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力学:一门活跃的交叉学科(论文文献综述)
贾永耀[1](2021)在《蹦床运动员着网过程中膝关节角度的实验研究与力学分析》文中指出
黎蒙[2](2020)在《女性羽毛球运动员头顶球单腿落地动作的膝关节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羽毛球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由于其高强度和间隙性的运动特点,容易导致一系列的运动损伤,且女性运动员更容易发生损伤。头顶球技术作为羽毛球运动中最常见的技术之一,大多数动作发生在后场反手侧。膝关节软骨和半月板损伤作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多见于头顶球单腿落地动作中。头顶球动作的单腿落地动作造成半月板和软骨损伤主要包括落地冲击对膝关节软骨和半月板造成急性损伤,以及长期的落地动产生的负荷造成软骨和半月板的慢性损伤。落地过程中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的改变是导致膝关节的损伤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建立女性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基于女性羽毛球运动员头顶球单腿落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利用模型计算膝关节内部生物力学特性,这对于了解膝关节软骨和半月板损伤机制至关重要。并通过模型模拟落地冲击力和关节角度的变化如何影响软骨和半月板生物力学,进一步对于预防膝关节的软骨损伤,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招募上海体育学院二级及一级健康女性羽毛球运动员共7名,下肢半年内无损伤且此前未接受过手术。使用Vicon三维红捕捉系统采集头顶球单腿落地动作的运动学,采集频率200Hz,使用Kilster三维测力台采集头顶球单腿落地动作的动力学,采集频率1000Hz,并对Vicon和Kilster采集进行时间同步。Visual 3D对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作为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加载载荷。利用一名健康成年女性膝关节MRI数据,建立包含骨、软骨、半月板和韧带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将一条接近平均值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作为边界条件和加载载荷输入有限元模型,计算膝关节内部生物力学特征。进一步利用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不同负荷和不同角度时膝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的应力值以了解负荷和角度的变化如何影响软骨和半月板生物力学。研究结果:1.女性运动员头顶球单腿落地冲击阶段膝关节运动学:矢状面(+:伸;-:屈曲):-46.8±16.3°,冠状面(+:外翻;-:内翻):5.0±6.3°和额状面(+:内旋;-:外旋):-6.7±7.3°,动力学:垂直地反力1.7±0.8倍体重,峰值垂直地反力为3.7±0.6倍体重,水平地反力值为-0.7±0.6倍体重,峰值水平地反力为1.9±0.4倍体重。2.头顶球单腿落地阶段股骨软骨、半月板和胫骨软骨在6个特征时刻的对应的峰值应力和应力分布结果依次为:第一峰值地反力时刻(F1):1.134MPa,内侧;17.71MPa,后内侧;2.159MPa,外侧;第二峰值地反力时刻(F2):3.686 MPa,外侧;12.82 MPa,后内侧;8.488 MPa,外侧;最大外展角度时刻(F3):2.818 MPa,外侧;9.271 MPa,后外侧;5.113 MPa,外侧;最大内收角度时刻(F4):1.417 MPa,内侧;11.20 MPa,前内侧;4.408 MPa,内侧;最大外旋角度时刻(F5):2.906 MPa,外侧;27.2 MPa,后内侧;4.424 MPa;最大内旋角度时刻(F6):3.497 MPa,外侧;6.644 MPa,前外侧;4.362 MPa,外侧。3.利用膝关节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不同负荷和不同关节角度下的软骨和半月板峰值应力,更小的负荷和角度引起的软骨和半月板的应力更小。研究结论:1.头顶球单腿落地过程中,运动员膝关节屈曲角度持续增加,并伴随外翻和外旋的增加,其中外翻和外旋角度很容易接近关节极限角度以及落地过程中较高的垂直和水平地反力冲击,造成膝关节内部负荷显着增加。2.头顶球单腿落地过程中,半月板的应力值显着高于股骨软骨和胫骨软骨的应力值,因此半月板传递更多负荷。多个特征时刻的峰值应力出现在半月板后角,很容易增加半月板后角损伤以及与后角连接的韧带和软骨的损伤风险。因此落地动作更容易增加半月板及周围韧带和软骨损伤风险。3.膝关节模拟结果显示,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加或者外翻和旋转角度减小,能一定程度减小软骨和半月板应力值。建议运动员在落地过程中通过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或者减小外翻或者旋转角度的方法减小落地时软骨和半月板应力值。同时也可以针对羽毛球运动员落地动力学的特点,设计出缓冲效果更好的装备,从而帮助运动员减缓在落地过程中的冲击力。
夏关平[3](2017)在《带锁髓内钉棒槌形高螺纹锁钉的疲劳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平常在治疗骨折中,常见带锁髓内钉都是静力型带锁髓内钉,而锁钉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锁钉存在疲劳断钉的缺陷,这种情况不利于骨折愈合,需要再次手术,增加患者痛苦。随着有限元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在医学上已经得到大量应用,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锁钉后利用有限元技术,研究其疲劳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阐述髓内钉的研究现状,探究髓内钉、锁钉研究中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课题的意义与目的,并确定研究思路。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得出设计成高螺纹棒槌形锁钉结构形状依据,分析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螺纹结构设计成高螺纹后,螺纹优势在哪些地方。通过CT扫描得到胫骨三维模型图像,用Mimics、Geomagic Studio处理得到胫骨三维模型。根据选用型号的参数,在Pro/E中分别画出髓内钉、锁钉结构,再将胫骨同它们装配在一起得到对应的结构模型。按照ANSYS Workbench分析的流程,利用静力学结构分析方法,在ANSYS Workbench分析两种胫骨模型、两种髓内钉模型、两种锁钉模型的详细静力分析过程。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条件下,与普通锁钉相比较棒槌形锁钉应力不易集中、位移变形小。参考疲劳分析的基本理论,nCode疲劳分析特点,确定疲劳分析方法及流程。根据前文ANSYS Workbench静力学分析的结果,在nCode中分析两种髓内钉模型、两种锁钉模型。得出疲劳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条件下,与普通锁钉相比较棒槌形锁钉疲劳寿命长,抗疲劳性好。对比分析疲劳仿真与疲劳力学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疲劳寿命值非常接近,变化趋势一致。综合分析高螺纹的优势,得出棒槌形高螺纹锁钉比普通螺纹锁钉抗疲劳性强。
李岩[4](2017)在《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中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实验和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太极拳运动对膝关节的健康有着积极作用,这可能与其独特的生物力学特征有关。本研究选取太极拳动作中较为典型的步伐动作(搂膝拗步),分析其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结合有限元模型仿真,探讨其动作过程中的部分生物力学问题,并将其与慢跑、步行动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招募太极拳练习者,使用动作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正常步行,慢跑和搂膝拗步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基于同一受试者的核磁共振图像,建立右侧膝关节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将采集到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数据作为边界和载荷条件,将三个动作的数据导入有限元模型,以计算和比较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的生物力学响应。研究结果:与步行和慢跑动作相比,搂膝拗步的运动模式有着更大的膝关节运动范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更小。有限元模拟表明,搂膝拗步动作对膝关节软骨与半月板产生的接触应力峰值更小,动作过程中应力峰值区域变化更大。研究结论:相对于慢跑与步行,搂膝拗步动作有着更大的关节运动范围,且半月板与软骨的接触应力峰值更小,峰值区域变化更大,太极拳对膝关节疾病的康复作用可能与其有关。搂膝拗步动作练习过程中如果动作不正确,有着较大的损伤风险。
侯永威[5](2016)在《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人工胸廓模型的电测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漏斗胸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微创矫形手术已经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因为缺少对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病例矫形机理的研究,微创矫形手术面临加重脊柱侧弯变形的风险,此外也缺少在实验验证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综合采用数值模拟和人工胸廓模型电测实验两种方法对一例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症状的矫形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胸廓变形的规律。受伦理限制,目前无法通过在体的电测试验获得患者的胸廓骨骼在矫形过程中的应变分布规律,同时因为无法获得具有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患者的尸体标本,也无法对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患者的尸体胸廓进行电测试验。但是,随着数字化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扫描患者的胸廓CT,采用Mimics、Geomagic studio、Pro/E、SolidWorks软件重建和制备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患者的有限元模型并人工胸廓模型,对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患者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矫形过程的数值模拟,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指导和设计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人工胸廓模型的电测实验。数值模拟仿真的有限元模型包括了胸骨、肋骨及胸椎,采用ANSYS软件模拟了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微创矫形的过程,模拟中考虑了几何非线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患者经矫形后胸骨被抬高,漏斗胸症状得到明显恢复,同时脊柱弯曲程度有所减轻,证实胸腔凹陷畸形与脊柱侧弯的弓形畸形在同一侧时,对漏斗胸矫形有助于改善脊柱侧弯症状。作者设计制造了漏斗胸微创矫形手术器械,包括矫形板及其支架、穿通器、弯板器和翻转器。用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3D打印机制备挑选病例的肋骨,胸骨,椎体,制备成用于电测实验的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人工胸廓模型。在电测实验中,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设计了电测实验方案,布置了测点,在相应的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人工胸廓模型对应位置粘贴应变片,进行了电测实验。实验设备包括WDW-1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和DH3818-10静动态多通道电阻应变测试仪。通过电测实验,获得了胸廓模型在矫形过程中的应变分布规律,作者也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与电测实验结果显示,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人工胸廓模型经矫形后,漏斗胸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矫形过程会对脊柱侧弯产生一定影响。对于文中病例,胸腔凹陷畸形与脊柱侧弯的弓形畸形位于同一侧,脊柱侧弯症状得到改善,此结果与患者的临床手术结果一致。文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用数值模拟结果指导电测实验方案设计和测点布置以及用电测实验结果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方法,对于提高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研究水平有积极意义。
周南,陈武勇,杨璐铭,周晋[6](2015)在《生物力学分析技术在箱包设计中的应用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生物力学分析技术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简介,并讨论了生物力学分析技术在箱包和鞋类等革制品设计上应用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在箱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展望,旨在为各大品牌箱包结构设计和科研院校革制品设计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生物力学分析技术在箱包设计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大量样本的数据采集,分析规律并对比不同产品对各项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从而改进箱包产品的功能设计,这是国际研究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徐绮,水汶,张书红,于志锋[7](2015)在《《医用生物力学》2010~2013年主要期刊文献计量指标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医用生物力学》杂志20102013年主要期刊文献计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评估杂志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为作者、读者和杂志今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查找中国科学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发布的杂志各项文献计量指标数据,开展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杂志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机构分布数、基金论文比、引用半衰期均增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他引率、被引半衰期、海外论文比整体呈下降趋势,引用刊数、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变化不大,稿件来源的地域性较强。结论杂志4年来已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水平核心作者和编委队伍,报道内容的学科分布较广,办刊质量稳步上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但杂志跨学科专业性较强,仍需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力的广度。
李开宾,严荣国,徐军,李小霞[8](2014)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加力装置及压力测量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一定力学作用下,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会发生相应的形态和功能改变,这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力学是组织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基础之一,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对细胞施加不同的机械力以研究应力对细胞的影响是细胞力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细胞力学的重要研究手段。本研究是为了模拟在体细胞的力学环境,实现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对细胞施加力的作用,设计了一种力加载装置和相应的压力检测模块。方法:力加载装置包括应力加载模块、细胞培养室、步进电机传动模块组成。计算机通过软件驱动步进电机控制活塞在培养室内直线往复运动,实现细胞培养室内压力大小、频率和持续时间的可控变化。应力检测模块可以实时监测培养室内压力大小的变化,并与预期参数对比后通过反馈系统调节各模块的运行,实现压力加载的精准控制。结果:系统压力加载的频率调控范围为0 Hz1Hz,压力加载范围为-71 kPa60 kPa。结论:该系统为研究压力对细胞的影响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实验证明系统压力加载方式准确、可行,能对离体培养的细胞进行有效的压力加载。
廖沐莹[9](2012)在《不同临床冠根比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不同临床冠根比例和唇侧牙槽嵴顶厚度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加载受力后对其牙周膜的应力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1)选择一颗离体上颌中切牙利用显微CT扫描获得断层二维图像,结合软件Mimics、Geomagic及UG实现三维模型的实体化。利用UG软件中的可参数化建模功能构建出牙周膜、松质骨及皮质骨模块,获得上颌中切牙的不同临床冠根比及唇侧牙槽嵴顶厚度的自适应模型。(2)通过UG和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无缝接口将三维实体模型输入Ansys workbench分析界面中。赋予模型中各组织特定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设定实验假设,边界约束条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构建出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于中切牙舌侧切1/3沿牙体长轴倾斜45°加载120N的力,分析在不同临床冠根比例和唇侧牙槽嵴顶厚度的情况下牙槽骨以及牙周膜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1)构建了不同临床冠根比和不同唇侧牙槽嵴顶厚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设置两个变量,冠根比例变化范围为1.12.5,唇侧牙槽嵴顶厚度的变化范围为0.1mm0.5mm。(2)唇侧牙槽嵴顶为0.3mm时,牙周膜及牙槽骨的最大应力集中区在颈部。随着冠根比值增加,应力集中区域及应力峰值也随之增大,当冠根比到达约2.25时,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峰值为26.8MPa,约为冠根1.1时的两倍。(3)冠根比例为1.8mm时,随着牙槽嵴顶厚度减小,应力峰值也随之增大,但是增大幅度较前者小。(4)应用Ansys Workbench进行双目标稳健分析得出的3D云图,可显示双变量在设定范围内的任一等效应力峰值,可作为牙周损伤的参考依据。结论:(1)采用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了不同临床冠根比和牙槽嵴顶厚度的三维有限模型,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较高。(2)双变量在变化时,牙周膜和牙槽骨应力都集中于颈部。(3)临床冠根比大于2.25时,牙周膜等效应力值超过了牙周组织正常的耐受范围,当受到咬合力持续作用时,加速牙周组织的创伤。(4)当牙槽嵴顶厚度减小时,应力值增大幅度较冠根比增大时小,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主要考虑冠根比例的因素。
邓鑫,吴发胜,梁健[10](2011)在《肝宁方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生物力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肝宁方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20只,采用复合因素法制作肝硬化模型,测定大鼠门静脉压力(P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门静脉顺应性和门静脉血管环张开角。结果:治疗组较模型组相比,PVP显着降低,MAP显着增高,HR显着减慢(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顺应性显着升高(P<0.05),门静脉血管环张开角显着缩小(P<0.05)。结论:肝宁方具有较好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生物力学状态。
二、生物力学:一门活跃的交叉学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力学:一门活跃的交叉学科(论文提纲范文)
(2)女性羽毛球运动员头顶球单腿落地动作的膝关节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假设 |
2. 文献综述 |
2.1 羽毛球损伤与头顶球单腿落地动作 |
2.1.1 羽毛球损伤 |
2.1.2 头顶球单腿落地动作 |
2.1.3 落地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
2.1.4 头顶球单腿落地动作运动学和动力学 |
2.2 人体膝关节的生物力学 |
2.2.1 膝关节解剖结构 |
2.2.2 正常膝关节生物力学 |
2.3 膝关节有限元 |
2.3.1 膝关节几何模型 |
2.3.2 各组织材料属性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与流程图 |
3.2 运动学和动力学测试 |
3.2.1 实验对象 |
3.2.2 实验器材及参数 |
3.2.3 实验场地布置 |
3.2.4 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采集 |
3.2.5 运动学数据处理 |
3.3 膝关节有限元分析 |
3.3.1 膝关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3.2 模型的验证 |
3.3.3 边界条件与加载 |
4. 结果与讨论 |
4.1 膝关节活动度 |
4.1.1 膝关节在冠状轴的运动 |
4.1.2 膝关节在矢状轴的运动 |
4.1.3 膝关节在垂直轴的运动 |
4.2 垂直地反力和水平地反力 |
4.3 膝关节有限元模型结果 |
4.3.1 头顶球单腿落地动作软骨和半月板Von Mises应力结果 |
4.3.2 不同负荷和不同角度时膝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的Von Mises应力 |
4.4 方法学意义 |
5. 结论 |
5.1 研究局限性 |
5.2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带锁髓内钉棒槌形高螺纹锁钉的疲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髓内钉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锁钉研究现状 |
1.3 计算机辅助工程 |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论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棒槌形高螺纹锁钉设计 |
2.1 棒槌形截面设计 |
2.2 高螺纹设计 |
2.3 锁钉拔钉装置及材料的选择 |
2.4 带锁髓内钉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CT扫描的建模 |
3.1 生物力学 |
3.1.1 生物力学的发展 |
3.1.2 有限元法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 |
3.1.3 胫骨生物力学基础 |
3.2 三维建模软件介绍 |
3.3 基于CT扫描胫骨三维建模 |
3.3.1 数据采集 |
3.3.2 Mimics、Geomagic Studio处理模型 |
3.3.3 导入Pro/E软件 |
3.4 胫骨带锁髓内钉几何模型的建立 |
3.4.1 现有髓内钉及锁钉规格 |
3.4.2 髓内钉及锁钉建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ANSYS Workbench锁钉的静力学分析 |
4.1 有限元技术的应用 |
4.2 锁钉静力分析 |
4.2.1 静力学方程 |
4.2.2 ANSYS Workbench线性静力分析 |
4.2.3 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锁钉疲劳仿真分析 |
5.1 疲劳以及疲劳分析的基本理论 |
5.1.1 疲劳的定义 |
5.1.2 疲劳分析的发展历程 |
5.1.3 疲劳累计损伤理论 |
5.1.4 S-N曲线 |
5.2 nCode软件概述及基本功能 |
5.3 基于nCode的锁钉疲劳分析 |
5.3.1 确定疲劳分析方法及流程 |
5.3.2 导入静力学分析结果 |
5.3.3 确定锁钉材料属性及S-N曲线 |
5.3.4 确定载荷谱工况、时间序列 |
5.3.5 后处理 |
5.3.6 结果讨论 |
5.4 数值模拟跟力学试验比较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中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实验和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文献综述 |
2.1 太极拳运动生物力学相关研究及其膝关节问题 |
2.1.1 太极拳运动学相关研究 |
2.1.2 太极拳动力学相关研究 |
2.1.3 太极拳其他相关研究 |
2.1.4 太极拳运动中膝关节相关研究 |
2.2 膝关节解剖结构及有限元仿真 |
2.2.1 膝关节解剖结构 |
2.2.2 有限元分析法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实验对象与测试动作 |
3.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准备 |
3.4 动力学与运动学数据采集 |
3.5 有限元模型建立 |
3.6 模型的验证 |
3.7 边界条件与加载 |
3.8 局部坐标系与参考点 |
3.9 动作时相划分 |
4.结果与讨论 |
4.1 膝关节运动角度 |
4.1.1 膝关节在冠状(X)轴上的屈伸运动角度 |
4.1.2 膝关节在矢状(Y)轴上的内外翻运动角度 |
4.1.3 膝关节在垂直(Z)轴上的内外旋运动角度 |
4.2 地面反作用力 |
4.3 质心移动 |
4.4 有限元模型分析 |
4.4.1 不同角度及负荷的膝关节接触应力分析 |
4.4.2 步行动作接触应力结果 |
4.4.3 慢跑动作接触应力结果 |
4.4.4 搂膝拗步动作接触应力结果 |
4.5 搂膝拗步外摆动作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人工胸廓模型的电测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特色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特色 |
第二章 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症状的特点 |
2.1 简化人体胸廓骨骼模型 |
2.2 人体胸廓的生物力学特点 |
2.3 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疾病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矫形过程的数值模拟 |
3.1 进行数值模拟的软件和硬件条件 |
3.1.1 软件条件 |
3.1.2 硬件条件 |
3.2 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胸廓模型的三维重建 |
3.3 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胸廓的有限元模型 |
3.4 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矫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
3.4.1 边界条件 |
3.4.2 计算求解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胸骨结果与分析 |
3.5.2 肋骨结果与分析 |
3.5.3 脊柱结果与分析 |
3.5.4 胸廓结果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畸形人工胸廓模型的制备与矫形器械的设计与制造 |
4.1 引言 |
4.2 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人工胸廓模型的制备 |
4.2.1 快速成型3D打印技术简介 |
4.2.2 3D打印机 |
4.2.3 3D打印机工作原理 |
4.2.4 3D打印和装配胸廓模型 |
4.3 胸廓模型材料参数的测定 |
4.4 漏斗胸矫形器械的设计及制造 |
4.4.1 设计软件 |
4.4.2 矫形板和支架的设计及制造 |
4.4.3 翻转器的设计及制造 |
4.4.4 穿通器的设计及制造 |
4.4.5 弯板器的设计及制造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的电测实验研究 |
5.1 电测法原理和实验设备 |
5.1.1 电测法原理 |
5.1.2 实验设备 |
5.2 布置测点和应变片粘贴方法 |
5.2.1 布置测点 |
5.2.2 应变片粘贴方法 |
5.3 辅助实验装置 |
5.4 实验方法 |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5.1 第一组测点结果 |
5.5.2 第二组测点结果 |
5.5.3 第三组测点结果 |
5.5.4 第四组测点结果 |
5.5.5 第五组测点结果 |
5.5.6 第六组测点结果 |
5.5.7 第七组测点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 |
6.1 一点的任意方向应变计算方法 |
6.2 数值模拟仿真结果与电测实验结果 |
6.2.1 数值模拟仿真各测点结果 |
6.2.2 电测实验结果 |
6.3 数值模拟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
6.3.1 第一组测点微应变结果对比 |
6.3.2 第二组测点微应变结果对比 |
6.3.3 第三组测点微应变结果对比 |
6.3.4 第四组测点微应变结果对比 |
6.3.5 第五组测点微应变结果对比 |
6.3.6 第六组测点微应变结果对比 |
6.3.7 第七组测点微应变结果对比 |
6.4 电测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生物力学分析技术在箱包设计中的应用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生物力学分析技术简介 |
1.1生物力学发展历程概述 |
1.2生物力学分析技术分类 |
2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在革制品中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 |
2.1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在制鞋中的研究现状 |
2.2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在箱包中的研究现状 |
2.3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在箱包中的应用展望 |
结束语 |
(7)《医用生物力学》2010~2013年主要期刊文献计量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2.1期刊被引用计量指标分析(见表1) |
2.2期刊来源计量指标分析 |
3结论 |
(8)体外细胞培养的加力装置及压力测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原理 |
1.1 压力产生原理 |
1.2 系统工作原理 |
2.1 压力加载模块设计 |
2.2 压力测量装置设计 |
2.3 软件设计 |
3 传感器标定与仿真实验 |
3.1 传感器的选型及标定实验 |
3.2 系统压力加载仿真实验 |
4 总结 |
(9)不同临床冠根比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建立不同临床冠根比和唇侧牙槽嵴顶厚度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不同临床冠根比例和唇侧牙槽嵴顶厚度的上颌中切牙倾斜载荷下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肝宁方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生物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一般资料 |
2.方法 |
3.结果 |
3.1 实验数据的变化。 |
3.2 门静脉生物力学变化。 |
4.讨论 |
四、生物力学:一门活跃的交叉学科(论文参考文献)
- [1]蹦床运动员着网过程中膝关节角度的实验研究与力学分析[D]. 贾永耀.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2]女性羽毛球运动员头顶球单腿落地动作的膝关节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D]. 黎蒙.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3]带锁髓内钉棒槌形高螺纹锁钉的疲劳分析[D]. 夏关平. 天津理工大学, 2017(04)
- [4]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中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实验和仿真研究[D]. 李岩. 上海体育学院, 2017(12)
- [5]漏斗胸合并脊柱侧弯人工胸廓模型的电测实验研究[D]. 侯永威. 天津理工大学, 2016(05)
- [6]生物力学分析技术在箱包设计中的应用及展望[J]. 周南,陈武勇,杨璐铭,周晋.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15(05)
- [7]《医用生物力学》2010~2013年主要期刊文献计量指标分析[J]. 徐绮,水汶,张书红,于志锋. 医用生物力学, 2015(02)
- [8]体外细胞培养的加力装置及压力测量的研究[J]. 李开宾,严荣国,徐军,李小霞.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4(05)
- [9]不同临床冠根比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分析[D]. 廖沐莹. 福建医科大学, 2012(02)
- [10]肝宁方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生物力学的影响[J]. 邓鑫,吴发胜,梁健.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