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瑞雷波“之”形速度—深度曲线的成因(论文文献综述)
向俊锋,周仕礼,蒋晓菁,麻润杰,王若璇,魏猛[1](2021)在《大足石刻北山168窟围岩病害高频瑞雷波成像》文中研究说明大足石刻北山168窟为五百罗汉窟,开凿于1119年至1125年,窟高3.3 m,宽3.14 m,进深7.1 m,是大足石刻中尺寸较大的一个重要洞窟。目前,168窟围岩裂隙风化病害十分严重,面临失稳坍塌的危险。为制定针对性的长久保护措施,需查明168窟围岩病害的现状。通过现场调查、物探、钻探等技术手段,获取了大足石刻北山168窟及邻近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进一步,采用高频瑞雷波探测技术对168窟顶板岩体进行瑞雷波相速度成像,考虑168窟顶板岩体特定的围岩边界条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洞窟顶板岩体瑞雷波相速度-深度成像剖面中的低速区分布进行成因分析和解译,揭示石窟顶板岩体风化现状和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为分析评价洞窟围岩稳定性和石窟保护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和必要的计算参数,也为相关技术在文物保护工程的应用提供经验和借鉴。
吴高雄[2](2020)在《基于频率-贝塞尔变换方法从背景噪声中提取高阶面波频散曲线并反演美国大陆三维横波速度结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震面波含有地球内部结构信息,它的频散信息可以被用来反演地球内部的横波速度结构。地震背景噪声技术不受地震震源时空分布的限制,通过对环境或地震背景噪声数据进行互相关,获得两个台站之间的近似格林函数,然后通过f-k变换、窄带滤波和时频分析等方法获取频散曲线。它不仅拓宽了提取地震面波频散信息的途径,而且具有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已经在密集台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地震面波反演成像方法一样,背景噪声反演成像是一个非线性反演问题。反演结果通常具有非唯一性。通过增加独立的约束信息,可以降低甚至彻底克服反演结果的非唯一性。以往背景噪声面波反演成像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基阶频散信息进行的,尽管相较于天然地震面波成像取得了极大成功,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反演结果的非唯一性仍然限制了成像结果的分辨率和可靠性的进一步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晓非领导的科研团队最近提出了频率-贝塞尔变换方法(Wang,Wu&Chen,2019;Wu etal.,2020)可以从地震背景噪声中系统地提取出包含高阶信息在内的多阶面波频散能量谱。本文的研究中,基于该方法提取的基阶和高阶面波频散信息被应到了地下横波速度反演,有效地约束和解决了该非线性反演问题的非唯一性和不稳定性。本研究首先将该方法应用于美国大陆地区的3个小阵列,研究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势。本研究首先使用频率-贝塞尔变换方法从背景噪声数据中获得了大量高质量的频散信息,这些信息包含频散能量在0.01Hz-0.5Hz的连续基阶面波频散曲线和同时至少能达到第三高阶的频散信息。然后,利用基于频散曲线相速度对介质参数敏感核分析的拟牛顿法反演了横波速度结构。最后,通过加入高阶面波频散信息后,对反演结果的收敛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只用基阶面波频散曲线反演横波速度时,当初始模型偏离真实模型比较大时,迭代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从而得到不稳定的结果,但是加入第二高阶面波频散信息后,计算结果的不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消除。本研究然后将该方法进一步的应用于全美国的台阵。根据USArray台阵自西向东移动的规律,本研究将美国大陆分成9个大型阵列,每个阵列包含约350个宽频带地震仪,并且计算半年连续波形记录的互相关函数,然后按天数进行叠加。在每个大型阵列里,选取5°×7°和6°×8°的子阵列,均以步长为1°在大阵列里面前后左右移动,当互相关系数的两个台站均在同一个子阵列时,就把该互相关系数作为子阵列的互相关系数。计算子阵列的所有台站坐标中心作为中心点来代替子阵列,最终可以得到由中心点组成的0.5°×0.5°网格。我们对每一个子阵列的互相关系数做频率-贝塞尔变换得到频散能量图,从而得到每一个中心点的频散能量图。我们得到了 2-150s的美国大陆的基阶面波相速度图。通过对比发现,相同大小的子阵列以不同步长移动得到的相速度图几乎一样,不同大小的子阵列以相同步长移动得到的相速度图也非常类似。在多个面波周期上,基阶面波相速度图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吻合地较好。除了宽频带的基阶面波相速度图外,我们还得到了在较高频段的一阶、二阶和三阶面波相速度图,并且标定了相速度值的坐标位置。最后,本研究在确定相速度信息后,对每个中心点用拟牛顿法反演一维横波速度结构,并且使用简单-克里金插值方法构建了 0.25°×0.25°网格范围内的0-150公里的美国大陆地下三维横波速度模型。该研究得到的三维横波速度结构在总体上与前人的结果类似,在低速区的细节上有更多的新发现。美国西部地区中下地壳出现明显的大范围低速区,比如Basin and Range地区和Yellowstone/Snake River Plains地区;经过与前人的诸多研究成果对比后我们确定美国大陆西部中下地壳存在地壳流,同时存在地壳流体通道。而在上地幔浅部,整个美国大陆70-120公里深度的岩石圈内存在横波速度负梯度带,在40公里内横波速度下降了2%-10%。我们认为在美国大陆东部的克拉通地区70-100公里深度存在岩石圈中部不连续面(mid-lithospheric discontinuities,MLD),而在落基山脉以西的美国西部地区60-90公里深度存在岩石圈和软流圈的边界(Lithosphere-Asthhenosphere Boundary,LAB),并且LAB和MLD重合了不能区分。我们在深度方向厘定的低速区对岩石圈构造,板块运动和大陆动力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艳龙[3](2020)在《基于弹性波法的输水隧洞衬砌质量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输水隧洞是我国隧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跨流域调水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输水隧道中,混凝土衬砌是防水的关键结构,而混凝土衬砌内部缺陷及背后空洞是导致隧道结构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进行衬砌检测尤为关键。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弹性波法的多方法综合解释技术,设计了一套以弹性波法为基础的输水隧洞质量检测系统,以期实现快速普查与精确解释,精准探测衬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以及衬砌后脱空区的位置。该系统包括弹性波数据采集系统和综合解释软件,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共偏移距时间域分析法、频率域分析法及二维瑞雷波法,系统具有“一次数据采集、多种方法联合解释的特点”。为了检验该方法的准确性,对不同结构类型的混凝土衬砌物理模型进行了检测实验,所得数据分析结果与物理模型预定的异常位置具有一致性,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及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将该系统成功应用于中部供水吉林某段输水隧道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弹性波法衬砌检测系统研制。为了达到数据采集方便快捷,数据结果精准度高的目的,本文设计了弹性波信号接收系统、震源自动激发系统和数据处理解释系统。在弹性波信号接收方面,设计了两道传感器的接收装置,可实现不同道间距的设定且可以根据不同混凝土类型实现传感器的不同切换,具有方便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震源采用电磁震源装置,保证弹性波均一稳定,另外可以更换激震锤尺寸以实现不同频率弹性波的激发。检测数据的处理采用时间域分析、频率域分析以及瑞雷波速度谱相结合的综合解释、分析技术。(2)基于弹性波法衬砌检测系统的混凝土衬砌物理模型检测实验。本文以中水东北公司设计构建的混凝土衬砌结构物理模型作为实验对像。该模型包括四部分:素混凝土衬砌区、单层钢筋混凝土衬砌区、双层钢筋混凝土衬砌区及双层钢筋加钢绞线混凝土衬砌区,在每个区域都布设有不同类型的缺陷。本文在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并优化的前提下,采用优化设计的弹性波法衬砌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实验,并与物理模型实际缺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该系统探测的准确性。(3)输水隧道衬砌检测实例。本文选取了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的某段进行雷达法和弹性波法的联合检测。首先通过雷达法进行全面检测,对于异常区域再进行弹性波法的检验,经过两种方法的相互验证,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分别对未浇灌段和已浇灌段混凝土衬砌检测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从而对注浆情况做出判断。
张雄华,申志高,申权[4](2019)在《堤坝管涌隐患探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建有各类堤防25万km,其中,主要堤防6.57万km,堤防作为我国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建设时期的条件限制,堤防有两大特点:一是堤身建筑质量较差;二是堤基条件差。因此,在遭遇洪水时,堤防经常发生管涌等险情。因此,构建一套灾害应急抢险体系,在管涌发生前探查出薄弱区域,对堤坝的隐患排查、及时除险极为重要,文章对一种以瑞雷波为基础的堤坝管涌隐患探查的技术进行研究。
李选涛[5](2019)在《基于背景噪声成像的辽宁白云金矿区速度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白云金矿是辽东青城子多金属矿集区内的一座大中型矿床。为了调查白云金矿的区域构造背景,进而开展深部找矿,我们通过布设密集台阵,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建立了白云金矿及其周边区域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2016年8月-11月,我们在以白云金矿为中心的约15km×14km区域内布设了21个宽频带地震台,并进行了为期约3个月的连续观测。我们利用记录的地震波形中的垂直分量,经0.8-5s周期的带通滤波、归一化、频谱白化等预处理,然后进行互相关计算以及相位加权叠加,恢复了台站间210条瑞雷波经验格林函数;之后使用时频分析技术测量得到了0.8-3 s周期内近130条群速度频散曲线;采用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频散直接反演方法得到了白云金矿区1.8km深度内的精细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S波速度分布很好地反映了近地表的地质特征。在矿田及附近地区以及区域性控矿断裂——尖山子断裂中,S波表现为明显的低速,其速度值约为1.6km/s,在古元古界盖县组及大石桥组地层出露区域则表现为相对高速,其S波速度大于2.4km/s;(2)白云金矿和尖山子断裂下方显着的S波低速一直延伸到1.8km深,这可能意味着在该深度内都可能赋存有盲矿体。结合它们内部已见到的大量印支-燕山期的岩浆岩脉,推断其应遭受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这可能反映了白云金矿是“岩浆热液”型矿床,同时其成矿时间也大致为印支-燕山期;(3)若以1.6km/s的S波速度值来标定矿脉,结合“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成矿特征,我们可以推测尖山子断裂及其附近区域是最可能的成矿远景区。本研究揭示了白云金矿区的深部构造背景,为后期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表明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在金属矿探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王均,刘磊,张岳,孙进忠,王文轩,李高,周富彪[6](2018)在《贵阳地铁车站基坑岩溶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及工程验证》文中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建设是贵阳市"十二五"期间的重大工程项目,贵阳地处岩溶富水区,贵阳地铁工程施工中最具挑战和威胁的问题之一就是岩溶突水.贵阳地铁延安路站是地铁1号线与地铁2号线的换乘站.车站场地地层由浅表第四系覆盖层和下伏三叠系白云岩组成.基岩中溶蚀裂隙、沟槽、石芽、溶洞极其发育,导致基岩顶面凹凸起伏显着,岩体中岩溶空区充填物富水承压,严重威胁基坑开挖工程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为有效控制岩溶突水对工程的危害,我们尝试将瑞雷波探测方法引入贵阳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中,展开对基坑岩体岩溶带的探测定位,以期为基坑岩溶突水部位的判断和注浆止水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探测采用考虑道间时差相位的多道瞬态瑞雷波方法,对基坑开挖面以下岩体进行了探测.根据工程场地的具体条件,按一定的密度布置测线构成对车站基坑工程岩土体的瑞雷波观测系统,采用多道检波器排列覆盖测线,提取排列中各道检波器(测点)之间的瑞雷波相速度,考虑车站工程基坑岩土体性质与弹性波速的关系和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瑞雷波相速度分级,构建车站基坑岩土体瑞雷波相速度三维成像.瑞雷波相速度三维成像沿测线的铅垂剖面和不同深度(高程)的水平切片清楚地揭示了车站基坑岩体土体中岩溶带的规模和位置.工程开挖验证表明:考虑道间时差相位的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对贵阳地铁车站基坑岩体中岩溶带的探测行之有效,探测解译结果直观形象,与工程开挖揭露的情况十分吻合,为基坑岩体突水部位判断以及工程止水方案制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邱坤南[7](2018)在《地质异常体瑞雷波正演模拟及频散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超前地质预报是口前保障地下施工安全最为现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大多数地下项口中将其列为必要的技术环节。瑞雷波勘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一种,因其具有快速经济、检测配备简易、信噪比及分辨率高等诸多优点,所以常被用为地下工程超前预报中。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瑞雷波勘探研究现状及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瑞雷波勘探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开展地质异常体瑞雷波正演、频散曲线提取与信号提纯等的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包括:(1)为了研究地质异常状态下不同地质参数对瑞雷波频散曲线的影响,本小节根据不同地质异常体(破碎带、含空洞地层)设定有关参数,并对其进行了瑞雷波正演模拟研究,得出相应频散曲线,分析比较不同的地质异常体参数的瑞雷波频散曲线的不同表现,以归纳总结各条件下的瑞雷波频散曲线的“之”字形的规律。研究表明:瑞雷波频散曲线“之”字形的产生与地质异常体的存在有关,且地质异常体的规模大小、存在位置和性质决定了其频散曲线的表现形式,且频散曲线“之”字形的起跳位置基本反映了地质异常的位置。第一,断层破碎带的规模越小、埋深越深、低速带越不突显,则瑞雷波频散曲线中的“之”字形变形跨度越小;反之,则越大。第二,空洞地层的瑞雷波的频散曲线是不连续、分段的曲线。空洞埋深越深其频散曲线的第一条分断线的横坐标就越大。(2)借助福建某矿井物探技术研究实验基地的现有条件,开展水仓前方掌子面瑞雷波超前实验研究,分别研究在无水状态、有水状态时瑞雷波频散曲线相应的变化情况和规律。研究表明:频散曲线的“之”字形可反映出掌子面前方地质岩性变化及构造发育情况。瑞雷波探测空水仓时,探测得到的频散曲线为不连续曲线,呈现多段式分布。富含水的地质带通常表现出地震波速度降低;瑞雷波探测可探测富含水的地质异常情况,异常位置与实际情况存在误差。(3)本文基于广义S变换讨论瑞雷波频散特性,通过可行性分析、影响因素讨论和算法改进等几个方面分析研究,得出:相比STFT和WVD而言,采用GST求取的频散曲线对地层浅层的判断较为准确,且曲线更加光滑稳定。采用极值点拟合曲线斜率估算瑞雷波任一频率所对应速度的方法,分析特定的地质模型下瑞雷波信号,再将结果和理论频散曲线对比分析,该法获取的频散曲线还为多阶模曲线,而且频散曲线比基于单道GST法的更为稳定、光滑。根据广义S变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S变换多重滤波法对瑞雷波信号去噪提纯的新思路。通过仿真实验、理论计算与实例应用分析结果表明,信号通过GSTTF-MT处理是提纯瑞雷波信号的一种行之有效、可靠、稳定的方法,且该法计算简单。
王智杰[8](2017)在《阜阳地区地震噪音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阜阳地区是在华北稳定地台基础上形成的以中、新生界为主的断陷盆地,以往对本区油气远景的整体评价认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多年来的勘探工作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分析认为地震资料的品质是关键的影响因素。阜阳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地面上干扰地震采集的因素较多,如地表有城镇、村庄、工厂、河流、鱼塘、交通、电网等多种情况,激发岩性为胶泥等,这极大地增加了采集高品质地震记录的难度,制约了资料成像处理的精度。本论文以改善阜阳地区中古生界地层成像为研究目标,针对阜阳地区地震资料的特点,重点开展噪音成因分析、特别是对多次反射折射波和面波的具体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总结以往方法的效果及局限性的基础上,改进了处理流程并研究了折射波信息的应用。论文在阜阳地区引入了自适应强能量面波压制法,并应用多域减去改进法进行多次折射波压制,并有效压制了相关噪音,改善了资料品质;应用折射波信息辅助深层速度分析和指导浅层速度建模;确定了新的DMO处理流程及参数,改善了资料深层目的层的成像。利用研究获得的处理流程和参数对阜阳地区新采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资料品质较老成果得到有效提高,尤其是深层资料的成像精度得到改善,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沈超[9](2017)在《高频面波在速度非递增水平层状模型中的频散特性及反演》文中认为高频面波方法基于面波的频散特性而建立,目前已发展了稳定可靠的各类算法用于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的提取和反演,获取地下的横波速度结构。高频面波以其非侵入性、无破坏性和高效性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浅地表地球物理和地质工程问题。在常规的面波勘探应用中,各层的横波速度一般随深度递增,使用高频面波方法可以较好地刻画地下的横波速度结构。然而,浅地表的介质是复杂的,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速度非递增的地质结构,其中最常见的有低速夹层和高速夹层。面波在这类地下结构中的传播机制和频散特性会变得复杂。目前高频面波方法对于这类模型的研究尚不完善,应用效果有待改进。因此,本论文针对速度非递增层状模型,对高频面波方法数据处理流程中的成像、正演和反演部分都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提高τ-p变换法、f-k变换法、相移法、频率分解和倾斜叠加法这四种面波频散能量成像方法的成像分辨率,使其能成像出与高分辨率线性拉东变换相同分辨率的频散能量,并证明了对于无噪声的合成数据,这五种频散能量成像方法的分辨率本质上是一致的。通过正演计算理论频散曲线和本征位移,并与合成地震记录的频散能量对比分析,区分了速度非递增层状模型中面波和槽波这两类波的多阶模式频散曲线,并分别研究了它们的频散特性,为这类模型的面波频散曲线反演提供了可靠依据。本论文研究表明,仅考虑表层频散函数的广义反射透射系数法计算得到的理论频散曲线即能完全地匹配频散能量,且可以验证是面波频散曲线,适用于速度非递增层状模型的面波频散曲线正演计算。此外,本论文计算了速度非递增层状模型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关于各层横波速度变化的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低速夹层的敏感度高,通过反演能准确地获取低速层的横波速度;但高速层以及异常层(低速夹层或高速夹层)以下层的敏感度低,其反演横波速度结果的可信度较低,在反演时最好能够加入先验信息。最后,基于面波在低速夹层模型中的频散特性,通过合理地设定初始模型,利用线性反演算法中的阻尼最小二乘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连续频散曲线(弱低速夹层或薄低速夹层)的面波频散曲线反演问题。当地下有强低速夹层或厚低速夹层存在时,利用非线性反演算法中的差分进化算法可以克服由于频散曲线间断带来的反演难题。
梁化洋[10](2016)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瑞雷波无损检测系统的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国家公路网也随之日趋完善,对公路检测养护的需求与日俱增。经研究表明,中国公路的损坏75%都是由水损破坏引起的。中国的公路大多采用“强基弱面”结构,在外界温度热胀冷缩影响下,路面结构会出现裂缝。当地表水随着半刚性反射裂缝渗入到基层和路基中时就会发生水损破坏。水的渗入加上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产生动水压力,将泥浆带出,从而形成唧泥、坑槽、脱空等病害。传统的公路脱空检测方法主观能动性大、工作量大,而探地雷达法(GPR)和落锤式弯沉仪法(FWD),设备较贵,而且每次出动检查费用较贵,成本较高。另外对于桥梁建筑场地的地质分层勘察,传统方法都是钻孔勘探,对于相邻钻孔间土层间分层情况跟钻孔位置的分层情况并不相同,若逐个钻孔,不但成本高,而且费时费力。因此,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在公路检测和地质分层中的应用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快速低成本地检测公路脱空病害,为后续养护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很方便快捷的对土层进行地质分层,对钻孔做一个补充,更加准确的进行地质分层,节省成本。本文根据虚拟仪器技术和瑞雷波勘察原理,做了如下研究:(1)利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USB数据采集和调理模块,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构建了瑞雷波无损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公路进行脱空病害检测和土层地质分层。(2)利用瑞雷波无损检测系统对信阳市市政道路上进行脱空病害检测。通过现场开挖和人工钻孔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准确,符合工程要求。(3)利用瑞雷波无损检测系统对南阳市新野县市政道路进行脱空病害检测。在病害车道上和与之相邻的无病害车道上做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却不相同,进一步证明检测系统可靠。(4)利用瑞雷波无损检测系统对漯河市临颍县桥梁建筑场地进行地质分层试验。试验结果与钻孔勘察结果对比,满足工程要求,无损检测系统稳定可靠。
二、瑞雷波“之”形速度—深度曲线的成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瑞雷波“之”形速度—深度曲线的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大足石刻北山168窟围岩病害高频瑞雷波成像(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1.1 大足石刻北山168窟概况 |
1.2 大足石刻北山168窟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1.3 大足石刻北山168窟围岩病害现状 |
2 岩体病害弹性波探测的物理基础 |
3 探测原理和探测方法 |
4 测线布置 |
5 各测线瑞雷波相速度-深度成像剖面及解译 |
5.1 测区A各测线瑞雷波相速度-深度成像剖面 |
5.2 测区B各测线瑞雷波相速度-深度成像剖面 |
5.3 测区C各测线瑞雷波相速度-深度成像剖面 |
6 结论 |
(2)基于频率-贝塞尔变换方法从背景噪声中提取高阶面波频散曲线并反演美国大陆三维横波速度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噪声研究现状 |
1.2 提取高阶面波的一些方法 |
1.2.1 近地表勘探 |
1.2.2 大尺度地球物理面波频散 |
1.2.3 面波频散和速度结构之间的关系 |
1.3 研究目的 |
1.4 论文的内容 |
第2章 频率-贝塞尔变换法及多阶面波反演理论推导 |
2.1 频率-贝塞尔变换法的推导 |
2.2 面波频散曲线敏感分析反演横波速度 |
2.2.1 敏感核方程 |
2.2.2 BFGS校正的拟牛顿迭代 |
2.3 合成数据频散曲线的反演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单阵列面波频散分析 |
3.1 数据预处理 |
3.2 频散能量图 |
3.3 一维平均横波速度模型反演 |
3.3.1 目标函数和初始模型 |
3.3.2 反演结果 |
3.3.3 改变扰动区间范围 |
3.3.4 简化参考模型 |
3.3.5 多阶频散曲线敏感核分析 |
3.3.6 高阶频散曲线的作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波相速度图 |
4.1 移动阵列法 |
4.2 初步结果 |
4.3 子阵列的移动步长和子阵列的大小对相速度的影响 |
4.4 与前人的相速度图对比 |
4.5 高阶相速度图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美国大陆三维横波速度模型 |
5.1 美国大陆地质构造简介 |
5.2 三维横波速度模型 |
5.3 地壳低速异常和地壳流 |
5.4 岩石圈中部不连续面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3)基于弹性波法的输水隧洞衬砌质量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衬砌的类型及结构问题 |
1.3 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衬砌检测的弹性波方法原理 |
2.1 共偏移距弹性波分析法 |
2.1.1 共偏移距弹性波时间域分析法 |
2.1.2 共偏移距弹性波频率分析法 |
2.2 二维瑞雷波速度分析法 |
2.2.1 瑞雷波法原理 |
2.2.2 二维瞬态瑞雷波速度分析法 |
第3章 弹性波法衬砌检测系统研究 |
3.1 接收系统设计 |
3.2 激发震源研究 |
3.2.1 震源频率和能量 |
3.2.2 激发震源设计 |
3.3 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
3.3.1 共偏移距弹性波时间域分析模块 |
3.3.2 共偏移距弹性波频率域分析模块 |
3.3.3 二维瑞雷波速度分析模块 |
3.4 小结 |
第4章 混凝土衬砌物理模型检测实验 |
4.1 物理模型构建 |
4.1.1 素混凝土区 |
4.1.2 单层钢筋混凝土区 |
4.1.3 双钢筋混凝土区 |
4.1.4 双层钢筋+钢绞线混凝土区 |
4.2 弹性波法数据采集参数优化 |
4.2.1 震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4.2.2 检波器类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4.2.3 检波器频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4.2.4 采样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4.2.5 偏移距和道间距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4.2.6 空间采样点距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4.3 混凝土衬砌检测结果分析 |
4.3.1 素混凝土衬砌模型检测结果分析 |
4.3.2 双层钢筋+钢绞线混凝土衬砌模型检测结果 |
4.3.3 双层钢筋混凝土衬砌模型检测结果 |
4.3.4 单层钢筋混凝土衬砌模型检测结果 |
4.4 异常区域验证 |
4.5 小结 |
第5章 输水隧洞衬砌检测实例 |
5.1 工程场地概况 |
5.2 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
5.3 检测结果分析 |
5.3.1 未灌浆段混凝土衬砌检测结果 |
5.3.2 已灌浆段混凝土衬砌雷达检测结果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堤坝管涌隐患探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堤坝管涌问题 |
1.1 成因分析 |
1.2 产生原因 |
1.3 实际案例 |
1.4 防治原则与措施 |
2 瑞雷波探测管涌技术 |
2.1 物理基础 |
2.2 基本原理 |
2.3 探测方法 |
3 结论 |
(5)基于背景噪声成像的辽宁白云金矿区速度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白云金矿区的构造背景 |
1.2 研究进展 |
1.2.1 地学方法对白云金矿的研究进展 |
1.2.2 密集台阵背景噪声成像的研究进展 |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原理 |
2.1 背景噪声提取经验格林函数原理 |
2.2 基于S变换的时频域“相位加权”叠加方法原理 |
2.3 经验格林函数中提取瑞雷波频散曲线方法及原理 |
2.4 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频散直接反演方法及其原理 |
第3章 观测资料及其数据处理 |
3.1 野外观测 |
3.2 背景噪声数据预处理 |
3.2.1 重采样 |
3.2.2 去均值、去趋势和去仪器响应 |
3.2.3 带通滤波 |
3.2.4 时域归一化 |
3.2.5 频谱白化 |
3.3 互相关计算和叠加 |
3.4 频散曲线测量 |
3.5 白云金矿区初始速度模型 |
第4章 白云金矿区层析成像结果 |
4.1 三维S波速度结构 |
4.2 分辨力检测结果 |
4.2.1 射线路径分布情况 |
4.2.2 瑞雷波深度敏感核曲线 |
4.2.3 棋盘格检测板结果 |
第5章 讨论 |
5.1 噪声成像揭示的区域构造特征 |
5.2 白云金矿是“岩浆热液”成矿的地震学证据 |
5.3 对白云金矿区深部找矿的认识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取得的主要认识 |
6.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实习经历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6)贵阳地铁车站基坑岩溶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及工程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贵阳地铁延安路站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1.1 贵阳地铁延安路站工程概况 |
1.2 贵阳地铁延安路站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2 贵阳地铁2号线延安路站基坑岩溶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 |
2.1 瑞雷波探测的物理基础和原理 |
2.2 工程基坑岩体多道瞬态瑞雷波观测 |
2.3 多道瞬态瑞雷波相速度成像结果及解译 |
3 基坑岩溶瑞雷波探测效果验证 |
3.1 瑞雷波相速度成像与开挖地质断面的对照 |
3.2 瑞雷波相速度成像与基坑突水位置的对照 |
3.3 瑞雷波相速度成像与注浆体分布位置的对照 |
4 总结与讨论 |
(7)地质异常体瑞雷波正演模拟及频散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瑞雷波探测技术研究现状 |
1.2.1 瑞雷波勘探技术应用及发展 |
1.2.2 瑞雷波勘探理论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4.2 研究过程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
1.4.3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1.6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瑞雷波勘探的正演研究 |
2.1 瑞雷波勘探的理论基础 |
2.1.1 均匀半空间中的瑞雷波 |
2.2 层状介质中的瑞雷波 |
2.2.1 两层介质中的瑞雷波 |
2.2.2 多层介质中的瑞雷波 |
2.3 地下工程瑞雷波探测原理 |
2.3.1 稳态瑞雷波勘探原理 |
2.3.2 瞬态瑞雷波勘探原理 |
2.3.3 瑞雷波探测地质异常原理 |
2.4 地下工程瑞雷波探测的正演研究 |
2.4.1 频散方程的建立 |
2.4.2 频散曲线的计算与确定 |
2.5 地质异常模型频散曲线的特性分析 |
2.5.1 含破碎带地层频散曲线特性分析 |
2.5.2 含空洞地层频散曲线特性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瑞雷波正演实验研究 |
3.1 水仓模型构建 |
3.2 数据采集 |
3.2.1 仪器设备及参数 |
3.2.2 现场测试布置 |
3.2.3 数据采集 |
3.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3.3.1 水仓未注水情况 |
3.3.2 水仓注水情况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瑞雷波频散曲线研究 |
4.1 广义S变换基本原理 |
4.1.1 S变换 |
4.1.2 GST |
4.1.3 可行性研究 |
4.2 基于GST的瑞雷波频散特性分析 |
4.2.1 数据的获取 |
4.2.2 GST时频特性分析 |
4.2.3 可行性研究 |
4.3 含软弱夹层模型下的瑞雷波频散特性分析 |
4.4 与其他方法对比分析 |
4.4.1 与STFT对比分析 |
4.4.2 与Wigner-Ville时频分布法对比分析 |
4.5 基于多道瑞雷波信号的GST法 |
4.5.1 基本算法 |
4.5.2 算法的可行性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瑞雷波信号滤波提纯研究 |
5.1 广义S变换多重滤波法原理 |
5.1.1 多重滤波法 |
5.1.2 基于广义S变换的时变滤波法 |
5.2 瑞雷波信号GSTTF-MT提纯仿真实验研究 |
5.2.1 瑞雷波频散曲线提取 |
5.2.2 瑞雷波频散曲线提取的结果分析 |
5.3 工程实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阜阳地区地震噪音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1.4.1 完成的主要工作 |
1.4.2 取得的成果 |
第二章 勘探现状分析 |
2.1 勘探概况 |
2.1.1 研究区概况 |
2.1.2 阜阳地区勘探历程 |
2.2 地震资料品质分析 |
2.2.1 阜阳地区地震地质条件 |
2.2.2 2010 年前施工资料分析 |
2.2.3 2010 年后施工资料分析 |
2.2.4 影响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因素 |
第三章 多次反射折射波成因分析及压制 |
3.1 多次反射折射波成因分析 |
3.1.1 多次反射折射波的表现特征分析 |
3.1.2 多次反射折射波的一般形式 |
3.1.3 多次反射折射波的运动学性质 |
3.2 多次反射折射波的压制 |
3.2.1 采集参数对多次反射折射波的影响 |
3.2.2 多次反射折射波对资料的影响 |
3.2.3 常规压制方法及局限性 |
3.2.4 多域减去改进法研究及应用 |
3.3 折射波信息的应用 |
3.3.1 利用折射信息提高速度分析精度 |
3.3.2 利用折射信息分析浅层地震地质结构 |
3.3.3 利用折射信息进行静校正处理 |
第四章 其他噪音成因分析及压制方法研究 |
4.1 面波形成机理研究 |
4.2 面波的特征分析 |
4.3 采集因素对面波的影响 |
4.3.1 面波与组合距的关系 |
4.3.2 面波与道间距的关系 |
4.3.3 面波与采集频率的关系 |
4.4 面波压制方法研究 |
4.4.1 区域滤波法 |
4.4.2 频波域滤波法 |
4.4.3 频率偏移距域滤波法 |
4.4.4 强能量自适应衰减法 |
4.4.5 四种方法对比分析 |
4.5 其他噪音分析 |
4.5.1 异常噪音对资料处理的影响 |
4.5.2 异常噪音压制方法 |
4.5.3 异常噪音压制效果 |
第五章 应用实例及效果分析 |
5.1 2010 年采集二维资料处理 |
5.1.1 精细的叠前相干噪音的衰减 |
5.1.2 层析静校正技术的应用 |
5.1.3 速度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
5.2 2011 年采集二维资料处理 |
5.2.1 多域去噪处理技术的应用 |
5.2.2 DMO技术的改进及应用 |
5.3 处理效果分析 |
5.3.1 2000~2003年采集二维资料的处理效果分析 |
5.3.2 2010年新采集测线处理效果分析 |
5.3.3 2011年新采集测线处理效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高频面波在速度非递增水平层状模型中的频散特性及反演(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高频面波方法研究现状 |
1.3 本文篇章结构 |
第二章 面波频散能量成像方法的分辨率 |
2.1 面波频散能量成像算法 |
2.1.1 τ-p变换法 |
2.1.2 f-k变换法 |
2.1.3 相移法 |
2.1.4 频率分解和倾斜叠加法 |
2.1.5 高分辨率线性拉东变换法 |
2.2 五种成像方法的分辨率比较 |
2.3 频率分解和倾斜叠加法的改进 |
第三章 速度非递增层状模型的面波频散特性 |
3.1 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正演 |
3.1.1 瑞雷波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算法 |
3.1.2 勒夫波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算法 |
3.1.3 频散函数族 |
3.1.4 针对低速半空间模型的算法修正 |
3.2 速度非递增层状模型的面波频散特性分析 |
3.2.1 速度递增模型 |
3.2.2 低速夹层模型 |
3.2.3 高速夹层模型 |
3.3 低速夹层模型的进一步探讨 |
第四章 速度非递增层状模型的面波频散曲线敏感度 |
4.1 速度递增模型频散曲线的敏感度 |
4.2 低速夹层模型频散曲线的敏感度 |
4.3 高速夹层模型频散曲线的敏感度 |
4.4 频散曲线敏感度与模型速度差的关系 |
第五章 低速夹层模型的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 |
5.1 阻尼最小二乘算法 |
5.2 差分进化算法 |
5.3 模型实验及反演方法效果 |
5.3.1 弱低速夹层模型一 |
5.3.2 弱低速夹层模型二 |
5.3.3 强低速夹层模型一 |
5.3.4 强低速夹层模型二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瑞雷波无损检测系统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参考文献 |
2 研究原理 |
2.1 虚拟仪器原理 |
2.1.1 虚拟仪器的概念 |
2.1.2 虚拟仪器的组成与分类 |
2.1.3 虚拟仪器技术的优势 |
2.1.4 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 |
2.2 瑞雷波检测原理 |
2.2.1 瑞雷波的基本特点 |
2.2.2 瑞雷波检测方法 |
2.2.3 频散曲线反演 |
参考文献 |
3 构建瑞雷波无损检测系统 |
3.1 硬件的选择 |
3.2 瑞雷波无损检测系统的构建 |
3.2.1 NI-DAQmx任务创建 |
3.2.2 信号采集模块的设计 |
3.2.3 信号处理及显示模块设计 |
3.2.4 分析及显示模块设计 |
3.2.5 帮助模块设计 |
参考文献 |
4 水泥混凝土基层脱空试验研究 |
4.1 工程概况 |
4.2 试验方法 |
4.3 试验结果 |
4.4 试验分析 |
4.5 试验结果验证 |
4.6 试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5 沥青混凝土路面脱空试验研究 |
5.1 工程概况 |
5.2 试验方法 |
5.3 试验结果 |
5.4 试验分析 |
5.5 试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6 土层地质分层试验研究 |
6.1 工程概况 |
6.2 试验方法 |
6.3 试验结果 |
6.4 试验分析 |
6.5 试验结果验证 |
6.6 试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瑞雷波“之”形速度—深度曲线的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足石刻北山168窟围岩病害高频瑞雷波成像[J]. 向俊锋,周仕礼,蒋晓菁,麻润杰,王若璇,魏猛.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21(04)
- [2]基于频率-贝塞尔变换方法从背景噪声中提取高阶面波频散曲线并反演美国大陆三维横波速度结构[D]. 吴高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3]基于弹性波法的输水隧洞衬砌质量检测方法研究[D]. 王艳龙. 吉林大学, 2020(08)
- [4]堤坝管涌隐患探查技术研究[J]. 张雄华,申志高,申权. 湖南水利水电, 2019(03)
- [5]基于背景噪声成像的辽宁白云金矿区速度结构研究[D]. 李选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6]贵阳地铁车站基坑岩溶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及工程验证[J]. 王均,刘磊,张岳,孙进忠,王文轩,李高,周富彪.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6)
- [7]地质异常体瑞雷波正演模拟及频散特征研究[D]. 邱坤南. 福州大学, 2018(03)
- [8]阜阳地区地震噪音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D]. 王智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9]高频面波在速度非递增水平层状模型中的频散特性及反演[D]. 沈超. 中国地质大学, 2017(01)
- [10]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瑞雷波无损检测系统的开发研究[D]. 梁化洋. 郑州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