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朝(王献)[1](2020)在《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持续扩招以及对高质量教育水平的长期追求,高校教育资源开始呈现出越来越紧张的趋势,人们对于高校教育资源的需求与高校自身教育资源拥有量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高校教育资源短缺、缓和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矛盾,政府逐渐开始重视并着手推动以大学城模式为代表的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因此,本文将以西安南郊大学城中的五所高校为例,对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力求从政府层面为更好地推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提出科学依据和有效参考。本文以公共物品理论和政府职能理论为基础,首先论述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政府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功能和作用,对国内和国外各地方政府在推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做法予以总结;其次本文以西安南郊大学城五所高校作为个案进行调研,采用访谈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从高校课程资源、师资资源、图书馆资源、教室资源以及实验室资源共享五个方面出发,论述西安南郊大学城五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以及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地方政府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总结原因,提出优化建议。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推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地方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管理缺位,政府参与度不高;第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履行不足,推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的配套服务不完备;第三,地方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缺乏适当的监督,监管效果较差。而导致以上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目标的偏差、公共服务意识缺失以及政府对于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现存监督体系的不健全。针对现存的不足,文章的最后也分别从提高政府对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的管理水平、强化政府服务意识、规范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监督工作三个方面出发,为政府推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对策和新的思路。本文对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地方政府作用发挥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一方面,本次调研从管理、服务、监督三个方面出发评价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发挥,缺少从市场层面对于地方政府作用发挥的评价,未来的调研应当增加对市场作用的分析。另一方面,本文最后所提出的提升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政府作用发挥的优化路径,只是部分理想化建议,还需不断地实践检验。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覃雍容[3](2019)在《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以J高校力学实验中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工作中,项目质量管理得到更多的重视。J高校力学实验中心始建于2011年6月,一期土力学实验室投资50多万元,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后续建筑力学实验室改扩建和水力学实验室新建正在进行。为保证后期建设质量能够达到学校对实验中心的建设要求,决定将项目质量管理运用到J高校力学实验中心项目建设中来。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J高校力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进行质量管理。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以及高校力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等相关的理论,对高校力学实验室的构成及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归纳;接着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同时结合高校力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归纳出高校力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一般流程;其次,通过分析已建成实验室所存在的问题,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质量问题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最后以力学实验中心水力学实验室建设为例针对前文分析出的关键因素进行质量管理。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使用PDCA循环、因果分析图法、排列图法,找出质量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计划,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实际值与计划值对比分析,采取纠偏措施,确保质量不发生偏移,最终实现项目质量目标。通过在J高校力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中使用项目质量管理,将项目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运用到高校实验中心建设中,改善了该校在实验室建设质量管理方面的不足,使项目建设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为后续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刘丽玲[4](2019)在《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迭代加速,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目标以及“新工科”的提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高科技应用型人才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已成为高校的热点课题。实验室作为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主力,建设资源的投入逐渐加大,尤其是开放实验室的建设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形势,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验室建设目标的有效融合,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也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的普及,项目管理已被引入国内高校实验室建设或管理中并有了一定发展。研究也发现,项目管理在实验室建设的业务实践中理论研究较多,系统应用的研究较少,尤其针对个案进行逐层剖析研究的更少。随着电子信息的快速发展,作为理工类院校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电子类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研究顺应发展需要。文中选择以GL学院电子类开放性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项目管理知识应用研究,旨在用项目管理方法提高其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质量及效率。建设电子类开放性基础创新实验室更加注重实验室的整体规划设计,尤其是课程体系、安全监控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现,还要考虑资源利用的合理调配管理,比如对创新、耗材的支撑等,增加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应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进行建设。本文在分析国外实验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国内实验室管理的差距和不足,并对项目管理相关知识要点及电子类实验室、基础创新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特点进行梳理。本文对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介绍并就项目特点、面临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了需求论证不充分、项目任务分解不详、项目风险管理不足等问题,然后将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验室建设项目中,并针对项目面临的影响因素及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解剖,以建立完整的实验室建设项目体系,来实现业务实践应用研究及问题的解决,在提高GL学院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管理能力的同时,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饶云萍[5](2019)在《江西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以A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以培养实用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机制。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对实验室场地提出了更多需求,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为满足教学需求,纷纷新建、重组实验室建设工作。实验室是学校教学、开展科研活动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创新思维和科研成果的主要实践场所。优秀的实验室不但需要有科学的、前瞻的性和社会发展要求来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它还应具备出色的硬件条件,一流的管理水平和高素质高水平实验室队伍。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否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直接影响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A校为例,对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验室设备管理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资料查阅,了解目前国家对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实验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笔者已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四年,深受实验室管理工作影响。目前。我国实验室设备管理的研究方向主要基于实验室设备管理方法,提出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提高管理能力,但对实验室设备管理问题研究不全,笔者通过工作实际及调查结果,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原因不仅是落后的管理方法,还有制度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管理,仅管理方法的提高无法改善实验室管理问题。笔者就以实验室管理对A校师生进行座谈并问卷调查,通过人、设备、制度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解目前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目前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技术素质及全面认知等问题。根据对问题的调查,实验室管理问题的原因是: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制度不健全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脱节,领导重视度不够,管理观念和手段居于主导地位、实验室管理人员技能不足,自我认知不足,继续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笔者根据调查结果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工作中的经验及管理问题,制定相关实验室管理的建议,提出实验室管理策略,优化实验室管理,重点在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完善实验室制度建设,增加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激励和处罚,提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具,提高管理效率,建立长期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员评级机制和师生培训机制,强化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最终,实验室管理状态呈健康的循环管理。
陈珊珊[6](2019)在《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大力发展,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专门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机构更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高校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实验教学的场所,在基础教学与科学研究中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高校实验室管理进行研究和摸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实验室在高校综合办学中占据了一定的影响比重,实验室的管理不仅在高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在基础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作用。因此,为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实验室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使其获得良性和健康的发展。论文将佛山科技学院作为实证分析对象,首先是通过相关的管理理论对高校实验室进行适用性研究,并探究实验室管理的新方向。其次,立足管理角度,通过问卷调查,针对佛山科技学院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的管理、建设、创新等方面。第三,论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和文献研究,针对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方面,提供了相关的可行性措施,包括优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提升创新理念,重视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优化管理实验室资源、全方位管理实验室安全等。通过这些措施,旨在为研究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提供相应借鉴。论文的研究是基于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的发展实际,因此,提出的相关建议对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的管理发展具备相应的参考意义,同时也能够为我国地方普通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史萌[7](2019)在《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T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实验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任务,也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孵化器。然而,随着生源人数的上升,实验室事故频发,使得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安全事故轻则造成仪器设施毁损,重则导致人员伤亡,对科研进展、学校名望、社会环境都会造成极大影响。工科院校具有实验室数量多、安全管理内容广泛而复杂、涉及危险实验类型多且危害性大的特点,安全管理问题更为突出,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确保安全,因此进一步优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刻不容缓。事故致因理论通过阐述事故成因、始末过程以及事故后果,从而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做出明确分析,并以此作为依据,为预防事故再度发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本文在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大数据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事故致因理论模型对典型案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获得我国实验室安全总体现状;再以T高校教学和科研环境为背景,通过运用事故致因理论模型,全面分析其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进而总结出T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隐患和突出问题,同时,结合对T高校实验室安全负责同志的访谈,以及对T高校具有典型代表的化工学院进行的问卷调查,最终归纳总结出T高校实验室安全影响因素,即: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效果不理想;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文件不全面、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实验室安全检查浮于形式,实验室存在各类安全隐患,缺乏必要、有效的监督、纠错、奖惩机制;实验设备较陈旧,安全设施、设备不完善,专职人员配备不足;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安全习惯尚未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式较为传统,信息化水平不高、效率低等方面。据此,提出:丰富实验室安全培训形式,加大实操、应急演练力度;健全和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综合配套体系;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詹伟峰[8](2018)在《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师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所,高校安全问题影响广泛,受到社会和人们的高度关注。尽管政府与高校都积极采取了各种提升高校安全管理的措施,但涉及师生的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环境、校园管理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之外,也暴露了高校师生安全素质缺失这一根本问题。安全素质缺失的根源还在于高校安全教育不够系统、深入、有效。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体系迫在眉睫。本研究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系统的要素、特征与动力三个角度对高校安全教育进行分解,通过对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和缺陷的分析,对境外高校安全教育先进经验进行阐释和借鉴,以构建新时期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体系。从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来看,局面可谓复杂。尽管各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付出较多,也在不断改进,但从整体性、开放性、协同性、层次性各方面来审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改进空间。本研究基于丰富细致的实证研究,通过对境外四所高校的实地考察、调研访谈,对国内六所高校的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调研访谈,在此基础上获取大量数据和有效信息,对国内外高校安全教育有一个总体把握与评估,进一步提炼出有益经验做法及不足之处。从系统角度来看,境外高校则在安全教育方面先于我们作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如在整体性上,教育内容完善,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协同性上,内部协调顺畅,构建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在开放性上,教育形式多样,形成了有力的校内外联动机制;在层次性上,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丰富的探索。这些探索及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供国内高校参考与借鉴,可根据我国及各高校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借鉴,去粗取精、博采众长。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优化安全教育系统的要素,完善安全教育系统的特征,强化安全教育系统的动力,扩大安全文化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的措施,以期对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郜维超,黄刚,安建强,尹婵娟[9](2017)在《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大量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分析了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得出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可有效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结论。
秦甄[10](2017)在《转型背景下的应用技术型院校实验室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突出的错位对接问题,其根源在于传统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近年来,教育部努力推进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在应用技术型高校中,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提高其管理水平,对人才的培养乃至学校的生存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受传统观念和办学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实验室在建设与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着僵化、不灵活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基于此现状,笔者对转型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开展研究。笔者认为,本科院校转型具有促进“不凭学历凭能力、推崇一技之长”社会氛围的形成,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等重要意义,而实验室的创新建设在应用技术型技术人才培养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了转型对应用技术型院校实验室建设所提出的三项基本要求。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本文探究了当前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实验室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状况,以及高校学生在实验室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实验教学的满意程度等。结合调查结果,本文着重从实验室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创新应用技术型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笔者认为,在改善实验平台和条件建设方面,高校应努力做到实验室功能的完善与创新、实验室经费来源及管理的创新、实验设备管理制度的创新;在优化实验教学及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应从优化实验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实验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三方面开展;在创新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方面,应进一步明确实验室管理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核心理念,并提出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二、浅谈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6.1 可能的创新点 |
1.6.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高校教育资源 |
2.1.2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 |
2.1.3 大学城 |
2.2 相关理论梳理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2.2.2 政府职能理论 |
2.3 政府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及机理分析 |
2.3.1 政府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分析 |
2.3.2 政府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作用的机理分析 |
2.4 国内外政府推动高校资源共享的经验及启示 |
2.4.1 国内政府推动高校资源共享的经验及启示 |
2.4.2 国外政府推动高校资源共享的经验及启示 |
第三章 西安南郊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与政府作用发挥现状分析 |
3.1 西安南郊大学城教育资源概况 |
3.1.1 课程资源丰富,慕课和精品课程建设成为趋势 |
3.1.2 师资实力雄厚,但总量分布不均 |
3.1.3 图书文献资源专业性强,可以形成学科互补 |
3.1.4 实验室资源丰富,但分布明显不均 |
3.1.5 教室资源数量充足,满足教学和学生自习需求 |
3.2 调研基本情况概述 |
3.2.1 调查对象及目的 |
3.2.2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2.3 访谈具体情况 |
3.3 西安南郊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
3.3.1 跨校选修逐步开放,网络课程资源共享门槛较高 |
3.3.2 大学城校际间师资互聘难度大 |
3.3.3 实现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缺乏统一的图书资源共享平台 |
3.3.4 不限制教室资源共享,学生参与意愿不高 |
3.3.5 实验室资源校内共享较多,校际间实验室资源共享逐步开启 |
3.4 地方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作用发挥现状 |
3.4.1 履行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管理职能 |
3.4.2 完善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配套服务 |
3.4.3 发挥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监督评价作用 |
第四章 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政府作用发挥不足及原因分析 |
4.1 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不足 |
4.1.1 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政府管理缺位 |
4.1.2 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配套服务欠缺 |
4.1.3 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监督不力 |
4.2 政府未有效发挥管理职能的原因 |
4.2.1 高等教育现行管理体制及政府利益目标导致管理行为偏差 |
4.2.2 服务意识缺失导致配套保障不足 |
4.2.3 监督体系不健全导致管制效果差 |
第五章 优化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职能的路径 |
5.1 提高地方政府对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管理水平 |
5.1.1 做好职能定位,坚持适度管理 |
5.1.2 改变政绩观念,确保各方主体权益 |
5.1.3 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政策引导 |
5.2 强化地方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服务意识 |
5.2.1 树立服务理念,注重角色归位 |
5.2.2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提升保障水平 |
5.2.3 加强技术引导,提高共享效率 |
5.3 规范地方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监管工作 |
5.3.1 及时更新共享进展,加强对共享活动的绩效考核 |
5.3.2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教育资源共享质量 |
5.3.3 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内控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3)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以J高校力学实验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案 |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
2.1.1 项目概述 |
2.1.2 项目质量管理定义与内涵 |
2.2 力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
2.3 质量管理方法 |
2.3.1 PDCA质量管理方法 |
2.3.2 因果分析图法 |
2.3.3 排列图法 |
第三章 高校力学实验室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构架 |
3.1 高校力学实验室的基本构成 |
3.1.1 硬件 |
3.1.2 软件 |
3.1.3 人才 |
3.2 高校力学实验室建设项目质量 |
3.3 高校力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 |
3.3.1 项目执行方面 |
3.3.2 组织管理方面 |
3.3.3 人员素质方面 |
3.3.4 项目特征方面 |
3.3.5 项目环境方面 |
3.4 高校力学实验室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一般流程 |
第四章 J高校力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 J高校力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概况 |
4.2 J高校力学实验中心土力学实验室建设流程 |
4.3 J高校力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4.3.1 项目需求管理问题 |
4.3.2 建设方案论证充分性与科学性问题 |
4.3.3 质量管理机制落实问题 |
4.3.5 人员聘用、培训和考核制度问题 |
4.3.6 过程质量控制问题 |
第五章 J高校力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质量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
5.1 影响因素的识别 |
5.2 主要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5.3 层次分析方法的选择 |
5.3.1 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 |
5.3.2 构造判断矩阵 |
5.3.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5.3.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5.4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计算 |
第六章 J高校力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
6.1 项目执行 |
6.1.1 做好需求管理 |
6.1.2 制定科学的项目建设方案 |
6.2 组织管理 |
6.2.1 优化组织机构 |
6.2.2 沟通协调 |
6.3 人员素质 |
6.3.1 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 |
6.3.2 提高人员技术能力 |
6.3.3 采用激励措施提高项目人员工作积极性 |
6.4 过程质量控制 |
6.4.1 完善质量过程控制体系 |
6.4.2 项目质量控制的具体工作内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实验室发展现状与对比分析 |
1.3.1 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发展 |
1.3.2 国内实验室管理发展及差距 |
1.3.3 实验室建设项目研究的必要性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本论文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实验室及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
2.1 实验室相关概念 |
2.1.1 电子类实验室 |
2.1.2 开放性实验室 |
2.1.3 电子类开放性实验室建设项目研究意义 |
2.2 项目管理基础理论 |
2.2.1 项目概念及其特性 |
2.2.2 项目管理及知识概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介绍 |
3.1 学院基本概况 |
3.2 学院实验室建设介绍 |
3.2.1 实验室建设概况 |
3.2.2 实验室建设项目特点及流程 |
3.2.3 实验室使用及管理现状 |
3.3 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背景 |
3.4 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面临问题及分析 |
3.4.1 影响项目的外部问题 |
3.4.2 影响项目的内部问题 |
3.5 实验室建设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可行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规划管理 |
4.1 项目化建设构建路径 |
4.1.1 项目化建设原则 |
4.1.2 项目化建设构建路径 |
4.2 定义项目范围 |
4.2.1 项目范围管理 |
4.2.2 定义项目范围 |
4.2.3 项目范围管理 |
4.3 项目需求分析 |
4.2.1 需求分析原则及流程 |
4.2.2 教学计划需求分析 |
4.2.3 服务对象需求分析 |
4.4 项目成本预算 |
4.5 项目生命周期规划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 |
5.1 实验室建设项目队伍建设 |
5.1.1 构建项目组织结构 |
5.1.2 项目组织工作分析 |
5.1.3 项目组织的管理 |
5.2 项目工作任务结构分解(WBS) |
5.2.1 工作任务结构分解原则及方法 |
5.2.2 创建工作任务分解结构 |
5.3 项目时间、成本管理 |
5.3.1 项目活动定义 |
5.3.2 项目活动关系排序及历时估算 |
5.3.3 项目时间进度计划(甘特图) |
5.3.4 项目成本进度管理 |
5.3.5 进度控制及问题处理 |
5.4 项目采购管理 |
5.4.1 采购需求识别 |
5.4.2 采购执行控制管理 |
5.5 项目沟通管理 |
5.5.1 干系人分析 |
5.5.2 干系人管理 |
5.6 项目风险管理 |
5.6.1 风险分解结构(RBS) |
5.6.2 风险识别与分析 |
5.6.3 风险控制 |
5.7 项目总结及验收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江西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以A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研究现状 |
1.3.2 本文研究切入点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理论基础 |
1.5.1 质量效益理论 |
1.5.2 PDCA循环理论 |
1.5.3 质量三部曲 |
第2章 江西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 |
2.1 调查问卷分析 |
2.1.1 问卷设计 |
2.1.2 问卷调查分析 |
2.2 访谈分析 |
2.1.1 调查目的 |
2.1.2 访谈提纲设计 |
2.1.3 访谈结果分析 |
第3章 江西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
3.1 实验室管理的存在问题 |
3.1.1 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
3.1.2 实验室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
3.1.3 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技术素质及全面认知 |
3.2 实验室管理问题的原因 |
3.2.1 实验室制度不健全 |
3.2.2 传统管理观念和手段居于主导地位 |
3.2.3 实验室管理人员素养不足,人员配置不合理 |
第4章 江西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4.1 提高对实验室的重视度,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
4.1.1 加强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视度 |
4.1.2 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及流程 |
4.1.3 完善实验室管理部门职责和人员岗位职责 |
4.1.4 制定实验室管理人员配置标准、要求、奖惩 |
4.2 更新管理手段,推进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 |
4.2.1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实际情况,确定管理需求 |
4.2.2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需求,设计信息化管理平台 |
4.2.3 利用信息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实验室设备管理 |
4.3 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 |
4.3.1 注重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和思想教育 |
4.3.2 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员评价机制 |
4.3.3 强化实践教学教师的培训,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6)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1.4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2 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现状 |
2.1 实验室的基本背景 |
2.2 实验室经费投入状况 |
2.3 实验室人才投入状况 |
2.4 实验室承担的主要功能 |
3 基于问卷调查的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分析 |
3.1 实验室管理分析 |
3.2 实验室建设与创新管理分析 |
3.3 小结 |
4 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完善 |
4.2 创新理念不足 |
4.3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4.4 实验资源管理不到位 |
4.5 实验室安全管理滞后 |
5 促进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
5.1 优化实验室管理体制 |
5.2 提升创新理念 |
5.3 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
5.4 实验资源优化管理 |
5.5 实验室安全全方位管理 |
结束语 |
注释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实验室管理与建设调查问卷 |
(7)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T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实验室安全隐患来源 |
1.2.2 实验室安全的系统性 |
1.2.3 实验室安全文化 |
1.2.4 实验室安全制度 |
1.2.5 信息手段在实验室安全中的应用 |
1.2.6 管理方法在实验室安全领域的应用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案例研究法 |
1.3.3 比较分析法 |
1.3.4 调查研究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主要创新 |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诠释和说明 |
2.1.1 安全管理 |
2.1.2 实验室管理 |
2.1.3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
2.2 事故致因理论 |
2.2.1 综合事故模型 |
2.2.2 “2-4”模型 |
2.2.3 树生事故模型 |
第3章 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现状分析 |
3.1 BJD典型实验室安全事故分析 |
3.1.1 BJD实验室爆炸事故情况介绍 |
3.1.2 BJD实验室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
3.2 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总体状况 |
3.2.1 事故总体情况分析 |
3.2.2 安全事故类型分析 |
3.2.3 事故发生环节分析 |
3.2.4 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
3.3 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缺陷总结 |
3.3.1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
3.3.2 实验安全设备、设施不完善 |
3.3.3 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和习惯尚未形成 |
第4章 T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隐患及原因分析 |
4.1 T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
4.1.1 T高校实验室相关信息概况 |
4.1.2 T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责任体系 |
4.1.3 T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
4.1.4 T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特征 |
4.2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T高校典型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 |
4.2.1 T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案例分析 |
4.2.2 T高校典型实验室安全隐患原因总结 |
4.3 影响T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原因分析 |
4.3.1 T高校化工学院实验室安全问卷调查分析 |
4.3.2 影响T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 |
第5章 国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借鉴 |
5.1 美国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 |
5.2 英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 |
5.3 日本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 |
5.4 澳大利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 |
5.5 发达国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启示 |
第6章 T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
6.1 丰富实验室安全培训形式,加大实操、应急演练力度 |
6.1.1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安全培训教育活动 |
6.1.2 制定和实践突发应急预案 |
6.2 健全和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
6.2.1 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 |
6.2.2 执行并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
6.3 完善实验室安全综合配套体系 |
6.3.1 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
6.3.2 完善实验室安全防护 |
6.3.3 合理规划和完善实验室空间 |
6.4 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
6.4.1 安全物态文化建设 |
6.4.2 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
6.4.3 规范实验室安全行为 |
6.4.4 提升师生安全心态 |
6.5 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建设 |
6.5.1 建立化学品及材料精细化管理平台 |
6.5.2 建设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T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3 访谈统计表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校安全教育的溯源及其发展 |
第一节 安全 |
一、何谓安全? |
二、安全的内涵与外延 |
三、安全的特征 |
第二节 安全教育 |
一、安全教育的含义 |
二、安全教育的特征 |
三、安全教育的功能 |
第三节 高校安全教育 |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发展历程 |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定义 |
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形式 |
五、高校安全教育的特征 |
第二章 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
第一节 高校安全教育的理论视角——系统理论 |
一、系统理论的基础 |
二、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任务和方法 |
三、系统理论与教育 |
第二节 系统理论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
一、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 |
二、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
第三章 国内高校安全教育的实证分析之一:多案例比较 |
第一节 实证分析的实施 |
一、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过程 |
二、问卷与访谈提纲的内容框架 |
三、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实施 |
第二节 高校安全系统要素的分析 |
一、高校安全教育内容的分析 |
二、高校安全教育形式的分析 |
三、高校安全教育组织机构的分析 |
四、高校安全教育人员的分析 |
第三节 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特征分析 |
一、整体性特征分析 |
二、开放性特征分析 |
三、层次性特征分析 |
四、协同性特征分析 |
第四节 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动力分析 |
一、高校安全教育动力系统的构建 |
二、高校安全教育动力系统要素的分析 |
第四章 国内高校安全教育的实证分析二:单案例透析 |
第一节 E高校安全教育系统的要素优化过程 |
一、安全教育内容的扩展 |
二、安全教育方式的创新 |
三、安全教育组织的变革 |
四、安全教育人员的培养 |
第二节 E高校安全教育系统特征的完善过程 |
一、整体性:树立全局观念 |
二、开放性:校内外联动机制 |
三、层次性:教育目标分层 |
四、协同性:部门间密切合作 |
第三节 E高校安全教育系统的动力强化过程 |
一、体制机制的建立 |
二、科学技术的引进 |
三、资金和设施的投入 |
第四节 E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成效 |
一、各类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 |
二、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 |
三、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 |
第五节 E高校未来安全教育体系的展望 |
一、强化全局意识,加强薄弱环节 |
二、拓宽宣传教育途径,构建立体式宣传教育模式 |
三、深化“警校联动”,提升安全教育开放性 |
四、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协同合作 |
五、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工作开展 |
第五章 国内高校安全教育的缺陷及其成因分析 |
第一节 整体性:忽视安全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
一、教育对象的群体特征 |
二、教育对象的思想和心理状况 |
三、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 |
第二节 开放性:低估社会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 |
一、社会环境风险 |
二、网络环境复杂 |
三、周边环境混乱 |
四、教育理念不当 |
五、其他不良因素侵蚀 |
六、资源尚未有机整合 |
第三节 协同性: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其影响 |
一、问题家庭教育不健全 |
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
三、家长的不良示范 |
第四节 层次性:高校安全教育观念与保障偏差 |
一、高校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 |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理念缺失 |
三、安全教育法律法规缺位 |
四、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 |
五、安全教育机制不健全 |
第六章 境外高校安全教育的相关经验启示 |
第一节 整体性:内容、人员、制度机制完善 |
一、内容全面且有针对性 |
二、人员专业且充足 |
三、制度机制科学完备 |
第二节 开放性:教育形式多样 |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 |
二、课堂与实践相结合 |
第三节 协同性:组织完备与协调 |
一、纽卡斯尔大学的安全教育组织与协作经验 |
二、香港大学的安全教育组织与协作经验 |
三、台湾大学的安全教育组织与协作经验 |
四、东京大学的安全教育组织与协作经验 |
第四节 层次性:多层面的安全文化建设 |
一、物质层面 |
二、制度层面 |
三、精神层面 |
第七章 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优化路径及措施 |
第一节 优化安全教育系统的要素 |
一、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的安全教育内容 |
二、丰富多元、生动有趣的安全教育方式 |
三、专业过硬、力量充足的安全教育队伍 |
第二节 完善安全教育系统的特征 |
一、整体性:把握安全教育的理念 |
二、层次性:健全安全教育的组织机构 |
三、协同性:提升安全教育各层面的协作 |
四、开放性:促进高校内外的合作与共享 |
第三节 强化安全教育系统的动力 |
一、制度建设 |
二、机制建设 |
三、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 |
四、经费投入与设施保障 |
第四节 扩大安全文化的影响 |
一、安全文化与高校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二、高校安全文化体系的功能和作用 |
三、高校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校安全教育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二: 高校安全教育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三: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质量学生评价问卷 |
附录四: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质量学生评价指标问卷 |
附录五: 高校安全教育访谈提纲 |
后记 |
(9)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分析 |
(一) 重视度不足 |
(二) 管理体制不合理 |
(三) 管理人员问题 |
(四) 实验室开放性普遍较差 |
二解决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
(一) 强化实验室管理意识 |
(二) 完善管理体制 |
1. 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
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
3. 完善其它管理制度 |
(三) 加强实验管理队伍建设和全面开放实验室 |
三结束语 |
(10)转型背景下的应用技术型院校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本章小结 |
2 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与实验室建设的关系 |
2.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意义 |
2.1.1 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
2.1.2 优化高校资源配置 |
2.1.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2.2 转型对应用技术型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新要求 |
本章小结 |
3 应用技术型院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分析 |
3.1 问卷设计和统计分析 |
3.1.1 调查问卷的内容及研究对象 |
3.1.2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分析 |
3.2 实验室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
3.2.1 实验室平台建设方面 |
3.2.2 实验室队伍建设方面 |
3.2.3 实验室制度建设方面 |
本章小结 |
4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建议 |
4.1 改善实验平台和条件建设 |
4.1.1 实验室功能的完善与创新 |
4.1.2 实验室经费来源及管理的创新 |
4.1.3 实验设备管理制度的创新 |
4.2 优化实验教学及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
4.2.1 优化实验人员队伍建设 |
4.2.2 提升实验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
4.2.3 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
4.3 创新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 |
4.3.1 实验室管理的基本思路 |
4.3.2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 |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后期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后期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浅谈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研究[D]. 李朝(王献). 西北大学, 2020(07)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以J高校力学实验中心为例[D]. 覃雍容. 云南大学, 2019(02)
- [4]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 刘丽玲.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5]江西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以A校为例[D]. 饶云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6]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研究[D]. 陈珊珊.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7]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T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D]. 史萌. 天津大学, 2019(06)
- [8]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研究[D]. 詹伟峰. 厦门大学, 2018(12)
- [9]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郜维超,黄刚,安建强,尹婵娟. 教育现代化, 2017(45)
- [10]转型背景下的应用技术型院校实验室建设研究[D]. 秦甄.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