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卫生系列讲座 精神刺激可以引起精神病吗(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慧,朱珠,陈家应,胡丹,唐卫卫[1](2021)在《社区精防人员配置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南京市浦口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人员(以下简称精防人员)接受业务培训的现状及潜在问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98名精防人员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浦口区基层医疗机构精防人员兼职情况严重,超过90%的精防人员为全科医生,对于业务培训的需求程度高。社区精防人员配置情况目前尚难以满足工作需求,需根据精防人员实际工作需求,增加专业精防人员(包括公共卫生和相关临床专业)数量,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等,以提高社区精防人员队伍的业务能力。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联盟[2](2021)在《抗精神病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干预对策的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高泌乳素血症是抗精神病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可导致闭经、溢乳、性功能低下、骨质疏松及代谢异常等不良后果, 降低治疗依从性, 从而影响治疗转归及结局。本文介绍了抗精神病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评估、监测及干预对策。
彭雪茹[3](2021)在《基于循证的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方案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以2016年更新的JBI循证保健模式为指导,在综合最佳文献证据、临床情景访谈资料、多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情形、贴近临床的跌倒预防方案,为老年精神科工作者提供最佳的患者跌倒预防策略。研究方法:在2016年JBI循证理论指导下,通过全面地检索和评价主题相关中、英文文献,提取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的文献证据;通过选取临床一线医护、后勤人员进行焦点访谈,获取临床现行的跌倒预防有效措施,补充并完善跌倒方案条目;通过选取省内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对初步构建的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方案进行专家论证和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方案。研究结果:对63篇英文文献和29篇中文文献进行了证据综合,32名临床医护及后勤人员开展了焦点访谈,20名老年精神专科护理专家进行了两轮咨询,最终构建了方案包括一级条目4项:跌倒风险评估、跌倒风险管理、环境管理、文化与制度管理;二级条目13项:入院评估、住院动态评估、制定个性化策略、多学科多部门合作、药物管理、病房环境评估与改进、恰当的医护配比、合理保护性约束、使用辅助设备、质量改善等;三级条目57项的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方案。研究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方案是结合了最佳文献证据、临床情景、专家论证与判断的护理实践成果,方案内容全面具体,不仅可为老年精神科跌倒评估工作提供指导、为管理者制定本土化的跌倒管理方案提供参考,还能为临床建立更优效的跌倒防控体系提供借鉴。具备科学性、可靠性与可行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郑逗逗[4](2021)在《POMC基因甲基化水平与青少年抑郁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发生率正处于增高的趋势。而当患者同时具有抑郁障碍史和NSSI行为史时,将可能有更大的自杀风险。目前抑郁障碍的发生机制尚处于研究探索中,表观遗传学机制及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养育方式等因素均可参与其中。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作为β-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褪黑素等物质的前体,可能与抑郁障碍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到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对比了两组人群POMC基因甲基化的表观遗传学差异,并进一步运用相关量表对青少年抑郁障碍NSSI行为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的评估,研究伴有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POMC基因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旨在初步探索POMC基因甲基化水平能否作为伴有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可能的在体生物学标记,为青少年抑郁障碍NSSI行为的发病机制提供相应的病理生物学依据。为精神科医生有效识别、及时评估青少年抑郁障碍NSSI行为提供客观的诊断参考,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综合管理策略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青少年抑郁障碍NSSI行为患者15例作为病例组。选择与病例组在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同期在社区招募的健康志愿者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均理解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抽取每名入组者肘静脉的EDTA抗凝全血,2 ml全血经离心收集白细胞层,提取基因组DNA。亚硫酸氢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用于检测15例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的POMC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采用我们自己制定的相关临床资料的调查表来收集病例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的一般人口学临床资料,病例组除收集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外,还需要收集病程、家族史、有无发病诱因等疾病相关信息。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症状自评量表-90(Symptom Checklist-90,SCL-90)来评估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症状的特征和严重程度。使用青少年自我伤害调查表评估NSSI行为及其严重程度。根据青少年自我伤害调查表的结果,纳入伴NSSI行为的抑郁障碍患者组。使用SPSS 21.0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连续变量。卡方检验用于比较两组之间的分类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患有/无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CpG1位点的甲基化水平之间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患者CpGl DNA甲基化水平与SCL-90,HAMD和HAMA相关量表因子分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在线软件MSR Calcalate绘制甲基化状态的棒棒糖模型。所有统计检验结果均以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青少年抑郁障碍NSSI行为患者的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1(cytosine-guanine dinucleotide 1,CpGl)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青少年抑郁障碍NSSI行为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POMC基因启动子区域CpGl位点甲基化的总体水平与性别无关,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甲基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POMC基因启动子区域CpG1位点甲基化与家族史有一定相关趋势(P=0.05)。4.我们还对比了两组男性与男性,女性与女性之间的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发现青少年抑郁障碍NSSI行为患者组中的女性患者POMC基因启动子区域CpG17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女性中的甲基化水平(P<0.05)。结论:1.伴有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POMC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存在异常。2.CpG1位点甲基化可能作为伴有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表观遗传标记。
伍珊珊[5](2021)在《伴或不伴抑郁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伴或不伴抑郁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影响的差异,以及抑郁症状改善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CDSS-C评分与RBANS评分的相关性,深入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06月~2020年6月于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在18~60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根据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中文版(CDSS-C)评估抑郁症状,并由此分成不伴抑郁症状(CDSS-C<6分)和伴抑郁症状(CDSS-C≥6分)两组,各30例。不伴抑郁症状组给予奥氮平治疗,伴抑郁症状组给予奥氮平联合舍曲林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比较精神分裂症伴与不伴抑郁症状两组患者的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中文版(CDSS-C)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并在治疗后再次比较两组的CDSS-C评分、PANSS评分、RBANS评分,同时比较每组治疗前后的CDSS-C评分、PANSS评分、RBANS评分,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并对治疗前伴抑郁症状组的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治疗前,伴抑郁症状组CDSS-C评分、PANSS阴性量表分高于不伴抑郁症状组(P<0.05),PANSS阳性量表分以及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和延时记忆维度分均低于不伴抑郁症状组(P<0.05)。2.治疗前,伴抑郁症状组CDSS-C评分与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和延时记忆维度分均呈负相关(P<0.05)。3.治疗后,伴抑郁症状组CDSS-C总分、PANSS阴性量表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RBANS视觉广度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两组PANSS总分及阳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两组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注意和延时记忆分均较各自治疗前升高(P<0.05)。4.治疗后,伴抑郁症状组CDSS-C、PANSS、RBANS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均高于不伴抑郁症状组(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较不伴抑郁症状者更严重,且其抑郁症状评分与认知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改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增益效应,进一步证明了抑郁症状可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机制中起一定作用,为指导我们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了新的方向。
丛佳林[6](2021)在《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整体认知功能及不同认知维度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假说“胰岛素抵抗处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与糖代谢紊乱的十字路口”的合理性。2.结合前期研究基础,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并探讨不同证候要素与胰岛素抵抗、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在上述假说的基础上建立起与中医证候的联系。3.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3年随访,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中医证素的动态关联性。方法:1.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就诊的8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和87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 NSS)评估患者精神病理症状,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 gnitive Battery,MCCB)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测验共包含7个认知维度、9项测试。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糖脂代谢相关实验室指标,计算HOMA-IR值,并以对照组HOMA-IR值的上1/4位点值1.88作为判断IR的切割点,将病例组划分为IR组(51例)与无IR组(36例)。将各组数据录入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2.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纳入第一部分研究中8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前期研究中多中心收集的2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精神分裂症中医证素观察评定表”进行四诊信息采集,内容包括40项临床症状、14项舌象、6种脉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要素提取,统计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并观察中医证素与HOMA-IR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3.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27例,3年后随访,36例完成面对面访视。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根据基线-随访MCCB总分的变化情况将患者划分为认知下降组(19例)与认知未下降组(17例),比较两组3年随访后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FINS、HOMA-IR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比较其它基线资料、代谢指标未见显着差异。IR组的空间广度测验(SS)、视觉空间记忆测试(BVMT-R)、MC CB总分较无IR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IR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产生显着影响,且导致整体认知水平降低。IR组与无IR组在PANSS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MCCB总分、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呈负相关(r=-0.227,r=-0.272,r=-0.282,P值均<0.05),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MCCB总分(t=-2.343,p=0.022)、工作记忆(t=-2.200,p=0.031)、视觉学习和记忆(t=-2.122,p=0.037)呈现相关性。40项临床症状中出现频率位于前5位的是神疲乏力(42.97%)、心悸(38.38%)、少气懒言(37.30%)、胸闷(36.22%)、失眠多梦(31.89%)。脉象中以沉脉(39.19%)、弦脉(31.35%)出现频率最高。舌色以舌淡占比最高(49.46%),舌型以舌有齿痕占比最高(23.24%)、舌苔以苔薄白占比最高(37.03%)。经因子分析后共得出气虚(27.83%)、气滞(18.91%)、痰(16.76%)、阴虚(12.70%)、阳虚(8.91%)、火(8.10%)、瘀血(6.76%)7类证候要素,病位以肝、脾、肾、心多见。27例以痰证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IR组(17例)与无IR组(10例)比较在HOMA-IR值(P=0.017,P<0.05)、BVMT-R(P=0.037,P<0.05)得分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提示痰证与胰岛素抵抗及工作记忆认知维度存在相关性。认知下降组的随访MCCB总分较认知未下降组显着降低(P<0.05)。认知下降组痰湿证素比例较基线明显增加(P<0.05),其证素演变显示出了由单一证素向复合证素转变的趋势(P<0.01)。下降比例较多的认知维度为视觉记忆和言语记忆,其中视觉记忆下降可能与痰湿证素有关,言语记忆下降可能与气虚证素相关,但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会加重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工作记忆、视觉记忆等认知维度的损害程度。2.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气滞、痰为主,且痰证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工作记忆认知维度存在相关性,可能是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病理因素。3.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会随着病程进展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过程中,中医证候要素呈现虚实夹杂、复合相兼的变化态势。痰证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相关,且在各认知维度中,痰证可能与视觉记忆损害存在紧密关联。4.验证了假说“胰岛素抵抗处于精神分裂症糖代谢障碍与认知障碍的十字路口”的合理性,并建立了中医证候与假说之间的联系。
周舟[7](2021)在《情境互动理论视角下住院精神病人的日常生活研究 ——以某精神病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康复问题是研究精神病人的中心议题,从“病人”的身份出发去探讨精神病人的行为状态,是学界长期以来的方向,“人”的身份受到忽视。特别对于住院精神病人而言,他们的内心究竟怎样,往往鲜有人知。由此,本文试图转换研究视角,抛开传统治疗客体视角而从生命主体视角出发考察精神病人,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住院精神病人的主体世界,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以此丰富国家政策和主流社会对精神病人的理解和想象,揭示将精神治疗、护理等干预手段真正落到实处、行之有效的新的思路。本研究以情境互动论为理论基础,围绕时间、空间、身体、习性四个方面,描绘住院精神病人的日常生活,看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主体能动性,并梳理能动性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最后,运用文化的概念对之作出分析和解释,将微观的个体行为与宏观的结构性因素结合起来,阐释思想文化对精神病人生活的影响,从而补充有关精神病人研究的理论形态。本研究发现:第一,住院精神病人的日常生活具有封闭性、纪律性、同质性、流动性四个特征。第二,住院精神病人的日常生活情境主要分为治疗、休闲、亲友会客、节日与仪式四大类,他们的互动具有极高的情境性,不同情境中精神病人的互动表现不同,情境秩序决定了互动方式。第三,住院精神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在神智清晰认知恢复的情况下,他们会根据对周遭环境变化的思考做出符合情理的决定,在此,能动性不是个体的心理品质,而是个体与环境、文化对话理解的动态过程。第四,文化对于住院精神病人的主体能动性具有相当的指引性作用。通过对“中庸”和“逆袭”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因子下精神病人主体能动性的不同呈现。基于以上讨论,本文认为,在经过急性期治疗后,精神卫生服务应回归精神生活本身,重视病人思想灵魂,打破非正常人偏见,建设良好文化氛围,帮助其发挥主体能动性,进而重拾人生信念和价值。
高小伟[8](2021)在《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的进程中,人们压力增大,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普遍增加,人们因为精神病发作导致的社会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受侵害的案件也愈来愈多。为适应现代社会法治化进程,更好的处理精神病人犯罪案件,2012年,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正式将精神病人的刑事强制医疗程序规制于法律,从法律层面对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制定较为系统的规范。但与域外国家相比,我国的刑事强制医疗程序起步晚,完善程度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具体规定还存在很多缺陷,多依赖司法解释等文件。刑事强制医疗不同于行政强制医疗,具有司法性、独立性、人道性和强制性,是保障精神病人基本人权,实现精神病人的特殊保护,并实现社会防卫的制度保障。文章通过对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经典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司法实践中适用刑事强制医疗程序规定的突出问题,并联系当前立法,探寻我国现阶段的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适用条件规定模糊,审判规则不明确,执行机构、执行期限以及执行方式不一致、监督救济不完善等等,发现引发问题的症结在于立法方面的不完善,使得司法适用中各个环节依据不明确。在结合域外典型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吸取域外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精华,从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立法以及司法适用各个阶段出发,为解决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现存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强制医疗程序。
传植,马修·里德利,关塔姆·拉奥,弗兰克·希尔巴赫,维克拉姆·帕特尔[9](2021)在《证据与机制:贫穷与抑郁、焦虑的因果关系》文中认为精神卫生水平对于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不断有新证据表明精神疾病与贫穷如影随形。这二者孰因孰果?里德利等人以聚焦贫穷人口的自然实验和对照实验为基础撰写了此篇综述,试图解释贫穷如何导致精神疾病,而精神疾病又何以加重贫穷。就结论而言,现金援助和低成本的治疗干预对贫困线下的精神疾病患者裨益良多。
陈均恒[10](2021)在《吉林省高校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吉林省部分高校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高校学生对常见精神疾病态度,精神障碍的识别、归因、求助方式、态度等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精神卫生建设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抽取吉林省三所高校5个专业大一至大四年级,80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精神疾病态度和精神障碍识别进行分析;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对精神卫生知晓率、精神疾病态度以及精神障碍识别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精神卫生知晓水平与精神疾病态度、精神障碍识别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本次调查800人,男性404人(50.50%),女性396人(49.50%),本次以三所高校为例调查吉林省大学生精神卫生与心里保健知识总体正确率为79.98%,即为总体知晓率。其中基本知晓率达到了77.25%,部分知晓率达到了21.25%,较少知晓率为1.38%。男性知晓率78.71%略低于女性知晓率8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受性别、生源地影响(P<0.05),有统计学差异。2.吉林省高校学校学生对精神疾病态度总得分为35.64±4.53分,有26.45%的学生对精神疾病呈正性态度,43.05%的学生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呈中立态度,而30.50%的学生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持负性态度,其中呈中立以及消极态度的占比达到了73.55%,约是正性态度的2.8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散发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对精神疾病态度影响较大,接受精神卫生知识宣发资料的人群对精神疾病认知更好(P<0.05),有统计学差异。3.吉林省高校学生总体精神障碍识别情况较好,部分精神疾病了解不够全面,本次整体学生精神障碍识别基本了解率达到了58.05%,所有受访者每道题得分平均1.49分,参考得分为0-2分。在精神疾病归因的方面,约80%的大学生都认为心理因素导致了精神疾病,在强迫症的疾病名称识别与其临床发病表现中,大多数学生了解程度较高,基本了解达到了76.63%,在焦虑症得分情况来看,为五种疾病最低,基本了解有43.6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得出性别,年级均对精神障碍识别有较大影响。性别为女,年级越高对精神障碍识别程度越高(P<0.05),有统计学差异。4.调查结果得出精神卫生知识与精神疾病态度总得分及贬低维度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呈正向关联性,r=0.105。5.调查结果得出精神卫生知识与精神障碍识别总得分及贬低维度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呈正向关联性,r=0.235。结论:吉林省大学生精神卫生相关知晓状况良好,部分精神卫生日了解不足;在精神疾病态度方面,负性及中立的态度占比较高,在精神疾病的解释、定义、内容、治疗以及发病人群等条目中与心理问题相比偏低;总体精神障碍识别情况较好,部分精神疾病了解不够全面,在强迫症病症发病因素,临床表现上了解程度较高,在焦虑症病症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上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努力提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不仅是维护个人的精神健康,也是促进政府、社会更加和谐、减少国家卫生财政负担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一环,应与社会各界,如医疗机构、学校、社区等共同努力提高精神卫生知识水平,转变人群对精神疾病负面的态度,为促进精神卫生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二、精神卫生系列讲座 精神刺激可以引起精神病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神卫生系列讲座 精神刺激可以引起精神病吗(论文提纲范文)
(1)社区精防人员配置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象和方法 |
(一)调查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1. 文献研究 |
2. 现场调查 |
3. 质量控制 |
(三)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一)基层精防人员一般情况 |
(二)接受业务培训情况 |
(三)精防人员接受业务培训动机及认为培训存在的问题 |
(四)精防人员对业务培训的需求情况 |
三、讨论 |
(一)基层精防人员梯队结构有待优化,专业人才待储备 |
(二)基层精防人员培训工作有待细化 |
(三)基层精防人员培训需求亟须满足 |
(四)加强基层精防人员精神心理建设 |
(五)当前基层精防人员工作的难点与障碍 |
(3)基于循证的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方案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相关概念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检索与证据综合 |
2.1.1 确立循证问题 |
2.1.2 制定检索策略 |
2.1.3 文献筛选 |
2.1.4 文献质量评价与证据等级分级 |
2.1.5 文献证据综合 |
2.2 焦点访谈 |
2.2.1 纳入访谈对象 |
2.2.2 制定访谈提纲 |
2.2.3 访谈步骤 |
2.2.4 资料转录与分析 |
2.3 专家咨询 |
2.3.1 拟定两轮专家咨询表 |
2.3.2 选定咨询专家 |
2.3.3 咨询时间与方式 |
2.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文献检索与证据综合结果 |
3.1.1 文献检索结果 |
3.1.2 文献质量评价与证据预分级结果 |
3.1.3 文献证据综合结果 |
3.2 焦点访谈与初版方案构建结果 |
3.2.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
3.2.2 访谈详情 |
3.2.3 主题分析结果 |
3.2.4 访谈析出条目 |
3.2.5 初版方案构建结果 |
3.3 专家咨询结果 |
3.3.1 专家基本信息 |
3.3.2 专家积极系数 |
3.3.3 专家权威程度 |
3.3.4 专家协调程度 |
3.3.5 专家意见修改结果 |
3.4 构建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方案 |
4 讨论 |
4.1 本方案构建的必要性与本方案优势 |
4.2 本方案构建的科学性 |
4.3 本方案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性 |
5.3 研究局限性及启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干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POMC基因甲基化水平与青少年抑郁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伴或不伴抑郁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设计及内容 |
4. 研究优势及创新性 |
第一部分 胰岛素抵抗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要素因子分析及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中医证素相关性的3年随访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糖代谢紊乱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一 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观察评定表 |
附录二 认知功能成套测验操作手册 |
(7)情境互动理论视角下住院精神病人的日常生活研究 ——以某精神病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现实背景 |
(二)学术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概念界定 |
(一)住院精神病人 |
(二)日常生活 |
(三)能动性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住院精神病人的研究 |
(一)住院精神病人现状的研究 |
(二)干预的研究 |
二、日常生活研究 |
(一)日常生活的社会学研究范式 |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日常生活研究 |
三、现有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一、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
(一)理论视角 |
(二)分析框架 |
二、研究参与者与资料收集方法 |
(一)研究参与者 |
(二)资料收集方法 |
三、研究实施 |
四、资料分析方法 |
五、研究检核与伦理 |
第四章 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秩序 |
一、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 |
(一)物理环境 |
(二)人文环境 |
二、集体时间与个人时间 |
(一)集体时间 |
(二)个人时间 |
三、本章小结:秩序的特征 |
第五章 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情境与互动 |
一、治疗情境:紧密的共同卷入的焦点式互动 |
二、休闲情境:松散的适当卷入的非焦点式互动 |
三、亲友会客情境:松散的自主卷入的焦点式互动 |
四、节日与仪式情境:松散的共同卷入的焦点式互动 |
五、本章小结:情境中的身体与互动 |
第六章 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能动性 |
一、个案分析:阿柯的生活史 |
(一)原生性格的使动 |
(二)再生的“自我” |
(三)阿柯个案的反思:主体能动性的产生与表现 |
二、文化与能动性 |
(一)“中庸”的意义 |
(二)“逆袭”的精神 |
(三)文化与能动性的整合性解释 |
三、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一、研究结论 |
(一)住院精神病人的日常生活 |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能动性 |
二、研究反思与讨论 |
(一)研究方法上的不足 |
(二)对社会工作及精神卫生服务的建议 |
(三)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观察提纲 |
访谈提纲 |
(8)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刑事强制医疗程序适用案例分析 |
(一)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适用案例 |
(二)案例评析 |
二、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立法理念与价值追求 |
(一)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
1.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概念 |
2.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特征 |
(二)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立法理念 |
1.实现人权保障的必然要求 |
2.实现社会正义的制度选择 |
(三)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价值追求 |
1.内在价值:实现精神病人保护 |
2.外在价值:实现社会防卫 |
三、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现状与问题 |
(一)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现状 |
1.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立法现状 |
2.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现状 |
(二)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现存问题 |
1.立法规定笼统模糊 |
2.适用标准模糊不清 |
3.审判规则不明确 |
4.执行程序不完善 |
5.解除条件未明确 |
6.缺乏监督环节的细致规定 |
四、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建议 |
(一)域外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借鉴 |
1.刑事强制医疗的域外做法 |
2.域外刑事强制医疗对我国的启示 |
(二)我国针对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可采取的完善措施 |
1.及时增补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的立法缺失 |
2.明确适用标准 |
3.明确审判规则 |
4.完善刑事强制医疗执行程序 |
5.健全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解除程序 |
6.完善监督救济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证据与机制:贫穷与抑郁、焦虑的因果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贫穷与精神健康的因果关系 |
贫穷导致精神疾病的机制 |
精神疾病导致贫穷的因果关系 |
精神疾病导致贫穷的机制 |
展望 |
研究和政策的方向 |
结论 |
工具栏1 |
抑郁和焦虑的定义和评估 |
工具栏2 |
现金援助、降水冲击与自杀 |
工具栏3 |
心理治疗带来正向经济效益的案例 |
工具栏4 |
未来有关贫穷和常见精神疾病研究的重点工作 |
1.在经济学调查中评估精神健康,以估计 |
2.在对抑郁和焦虑进行干预的研究中评估经济学结果,包括 |
3.评估降低病耻感并促进寻求精神卫生医疗行为需求的干预,包括 |
4.评估技术对有效心理学疗法传播的帮助,包括 |
5.评估打破贫穷和精神疾病代际传播的干预手段,譬如 |
(10)吉林省高校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外研究现状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1.1 设计 |
2.1.2 样本量的确定 |
2.1.3 调查前质量控制 |
2.2 调查工具 |
2.2.1 一般人口学问卷 |
2.2.2 精神卫生与心里保健知识问卷 |
2.2.3 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 |
2.2.4 常见的精神障碍的识别问卷 |
2.3 调查内容 |
2.4 方法 |
2.4.1 问卷调查 |
2.4.2 文献法 |
2.4.3 统计分析法 |
2.5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人口学资料 |
3.1.1 调查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以及城乡分布 |
3.1.2 调查人口的学校,专业,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情况 |
3.2 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 |
3.2.1 精神卫生知识总体知晓情况 |
3.2.2 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得分及分布 |
3.2.3 吉林省大学生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对精神疾病有关态度现状 |
3.3.1 大学生对精神疾病有关态度的总体现况 |
3.3.2 对精神疾病态度分布及得分情况 |
3.3.3 吉林省大学生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
3.4 对精神障碍识别问卷现况 |
3.4.1 吉林省大学生对精神障碍识别的总体情况 |
3.4.2 吉林省大学生对精神障碍识别的得分及分布 |
3.4.3 吉林省大学生对精神疾病识别的影响因素分析 |
3.5 精神卫生知识与精神疾病态度、精神障碍识别的相关分析 |
3.5.1 精神卫生知识对精神疾病态度的相关分析 |
3.5.2 精神卫生知识对精神障碍识别的相关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本调查采用的各量表问卷的权威性 |
4.2 吉林省大学生(以三所高校为例)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 |
4.2.1 总体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较好,仍需进一步巩固加强 |
4.2.2 吉林省大学生精神卫生知晓率的分布水平不一 |
4.2.3 精神卫生知晓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
4.3 吉林省大学生对精神疾病态度及影响因素 |
4.3.1 吉林省大学生对精神疾病总体不够包容和接纳 |
4.3.2 吉林省大学生对精神疾病态度与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的关系 |
4.4 吉林省大学生对精神障碍识别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 |
4.4.1 总体精神障碍识别情况较好,部分精神疾病了解不够全面 |
4.4.2 吉林省大学生对精神障碍识别受多种因素影响 |
4.5 精神卫生知识与精神疾病态度呈正向关联性 |
4.6 精神卫生知识与精神障碍识别关系呈正向关联性 |
第五章 建议 |
5.1 多渠道,多种方式向全年级学生普及精神卫生知识相关内容 |
5.2 政府应与下属卫生机构携手正向引导学生对精神疾病认识 |
5.3 .精神卫生工作重在预防,教育机构扮演重要角色 |
第六章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1.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
2.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精神卫生系列讲座 精神刺激可以引起精神病吗(论文参考文献)
- [1]社区精防人员配置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J]. 李亚慧,朱珠,陈家应,胡丹,唐卫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抗精神病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干预对策的专家共识[J].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联盟.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1(03)
- [3]基于循证的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方案构建[D]. 彭雪茹.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4]POMC基因甲基化水平与青少年抑郁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 郑逗逗. 山东大学, 2021(09)
- [5]伴或不伴抑郁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性研究[D]. 伍珊珊. 济宁医学院, 2021(01)
- [6]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D]. 丛佳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情境互动理论视角下住院精神病人的日常生活研究 ——以某精神病院为例[D]. 周舟.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D]. 高小伟.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9]证据与机制:贫穷与抑郁、焦虑的因果关系[J]. 传植,马修·里德利,关塔姆·拉奥,弗兰克·希尔巴赫,维克拉姆·帕特尔. 世界科学, 2021(03)
- [10]吉林省高校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D]. 陈均恒.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