗的补充
    1.4 组织实施相关科研工作
2 全科医学科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2.1 病源缺乏
    2.2 学科建设与经济效益不成正比
    2.3 全科师资力量薄弱
    2.4 基层实践基地软硬件设施薄弱
3 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建设方向
    3.1 强化政策导向与政策支持
    3.2 加快全科师资队伍建设
    3.3 帮扶基层医疗教学
    3.4多举措转换大众医疗意识
4 结语

(5)内蒙古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
    1.1 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
    1.2 明确全科医学科的定位发展
    1.3 督促基层实践基地的建设
2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规范
    2.1 合格的全科医师学员的选取
    2.2 实施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双导师制
    2.3 全科医师培训的需求与过程
    2.4 全科学员评估考核
    2.5 规范全科住院医师社区轮转
3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师资建设
    3.1 优秀的师资是培育优秀全科住院医师的必备条件
    3.2 全科师资管理到位
    3.3 充分利用临床科室的专科医师
4 结语

(6)中国全科医生培养发展报告(2018)(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1.1 全科医学发展的萌芽阶段 (1986—1996年)
    1.2 全科医学发展的初期阶段 (1997—2010年)
    1.3 全科医学加快发展阶段 (2011年至今)
2 我国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发展现状
    2.1 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初步建立
        2.1.1 院校全科医学教育不断深化改革
        2.1.2 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1.3 全科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不断丰富
    2.2 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基本确立
    2.3 全科医生培养相关政策更加完善
        2.3.1 政府投入力度逐步加大
        2.3.2 教育培养政策有机衔接
        2.3.3 使用激励机制逐步完善
        2.3.4 职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
3 我国全科医生队伍现状
    3.1 全科医生队伍数量
    3.2 全科医生队伍分布
        3.2.1 机构分布
        3.2.2 地域分布
    3.3 全科医生队伍结构
4 我国全科医生发展展望
    4.2 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 进一步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7)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历史与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文献述评
    1.2.2 国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理论基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第三阶段医学教育改革理念
    2.2.2 比较教育学理论
2.3 研究对象和资料来源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资料来源
2.4 研究内容与方法
    2.4.1 研究内容
    2.4.2 研究方法
    2.4.3 资料分析方法
    2.4.4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史
    3.1.1 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史
    3.1.2 美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史
3.2 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不同时期发展特征比较
    3.2.1 数量比较
    3.2.2 地域分布比较
    3.2.3 类别分布比较
    3.2.4 外部管理体制比较
3.3 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现状比较
    3.3.1 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数量比较
    3.3.2 中美两国医学院校的地域分布比较
    3.3.3 中美两国医学院校的类别分布比较
    3.3.4 中美两国医学院校的外部管理体制比较
    3.3.5 中美两国医学院校的外部质量管理比较 4 讨论
4.1 三个时期的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差异
    4.1.1 三个时期的中国高等医学院校数量差异
    4.1.2 三个时期的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地域分布差异
    4.1.3 三个时期的类别分布差异
    4.1.4 三个时期的外部管理体制差异
4.2 中美两国的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差异
    4.2.1 中美两国的高等医学院校数量差异
    4.2.2 中美两国的高等医学院校地域分布差异
    4.2.3 中美两国的高等医学院校类别分布差异
    4.2.4 中美两国的高等医学院校外部管理差异
4.3 借鉴与发展
    4.3.1 将需求转化为变革的动力
    4.3.2 严把质量关,促进机构标准化
    4.3.3 兼容并包,促进机构个性化
    4.3.4 加强合作交流,促进机构综合化
    4.3.5 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制度化
4.4 本研究的创新点
4.5 研究局限性及进一步工作设想 5 结论
5.1 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史
5.2 3个时期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差异
5.3 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差异
5.4 对中国高等医走学院校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涵义的研究
        1.3.2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政府角色的研究
        1.3.3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的研究
        1.3.4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困境
        1.3.5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策
        1.3.6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展望
        1.3.7 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评价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及其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区的含义
        2.1.2 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和全科医疗的含义
        2.1.3 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
        2.1.4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与功能
    2.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2.2.2 新制度经济学用于分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适用性
第3章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历程与现状
    3.1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历程
        3.1.1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孕育与初步构建
        3.1.2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逐步细化
        3.1.3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面展开
    3.2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3.2.1 医疗卫生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3.2.2 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初步形成体系
        3.2.3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呈多极化态势
第4章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问题分析
    4.1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不完善
        4.1.2 城市社区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4.1.3 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不足
        4.1.4 人才队伍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薄弱
        4.1.5 双向转诊工作缺乏统筹管理
    4.2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缺乏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充分认识
        4.2.2 缺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顶层制度设计
        4.2.3 缺乏完整的全科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
第5章 案例研究: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分析
    5.1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历史
        5.1.1 内蒙古自治区及包头市的基本概况
        5.1.2 包头市城市卫生服务发展历程
    5.2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
        5.2.1 包头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概况
        5.2.2 包头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状
    5.3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特征
        5.3.1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模式
        5.3.2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组成方式
    5.4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分析
        5.4.1 包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体制机制问题分析
        5.4.2 包头市双向转诊工作开展的调查分析
        5.4.3 社区卫生服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分析
        5.4.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药品“零差价”的调查分析
第6章 推进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对策
    6.1 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设计
        6.1.1 合理配置城市卫生服务资源
        6.1.2 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
        6.1.3 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
    6.2 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6.2.1 强化全科医学理论的引领作用
        6.2.2 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及使用
        6.2.3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创新团队建设
    6.3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管理
        6.3.1 建立新型的双向转诊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6.3.2 严格执行“守门人”制度
        6.3.3 协调好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益关系
第7章 结论
    7.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以全科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
    7.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充分体现公益性质
    7.3 从顶层设计着手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安排
    7.4 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守门人”制度
    7.5 以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为突破口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获奖情况

(9)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认识, 全面落实全科医学教育工作
    1.1 加强交流, 学习兄弟省市经验
    1.2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1.3 加强基地建设
2 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
    2.1 培训计划
    2.2 教学计划
3 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与发展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D]. 宋艳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鄂尔多斯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分析 ——以某镇卫生院为例[D]. 王鲜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医药卫生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陆海.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 宁婕,姜海燕,宁丽芹,谢添,张磊,仝日忠,张越.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9(06)
  • [5]内蒙古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J]. 刘中华,赵建国,席建军. 继续医学教育, 2019(08)
  • [6]中国全科医生培养发展报告(2018)[J]. 武宁,程明羕,闫丽娜,钱文溢,张光鹏. 中国全科医学, 2018(10)
  • [7]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历史与比较研究[D]. 吴健珍. 中南大学, 2014(02)
  • [8]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D]. 王凌峰. 东北大学, 2014(10)
  • [9]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J]. 冀华,安建钢,焦凤英,杨玉奇.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3(02)
  • [10]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标签:;  ;  ;  ;  ;  

内蒙古自治区全科教育实践与发展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