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泛调研 合理选型 加强医学计量标准建设的科学性——军队全面启动医用诊断X线机检测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鹏[1](2020)在《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流行病疫情等突发事件频发不断,应急医学救援作为一项济人民群众生命之危、保人民群众生命之安的基础性和兜底性工作,其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危化品事故剧增且大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深入开展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研究成为一种发展所需和大势所趋,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作为实施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工具载体和物质支撑,是研究的关键内容与重点问题之一。针对当前国内外危化品事故救援与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两者结合性研究比较缺乏甚至缺失而两者融合研究又非常必要和急迫的矛盾与现实,论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与军队重点科研项目,以危化品事故为前提,以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为对象,重点围绕装备需求分析、体系构建、模块化编配、效能仿真评估等问题开展系统融合研究,以期解决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装备需求有哪些?”“装备体系是什么?”“装备应如何编配?”“装备效能怎么样、如何评?”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为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及装备建设、发展与运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领域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基础理论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明确了危化品发生泄漏和未发生泄漏两种模式下事故演变链条,每个模式分别有五个演变链条,得出了火灾、爆炸和中毒是危化品事故“头三号公敌”的结论,并把此三个事故类型确定为论文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以往危化品事故伤情分析,总结了危化品事故伤情分布规律;在分析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一般流程基础上,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八项基本原则,总结提炼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五大环节和四个关键步骤。(2)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从两个方面分析界定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从四个方面剖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特性,明确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研究边界;创新性地引入应用场景分析法,从环境、用户需求和方法手段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3)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梳理构建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采用德尔菲法对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模块、9个二级模块和34个三级模块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面向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三类事故救援任务的装备模块体系。(4)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研究在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框架下,综合运用市场调研法、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细化构建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共包括215类装备(模块);在对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人员进行单元编组设计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研究设计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在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中的编配方案:指挥、侦检洗消、分类后送、急救处置、手术、重症监护、病房、特诊、药房和勤务保障等10个装备单元,215类装备(模块),共计1456件(台/套)装备。补充模块包括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三个事故类型救援模块,共计350件(台/套)装备。(5)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研究在分析界定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内涵基础上,确定了采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评估的基本理念,运用集对分析法构建了“基于对比择优”和“基于对比定位”的两类仿真评估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的两大因素,构建了侦检装备、洗消装备、防护装备、急救装备、后送装备等五类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典型装备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结合防护服效能评估和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示例说明了评估模型的应用。
肖芳[2](2019)在《肿瘤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研究 ——以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间组织是清晰梳理流线、合理规划布局和高效利用空间的关键,对于功能复杂、空间复合的医院建筑尤为重要。在当前肿瘤防治的严峻形势下,现有研究缺少对放射治疗科这个肿瘤治疗重点科室的关注,其特殊医疗工艺在建筑层面的表达需要进一步认识。从空间组织展开对放射治疗科的设计研究有助于在流线组织、布局规划与空间设计等方面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本文以肿瘤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的放射治疗科为研究主体,通过文献阅读、案例搜集和工程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础资料。研究首先梳理了放射治疗科与空间组织相关的科室设置、科室规模、医疗技术、设备配置、建设标准等信息,建立了对研究主体的基本认识;随后分别从三个层级展开论述:在医院总体布局的层面分析了放射治疗科与医院其他功能单元的空间组织,将之归纳为独立式、半独立式和集中式三种形式;在科室功能分区的层面总结了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之间的布局模式,将之提炼为单廊式、双廊式和多通道式三种模式;在医疗功能房间的层面探讨了放射治疗科主要功能用房内部的空间组织,将之表现为易于理解的图示语言;最后以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项目阐述了上述研究内容的实际运用。本文系统性地展现了对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的研究,从真实案例中来并落实到实际项目中去,使研究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印证,弥补了现有研究在这方面的缺失,所凝练的设计规律与设计策略可供未来医院放射治疗科的建设参考。全文共约55000余字,其中图片73幅,表格9幅。
刘显胜[3](2017)在《军队高原特需卫生装备需求与研发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军正处在军事后勤改革的关键时期,由以往的成建制、区域化卫勤保障转变为现代全局性一体化综合卫勤保障,是卫勤技术装备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期。尤其是特殊局部环境卫勤保障,如高原、寒区、热区、戈壁、坑道、海洋、太空等。本研究主要围绕高原特殊环境下卫勤保障的物质基础——卫生装备展开研究。高原地区自然环境特殊,具有低压、低氧、低温和低湿的特点,严重威胁高原官兵健康、降低进驻高原官兵作业能力和作战能力。高原卫勤保障需要面对的自然条件恶劣、受领的任务较重、保障的面积大、机动的距离远、区域道路崎岖,地方卫生资源差等特殊情况,对卫勤部队自身保障要求高,对高原卫生装备的依赖性大。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归纳法、头脑风暴、专利研究、专家咨询、现场调研等多种研究方法,立足高原特殊环境和我军高原部队卫生装备现况,致力满足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原局部战争卫勤保障需求,并实施相关需求、问题与研发战略研究。当前军队卫生装备体系中尚无针对高原特殊环境的卫生装备体系。高原部队当前所用卫生装备仍以平原卫生装备为主,结合高原相关用氧装备以及进行部分性能改造、组件加装或组合融合的方式使用。这些装备在研发之初未考虑到高原环境的针对性,装配高原部队使用后往往容易引发适应性、稳定性、机动性、维护保养维修以及撤收展开等问题,影响高原卫勤训练和平战时卫勤保障效能的发挥。本课题组提出HASDHE概念后又以高原部队需求为牵引,拟从装备的研发设计源头着手研究专门针对高原特殊环境的系列卫生装备。研究以“需求”为出发点,进行HASDHE相关理论分析,探讨HASDHE研发可能涉及的问题,探索未来HASDHE研发的影响因素和方向,并以此提出未来HASDHE短期和长期研发战略,主要内容详述如下:1.概述。阐述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2.军队HASDHE需求研究。(1)从Y理论因素、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装备勤务职能因素、未来战争因素五个方面进行HASDHE需求影响理论分析。(2)进行专家深度访谈。探索高原卫生装备现有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专家对HASDHE研发的意见和建议,讨论军队HASDHE研发影响因素和研发方向,整理归纳汇总制定出军队高原特需卫生装备需求、问题与研发战略研究专家咨询表。(3)需求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头脑风暴、专家访谈、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等多种研究方式开展HASDHE需求研究工作。筛选调研对象为高原卫生装备相关的管理、科研和医疗岗位的现役军官或文职干部,部分专家还兼任各单位野战医疗所所长或副所长,对野战卫生装备很熟悉。具体单位涉及武汉联勤保障基地、西宁联勤保障中心、西藏军区卫生处、新疆军区卫生处和第三军医大学、后勤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西藏总医院、成都总医院、兰州总医院、解放军第4医院、解放军第5医院、解放军第8医院、解放军第42医院等多家单位。从整体和分类两个方面调查专家对HASDHE需求的认同程度,并进行赋值和统计分析。3.军队高原卫生装备现况研究。本研究通过专家调查分析探讨我军军队卫生装备现况,包括专家对军队卫生装备现状的整体满意度、对保障官兵健康满意度以及分类调查卫生装备保障效能满意度,并预见性探索卫生装备对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原局部战争卫勤保障满意度。4.军队HASDHE问题研究。本研究从重要性、环境适应性、技术、战争适应性以及研发难度和迫切性五个方面探索军队HASDHE研发之问题。研究发现HASDHE科技含量高,对高原特殊环境和高原战争特殊卫勤保障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强,其研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得到专家充分认同。但是专家普遍认为未来HASDHE研发的难度大,受影响的因素多,HASDHE研发之路尚远。5.军队HASDHE研发因素研究。(1)HASDHE研发影响因素多,专家认同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高原卫勤需求、高原官兵健康需求、技术、人才、政策、经济、理论、国际局势和国内局势。(2)未来HASDHE研发方向专家认同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微型化、模块化、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一体化、集约化和无人化。(3)案例研究。根据高原凝血特点和现有止血带功能,我们提出高原医用止血带初步研制构想。根据高原环境及伤病员转运、后送特点,我们初步提出高原型担架初步研制构想。6.军队HASDHE研发战略方案研究。通过前期问题、影响因素和发展方向研究,结合高原卫勤保障特点及HASDHE研发的军事意义,研究认为军队HASDHE研发战略须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战略方案准备。(1)军队HASDHE研发短期战略方案。一是改善高原装备通用性,缩短HASDHE研发周期;二是掌握高原官兵疾病谱,提高HASDHE研发准度;三是突出高原环境针对性,明确HASDHE研发方向。(2)军队HASDHE研发长期战略方案。一是军队HASDHE研发平台创建战略;二是军队HASDHE研发人才培养战略;三是军队HASDHE四级防控装备体系构建战略。
邸玮[4](2016)在《湘南某部队医院大型医学装备使用效益的研究》文中认为现代化医院的建设,人才是基础、医学装备是条件、管理才是关键,高效的医学装备管理方式是医院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关键手段。医院拥有了现代化医学装备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医学装备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医院现代化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要求。对大型医学装备的成本效益、临床使用效果及质量进行分析,对提高大型医学装备的使用效益、提升医院设备管理水平、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促进和谐社会主义社会都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因此,大型医学装备的管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大型医学装备的管理是围绕大型医学装备所开展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包括了医学装备的论证采购、安装验收、保养维修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益分析、淘汰报废整个过程。其管理的目的是要为医疗服务、教学科研提供最恰当的大型医学装备,并保障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发挥出大型医学装备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论文以湘南某部队医院为研究调查对象,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纵览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大型医学装备宏观管理的情况,结合我国的特色管理方式,基于工程管理学的理论,对大型医学装备成本效益、临床使用效果及质量分析相关理论作了阐述。通过对9台大型医学装备的实例分析,详细分析了大型医学装备运行收入、总支出、效益和效益率,临床应用质量及风险分析、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及临床应用效果再评估,使用效果工作量、确诊阳性率、使用率和故障率,提出了大型医学装备在管理使用过程中要注重科学、合理、经济和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以及提高大型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方式和注意的问题,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及展望。实践结果表明,本课题研究成果为大型医学装备使用效益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对提高大型医学装备管理水平具有实际意义,使大型医学装备的管理更加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和量化性,对同类医院的大型医学装备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高艳艳[5](2016)在《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相比,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还未起步,医学科研设备的快速增长与监管缺失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寻找适应各科研单位的医学科研设备管理理论,保证科研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成为各医学科研单位面临的迫切而重要课题。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存在仪器设备制度操作性差、共享不够、科研数据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维修方式被动且周期长、维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此,按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开展了医学科研设备管理体系的研究,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针对A医学科研设备设备管理问题本质,即制度上的不足和信息化程度不高提出对策,探讨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完善各阶段的实施流程。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采用ABC分类法将设备分为三类管理,并针对A类重点设备开展了状态维修模型探讨。(2)运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从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对项目整体、特别针对项目计量阶段实施流程进行控制,规范了操作秩序,获得了良好的结果。(3)通过对医学科研设备管理体系的认识,进行信息化实践应用,建立了医学科研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备合格率和利用率大幅提升,获得了科研人员较好的评价,设备管理达到了预期效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管理体系的建设仅仅处在初级阶段,仍存在大量的不足,其完善必将经历从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提炼和升华理论,如此周而复始的过程。
卢爱国[6](2012)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社会和发展和科技的进步,CT、MR、PET、TOMO等先进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成为临床、科研、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医疗设备对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升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牵引保障和支撑学科发展、打造医院品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不重视医疗设备的质量与安全,将直接影响诊断、治疗水平,甚至酿成医疗事故,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疗设备安全与质量控制已为越来越多人所关注。国外从上世纪60年代就建立了从设备生产、销售到使用、报废的一整套质控体系,但国内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大型三甲医院开展了一些尝试,但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均由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目前国内医疗机构设备计量与质量控制工作现状,制订一套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由单纯由设备科负责转变成为全院各级各类人群的共同责任,实现规范管理、责任到人,同时实现医疗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保障医疗安全,服务广大患者。方法:运用管理学理论与生物医学工程学原理和方法,结合国内医院运营模式现状,通过网上查阅文献、广泛走访调研,理清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重视程度不足、组织体系不够健全、检测手段落后、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不够系统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实验研究。从组织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临床使用培训,不良事件报告,设备引进论证、购置、验收、维修、年度检定、报废全寿命周期计量与质控,检测标准的制订,实验场地建设,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等方面入手,以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为实验平台,开展探索和尝试,建立全员参与、全要素、全寿命周期的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结果:通过建立医疗设备三级质量控制体系、编写设备质量控制标准、扩大检测范围、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开展临床使用培训和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实行设备验收检测、维修后检测、报废前检测与年度检测相结合的质量控制检测、开发医疗设备计量与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档案管理、制订实验场地建设标准等措施,通过近5年的实际运行和不断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和好评。部分医疗设备检测合格率由2007年的不足50%逐步提升到目前的95%以上,设备种类由15种扩大到22种,检测范围达到全院设备的80%。结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把医学工程技术与管理学理论相融合,并在日常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使医疗设备管理由粗犷型向精细化的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方向转变,能够发现潜在的医疗设备隐患,有效防止“暖箱变烤箱”、“电刀变身杀人狂”、“高压氧舱成定时炸弹”等不良事件发生,有效保证了医疗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把医疗设备纳入医疗机构常规工作,以工程学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开展预防性前瞻式管理,实习监控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进行,充分保证诊断设备量值精确和治疗设备运行安全,保障和牵引学科发展,打造医院品牌。
程环[7](2009)在《借鉴医用激光源的计量探讨科研设备全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计量是以传统的计量科学为基础,结合医学领域广泛使用的物理、化学参数及其相关医学装备的检测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专用于医学领域的质量保障体系(定义),包括所建立的多层次的管理机构、技术机构和医学测量基准、标准和检定装置及管理法规、制度、规程、规范和实验室认可等。为使军事医学计量保障质量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并不断提高军事医学计量保障有效性,应按照一定的原则或规范构建并实施具有我军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从而实现我军医学计量保障目标。军事医学计量保障质量管理要以卫勤保障的需求和期望为工作目标,并促进保障目标的实现。面对新的形势,军事医学计量工作要以军事斗争为龙头,以各级卫生机构战时卫生装备、国家规定强制检定项目和骨干卫生装备的医学计量保障为重点,强化医学计量监督管理,深化医学计量改革,发展军事医学计量科技,提高综合保障效能。近年来,计量工作尤其是军事医学计量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及指导下,通过相关检定人员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医疗卫生装备的安全、准确、可靠。随着医学计量工作的逐步深入,确保各类装备的全程受控,建立依托军事医学计量的全程质量保障体系逐步纳入议事日程。截至目前,部分医院临床急救设备的全程质控已着手筹备。但基础科研单位的实验设备的全程质量保障一直未能展开,我院作为全军最大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具有量大、面全、高精尖的科研设备,如果建立了对我院的科研设备的全程质量保障体系,则该项工作在全军同行业都具有推广意义。而“医用激光源”被列为国家规定的强制检定项目,在我院病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工作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它的全程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形势下,我提出了“借鉴医用激光源的计量探讨科研设备全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的设想。并得到了全军医学计量中心、科技部相关机构的认可和支持。依托医用激光源的计量保障模式提出的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基于计量检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使用人员的对科研设备的三级全程质量保障体系。首先,基于工程技术人员的全程质量保障。主要包含以下工作:医用激光源的购置及初步验收:由拟购置单位根据需要提出购置申请,购置申请应包含如下内容:购置医用激光源的必要性、相关参数要求;然后拟购置部门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市场调研、论证,在充分考虑医用激光源的性价比的前提下确定拟购置设备的国别、型号等,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医用激光源的质量评价方法(如前所述),对购置的医用激光源进行验收(该任务也可在计量检定人员的配合下完成,因其核心内容是医学计量规程中要求的初次检定项目);医用激光源的定期检查及维护:在医用激光源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内,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每台设备的使用频度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及时查找并排除故障隐患;在使用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异常时,工程技术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分析、解决问题。第二,基于医用激光源的操作、使用人员的质量保障。主要包含如下工作:医用激光源使用前的处理:如长期未使用应注意检查电源、外部管线的连接是否正确;使用中、用后的处理:医用激光源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定时检查各项参数设置是否合理,严格控制其使用环境,使用后立即按要求关闭设备;日常维护、管理:使用部门应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对医用激光源的使用编写操作规范,并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同时,也应学习设备的简单的保养维护常识,以便进行日常维护,降低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仪器应该有专门的仪器负责人对其进行管理,并实行使用登记制度。第三,基于计量检定人员的质量保障。该项工作应在计量站的组织下,有相应专业的计量检定人员依据国军标《医用激光源检定方法》强制检定完成。检定员在对每年数据汇总、分析地基础上,依据各类数据对每台设备的工作状况做出评价,以便对该类仪器的购置(国别、型号等)提供科学依据。检定项目包括:外观质量与安全可靠性、稳定度或重复性、复现性、示值相对偏差等。以上所述只是各类激光源的通用技术指标要求,实际操作中如何根据各类、各型激光器的不同技术指标的要求进行测试时才是计量检定或验收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首先是激光功率/能量测量仪器的选择、在检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此外,检定员还必须组织并实施医用激光源的使用、操作人员培训等。目前,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该保障模式已在部分实验室顺利启动。该模式的顺利实施,将标志着我院针对实验设备的条件保障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对各项科研任务的全面、顺利地完成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索再萍[8](2007)在《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方法与选型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部队基本卫生装备是配备部队和后方卫勤支援单位,满足平时与战时卫生勤务保障基本需求的装备,是卫生装备的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卫生装备的发展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目前部队基本卫生装备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经:一是由我军自行研制,二是市购选型。如何确定市购选型基本卫生装备的指标体系,开发一个选型平台是基本卫生装备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科学合理的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指标体系、选型方法和选型系统是基本卫生装备采购管理更加科学、公平、可靠的理想工具之一。为此,本课题开展了选型指标体系和选型方法研究,建立了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指标体系、选型模型,开发了选型系统,旨在使我军基本卫生装备选型工作科学、有序。通过对部队卫生装备战技指标体系和相关标准的分析,结合专家调查,确定了一个开放式的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指标体系。以开放式的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指标体系为基础,根据指标体系特点,采用改进的多目标决策法作为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方法,其中权重计算采用融合赋权法。据此建立了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模型。运用计算机编程技术与数据库技术,设计了系统数据流程与数据结构,在windows XP下利用Delphi软件开发了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系统。通过数据测试证明系统运行良好,显示了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该系统为我军今后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提供一个辅助参考平台。最后,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总结,阐明了本课题的研究特色,讨论了选型指标对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的影响及确定选型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打算。该研究的主要创新点表现为:首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研究,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采用改进的多目标决策法作为选型方法,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使选型工作更科学合理;首次开发了开放式的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平台,可为装备采购工作提供参考平台。
孙志辉,高慧[9](2003)在《广泛调研 合理选型 加强医学计量标准建设的科学性——军队全面启动医用诊断X线机检测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孙志辉,高慧[10](2003)在《认真贯彻《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 全面提高医学计量监督管理水平》文中研究表明
二、广泛调研 合理选型 加强医学计量标准建设的科学性——军队全面启动医用诊断X线机检测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泛调研 合理选型 加强医学计量标准建设的科学性——军队全面启动医用诊断X线机检测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3 基本概念约定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研究现状 |
1.4.2 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研究现状 |
1.5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 |
1.5.3 研究方法 |
第2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相关理论分析 |
2.1 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及伤情分析 |
2.1.1 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分析 |
2.1.2 危化品事故响应等级分析 |
2.1.3 危化品事故伤情分析 |
2.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特点分析 |
2.2.1 事发突然难预测,应急响应时效强 |
2.2.2 伤病员量大集中,现场急救任务重 |
2.2.3 致伤因素较复杂,专业救治要求高 |
2.2.4 工作环境较险恶,紧急救援效率低 |
2.2.5 特殊药材需求急,药材筹措难度大 |
2.2.6 参与救援部门多,力量协同困难多 |
2.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流程分析 |
2.3.1 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勤务一般流程 |
2.3.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基本原则 |
2.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关键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及模块化研究 |
3.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与特性 |
3.1.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 |
3.1.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特性 |
3.2 基于应用场景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
3.2.1 应用场景分析基本结构 |
3.2.2 基于条件/环境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
3.2.3 基于用户需求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
3.2.4 基于方法手段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
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优化设计 |
3.3.1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初步设计 |
3.3.2 基于德尔菲法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确定 |
3.3.3 面向任务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研究 |
4.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原则 |
4.1.1 依法构建 |
4.1.2 立足现有 |
4.1.3 突出应急 |
4.1.4 规模适度 |
4.1.5 系统配套 |
4.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方法与流程 |
4.2.1 市场调研法 |
4.2.2 文献分析法 |
4.2.3 专家咨询法 |
4.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方案 |
4.3.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框架 |
4.3.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编组分析 |
4.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编配方案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研究 |
5.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理论基础 |
5.1.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内涵 |
5.1.2 仿真评估理论 |
5.1.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模型 |
5.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5.2.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2.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
5.2.3 典型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
5.2.4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
5.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
5.3.1 侦检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2 洗消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3 化学防护服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4 集体防护方舱/帐篷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5 化学急救箱/盒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6 化学急救车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7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4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模型应用示例 |
5.4.1 防护服效能评估示例 |
5.4.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示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 |
附录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 |
附录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编配专家咨询表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主要简历 |
致谢 |
(2)肿瘤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研究 ——以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 |
1.2.1 大型综合医院 |
1.2.2 肿瘤专科医院 |
1.2.3 放射治疗科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总结 |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内容 |
1.5.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放射治疗科在医院中的空间组织 |
2.1 医院的功能分区 |
2.1.1 大型综合医院 |
2.1.2 肿瘤专科医院 |
2.2 基于总体布局的放射治疗科相关流线组织 |
2.2.1 病患流线 |
2.2.2 医务人员流线 |
2.2.3 洁净物品流线 |
2.2.4 污染物品流线 |
2.3 放射治疗科与医院其他功能单元的空间组织 |
2.3.1 独立式 |
2.3.2 半独立式 |
2.3.3 集中式 |
2.3.4 不同空间组织形式的对比 |
2.4 医院建设模式对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形式的影响 |
2.4.1 新建 |
2.4.2 改扩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之间的空间组织 |
3.1 放射治疗科的功能分区 |
3.2 放射治疗科的流线组织 |
3.2.1 病患流线 |
3.2.2 医务人员流线 |
3.2.3 洁净物品流线 |
3.2.4 污染物品流线 |
3.3 放射治疗科的布局模式 |
3.3.1 单廊式 |
3.3.2 双廊式 |
3.3.3 多通道式 |
3.3.4 不同布局模式的对比 |
3.4 设备进场的预留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内部的空间组织 |
4.1 候诊区的空间组织 |
4.1.1 一次候诊 |
4.1.2 二次候诊 |
4.2 诊疗区的空间组织 |
4.2.1 直线加速器治疗 |
4.2.2 钴60 治疗 |
4.2.3 后装治疗 |
4.2.4 γ刀治疗 |
4.2.5 质子治疗 |
4.2.6 重离子治疗 |
4.2.7 模拟定位室 |
4.2.8 诊室 |
4.3 医务办公区的空间组织 |
4.4 后勤辅助区的空间组织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项目实践——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设计 |
5.1 项目概况 |
5.2 放射治疗科简介 |
5.3 放射治疗科在医院中的空间组织 |
5.3.1 改扩建对医院总体布局的再组织 |
5.3.2 放射治疗科在医院中的空间组织 |
5.4 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之间的空间组织 |
5.4.1 布局方式 |
5.4.2 流线组织 |
5.5 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内部的空间组织 |
5.5.1 候诊区 |
5.5.2 诊疗区 |
5.5.3 医务办公区 |
5.5.4 后勤辅助区 |
5.6 实践项目小结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图表目录 |
附录B:论文涉及的医院案例目录 |
附录C: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项目部分图纸 |
作者简介 |
(3)军队高原特需卫生装备需求与研发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概述 |
1.1 课题来源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背景 |
1.4 研究目的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军队HASDHE需求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军队HASDHE需求理论分析 |
2.3 军队HASDHE需求专家访谈 |
2.4 军队HASDHE需求调查研究 |
第三章 军队高原卫生装备现况研究 |
3.1 军队高原卫生装备满意度调查 |
3.2 军队高原卫生装备现况分析 |
3.3 军队高原卫生装备特点分析 |
第四章 军队HASDHE问题研究 |
4.1 军队HASDHE研发重要性问题研究 |
4.2 军队HASDHE研发可行性问题研究 |
4.3 军队HASDHE环境适应性问题研究 |
4.4 军队HASDHE研发技术问题研究 |
4.5 军队HASDHE战争适应性问题研究 |
4.6 军队HASDHE研发难度和迫切性研究 |
第五章 军队HASDHE研发因素研究 |
5.1 军队HASDHE研发影响因素研究 |
5.2 军队HASDHE研发方向研究 |
5.3 军队HASDHE涉略学科门类分析 |
5.4 军队HASDHE案例研究 |
第六章 军队HASDHE研发战略方案研究 |
6.1 军队HASDHE研发卫勤基础分析 |
6.2 军队HASDHE研发军事意义分析 |
6.3 军队HASDHE研发短期战略方案 |
6.4 军队HASDHE研发长期战略方案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军队卫生装备及高原卫生装备历史和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湘南某部队医院大型医学装备使用效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医学装备使用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的概述 |
2.1.1 医学装备的概念 |
2.1.2 医学装备管理的特点 |
2.1.3 医院医学装备管理的任务 |
2.2 医学装备管理流程 |
2.2.1 购置论证 |
2.2.2 到货验收 |
2.2.3 医学装备临床正常使用运行管理 |
2.2.4 质控管理 |
2.2.5 经济管理 |
2.2.6 医学装备预防维修、预防维修及定期巡检 |
2.2.7 淘汰报废 |
第三章 军队大型医学装备管理模式 |
3.1 军队大型医学装备管理种类目录 |
3.2 大型医学装备配置与应用管理 |
3.3 大型医学装备成本效益管理 |
3.4 大型医学装备临床使用效果管理 |
3.5 大型医学装备质量管理 |
3.6 大型医学装备故障紧急替代 |
第四章 医院大型医学装备使用效益分析 |
4.1 医院的概况 |
4.2 医院医学装备现状 |
4.3 2012-2015 年医院的大型医学装备的效益分析 |
4.3.1 2012-2015 年度大型医学装备收入 |
4.3.2 2012-2015 年度大型医学装备总支出 |
4.3.3 2012-2015 年度大型医学装备效益 |
4.4 2012-2015 年医院的大型医学装备的质量分析和临床效果分析 |
4.4.1 临床使用效果工作量的分析 |
4.4.2 确诊\阳性率的分析 |
4.4.3 大型医学装备使用率的分析 |
4.4.4 大型医学装备故障率的分析 |
4.4.5 大型医学装备使用效益分析结论 |
第五章 影响大型医学装备使用效益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
5.1 影响大型医学装备使用效益的基本因素 |
5.1.1 大型医学装备的购置价格 |
5.1.2 大型医学装备的消耗 |
5.1.3 大型医学装备的维修 |
5.1.4 重视大型医学装备的社会效益 |
5.2 提高大型医学装备使用效益的对策及建议 |
5.2.1 加强大型医学装备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5.2.2 大型医学装备的质量控制 |
5.2.3 重视大型医学装备引入后管理 |
5.2.4 大型医学装备专业人才队伍培养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十万元以上医学装备申请论证表 |
2 军队大型医学装备配置申请表 |
3 大型医学装备临床使用效果和质量分析调查表 |
4 医院大型医学装备综合效益分析表 |
5 医学装备巡检记录表 |
6 医院大型医学装备综合效益分析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设备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设备管理不同体系的历史进展 |
1.2.2 我国设备管理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1.2.3 设备管理现阶段研究热点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
2.1 A研究院现行医学科研设备管理现状 |
2.1.1 设备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 |
2.1.2 现行医学科研设备管理方法 |
2.2 A研究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探究 |
2.2.1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
2.2.2 设备管理问题的探究 |
2.3 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管理对策及理论模型 |
2.3.1 对策 |
2.3.2 理论模型 |
2.4 小结 |
第三章 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管理体系的研究 |
3.1 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研究 |
3.1.1 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管理的需求分析 |
3.1.2 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 |
3.2 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ABC分类管理研究 |
3.2.1 ABC分类管理法的分类依据 |
3.2.2 医学科研设备ABC分类评分 |
3.2.3 医学科研仪器设备评价分析及分类管理 |
3.3 基于状态维修模型医学科研设备管理的探索 |
3.3.1 比例风险模型原理 |
3.3.2 比例风险模型的构建 |
3.3.3 比例风险模型案例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A研究院基于PDCA循环的医学科研设备管理的实施控制 |
4.1 项目整体的循环管理 |
4.2 项目阶段的循环管理 |
4.2.1 计量工作组织架构和职责 |
4.2.2 计量的质量保证 |
4.2.3 计量的质量计划 |
4.2.4 计量质量因素的控制 |
4.2.5 计量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价和改进 |
4.3 小结 |
第五章 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管理实施效果评价 |
5.1 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
5.1.1 医学科研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概貌 |
5.1.2 设备采购管理 |
5.1.3 设备使用和共享管理 |
5.1.4 设备的计量检测管理 |
5.1.5 设备的维修管理 |
5.1.6 设备的效益分析数据来源 |
5.1.7 设备信息管理 |
5.2 实施效果评价 |
5.2.1 人员管理效果 |
5.2.2 维护管理效果 |
5.2.3 设备利用率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6)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基本概念 |
1.2 医疗设备对医院建设的促进作用 |
1.3 医疗设备不良事件频发令人担忧 |
第二章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现状 |
2.1 国外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现状 |
2.2 国内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现状 |
2.3 国内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 |
2.4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势在必行 |
第三章 构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理论基础 |
3.1 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
3.2 风险管理理论 |
3.3 全面质量控制 |
3.4 医疗设备风险来源分析 |
第四章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
4.1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 |
4.2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实施流程体系的构建 |
4.3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运行保障体系的构建 |
第五章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结果分析 |
5.1 提高了医疗设备合格率 |
5.2 提高了管理水平 |
5.3 提升了保障能力 |
5.4 提升了综合效益 |
5.5 提升了科教层次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7)借鉴医用激光源的计量探讨科研设备全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我军医学计量体系及管理模式 |
1.1 医学计量特点、现状与对策 |
1.1.1 医学计量的特点 |
1.1.2 现状与对策 |
1.2 军事医学计量保障质量管理原则及运行机制 |
1.2.1 军事医学计量保障质量管理一般性原则 |
1.2.2 军事医学计量保障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
1.3 我军医学计量主要成就 |
1.4 军事医学计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
1.4.1 指导思想 |
1.4.2 基本原则 |
1.4.3 总体目标 |
1.4.4 主要任务 |
第二章 我院医学计量工作及其计量保障 |
2.1 我院医学计量工作的建立与发展 |
2.1.1 我院医学计量工作现状 |
2.1.2 院医学计量工作的特点 |
2.2 我院科研设备计量保障的现状及分类 |
2.2.1 计量保障及其现状 |
2.2.2 计量保障的分类 |
2.3 探讨下一步我院科研设备计量保障任务 |
2.3.1 计量保障的目标 |
2.3.2 计量保障的技术方案 |
第三章 建立我院科研设备质量保障三级模式 |
3.1 科研设备的全程质量保障的三级模式 |
3.2 计量保障三级模式的监督与管理 |
第四章 医用激光源及其全程质量保障 |
4.1 医用激光源及其发展 |
4.2 医用激光源质量控制要求 |
4.3 激光计量是医用激光源质量控制的根本保障 |
4.4 医用激光源质量评价方法 |
4.5 医用激光源的全程质量保障 |
4.5.1 基于工程技术人员的全程质量保障 |
4.5.2 基于医用激光源的操作、使用人员的质量保障 |
4.5.3 基于计量检定人员的质量保障 |
第五章 离心机及其全程质量保障 |
5.1 测试装置的技术指标及主要特点 |
5.2 测试装置的研制 |
5.3 测试装置的性能测试 |
5.4 测试装置的不确定分析 |
5.5 离心机的全程质量保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在学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代表性论着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方法与选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课题的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指标体系 |
2.1 选型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
2.2 选型指标体系的要求 |
2.3 开放式选型指标体系的建立 |
2.3.1 通用性能指标 |
2.3.1.1 基本性能指标 |
2.3.1.2 适应性指标 |
2.3.2 特殊性能指标 |
2.3.3 售后服务指标 |
2.3.4 特征性能指标 |
2.4 小结 |
第三章 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方法研究 |
3.1 选型、评估相关方法 |
3.2 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方法相关理论 |
3.2.1 AHP法原理和步骤 |
3.2.2 GAHP原理和步骤. |
3.3 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方法与选型模型 |
3.3.1 指标集 |
3.3.2 指标量化和指标值规范化处理 |
3.3.2.1 指标量化 |
3.3.2.2 指标值规范化处理 |
3.3.3 确定指标权重集 |
3.3.3.1 主观权重 |
3.3.3.2 客观权重 |
3.3.3.3 融合权重 |
3.3.4 综合值、性价比计算 |
3.4 小结 |
第四章 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4.1 选型系统设计 |
4.1.1 主要研究目的 |
4.1.2 总体设计 |
4.1.3 功能模块设计 |
4.1.4 数据存储和数据结构设计 |
4.2 开发工具的选择与开发流程 |
4.3 系统的实现 |
4.3.1 选型指标体系树状结构实现 |
4.3.2 获得主观权重的算法实现 |
4.3.3 融合权重、综合值和性价比计算 |
4.4 系统操作 |
4.5 小结 |
第五章 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系统数据测试 |
5.1 数据收集 |
5.2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选型综合值 |
5.3 结果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研究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选型指标体系 |
6.1.2 选型方法 |
6.1.3 选型软件平台的开发与实现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不足之处和下一步工作 |
6.3.1 不足之处 |
6.3.2 下一步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方法与选型系统设计"课题的专家调查表 |
附录2 "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方法与选型系统设计"课题的专家调查表 |
附录3 实现融合权重、综合值和性价比计算的主要程序 |
综述 |
文稿刊用通知 |
其它文章 |
(10)认真贯彻《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 全面提高医学计量监督管理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 颁布《条例》是我军装备建设的需要 |
1.1 制定《条例》是适应军队计量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
1.2 制定《条例》是依法加强军队计量工作的需要 |
1.3 制定《条例》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 |
2 颁布《条例》将对军队医学计量建设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
2.1 明确职责范围,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
2.2 明确保障任务,完善量值传递体系 |
2.3 明确装备需求,加强检定/测试标准研制 |
2.4 明确岗位需求,加紧专业人员培养 |
3 大力宣传、贯彻《条例》,全面促进军队医学计量监督管理工作 |
3.1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领导重视,形成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的氛围 |
3.2 加快《军队医学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章的出台,促进军队医学计量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
3.3 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完善测量标准,提高检定人员素质,确保法制计量在部队、医院中的落实 |
四、广泛调研 合理选型 加强医学计量标准建设的科学性——军队全面启动医用诊断X线机检测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D]. 王亚鹏. 军事科学院, 2020
- [2]肿瘤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研究 ——以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为例[D]. 肖芳. 东南大学, 2019(06)
- [3]军队高原特需卫生装备需求与研发战略研究[D]. 刘显胜. 第三军医大学, 2017(12)
- [4]湘南某部队医院大型医学装备使用效益的研究[D]. 邸玮. 南华大学, 2016(04)
- [5]A研究院医学科研设备管理的研究[D]. 高艳艳.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6(10)
- [6]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D]. 卢爱国. 第三军医大学, 2012(06)
- [7]借鉴医用激光源的计量探讨科研设备全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D]. 程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9(10)
- [8]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选型方法与选型系统设计[D]. 索再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04)
- [9]广泛调研 合理选型 加强医学计量标准建设的科学性——军队全面启动医用诊断X线机检测工作[J]. 孙志辉,高慧. 医疗卫生装备, 2003(S1)
- [10]认真贯彻《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 全面提高医学计量监督管理水平[J]. 孙志辉,高慧. 医疗卫生装备, 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