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颅底骨折耳鼻出血及脑脊液漏116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姚浩,陈腾达,郭协力[1](2019)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行颅底重建的重要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手术同期行颅底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清除挫裂伤同时行颅底重建48例作为观察组,清除挫裂伤未同期行颅底重建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早期,两组影像学均未见明显异常,除1例颅前中窝底广泛粉碎性骨折外,术后GC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但两组GC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随访2~9个月,观察组发生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2例;对照组发生脑脊液漏9例,颅内感染6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病人行预防性颅底重建重要且必要,可以减少迟发性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王飞[2](2017)在《进展性出血性颅脑外伤的临床评估与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颅脑外伤是仅次于四肢伤的常见损伤,大多由于交通事故所致,此外坠落、跌倒、暴力外伤等所致也并不少见。尽管多年以来,颅脑损伤院前急救和诊治技术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颅脑损伤而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仍然高居身体损伤之首。颅脑外伤后进展损伤的主要因素有出血、缺血、脑水肿,其中出血损伤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恶化,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能见到入院后高GCS分值患者病情进展变化,给初次病情评估带来一定困难。目前对于颅脑外伤进展出血性损伤的研究不少,但仍有如下缺憾,1)对于有些因素大家的研究结果仍有争议或是并未涉及;2)缺乏进展出血损伤的量化预测体系。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回顾性分析,查找颅脑外伤进展的流行病学因素,并尝试建立一个评估体系,可以通过简单评估,对就诊颅脑外伤有初步评价,为病情分级及相应监护、抢救带来一定指导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颅脑外伤后出现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查找危险因素;尝试建立颅脑外伤分级体系,并检验分级体系对颅脑外伤进展、预后的有效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性研究13.01-16.06期间的颅脑外伤患者,纳入标准按照1)颅脑外伤患者2)影像学至少具备以下表现之一:(1)颅骨骨折(2)脑挫伤(3)脑内血肿(4)中线移位(5)脑肿胀(6)点灶出血点(7)弥散轴索损伤(8)蛛网膜下腔出血(9)颅底骨折(10)颅内积气3)影像学阴性,但难以用其他系统疾病解释的昏迷、精神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功能缺失4)首次头颅CT检查均为急诊或入院时完成5)均行至少一次头颅CT复查;排除标准按照1)入院时需急诊外科干预2)3月内抗凝治疗史3)小于15岁4)入院时明确的慢阻肺、肝病、血友病、恶性肿瘤等可能影响凝血系统功能疾病5)合并其他系统较为严重多发伤。共386例颅脑外伤病人符合标准纳入研究范围,将病人分为颅脑外伤进展组及对照组,其中颅脑外伤进展组的定义为:复查CT较初次CT显示新出现脑挫裂伤及新发颅内血肿,或原有的脑挫裂伤、颅内血肿体积增加,且超过首次CT影像25%以上。收集两组病人入院时年龄、血压、GCS评分、凝血功能、止血药物、CT影像等基本信息,从而对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第二部分,综合危险因素指标,根据CT影像学表现,尝试建立外伤分级体系。386名患者根据分级体系得分高低依次编入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分别统计低、中、高危险组中颅脑外伤进展出血损伤发生率、各个分组中入院24小时时GCS下降值(如患者病情进展,需在24小时内手术治疗,则取手术前GCS评分为最后计分)及出院时患者GOS分级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在颅脑外伤进展因素分析中,年龄、首次CT距离受伤的时间、多发颅骨骨折、血肿大小、中线移位大小、入院GCS评分、伤后GCS下降值、蛛网膜下腔出血、D-二聚体为影响因素;而性别、受伤机制、入院血压、血糖、凝血功能、止血药物使用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D-二聚体≥4mg/L、GCS下降值(伤后4-6h)≥2为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通过我们建立的分级体系,发现211例低危险分组中有16例患者出现进展损伤,106例中危险分组中18例患者出现进展损伤,69例高危险分组中29例出现进展损伤,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GCS分值下降2.16±1.32,中危组分值下降1.68±1.45,低危险组分值下降1.31±1.06,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中GOS计分为2.09±1.05,中危组计分为3.55±1.03,低危组计分为4.07±2.02,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65岁、D-二聚体≥4mg/L、GCS下降值(伤后4-6h)≥2为颅脑外伤进展出血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颅脑外伤分级体系可以对颅脑外伤进展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刘静,刘迪,王艳梅,宋影[3](2015)在《颅底骨折患者脑脊液漏的治疗及护理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颅底骨折患者脑脊液漏的治疗及护理进展,包括脑脊液漏的诊断,基本治疗、保守治疗的护理,手术治疗的护理等。认为做好脑脊液漏的病情观察,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配以精心的护理,可以很大程度地促进患者脑脊液漏的愈合,减少颅内感染,使患者早日康复。
彭卫华,段强,常会民,姚雪峰[4](2014)在《外伤性脑脊液漏的诊疗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2例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分别给予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腰大池置管引流,开颅颅底重建脑脊液漏修补术。结果:62例患者中,38例保守治疗后痊愈,10例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好转,6例行腰大池置管引流加延期颅底骨折重建脑脊液漏修补术痊愈,14例急诊开颅手术并行颅底骨折重建脑脊液漏修补术,其中有13例痊愈,1例因颅内感染死亡。结论:外伤性脑脊液漏多可给予保守治疗痊愈,严重的需手术治疗。
唐从耀,何明钎,张运忠,张晓瑜,毛志森[5](2013)在《急诊救治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患者在急诊救治阶段如何快速有效止血,尽可能保持其生命体征平稳,为脑外专科进一步治疗赢得机会和争取时间,以期降低此类病例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008-01-2013-01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患者25例病历资料。我们是采用改良止血法-将粘附有立止血粉剂的明胶海绵分别缚于两条气囊导尿管的气囊处,自口腔回拉至咽后壁和鼻咽部,对出血部位填塞封闭止血。结果:目前我们所完成的25个病例,均能成功止血,止血有效率100%;25例患者中,21例平稳收住脑外科作进一步治疗,4例死于急诊科;改良止血法平均操作时间为4.6min。结论:用改良止血法对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患者行紧急止血处理,操作快速、止血彻底、效果显着,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毛桂康[6](2013)在《颅底骨折伴后组神经损伤临床分析》文中提出颅底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属于颅脑损伤的重要病症之一[1]。颅底骨折广泛受到临床重视,其关键性并不在于骨折本身,而是因骨折所致的患者脑膜撕裂、脑内颅神经损伤、脑内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将直接影响治疗和转归,并给患者的其家庭带来负担与隐忧。随着近些年神经科医学的不断发展,对颅底骨折伴发后组神经损伤也逐渐重视起来,但由于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目前的文献研究尚集中在个案记录方面,对病例的整体分析较少[2,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颅底骨折伴发后组神经损伤患者60例进行临床治疗与研究,报道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
傅敏,张陆弟,励琤,叶宁,陈晓[7](2013)在《压力阶段性递增高压氧综合治疗颅底骨折伴视神经损伤一例》文中指出颅脑外伤时视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15%4.00%,常由额部或额颞部的外伤引起,特别是前颅窝底骨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可造成不可逆转的失明,失明率可高达40%50%。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往往欠佳。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可显着提高疗效。高压氧治疗越早疗效越好,而颅底骨折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可能引起气颅或逆行颅内感染,特别是早期高压氧治疗。如何解决这一治
韩丽梅,刘兴本[8](2013)在《颅底骨折临床表现法医学分析38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选取38例颅脑外伤的病例,通过分析螺旋CT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探讨临床表现对颅底骨折诊断的意义。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颅脑外伤均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12月期间收治的因颅脑外伤怀疑颅底骨折而
李春晖,丁亚楠,崔凯[9](2009)在《颅底骨折合并严重耳道出血三例》文中提出
崔佳嵩,石传江,刘滨,杨涛,杨波[10](2009)在《颅底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总结颅底骨折及其并发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颅底骨折并发症的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因颅底骨折并发症致死6例,遗留颅神经损伤21例。结论颅底骨折大多不需要处理,但在合并有并发症时应及时明确诊断及采取相应正确治疗,大多效果良好。
二、颅底骨折耳鼻出血及脑脊液漏116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颅底骨折耳鼻出血及脑脊液漏11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行颅底重建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图1~2;表1) |
1.1 研究对象 |
1.2 手术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图1~2;表1) |
3 讨论 |
(2)进展性出血性颅脑外伤的临床评估与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颅脑外伤进展性因素分析 |
1.1 临床资料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1.3 进展颅脑外伤诊断标准 |
1.2 一般资料 |
1.3 统计学方法 |
1.4 结果 |
1.5 讨论 |
1.5.1 进展性出血颅脑外伤发现及定义演变 |
1.5.2 迟发进展性脑损伤的好发部位和血肿类型 |
1.5.3 PHI发病机制与高危因素P |
1.5.4 其他因素与进展颅内出血损伤 |
1.5.5 进展性颅脑出血性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 |
1.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建立进展颅脑外伤分级体系并评估 |
2.1 临床资料 |
2.2 建立颅脑外伤分级体系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结果 |
2.5 讨论 |
2.5.1 颅脑外伤概论 |
2.5.2 颅脑损伤类型 |
2.5.3 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
2.5.4 辅助检查 |
2.5.5 颅脑进展损伤的治疗 |
2.5.6 颅脑外伤分级评分及预后 |
2.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进展性出血性颅脑外伤的临床评估与机制探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3)颅底骨折患者脑脊液漏的治疗及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脑脊液漏的诊断 |
1.1 临床症状 |
1.2 体征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影像学检查 |
2 脑脊液漏的治疗 |
2.1 保守治疗 |
2.2 手术治疗 |
2.2.1 术前定位 |
2.2.2 开颅修补术 |
2.2.3 经鼻内镜修补术 |
3 护理 |
3.1 一般护理 |
3.2 营养支持的护理 |
3.2.1 经口进食及食物选择 |
3.2.2 早期及充足的肠内营养 |
3.3 脑脊液漏观察 |
3.4 颅内压监测的护理 |
3.4.1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
3.4.2 颅内压降低的护理 |
3.5 预防颅内感染 |
3.5.1 颅内感染现状 |
3.5.3 局部舒适护理 |
3.5.4 其他预防对策 |
3.6 腰池置管持续引流的护理 |
3.6.1 妥善固定 |
3.6.2 引流速度及引流量 |
4 讨论 |
4.1 脑脊液鼻漏一般不难确诊, 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即可。 |
4.2 对脑脊液漏而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 一般不主张通过鼻腔留置胃管进行鼻饲, 除去静脉营养支持外, 仍需通过胃肠道补充营养, 有人通过使用牙垫配合经口留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32]。先量胃管置入深度, 再将牙垫套在胃管上, 按常规方法经口腔置入, 置入成功后将牙垫固定于门牙处, 用胶布蝶形方法固定于双侧面颊, 并将胃管用胶布固定于牙垫上予以标识。胃管套上牙垫后易于固定, 可以防止患者咬胃管, 方便经口腔吸痰及行口腔护理, 也便于观察口腔黏膜情况, 并且牙垫不易损伤口腔黏膜及牙齿, 牙垫污染后也易于更换。 |
5 小结 |
(4)外伤性脑脊液漏的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治疗方法 |
1.3.148例患者, 初期先行保守治疗。 |
1.3.2脑脊液耳漏: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外伤性脑脊液漏是一种不易处理且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疾病, 其往往伴有严重脑损伤、颅底骨折、气颅等。 |
3.2 手术适应证: |
3.3 漏口定位: |
(5)急诊救治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临床表现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颅底骨折伴后组神经损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后组神经损伤情况 |
1.3方法 |
1.4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患者基本资料 |
2.2预后与转归 |
3讨论 |
(8)颅底骨折临床表现法医学分析3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案例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与CT扫描结果 |
2 讨 论 |
(10)颅底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并发症类型 |
1.3 治疗方法及预后 |
2 讨论 |
四、颅底骨折耳鼻出血及脑脊液漏116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行颅底重建的重要性[J]. 姚浩,陈腾达,郭协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9(09)
- [2]进展性出血性颅脑外伤的临床评估与机制探讨[D]. 王飞. 青岛大学, 2017(11)
- [3]颅底骨折患者脑脊液漏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 刘静,刘迪,王艳梅,宋影.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12)
- [4]外伤性脑脊液漏的诊疗分析[J]. 彭卫华,段强,常会民,姚雪峰. 吉林医学, 2014(22)
- [5]急诊救治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运用研究[J]. 唐从耀,何明钎,张运忠,张晓瑜,毛志森. 临床急诊杂志, 2013(11)
- [6]颅底骨折伴后组神经损伤临床分析[J]. 毛桂康. 河北医药, 2013(19)
- [7]压力阶段性递增高压氧综合治疗颅底骨折伴视神经损伤一例[J]. 傅敏,张陆弟,励琤,叶宁,陈晓.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3(03)
- [8]颅底骨折临床表现法医学分析38例[J]. 韩丽梅,刘兴本.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3(01)
- [9]颅底骨折合并严重耳道出血三例[J]. 李春晖,丁亚楠,崔凯. 中国全科医学, 2009(16)
- [10]颅底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治疗[J]. 崔佳嵩,石传江,刘滨,杨涛,杨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