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四化”战略 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军[1](2020)在《协调发展理念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与政府的领导下,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本政治制度,采用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方式,充分发掘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利条件和发展优势,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内外动力,在一系列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扶持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取得卓越成就。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协调发展思想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新时期,以协调发展为核心内容的“五大新理念”成为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的理论指导。具体来说,协调发展理念与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价值追求、发展导向、布局转向密切联系,这是运用协调发展理念指导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实践和价值逻辑。从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主客观制约因素突破缓慢问题以及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运用协调发展理念指导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目标的确立和具体工作的规划,注重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具体来说,我们必须牢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布局,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并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用大局观念认识和指导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区域城乡、物质精神等重要环节中体现协调发展理念的要求,综合运用协调发展理念的方法认识和处理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中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几方面的关系。最后,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立足实际,在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科学布局,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实践,落实协调发展的具体工作要求,才能促进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陈达云[2](2014)在《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的提出,高等教育的使命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近十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有效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高等学校普遍重视和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作为民族院校一项带有全局性的基本建设,对于实现民族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确保民族院校发展方向,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战略高度研究民族院校的学科建设,对于科学定位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院校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党和国家执行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的产物。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建立了16所民族院校。民族院校根据不同时期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需要,不断制定和调整办学方针、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案,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民族院校的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历了准备、起步、曲折、稳步前进与改革发展的历程,学科建设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学科数量增加,学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学科结构趋向合理;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也得到不断发展,民族地区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目前民族院校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学科数量偏少,学科水平偏低,所培养的人才社会竞争力不强,反映出民族院校学科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科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学科发展目标定位不明确,学科结构失衡,学科建设忽视整体优化,学科建设水平偏低,学科团队建设乏力,学科环境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学科建设资金不足。民族院校学科建设需要把握影响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冲突,并根据民族院校自身发展的目标定位,寻求协调关系、解决矛盾的对策。民族院校学科发展主要受到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社会需求与政府干预以及科学组织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面临满足市场需求与满足政府规划之间、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与满足科学发展需要之间、满足科学内在逻辑的发展要求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矛盾;优势先行与整体优化的矛盾;跟踪学科主流与确定学科主导方向的矛盾;学科带头人与学科创新团队的矛盾;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矛盾。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科学定位。民族院校学科建设要考虑作为大学应具有的职能、办学宗旨、实际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等因素的影响,针对当前学科建设定位存在的问题,确立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学科建设功能定位,加强民族类特色学科建设,大力发展应用学科,注重发展基础较好、积淀深厚的学科,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跨越式发展是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战略选择。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办高水平民族大学的必然选择。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应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在特定阶段,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实现快速发展。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在学科发展理念、政策、技术、制度、发展动力等方面具有后发优势,结合民族院校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在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时,要注意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集群化发展战略、开放战略和创新战略。民族院校学科建设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要调整学科布局与结构,塑造学科特色,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合作与交流。
地里努尔·哈米提[3](2013)在《新疆跨越式发展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互动关系》文中研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2000年自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开始,十多年的发展,让西部各区有了较大变化。在2012年我国又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十二五规划,对西部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进行了部署,可见国家非常重视西部的发展。西部的快速发展必须以人为本,需要造就和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才可以满足西部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西部开发中各规划目标的重要保证。政府公共部门在开发过程中所具有的职能角色扮演的程度如何、给予发展怎样的制度体制和环境等等方面的内容对西部的发展所能够取得的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促使公共部门可以在发展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的职能,笔者以新疆为例,分析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的互动性的研究,期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让学者和政府有关各级可以认识到要实现地区快速发展,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加快落实,这样才可以有力的保证区域发展。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始了对本文的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法总结了跨越式发展的相关理论内涵,同时描述了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情况,其二,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及新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其中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对于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新疆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其三,新疆跨越式发展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分析,其四,新疆跨越式发展与公共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彭银春[4](2010)在《兵团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兵团工业正处于发展阶段,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本文在总结兵团工业第一次跨越式发展成绩与不足的基础上,分析了兵团工业第二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及可行性。兵团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借助产业园区平台,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又要发展新兴产业。
漆国江,王素君[5](2010)在《毕节试验区经济与人口关联性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通过从实证和规范等角度对影响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论证了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及其实现机制,并指出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应采取产业发展战略、借力发展战略、城镇化战略、"科教兴区"战略、"生态立区"战略等不同的实施战略,而且应该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
刘叶[6](2010)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是一项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应对变化的环境而进行路径变革的案例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华中科技大学应对学术资本主义的特有策略以及解释为什么在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中是此种反应方式,进而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大学应对学术资本主义的主要反应方式。这不仅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和对中国大学特有发展方式的理解,而且为同类高校走出困境提供决策参考以及引领同类大学的发展。研究通过持续的面对面访谈、实地考察以及史料的整理与收集获得丰富的资料。研究借助于大量的一手资料,包括访谈所获口述资料、校史、校报、档案资料、科技产业年鉴、会议文件、个人传记、教育统计年鉴等内部资料成功建立案例研究的理论假设和提出问题。通过进一步的校史描述与分析,研究证实了华中科技大学确为通过创业管理路径的选择建设一流大学的反应策略成功应对学术资本主义的新要求。继而通过理论归纳与构建,顺利建立源自于该案例的管理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沃里克大学为例佐证了该理论模型,继而推广之,延伸到一系列大学的解释范畴。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的案例研究以及双案例检验,本研究获得了一些有别于已有研究的新发现。首先,欧美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在新时期的变革经验告诉我们,变革是应对变化的唯一选择。华中科技大学的发展本来就是一部管理变革史。从管理学的视角透视华中科技大学的发展史,清楚发现,华中科技大学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面对社会转型及时变革的结果。就是因为在不同的转型期,华中科技大学及时通过传统管理向创新管理的变迁、进而由创新管理向创业管理的转型,使得华中科技大学由组创起步迅速走向学术积累,继而迅速迈入跨越发展期。其次,变革路径的选择依赖于传统文化与历史传统。唯有对文化传统的守望与超越方可适应性生存与发展。传统文化将会是变革路径抉择的永久制衡力量。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在新的时期勇敢迎接挑战,视问题为机遇,通过以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团队、创业价值和创业文化这五个核心要素协同下的创业管理变革实现了创业转型。这所创业型大学的建立是一种通过管理变革的路径实现的,在其致力于转型的过程中,紧紧以抓住创业机会为核心,因为这是华中科技大学追求卓越的秘笈;以创造性整合创业资源为基础,因为这是华中科技大学把握发展机遇的前提;始终根据开发机会为导向动态性组建创业团队,因为这是华中科技大学实现卓越的组织保证;始终以创业价值为主导,因为这是华中科技大学追求卓越的内驱力;始终以形成创业文化为目的,因为这是华中科技大学保持卓越的精神共契。总体上,华中科技大学的转型折射出中国大学管理思维与行动方式由“有多少钱做多少事”的传统管理方式向“办多少事找多少钱”的创业管理思维模式的变迁。华中科技大学的变革道路说明从创业管理变革的路径来建立创业型大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况且,双案例复制的结果也证实了高校创业管理理论模型的解释力。
周济[7](2010)在《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暑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周济同志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暑期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提出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奋斗目标,不仅对华中科技大学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全国的重点高校,尤其是那些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学科优势鲜明的重点高校具有指导意义。特此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李黎明[8](2007)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述要》文中认为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的过程,但不排除某个历史时期的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普遍现象,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跨越式发展必然要通过创新来实现,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打破常规,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方法。
陈二加[9](2006)在《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若干理论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它的基本特征是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定位、新的发展内涵、新的发展方法、新的发展起点、新的发展支撑、新的发展气势。它有五个方面的推动力:新的工业带动力、新的区域引领力、经济特区创新力、新的文化精神力、新的为民造福力。
邓光奇[10](2004)在《西部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发展落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距。目前,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工业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改革开放20年间平均GDP增长速度比东部地区低1.4个百分点,2001年全国人均GDP7548元,其中东部地区人均GDP12811元,西部地区人均GDP504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33%,西部地区的贵州省人均GDP最低,仅为285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4684元。西部地区铁路密度仅为东部地区的54.3%。且这种差距还存在不断扩大的总体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西部地区若想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兴区富民”的目标,确保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唯一的办法是以高于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除此以外别无他途。这是本文选题的背景,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西部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决于西部地区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内容。这就是整篇论文的主线。全文共六个部分: 第一章从我国的研究现状出发,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内涵、特点、动力机制、条件、面临的困难以及思路对策等方面对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理论进行综述,以全面把握对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理论的理解。 第二章从西部地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阐明西部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背景。 第三章论述西部地区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第四章从基础设施、市场体制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阐述西部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工程。 第五章阐述西部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西部地区要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实施人力资源加速积累战略、跨越式科技发展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以及跨越式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第六章阐明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主要包括跨越式发展与渐进式发展、局部跨越与整体跨越、经济的跨越与全面发展、经济的跨越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的跨越与民族发展的关系等。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角度新颖。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在传统的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生产力己注入了新的要素和内涵,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西部地区之所以发展滞后,最根本的是其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谋求西部地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西部实现经济发展大跨越的治本之举。重点研究西部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本文研究角度的创新。 二是研究领域独特。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被受世人瞩目。如何开发西部、如何发展西部经济,有许多的问题巫待研究。本文将研究区域定位于西部,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日益突现的宏观背景下,从生产力的独特视角研究西部经济发展,是本文的创新之一。
二、实施“四化”战略 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四化”战略 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协调发展理念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阐述 |
第一节 协调发展理念 |
一、协调发展的理论渊源 |
二、协调发展的含义 |
三、协调发展理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
一、跨越式发展 |
二、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与问题 |
第一节 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 |
一、制度保障和强大动力 |
二、思想引导和转变观念 |
三、战略规划和政策扶持 |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取得的显着成就 |
一、经济发展实力明显且持续增强 |
二、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不断完善 |
三、对外贸易与交流合作全面展开 |
第三节 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困境与新的要求 |
一、制约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突破缓慢 |
二、发展中不平衡与不协调问题共存 |
三、新常态下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要求 |
第三章 协调发展理念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 |
第一节 和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价值密切联系 |
一、相同的价值关怀:“以人民为中心” |
二、统一的内在要求:健康可持续发展 |
三、一致的价值目标:发展的整体和谐 |
第二节 为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发展导向 |
一、把握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形势 |
二、明确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
三、指导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实践 |
第三节 引导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布局转向 |
一、发展维度上由单一到多元化 |
二、开放层次上多领域全面深化 |
三、发展策略上更加明确具体化 |
第四章 协调发展理念下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分析 |
第一节 协调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内容 |
一、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 |
二、区域、城乡之间的协调 |
三、人与自然、经济的协调 |
四、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协调 |
第二节 协调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关系 |
一、发展目标上系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 |
二、发展要求上高速度与高质量的关系 |
三、发展动力上内生性与外援性的关系 |
四、发展模式上常规与非常规性的关系 |
第三节 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探讨 |
一、解放思想,践行协调发展理念 |
二、把握导向,全面科学统筹规划 |
三、立足实际,扎实推进协调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2)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5 研究视角与方法 |
2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历程与现状 |
2.1 民族院校的发展历程 |
2.2 民族院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历程 |
2.3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 |
2.4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面临的矛盾 |
3.1 民族院校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 |
3.2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面临的基本矛盾 |
3.3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面临的具体矛盾 |
4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定位 |
4.1 学科建设定位的内涵 |
4.2 影响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定位的因素 |
4.3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
4.4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科学定位 |
4.5 促进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科学定位的具体措施 |
5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战略选择 |
5.1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机遇与后发优势 |
5.2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
5.3 民族工作学的建构:民族院校实施学科创新战略的探索 |
6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措施 |
6.1 调整学科布局与结构,增强办学活力 |
6.2 塑造学科特色,发挥比较优势 |
6.3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水平 |
6.4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做好组织保障 |
6.5 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凝聚学科人才 |
6.6 加强学科基础设施建设,构筑高水准学科平台 |
6.7 加强合作与交流,扩大学科开放与影响 |
7 结语 |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7.3 本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目录 |
(3)新疆跨越式发展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互动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 选题目的 |
2、 选题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1、 研究内容 |
2、 创新之处 |
(四) 研究方法 |
1、 文献分析法 |
2、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
3、 案例分析法 |
4、 比较研究法 |
二、 新疆跨越式发展主要内容 |
(一) 跨越式发展内容及特征 |
1、 超常规发展 |
2、 赶超特征 |
3、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 |
(二) 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内容 |
1、 后发型的跨越式发展 |
2、 外援型的跨越式发展 |
3、 生态型的跨越式发展 |
(三) 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意义 |
1、 有利于新疆的全面小康实施 |
2、 有利于社会稳定 |
3、 有利于人的发展 |
(四) 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条件 |
1、 具有区位优势和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
2、 拥有丰富和齐全的自然人文资源 |
3、 积累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和发展基础 |
4、 外部发展环境总体有利 |
(五)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 |
1、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对英国的追赶 |
2、 二战后日本对美国的追赶 |
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四小龙”的飞速发展 |
三、 新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
(一)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及必要性 |
1、 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
2、 人力资源开发是公共部门从业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
3、人力资源开发是稳定公务员队伍,实施廉政建设的队的需要 |
(二)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
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观念的深刻转变 |
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公众服务与责任意识在不断增强 |
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人员素质整体提高 |
(三) 新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
1、 新疆人口总体状况 |
2、 结构分析 |
(四) 新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1、 某些地区仍存在户籍限制现象 |
2、新疆地区城镇化体系不完善 |
3、 教育水平差距比经济水平差距更大 |
4、 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意识差,教育模式单一 |
5、 社会人文生态环境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
6、 人力资本流动的“两极化”矛盾现象并存 |
(五) 新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
1、 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
2、 提高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的认识 |
3、 更加优化政府职能 |
4、 注重持续性发展 |
四、 新疆跨越式发展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互动关系 |
(一) 新疆跨越式发展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
1、 新疆跨越式发展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有推进作用 |
2、 新疆跨越式发展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有指导作用 |
(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对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促进作用 |
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促进跨越式发展的速度 |
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促进区域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 |
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改善区域人口和生态环境关系的主要措施之一 |
(三) 新疆跨越式发展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依赖关系 |
1、 新疆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 |
2、 新疆跨越式发展需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大力开发 |
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
4、 新疆跨越式发展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平台 |
(四) 为促进跨越式发展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
1、 跨越式发展政策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引者 |
2、 跨越式发展政策能够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
五、 新疆跨越式发展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一) 新疆跨越式发展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
1、 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导致发展缓慢 |
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质量不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
3、 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
4、 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 |
5、 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缺乏与浪费现象并存 |
(二) 新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若干对策 |
1、 以加强政府机构改革为动力,为推动跨越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
2、 加快人才管理体制改革 |
3、 依托新疆本土的产业项目,聚集人才,留住人才 |
4、 新疆的稳定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跨越式发展极为重要 |
5、 不断完善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协作计划 |
6、 新疆跨越式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
7、 少数民族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应需加强 |
8、 加强培养,建设好少数民族高端人才队伍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致谢 |
(4)兵团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与兵团工业 |
(一) 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内涵 |
(二) 兵团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特点 |
1. 第一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阶段 (初创与发展阶段) 。 |
2. 过渡阶段 (调整、移交、整顿阶段) 。 |
3. 转型阶段 (低谷困境、稳步发展阶段) 。 |
二、兵团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背景分析 |
(一) 兵团特殊体制有利于兵团工业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道路 |
(二) 兵团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具备一定的产业资源基础 |
(三) 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有利于支持兵团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
(四) 宏观环境有利于兵团走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道路 |
三、兵团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一) 兵团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建立产业园区平台 |
(二) 兵团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三) 兵团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既要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又要发展新兴产业 |
(5)毕节试验区经济与人口关联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内涵特征 |
(一) 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基础 |
1、反梯度理论 |
2、后发优势理论 |
3、区域创新理论 |
(二) 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及其特征 |
1、跨越式发展的内涵 |
2、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特征 |
(三) 跨越式发展的规律性特征 |
1、政治与社会革命导致一国 (地区) 经济体制发生巨变, 生产力得到了革命性解放 |
2、产业革命导致环境发生了新变化 |
3、科学技术革命为欠发达地区经济超常规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
4、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重点倾斜 |
5、人力资本状况出现了重大变迁 |
6、区位优势发生变迁 |
二、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因素分析 |
(一) 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
1、毕节试验区成立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2、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
3、毕节试验区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的经验 |
(二) 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 |
1、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并存 |
2、产业结构层次低 |
3、教育发展落后, 人力资源要素配置条件差 |
4、基础设施落后 |
5、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弱 |
三、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制约因素的根源分析 |
(一) 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制约因素实证分析 |
1、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模型设定 |
2、模型求解 |
3、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制约因素实证分析 |
(二) 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制约因素规范分析 |
1、公共域现象造成的生态破坏 |
2、市场失灵造成的生态恶化与经济贫困 |
3、政府失灵造成的生态恶化与经济贫困 |
四、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及其实现机制 |
(一) 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
(二) 生态·经济双优耦合系统的实现机制 |
1、构建多中心的现代民主结构 |
2、发挥好非政府组织的第三只手的作用 |
3、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发挥地方自主治理作用 |
4、进一步强化产权机制 |
五、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战略 |
(一) 产业发展战略:跨越产业发展传统思路 |
1、农业发展思路 |
2、工业发展思路 |
3、第三产业发展思路 |
(二) 借力发展战略:跨越生产要素发展瓶颈 |
1、开放兴区战略 |
2、区域协作战略 |
(三) 城镇化战略:跨越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
1、调整行政区划, 完善城镇体系 |
2、形成与城镇化相协调的产业发展布局 |
(四) “科教兴区”战略:跨越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束缚 |
(五) “生态立区”战略:跨越生态毁坏、环境污染发展阶段 |
六、毕节试验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 |
(一) 继续完善和创新各项制度与体制 |
1、完善规划管理、执行制度 |
2、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
3、完善用地制度 |
4、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 |
5、深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 |
(二)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
1、利益导向机制 |
2、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
(三) 建立高效能政府 |
(五) 建立政策和措施评价系统 |
(6)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编 缘起与经过:一项关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案例研究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为什么采用案例研究法和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
1.3 假设的提出 |
1.4 调查的过程 |
1.5 研究证据的分析策略和技术 |
1.6 研究的意义 |
1.7 研究综述 |
1.8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二编 探索与发现:一段不平凡的创业史 |
2 高校管理转型:从创新管理到创业管理 |
2.1 创新与创新管理 |
2.2 创业与创业管理 |
2.3 战略与战略管理 |
2.4 创新管理、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的关系 |
2.5 高校管理模式变革及其动因 |
2.6 高校创业管理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策略 |
3 理性审视:华中科技大学的历史发展与管理变革 |
3.1 传统管理:组创起步期(1953-1977) |
3.2 创新管理:学术积累期(1978-1993) |
3.3 创业管理:跨越发展期(1993-2004) |
第三编 创业管理:华中科技大学转型的路径选择 |
4 创业机会:华中科技大学追求卓越的秘笈 |
4.1 何谓"创业机会" |
4.2 巧抓机会:华中科技大学跻身一流大学的行动前提 |
5 创业资源:华中科技大学把握发展机遇的前提 |
5.1 何谓创业资源 |
5.2 丰富资源:华中科技大学实现卓越的物质保障 |
6 创业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实现卓越的组织保证 |
6.1 何谓创业团队 |
6.2 卓越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创业成功的组织保障 |
7 创业价值:华中科技大学追求卓越的内驱力 |
7.1 何谓创业价值 |
7.2 学术价值:华中科技大学创业的根本动力 |
8 创业文化:华中科技大学保持卓越的精神共契 |
8.1 何谓创业文化 |
8.2 创业文化的形成:华中科技大学创业转型的标志 |
第四编 目标与归宿:创业型大学管理模型构建 |
9 模型构建:建立创业型大学的管理路径 |
9.1 高校创业管理理论框架的形成 |
9.2 高校创业管理理论模型的建立及诠释 |
9.3 理论解释力的拓展:来自沃里克大学的检验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研的课题 |
(7)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暑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 谋划新的跨越式发展, 加快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
1. 为了实现现代化, 中国要有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 |
2. 华中科技大学要立志高远, 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 |
3. 谋划发展、规划未来。 |
二、 以服务为宗旨, 在贡献中发展 |
1.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子。 |
2.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特色。 |
3. 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和变革始终是服务对象的发展和变革所推动的。 |
4. 坚持育人为本, 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
三、 以人才强校为核心, 聚精会神搞建设 |
1. 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流的队伍、一流的基地。 |
2. 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 |
3. 建设“大师+团队”的人才队伍组织模式。 |
四、 继承和弘扬创新、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 |
1. 兴创新之风。 |
2. 兴团结之风。 |
3. 兴奋斗之风。 |
(8)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述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跨越式发展概念的不同认识 |
(一)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概念的不同理解和使用 |
(二) 跨越式发展及其内容 |
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哲学认识论依据 |
三、从时代特征和社会条件认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
四、当代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内在根据 |
五、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道路和对策选择 |
(一)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移植模式 |
(二) 实施资源战略 |
(三) 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 |
(四) 信息化之路 |
(10)西部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理论讨论综述 |
1.1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内涵 |
1.2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特点 |
1.2.1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一般特征 |
1.2.2 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当代特点 |
1.3 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机制 |
1.4 我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
1.4.1 我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外部条件 |
1.4.2 我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内部条件 |
1.5 我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面临的困难 |
1.6 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对策 |
1.6.1 信息化 |
1.6.2 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 |
1.6.3 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
1.6.4 大力推进科教兴国,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
1.6.5 积极进行体制创新 |
1.6.6 深化改革 |
1.6.7 实施资源战略 |
第二章 西部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背景 |
2.1 西部自身经济发展的压力 |
2.2 西部地区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
2.2.1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2.2 知识经济方兴未艾 |
第三章 西部地区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分析 |
3.1 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西部地区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 |
3.2 从西部自身发展情况看,已初步具备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
3.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西部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条件 |
3.4 国外已有可资借鉴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模式 |
第四章 西部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奠基工程 |
4.1 基础工程之一:实现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跨越 |
4.1.1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4.1.2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现状 |
4.1.3 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
4.1.4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西部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 |
4.2 基础工程之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
4.2.1 市场机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 |
4.2.2 东西部之间市场化进程存在巨大差距 |
4.2.3 加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西部地区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扫清制度障碍 |
4.3 基础工程之三:加强环境保护,改善西部生态环境 |
4.3.1 环境与生产力 |
4.3.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总体评价 |
4.3.3 改善生态环境,为实现西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
第五章 西部地区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
5.1 跨越战略之一:人力资源加速积累战略 |
5.1.1 人力资源与生产力发展 |
5.1.2 西部人力资源状况总体评价 |
5.1.3 千方百计,努力实现西部人力资源的加速积累 |
5.2 跨越战略之二:跨越式科技发展战略 |
5.2.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5.2.2 我国西部科技发展现状 |
5.2.3 用第一速度加快发展“第一生产力” |
5.3 跨越战略之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
5.3.1 信息化与西部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
5.3.2 东西部间的信息化鸿沟 |
5.3.3 采取多种措施,加快西部信息化进程 |
5.4 跨越战略之四:跨越式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
5.4.1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
5.4.2 西部产业结构 |
5.4.3 培育西部战略产业,实现西部经济的跨越发展 |
第六章 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
6.1 跨越式发展与渐进式发展的关系 |
6.2 局部跨越与整体跨越的关系 |
6.3 经济的跨越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
6.4 经济的跨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6.5 经济的跨越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作者声明 |
四、实施“四化”战略 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协调发展理念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研究[D]. 李亚军. 江苏大学, 2020(05)
- [2]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战略研究[D]. 陈达云. 华中科技大学, 2014(07)
- [3]新疆跨越式发展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互动关系[D]. 地里努尔·哈米提. 新疆大学, 2013(10)
- [4]兵团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研究[J]. 彭银春. 兵团党校学报, 2010(06)
- [5]毕节试验区经济与人口关联性问题研究[J]. 漆国江,王素君. 毕节学院学报, 2010(11)
- [6]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 刘叶.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7)
- [7]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暑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周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05)
- [8]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述要[J]. 李黎明. 改革与战略, 2007(02)
- [9]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若干理论思考[J]. 陈二加.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06(02)
- [10]西部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研究[D]. 邓光奇. 中央民族大学,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