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嘉德二零零三年秋季拍卖会中国瓷器 工艺品成交前十名(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军[1](2020)在《审视二〇一九年秋拍》文中研究说明一拍卖之瓜——春拍摘不尽,秋拍新又生2019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是越来越平淡的一年,看不到调整蛰伏中的机会,总体行情未有起色。影响拍卖市场发展的因素首先是整体经济环境呈现平稳下滑的态势,中美经贸摩擦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其次是社会流动资本全面收紧,直接影响到拍卖市场资金流入。另外,拍品真伪、收藏回报影响到市场的自身信心。2019年秋季拍卖季中3件书画拍品突破2亿元,有人惊呼"艺术品
李林俐[2](2018)在《艺术品基金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艺术品基金属于艺术管理的研究范围,艺术管理是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艺术品基金是以艺术品交易为目的的资金聚合现象。论文第一章提出艺术金融菱形的理论框架,绘制出艺术品基金在这一框架中所处的位置,并综合跨学科的理论资源探讨菱形的阴影区域——艺术市场,尤其是关涉到艺术品基金的理论,作为研究艺术品基金的理论基础。按照艺术品基金的历史演变线索,第二、三、四章分别研究艺术品基金的历史原型、艺术品投资基金和当代中国的艺术品基金。第二章追溯艺术品基金的原型。由艺术收藏家、交易商、博物馆等个人或者机构组织的聚合资金共同购买艺术品的联合财团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他们聚集资金、联合购买艺术品的现象是艺术品基金的起源。第三章研究艺术品投资基金。随着1960年代“艺术作为投资”观念的普遍流行,作为金融工具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成为主流。艺术品投资基金在金融机构的参与、私募股权模式的挪用、金融团队的加入、投资流程的理性化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金融化特征。为了实现“为金钱而艺术”的目标,不同的艺术品投资基金采用分散化策略、聚焦化策略,或者机会策略等策略中的一种或几种,投资不同风格、时代、地域的艺术作品。通过与艺术交易商、拍卖行,以及博物馆等艺术市场参与者构成的网络,艺术品基金在艺术市场中购买、展览、租借、销售藏品,努力获得一种“价格炼金术”的效果。第四章探讨当代中国的艺术品基金。金融危机之后,西方投资艺术品基金的热情转淡,但是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高度繁荣,2010年左右,中国的艺术品基金蜂拥而起,成为全球艺术品基金发展的重镇。与西方的艺术品基金相比,中国艺术品基金呈现出了以艺术品信托为主流、中国艺术为投资方向、文交所作为退出渠道的尝试等方面的本土特色,但是也存在问题和挑战。第五章总结和反思艺术品基金的价值、限度以及悖论。艺术品基金在帮助投资者降低风险、获得金融与非金融的多重收益方面具有积极的价值,同时也能为艺术世界提供物质和渠道支持,但是在成功率、符号资本,以及参与者方面,艺术品基金仍然存在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作为艺术品与金融相结合的产物,艺术品基金在价格权威与内在价值、工具理性与品味变化、经济利益与艺术道义方面的悖论值得学界重视和思考。
刘晶晶[3](2017)在《大玄珍秘—《方氏墨谱》图像考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明万历时期徽州制墨家方于鲁《方氏墨谱》为研究对象,从墨谱图像入手,进行图像学分析,梳理墨谱图像与博古和考古图谱、书画、碑帖等其他媒材图像之间的关联。在讨论《方氏墨谱》出版背景及参与制谱的相关人员个人经历的前提下,着重于墨图图像来源的追溯及墨图铭文与墨印的辨明,并进一步讨论晚明艺术风格的“复古”与“拟古”倾向。首章从贡布里希所说的“普通知识”角度,讨论《方氏墨谱》实际上是一部包含天、地、人三才图像的“普通知识”集成,也是一部图像化类书,并综述墨谱图像的各类源头。第二章讨论中国人的分类思维以及《方氏墨谱》的分类特点和“三教合一”倾向,并从墨谱文章与墨品实例分析《方氏墨谱》并非以往学者所认定的墨产品目录,墨谱出版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打击当时已经相当严重的盗仿方于鲁墨。第三章接续前章,进一步揭示《方氏墨谱》可以看作是明万历时期精英文人与名流的一个风雅游戏成果;从《方氏墨谱》的最大支持者汪道昆的个人经历与趣味,探讨他对于墨谱图铭等具体细节的影响,同时揭示墨图所显示的汪道昆交游圈文士与官员的定制墨,并厘清墨谱的参与者自制墨问题以及文士制墨传统。第四章分别从博古图谱、法帖与印谱、铜镜与书画四个方面辨析《方氏墨谱》的图像来源。第五章将《方氏墨谱》与《古玉图谱》进行图像比对,证明《古玉图谱》借鉴了《方氏墨谱》约四分一的图像,是为明清托名于宋代的伪古玉图书。
蒙妍[4](2014)在《大块自有真本在 ——黄山题材绘画作品图式风格之衍变研究及其艺术市场分析》文中认为作为一个以地域展开的个案,黄山在明清画坛乃至近代画史上是相当重要的表现母题。黄山画家群体围绕黄山展开的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在明末清初是为兴盛,冲破了当时江浙画坛一味摹古,为宋人笔墨和图式笼罩的陈陈相因氛围,其借山水之姿挟裹独具的山林之气,师古人兼师造化所倡导的写生记游给画坛带来富有活力的新风,其拨乱反正之艺术胆识在明清画坛确有不朽功德。黄山画家群的主体力量包括渐江、石涛、梅清、戴本孝等,他们中既有徽州本地域的画家,又有外来画家的参与,因为和黄山的因缘际遇而将其艺术生涯与这座名山紧紧相联,明末清初四僧中的三人均与黄山有不解之缘便恒是一例。黄山画家群重写生、不泥古的笔墨追求和卓尔不群、独具个性的艺术品格,并赋予了黄山以不同的性格特质,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地域画家群体,在清初画坛引领一时之重要艺术潮流。这既是徽州特殊的地理及人文环境所造就的,亦和诸多画家于绘画本体意义上所做出的建设性贡献相关,他们各自的与黄山紧密相联的艺术探索实践,共同改变了清初画坛一时之风气,予山水绘画史上关于造化与心源如何对接、笔墨图式的个性如何确立、传承脉络轨迹如何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键性启示。黄山松云的奇姿滋养了安徽亦即黄山地区为活动中心的画家群体,在时程式化日益严重的山水画坛,具有绝尘俗流、振聋发聩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0世纪中后期,黄山的声名日盛,成为山水画家朝圣之地。这固然与梅清、渐江、石涛师法造化相联系,并是为传统中国画寻找内部突破以完成与现代之对接的一个可行艺术实践路径。黄山样式和母题的拓展缘于李瑞清、张大千包括黄宾虹等人的推广和躬身以践,特别是山水大师黄宾虹的绘画理论与实践完成了对黄山画脉的总结与创变,发展开拓了黄山画家群的绘画传统与现代承接的新生长点和潜在联系,使这一画脉在中国美术史上以鲜明个性和艺术魅力彪炳史册。黄山画家群的形成,与其时徽州地区特定的综合文化系统有着诸多关联。其中徽商对这一群体的产生、兴盛的鼎力赞助,至关重要。以黄山图的艺术视点,探讨黄山形象的艺术生成规律和创作启示,剖析特定时代的文化架构中,各类人群之间与社会情境的勾连,这是为绘画史与社会史、文化史、观念史、经济史、区域史交相融汇的问题。经济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在黄山画家群绘画作品中可得以明晰和具体的体察,以此为一个观照点,本文力求在徽商与黄山画家群的交游考证、艺术品经营与赞助、主要作品的脉络流向以及黄山图在艺术市场的整体表现、接受者的反应和投资取向等方面,对艺术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联作了客观分析。可以相信的是,黄山题材绘画作品经历史磨砺后,其于艺术史中所具学术地位及美学价值恒久闪光,可开拓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赵梦莹[5](2013)在《当下艺术品市场瓷杂部分价格走势分析 ——以2012年秋拍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摘要:和2011年相比,2012年的秋拍的成交率和成交量都有明显的下降。数据研究显示,市场资金对明清官窑精品瓷依然青睐有加,但是市场在这一年中愈加理性,“天价”频现的情况有所改观。市场在不断调整的同时,一些新的投资点也在悄然兴起,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民国瓷和清中晚期官窑瓷器的成交价逐年走高。总体而言,瓷器市场在回归理性的调整中进一步走向成熟,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规范的必然之路。
范贺[6](2013)在《艺术市场影响下的景德镇粉彩艺术现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景德镇的粉彩艺术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事粉彩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的思维方式、生活状况、社会地位等都有了显着的提升,他们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式也受到来自艺术市场的影响,与此同时,还受到包括政治、经济、消费者审美需求、作者对粉彩的情感以及粉彩价值提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艺术的市场化、商业化是影响景德镇的粉彩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景德镇的粉彩艺术创作主体的变化,必将促使景德镇当代粉彩艺术在艺术市场中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本文在尽可能全面调研和分析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景德镇粉彩艺术的市场现状,并且分别从景德镇粉彩艺术的分类、粉彩从业人员的生存状况、粉彩艺术的消费群体、营销模式等多个角度,梳理当代景德镇粉彩艺术在艺术市场中的交易现状,以此来探讨当代景德镇粉彩艺术受市场环境影响的变化。本文探析了景德镇粉彩艺术在艺术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加大对粉彩艺术的宣传”、“调动艺术家应对市场的积极性”、“建立较为完善的粉彩营销机构”等策略,来促进景德镇粉彩艺术的良性发展。
周益民,张峥[7](2013)在《武汉地区艺术市场运营模式研究——以湖北诚信拍卖有限公司运营情况为例》文中提出艺术品拍卖已成为艺术品交易的主要途径,但拍卖这一行业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在中国刚刚起步。由于起步较欧洲国家晚,且历经波折,因此目前拍卖市场运营机制还不够完善和规范,尤其是在中部地区,艺术品拍卖市场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营规模。虽然在中部地区支点城市的武汉,目前有着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但是其成交总额远远不及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探讨武汉地区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运营模式以及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未来更好地运作及各艺术品拍卖公司健康发展。
彭浦[8](2013)在《热点缺乏行情不振,亿元拍品难见踪影——从2012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秋拍看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嘉德作为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向标,对艺术品行情的走向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012年嘉德艺术品秋季拍卖会成绩并不理想,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油画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等各专场的总成交额仅为17.45亿元人民币,而先期开拍的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成交情况也不容乐观,成交数量和
吴伟忠[9](2013)在《回调趋势已确立,亿元藏品难以再现——从2012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秋拍看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嘉德作为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向标,对艺术品行情的走向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012年嘉德艺术品秋季拍卖会已于日前在北京落槌,但拍卖成绩并不理想。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油画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等各专场的总成交额仅为17.45亿元人民币,而先期开拍的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成交情况也不容乐观,成交数量和成交总额均显着下降。很显然,2012年秋拍行情在继2012年春拍回调后,已呈现进一步下滑之态势。
姜黎黎[10](2012)在《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及大陆个体收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快速崛起,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在国内外日益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随着人们不断提升的精神追求和不断积淀的人文认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重视以及品鉴、收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热度。在此过程中,中国当代艺术品交易的也日益蓬勃发展,并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平实理性的态度出发,以中国当代艺术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为线索,结合其大陆艺术品市场的兴起、成长分析,尝试在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值标准探讨中,引发出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中国当代艺术大陆个体收藏群体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近年来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理论建树,希望能从较为客观的角度还原、记录中国当代艺术大陆个体收藏的现状;同时,也力图站在中国当代艺术理论构建与市场产业链发展的角度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有关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历程、态势讨论,从而能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相关人士提供资讯、线索,并引发更多相关人士对此课题进行更加深入、透彻的研究。
二、中国嘉德二零零三年秋季拍卖会中国瓷器 工艺品成交前十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嘉德二零零三年秋季拍卖会中国瓷器 工艺品成交前十名(论文提纲范文)
(1)审视二〇一九年秋拍(论文提纲范文)
一拍卖之瓜—春拍摘不尽,秋拍新又生 |
二《无限风光》不在有,拍场茫茫盼《初晴》 |
三拍海掇英,瓷言片语 |
四又见叫停 |
五昨日“英雄”今何在? |
六希望和风险 |
(2)艺术品基金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
一、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与“基金”的结合 |
二、创新点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三、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第三节 论文思路与篇章安排 |
第一章 跨学科视野中的艺术市场:艺术金融菱形理论框架下艺术品基金的知识语境 |
第一节 艺术学视野下的艺术市场:历史脉络和当代发展 |
一、西方艺术市场的历史渊源和当代发展 |
二、中国艺术市场的历史渊源和当代发展 |
第二节 金融学视野下的艺术市场:价格指数与金融属性 |
一、艺术品价格指数与影响艺术价格的因素 |
二、投资组合理论与艺术品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 |
第三节 社会学视野下的艺术市场:诸参与者构成的网络 |
艺术家 |
艺术交易商 |
拍卖行 |
收藏家 |
博物馆/美术馆 |
博览会 |
艺术批评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集资购买艺术品的联合财团:艺术品基金的历史原型 |
第一节 富裕收藏家组织的联合财团 |
一、集资购买文艺复兴老大师画作的布里奇沃特联合财团 |
二、集资购买20世纪早期现代艺术的熊皮艺术基金 |
第二节 艺术交易商组织的联合财团 |
一、集资购买18世纪荷兰画作的帕耶联合财团 |
二、集资购买现代艺术(立体主义画作为主)的卡恩维勒联合财团 |
第三节 博物馆组织的联合财团——卡尔贝克联合财团 |
一、远东古物博物馆与卡尔贝克 |
二、集资购买中国艺术:卡尔贝克联合财团的三次探索 |
第四节 价值与传承:联合财团的启示 |
一、联合财团聚资购买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
二、联合财团的当代传承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艺术与金融的联姻:作为投资工具的艺术品基金 |
第一节 艺术投资观念的流行: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文化语境 |
一、艺术经济着作对“艺术作为投资”的关注 |
二、报纸、杂志对“艺术作为投资”观念的传播 |
第二节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金融化特征 |
一、金融机构: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核心组织者 |
二、私募股权:艺术品投资基金对金融模式的挪用 |
三、金融专家: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复合型管理团队 |
四、投资流程: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理性化投资方式 |
第三节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 |
一、投资不同的艺术风格、时代、门类:艺术品基金的分散化策略 |
二、集中投资某种艺术风格、时代、门类:艺术品基金的聚焦化策略 |
三、投资市场中处于价格洼地的艺术作品:艺术品基金的机会策略 |
第四节 艺术市场中的运作: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价格炼金术 |
一、艺术交易商(画廊)、艺术家的工作室、拍卖行、艺术博览会:艺术品基金藏品的基本来源 |
二、博物馆与投资者私人宅邸:艺术品基金藏品展示和保管的核心空间 |
三、艺术展、博览会和艺术家工作室等地的游览:艺术品基金组织的“艺术大旅行” |
四、拍卖行、交易商(画廊):艺术品基金的藏品出售的主要路径 |
第五节 案例分析: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25幅印象派和现代艺术 |
一、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艺术品投资的历史语境和总体框架 |
二、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藏品分析:以苏富比拍卖图录为依据 |
三、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投资的成功经验、争议和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移植中的创新:当代中国的艺术品基金 |
第一节 财富与政策:中国艺术品基金崛起的驱动因素 |
一、高净值人士的财富扩张与股票房地产投资渠道的受限 |
二、文化产业政策对艺术金融与艺术贸易的支持 |
第二节 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基本格局 |
一、中国艺术品基金的时间线索:以2011-2013为高峰期 |
二、中国艺术品基金的空间分布:以北京、深圳和江浙沪地区为中心 |
第三节 中国艺术品基金的本土特征 |
一、艺术品信托:中国艺术品基金的主流 |
二、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品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 |
三、文化产权交易所中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另类尝试 |
第四节 中国艺术品基金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
一、中国艺术品基金面临的问题 |
二、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发展对策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反思与推进:艺术品基金的价值、限度及悖论 |
第一节 艺术品基金的价值 |
一、资金资源的聚集与风险的降低 |
二、多重收益的获得:金融收益与非金融收益 |
三、艺术世界的物质后盾和销售渠道 |
第二节 艺术品基金的限度 |
一、有限的业绩记录 |
二、有限的符号资本 |
三、有限的参与者 |
第三节 艺术品基金的三重悖论 |
一、价格权威与内在价值 |
二、工具理性与品味变化 |
三、经济利益与艺术道义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西方艺术品基金 |
附录二:中国艺术品基金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清单 |
后记:灯光在隧道的尽头 |
(3)大玄珍秘—《方氏墨谱》图像考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方氏墨谱》——中国古典图像的“普通知识” |
第一节 纳须弥于芥子 |
第二节 古典的再生 |
第二章 《方氏墨谱》的分类与出版目的 |
第一节 中国类书的分类特点 |
第二节 《方氏墨谱》的分类与三教合一图像传统 |
第三节 《方氏墨谱》编撰出版之目的 |
第三章 《方氏墨谱》——文人的合作与游戏 |
第一节 汪道昆的方氏墨谱 |
第二节 【嘉禾重颖】与《方氏墨谱》定制墨 |
第三节 文士制墨的现状与传统 |
第四章 《方氏墨谱》图像来源 |
第一节 三古图三礼图 |
第二节 法帖与印谱 |
第三节 铜镜 |
第四节 书画 |
第五章 《方氏墨谱》与《古玉图谱》 |
第一节 古玉图摹仿墨图 |
第二节 《方氏墨谱》与两种《古玉图谱》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大块自有真本在 ——黄山题材绘画作品图式风格之衍变研究及其艺术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价值 |
二 选题的研究现状 |
三 选题的创新性 |
四 有关概念的使用 |
第一章 黄山及周边之综合生态环境的展开 |
第一节 黄山的历史脉络和地貌特质 |
1.1.1 黄山的远古文明溯源和历史变迁 |
1.1.2 黄山的山体地貌特质 |
1.1.3 黄山的旅游文化和活动个体的类型、心态 |
第二节 明末清初的纷乱时局与士人心态 |
1.2.1 易祚之际的社会背景 |
1.2.2 晚明士心的嬗变 |
1.2.3 遗民与逸民之转置 |
第三节 学术思潮的新趋势 |
第四节 徽商群体的鼎盛、世守与消长 |
1.4.1 徽商的繁荣发展和特质 |
1.4.2 明中叶鉴藏风尚的变迁和士商互动 |
1.4.3 晚明徽商鉴赏家的崛起 |
第五节 “远胜他邑”的区域特性和人文特质 |
1.5.1 徽州区域文化意识之建设 |
1.5.2 徽州手工制造业的发展 |
第二章 明清黄山画家群作品之笔墨与风格释读 |
第一节 画家与黄山之迹遇 |
2.1.1 渐江 |
2.1.2 石涛 |
2.1.3 梅清 |
2.1.4 髡残 |
2.1.5 戴本孝 |
第二节 古典山水画之创作机理 |
2.2.1 受与识 |
2.2.2 “物象之原”与“本体之观” |
2.2.3 游观之妙 |
2.2.4 关于写生 |
第三节 黄山图中文化意涵的凸显与地域意识的重奏 |
2.3.1 敢言天地是吾师 |
2.3.2 “至奇之境”与“至灵之境” |
第四节 “大块真我”之精神诉求与独立画格 |
2.4.1 题材的束缚力与张力 |
2.4.2 山水中的空间与时间 |
2.4.3 笔墨与风格样式的选择 |
2.4.4 母题元素的采用与黄山图之不同类型 |
第五节 图式与风格的个案分析 |
2.5.1 渐江 |
2.5.2 戴本孝 |
2.5.3 程邃 |
第三章 黄山画家群作品承传脉络与嬗变观照 |
第一节 关于“笔墨当随时代” |
第二节 风格与世变 |
3.2.1 从渐江到黄宾虹 |
3.2.2 浑厚华滋的审美新境 |
3.2.3 “画重内美”之传承 |
3.2.4 一以贯之的写生情怀 |
第四章 黄山题材绘画作品的艺术市场浅析 |
第一节 艺术品的徽商家族承传 |
第二节 黄山主要画家与徽商的艺术交游情况 |
第三节 经济学基本理论对艺术品拍卖市场价格的影响 |
4.3.1 几个基本的经济学理论 |
4.3.2 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 |
第四节 美术学研究、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品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 |
4.4.1 美术学研究对艺术品市场价格的指向性 |
4.4.2 社会审美风尚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 |
第五节 黄山题材绘画作品的拍卖情况及分析展望 |
结语 |
图版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当下艺术品市场瓷杂部分价格走势分析 ——以2012年秋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二. 2012年海外市场(包括香港)秋拍瓷杂部分的市场变化 |
2.1. 明清精品瓷取代宋元高古瓷成为海外瓷杂拍场的焦点 |
2.2 高古瓷的“黯然失色”及其原因 |
2.2.1 高古瓷的概念 |
2.2.2 高古瓷的市场走势 |
三. 2012年中国市场秋拍瓷杂部分的总体情况 |
3.1 北京保利2012年秋拍瓷杂部分整体情况 |
3.2 中国嘉德2012秋拍瓷杂部分整体情况 |
3.3. 北京瀚海2012秋拍瓷杂部分的整体情况 |
3.4 北京匡时2012年秋拍瓷杂部分整体情况 |
3.5 中国市场2012年秋拍瓷杂部分的共性 |
四. 中国市场2012年秋拍瓷杂部分市场分析 |
4.1. 中国市场2012年秋拍瓷杂部分成交量同比下降明显 |
4.2. 中国市场2012年秋拍瓷杂部分成交量环比下降明显 |
4.3 高价瓷市场回归理性 |
4.3.1 2011、2012年瓷杂成交价前十位对比 |
4.3.2 个案分析之贲巴瓶 |
4.3.3 个案分析之永乐青花 |
4.4. 市场进一步分化,价格分布趋向合理 |
4.4.1 个案分析之乾隆青花 |
4.4.2 悄然兴起的民国瓷 |
4.4.3 清中晚期官窑瓷整体属于上升趋势 |
(一) 清中晚期官窑瓷市场价格上升的背景 |
(二) 清中晚期官窑瓷的概念 |
(三) 清中晚期官窑的市场走势 |
五. 影响艺术品价格波动的几个要素 |
(一) 影响艺术品市场价格的内在因素 |
(二) 影响艺术品市场价格的外在因素 |
六: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6)艺术市场影响下的景德镇粉彩艺术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1.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2 发展趋势 |
2 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概况 |
2.1 陶瓷艺术品与陶瓷工艺品的区别 |
2.2 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的构成 |
2.2.1 景德镇陶瓷艺术一级市场 |
2.2.2 景德镇陶瓷艺术二级市场 |
2.3 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的现状 |
2.3.1 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的成交现状 |
2.3.2 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的主要营销模式 |
3 艺术市场影响下当代景德镇的粉彩艺术 |
3.1 当代景德镇粉彩艺术的现状 |
3.1.1 仿古粉彩瓷的现状 |
3.1.2 新形式的粉彩艺术 |
3.2 粉彩从业人员的生存状况 |
3.2.1 生活环境的变化 |
3.2.2 社会地位的提升 |
3.2.3 创作热情的激发 |
3.3 粉彩艺术的消费群体 |
3.3.1 收藏机构和收藏家 |
3.3.2 需要树立文化形象的企业、商人 |
3.3.3 普通艺术消费者 |
4 艺术市场对粉彩现状的影响 |
4.1 艺术市场对粉彩的促进 |
4.2 艺术市场对粉彩的制约 |
5 景德镇粉彩的发展与现实策略 |
5.1 景德镇粉彩的发展 |
5.1.1 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再创造 |
5.1.2 对外来艺术的借鉴 |
5.2 景德镇粉彩发展的现实策略 |
5.2.1 加大对粉彩艺术的宣传力度 |
5.2.2 调动艺术家应对市场的积极性 |
5.2.3 建立较为完善的粉彩研究营销机构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硕士毕业生信息表 |
(7)武汉地区艺术市场运营模式研究——以湖北诚信拍卖有限公司运营情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现状 |
二、武汉地区艺术拍卖市场及影响因素 |
(一) 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 |
(二) 中介机构。 |
(三) 藏家及企业消费者。 |
(四) 大众消费者。 |
三、湖北诚信拍卖有限公司运营情况调查 |
(一) 诚信拍卖流程。 |
(二) 拍卖结果分析。 |
1. 总体成交结果分析。 |
2. 各专场拍卖情况分析。 |
(9)回调趋势已确立,亿元藏品难以再现——从2012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秋拍看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论文提纲范文)
▲苏富比、嘉德秋拍成交额显着下降 |
▲中国书画行情仍可圈可点 |
▲瓷器杂项拍卖亮点不多 |
▲当代艺术作品遭遇寒流袭击 |
(10)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及大陆个体收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章 :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综述及其发展历程 |
第一节: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综述 |
第二节: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
1.中国当代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 |
2.中国当代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 |
3.中国当代艺术进入21世纪的发展 |
第三节: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格局变化 |
第二章 :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大陆市场及其特点 |
第一节:中国当代艺术品大陆市场总体特点 |
第二节: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大陆市场发展与分析 |
1. 20世纪80及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品大陆市场的出现及发展 |
2. 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品大陆市场表现 |
3.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大陆个体收藏分析 |
第一节:中国当代艺术品大陆收藏群体的兴起 |
第二节:中国当代艺术品大陆收藏群体的趣味与收藏经验分析 |
第四章 :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大陆市场及个体收藏前景展望 |
第一节:中国当代艺术品大陆市场前景展望 |
1.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创作与市场成交趋势展望 |
2.中国当代艺术品与资本结合趋势展望 |
第二节:中国当代艺术品大陆个体收藏发展可能性的展望 |
1.个体收藏的体系化、美术馆化的可能 |
2.个体收藏影响、推动艺术创作的可能 |
3.个体收藏圈层化、组织化的可能 |
4.由艺术品收藏引发商业化产业化的可能 |
结语 |
注释 |
附录 |
后记 |
四、中国嘉德二零零三年秋季拍卖会中国瓷器 工艺品成交前十名(论文参考文献)
- [1]审视二〇一九年秋拍[J]. 王志军. 文物天地, 2020(04)
- [2]艺术品基金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李林俐. 东南大学, 2018(05)
- [3]大玄珍秘—《方氏墨谱》图像考辨[D]. 刘晶晶. 中国美术学院, 2017(04)
- [4]大块自有真本在 ——黄山题材绘画作品图式风格之衍变研究及其艺术市场分析[D]. 蒙妍. 南开大学, 2014(04)
- [5]当下艺术品市场瓷杂部分价格走势分析 ——以2012年秋拍为例[D]. 赵梦莹. 复旦大学, 2013(04)
- [6]艺术市场影响下的景德镇粉彩艺术现状研究[D]. 范贺.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3(01)
- [7]武汉地区艺术市场运营模式研究——以湖北诚信拍卖有限公司运营情况为例[J]. 周益民,张峥.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3)
- [8]热点缺乏行情不振,亿元拍品难见踪影——从2012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秋拍看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J]. 彭浦. 金融经济, 2013(01)
- [9]回调趋势已确立,亿元藏品难以再现——从2012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秋拍看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J]. 吴伟忠. 收藏界, 2013(01)
- [10]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及大陆个体收藏研究[D]. 姜黎黎. 中央美术学院,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