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直流中频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超短波直流中频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一、超短波 直流电 中频电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佩珊[1](2020)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所干预的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喉部症状、体征的变化,探讨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治疗前后的VHI-10评分及计算机嗓音分析的参数了解患者的嗓音改变情况和生活质量。方法:本课题共有5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瘀痰凝证型慢喉喑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非随机对照试验,将57例患者分成3组,即治疗组和2个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9例,对照1组18例,对照2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给予中药汤剂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及丹参音频离子导入联合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照1组给予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联合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照2组单纯给予中药汤剂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共治疗4周(28天),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完善喉动态镜、计算机语音分析检查及填写VHI-10量表,在评分量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情况。结果的统计、对比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包数据库执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体征评分等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具有可比性。1.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三组间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丹参音频离子导入+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1组(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2组(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痊愈0例,显效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三组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显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对照组。2.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治疗组、对照1组可有效改善咽喉疼痛的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对咽喉疼痛症状的改善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各组的治疗均可改善症状、体征评分、VHI-10评分、嗓音分析参数,其中治疗组、对照1组还可显着改善咽喉疼痛症状,治疗组可改善清嗓习惯。结论:内外合治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临床疗效显着,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潘如月[2](2018)在《基于属性偏序方法的当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文献的知识发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中医理论思想融汇贯通,各医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学术思想、辨证思路和临床经验多数以隐性知识形式存在各大数据库。隐性知识常难以被限定和借鉴学习,却具有非常高的医疗价值。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超星发现等大型数据库中关于当代医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文献为数据采集来源,通过规范化、全要素提取文献中的症状、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既往病史、舌苔脉、证型、治法、内服中药、灌肠中药等相关信息,构建“病-症-证-方药”数据知识库,同时借助基于属性偏序结构图理论的大数据知识发现方法进行分析和发现知识,为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予以全面的总结,冀予对临床诊疗有所裨益和启发,亦为知识传承与创新提供一种现代信息化的新方法。方法:规范化检索、采集CNKI、万方、维普、超星发现等大型数据库中从1978-2017年中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诊断标准的文献进行原始数据采集,并对所采集的文本的相关用语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整理,建立完善、可供分析的文献数据库,构成形式背景并进行形式背景优化,运用基于属性偏序方法的可视化计算机算法,生成系统、全面、多层次的属性偏序结构图,利用属性偏序结构图对案例的症状、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舌苔脉、证型、治法、内服及灌肠方药及药物用量进行提取分析,总结当代医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发现新知识,凝练成当代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创新点。结果:1.症状特征优先度较高的症状属性为:下腹部疼痛(下腹胀痛、下腹刺痛);腰骶疼痛(腰骶酸痛);月经不调(经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带下异常(带下增多);神经衰弱症状(疲乏无力);大便异常(大便干或便秘);小便异常。其中,下腹部疼痛最常兼见腰骶疼痛,腰骶疼痛最常兼见腰骶酸痛,带下异常最常兼见带下增多,月经不调最常兼见经量过多或阴道不规则出血,神经衰弱症状最常兼见疲乏无力,大便异常最常兼见大便干或便秘。2.既往史分布优先度较高的既往史属性有:不孕症、急性PID史、慢性PID史、不洁性生活史、人流或清宫史、异位妊娠史、宫腔手术史、顺产史。其中,不孕症最常兼见急性PID史,急性PID史最常兼见慢性PID史,慢性PID是最常兼见人流或清宫史,不洁性生活史最常兼见盆腔手术史。3.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分布优先度较高的妇科检查和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属性有:双合诊阳性(附件区压痛、子宫压痛);B超检查提示异常(B超示输卵管卵巢包块或脓肿或囊肿、B超示输卵管腔积液或增粗、B超示盆腔包块、B超示盆腔游离液体);输卵管造影提示异常(造影示输卵管部分或全部阻塞)。其中,双合诊阳性最常兼见B超检查提示异常,B超检查提示异常最常兼见B超示输卵管卵巢包块或脓肿或囊肿,输卵管造影提示异常最常兼见造影示输卵管部分或全部阻塞。4.舌苔脉分布优先度较高的舌苔脉属性有:舌红、舌黯、舌有瘀点;苔腻、苔白、苔薄、苔黄;脉滑、脉弦、脉细、脉沉。其中,舌红最常兼见脉弦,脉弦最常兼见舌黯,舌黯最常兼见苔腻,苔腻最常兼见苔白,苔白最常兼见脉细。5.证型分布优先度较高的证型属性有:血瘀证、湿热证、气滞证、寒凝证、湿浊证、热象证、肝郁证、气虚证、阳虚证。其中,血瘀证最常兼见湿热证,湿热证最常兼见热象证,气滞证最常兼见寒凝证,寒凝证最常兼见湿浊证。6.治法分布优先度较高的治法属性有:活血法、祛湿法、清热法、止痛法、补肾法、疏肝法、通络法、健脾法、温经法、益气法、温阳法。其中,活血法最常兼见祛湿法,祛湿法最常兼见清热法,止痛法最常兼见通络法,补肾法最常兼见健脾法。7.内服中药(不含药量)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优先度较高的内服中药(不含药量)属性有:赤芍、当归、延胡索、茯苓、丹参、白芍、大血藤、香附、败酱草、甘草、牡丹皮、白术、川芎、薏苡仁、柴胡、桂枝、桃仁、莪术、牛膝、白花蛇舌草、乌药等共21味药物。把以上药物的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清热药、寒性药物、苦味药物、归肝经药物使用最广泛,活血化瘀药、平性药物、甘味和苦味药物、归脾经的药物使用优先度居于第二。8.内服中药(含药量)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优先度较高的内服中药(含药量)属性有:赤芍6至15g,延胡索3至15g,茯苓6至15g,甘草3至10g,丹参5至15g,当归3至12g,香附5至12g,桂枝2至15g,柴胡5至15g,牡丹皮5至12g,川芎5至12g,白术6至15g,桃仁3至12g,莪术6至15g,大血藤30g,牛膝3至15g。除了大血藤以外,其他药物用量均在15g以内。大血藤为清热解毒药,用量优先度最高的是30g。提示当代医家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时对清热解毒药的用量偏大。9.灌肠中药(不含药量)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优先度较高的灌肠中药(不含药量)属性有:败酱草、赤芍、莪术、丹参、蒲公英、大血藤、延胡索、三棱、黄柏、皂角刺、当归、没药、黄芪、甘草、鸡血藤、大血藤、花椒。把以上药物的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温性药物、苦味药物、归肝经的药物使用最广泛,利水渗湿药、寒性药物、辛味药物、归脾经的药物次之,补气药、甘味药、归心经的药物位居第三。10.灌肠中药(含药量)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优先度较高的灌肠中药(含药量)属性有:败酱草30g,莪术9至15g,三棱9至15g,赤芍10至15g,黄柏9至15g,蒲公英30g,大血藤30至35g,败酱草15至20g。清热解毒药用量偏大,在15-35g范围,其余药物用量均在15g以内。11.两两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在症状-药物属性偏序结构图、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药物属性偏序结构图、舌苔脉-药物属性偏序结构图、治法-药物属性偏序结构图中优先度较高的前20味药物的分析,从功效分类角度,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广泛;从四气角度,寒性药物和热性药物的使用最广泛;从五味角度,苦味、辛味和甘味药物使用最广泛;从归经角度,归肝经和脾经的药物使用最广泛。结论:1.当代医家在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时主要是借助患者下腹部疼痛、腰骶疼痛、月经情况、白带情况、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并重视既往病史的问诊和采集,以了解疾病的病程和过往的治疗效果。2.基于属性偏序结构理论的当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文献的知识发现中,结合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和舌苔脉进行证型的确立,本文知识发现结果显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实证居多,虚证亦不在少数,是一个虚实夹杂的综合性疾病。3.确立具体治法之后,当代医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注重内外合治,内服药以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优先度较高,灌肠中药中优先度较高的药物除了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外,还包含了利水渗湿药和补气药。4.关于药量,内服中药和灌肠中药的清热药用量偏大,在15-35g范围。其余药物用量多为15g以内的常规用量。可能原因是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湿与热,到了后遗症阶段仍有湿热邪气未清,故加大清热药的用量有利于获得较好的疗效。5.基于属性偏序结构理论的当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文献的药物知识发现中,功效属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的药物、四气属寒性和温性的药物、五味属苦味和辛味的药物、归经属肝经和脾经的药物优先度较高,是当代医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常用药物类型。

梁照[3](2017)在《基于“IL-17A/IL-17F”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化瘀通络法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目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中药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理论认为"血瘀"是该疾病的基本病机,所以我们提出"血瘀微环境"导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概念。以"化瘀通络法"为基本治疗原则,拟定"丹枝饮"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探讨化瘀通络法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方面,本实验通过使用鼠衣原体宫腔种植法模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小鼠模型,探讨炎性因子白介素-17A(IL-17A)、白介素-17F(IL-17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关系及丹枝饮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炎性因子的影响。细胞实验方面,本实验通过IL-17A/IL-17F刺激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模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离体模型,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的关系,研究丹枝饮对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丹枝饮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临床方面,以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丹枝饮对患者慢性盆腔疼痛的程度、中医症候学评分、抑郁状态评分及焦虑状态评分影响,明确"化瘀通络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动物实验方面,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以引起小鼠体内炎性因子IL-17A、IL-17F、MCP-1、MIP-2水平升高,而丹枝饮可以有效的降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小鼠体内IL-17A、IL-17F、MCP-1、MIP-2水平,且有效的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小鼠慢性盆腔痛程度。细胞实验方面,IL-17A/IL-17F可以刺激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分泌下游炎性因子MCP-1和MIP-2,而丹枝饮可以抑制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降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分泌下游炎性因子MCP-1和MIP-2,证明了丹枝饮治疗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方面,丹枝饮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临床症状、抑郁及焦虑的心理状态。结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以导致体内炎性因子子IL-17A、IL-17F、MCP-1和MIP-2水平升高,丹枝饮可以通过抑制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有效地降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炎性因子的水平,达到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作用。丹枝饮还可以有效的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焦虑状态及抑郁状态,达到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

王宜民,王秀民,解俊霞[4](2013)在《近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性病变。有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等特点。据调查妇科常见病患病率生殖道感染位列第一占42.9%,而其中慢性盆腔炎占4.1%。慢性盆腔炎给严重影响了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现代医学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本病治疗上展现出了明显优势,手段多样,疗效显着。故现将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总结如下。1中西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慢性盆腔炎以下腹痛或慢性盆腔痛、输卵管阻塞、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表

赵诗韵[5](2013)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如子宫、输卵管、卵巢、宫旁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的慢性炎症,往往由急性盆腔炎延误诊治,或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难愈演变所致或无明显急性发作史,起病缓慢病情反复所致。这是妇科的常见病,好发于性活跃期及有月经的女性。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加上反复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后,性生活泛滥,致盆腔炎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据美国资料,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发年龄在15-25岁;国外其它有关资料报道发病年龄多为25-40岁患者,发病率在30%-60%。16岁以前开始性活动的妇女较更晚些性生活者,慢性盆腔炎发病率高;性生活频率与此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性卫生习惯不良,不洁性交(指性交一方患有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或带有病原体)等,均与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有关。据报道采用避孕套、阴道隔膜、宫颈帽达2年以上的妇女较采用上述工具低于2年者,盆腔炎性疾病发生率降低,而不采用上述工具避孕者易患盆腔炎性疾病;长期口服避孕药较未服用者患盆腔炎性疾病的危险性减少50%,使用宫内节育器(工UD)者较不使用者盆腔炎性疾病的相关危险性提高了2.5~7.3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性传播疾病泛滥导致全世界每年新增3亿3千多万性病患者,其中有10%—20%发展为慢性盆腔炎。由于慢性盆腔炎带来的长期慢性盆腔痛,不孕不育或宫外孕等,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及治疗慢性盆腔炎,减少将来发展为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等并发症是一项急切的工作。中医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无耐药性、复发可能性小的特点。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质量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存质量是一个综合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评价指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病和肿瘤疾病,作为一种终点评价指标,并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日益重视。在临床实践中,生命质量的测定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判断病人受疾病影响最严重的方面,从而决定治疗方法;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缺乏,旨在通过缓解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的治疗方法是有效而不昂贵的,与其它手段相结合,生存质量表还能帮助医学研究者评价治疗过程中生命质量的变化。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炎妇女在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及心理健康分数等方面随着慢性疼痛的加剧而下降,慢性盆腔疼痛可引起患者生活质量、婚姻质量和性功能的明显下降,当慢性盆腔炎部分患者的预后仅仅是部分恢复,治疗只是缓解症状,而不是治愈疾病的手段,生存质量表别具意义。因此,本研通过不同证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病因病机,症状与生存质量作归纳总结,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证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生存质量作出调查研究,仔细分析其与中医辩证的相关性,寻求治疗慢性盆腔炎及具体改善生存质量的方法,除主症外,整体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评价该病的补充,以便日后除了主症疗效后,得到更全面的治疗,更能针对每项的生存质量有效地提供辩证施治,有助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内容与方法: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简称QOL),又译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等,1993年在日内瓦所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生活质量进行了最新的定义: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根据上述定义,世界卫生组织研制了一量表,该量表包含不同问题,覆盖了与生命质量有关的不同领域。生存量表调查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文版(WHO—BREF),通过计算慢性盆腔炎患者各条目得分,统计各领域及条目间得分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生存量表状况。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由26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均有5个选项,得分按从好到差(或非常满意到极不满意)的等级正向赋以1~5分,但其中第3、4和26条目是反向条目。另外,家庭摩擦、食欲和自评生存质量总分这三项各有一评分。对患者4个领域(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的情况以及自身总体生存质量、总体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估。按照相应的计分标准公式,将5分制的四领域得分换算成百分制(自评生存质量总分是百分制),得分越低,生存质量越差。量表的测量主要采取访谈式,门诊病例由临床医生及患者自填,对文化程度较低者或对生存质量条目有不理解地方则出临床医生负责解释,在正式研究之前,主要测量人员进行主要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的培训,以保证测量的一致性。在填写完毕后,调查员进行全面检查和核对调查内容,如有疑问重新进行询问调查。所有原始数据经过核查、整理及计算准确无误后,采用spss分析,经过二次核对以保证录入的准确性。收集了2012年7月-2013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将符合本研究所制定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入组标准的200例患者并根据其具体临床表现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行辨证分型分组为湿毒壅盛、瘀毒内结、湿热蕴结、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型,通过WHOQOL-BREF量表问卷调查形式记录患者的于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领域的状况,然后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探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证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以瘀毒内结及气滞血瘀的总平均得分最低。分开不同范畴,在生理领域方面,湿热蕴结得分最低。在心理领域方面,寒湿凝滞得分最低,在社会领域方面,寒湿凝滞得分最低,在环境领域方面,瘀毒内结得分最低。2自我评价方面,瘀毒内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感受与身体健康状况得分最低,可见主观感受最差。3在生理领域,湿毒壅盛、瘀毒内结和气滞血瘀在医疗依赖及疼痛方而使生存质量降低;湿热蕴结、湿热瘀结和寒湿凝滞在医疗依赖及精力使生存质量降低。除寒湿凝滞外,各个证型的医疗依赖,精力,睡眠及疼痛不适使慢盆腔炎患者在此领域的生存质量降低。4在心理领域,湿毒壅盛、瘀毒内结和气滞血瘀在注意力及消极感影响生存质量低;湿热蕴结、湿热瘀结则注意力及生活乐趣影响生存质量低,寒湿凝滞在注意力及外型方面影响生存质量低。普遍而言,注意力及消极感(寒湿凝滞外)使不同证型的慢性盆腔炎在此领域的生存质量降低。5在社会领域,性生活使不同证型的慢性腔炎患者在此领域的生存质量降低。6在环境领域,湿毒壅盛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卫生保健得分最低;瘀毒内结和湿热蕴结的患者经济条件得分最低;湿热瘀结和寒湿凝滞的患者进行休闲活动的得分最低;气滞血瘀的患者日常安全感得分最低。环境因素影响无统一性,不同证型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受着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生存质量。结论:1不同证型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在生存质量的不同领域具有自身的特异性及相关性。2不同证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普遍的生存质量偏低。3湿毒壅盛型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在医疗需求及疼痛,注意力及消极感,性生活,和卫生保健服务的满意度的生存质量得分最低。4瘀毒内结的在生存质量的感受及自我健康状况,医疗需求及疼痛,注意力及消极感,性生活和经济条件的生存质量得分最低。5湿热蕴结在医疗依赖及精力,注意力及生活乐趣,性生活和经济条件的生存质量得分最低。6湿热瘀结在医疗依赖及精力,注意力及生活乐趣,性生活和进行休闲活动机会的生存质量得分最低。7气滞血瘀在医疗依赖及疼痛,注意力及消极感,性生活和日常安全感的生存质量得分最低。8寒湿凝滞在医疗依赖及精力,注意力及外型,性生活和进行休闲活动机会的生存质量得分最低。

李红[6](2010)在《超短波结合中频电疗治疗慢性盆腔炎88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超短波结合中频电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超短波结合中频电疗,对照组仅给予超短波治疗,每天1次,10d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7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短波结合中频电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马文光[7](2009)在《炎克宁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Ⅱ)》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在综述了慢性盆腔炎古今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研究炎克宁V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采用慢性盆腔炎的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成功的制作了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炎克宁V号高、中、低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分别应用光镜和电镜方法对各组大鼠子宫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NF-κB、Bax和ICAM-1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0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中SOD含量;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INF-γmRNA、NF-κBmRNA和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炎克宁V号各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减轻子宫粘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及粘连,促进组织修复。其中炎克宁V号中、低剂量组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炎克宁V号中剂量组NF-κB、Bax和ICAM-1表达与模型组、高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炎克宁V号明显减弱了INF-γmRNA、NF-κBmRNA和ICAM-1 mRNA在子宫组织中的表达(P<0.05);炎克宁V号中、低剂量组血清中TNF-α和IL-10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P<0.05);炎克宁V号中剂量组血清中SOD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炎克宁V号高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说明炎克宁V号能明显减轻组织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及粘连,促进组织修复;炎克宁V号能明显降低NF-κB及其下游产物ICAM-1、TNF-α、L-10、INF-γ的水平;炎克宁V号能够促进子宫组织Bax表达,从而促进炎症细胞的凋亡;炎克宁V号能够通过增加SOD活性,加快清除氧自由基;炎克宁V号可能通过抑制NF-κB及炎性介质、促进炎细胞的凋亡及氧自由基的清除,有利于慢性盆腔炎症的消除。炎克宁V号方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剂。

韩旭[8](2009)在《炎克宁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通过对炎克宁V号方作用于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其免疫调节、凋亡调控、信号传导等关键产物的观察分析,探讨CPID的发病机制及炎克宁V号方治疗的作用机理,为炎克宁V号方治疗CPID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受试对象,用混合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法建立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将69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炎克宁V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分别应用光镜和电镜方法对各组大鼠子宫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INF-γ和Caspase-3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2和IL-6含量;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MMP-2 mRNA,Fas/FasL mRNA和p53 mRNA的表达,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中NO含量及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NOS活性。结果:慢性盆腔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2、IL-6、NO的含量、子宫组织中INF-γ的表达、NOS的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子宫组织中Caspase-3,MMP-2mRNA,Fas/FasLmRNA和p53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炎克宁V号方明显降低了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中IL-2、IL-6、NO的含量及NOS的活性(P<0.05),明显减弱了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INF-γ的表达(P<0.05),同时增强了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Caspase-3,MMP-2 mRNA,Fas/FasL mRNA和p53 mRNA的表达(P<0.05)。其中,炎克宁V号中剂量组的作用均明显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结论:炎克宁V号方通过降低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中IL-2,IL-6含量,使它们接近正常水平,恢复免疫平衡,从而控制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发展;通过增强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降解细胞外基质,从而减轻慢性盆腔炎的纤维组织增生;通过增加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Caspase-3,Fas/FasL mRNA和p5 3 mRNA的表达,诱导炎细胞凋亡,抑制炎细胞生长,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慢性盆腔炎症的消除。炎克宁V号能明显降低NO含量和NOS的活性,减轻组织细胞的损伤,从而抑制炎症细胞的形成,达到CPID的治疗作用。综上,炎克宁V号方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剂。

石薇,郭玲玲,彭秀琼,谢朝春[9](2007)在《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94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

曲凡[10](2007)在《炎克宁Ⅳ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免疫及凋亡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研究探讨了炎克宁Ⅳ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免疫调节及凋亡调控作用的内在机制,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充实、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受试对象,用混合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法成功地建立了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67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炎克宁Ⅳ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分别应用光镜和电镜方法对各组大鼠子宫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INF-γ和Caspase-3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2和IL-6含量;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INF-γmRNA,MMP-2mRNA,Fas/FasLmRNA和p53mRNA的表达。结果:慢性盆腔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2和IL-6的含量,子宫组织中INF-γ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子宫组织中Caspase-3,MMP-2mRNA,Fas/FasLmRNA和p53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炎克宁Ⅳ号方明显降低了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中IL-2,IL-6的含量(P<0.05),明显减弱了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INF-γ的表达(P<0.05),同时增强了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Caspase-3,MMP-2mRNA,Fas/FasLmRNA和p53mRNA的表达(P<0.05)。其中,炎克宁Ⅳ号高剂量组的作用均明显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结论:炎克宁Ⅳ号方通过降低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中IL-2,IL-6含量和子宫组织中INF-γ的表达,使它们接近正常水平,恢复免疫平衡,从而控制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发展;通过增强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降解细胞外基质,从而减轻慢性盆腔炎的纤维组织增生;通过增加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Caspase-3,Fas/FasLmRNA和p53mRNA的表达,诱导炎细胞凋亡,抑制炎细胞生长,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慢性盆腔炎症的消除。炎克宁Ⅳ号方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剂。

二、超短波 直流电 中频电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短波 直流电 中频电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慢喉喑的认识
        1.1.1 古代文献中相关中医病名的记载
        1.1.2 慢喉喑的病因病机
        1.1.3 中医治疗慢喉喑
    1.2 西医学对慢性喉炎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1.2.1 慢性喉炎的常见病因
        1.2.2 喉部的常见检查方法
        1.2.3 嗓音质量评估
        1.2.4 慢性喉炎的治疗现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选择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病例、脱落病例标准及相关数据的处理
    2.2 试验设计
        2.2.1 样本量的估算
        2.2.2 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2.2.3 具体的实施方法
        2.2.4 观察项目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数据与统计分析
    2.5 研究结果
        2.5.1 三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情况的比较分析
        2.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
        2.5.3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研究方案及结果分析
        3.1.1 研究方案分析
        3.1.2 研究结果分析
        3.1.3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基于属性偏序方法的当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文献的知识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研究概况
        1.1.1 病名源流
        1.1.2 病因病机
        1.1.3 治则治法
    1.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西医认识
        1.2.1 病因病理
        1.2.2 西医治疗
第二章 属性偏序结构图的数学理论知识
    2.1 数学理论基础
        2.1.1 形式背景、形式概念、概念格
        2.1.2 偏序关系与偏序集
        2.1.3 属性偏序概念图和对象偏序概念图
        2.1.4 属性偏序结构图的原理
        2.1.5 属性特征的数学描述
        2.1.6 属性偏序结构图构建步骤
        2.1.7 形式背景的分层优化方法
        2.1.8 属性偏序结构图生成举例
    2.2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属性偏序方法的当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文献的知识发现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
    3.3 知识数据库构建
        3.3.1 数据来源
        3.3.2 数据准备
        3.3.3 诊断标准
    3.4 数据规范化表达
        3.4.1 症状规范化
        3.4.2 证型规范化处理
        3.4.3 中药规范化处理
    3.5 基于属性偏序可视化方法的当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文献的知识发现
        3.5.1 症状特征
        3.5.2 既往史分布
        3.5.3 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分布
        3.5.4 舌苔脉分布
        3.5.5 证型分布
        3.5.6 治法分布
        3.5.7 内服中药(不含药量)用药规律
        3.5.8 内服中药(含药量)的用药规律
        3.5.9 灌肠中药(不含药量)的用药规律
        3.5.10 灌肠中药(含药量)的用药规律
        3.5.11 症状-药物属性图规律研究
        3.5.12 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药物属性图规律研究
        3.5.13 既往史-药物属性图规律研究
        3.5.14 舌苔脉-药物属性图规律研究
        3.5.15 治法-药物属性图规律研究
第四章 讨论
    4.1 基于属性偏序结构理论的当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诊断分析
        4.1.1 症状特征
        4.1.2 腰腹部疼痛症状特征
        4.1.3 月经不调症状特征
        4.1.4 带下异常症状特征
        4.1.5 次要伴随症状特征
        4.1.6 既往史分布
        4.1.7 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分布
    4.2 基于属性偏序结构理论的当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辩证分析
        4.2.1 虚实辩证
        4.2.2 舌苔脉分布
        4.2.3 证型分布
    4.3 基于属性偏序结构理论的当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法分析
        4.3.1 内服和外治
        4.3.2 治法分布
    4.4 基于属性偏序结构理论的当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用药分析
        4.4.1 从性味归经角度对药物进行分析
        4.4.2 内服中药(不含药量)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
        4.4.3 内服中药(含药量)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
        4.4.4 灌肠中药(不含药量)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
        4.4.5 灌肠中药(含药量)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
        4.4.6 内服中药和灌肠中药优先度较高的前30味中药药理分析
        4.4.7 症状-药物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
        4.4.8 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药物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
        4.4.9 既往史-药物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
        4.4.10 舌苔脉-药物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
        4.4.11 治法-药物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件

(3)基于“IL-17A/IL-17F”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化瘀通络法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古代医家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现代医家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
        3.1 中医内治法
        3.2 中医外治法
        3.3 联合疗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1 发病率
        2 病原体种类
        2.1 外源性病原体
        2.2 内源性病原体
        3 高危因素
        3.1 年龄
        3.2 性活动
        3.3 下生殖道感染病
        3.4 宫腔手术操作
        3.5 性卫生不良
        3.6 邻近器官炎症的直接蔓延
        4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4.1 临床表现
        4.2 诊断标准
        5 治疗
        5.1 药物治疗
        5.2 物理治疗
        5.3 手术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炎性疾病与血瘀微环境及"IL-17A/IL-17F"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
        1 炎性疾病与血瘀微环境
        2 炎性疾病与IL-17A/IL-17F
        3 炎性疾病与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
        4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与MCP-1/MIP-2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小鼠模型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造模菌株及细胞
        1.3 试剂
        1.4 耗材
        1.5 仪器
        1.6 所需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Hela-229细胞的培养
        2.2 鼠衣原体培养及造模悬液制备
        2.3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小鼠模型制备及评估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小鼠全血细胞结果分析
        4.2 小鼠阴道分泌物鼠衣原体滴度结果分析
        4.3 小鼠脸谱疼痛评分(MGS)结果分析
        4.4 小鼠子宫、输卵管、卵巢、周围结缔组织病理学改变
    实验二 丹枝饮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小鼠体内炎性因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造模菌株
        1.3 试剂
        1.4 耗材
        1.5 仪器
        1.6 实验药物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造模方法
        2.3 给药方法
        2.4 试验指标观察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丹枝饮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小鼠脸谱疼痛评分(MGS)的影响
        4.2 丹枝饮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小鼠血清IL-17A水平的影响
        4.3 丹枝饮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小鼠血清IL-17F水平的影响
        4.4 丹枝饮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小鼠血清MCP-1水平的影响
        4.5 丹枝饮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小鼠血清MIP-2水平的影响
        5 总结与讨论
    实验三 CELL COUNTING KIT-8(CCK-8)药物浓度测定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试剂
        1.3 耗材
        1.4 仪器
        1.5 所需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NIH-3T3细胞的培养及冻存
        2.2 药物浓度的测定
        3 结果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不同浓度丹枝饮对NIH-3T3细胞的影响
        4.2 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NIH-3T3细胞的影响
        4.3 不同浓度IL-17A对NIH-3T3细胞的影响
        4.4 不同浓度IL-17F对NIH-3T3细胞的影响
        5 实验结论
    实验四 基于"IL-17A/IL-17F"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化瘀通络法改善血瘀微环境的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试剂
        1.3 耗材
        1.4 仪器
        1.5 所需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NIH-3T3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2.2 丹枝饮对NIH-3T3细胞下游炎性因子的影响
        2.3 丹枝饮对NIH-3T3细胞MAPK/ERK转导通路的影响
        2.4 验证ERK通道是否为"IL-17A/IL-17F"MAPK信号转导通道的必要通道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丹枝饮对NIH-3T3细胞下游炎性因子的影响
        4.2 丹枝饮对NIH-3T3细胞MAPK/ERK信号转导通道的影响
        4.3 ERK是否为"IL-17A/IL-17F"MAPK信号转导通道必要通道
        5 总结与讨论
第三部分 丹枝饮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研究对象
        2.2 临床分组方法
        2.3 临床试验药品
        2.4 治疗方法
        2.5 观测指标
    3 统计学分析
    4 试验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评价比较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学评分比较
        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慢性盆腔痛VAS评分比较
        4.5 两组患者治疗后慢性盆腔痛疼痛缓解率比较
        4.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态评分比较
        4.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状态评分比较
        4.8 不良反应
    5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小结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4)近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2 中西医结合内治法
    2.1 清热解毒
    2.2 清热利湿
    2.3 行气活血
    2.4 扶正祛邪
3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
    3.1 直肠给药
    3.2 阴道给药
    3.3 局部注射
    3.4 针灸治疗
    3.5 穴位注射
    3.6 推拿治疗
    3.7 热敷疗法
    3.8 物理疗法
4 综合疗法
5 总结

(5)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分型
        三、临床表现
        四、治疗
    第二节 西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慢性盆腔炎的传播途径
        三、治疗
        四、相关研究
    第三节 生存质量的意义及其在中医药领域中应用
        一、生存质量测定的意义
        二、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三、生存量表的选择
        四、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临床方案
        三、研究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研究不同证型慢性盆腔炎的生存质量意义
    第二节 各领域得分与不同证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
        一、自我评价
        二、生理领域
        三、心理领域
        四、社会域领
        五、环境领域
        六、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超短波结合中频电疗治疗慢性盆腔炎88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分组与治疗
        1.2.2 超短波疗法
        1.2.3 中频电疗法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1]
    2.2 治疗结果
3 讨论

(7)炎克宁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Ⅱ)(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一、中医药学关于慢性盆腔炎的古今源流记载
    二、中医药学关于慢性盆腔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辨证分型治疗
        (二)经方治疗
        (三)中成药治疗
        (四)专方专药治疗
        (五)外治疗法
        (六)针灸推拿治疗
        (七)综合治疗
    三、慢性盆腔炎实验研究涉及的医学理论与技术
        (一)慢性盆腔炎细菌性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
        (二)慢性盆腔炎免疫机理的现代研究
        (三)粘附分子与慢性炎症
        (四)细胞凋亡与慢性盆腔炎
    四、现代医学关于慢性盆腔炎防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流行病学特征
        (二)病因病理研究现状
        (三)治疗方法
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药物制备
        (三)实验用主要仪器
        (四)实验用主要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一)菌液制备
        (二)分组及造模方法
        (三)分组及给药方法
        (四)指标检测及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形态学观察结果
        (二)炎克宁Ⅴ号对各组大鼠NF-κB、ICAM-1和Bax的影响
        (三)炎克宁Ⅴ号对各组大鼠子宫组织INF-rmRNA,NF-κBmRNA和ICAM-1mRNA表达的影响
        (四)炎克宁Ⅳ号对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0含量的影响。
        (五)炎克宁Ⅴ号对各组大鼠血清中SOD含量的影响
附图
讨论
    一、导师马宝璋教授的学术思想
    二、炎克宁v号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三、试验中相关的免疫学指标的讨论分析
        (一)NF-κB、IFN-γ和ICAM-1及血清中TNF-α、IL-10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激活与调控
        (二)炎克宁Ⅴ号对CPID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0的影响
        (三)炎克宁Ⅴ号对CPID大鼠子宫组织IFN-γ、NF-KB和ICAM-1的影响
        (四)炎克宁Ⅴ对CPID大鼠子宫组织Bax表达的影响
        (五)炎克宁Ⅳ对CPID大鼠血清中SOD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炎克宁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1.历代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1.1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盆腔炎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的认识
    2.现代中医对病因病机的研究
        2.1 湿热瘀结
        2.2 气滞血瘀
        2.3 寒湿血瘀
        2.4 气(阳)虚血瘀
        2.5 肾虚血瘀
        2.6 脾肾两虚,湿瘀互结
        2.7 肝郁肾虚
    3.现代中医对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的认识
    4.现代中医对慢性盆腔炎治疗的认识
        4.1 内治法
        4.2 外治法
        4.3 综合治疗
        4.4 内服方高频药物文献相关研究
        4.5 灌肠方高频药物文献相关研究
    5.慢性盆腔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5.1 流行病学研究
        5.2 病因病理机制的研究
        5.3 诊疗方法
    6.慢性盆腔炎实验研究进展
        6.1 盆腔炎症模型动物的研究
        6.2 免疫功能实验研究
        6.3 血液流变实验研究
        6.4 镇痛实验研究
        6.5 抑菌实验研究
        6.6 细胞学及组织学研究
        6.7 抗炎作用
        6.8 毒理学研究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制备
        1.3 实验用主要仪器
        1.4 实验用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菌液制备
        2.2 分组及造模方法
        2.3 分组及给药方法
        2.4 指标检测及方法
    3.实验结果
        3.1 形态学观察结果
        3.2 炎克宁Ⅴ号对各组大鼠子宫组织INF-γ和Caspase-3影响
        3.3 炎克宁Ⅴ号对各组大鼠血清中IL-2和IL-6含量的影响
        3.4 炎克宁Ⅴ号对各组大鼠子宫组织MMP-2mRNA,Fas/FasL mRNA和p53mRNA表达的影响
        3.5 炎克宁Ⅴ号对各组大鼠血清中NO和NOS含量的影响
附图
讨论
    1.马宝璋教授诊治慢性盆腔炎的主要学术思想
        1.1 病因病机方面
        1.2 湿热瘀结型为主要临床辩证
        1.3 治疗方法----解毒化瘀、软坚除湿
    2.CPID大鼠模型的建立
    3.炎克宁Ⅴ治疗CPID的机制研究
        3.1 炎克宁Ⅴ对CPID大鼠子宫组织INF-r和Caspase-3及血清中IL-2和IL-6的作用
        3.2 炎克宁Ⅴ对CPID大鼠子宫组织MMP-2,sFas/sFasL和P53的影响
        3.3 炎克宁Ⅴ对CPID大鼠血清NO与NOS水平的影响
    4.炎克宁Ⅴ号方遣方用药依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94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治疗方法
    1.5 疗效评定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炎克宁Ⅳ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免疫及凋亡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一、中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论述及研究现状
    二、西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研究概况
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讨论
    一、中医经典中有关慢性盆腔炎论述的分析与探讨
    二、马宝璋教授诊治慢性盆腔炎的主要学术思想
    三、炎克宁 IV号方遣方用药依据
    四、关于动物模型的探讨
    五、炎克宁 I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六、炎克宁 IV号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凋亡基因的调控作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超短波 直流电 中频电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疗效观察[D]. 李佩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基于属性偏序方法的当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文献的知识发现[D]. 潘如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3]基于“IL-17A/IL-17F”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化瘀通络法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D]. 梁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4]近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J]. 王宜民,王秀民,解俊霞. 河北中医, 2013(10)
  • [5]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赵诗韵.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 [6]超短波结合中频电疗治疗慢性盆腔炎88例临床观察[J]. 李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0(17)
  • [7]炎克宁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Ⅱ)[D]. 马文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8]炎克宁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Ⅰ)[D]. 韩旭.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9]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94例临床观察[J]. 石薇,郭玲玲,彭秀琼,谢朝春.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07(06)
  • [10]炎克宁Ⅳ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免疫及凋亡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Ⅰ)[D]. 曲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超短波直流中频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